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问题探讨会计参考文献有哪些些?

  摘 要:通过多年的自主与创新,我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完善的炼油技术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现状为:富煤"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通过多年的自主与创新,我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完善的炼油技术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这就导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仅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隐患,也使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煤制油技术与炼油技术的创新,保证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稳定发展。 中国论文网 /2/view-4391915.htm  关键词:石油工业 能源 炼油技术 发展趋势 现状   一、前言   石油工业诞生150多年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取代木柴和煤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迄今为止,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中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有气,面对石油的紧缺,长期过多依赖进口对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极为不利,政府对此也做了大量相关的努力。表1列出了2011年中国、美国与世界总计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1和图2分别为2009年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据以往数据统计表明,自石油取代煤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之后,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而根据以上2009年与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石油所占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在30%左右,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没有较大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开采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天然气等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虽然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但煤炭和石油仍然占据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炼油技术发展简介   世界炼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   1.出现阶段   1861年,美国冰夕法尼亚州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炼厂。当时是将一个直径约7ft的铸铁罐密封,安装在烧木柴的火炉炉膛中,从顶部释放出的蒸汽通过1圈浸在流水中的管子冷凝获得产品,通常1次操作可持续3d,煤油是唯一的产品。   2.发生阶段(年)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油的需求迅速增加,促进了提高汽油产量的裂化工艺技术的发明,并迅猛发展,1914年出现热裂化工艺,1930年标准石油公司发明了延迟焦化工艺,1942年Exxon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FCC工艺装置,1948年催化剂喷雾干燥技术的开发促进了流化床技术的发展。当时,主要的炼油国家是美国和德国,日本也有较小的炼油能力,炼油工艺主要采用连续管式蒸馏、连续热裂化、延迟焦化、FCC、加氢重整、铂重整等一次和二次加工手段,汽油是主要产品。   3.发展阶段(年)   主要炼油国家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此阶段,炼油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炼油技术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出现了双金属和多金属重整催化剂和连续重整工艺、分子筛FCC催化剂和提升管FCC工艺,炼油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4.成熟阶段(1990年至今)   炼油技术没有新的重大突破,炼油工业主要是炼厂规模和炼油装置的大型化,并向提高原油的加工深度、增加加工各种原油的灵活性、改善石油产品收率和质量等方向发展。   三、我国炼油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炼油行业产能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炼油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炼油企业规模与装置大型化技术不断创新,目前我国已建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其原油加工能力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50%左右。截止2009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由2000年的2.76亿吨/年、2005年的3.245亿吨/年猛增至4.77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在新世界的第一个十年中,我国炼油能力激增了72.8%,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3%,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炼油能力增长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十年。   2.炼油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先后成功开发了包括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渣油处理加氢等在内的一系列有特色的成套技术,独创性的催化裂解技术(DCC)不仅在国内应用于工业化,而且成套技术已出口国外。其中85%以上的炼油催化剂已立足国内,成为炼油行业发展重要技术支撑。对于劣质原油,我国已开发一整套技术对策。一是采用高速电脱盐设备,高效破乳剂、缓蚀剂、中和剂等,控制蒸馏设备低温部位的低温腐蚀。二是提高材质,采用含铬钼不锈钢,控制高温设备的高温腐蚀。三是选择合适的重油深度加工途径,主要走延迟焦化道路。我国自主开发的催化裂化MIP技术、FDFCC技术可有效降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同时可提高丙烯收率,促使炼油向石油化工延伸。我国成功开发的渣油加氢处理(包括VRDS和ARDS)和重油催化裂化(RFCC)组合工艺,为重油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路线,可显著提高轻质油收率,提高原油的有效利用率。   3.成品油质量向国际接轨   21世纪前十年,由于清洁燃料需求的增长,我国加氢精制出现突破性发展,成为提高成品油质量的核心工艺,全国馏分油加氢精制(包括馏分油加氢处理)能力从2000年的0.478亿吨/年增加到2009年的1.436亿吨/年,不到十年,能力增长近1亿吨/年。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是成品油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加氢精制:①清洁汽油生产,采用如RSDS和OCT-M等技术,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可把汽油的硫含量降到符合国Ⅲ、国Ⅳ汽油标准;②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采用我国独特开发的MCI和BICH加氢技术,可把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经脱硫、烯烃和芳烃饱和,以及部分芳烃开环,十六烷值可提高十个单位以上;③焦化柴油和直馏含硫柴油经深度加氢精制,可达到国Ⅳ或超低硫柴油标准;④加氢脱硫醇技术,可在很缓和的条件下脱除喷气燃料的硫醇,取代较复杂的钛菁钴经典脱硫醇方法;⑤含硫蜡油加氢处理技术,用以改善催化裂化原料质量,直接生产低硫催化裂化汽油,并降低催化裂化烟气中SOx和NOx的排放,改善环境。加氢精制还普遍应用于催化重整原料预加氢、润滑油精制和石蜡精制等方面。
  4.我国炼油业产业布局   炼油业的第二大发展趋势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大,炼油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将更加协调。新世界第一个十年,我国炼油布局继续遵循靠近资源地、靠近市场、靠近沿海沿江建设的原则,形成了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南地区,这三大地区分别约占全国炼油能力的32%、21%、15%。辽宁是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原油加工能力达7600万吨/年,其次分别为山东和广东。   5.开发清洁汽油生产现状   我国汽油调和组分中FCC汽油比例较高,重整和烷基化汽油比例低,从而使成品汽油中的高辛烷值组分比例偏低、烯烃和硫组分偏高。为满足环保法规和汽油中低烯烃、低硫、高辛烷值的要求,对我国的炼油工业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必须从炼油的生产工艺、催化剂制备、汽油配方、添加剂等多方面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工艺技术。1、当前已成功开发的GOR技术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可以降低汽油烯烃含量10%~15%,同时汽油的辛烷值基本不变。开发的汽油降烯烃助剂可使FCC汽油烯烃含量降低5%~8%。2、扩大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装置能力,特别是催化重整装置的能力。通过采用低压组合床重整技术(LPCBR)和新型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对老装置进行经济与技术上的扩能改造,加快催化重整能力的扩大;通过高空速重整原料预加氢技术和高性能催化剂,以降低重整装置扩能改造投资;加紧开发和推广新型半再生重整催化剂(PRT)系列和新一代低积炭连续重整催化剂PS-Ⅵ。3、开发固体酸烷基化、轻汽油醚化和C5、C6异构化技术也已工业化。用于生产MTBE的新型装填结构催化蒸馏技术和轻汽油醚化生成TAME技术需进一步推广应用。   四、中国石油工业的明天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出版的报告认为,我国石油需求尚未达到顶峰,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未来5年仍是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的时期。2015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到5.4亿吨,较2010年增长0.9亿吨,年均增长3.8%;其中汽油需求9543亿吨,煤油需求2357万吨,柴油需求2亿吨,柴汽比将从2010年的2.2降至2015年的2.1。   “十二五”期间,未来中国炼油工业发展和调整的重点之一是使炼油布局进一步适应资源供应格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大型炼油基地建设,大力优化炼油产业布局。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炼油产业的集中度,将建成3~4个2000万吨/年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全国总共形成20多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原油加工基地。预计到2015年,华中、西南两个地区仍将存在共2000万吨/年左右的市场缺口;东北、西北两个地区仍将是重要的成品油外输地;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未来几年新建、扩建项目较多,产能增长迅速,将逐步满足当地成品油需求量增长的要求,形成供需大致平衡的局面。届时我国将主要建成环杭州湾(含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炼化工业区,形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配套的基本格局。   目前炼油行业利润率为2%,石油化工为18%~20%。因此,开发优质化工原料生产技术、多产低碳烯烃和芳烃技术成为炼油厂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向。其次,随着世界各国汽柴油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一些轻烃硫分,如烯烃、芳烃和某些轻石脑油用作车用燃料的价值降低,而用作化工原料的价值增高。在此,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对石化原料和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研究表明,年间,石油用于石油化工过程原料的年均增长率为2.5%,超过石油其他用途的增长率(汽油增长率为2.1%)。因此,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及资源状况不断变化的前提下,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将是21世纪新型炼油厂的发展方向之一。   科技创新仍是核心动力,应受到高度重视。未来石化工业的常规技术将继续提升,加大高端石化产品技术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在现有石化工业的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扩宽石化产品应用领域,当前石油产业发展正处于有大变强、逐步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国石油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行业经济运行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和,单洪青.全球石油石化工业的世纪回顾与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01(9).   [2]邱勇,王涛,王宏.我国石油炼制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0(18).   作者简介:罗天相(1985.04-),男,助理工程师,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职工,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及测录井管理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急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论文题目 !!!越多越好!!!_百度知道
急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论文题目 !!!越多越好!!!
只要题目 !有正文那就更好!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论文题目:1. 中国的石油中化工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2. 中国的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3.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4. 我国合成氨工业现状及节能技术5.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分析6. 21世纪涂料工业发展及对策7. 聚乙烯纳米材料发展现状及前景8. 纳米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9. 世界聚乙烯烃工业的发展前景10. 氯碱工业的发展及应用
11. 聚氯化-2-羟丙基-1,1-N-二甲胺的合成及性质测定12. 矿渣MTC固井技术的应用研究13. 板式精馏塔的设计14. 21世纪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问题探讨15. 氯乙烯的合成与制备16.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17. 乙炳橡胶生产工艺及其经济分析18. 我国氯碱工业现状及发展研究19. 丁苯橡胶的技术发展及市场前景20. 面向21世纪的炼油工业21. .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研究22. 催化裂化化学反应原理及催化剂的选用23. 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与选用24. 大庆与胜利油田原油的特点并设计适合的加工方案25. 纳米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26. 永磁材料的发展27. 炼油用泵的现状研究28.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29. 二组分系统相图的绘制30. 浅析燃料电池技术31. 21世纪涂料工业的现状和前景32. 石化企业废水处理研究33. 大王热电厂煤渣综合处理研究34. 大王镇橡塑企业发展现状及远景35. 化工企业持续发展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36. 我国聚酯工业的发展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序号题目
1光引发剂的探讨2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3汽车防冻液的配方及制备方法设计4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制备5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研制6金属表面前处理-除油、除锈、磷化工艺设计7一种新型常温快速磷化液的研究8化学镀工艺的探讨9食用植物油的性能指标分析工艺探讨10聚脲润滑脂的性能探讨及应用11药的市场调查报告及分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创新炼油技术+推动21世纪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创新炼油技术+推动21世纪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炼油厂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