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季2016年粮食价格走势图

2008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特别是今年肉价格的上涨,是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全球粮食减产,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_百度作业帮
2008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特别是今年肉价格的上涨,是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全球粮食减产,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
2008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特别是今年肉价格的上涨,是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全球粮食减产,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影响到我国粮价以及肉价的上涨。这说明
A.全球粮食减产削弱了我国农业抗风险的能力
B.经济生活同步测试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C.粮食价格上涨,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D.抑制粮价是各国政府面对的首要任务
全球粮食减产,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及肉类价格,这说明在经济生活同步测试条件下各国经济相互影响,联系更加紧密,B项当选。2007年粮价分析及2008年走势预测--《中国物价》2008年02期
2007年粮价分析及2008年走势预测
【摘要】:正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取得丰收,受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从当前情况看,今年粮食价格有望保持基本平稳,但也还存在一些可能影响粮价稳定的因素,粮食生产和市场调控各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23.7【正文快照】:
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取得丰收,受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从当前情况看,今年粮食价格有望保持基本平稳,但也还存在一些可能影响粮价稳定的因素,粮食生产和市场调控各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2007年粮食市场价格情况去年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俊芳;[J];经济问题;1988年07期
张国藩,李纪东,邹伟进;[J];中国物价;1997年05期
杨少华,张国平;[J];粮食问题研究;1996年06期
,张国平;[J];中国商贸;1996年07期
鲍信;[J];了望;1994年01期
张开华;[J];粮食科技与经济;1997年06期
;[J];农家顾问;2009年09期
陈道;[J];南风窗;1994年03期
郑时藩;;[J];中国粮食经济;2008年05期
余庆耀;[J];中国粮食经济;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兴汉;张晋光;;[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翟荣新;刘彦随;;[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赵予新;;[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张惠娥;;[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吕立刚;石培基;潘竟虎;曾翠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郭向荣;孙新华;曹志平;苏彪;杨琳;;[A];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0年
龙岩市物价局课题组;;[A];价格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仇书青;杜爱军;;[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田菊英;;[A];青海省统计系统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何金旺;;[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汪文;[N];农民日报;2008年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丁声俊;[N];人民日报;2008年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丁声俊;[N];中国特产报;2008年
龙滢;[N];消费日报;2009年
记者张冬梅;[N];中国食品报;2010年
张辛欣 郭远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
叶贞琴;[N];经济观察报;2010年
王飞;[N];粮油市场报;2011年
本报记者   李中秋;[N];中国证券报;2006年
新华社记者
林艳兴 闻有成
李倩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顺强;[D];西南大学;2009年
朱颖;[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李林;[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闵锐;[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钱贵霞;[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田新建;[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王志彬;[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王金萍;[D];辽宁大学;2011年
何蒲明;[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朱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亮;[D];江南大学;2008年
阳勇;[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郭予琦;[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于静娴;[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杨栋;[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袁冬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步兰兰;[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于书良;[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刘俊杰;[D];西南大学;2008年
徐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2008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及2009年价格走势分析
武汉市物价局
首页 & 工作动态 > 成本调查 > 成本调查分析 > 正文
2008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及2009年价格走势分析
09:45:08 &&来源:武汉价格信息网
&&& 从我们每月对新洲、黄陂、江夏、蔡甸、汉南等5个区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查的情况看,2008年粮食、油菜籽、鸡蛋价格上涨,棉花、生猪价格先涨后降。预计2009年粮食价格将平稳上升,油菜籽、棉花、生猪价格下行可能性较大,鸡蛋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 一、原粮价格&&& (一)2008年价格变化情况&&& 粮食购销企业每50公斤原粮全年平均收购价格:稻谷、红小麦、玉米、大豆平均为98.3元,比2007年上涨13.77%。其中,稻谷为85.8元,红小麦为73.2元,玉米为89.4元,大豆为182.7元,比2007年分别上涨12.75%、8.28%、17.17%、16.52%。稻谷中,早籼稻为81.8元,中籼稻为86.4元,晚籼稻为89.3元,粳稻为85.5元,比2007年分别上涨14.41%、14.89%、11.63%、10.47%。粮食购销企业下半年每50公斤原粮平均收购价格:稻谷、红小麦、玉米、大豆平均为101.4元,比上半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上涨6.4%、15.49%。其中,稻谷为88.8元,红小麦为78.1元,大豆为187.5元,比上半年分别上涨7.25%、14.85%、5.4%,比2007年同期分别上涨14.58%、18.15%、17.92%;玉米为89元,比上半年下降0.78%,比2007年同期上涨12.09%。稻谷中,早籼稻为88.1元,中籼稻为89.4元,晚籼稻为90.7元,粳稻为86.7元,比上半年分别上涨16.69%、7.19%、3.07%、2.73%,比2007年同期分别上涨20.52%、15.95%、11.29%、10.87%。&&& 交易市场每50公斤原粮全年平均成交价格:稻谷、红小麦、玉米、大豆平均为103.8元,比2007年上涨15.08%。其中,稻谷为89.1元,红小麦为76.3元,玉米为92.3元,大豆为201.5元,比2007年分别上涨11.93%、7.31%、16.25%、24%。稻谷中,早籼稻为84.3元,中籼稻为90.4元,晚籼稻为92.2元,粳稻为89.6元,比2007年分别上涨13.15%、15.75%、11.49%、7.95%。&&& 交易市场下半年每50公斤原粮平均成交价格:稻谷、红小麦、玉米、大豆平均为107.1元,比上半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上涨6.57%、16.29%。其中,稻谷为91.9元,红小麦为80.5元,大豆为210元,比上半年分别上涨6.37%、11.81%、8.86%,比2007年同期分别上涨12.9%、14.84%、26.96%;玉米为91.6元,比上半下降1.61%,比2007年同期增长10.1%。稻谷中,早籼稻为89.9元,中籼稻为93.4元,晚籼稻为93.7元,粳稻为90.5元,比上半年分别上涨14.23%、6.86%、3.31%、2.03%,比2007年同期分别上涨17.21%、15.74%、11.02%、8.12%。&&& (二)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1、市场需求增长的拉动。受我国人口逐年增加、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民进城务工人数日渐增多带来的口粮消费需求增长和广大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结构由植物性食品消费转向动物性食品消费带来的饲养业不断发展、市场饲料用粮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燃料乙醇生产发展带来的工业用粮需求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一直呈刚性增长。由于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加之我国稻谷和小麦生产自给有余,玉米资源不宽裕,粮食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不平衡矛盾,因而拉动原粮价格上涨。&&& 2、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炭、磷矿石等资源型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商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据我们对新洲、黄陂、江夏、蔡甸、汉南、东西湖等6个区调查,2008年尿素、三元素复合肥、氯化钾、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复混肥等6种化肥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公斤2.53元,比2007年上涨50.6%;棚膜、地膜、微膜等3种农用薄膜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公斤15.52元,比2007年上涨13.62%;敌百虫、敌敌畏、乐果乳剂、杀灭菊脂、敌杀死、来福灵、稻瘟净、禾大壮等8种农药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公斤47.09元,比2007年上涨4.9%。受化肥等主要农资商品价格上涨和人工费用上升影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推动原粮收购价格上涨。&&& 3、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的影响。2008年国家两次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第2次提高后稻谷、小麦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分别为77元、79元、82元,比2007年均提高7元;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分别为77元、72元、72元,比2007年分别提高5元、3元、3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引导了粮食市场收购价格形成,促使市场粮食收购价格上升。&&& 4、粮食净出口影响。月,我国大米出口86.6万吨,进口22.4万吨,净出口64.2万吨;小麦产品出口28.4万吨,进口9713.9吨,净出口27.4万吨;玉米出口19.1万吨,进口2.2万吨,净出口16.9万吨。粮食净出口减少了国内市场可供量,推动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5、粮食进口成本上升的影响。受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食和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粮食进口成本上升。据中国海关统计,月我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42万吨,进口总值67756.9万美元,据此计算,谷物及谷物粉每吨平均进价达477.16美元,比2007年上涨42.33%。粮食进口成本上升带动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6、市场粮食涨价预期的影响。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大了粮食增产的不确定性,市场出现粮食涨价预期。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及饲养业用粮户担心粮食价格上涨,为满足生产和经营需要而纷纷入市收购;种粮农户因国家提高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粮食销售在价格上没有后顾之忧,加之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对市场粮价期望较高而惜售。这些因素人为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三)2009年价格发展趋势&&& 预计2009年粮食价格将平稳上升。主要原因:&&& 1、国家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影响。2008年10月,国家决定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较大幅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87元、83元、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10元、11元、11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也要较大幅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将进一步促使市场粮食价格上升。&&& 2、国内粮食总产量增长的影响。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长,预计全年总产量达到10570亿斤,比上年增产538亿斤,增幅5.4%。在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下,广大农户粮食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2009年粮食生产将进一步稳定发展。据我们最近对86户农户调查,2009年户均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8.7亩,比2008年增长5.2%。在粮食播种面积将扩大的情况下,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粮食总产量必将增长,市场粮食可供量必将增加,这将对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形成制约。&&& 3、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新粮收购量增加。据国家粮食局统计(下同),截止9月30日,河北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5866.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24.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5087.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7%,比上年同期增加1472.9万吨。截至11月15日,江苏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中晚籼稻1213.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88.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810.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7%,比上年同期增加314.5万吨。截止11月15日,辽宁等5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粳稻23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8.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149.2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1%,比上年同期增加90.5万吨。截止11月10日,河北等8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玉米298.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56.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59.7万吨,占收购总量的20%,比上年同期增加51.5万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量的增加,使国家掌握了足够的粮源可以用于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市场粮价,防止市场粮价大起大落。&&& 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下降的影响。2008年7月以来,受全球经济形势疲软、商品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均高位回落。12月4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市场(CBOT)小麦、玉米、大豆最近交割期期货价格每吨分别为171.85美元、125.3美元、297.96美元,比2008年6月底价格高峰时分别下降了49.38%、57.78%、51.09%,除大豆比2007年初上涨21.18%外,小麦和玉米价格比2007年初分别下降了1.84%、14.1%。受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越南)实施限制大米出口政策及国际金融投机资金流入等影响,2008年年初到4月末,国际大米市场价格出现暴涨,4月末泰国大米(5%碎米率)出口离岸价达到了每吨1100美元,比年初上涨195%。随着5月以后主要大米出口国放宽大米出口以及投机资金获利回吐,国际市场价格开始高位回落。12月初,泰国大米(5%碎米率)出口离岸价回落到每吨525美元,比4月末下降了52.27%。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下降使粮食出口盈利空间缩小,粮食进口成本下降,将有利于减少粮食出口、增加粮食进口,促进国内市场粮食供求平衡,稳定国内市场粮食价格。 &&& 二、油菜籽价格&&& 2008年粮食购销企业每50公斤油菜籽平均收购价格:全年平均为215.6元,比2007年上涨51.4%;下半年平均为243.5元,比上半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上涨29.73%、40.18%。交易市场每50公斤油菜籽平均成交价格:全年平均为219.3元,比2007年上涨54.98%;下半年平均为249元,比上半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上涨31.33%、48.21%。&&& 油菜籽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物柴油生产发展的拉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生物柴油开发研究和生产试验,现已逐步形成以民营、外资以及国有大公司共同参与的生物柴油生产格局和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我国有数十家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年产量达30万吨左右。为了保持生物柴油低成本优势,使其价格具有与石化柴油竞争的能力,生产企业逐步由以地沟油为生物柴油原料转向以油菜籽作为生物柴油原料,因而油菜籽市场需求增长。生物柴油生产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长,拉动油菜籽价格上涨。二是菜籽加工压榨能力增长的拉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食用油消费逐步由猪油转向植物油,加之随着饲养业生产的发展,市场对豆粕、菜粕的需求日渐增加,促使我国植物油加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具备四级菜油生产资质的企业有400多家,年加工菜籽能力超过3000万吨。菜籽新增压榨能力和有效压榨能力的不断提高,使油菜籽需求不断增长,扩大了国内油菜籽产需矛盾,拉动油菜籽价格上涨。三是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由于化肥等主要农资商品价格上涨和人工费用上升,油菜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油菜籽价格上涨。四是油菜籽涨价预期的影响。由于2008年年初南方地区发生雪灾冻害,油菜单产减产,市场出现涨价预期。油料购销企业和油脂加工企业纷纷入市收购,而部分农户则因近几年国内油菜籽收购市场多呈后期高走的格局,对油菜籽价格期望值较高而惜售,促使油料购销和加工企业不断提高油菜籽收购价格。五是食用植物油进口成本上升的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月,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741万吨,进口总值万美元,据此计算,食用植物油平均进价为每吨1142.87美元,比2007年同期上涨56.59%。食用植物油进口成本上升,带动国内市场食用植物油和油菜籽价格上涨。&&& 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油菜籽价格稳中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据国家粮油粮油中心12月份预测,2008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为640万公顷,比2007年增加76万公顷,增幅13.43%;预计油菜籽总产量将达到1150万吨,比2007年增加93万吨,增幅8.77%。由于油菜籽总产量增加,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油菜籽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乏力。2008年12月份,我市粮食购销企业油菜籽平均收购价格已由9月份的每50公斤246.7元回落至240元,降幅2.72%。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油料和食油价格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08/09年度全球油料产量4.2亿吨,同比增长6.7%;其中大豆、油菜籽和葵花籽分别增长7.9%、12.5%和11.6%,棉籽减少3.9%。受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形势疲软、商品消费需求萎缩影响,2008年11月份国际市场油料和食油价格整体下跌:加拿大油菜籽CNF(离岸价+运费,下同)均价为每吨403美元,环比下降6.4%,同比下降30.1%;南美毛豆油CNF价为每吨790美元,环比下降9.7%,同比下降27%;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离岸价为每吨520美元,环比下降11.9%,同比下降44.9%。11月份,加拿大油菜籽到我国口岸的完税价格在每吨3500元左右,比国内油菜籽进厂价(每吨4400元)低900元,出现近年来首次国内外价格倒挂。在市场供求矛盾缓和、国际市场油料和食用油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油菜籽价格继续上涨的难度较大。&&& 三、棉花价格&&& 2008年棉花经营企业三级27MM锯齿棉每50公斤平均收购价格:全年平均为655.3元,比2007年上涨0.34%;下半年平均为623.2元,比上半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9.35%、6.29%。交易市场三级27MM锯齿棉每50公斤平均成交价格:全年平均为727.5元,比2007年上涨2.87%;下半年平均为655元,比上半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18.13%、10.36%。棉花全年平均价格略有上涨主要是由于2007年棉花价格上涨,2008年上半年延续了2007年上涨后的价格水平,棉花价格较高。&&& 下半年棉花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纺织品出口不畅的影响。2008年第3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并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增幅回落。据海关快报统计,2008年11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54.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幅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1~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1691.5亿美元,同比增长8%,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1.9个百分点。由于纺织品服装出口不畅,国内纱产量增幅回落。2008年11月份,全国纱产量188.4万吨,同比增长4.1%,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9.8个百分点;1~11月,纱产量累计为1975万吨,同比增长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7.1个百分点。棉花市场需求取决于纺织用棉需求。由于纺织品服装出口不畅,加之纺织企业资金紧张,因而纺织用棉需求减弱。纺织用棉需求减弱导致棉花市场总需求减弱,促使棉花价格回落。另一方面受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下降的影响。11月份,纽约期货12月合约月均价为每磅42.78美分,比上月下跌7.79美分,跌幅15.4%。亚洲主要港口到岸价为每磅59.87美分,比上月下跌7.57美分,跌幅11.2%。按1%关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价为每吨10686元,低于国内市场(月均价每吨11117元)431元,价差比上月扩大25元;按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价为每吨12536元,高于国内市场1420元,价差比上月扩大700元。我国棉花产需长期存在缺口,需要进口棉花弥补。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下降,棉花进口价格也相应下降,进而促使国内市场棉花价格回落。&&&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11月预测,2009年全球棉花消费量为2546万吨,同比下降3.5%;棉花产量为2474万吨,同比下降5.7%;期末库存为1150万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我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并在信贷、税率、产业升级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纺织企业发展。但是,受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影响,国际市场消费需求下降使得国内众多以出口业务为主的纺织企业生存艰难。因此,2009年纺织行业将会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如果国家有关振兴纺织行业的政策措施能很好地配合出台并落实到位,内需能有效启动,全球经济能逐步回暖,棉花市场需求将有所回升,棉花价格也将回升;否则棉花价格将继续下跌。四、生猪价格&&& 2008年头4个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上涨,5~11月份生猪价格持续回落,12月份有所反弹。4月份每50公斤活猪平均出场价格达911元,5月份回落至827元,此后持续回落至11月份的595.8元,12月份反弹至706元。全年每50公斤活猪平均出场价格为782.6元,比2007年上涨28.44%;下半年每50公斤活猪平均出场价格为699.1元,比上半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19.27%、3.13%。2008年全年生猪出场价格比2007年上涨,主要是由于头4个月生猪价格延续2007年5月份以来的上涨势头持续攀高,2008年5月开始回落是高价位回落。2008年11月份价格虽然是全年最低水平,但仍比生猪价格开始上涨前的2007年4月份价格高28.41%。&&& 2008年下半年生猪价格比上半年和2007年同期下降,主要是由于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2007年5月生猪价格开始上涨后,国家及时采取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生猪生产,2007年下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又得以有效控制。在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优惠政策激励和生猪价格上涨带来的高饲养效益刺激下,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并快速发展。2008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4.3亿头,同比增长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78万头,同比增长12%;生猪出栏2.92亿头,同比增长3.7%。农业部预计2008年全年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7.5%;出栏6亿头,增长6%。由于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生猪出栏量增加,市场供求矛盾缓和,生猪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导致2008年下半年生猪价格持续回落。&&& 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春节前受节日市场猪肉消费需求增长拉动,生猪价格将继续小幅攀升;春节过后随着市场猪肉消费需求减弱和年末存栏肉猪陆续出栏,生猪价格将再度回落。预计2009年生猪价格将下行。&&& 五、鸡蛋价格&&& 2008年每50公斤鸡蛋平均出场价格:全年平均为334.4元,比2007年上涨1.36%;下半年平均为336.7元,比上半年上涨1.35%,比2007年同期下降1.72%。&&& 鸡蛋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饲料涨价造成的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从发展趋势看,如果2009年饲料价格不发生大的波动,鸡蛋价格将不会有大的波动。关于“全球粮价”的新闻
若从大宗商品价格来看,当前我们无疑处在“通缩时代”。如今大宗商品状况“惨不忍睹”,过去10年的年化收益率之差,是近80年来不曾有过的。而在一片哀鸿声中,粮价也未能幸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2015年,全球粮食价格连续第四年下跌,且创下7年最大跌幅。
【导读】“百年最强”厄尔尼诺现象爆发,全球粮价10月创三年来最大涨幅。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是否会引发“蝴蝶效应”?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11月的北京飘起了雪花,让很多人感叹冬天来得太早。然而,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都在遭遇着异常天气。而这种异常天气会直接导致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受低油价影响,2014年全球粮食供应充足,2015年小麦、玉米和大米丰收在望,这些因素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下落。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小麦价格下跌18%,大米价格下跌14%,玉米价格下跌6%。
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周四在一份线上报告中表示,追踪55项食品价格的价格指数月率下跌0.2%,跌至192.3。这是食品价格连续第七个月下跌,也是2010年8月以来最低值。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9日发表的价格指数显示,全球粮食价格今年9月份创下最近4年来的新低。9月份粮食价格指数为191.5点,比8月份低了5.2点或2.6%,并比去年9月低了12.2点或6%。
时隔13年,阿根廷再次成为全球市场的焦点。阿根廷政府一笔总额约9亿美元的重组主权债券昨日到期,但阿根廷政府却在还钱时遇到了麻烦,使得该国再次陷入债券违约的边缘。与此同时,阿根廷债券违约风险上升引发蝴蝶效应,全球粮食价格或将迎来一轮上涨潮。
(原标题:厄尔尼诺终发威 全球粮价10月创三年来最大涨幅)“百年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终于开始在市场上展现出威力,以糖、植物油、乳品为代表,全球粮价10月创三年来最大涨幅。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的数据,今年10月粮食价格环比涨幅创下三年来最大,达到4%。
[ 阿根廷是否违约仍是个未知数。但因担心政府违约造成通货膨胀,阿根廷农户已经开始囤积大豆,作为世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恐引起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 ]已经触发技术性违约的阿根廷能否在7月30日前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将决定其是否会重陷债务违约。
联合国粮农组织监测的粮食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说,目前影响粮食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全球治理与天气因素同等重要。粮农组织最近一次发布的粮食价格指数显示,5月全球粮食价格相比4月下降1.2%,较3月的10个月以来最高点下降3%,表明天气状况改善等因素缓解了市场的担忧。但格拉齐亚诺表示,2014年下半年粮食价格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下半年全球粮价走势仍不确定——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新华网罗马6月17日电 联合国粮农组织监测的粮食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目前影响粮食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全球治理与天气因素同等重要。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一期《粮食价格观察》,2014年1月至4月间国际粮价上涨4%,主要推动因素是对天气的担忧和进口需求增加。此次涨价终止了2012年8月以来的持续下跌趋势。本季度小麦和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涨幅最大,分别高达18%和12%。尽管继续预测粮食将获空前丰收,预计2014年库存将增加以及2013年的农作物丰收,粮价仍出现回升。美国的天气情况、全球厄尔尼诺现象和乌克兰紧张局势的后果都是未来几个月需要监测的问题。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最近在罗马总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2月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在6月到12月的半年间,上升了32%,甚至超过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是不是2008年那样的世界粮食危机又要来了?我们对此又该如何应对?下面我们就来连线国际在线驻罗马记者王鑫。
据香港《文汇报》4月4日报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3日公布数据显示,追踪55种食品的价格指数上月报212.8,较2月份升2.3%,升至去年5月以来新高 (创10个月新高),小麦、牛肉、食油以至食糖均全面涨价。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3月4日讯,近日,“欧洲粮仓”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正在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一系列影响。乌克兰目前是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玉米出口占世界第三,小麦出口占世界第五。本周小麦期货大涨4.9%,至6.315美元/蒲式耳,创下2012年来最大涨幅。
据香港《文汇报》3月7日报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6日公布,受南半球和美国局部地区恶劣天气影响,2月全球粮价按月急升2.6%,创19个月最大升幅。由于市场忧虑乌克兰危机升温,本月粮价恐持续不稳。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说,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6日公布的数据,极端天气及乌克兰危机引发全球市场波动,导致今年2月份全球粮食价格上调2.6%,为2012年中以来最高涨幅。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月份的粮食价格指数平均为208.1,较1月份微幅修正后的202.9高出5.2点。
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这是否将带动国际米价上涨,甚至推高全球粮价、引发粮食危机?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30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国产大米自给率超过98%,包括大米在内的口粮供应安全无虞,去年进口增加主因是国内外价差增大,但我国大米进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比例仅6%左右,净进口量占比仅为5%左右,难以推高全球粮价。
近日有媒体报道,2012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将带动国际米价上涨,并推高全球粮价,引发国际粮食危机。对此,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米进口增长主要原因不是国内供应紧张,而是国内外大米价差增大导致企业进口意愿增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去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国内粮食自给率下降,将影响粮食安全,并可能引发国际粮食危机。对此,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昨日表示,我国国产大米自给率超过98%,包括大米在内的口粮供应安全无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预测,2013年全球粮食价格仍将居高不下。在当前粮食库存偏低的形势下,如果粮食歉收,可能出现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因美国粮食出现严重歉收及其他粮食出口大国遭遇干旱,2012年北半球夏季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引发了再次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粮食危机的恐惧。
道琼斯工业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
标普500指数
美元/人民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价格走势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