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生的广发信用卡怎么样意识怎么样?

诚信做人,积累信用财富&——学习十八大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众所周知,诚信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也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亦是大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诚信问题经受着严重的考验,大学生亦如是。有鉴于此,政府和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大学生诚信做人,不断积累让自己和国家都受用的信用财富。
一、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表现及原因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领域内种种不守诚信、不践成约的失范行为出现在校园之中。对大学生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个别大学生平日里不认真学习,为了取得好成绩或者等级证书在考试中作弊,且作弊手法越来越高明,甚至动用高科技手段来蒙混过关,自欺欺人。其次,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乏诚信。毕业生在书写就业推荐表、准备推荐材料时,避实就虚,不写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夸大其词地介绍自己,还有极个别学生在准备推荐材料时伪造本来没有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如一些用人单位发现,他们所收到的学生简历,有2/3以上的称自己是校级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学生干部,有近一半的称自己是班长或者学生会主席、副主席、部长等,里面的水分可想而知。另外在面试时,许多毕业生为了不失去机会,他们对于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不能如实回答,或者夸大其词,或者胡编乱造。在签订就业协议时,个别毕业生存在“骑牛找马”现象。在与单位签协议的同时,就做好了违约的心理准备,一旦有更好的单位就会另谋高就,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另外,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通过助学贷款的资助形式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当其经济好转后,却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非要经多方面催促才勉强还贷,使全体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受到众人的质疑。
大学生中间出现的诚信意识淡薄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第一,由于利益的诱惑和市场经济机制、法制尚未健全等诸多因素,整个社会的信用面临严重危机,无诚信的行为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社会上有一些人从事投机钻营、坑蒙拐骗等缺乏诚信的行为非但不受惩罚反而大获其利;个别官员贪污腐败,表里不一,升官发财让人眼红心热,影响恶劣;个别人钻进钱眼里,一切向钱看,笑贫不笑娼;个别家庭父母对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缺乏良好的引导及表率作用;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亲身感受着无诚信的氛围熏陶,目睹社会和家庭各种“怪现象”,深受“感染”
和“启发”,缺乏诚信意识毫不为怪。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好象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使诚信这样的基本伦理规范在网上变得非常遥远,从形式上失去说服力,给高校诚信教育增加了难度。
第二,高校对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高校习惯于通过课堂教学进行道德理论灌输,方法老套,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善于将德育寓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和文化气氛对学生进行熏陶。部分高校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搞研究写文章缺乏科学精神和诚实态度,上课不认真备课,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此外,高校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执法不严、违纪不究等现象依然存在,使得校纪校规失去了权威性。如在面对大学生作弊或就业违约等不守承诺现象时,较多的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深层次的、系统理论的诚信道德教育。而另一方面,个别高校过分强调制度的权威性、强制性,容易在制度的完善、执行中忽视适度性,容易激起部分学生强烈的抵触及逆反心理。
第三,诚信意识培养方式单一化。有的流于形式,忽视了诚信意识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小环境的配合,以及校园文化、校风、班风等隐性诚信意识培养途径的建设,而仅仅把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看作只是政治辅导员或政工干部的事,使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不断淡薄。
第四,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在思想上经常表现出不确定性、矛盾性以及偏执性。在当前价值趋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有的大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的自我磨砺,敌不过外来的不良引诱,是非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往往容易以偏概全,甚至迷失自我。例如,在日常行为中,有不少学生在诚信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已讲诚信,而自已却不对别人讲诚信。随着其知识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家庭中不良教育虽有反感与抵触,却又忍让退缩,甚至让一些不良品质在心底暗暗生根发芽;对社会上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既深恶痛绝,却又“暗生倾慕”,有机会的话则身体力行;对高校中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的行为“口诛笔伐”,而自己却又明知故犯、言行不一。
二、对目前高校诚信教育的反思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不仅对其本人与学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妨碍了当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更长远来看,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为了遏制或减少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目前各高校采取的措施一般为:第一,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进行诚信教育。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诚信社会的号召,各高校都开展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将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考风、学风、校风转变。采取专题报告、座谈、演讲、征文等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一切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诚信教育。第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大学生正确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机制,指导毕业生如实正确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和自荐表,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严格发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建立毕业生签约管理系统,还要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签订就业协议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是双方达成的民事合同,违反协议则要承担违约责任。第三,立足现实,完善监督机制。在实施诚信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诚信思想与行为上的各种问题。另外,各高校还尽力创造条件,把毕业生的真实信息全部上网,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监督功能。建立失信惩罚机制,让大学生认识诚信的益处和必要性,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强化对他们的信用监督,对于不同程度的失信者,通过批评教育直至处分的方法使他们承担失信行为的责任。
以上种种措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这些措施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外部灌输,忽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从外部向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固然有其必要,但一旦教育过头,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接受疲劳,甚至引起反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二,临时性。一般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主要集中在考试和毕业期间,这固然有其针对性,但这种临时性的教育难以使大学生树立起坚固的诚信理念,一旦受到利益驱使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刺激,很容易丧失诚信防线。第三,惩罚性。目前各高校对严重失信的学生一般都有惩罚措施,这对那些企图靠失信来获得好处的学生固然是一种威慑,但光靠惩罚难以从根本上遏制。那些对诚信缺乏坚定信念的学生,往往还会存有侥幸心理,有时为了某种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他们把培养并拥有诚信意识变成一种自觉地行为,这些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继续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建立起一套客观科学的诚信评估体系,探索出更多新的途径。
三、开拓新途径,让大学生诚信做人,积累终身受用的信用财富
哈佛的多洛雷斯·克里格教授曾说过:“诚信会为你积累看不见的财富,时间越久,这笔财富就越加珍贵。而欺骗只会恶意透支你的财富,哪怕只一次,你也许会一无所有。”因而,大学生应该明白,必须要学会诚信做人,谨守做人的本分,做事情考虑清楚后果,这样的人生才真正珍贵和有意义,也才能获得心安的快乐。若想幸福,就必须诚信;若不诚信,那幸福就可能像是在沙滩上建造的楼阁,虽然一时美丽,但有可能瞬间化为一片沙砾。
为防止大学生多年的辛劳变得一无所有,就需要不断拓展新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熏陶和教育。
首先,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主人翁责任感,诚信做人,不断进步。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政务诚信建设,发挥引导榜样作用。研究表明,失信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失信者的收益与惩罚成本的大小,即失信成本的高低。当进行信用欺诈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时,人们必定不会遵守已做出的承诺,而是肆意践踏诚信原则,损害他人的利益。但是,当失信成本被提高到“无利可图”的程度时,人们就不会再想着去进行信用欺诈了。因此,要想改变诚信缺失的现状,从制度层面上考虑,必须建立起一种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成本,从而推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诚信、倡导诚信的社会风尚。而要建立起这种惩戒机制,政府责无旁贷。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孙哲也曾说:“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诚信建设,政府构建完整的诚信体系,没有诚信的企业在市场上就难以立足。因此,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则,营造诚信守法的环境。”
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里面起到了担当了领头羊的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个位置越来越重要。这还要求我们政府官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反腐倡廉,诚信为本,做诚实守信的模范,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长此以往,就如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政府以及政府官员的言行将对公众以及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次,应该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目前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整个社会诚信意识不强在校园内的反应。因此,要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除对大学生进行直接教育外,社会和高校以及媒体必须树立以“信”为本,以“信”育人的观念,通过各种方法营造诚信、自律的氛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只要采取措施把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都提高了,全社会营造出了“关注诚信、思考诚信、崇尚诚信、追求诚信、实践诚信、鞭策失信”的氛围,整个社会都能做到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大学生必然会受到正确的舆论引导而逐渐形成诚信的理念。
最后,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高校应开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为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创造条件。通过开设《中国传统道德》这类课程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其中关于诚信的精辟论述。鼓励大学生阅读《大学》、《中庸》、《论语》、《菜根谭》等古典文献,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诚信的理念融入骨髓和血脉之中,由外在的要求变成自觉遵守的“道德律令”。鼓励大学生了解历史,从史实中汲取经验教训。诚信在中国文化中并非只是一种概念和教条,而是有着丰富的实践内容来不断加以诠释和印证。如果翻开中国历史,就能发现,因讲诚信而成功和因不讲诚信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发布告示说,谁能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从城南门扛到北门,便能得到十金黄金。一开始老百姓不相信,没人愿意试。于是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加到五十金。这时有一个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把木头扛到了北门,果然得到了五十金。这下老百姓轰动了,此后,凡是商鞅发布的改革措施都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秦国的变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反,因不讲诚信而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如近代军阀袁世凯在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信誓旦旦的表示“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中国”,可他最后竟要复辟帝制。当时各路讨袁军队在通电中一致声讨袁世凯“蔑弃《约法》,背食誓言”,袁世凯无可声辩,陷入极大的孤立,最后在全国人民的唾弃中一命呜呼。袁世凯称帝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大总统自食其言无疑是他最致命的死穴。历史中诚信成功、不诚信失败的例子很多,大学生应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素养,切忌不诚信。要求大学生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诚信”美德。在理论上理解诚信并不难,关键要落实到实践上。如果只是把诚信挂在嘴边,在行动中不讲诚信,这就是最大的不诚。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在校期间是否具有诚信的品德和行为对他以后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讲诚信,守信用。如在考试中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认真备考,严守考纪,坚决杜绝作弊行为。毕竟,作弊者或许得逞于一时,但最终肯定会自食其果。大学生要通过诸如此类的身边事把诚信的意识融入灵魂,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正确的舆论引导、良好的社会氛围、课堂教学的灌输、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和熏陶以及适当的惩罚措施都很重要。只要全社会、政府和高校真正树立以诚信为荣的理念,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进行教育,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必定能得到不断加强,并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问题实证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6期
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问题实证研究
【摘要】:"明礼诚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然而,目前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失现象严重。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现状,我们对河北省十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针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从构建社会诚信运行机制、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提高家长素质和挖掘大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问题对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641【正文快照】:
“明礼诚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1](P112)所谓诚信意识,是指人们对诚信道德规范及其所内涵的价值意义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自觉认同和自由选择的意向。[2](P14)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水平,对我国诚信道德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锦洪;;[J];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沈玲;[J];理论月刊;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伍柳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史健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李瑞宝;;[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王彦超;张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20期
王荣德;[J];湖州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董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刘星昊;郑永安;卓高生;;[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02期
于广勤;;[J];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张明菊;吴世彬;;[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杜德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瑞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赵梦远;[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焦国军;[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李国徽;[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肖春雷;[D];新疆大学;2011年
高云志;[D];复旦大学;2010年
张小杰;[D];东北大学;2009年
董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念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郭耿玉;[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任海宾;[J];教学与管理;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左全;周兴彦;刘玉山;;[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1期
贾秀利;;[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朱应皋;金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彭恬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3期
郑连斌,张秀云,李梦华,毛国艳,王静;[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易匠翘;张克俭;谢治卫;肖俊;;[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肖欢;;[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朱红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32期
张金玲;苏丹;杨欣;;[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5期
霍廷菊;;[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树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徐建平;;[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论文选集[C];1996年
井世洁;郭鑫;;[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赵红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王顺辉;邹洁;刘彦红;;[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颜隆忠;;[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曹飞;;[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戴新民;李顺来;何楣;谢海波;;[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姚加惠;张亚群;;[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吴开俊;;[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董洪亮;[N];人民日报;2004年
袁君;[N];组织人事报;2005年
王晖;[N];河南日报;2007年
记者 李云萍;[N];石家庄日报;2006年
余裕;[N];北京科技报;2005年
赵敏;[N];中国妇女报;2005年
储召生;[N];中国教育报;2003年
闫世东、张国柱;[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钟山;[N];吉林日报;2000年
红菱 陈莹;[N];民营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斯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邬伟娥;[D];浙江大学;2006年
李纪岩;[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岳鹏;[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董海浪;[D];西南大学;2011年
蒙丹;[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邱钰斌;[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刘江宁;[D];山东大学;2012年
俞海洛;[D];浙江大学;2005年
李福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先奇;[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徐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陈荣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黄卓;[D];中南大学;2008年
戴世琴;[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乔秀敏;[D];燕山大学;2010年
黄巧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齐亚红;[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徐冬娜;[D];内蒙古大学;2010年
陈莉;[D];湖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诚实守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意识?
诚实守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意识?
08-09-28 & 发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诚信是治国理政之道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早就把诚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以至于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我们党历来重视诚信建设,把它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准则。毛泽东同志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要求党的干部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邓小平同志把诚信作为党和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重要准则,多次强调:“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国家;“领导要取信于民,使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诚信的论述,极大丰富了诚信的基本内涵,赋予诚信以时代特色,指明了诚信建设的方向。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党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把诚信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明礼诚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党的十六大强调诚信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2003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诚信确立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诚信为重点,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同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把诚信建设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诚信是和谐社会之基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全局、战略、历史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讲的六个基本特征,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只有政府取信于民、维护人民利益,只有人民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各方面积极因素也才可能得到广泛调动。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只有政府为民、清正廉明,只有个人诚实劳动、扬善弃恶,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激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活力,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团结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定的环境,社会无法发展,没有良好的秩序,国家无法进步。只有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才能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道义和责任。只有人人信守诺言,从对人类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才能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基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每个有志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既是一种思想认识,又是一种庄严承诺,还是一种实践行动。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不可能在关键时刻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做出牺牲。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国家和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塑像道德修养,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经济主体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政治良性发展需要社会主体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大学生只有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特别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要求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体现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各环节。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有意识地深入挖掘诚信的教育资源,激励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体,要率先垂范,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学校的所有干部职工,都要带头示范,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在加强实践上下工夫。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必须在加强管理上下工夫。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管理,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氛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管理,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在一些学校还存在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也使守信者得到尊重和尊敬,得到鼓励和鼓舞。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制度是加强诚信建设的根本。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制约性强的信用制度,把诚信要求具体体现到各项规定之中。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用制度巩固诚信成果、遏制失信行为,从而努力把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诚信意识的内涵及诚信意识失范的实际表现。   所谓诚即是诚实,是一个人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程度;信即信用,是一个对他人所承担的义务。诚信连在一起就是诚信,它既是人的内在价值的外部表现,又是对人的内在价值的客观评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诚信更为重要,她即是对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 政治 工作的基石。要想走出校门后能真正服务社会,回报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诚信”应是大学生的立足之本,成功之本。因此大学生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务实自己的信用基础。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之中存在严重的诚信失范,这己经向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面对社会 经济 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的趋势,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考试 作弊,晌取成级。一些大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采取作弊手段,企图蒙混过关。一项调查表明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承认曾经有过作弊的行为,更有的学生为了考试过关,不惜找路子、拖关系、打招呼,希望老师能够在分数上“放自己一马”。分数造假现象现在已引起 教育 界的注意,许多高校已提出分数打假的口号。粗制滥造,剿窃文章。有的学生写文章不是下功夫打好基本功再下笔,而是东拼西凑,对别人的文章粘贴复制,剿窃抄袭,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把别人的文章拿来稍加修改就变成“自己的文章”。弄虚作假、编取荣省。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学校的各种荣誉面前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编造事实,用虚材料欺骗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一些优点和成绩肆意夸大,甚至添枝加叶,编造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充当‘.枪手”.赚取实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为了所谓的“友谊”、“面子”一些大学生充当“枪手”,替人考试,代写论文等。不守承诺.拖欠贷款。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带有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但有些学生毕业后以种种借口拖欠助学贷款不还,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不告诉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还贷。虚假材料,骗取岗位。在就业应聘的过程中为找到一满意的工作,有的大学生在 简历 中一味突出介绍个人某方面的能力,有的甚至信口开河,无中生有,欺骗用人单位,以达到应聘的目的。
  二、大学生诚信意识失范的根源。   大学生诚信道德所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消极因素合力的结果,既有的社会、学校等外在的客观影响,也有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1、社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在极大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 发展 的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首先,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机制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庸俗化、功利化。其次,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大学校园的影响。目前,社会上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经济至上的主义和实用主义成为一些人为人处世的杠杆,诚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此的苍白无力。短期利益的不良影响等,对整个社会诚信发起了严重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第三,媒体的影响。媒体的舆论导向是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个别媒体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社会责任,从而带来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 网络 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作为正在崛起的“第四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虚拟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好像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高校德育主体的传统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中国论文联盟-www.119fulicaipiao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发信用卡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