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参考文献外文文献

免费论文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标签:
新农村绿色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现状研究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第二章 新农村绿色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现状研究
  2.1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实际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三农&问题、城镇化问题等日益突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农村地区新的使命是解决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尤其是与农业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导方针后,我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城市地区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多大中型城市已经达到了国际化都市的水平。然而,在城市地区发展明显加快、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节奏却未能匹配同等的幅度,农村地区的发展更多依靠自身的机会创造,发展程度不及城市,因此逐步呈现&二元化&的趋势。
  在为了缩短我国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层面逐步将农村地区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希望利用城市发展取得的巨大收益来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我党 2005 年召开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农村地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工作方向,开启了农村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
  2.1.1 新农村建设的挑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以农村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农林牧渔为主要经济来源,以旅游产业为支柱的新时代乡村行政单元。我国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在系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城镇化的有序性不足、公共设施仍然短缺、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首要面临的挑战,是城镇化的过程中的协调性和有序性的挑战。如上所述,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农村地区城镇化的工作包括很多内容,涉及不同层面的问题,比如户籍制度建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开发建设等,因此需要系统布局、循序渐进实施开展,注重协调性、阶段性和科学性,以&和谐&作为指导方针,实现有序的转化。
  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力&,农村地区自身的发展现状也决定了农村地区对于城镇化有很强的&推动力&,包括在城市工作的收入水平相对更高,就业机会相对更多,生活的丰富化、自由化成都更高,医疗、教育、交通等条件相对更加发达,文明化和现代化的更明显等。在这正反两方面的力量作用下,农村地区的城市化的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城镇化是关系到农村地区未来发展命运的重要举措。因此,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条件等的驱动下,我国各个地区先后迈开了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然而,随着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很多问题陆续显示出来,更多集中在城镇化的节奏不合理、协调性不足方面。具体来说,从城市的角度而言,在吸纳、承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中,重点面临社会层面的问题,比如户籍制度的合理性,城市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公共资源(交通、医疗、教育)的使用与分派,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稳定性,以及由于人的本身的综合素质差距导致的城市安全、环境卫生、文明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从农村的角度而言,则存在劳动力相对过剩和自身消化能力的不足导致待转移人口数量过多,文化素质方面和城市存在距和差异,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不断显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足等问题。以上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进出不匹配、供求不协调、步调不一致,导致了农村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有序性的问题,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农村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村镇公共设施短缺的挑战。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偏远,自然条件对于开发要求较高,建设发展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相对成本较高,投入产出的周期也较长。同时,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不及城市高,总体消费需求受限,投资回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投资环境不及城市。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投入较多资源,农村的基础设计建设逐渐加快,但仍然在公共设施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上与城市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交通物流、综合贸易、文化娱乐等方面。
  同时,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不足,对于产生问题的平衡和消化能力有限,因此快速增多的剩余劳动力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生活污物污水逐渐增多,已经超出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此外,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和城市地区存在差距,对公共设施的使用需求不足,消费的理念、习惯比较初级,因此投资的动力不明显,加之部分地区对农村的各方面投入不够重视,造成农村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居环境的面貌相对落后,和城市的差距呈现加大的趋势,这是城镇化问题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第三,农村地区城镇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资源未合理利用是另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科技程度相对不发达,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在日常农作的过程中存在不科学的操作,造成包括农药超标、化肥使用量过大等现象。再加上开垦种植、耕作保育、灌溉模式等的不合理,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部分地区土壤和水体污染有加剧的趋势。目前,农村普遍在水土保护、环境净化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足,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在面临环境退化问题的同时,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农村地区所具有自然景观和风光(绿地、山体、河流等)是农村地区开发建设和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目前的利用程度一般,且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需要提升,随处可见荒废的、未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这一方面是管理意识和思路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资源投入的不足所致。
  第四,城镇和乡村人民收入差距扩大,人文发展不协调。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缺口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这种趋势将会延续。经济基础方面的差距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差异。虽然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较城市仍然有较高差距,这是产生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的根源。
  第五,农村地区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相对紧缺,为农村的开发和建设带来困难。我国总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数量处于世界排名前列,但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较世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也说明了实际上我国农村地区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存在不足。同时,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等的影响,乡村地区存在水土流失、耕地和水资源恶化、自然河道水生态衰退等问题,影响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展。随着城市资源被不断消耗,农村地区还需要承担起为城市发展提供资源的责任,更加重了农村地区的负担。
  第六,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地震频繁发生,无论在频率还是在破坏性上都有所增加,汶川、玉树、雅安等地区的地震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四川尤其是地震高发省份。地震造成大规模的伤亡和损失,农村房屋抗震能力低是重要原因,这也反映了新农村在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不足。此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问题也危害着农村居民。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农村地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瘦肉精、地沟油、甲醛面等现象,反应农村在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食品质量管理、饮食卫生理念等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
  2.1.2 新农村建设的机遇
  如上所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是由客观条件、国情、人文观念、发展幅度和节奏等原因造成的。尽管如此,这些困难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新农村规模性的、大范围的建设和发展仍然是大势所趋。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因此,我国新农村的发展也面临着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 年)。
  首先,城乡一体化目标的确立为新农村发在带来了机遇。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问题逐渐显现,城乡一体化的提法也随之产生。200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被定义为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的标志和指南针,会议明确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 求,为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在 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给出了城乡一体化开展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为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城乡一体化工作迎来新局面。
  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各种资源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双向流动,实现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共同发展。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资源条件有所不同,但建设发展的总思路、总方向是一致的,在此技术上,通过机制的推动作用,实现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等在城乡之间的流转、互通、共享,可以达到资源互补的,达到平衡发展、合理发展、共同发展的效果。利用城市和农村各自发展取得的收益,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序格局,可以改善城乡经济水平和环境条件,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融合,保证城乡健康发展。
  第二,农村土地依法流转能够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为新农村发展解决了实质性问题。2005 年农业部审议通过并引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确定了土地流转的原则、方式等。十七届三中全会中进一步提出,要求深化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流转逐得以实现。由于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农地的市场化流通,可以促进农村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开展经济建设、实现致富和盈利,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化、有效化利用,同时能够带动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流动,从而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进度,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三,近年国家对于农村投入不断增加,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2006 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减少了负担。同时国家各个部委历年来出台各种形式的农业补贴政策,刺激农村地区的发展取得了实际效果。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每年政府对于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预计 2014 年整个对于&三农&的投入仍将达到上万亿元,这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持续的资金。目前,国家在宏观层面把公共资源利用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获得了国家政策支持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观,文教科技事业得到了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具有产业链化的趋势,农民的积极性和文化素质都得到了广泛提升。
  第四,多元化的娱乐和消费需求为新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在城市地区生活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染上了&城市综合症&.在城市生活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下,人们更多寻求具有差异化、原生态的娱乐方式,农村地区独特的乡林风光、绿色景观和自然资源因此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内容。在娱乐休闲上,很多农村地区住户结合本地自然条件自主进行了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经营,以&温泉度假&和&农家乐&为主的乡村休闲娱乐模式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对采取扶植旅游娱乐事业的政策,对各种景点、景区的包装和设计,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每年获得大量收入。在投资和居住上,很多城市人在环境优雅的乡村投资购房,甚至有很多退休老人选择将居住地从城市移至乡郊,这也加速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第五,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随着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催生了一系列新能源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例如作为高利润率、高回报的光伏发电应用,将成为推动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助推器;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起广泛应用将带来可观的商业价值。
  农村地区具有大量的自然能源,具有很高的可利用价值。未来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农村地区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潜力将被广泛释放出来,通过推动节能减排,可以降低农村和城市的能源消耗,将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转变为具有可利用价值的新能源,进一步推动城镇化改造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新农村建设面临着有序城镇化、公共设施短缺、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依法流转、农业投入增加等机遇。农村地区当前的发展思路,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设计绿色景观,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农村经济模式,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 绿色景观设计
  绿色景观设计将自然环境和建筑设计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与生态过程的协调,通过人文的景观设计和科学的建筑规划,达到与环境相统一的高效、科学等效果的景观设计方式。绿色景观是以&绿色&和&生态&的理念和技术为核心,形成的新的景观设计模式,反映了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和谐的关系。由于绿色景观具备了时代性、创新性、协调性、实用性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主流,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绿色景观设计是相对于一般的景观设计或非绿色景观设计而言的,是在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在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上体现&绿色&的理念和方法的一种更加合理的景观设计方式。绿色景观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美观上的绿色、能耗上的绿色、环境上的绿色、行为上的绿色。这四个方面成为绿色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绿色景观与非绿色景观的差异所在。
  首先,绿色景观设计具有美观上的&绿色&特性。非绿色景观设计通过建筑构造的设计和多样化的色彩搭配,以构造景观的形式表达,注重展现特定的人文精神理念和设计风格,注重人造美和设计美。而绿色景观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出发点,从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观相互和谐、相互协调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着重突出自然风光和环境的原始风貌,展现天然的&绿色&景观。
  其次,绿色景观设计具有能耗上的&绿色&特性。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绿色景观设计使用相对较小的消耗完成生活所需的能源的供应,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最大程度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转化率。具体而言,在设计的取材方面,绿色景观选择利用环保、节能、低耗等的生态物质材料,尽量降低污染的程度, 同时为生产、生活高效供应能量,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的效果。
  第三,绿色景观设计具有环境上的&绿色&特性。绿色景观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因此设计中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对环境进行回馈和回报,以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帮助环境的再生、自我修复,进一步促进自然环境的优化和美化,最终能够形成人类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环境。
  最后,绿色景观设计具有行为上的&绿色&特性。绿色景观设计从广义的&绿色&角度出发,在景观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倡导人类通过&绿色&的行为,与大自然的&绿色&相呼应,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碳活动、环保行动等),从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提倡人类活动的&绿色&,在促进自身生活健康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从而达到人类和自然和谐的效果。
  绿色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在我国有较多优秀案例,目前在城市地区应用比较广泛。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和当今客观现实的种种差异,我国传统农村的绿色景观设计与城市景观相比,具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例如,城市景观设计重在&设计&,通过建筑体的搭建体现设计者的思路;而农村景观设计重在&景观&,强调对原始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改造。再如,城市景观区域相对集中、规则、可控,并且空间相对有限。农村的景观环境中,多以广场形式的空间构成村内的面状景观,其景观节点分布于村落的各个位置,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张啸风,2007 年)。
  由于农村地区绿色景观具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因此绿色景观设计和规划应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并合理化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同时也可以看出,绿色景观设计是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文化素质等问题最佳手段,因此是新农村景观设计规划的方向。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乡村景观,应该是融合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有机整体(谢花林,刘黎明,赵英伟,2003 年)。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开展的。因此,为了体现时代背景,新农村的绿色景观设计应具备不同的内涵,包括承载&和谐、发展&等理念,体现&人文、绿色&等特征。
  2.3 国内外发展现状
  2.3.1 国内发展现状
  追溯到我国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的儒家学派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黄春华,王玮,2010年)。例如&得地则生,央地则死&表达了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合理化利用的观点,&草木零落,再入山林&则阐述了对绿色山林资源的循环利用及保护的观点。这些哲学思想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可见,我国在古代时期已经意识到了进行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指导日常活动的行为准则,这与绿色景观设计规划所倡导的&绿色&和&生态&理念相一致。
  我国古代的绿色景观设计以园林景观为主,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封建制度下,景观构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大部分由当权者和地方权贵阶层完成,景观设计的成果也由统治阶级享有,多以城市和周边地区为主。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皇家园林设计驰名中外,代表人类景观设计的顶峰,同时私家园林也自成一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乡村地区则根据统治需要,部分被征用作为军事用地或修建道路等,大多以自然环境形成的景观为主。
  我国进入近代后局势动荡、战乱不断,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设计规划基本处于停滞,或由于战争被破坏。解放后我国将重点投入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乡村景观的相关工作进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绿色景观设计领域有所发展,研究与应用工作陆续开展,从对农村地区的地址地貌、地理特征研究开始,到后来的乡村地区发展模式与景观设计的探索,再逐步深入到景观生态学方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农村地区土地、水源等的有效利用和规划,在不同方面推动了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
  进入 21 世纪,我国城中村改造、城市化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和扩散效应,同时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了我国乡村地区绿色景观规划的发展。在乡土景观维护、农业生态利用与改造、村落绿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通过不断尝试与摸索,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批农村地区绿色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和典范,新农村建设、绿色景观设计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绿色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理论界和应用界付出更多的努力。
  2.3.2 国外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较早,在农业景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发展相对超前,在立体化绿化景观、市政绿化景观、公共空间绿色景观、旅游绿化景观等领域,从理念研究、技术应用、设备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并逐渐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公司运营的绿色景观设计规划体系,打造了很多优秀的乡村绿色景观范例。具体而言,国外在乡村地区绿色景观规划方面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
  (1)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
  (2)城郊乡村景观评价及利用
  (3)绿色生态技术在景观改造中的应用
  (4)乡镇旅游休闲景观开发及经营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根据国家自然资源基础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具有各具特色的绿色景观规划模式。美国国土面积辽阔,各个州的地理、水文、植被等情况多种多样、差别较大,加之崇尚自由、原生态的文化理念,因此十分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断更新绿色景观的理念和思想,并通过开发设计先进的科学工具将理念落地。如美国西部地区的自然风景园、散布于各个州的国家公园、芝加哥北部的村庄绿化等,都体现了美国在绿色景观规划方面的领先性和时代性。
  德国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对于现存少量的耕地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以避免村镇建设随便占用耕地(何君平,2008 年)。由于依法合理的防止了土地被征用,在制定村落景观规划时,可以在原有地界上维持布局和生态结构的原样,减少人为改造和规划的刻意性,形成了相对自然的散落式村落布局,村庄周围保留树林、农场、山地等原始自然风貌,延续了中世纪的传统风格,实现农村地区的田园化。
  韩国山地较多,而且农业发达程度一般,因此韩国在农村绿色景观规划过程中,政府在资金、政策、人力方面给予相当大力度的投入,以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自然环境为出发点,将绿色景观与农业作业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景观效果。例如,对荒山和沙漠开展植树造林,合理化改造位于山谷和平原之间的村庄,并规划如梯田、果林、草皮等人造绿色景观,在实现环境美化的同时促进了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同时,韩国政府发布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提出计划在 2050 年成为世界五大绿色强国,其农村建设非常注重低碳、节能产业的发展,日本作为国土面积有限的岛国,在绿色景观规划上讲求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布局的科学性。在日本土地私有化已经实行多年,加之民族文化中强调私密性和便捷性,因此村落的分布相对分散、独立,景观规划也以各个村庄为单位开展。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日本注重将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通过在村庄内划分功能区的做法,达到兼顾生活便利与视觉美观的效果,在各个村庄配备给排水、供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保护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建设,并在村庄周围建设发达的路网体系,保障村落之间的交通便利(王玮,2011 年)。通过立法约束和系统的景观规划,政府要求在进行村落建设时房屋高度持平,以达到整体的景观效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貌和植被特征,形成清新、自然、恬静的景观效果。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日本强调景观设计理念的新颖性和前瞻性,将具有时代特点的思路和方法应用于绿色景观规划过程中,例如在 &里山&理念在不同时期内容的发展,很好的诠释了景观设计思路的演变。同时,日本由各大高校和民间组织定期举办景观规划、绿化设计、农村建设等竞赛评比活动,营造整体氛围,全面提高绿色景观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温馨提示:查看本篇硕士论文其他章节,请浏览本页面左侧←【论文目录】导航)
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返回上级栏目:个人中心-密网,消费、分享、导购
我们正在垃圾堆搜索你要的页面,请返回等待信息...
·不要返回吗?
·确定不要返回吗?
·好吧,还是随便你要不要返回啦!请问哪里可以找到 关于园林植物栽培,绿化,或生态方面的英文版论文,有翻译的最好啊。。。急用,谢谢英文单词最好不少于500个的_百度作业帮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 关于园林植物栽培,绿化,或生态方面的英文版论文,有翻译的最好啊。。。急用,谢谢英文单词最好不少于500个的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 关于园林植物栽培,绿化,或生态方面的英文版论文,有翻译的最好啊。。。急用,谢谢英文单词最好不少于500个的
,搜索时输入你所需的英文,点击“所有网页”,它上面出现的网页都会有翻译,不过是机译的,如果你需要正规的专业论文,大部分是需要购买的急需一篇园林景观设计类的外文文献,可以不要中文翻译, 急需一篇园林景观设计类的外文
急需一篇园林景观设计类的外文文献,可以不要中文翻译 问题补充:
大学毕业论文用的,多谢费心了我的邮箱:加急,加分! 我们出发吧 急需一篇园林景观设计类的外文文献,可以不要中文翻译
发送., we attempted to use fuzzy .,请及时采纳哦~《Application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scheme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and grey system methods》
Xiaohong Wang -
2009To reduce blindness and subjectivity i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scheme evaluation at present
推荐到OA图书馆查询。输入英文关键词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i设计外文参考文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