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GB/T23486-2009标准的园机鸡粪有机肥肥能用于农业吗?

行业崛起_元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元和绿宝,元和农业,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三聚合,
元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400-618-5358
德州经济开发区宏银路729号
中国与欧美国家在肥料应用上的巨大差距&&&&&&&&&& &
一、化肥用量及粮食增产对比(2011年)
》》德国施用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分别下降了20%、68%和60%,粮食总产却增加57%、单产最
高增加80%,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化肥施用量平均减少17.3%,粮食总产和单产却分别增加13.8%
》》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7%,粮食增产9.1%。
二、肥料利用率的中外对比
》》我国农业的肥料利用率也较低,在大田作物上,氮肥利用率不足40%,&磷肥利用率10-20%,钾
肥利用率40-50%,而在蔬菜、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上,氮肥利用率只有10%左右,较欧美等发达
国家低10-30个百分点。
》》山东寿光每年流失氮素2.5万吨!足以污染25亿m³地下水!让农民白白花掉12亿元!
三、欧美发达国家与中国微生物肥料应用对比
》》欧美发达国家:化肥50%,有机肥25%,生物肥25%
》》国内应用情况:化肥80%,有机肥19%,生物肥不到1%
四、中外施肥结构及用量对比
我国肥料使用结构:重化肥,轻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
化肥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50%以上。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肥料施用上有以下四个特点:
(1)常规复合肥用量逐年减少,复混肥基本淘汰。
(2)针对作物速效性肥料基本采用水溶肥料(简称&水肥&),水肥用量占总用肥量50%以上。
(3)土壤基施肥料采用控释肥、缓释肥或长效肥、生物肥。
(4)根据土壤各项肥力指标测土配方,施肥用量精确,肥料使用效率高,损耗小。
化肥,正在让我们身边的美好变质&&&&&&&&&&&&&&&&
一、我们的河水&&
上世纪五十年代淘米洗菜、上世纪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上世纪七十年代水质变坏、上世纪八十年代鱼
虾绝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拉稀生癌。
农业部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从农田流失,直接经济损失300亿元,流
入周围水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破坏水环境。更甚者,过量的化肥会渗入20米以下
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
二、我们的土地&&
化肥施用过量,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日益严重,土壤质量变差,土传病大量蔓延,病虫害加剧,作物
产量下降。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不断积累,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不断增加,农田和菜地重金属污
三、我们的庄稼&&
化肥过量,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使农作物抗病、
抗旱、抗倒伏能力减弱,病害越来越多。
四、我们的环境&&
如果继续通过加大化肥和农药投入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那么农业生态环境将会越来越差,陷入国
际上所说的&石化农业的怪圈&,最终不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土地再过多年将会颗粒无收。
五、我们的食品&&
农产品品质下降,现在有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并且容易腐烂,存放时间短,究其原
因都是超标施化肥造成的。
六、我们的健康&&
医学研究表明:当饮用水中硝酸盐超过90毫克/升时,就会危及人类健康。癌症已成为农村人的常见
病症,而且越来越多,均是病从口入。
微生物肥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近些年有人将单纯的微生物制剂称为菌剂、接种剂,此类制剂用量小,主要用于拌种。&将微生物制剂
和有机物(畜禽粪便等)或有机、无机(氮、磷、钾)混合,用量较大的,称为生物肥料,简称菌肥。存
在名称上的不同,但都含有一定量的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是这类制品的共同特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华中农业大学陈华癸教授: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
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符合上述定义的制品均应归入微生物肥料。
国家标准(GB)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
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土壤的持续生产力,农业专家对认为土壤肥力仅由物理肥力和化学肥力
构成的观念提出了质疑。施用化学肥料多年,化肥的亩产报酬率急剧递减,同时,土壤结构恶化。
2001年,澳大利亚学者Lynette&K.&Abbott&和&Daniel&V.&Murphy提出了&生物肥力&的概念和相关
的评价体系,丰富了微生物肥料的理论内涵。
土壤生物肥力概念与微生物肥料理论基础:
土壤肥力包括土壤生物肥力、土壤化学肥力和土壤物理肥力三个组分。
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和功能)是土壤生物肥力的核心。
土壤生物肥力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根系等有机体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贡
献。同时,生物过程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起到良好的促进和维持作用。
微生物肥料发展的3次&起伏&&&&&&&&&&&&&&&&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也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自上世界40
年代开始,最早开始的研究应用的是大豆根瘤菌和花生根瘤菌剂,在东北和华北均进行了较大面积的
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根瘤菌剂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其中大豆、花生、紫云
英及豆科牧草接种面积较大,增产效果明显。紫云英根瘤菌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应用,紫云英产
草量可成倍增长。大豆接种根瘤菌每公顷可增产大豆&225~300kg,花生根瘤菌可使花生增产&10%~
50%。豆科作物从根瘤菌中获得的氮素约占其一生所需氮素的&30%~80%,而且豆科根瘤固定的氮素
大部分可为植物吸收利用。在保证作物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产品品质亦相应提高,环境效益更是不
可估量。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根瘤菌菌剂质量与应用效果、生产成本等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目前我
国花生、大豆等作物的根瘤菌接种面积尚不足其播种面积的&1.0%。
其他的微生物肥料产品的研发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
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当时俗称为细菌肥料),60年代又推广使用制成的&5406&放线菌
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VA菌根(现也称为AM菌根),在改善
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
联合固氮菌和复合菌剂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不同的菌剂与有机、无机复合的生物有机
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3次大的起伏,从上个世纪90年
代后期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形成目前的第4次大发展阶段。前几次起伏原因主要是产品质量无
保证、产品无标准和行业无管理,以致每次发展的时间不长。
微生物肥料的&好日子&来了!!&&&&&&&&&&&&&&&&&&&&
2006年国务院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将新型环保肥料发展列入农业领域优先主题!
邓小平: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要靠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江泽民:发展以生物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关键。
温家宝:要不断开发复合、高效、环保的新肥料品种,满足发展高效农业和无公害绿色农业的需求。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生态&农业多达28次!
习近平: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生物有机肥国际标准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生物有机肥国际标准
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适用范围生物有机肥发布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884—2004)
微生物有机肥概念:微生物有机肥是有机固体废物(包括有机垃圾、秸秆、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微生物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
生物有机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
研究所、广州益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望平、沈德龙、李俊、姜昕、陈慧君、曹凤明、关大伟、李力。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数值修约规则
GB 1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极限数值的表述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 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NY 525—2002 有机肥料
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 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本标准采用广州益元生物科技菌种。
4.2 外观(感官):粉剂产品应松散、无恶臭味;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
4.3 技术指标
有效活菌数(cfu) ,亿/g ≥ 0.20 0.20
有机质(以干基计),% ≥ 25.0 25.0
水分,% ≤ 30.0 15.0
pH值 5.5~8.5 5.5~8.5
粪大肠菌群数,个/g(mL) ≤ 100 100
蛔虫卵死亡率,% ≥ 95 95
有效期,月 ≥ 6 6
4.4 生物有机肥产品中As、Cd、Pb、Cr、Hg含量指标应符合NY/T 798—.3的规定。
4.5 若产品中加入无机养分,应明示产品中总养分含量,以(N P2O5 K2O)总量表示。
5 抽样方法
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抽样过程应避免杂菌污染。
5.1 抽样工具
抽样前预先备好无菌塑料袋(瓶)、金属勺、剪刀、抽样器、封样袋、封条等工具。
5.2 抽样方法和数量
在产品库中抽样,采用随机法抽取。抽样以袋为单位,随机抽取5~10袋。在无菌条件下,从每袋中取样200~300g,然后将所有样品混匀,按四分法分装3份,每份不少于500g。
6 试验方法
用目测法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在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形状、质地,应符合4.2的要求。
6.2 有效活菌数测定
应符合NY/T 798—.2的规定。
6.3 有机质的测定
应符合NY 525—的规定。
6.4 水分测定
应符合NY/T 798—.5的规定。
6.5 pH值测定
应符合NY/T 798—.7的规定。
6.6 粪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应符合GB/T 04的规定。
6.7 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应符合GB/T 04的规定。
6.8 As、Cd、Pb、Cr、Hg的测定
应符合GB 1中5.12~5.17的规定。
6.9 N P2O5 K2O含量测定
应符合NY 525—~5.5的规定。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1.1 出厂检验(交收检验)
产品出厂时,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表1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的产品方可出厂。出厂检验时不检有效期。
7.1.2 型式检验(例行检验)
一般情况下,一个季度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鉴定;
b) 产品的工艺、材料等有较大更改与变化;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抽查。
7.2 判定规则
本标准中产品技术指标的数字修约应符合GB 8170的规定;产品质量合格判定应符合GB/T 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的规定。
具下列任何一条款者,均为合格产品
a) 产品全部技术指标都符合标准要求;
b) 在产品的外观、pH值、水分检测项目中,有1项不符合标准要求,而产品其它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具下列任何一条款者,均为不合格产品
a) 产品中有效活菌数不符合标准要求;
b) 有机质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c) 粪大肠菌群数不符合标准要求;
d) 蛔虫卵死亡率不符合标准要求;
e) As、Cd、Pb、Cr、Hg中任一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f) 产品的外观、pH值、水分检测项目中,有2项以上不符合标准要求。
8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
生物有机肥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应符合NY/T 798—2004中第7章的规定。可根据当地的原料进行制作,如城市生活垃圾和各种农作物秸秆、树叶杂草、瓜藤、稻草、松壳、花生壳、锯木屑、谷壳粉、统糠、水果渣、干蔗渣、食用菌渣、酒糟、啤酒糟、糖渣、醋渣、淀粉渣、木薯渣、柠檬酸渣、酱油渣、味精渣、粉渣、豆腐渣、药渣、油渣、油饼粕、糠麸、棉菜粕、霉变饲料、污泥、糖厂啤酒厂渣泥、屠宰下脚料、潲(泔)水、剩饭菜、人动物粪便等废弃物。 发酵肥料操作过程:
1、菌种一般用量为0.2%--0.5%。
2、原辅料及要求:主要物料:水果渣、干蔗渣、食用菌渣、酒糟、啤酒糟、糖渣、醋渣、淀粉渣、木薯渣、柠檬酸渣、酱油渣、味精渣、粉渣、豆腐渣、药渣、油渣、油饼粕、糠麸、棉菜粕、霉变饲料、污泥、糖厂啤酒厂渣泥、屠宰下脚料、潲(泔)水、剩饭菜、人动物粪便等大宗物料。辅料:各种农作物秸秆、树叶杂草、瓜藤、稻草、松壳、花生壳、锯木屑、谷壳粉、统糠等干燥、粉碎、高碳即可。
3、原辅料配比:主料∶辅料=5:1-3:1。
4、水分控制在60-65%,手抓物料成团刚好出水。
5、按要求将菌种、主料和辅料全部混合均匀。
6、环境温度15℃以上,一次堆料不少于4方,堆成宽1.5~2米、高0.6米左右、长度不限的堆,并用棍在堆内打通气孔。
7、堆温升至50℃时开始翻倒,每天一次,如堆温超过65℃,再加次翻倒。温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太高对养分有影响。
8、腐熟标志:堆温降低,物料疏松,无物料原臭味,稍有氨味,堆内产生白色菌丝。
9、腐熟的原肥:直接使用,生产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等。
注意:①视水分多少增减配比,发酵混合物的总水分应控制在60~65%。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发酵,水过少,发酵慢;水过多会导致通气差、升温慢并产生臭味。水分合适与否判断办法:手紧抓一把物料,指缝见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②如果按每吨添加1公斤尿素或10公斤过磷酸钙发酵效果更好。生物有机肥是我国新型肥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之一,据研究生物有机肥产生明显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活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种”,因肥料检测技术跟不上,导致市场鱼目混珠,农民分不清。设计一套辨别方法供参照。
一、看包装,是否规范?
1.产品登记证:具有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证证号(注:省级部门无登记权),正确方法:“微生物肥(登记年)临字(编号)号”或“微生物肥(登记年)准字(编号)号”;
2.产品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CFU)≥0.2亿/克,登记时农业部只允许标注≥0.2个亿/克、0.5个亿/克(严格规定,在保存期的最后一天必须要达到这个数值)。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刻意标成几十个亿,这是不科学的(目前的技术很难达到)、是错误的。
3.产品有效期:国家规定大于6个月。随着生物有机肥产品的保存时间延长,有效活菌数会不断下降,把有效期标注太长都是不负责任的。
二、看物料,是否均匀?
1.产品含水量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菌种存活,判断方法:抓一把肥料在阳光下观察,阴潮呈团、干燥呈灰都非正常产品。
2.适合特殊功能菌种生长的“有机肥营养”应是套餐型,由多种有机营养物质组成(如:菜粕、黄豆粉等发酵制成),在光线下能看到原料的痕迹,或者能闻到原料的特殊气味。
三、看效果,是否高效?
试验方法:加少量水将生物有机肥调成团状,放在冰箱里冻成冰块,第二天拿出来溶化,反复三次,肥料中的菌种将会冻死或大幅度减少;这是用它和将原产品进行比较试验、在相同的田块里观察差异,差异明显好肥料,差异不明显,表明该产品有问题,建议放弃使用。[1]有机肥料种类繁多,其加工原料十分广泛,肥料性质也千差万别。但从肥料角度归纳,它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有机肥料富含作物生长所需养分,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作物生长。除矿质养分以外,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可作为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
二、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更新土壤腐殖质组成,培肥土壤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形成良好土壤环境的物质基础土壤有机质由土壤中未分解的、半分解的有机物质残体和腐殖质组成
2.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机肥料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羟基一类的配位体,与土壤黏粒表面或氢氧聚合物表面的多价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团聚体,加上有机肥料的密度一般比土壤小,施人土壤的有机肥料能降低土壤的容重,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减少土壤栽插阻力,使耕性变好。
3.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机肥料在土壤溶液中解离出氢离子,具有很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施用有机肥料可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
三、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刺激作物生长
有机肥料是微生物取得能量和养分的主要来源,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微生物在活动中或死亡后所排出的物质,不只是氮、磷、钾等无机养分,还能产生谷酰氨酸、脯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还有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
四、提高解毒效果,净化土壤环境
有机肥料有解毒作用。例如广增施鸡粪或羊粪等有机肥料后,土壤中有毒物质对作物的毒害可大大减轻或消失。有机肥料的解毒原因在于有机《料能提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增加对镉的吸附。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有机肥料试样采用硫酸和过氧化氢消煮,在一定酸度下,待测液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偏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有机肥料全磷的测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有机肥料标准
联系地址:河南南阳市社旗县食品工业园区
邮箱地址:
联系人&&& :李先生
联系电话:8
传真&&&&&nbsp&&&:
&& 有机肥料标准
all coryright reviced
社旗县科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8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食品工业园区巴西菇基地
联系人:李先生
技术支持:南阳网站建设基于有机肥料新标准的有机质测定方法分析--《江西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基于有机肥料新标准的有机质测定方法分析
【摘要】:选取不同种类的有机肥料,分别用灼烧法、NY 525-2002和NY 525-2012中的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有机质含量,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测得有机质结果,分析了检测影响因素及有机肥料新标准与旧标准在测量结果上的差异,并做了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料新标准中,重铬酸钾溶液浓度虽然从原来的0.3 mol/L提高到0.4 mol/L,但随着浓硫酸浓度的大幅降低(从65%降低至49%),其氧化能力也随之减弱,在不乘氧化校正系数的前提下,测得有机质均小于旧标准所测值,下降幅度为1.08%~14.47%。根据肥料所含还原物质的量及氧化难易程度差别,不同种类有机肥料氧化校正系数范围为1.24~1.54,计算结果统一乘以1.5,会导致一部分有机质数据偏高,甚至超过100%。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141【正文快照】:
有机肥料是指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有机肥料中所含的有机质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也是发挥肥料生态效应的功能性组分,因此准确测定有机质含量不仅是判定有机肥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立权;温鲁;郭坤;;[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严超;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J];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康文靖;彭润英;蒋端生;康端喜;;[J];湖南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胡祥娜,金肇熙,钟娇娥,周向阳;[J];土壤肥料;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惠言;[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4年02期
蒋毛庚;柏小勇;胡萍翠;陈志翠;;[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彭懿;陈秋波;王春燕;;[J];热带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艾绍英;王艳红;罗英健;李盟军;杨少海;唐明灯;姚建武;;[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2期
周俊;蔡焕兴;王晓纲;;[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李慧;黄文芳;;[J];中国环保产业;2010年03期
卓少明;杨志信;;[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12期
田华;;[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凤玲;[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崔春红;[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华;卫志东;;[J];安徽化工;2006年02期
谢细香;[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丁思年;;[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段旭光;曾雷;付美云;朱进春;宋光桃;;[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李程峰,刘云国,曾光明,徐卫华,汤春芳,李欣;[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慕兰;[J];河南农业;2004年05期
李艳霞,王敏健,王菊思,陈同斌;[J];生态学报;2000年06期
邹献中,徐建民,赵安珍,季国亮;[J];土壤学报;2003年06期
和文祥,朱铭莪,张一平;[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蔡耕鸣,梁运献,罗小红,李梅,邓秀汕;[J];西南农业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凌云霄;[J];土壤学报;1964年01期
;[J];新农业;1976年14期
金耀青;[J];新农业;1981年21期
;[J];农业科技通讯;1981年09期
;[J];现代农业;1985年01期
刘秀春;;[J];北方果树;2008年04期
;[J];江西棉花;2011年04期
王景华;刘丽青;;[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年05期
杜蔚;;[J];吉林农业;2008年10期
蒋健;;[J];农家致富;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光增;陈兰鹏;孙得胜;张念成;;[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王其选;陈绍荣;王美华;姚振领;孙玲丽;;[A];2011新型肥料研发与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白由路;;[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福临;;[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2年
王其选;陈绍荣;王美华;姚振领;孙玲丽;;[A];2012新型肥料创制关键技术与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杨清和;;[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李松青;毛辉;余佳英;;[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苑宾;范旭文;;[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2年
张夫道;王玉军;张建峰;;[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张旭东;诸葛玉平;解宏图;何红波;梁超;王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志鹏;[N];农民日报;2010年
王忠怀;[N];辽源日报;2007年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
朱兴正;[N];云南科技报;2007年
莫建贤;[N];科技日报;2007年
付凡军 实习生
整理;[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吴晓明;[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庞锤;[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胡启山;[N];农资导报;2010年
;[N];山西科技报;2005年
罗大钧;[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自刚;[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朱丽珺;[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宋付朋;[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赵满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蔡鹏;[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王利民;[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张娟娟;[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安韶山;[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单德鑫;[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胡江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红;[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李润;[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石海峰;[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吕双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金珠理达;[D];北京农学院;2010年
冯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何牡丹;[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寇太记;[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魏凌云;[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杜春先;[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