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机电一体化化阶段处于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第几阶段?

浅谈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FONT color=#1-9-26 7:49:58& 文章来源:
【】【】【】【】【】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7-2-28 0:34:57 113.132.201.* 举报 我国物流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浅析物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
19:21:08 211.157.183.* 举报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早在2001年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就已达40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过去年几年里,第三方物流这个市场成长得很快,绝大多数被调查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过去三年的年均增长都超过了30%.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85%的收入来自比较基本的服务,比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所以说中国的外包物流还处在发展初期,70%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也认为客户并没有完全准备好外包其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客户也提出了他们在外包物流方面小心谨慎的原因。除了已有的内部物流能力外,缺乏高水平的服务和合格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是外包物流的主要障碍。因此,在提供高利润的增值服务之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充分展示他们在基础业务上的运营能力。而避免在低利润的运营初期过度的投资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美国一家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调研,美智专业人员用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调查了70个企业,其中客户(需方生产企业)调查了工下和电信、汽车、食品和饮料、快速消费品、消费类电子、化工、服装和纺织、医药8个行业的48个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供方)调查了19家企业,其中包括外国物流提供商、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部门、新兴的中国物流公司、传统的中国运输与仓储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得出以下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增值服务薄弱的原因: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客户还没有做好外包准备;另一方面,客户认为中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客户认为他们有条件自己把物流干好。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赢得其客户对他的服务能力有充分信心之前,可能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因此,物流供应商对在中国物流市场运作的早期利润率要有一个现实的估计。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实践证明,在中国一个纯粹的、尽量少拥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营模式很难实行,也无法做大。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4.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他们还反映:复杂的行业监管环境和政府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比如,为了向顾客提供一个整合全国范围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物流服务商必须取得按省份的和运输方式的多个运营许可证。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二、客户对第三方物流需求千差万别,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对客户而言,降低成本和周期,提高服务水平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但不同行业重点不同。汽车制造业,随着其逐步从依赖进口零配件转向从本地的零配件生产企业进货,他们曰趋强调通过“及时配送”降低库存水平的重要性;对服装行业,更重要的是如何缩短周转时间,以便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流行趋势做出及时反应;对家电行业,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巨大的价格压力,降低物流成本对确保盈利变得至关重要。
2.客户外包物流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然后是为了强化核心业务,第三是为了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即服务能力,第二注重品牌声誉,第三注重网络覆盖率,最后注重较低的价格。
3.调查显示,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差,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况变化;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等。
4.调查显示,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三年后的35%;生产商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三年后的80%:分销商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
5.此次调查显示,客户认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在IT系统、行业以及专业方面的经验。同时,他们认同中国物流供应商在成本、本地经验与国内网络方面的优势。这一结果同时证实了国内物流供应商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协调效应。
6.这次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国有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较小,与此相反,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外包物流方面的脚步最快,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但这些跨国公司在外包时也十分谨慎。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很快,但面临一些共有的挑战,也存在各自的困难,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寻求合作,以提高服务能力
1.目前中方与外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运营过程中,各有侧重。国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主要关注进出口物流,约占业务收入的70%,所以他们的服务客户98%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等外国客户。中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更注重国内物流的商机,收入占总收入88%,按调查企业分析,56%为外国客户服务,44%为中国客户服务。
2.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认为,吸引物流需求客户存在三大障碍:一是生产与流通企业有较大物流能力,物流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二是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三是对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
3.大多数国际的物流供应商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以获得迅速进入市场的机会,但至今,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对等的本地合作伙伴。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物流供应商,尽管非常希望从国际的同行那里获得行业运作的知识及其国际网络,但并不愿意让国际的合作方在他们的市场获得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
4.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普遍希望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中方的供应商认为缺乏物流人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外国供应商认为“政府限制”是首要挑战。政策环境涉及到运营许可、跨省运输、登记注册、税收政策、行业标准等等。希望政府出台产业政策。
5.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会发现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的初期,要想获取利润并快速成长是一件很难的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首先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展示他们有能力把这些服务做得最好,随后才开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即使基础服务的利润率比较低,但只有通过把这些服务做好了,才能说服顾客外包更复杂的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在一开始利润率较低的时期,应当避免过度投资,但应当购买一些必要的资产,以确保其对运营的控制和对客户的信誉度。物流供应商还应当在那些潜在的高利润的,并且与其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领域投资。如何在这些方面合理平衡,做出明智的选择,将是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制胜的法宝。
避免在低利润的运营初期过度的投资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美智管理顾问令司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协助下,最近对在中国主要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和他们的客户(包括潜在客户)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外包的物流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且呈区域性的集中现象――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收入主要来自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总的来说,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是健康乐观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 0&
&nk-7-12 22:32:18 60.22.251.* 举报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 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 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 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 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幅更大。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还刚刚起步,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其中的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就会影响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搭建信息平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营成本,使国际物流得以长足发展。目前,国际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通过发展运输实时跟踪定位系统、运输路径优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网络定位系统、三维条形码技术和红外线感应系统等新型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过程与网络财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融为一体。
  (二)完善配送中心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在欧洲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包括: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的流程控制。由于欧洲各国的国情不同,物流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如汽车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像德国不莱梅、西班牙马德里的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的结合,也有跨区域的综合集成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既有企业投资的,也有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投资的。配送中心一般都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同时还包括整套的供应链方案设计、港口电子网络化管理、仓库进出货自动化管理、卫星定位系统等。
  (三)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或地区)都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日本在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由于考虑到物流企业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政府对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提供了政策优惠。将园区内的地块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方式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专门运作。协会成员出资不足的部分,可通过银行提供长期低息(为正常贷款利息的30%)或无息贷款。此外,政府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项目,形成齐全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绿色物流。现代物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绿色物流,即在物流业发展中将环保和可持续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其目标是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目前,日本正抓紧制定《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五)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现代物流业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各国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韩国产业资源部正在起草的物流发展五年计划提出了推行物流设施的标准化问题。
  (六)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其中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 (1) 隐藏其他相似回答 (1) yangfangts&
22:09:44 113.97.116.* 举报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 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 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 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幅更大。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还刚刚起步,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其中的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就会影响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 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搭建信息平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营成本,使国际物流得以长足发展。目前,国际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通过发展运输实时跟踪定位系统、运输路径优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网络定位系统、三维条形码技术和红外线感应系统等新型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过程与网络财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融为一体。
  (二)完善配送中心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在欧洲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包括: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的流程控制。由于欧洲各国的国情不同,物流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如汽车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像德国不莱梅、西班牙马德里的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的结合,也有跨区域的综合集成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既有企业投资的,也有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投资的。配送中心一般都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同时还包括整套的供应链方案设计、港口电子网络化管理、仓库进出货自动化管理、卫星定位系统等。
  (三)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或地区)都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日本在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由于考虑到物流企业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政府对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提供了政策优惠。将园区内的地块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方式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专门运作。协会成员出资不足的部分,可通过银行提供长期低息(为正常贷款利息的30%)或无息贷款。此外,政府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项目,形成齐全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绿色物流。现代物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绿色物流,即在物流业发展中将环保和可持续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其目标是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目前,日本正抓紧制定《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五)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现代物流业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各国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韩国产业资源部正在起草的物流发展五年计划提出了推行物流设施的标准化问题。
  (六)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 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其中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
20:33:44 60.22.230.* 举报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近几年得到很好的发展。 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按现价计算),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04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3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2%。物流总值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2005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高于上年。2005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5%。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2005年,物流企业在竞争中重组整合,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越发明显。各地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物流能力明显增强,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出现新局面,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进展。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加强联合与协调、统筹规划,合力营造区域物流发展的“大环境”。连锁零售、汽车、钢铁、医药、粮食等专业物流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年,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将形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再下降3%;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3%。到2010年,全球80%的海运出口市场,都将集中在大陆。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而成一体,实现企业与社会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物流业与互联网经济一起被人们当成" 新经济"的重要内容,被广泛地称作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流通效率的竞争。特别是从制造业的再生产过程来看,产品处在制造环节的时间越来越短,而绝大多数时间处在流通环节,大约占85%-90%左右。因此,流通速度和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效率和速度的高低。同时,流通还具有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中国流通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例如,近十年来流通业在全国GDP中的平均比重为8.5%,流通业为国家创造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在吸纳城乡居民就业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流通业现代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连锁经营方式方兴未艾,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等先进的流通业态和经营方式得到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的流通规模还比较小,效率比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200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年周转速度仅为2.4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最快的每年达到20多次。目前,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为20%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只有10%左右。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投入不足,对流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流通业在资金规模、营销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竞争能力还不强。 我国物流业发展仍相对落后
过去20年中,服务业在我国发展很快。我国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迅猛增长,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的物流"硬件"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物流业发展仍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
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对物流业的投入仍属不足。今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投资效益的准确计算、东西部协调发展和现有设备的充分利用问题。
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严重。物流交易系统分内贸外贸,运输行业分属数个部、委、局机关,流通受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用尽一切办法进行物流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重复布点、重复投资带来严重浪费,而市场垄断又导致物流服务低质量和低效益。
外贸、民航、铁路、包装、通信等部门高度国有化,使得这些部门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我国出现的经济犯罪也大多在物流领域发生,更使物流消费者失去对服务供应者的信任。
物流观念淡薄,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目前,现代物流的观念只在学术界讨论,"第三方物流"仅靠少数企业推动,供应链管理几乎寸步难行。许多决策人士对物流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上。结果,重复投资给物流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目前处于 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