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为什么不能以环境为国家优先发展大学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发展战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发展战略|中​国​西​部​地​区​在​整​个​地​质​历​史​深​化​过​程​中​发​生​过​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成​矿​作​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原​有​的​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大​、​对​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对​西​部​经​济​的​可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李克强谈铁路工程招标:坚决杜绝分包转包、杜绝腐败
李克强还询问了老师和学生是否了解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大学生促进就业计划。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说,大学生如果一次、二次就业都不成功,政府不会中断和学生的联系,会继续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学校也要做到学生离校不离心,在就业没有实现之前,要一直关心。
正在就业办公室咨询就业信息的王鹏,是兰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之前,他已经与一家公司达成了就业协议,但是因为对公司发展理念不认同,王鹏选择了离开。
听了王鹏的经历后,李克强笑着说:&那你是把老板&炒&了。&总理的话逗乐了大家,交谈的氛围更加轻松融洽。
李克强说,我们也提倡双向选择,人才只要自己努力适应社会,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与就业并行的是创业。李克强说,不光要就业,还要创业,大学生要有创新创业的&双创&精神。大学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敢闯的精神和能力。创业可能会有失败,但失败本身就是经验,经验可以成为成功的条件。
黄铮是兰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他立志自主创业,但目前还面临资金等许多困难。
李克强对他创业的精神充分肯定,并勉励他说:&不要担心,你虽然没有财富本钱,但你有精神本钱,靠自己的努力和诚实的劳动创造财富,就一定会成功,社会也会认可。&
得到总理的鼓励,黄铮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他说:&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实现创业梦想。&
深情寄语,饱含着总理对甘肃灾区群众的亲切关怀;殷殷期望,激励着甘肃干部群众在加快富民兴陇进程中继续开拓进取。王三运说,李克强总理对甘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寄予厚望,对我们做好岷漳地震灾后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寄予重托。我们一定要牢记总理的谆谆教导,认真落实总理的重要指示,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的实际成效,以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实际行动,奋力开创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新局面,回报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肖捷、徐绍史、袁贵仁、李立国、楼继伟、杨传堂、盛光祖、范小建、宁吉、石刚等陪同调研。
省领导刘永富、罗笑虎、虞海燕、李建华、王玺玉分别陪同调研。&
本文导航:
宁天彩虹耀金陵南京宁天城际
扫描关注微信
赠有价会员资格
<!--数据专家统计代码结束--〉邮箱用户名:
&&&当前位置:
简论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条件及战略构想
发布时间: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摘要:面对西部大开发,处于中国西部12省市之一的西藏自治区,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其从事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以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的条件(自然的及社会的)、以及如何确定从事大开发与建设的产业重点等问题,本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立即在西部各省市(区)涌起了从未有过的热潮,有关省市(区)纷纷拿出开发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西藏作为西部的一员,自治区各级领导及基层群众,也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奋与激动,决心要通过此次的大开发行动,为西藏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注入恒久不衰的动力。本文试就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
  在中华民族以昂扬的精神姿态即将迈入20世纪之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览全局,高瞻远瞩,根据改革开放20年的成功经验及我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及时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英明决策。&&&&   就我个人的理解,所谓西部大开发,就是指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全国改革开放20年来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格局特征,从而为了遏制东西部两大经济板块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通过从宏观上的战略开发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做法,以更加优惠政策投入和注入巨额资金等措施,形成西部地区发展的新的活力与动力,以此加速该地区的发展步伐,在逐步缩小两大经济板块差距的同时,也为东部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充裕的能源和原材料的支持,进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里实现全面的振兴。西藏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民族自治区域,是中央规划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积极融入西部地区的大开发的洪流,将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推动西藏国民经济的持续及快速发展。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使西藏的经济发展在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也正因为如此,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1年代中期,党中央曾先后三次专门召开了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动员中央各部委及有关省市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援藏行动,除此之外,国家还专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了诸如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建设、羊卓雍湖抽水蓄能水电站建设及一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对口援藏省市也纷纷投资在藏兴办了一大批“社会公益”等建设项目,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终因这些建设活动周期短,项目分散,辐射面小,拉动力相对有限,所以,目前尚没有形成推动西藏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整体推进的强劲势头。而此次的西部大开发行动,作为国家的一项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具有国家经济开发重心西移的特征,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步骤,而非应急之策及权宜之计,为此,必然会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有的已经公布实施)。这样,就在宏观上为西藏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久已企盼的外部环境。其次,有利于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根本性的改善。据统计资料介绍,1998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3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93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58元、人均生活费支出791元。这两种数字、特别是后一组在全国范围内来比较,不管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都处于末尾。欲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唯一的办法只能通过提高该地区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途径,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是核心、是关键,可以预期,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大开发过程中,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会有一个加速提高的过程。当然,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总量的增长,其他社会各业的发展步伐也必然会加快,客观上将会为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奠定愈益牢固的基础。如果说40年前的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转折点,那么,此次的西部大开发与建设则将是西藏人民从温饱走向富裕及从落后走向繁荣的新起点。最后,有利于巩固祖国的西南边疆。西藏地处祖国版图的西南边疆,与南亚五个国家和一地区接壤,陆地国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同时,西藏又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面积约为全国的八分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将西藏纳入其中,这无疑会使西藏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进而增强对南亚诸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十多年来,通过沿海及沿边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正向世人证明: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向上的坚实基础。在西藏,樟木口岸的繁荣市场、普兰形象的快速形成、亚东口岸的巨大潜在优势等,形成了40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上熠熠闪光的亮点。据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开发中心的西移,西藏凭借自身的诸多独特优势,必然会在若干个领域形成内资、外资投入的热点,高寒的雪域之地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西部各省区中经济大开发的热土,绵绵的祖国西南大门,定将像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一样安然如磐石。
  总之,像西藏这样的一个西部穷省区,积极地投入西部大开发活动,就等于抓住了极为难得的全方位开发和大规模建设的天赐良机。利用这个机遇,必会给西藏带来开发优势资源、借助外部条件、转换经营机制、学习先进经验、增强自身活力、提高竞争能力等条件和机会。所以,对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一定要从历史的角度及战略的高度去审视、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和党中央的思路保持一致。
  二、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自身条件
  就西藏而言,从事西部大开发的建设活动,不能简单的、盲目的跟着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洪流随意漂流,而应既要有狠抓机遇、积极参与的历史觉悟和历史紧迫感,同时更要保持充分的冷静和十分的清醒。这种冷静和清醒,首先就是要对自己将以什么样的条件――主、客观条件从事西部大开发活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对自己参与西部大开发的起点和基础要有较为准确的衡量与估价,对在从事西部大开发活动中自己所处的位置(地位)和要达到的目标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找准从事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科学地制定出整体开发建设的系统规划。下面谨将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有关基础和条件略作介绍与分析。
  (一)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西藏位居青藏高原的主体,全区约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86%,以上的面积属于海拔4000 米以上,而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就达到其总面积的77%,(具体情况见下表1)。从理论上讲,凡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地区,则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在这个“禁区”里,因大气中含氧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使一切有生命物质的生长、活动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显然,从事经济活动的这一人类的创造性过程,也必然地受到了无情的、强制性遏制(见下表2)。
  (二)极不理想的交通、能源条件。我国在开放及开发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带时,相关的各地政府尽管提供了“四通一平”及“六通一平”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还是经常遭到有关投资主体――国资、外资商家的种种批评和抱怨。相比之下,像西藏条件相对较好的拉萨市在目前也很难提供“四通一平”的完善条件。就交通条件而言,到目前为止,在全区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2.9万公里的公路,而且绝大部分(近90%)为三、四级及等外级,黑色路面仅为1900公里,为总里程的6%。全区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的公路里程为0.02公里,其密度处于全国之末。西藏也是全国目前唯一未通铁路的省区,航空运输状况(航空港数量及航线覆盖面)较其他省市(区)也有一定的差距。所有这些,与经济大开发所要求的进得来、出的去、散得开的交通条件要求相比,尚有一个较大的差距,而缩小及较好地改善这种差距,也非十年八年之功。就能源供应条件而言,西藏目前的主要动力供能为水电,但能做到基本正常供应条件的(仅就目前的经济活动耗能水平而言),也只有拉萨、日喀则及山南等少数地区,而像那曲、阿里、昌都等地的能源条件,只能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用电这个最为基本的要求,离经济大开发水平的能源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水电建设的周期及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要较好地解决上述地区以至全区的能源供给问题,估计要在10年之后。虽然西藏有着充足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优势及可观的石油储量,但距大规模的有效利用――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尚须一个较长时间的奋斗历程。能源,被喻为现代工业及现代化国民经济的血液,能源供应不足及结构不合理,无疑会成为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制约西藏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高素质的人才奇缺,劳动力整体状况不理想。自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至今的40年中,共培养的大学生数也仅为1.6万多,再加上区外为西藏培养的各类大学生,计也不过2万多。据统计资料显示,到1998年底,全区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机构只有15个,科技人员仅845人,从事自然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2.73万人。该年度里,全区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的大学生、中专生、中学生、小学生数,分别为14.1、22.6、193.2、127.11均处于全国之末,从普通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状况来看,大部分劳动者只能适应手工操作和半机械化的生产要求,而且观念陈旧,对市场信息的反应较为迟钝,缺乏必要的市场开拓意识和竞争意识,即就是在相当一部分国家公务员身上,也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所有这些情况,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的。仅这一状况,就足以构成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巨大阻力。
  (四)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低,市场环境很不完善。40多年前,在西藏尚未进行民主改革的时候,该地区还处于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末期,较为原始的农牧业生产,几乎就是当时该地区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内容,工具简陋,经营方式落后,生产效益极为低下。旧西藏的加工业,也仅仅限于传统的民族手工业的范畴,而这些活动也只能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有限补充。商业活动的规模、形式及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力度等,都处于极为幼稚的发育状态。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特点(惯性作用),虽然经过了40年的发展与建设,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西藏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据资料介绍,到1998年底,西藏近250万人口,利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尚有中央及有关省市的大力支援,也才创造了91亿多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3.6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 (仅为陕西宝鸡卷烟厂同期利税8亿元总额的4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3亿),仅为杭州娃哈哈集团同期饮料销售收入的2倍。由于受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使西藏的市场整体发育水平、规模及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引导、刺激的力度,都受到了很大限制,特别是与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相比,其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五)良好的社会环境,正在加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为西藏制定的经济政策甚至超过了当时的经济特区,其他兄弟省市也都向西藏伸出了慷慨援助之手,将西藏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对待。经过中央到各省市的共同努力和西藏人民的艰苦创业,使西藏国民经济自 !%%( 年起,基本摆脱了长期低速发展的被动局面,六年来年均递增速度达到了两位数,超过了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西藏各族人民在继承、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外,效率意识、市场观念、竞争思想等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主观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振兴民族经济正在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随着党中央对西藏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加及有关对口援藏省市投资项目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西藏各地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正在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与此相适应的软环境建设步子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除此之外,进藏旅游观光的国内外人士也呈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使西藏的知名度在逐步提高;反分裂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社会环境状况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一切,都为西藏今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加速跃进式的发展,创造着日益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社会环境。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介绍与分析,已为西藏客观地审视自己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视点和角度,也为制定大开发的战略规划提供了一组最为基本的参数。
  三、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与内容
  西藏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最低、人均拥有自然资源量最大及政策条件最为优惠的一个省区,从理论上讲,待开发及可以开发的领域和项目应该是最多最广的,应该成为国内外市场资本关注和追逐的热点地区。但是,客观现实往往与人们的一般推理相左。从二战以来,几十年国际资本的流动规律及国内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具体实践来看,越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地区,就越容易形成外资、内资竞相投入的热点;相反,越是落后的国家、地区,反而会成为外资、内资视野的盲区,甚至还会出现令人棘手的资金、人才等资源倒流的现象。这已成为一个基本规律。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地区的投资成本很高,而且成功率还会因一些不可预知因素的干扰而大大降低(即投资风险大)。
  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要被动地屈从于规律的摆布、作规律的俘虏,而是为了做到胸中有数,进而增强自觉性和迫切感。从西藏实际出发,并根据其他省市二十多年来的开放、开发的经验与教训及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我以为,西藏应在以下几个产业、领域中唱出“区位主旋律”,形成开发和建设的区域特色。
  (一)从区域规划上看,应重点推出拉萨、山南、日喀则及林芝四地市,实施非均衡开发战略。从制定战略规划的原则上讲,任何一个开发建设方案不可能做到、也不应该是“全面开花”、面面俱到,特别是西藏目前社会基础设施条件、自然环境及人力、财力等基本条件,均无法形成在近期内从事领域过宽、战线过长的开发建设的强有力支持。以上四地市位居西藏中心地带,自然及社会条件相对较好,开发难度较小,容易出效果,对四周地区的示范、带动及辐射作用强,理应成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区域。&&&   (二)能源、交通建设应列为优先考虑的重中之重。能源与交通,是支撑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两个最为基本性的支柱,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备吸引外来资源的关键条件。鉴于西藏目前的能源及交通现状,一定要借助此次大开发的机遇,将能源、交通问题放在最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即,在项目设计与筛选、资金投入等方面,优先向该领域倾斜,使其在大开发过程中较之其它领域处于“适度超前”的位置,以此作为西藏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龙头产业。&&&   (三)切实关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根据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思路,人力资源的开发已被列为重要内容。就西藏而言,人才资源的匮乏尤甚于西部其他省区,所以,一定要将与现代化建设有关的自然科学人才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予以考虑。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及西藏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现状,在近期内应把人才的引进和有效使用作为重点。
&&& (四)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最新资料显示,西藏已发现的矿产资源达9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0多种,其中有11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目前,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都很低,而且绝大部分均属初次及浅层次开发,前景极为乐观,这不仅对西藏、而且对全国未来的资源贡献,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应当根据以往、特别是近些年在该领域开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继续探索新的路子,努力做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开发与环保、投入与效益、资源拥有方与开发方利益的有机结合,将优势矿产资源开发这一领域建设成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劲增长点。
  (五)特色农畜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到目前为止,农牧业仍然是西藏第一大物质生产部门,可以预计,在未来的 10年里这一状况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况且西藏的乡村人口已占到全社会总人口的82.1%,绝大部分人口的温饱问题才本解决,有西藏特色的传统手工业,也基本上是以农畜产品资源为依托的。就现状而言,农牧区的社会基础设施很不理想,自然经济的痕迹明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尤其是牧区),农畜产品的增殖和再转化能力很有限。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国外发达国家里,农产品的加工值要比农产品原值高3-4倍,而我国目前仅有0.7-1倍,西藏约为0.5倍左右。这说明西藏在农畜产品的加工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农牧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畜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上。在开发的策略上,可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择其关联度大及带动效应强的项目等,作为重点优先考虑。
  (六)林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综合开发。西藏现有林地面积1.9亿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0%,相当于现有耕地的 56倍。这些林地生长着20.84亿立方米的林木,人均拥有量高居全国首位,而且绝大部分为原始的自然林,林中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及生物链保存的相当完整,各种林地资源丰富、独特,经济利用价值极高。所以,重新审视和评估西藏林地的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地位,科学地制定开发和利用方案,合理地处理综合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已成为我们在此次大开发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迫切问题,以期使这一领域早日成为大开发和建设的重点。
  (七)旅游业的整体推进。西藏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个性特色极为突出,具有独特的诱人魅力,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经过20年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的形象正在迅速崛起。但是,就目前的效益与规模状况来看,与它所依托的资源综合实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西藏发展物质生产活动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及旅游业本身的特点,在本次大开发的过程中要以新的思路,隆重地推出西藏旅游业的整体开发规划,大作旅游产业“藏”字号这篇文章,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与之关联度极强的交通、电力、邮电、城市建设与管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生产、餐饮、商业等产业和部门,充分地向世人展示西藏的形象,提高西藏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八)积极利用西藏资源及环境生态优势,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及藏药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品质优良的高原生物资源,正好吻合了现代人崇尚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人们企盼绿色保健食品的渴求,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仅凭这一点,大力开发与生产绿色及保健食品,定能形成西藏从事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特色和内容。在此,我们也一定要在品牌设计、广告宣传、促销策略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用鲜明的品牌引导消费。我们深信,“藏”字号绿色标志的产品一定会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一路绿灯。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等环境条件,使西藏高原的草木走兽皆可为药,特别是灵芝、贝母、天麻、党参、猴头菌、红景天、麝香等,早已盛名天下,以当地药材为原料的藏医藏药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它以独特的功效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西藏在藏药生产上已取得飞跃性的发展,1998年生产中成药(即藏药)652吨,实现产值近1.4亿元,已成为西藏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强劲增长点。所以,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当继续对这一产业以特别的关注,在产品研制、开发、生产与经营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将这一产业发展成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产业。
  (九)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如前所述,西藏的国民经济带有浓厚的然经济特征,社会经济的发育程度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去甚远。1998年西藏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 34.3:22.2:43.5,这组数字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除第三产业之外的其他两个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产值太低及西藏大政府小社会的特征明显,并非是第三产业已经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第二,第一产业仍然是该区域物质生产领域的最大产业。这种产业结构及所反映出的问题,已使我们大体上看到了西藏产业结构的特征。所以在此次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将弱项、瓶颈产业予以重点、优先考虑,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和扭转这种很不合理的结构比例,比如,除自已加大对弱项和瓶颈产业的投资力度外,还应以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外部资金进入这些领域、产业进行投资建设,或者以加大科技投入的办法将过短的产业链拉长。
  (十)继续抓住对口援藏的有利时机,重点搞好一批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西藏是我国城市建制最少的省区,目前只有一个地级市和一个县级市,各地行署所在地城镇建设的规模、档次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应当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关援藏省市的帮助下继续集中力量在近期建设成一批有一定规模、功能相对齐全的现代化中小城镇,为西藏这块自然环境恶劣之地营造出一个个相对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不难设想,在一个没有现代城镇的地区是如何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经济建设的。
  最后,我们应特别强调的是,从事西部大开发,我们应有一个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应奢望在短期内会有较大收益,更不能以投机的心态搞几个大的项目了事,而应视其为西藏以此为契机踏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速列车”的起点及根本改变西藏落后面貌的转折点。这是其一;其二,西藏制定的开发与建设方案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其他省区的做法、经验等,只能用作参考,绝对不能抄袭,更不能用老思路、旧的方案束缚我们的手脚;其三,在制定开发规划时,要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做好项目的统筹安排,集中精力做好最为急需、最为迫切的工作,对于长远目标、规划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得过细,只要轮廓清晰就行了。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规划是无法制定的;其四,中央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已定,西藏面对此次机遇,各阶层人民一定要振奋精神,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努力开拓新的局面,努力使西藏在新的世纪里能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之巅。
  审稿 顾祖成
  校对 夏 阳
  广告服务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Tel:010-
京ICP证 0410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优先发展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