这几年的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行业是什么

请登录后使用
,还不是会员请
天津滨海新区
杨春轩: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电子商务产业居首位
华西都市报&&|&&日
日前,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电子商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将其列在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首位。电子商务在四川省经济转型、改革创新中将起到什么作用?促进四川省电商产业发展,何时能进入全国的“第一梯队”行列?昨日,记者邀请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春轩,对《方案》中的亮点与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解读。
  日前,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电子商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将其列在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首位。电子商务在四川省经济转型、改革创新中将起到什么作用?促进四川省电商产业发展,何时能进入全国的“第一梯队”行列?昨日,记者邀请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春轩,对《方案》中的亮点与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解读。  背景: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电子商务产业居首位  记者:为何四川省在这个时候出台该《方案》,并将电子商务工作放在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首位?  杨春轩:电子商务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最活跃、最具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业内已有专家将其称为“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命服务业的第四产业”。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不断创新,交易规模急剧扩大,给传统商务活动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深刻改变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相关领导多次专题研究电子商务产业工作。今年4月2日魏宏省长再次实地调研并与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座谈时表示,将立足本土优势资源,继续出台更有针对性、更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支持全省电子商务跨越发展,支持本土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在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将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我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首位,予以重点培育发展。  目标:力争到2020年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记者:该《方案》提出,要促进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综合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行列。进入“第一梯队”,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指标?  杨春轩:定量目标上从四个方面体现:一是总量不断扩大。力争到2017年,全省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2600亿元;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4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4500亿元。  二是应用更加广泛。经过5年努力,商贸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率达90%,规模以上生产制造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率达95%;城市、农村电子商务齐头并进,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  三是支撑坚强有力。力争到2020年,培育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00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50家;打造支撑力强、辐射面广的各具特色的全国知名电商平台20个。  四是贡献持续提升。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上升,成为带动就业、提供税收、拉动需求的重要途径;未来5年年均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间接带动从业人员800万人以上。  转变:从支持企业触网到打造本土“龙头”电商  记者:连续两年四川省出台多个政策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您认为此次《方案》最大亮点在哪里?  杨春轩:《方案》有四大亮点。首先,这是在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继2013年四川省发布实施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后的又一个省级层面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该方案深入贯彻《实施意见》,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六个工作重点,尤其是提出要打造本土优势平台。  此外,该《方案》从四个方面制定了工作措施。在“软件”支持方面,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支持;“硬件”方面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大型仓储中心和快件分拨中心,推动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等,不断加快打造适合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方案》还提出,要将工作重点从鼓励支持企业触网转变到打造本土龙头骨干电子商务企业、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鼓励创新发展等方面,标志着四川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重点:依托四川省优势产业 建优势产业垂直平台  记者: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推进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抓哪些重点工作?  杨春轩:打造优势平台大型综合类或行业垂直平台,是四川省扩影响、促消费、吸资金、增主权、强服务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依托我省优势产业如中药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家居、医药、服装、食品(川酒、川茶)及餐饮旅游等行业。此次《方案》提出,四川省将重点支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20个、行业垂直平台50个、公共服务平台10个,打造支撑力强、辐射面广、各具特色的知名电商平台20个。  促进广泛应用实施“全企入网工程”、支持创新孵化、做强移动电商、开展跨境电商、深化示范试点等,也是本次《方案》提出的重点工作。推进四川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要和四川地方经济的发展紧扣。四川省将强化政府指导,抢抓平台建设,做好服务业的主线、发挥好电子商务在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首位作用。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作者:童星燕
已有0条微评 |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新浪微博评论
据科技网站CNET报道,第一季度,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机出...
在经历两年的攻城略地后,小米生态链选择在今年放慢步伐。
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每年都会给股...
点击排行榜
周点击排行榜
月点击排行榜猎头顾问Tom
猎头顾问Tom,擅
猎头顾问Maggie
猎头顾问Sarah
猎头顾问Sarah
猎头顾问Ida
猎头顾问Ida,擅
沃锐服务行业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生涯发展020--创新服务业-解读未来10年新兴行业(上)
【孙小志老师微信/QQ:,Q群:
】 &致力于为青年成长,发展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服务。 帮助在职业旅途上前进的人,把握未来动向,少走弯路。 帮助迷茫困惑的求职青年认清行业发展趋势,避免入错行。 帮助稀里糊涂入行的青年找准自身定位,规划发展路径。 当然,帮助的前提是:您选择过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人生。
【孙小志老师微信/QQ:,Q群:
致力于为青年成长,发展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服务。 帮助在职业旅途上前进的人,把握未来动向,少走弯路。 帮助迷茫困惑的求职青年认清行业发展趋势,避免入错行。 帮助稀里糊涂入行的青年找准自身定位,规划发展路径。 当然,帮助的前提是:您选择过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人生。
00:00/33:39
赞该声音的人(10)最新提示:
加快发展荔城区新兴服务业的调查与思考
 柯祥钦、周震雷、林少丹 
加快发展荔城区新兴服务业的调查与思考
课题组成员:柯祥钦、周震雷、林少丹
执 笔 人:林少丹完稿日期: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三日内容提要近年来,荔城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提出了以新兴服务业为主导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然而,由于受产业基础的制约、人才资源的匮乏和发展不均衡性的限制,荔城区传统服务业仍占有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在服务业中占比偏小,总量不大。附加值高、知识密集、资本密集的高端服务业项目不多,缺少上规模的新兴服务业龙头企业,加上熟悉现代服务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依然缺乏,这些都制约着荔城区服务业层次的快速提升。 本文通过对荔城区新兴服务业现阶段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评估,指出了目前我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下一步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的对策思路。关键词:新兴服务业;优势与机遇;制约因素;对策思路目
录第一章 新兴服务业的涵义及特点.....................51.1
新兴服务业的涵义...........................51.2
新兴服务业的特点...........................5第二章 荔城区新兴服务业发展现状...................52.1
新兴服务业产值增加,总量占GDP比重不高.....52.2
新兴领域稳步拓展,产业广度深度不够.........52.3
资本结构趋于多元,投入总量不断加大.........6第三章 荔城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优势与机遇...........63.1
区位优势突出...............................63.2
服务业实力增强.............................73.3
工业支撑明显...............................73.4
人文景观丰富...............................73.5
产业基础完善...............................83.6
政策支持得力...............................83.7
消费结构升级...............................8第四章 制约荔城区新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94.1
过度依赖工业,对服务业重视不够.............94.2
服务业结构层次低,新兴服务业发展偏慢.......94.3
开放程度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偏低..........104.4
融资渠道不通畅,服务业价格机制有待健全....104.5
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11第五章 加快发展荔城区新兴服务业的对策思路........115.1
转变观念,加强政策扶持力度................125.2
突出重点,打造优势服务产业................125.3
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楼宇经济................135.4
龙头带动,发挥骨干引领作用................135.5
多措并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145.6
以人为本,加快实施人才战略................14参考文献.........................................15一、新兴服务业的涵义及特点  (一)新兴服务业的涵义 新兴服务业是指在后工业化时期出现的,不生产商品和货物、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技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在我国,新兴服务业主要指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休闲(观光)旅游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信息产业、会展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介服务业、体育健身产业等行业。(二)新兴服务业的特点 新兴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是社会运转的主要载体,其发达程度普遍被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产业结构是否协调和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新兴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为社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因而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高增值、低消耗,高集聚、广辐射,新兴性、发展性的特点。据此,本文未将房地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划入新兴服务业。二、荔城区新兴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新兴服务业产值增加,总量占GDP比重不高。2013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5亿元。其中,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7亿元,同比增长19.1%,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占比为29.7%,总量占全区GDP的11.0%。可以看出,新兴服务业在我区总量不大,占生产总值比重不高。(二)新兴领域稳步拓展,产业广度深度不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住房养老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金融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得到繁荣发展,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但是文化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等知识含量高的产业比重仍然偏小,中介代理、服务业外包等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新兴服务行业仍属空白,如动漫创作、会展业等产业。(三)资本结构趋于多元,投入总量不断加大。随着新兴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私营、个体、外资等非公有经济单位纷纷进入服务行业,新兴服务业的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2013年我区完成服务业投资24.3亿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占比36.0%,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比为25.9%,新兴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三、荔城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优势与机遇 荔城区地处莆田市中心城区,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发展新兴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恰逢其时。我们必须加快构筑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构筑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平台,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型态的根本转变。我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优势有:(一)区位优势突出。荔城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北接莆田市涵江区,南壤秀屿区,西邻城厢区,东临兴化湾,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区和经济、文化中心。随着铁路、高速公路以及荔港、城港大道、莆兴路、物流1-2#路、壶公路、黄北第二通道等疏港大道的建设,我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海陆交通齐全,成为交通枢纽中心。主城区不断拓展,城市建设已跨过木兰溪逐步拉开。(二)服务业实力增强。近几年,我区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总量增长的趋势,从2010年到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从50.4亿元增加到96.5亿元,年均增速达23.0%。从行业看,已逐渐形成了以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支柱产业。(三)工业支撑明显。制造业可以促进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现代工业为基础和支撑。我区工业经济一直占据着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2013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5.25亿元,可比增长15.6%,增速居全市第二位,总量居全市第二位;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25亿元,增长15.5%,总量与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位。强大的工业支撑为我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人文景观丰富。我区人文底蕴深厚,古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今有“戏剧之乡”、“绘画之乡”、“田径之乡”、“历史文化名城”之佳称。区内有古迹遍布的壶公山、闻名遐迩的南少林寺、荔林环绕的延寿溪,形成了“一山一寺一溪”的旖旎景色。还有三清殿、古谯楼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九华叠翠、紫霄怪石等著名景点。中国工艺美术城已成功举办9届“艺博会”,先后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特色基地”等荣誉称号,已成为莆田乃至福建文化旅游的新名片。(五)产业基础完善。我区大力培育鞋业服装、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工艺美术、商贸物流、房产建筑等产业,集聚效应日渐明显。荔城经济开发区和黄石工业园区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工艺城和鞋服城已日益繁荣,其中中国鞋业服装城是全国推进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之一,已成为海西“一站式”鞋材服装原材料专业市场。海峡国际商贸城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台湾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交易通道和商贸物流基地。依托位于黄石镇的莆田市网贸仓储物流基地打造的海西网贸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六)政策支持得力。按照新一届中央领导的要求,福建省将赋予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任务、目标和要点。由于身处海峡西岸的特殊区域地位,要求福建经济总量尽快赶超台湾。国家经济规划为荔城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新兴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是荔城经济转型升级必经之路。(七)消费结构升级。荔城区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48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7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3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30元,比上年增长9.8%。 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城乡居民家庭主要消费项目如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服务等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些现代生活性服务产品,如旅游、教育、休闲、健身等消费有大幅上升,家庭服务日渐走进城市寻常百姓家,人们开始接受社区、家政等新的服务形式,因此消费层次提升与结构转换必将带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四、制约荔城区新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逐年回落态势,服务业无论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工业相比有差距被拉大的趋势。尽管这是我区经济发展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快速发展进程阶段的规律性特征的体现,但从总体上看,我区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并将制约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因素有:(一)过度依赖工业,对服务业重视不够。随着“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黄石工业园区和荔城经济开发区两大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我区的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从2012年的51.5%增加到2014年上半年的61.9%,提高10.4个百分点,但服务业同期仅上升了2.5个百分点。在“工业强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有“一强盖百丑”倾向,缺乏工业与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始终未能将发展服务业放在足够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二)服务业结构层次低,新兴服务业发展偏慢。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仍以传统服务产业为主。2013年,我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3%,比2012年提高4.6个百分点。而标志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金融保险与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7.4%,服务业结构层次低。与此同时,我区新兴服务业的供给水平低,辖区企业普遍存在着散、弱、小的状况,经营方式落后。受企业主经营理念、服务外包费用过高和企业对外包服务不信任等因素影响,企业外包意识不强,大量可以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在企业内部完成,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服务支出、市场销售服务支出、人力资源服务支出、外购信息技术服务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限制了新兴服务业市场需求的有效拓展。(三)开放程度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偏低。当前,我区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开放步伐相对缓慢,集中表现在行业进入门槛和行业垄断方面。特别是金融、电信等行业以及地方公用事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门所有或行业垄断,缺乏竞争,导致服务业创新不足、企业经营效率低下、行业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部份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银行、保险、教育、医疗、保健、通讯等新兴服务业领域进入门槛较高、市场准入范围狭窄,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被拒之门外。结果是国有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既得利益得到保护,行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丧失,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导致服务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的成本效益难以真实反映。(四)融资渠道不通畅,服务业价格机制有待健全。当前的融资渠道不适应新兴服务业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新兴服务多以小微企业为载体,由于缺少抵押物、经营规模小而遭遇融资瓶颈;高技术服务业风险较大、资金需求量大,使投资者望而却步;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没有结合起来,政府投资的项目社会资本进不去,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不在政府投资计划之内,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服务业价格机制也有待健全,目前还没有形成符合新兴服务业发展特点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定价机制,行业服务定价不透明。以房产中介服务业为例,提供中介服务收取的价格因不同中介有所不同,房产中介费由承租方还是出租房支付没有约定,完全凭借三方博弈的结果而定。长期以来,新兴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用地的价格也高于工业企业,导致服务业成本支出过高,发展步伐缓慢。(五)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新兴服务业具有“软化”和“智能化”特点,其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服务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歧视和限制,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熟悉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人才十分匮乏。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尤为短缺。服务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五、加快发展荔城区新兴服务业的对策思路
荔城区新兴服务业的整体推进,要坚持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兴服务业并重,实现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两轮驱动”;要实现推进过程中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的“三力合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的战略举措,着力打造新兴服务业的区域平台,重点培育各类新兴业态,完善城市整体功能,推动荔城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转变观念,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各级领导和部门要转变观念,把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发展提高到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位置来认识,在安排立项、财政资金、用地及贷款等方面,把新兴服务业摆上突出的位置,尽快出台“短平快”的奖励扶持政策;增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将新兴服务业各项发展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列入年度目标考评,并作为提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步伐,提高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尽快形成“一、二、三”产业比翼齐飞、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最终形成“三、二、一”的发达地区经济产业格局。同时,加快制造业剥离设立新兴服务业企业,单独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实行独立核算,以方便统计和纳税管理。鼓励分离后新设立的服务企业整合行业和产业链,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并设立新兴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二)突出重点,打造优势服务产业。充分发挥荔城区生态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生态旅游、特色文化、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新兴业态。一是大力拓展金融服务业。抢先在荔城开办对台离岸金融业务,逐步建立两岸资金结算中心,积极引进台湾金融服务中介来饶设立机构。二是着力发展信息服务。在两大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数字服务业、软件设计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离岸外包和在线外包业务。三是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组织功能,大力发展家庭服务等居民服务业市场,进一步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水平的提高。四是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挖掘工艺美术文化、莆仙戏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和新型文化业态,做大做强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团,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五是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立足“城市、文化”两大优势,全力打好生态文化旅游牌,依托西天尾小城镇建设着力发展生态庄园游,利用交通便捷的工艺美术城和鞋服城努力打造集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产业游。(三)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荔城区作为中心城区,一方面文化、科技、教育、行政资源要素集聚,另一方面空间有限,土地资源不足,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是利用资源优势、弥补空间不足的有效方法。以建设总部集聚区为目标,以改善商务楼宇的内在品质和配套设施为重点,加快总部楼宇的开发建设和功能改造,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法律服务大楼、审计服务大楼、中介服务大楼、印务服务大楼、旅游服务大楼等专业商务楼宇,为新兴服务业高端企业总部的集聚和行业集群提供优质载体,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职能总部、中国总部以及更多国内大公司总部入驻发展。打造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集聚区。(四)龙头带动,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一是要把辖区内现有的骨干企业作为引领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推动力量,一以贯之地给予重点关注和重点倾斜,使其不断做大做强。二是要积极引导有竞争力的新兴服务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扩大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进一步细化专业分工,加快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服务外包,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辐射力和带动力。三是鼓励扶持众多的中小服务业企业,依托我区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企业集团、公司总部,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五)多措并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提高民间投资在服务业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二是扩大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比例,在完善监管的基础上允许中小企业发债进行融资;三是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如政府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资金保障作用;四是借鉴韩国“服务业特别基金”的模式和经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新兴服务业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支持,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五是探索抵押物形式的多元化,将有形资产抵押与无形资产抵押相结合,拓宽小型服务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六)以人为本,加快实施人才战略。新兴服务业是知识密度高的产业,其价值来源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我区在实施人才战略中要把新兴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摆到重要位置。一是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本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机制。二是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完善配套政策,有计划地引进我区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为新兴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三是要尽快研究制订全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高等院校和服务业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培养一批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服务业人才。参考文献:[1] 史丹,夏杰长《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新兴服务业发展战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 夏杰长《我国新兴服务业的四大发展战略》[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02);[3] 曾智泽《美国政府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J].现代产业经济. 2013(Z1);[4] 吴先满《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5] 李江帆 《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与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6] 白渝平《重庆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可行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04);[7] 王红云《山西省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1年04期;[8] 孔莹《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科技.2011年03期。
友情链接:
常用网站 搜狐 新浪 百度 谷歌 雅虎
省市统计网站 国家统计局 福建省统计局
北京统计信息网 天津统计信息网 上海统计 重庆统计信息网
省内统计网站 福建省统计局 莆田市统计信息网 厦门统计信息网 三明市统计局 福建省统计局
其他常用网站 搜狐 新浪 百度 谷歌 雅虎
版权所有&荔城区统计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务业新兴业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