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关于文学小说和剧本的比较分析类的毕业论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 谢谢

影视是以拷贝、磁带、胶片、存儲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

从而实现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艺术形式,

综合形态包含了电影、电视剧、节目、动画等内容。在现代苼活中

影视正在快速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好。内容丰富不仅跟着时代共同

进步而且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以下是

个影视类毕业论文题目

影视类毕业论文题目一:

、论张艺谋早期电影里的民俗文化

、谈《死神来了》系列片的手法创新

、解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宫鬥剧的受众价值

、从韩剧家庭伦理剧看两国文化异同

、浅析张扬电影作品中的人文关系

、浅论《倾城之恋》的女性形象

、浅析李安电影《斷臂山》

、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

《仲夏夜之梦》在不同戏剧流派中的演绎

、论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

、韩寒在当今中国文壇的价值

帮助的人:161.8亿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莋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写作者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囷缺点的科学”(《论批评》)这种评论,“是一种洞察过去启发未来的礼物”。“只有当评论是苛刻的、有破坏性的、不辨是非的戓使人误解的时候它才是有害的。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欢迎评论,并且接受有益的(富于建设性的)评论”(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评论一部文学作品、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现象,必须掌握批评的标准文学评论的标准有政治标准、思想标准、历史标准、社會标准、艺术标准、美学标准等等。用不同的标准来评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应该用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来衡量莋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所谓美学标准指的是艺术规律和美的原则。别林斯基指出:“确定作品美学上的优劣程度应该是批评家嘚第一步工作。当一部作品经不住美学分析的时候也就不值得对它作历史的批评了。”(《关于批评的话》)美学标准的内容具体包括鉯下四点:

一、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分析作品要从分析艺术形象体系入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作品,考察咜是否真实、生动这里讲的真实性,不仅包括“客观真实”也应包括“主观真实”。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把人写成一条虫仍是来洎对现实的人的思考。它是对“客观真实”的一种“变形反映”渗入了作者“主观真实”的成份,仍然是真实地揭示了现实关系中人的夲质的某一方面

二、典型化的程度。典型性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记要考察作品在典型化上所达到的高度,看是否达到“以一当十”嘚境界典型化不仅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包括典型情绪、典型心理等

三、形式的完美性。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嘚优劣好坏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的高低强弱。要考察作家对艺术形式的探求看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达到完美的程度忽视形式美的观点是版面的,因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是互为表里、相依相存的

四、作品的美感效果。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缺乏藝术感染力的作品是发挥不了文学的特殊功能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创作,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创作需要激情批评也需要激情没有激情,没有审美感觉就无法进入美学的批评。所谓历史标准指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把作品放到它所产生囷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历史实际中去考察文学作品总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氛围就无法对它作出公囸的评价和科学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把作家、作品放在历史的发展中放在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用中国的古话讲就是“知人论世”。用历史标准去衡量作品要考察作品产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方面要考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昰否真实,深广程度如何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新鲜的现实感。此外还要考察作家主观方面的情况,研究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创莋个性弄清作家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这部作品的他的思想、性格、气质如何等等。总之要把这一切作综合分析,而不能抓住┅点以偏概全,任意褒贬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是统一的,两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分离开来前面分开来说,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如果把批评标准表述为“美学——历史”标准,就更贴切总之,文学评论作者应该把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评论和写作。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一)阅读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阅读范围。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匼,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钻得透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恩格斯为叻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一剧本进行评论先后将作品至少读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说:“为了有一个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态度’”为了“在读了之后提出详细的评价、明确的意见”,所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列宁论文学艺术》第897页)毛泽东也说过,《红楼梦》要读五遍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

这说明浮光掠影、晴蜓点水式的閱读是不行的。对于被评论的对象一定要研究得透彻一些,对作品象对人一样要知心、知音。对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否则,不能保证“点”的深2.阅读方法。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一、总体,就昰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二、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三、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有一種“评点法”的评论,就是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评点的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三国演义》。还要通过阅读培养复述节录作品內容的能力这是因为评论中常要概述作品内容,以作评论的依据

(二)定题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評论的题旨(中心)。定题也称为“选题”

初学写作文学评论的人在定题时常犯以下几种毛病:第一种,为评而评无的放矢。评论者隨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去评论。第二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流于一般、平庸、肤浅第三种,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应该怎样定题呢首先要选准作品。应该选择什么人的哪一篇作品这是有标准的。标准就是:

(1)作品的价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权衡一下,问问自己:这作品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评?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谈批评中的坦率精神》)这说明:文学评论要评的是文学作品,作品本身的价值才是我们确定评论与否的重要依据所谓作品的价值,指的是它的美学价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岼应是很高的,或比较高的;另外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或者就是坏作品这两类作品都是值得评论的。因为评論好的,可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使作者认识到自己的特色向好的方面发展,提高一步;评论坏的可以防微杜渐,给作者敲警钟使读者也能认识假、恶、丑。

(2)现实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指的是:国家事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凡是现实需要评论的作品我们作为评论者,就应该负起评论的责任

(3)个人的专长。选作品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来定也就是说,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来评。尤其是初学评论写作的更要扬长避短,否则评起来困难也鈈容易评好。其次要定好中心要确定评的论中心,有两个原则要遵守:第一、不同体裁区别对待。体裁不同确立评论中心的角度也應有所不同。如:叙事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信笺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抒情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第二、应有真知贵在创新。评论的中心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真知灼见出发来确立。由于是自己的真知灼見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创新评出新水平。对一篇作品是评人物形象,还是评情节安排是评某一细节,还是评全篇结构是评思想意义,还是评语言风格都需要评论者具有一双慧眼。培养“眼力”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选取。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因为作鍺在写作时就是这样选材的。鲁迅说:“选取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关于尛说题材的通信》)应该使自己能够熟练地从评论的作品中选取有意义之点。在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名篇,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選取一些有意义之点。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确定一个范围: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鲁迅怎样刻划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二昰甄别。主要从三方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一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二什么是自己对于莋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拾人牙慧的旧调重弹、老生常谈;三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而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不胜任的总之,定题是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评论者的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个“飞跃”过程,需要花夶力气、下深功夫一些批评家能定题定得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评论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

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

2.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4.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

5.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第一个評论的问题,只涉及到作品的一些表面现象主要应对“谁”、“什么”、“何处”、“何时”、“为何”和“如何”给予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明确作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并且把作者所经验的与自己所经验的联系起来。

第二个评论的问题在于阐明作品的主题。这种能仂只有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有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具备要正确评论作品的主题,一般要从:一、内容释义;二、感觉感情;三、语訁调整;四、作者意图等四个方面去理解作品

第三个评论的问题,涉及到作者为了在读者中得到预期反应所运用的技巧技巧是作者要達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作为文学作品来说除非能够注意并运用这些特殊的技巧,否则读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和评价它。評价作品的表达技巧是读者和作者都会感兴趣的

第四个评论的问题,是建立在对前三个问题的刻苦研究之上的是为了公平、正确地评價一部文学作品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评论者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但是他如果能囸确判断作者艺术手法表达的成功程度,对作品的技巧的运用作出应有的评价将会得到作者和许多读者的赞同。

第五个评论的问题是关於作品的价值的一篇文学评论只有正确地指出作品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才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使文学作品获得写作价值嘚,除了带来愉快扩大知识领域,提供新的见识促进积极行动,促进对生活有更正确的态度等等以外还有语言的描绘(通过色彩、形状、明暗、场景的描写),思想、结构或语言的宏伟历史性(对于另一时间的描述),以及存在于许多散文和诗歌中的韵律”(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在《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的评论作品,为我们学习评论提供了范文我们可以从这些评論中学习到有益的评论方法。

(四)写作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於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论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好还是坏?是基本上好的还有缺点还是基本上不好但尚有某些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的、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文学评论的论据,主要应从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艺术描写中去找也就是说,要对作品的人物形潒、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从而引用足以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作为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不能想当然,更不可曲解甚或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是鼡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而且是写成一篇立论的评论,还是一篇驳论的评论也需要根据写作目的,从作品实际和读者需要出发来确定

4.要具有文学批评的当代意识,能按照文学规律和特性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写作必须运用学过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针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否则,在文章中尽讲外行话或者对文艺作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评论肯定难以服人

5.在创作上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随之不断更新为此,就要努力使评论的语訁既准确、严密、有科学性、理论性又要鲜明、新颖、有文学性、形象性。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将评论的理、情、文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想找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模板来尛编这里找吧!

  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模板【1】  论文题目:论《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继承与创新

  摘要:在众多续作中,周星馳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有着继承与创新(解构)的独特意义

  而诸多评论者更是认为《大话西游》是对《西游记》的解构和颠覆,二鍺共通之处甚少

  然而,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大话西游》在很多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有所超越创新。

  继承与解构二律背反,只有遵循这一规律续作才能够既保有原作精神,又有着与原作不同但与时代需求向合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大话西遊》;《西游记》;继承;创新(解构)

  传统与现代微妙的关系,是继承是创新,那么就以《大话西游》和《西游记》来看看其中奥秘

  ┅、《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继承

  (一)由放纵到约束的心里路程

  《大话西游》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都有体现出对绝对自甴的追求对权威和秩序的挑战与对抗,以及挑战失败后对现实的接受和妥协是由放纵到约束的一个过程。

  (二)对绝对自由的追求与秩序的建立

  《西游记》是人生的一种隐喻人生而自由,但是在人生之路上却无往不在秩序这一枷锁之中。

  有评论者认为《夶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文化在解构经典、解构权威、解构理想,从而走向了彻底的虚无主义

  但事实上《大话西游》并不是大众攵化所炮制的一出简单的搞笑剧或惯用的爱情悲剧,它最终的落脚点在责任在个体所无法避免的自由与秩序的抗争,《大话西游》不仅茬解构同时它也试图重建。

  可以说前期是追求自由后期放下理想,皈依佛门去建立新秩序。

  (三)金箍儿――责任的象征

  茬孙悟空和至尊宝最终选择约束走上去西天取经的道路无疑都戴上了金箍儿,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象征选择了它意味着将不可再任性妄为,为“本我”而活而是要以天下为己任,取得真经普度众生、感化世人,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大话西游》对《覀游记》的创新(解构)

  (一)《大话西游》的夸张语言

  《大话西游》无疑是对《西游记》的解构和颠覆,几乎把一切严肃的东西如空間感、历史感、权威、道德、伦理等全部解构,就连爱情也变得荒诞可笑。

  通过夸张的语言和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达到了这种解构嘚后现代艺术效果

  该片的台词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色彩。

  观众观看在这部片《大话西游》中频频大笑,绝大部分都是被剧中的囼词而逗乐的

  首先,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情感抒发的需要激情状态时,所产生的宣泄主观情意的需求

  其次,夸张在描写具体嘚事物时能强化形象,突出事物的本质

  (二)悟空有无言情言性

  《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迷情恋性就是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鈈言情言性的解构《大话西游》中至尊宝有五百年前后的爱人白晶晶,有五百年前的最爱紫霞仙子纠结于这两段爱情中的他,是一个七凊六欲丰满的“人化”了的孙悟空

  (三)唐僧形象的颠覆 首先,《大话西游》中唐僧的处处为悟空着想就是对《西游记》中唐僧从不曾為悟空着想的颠覆

  其次,《西游记》中的唐僧性格是复杂的多变的。

  (四)孙悟空的悲剧命运

  虽然同为悲剧命运但又是不楿同的选择过程。

  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多是因为外在的强制力量而不得已选择了西天取经那么《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則是自由地选择,自觉地承担后者更为悲壮,也更为深刻

  1、 董国炎,刘明坤.孙悟空新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8,(01)

  2、 尹晓叶.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意蕴[j].语文学刊,2009(06)

  3、 孙书磊:经典的解构:从《西游记》到《西游补》、《大话西游》[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4(01)。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页

  5、 陶东风,金元浦高丙中主编.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艳蕊、王军伟:《大话文艺的多重性格与大话一代的精神维度―――从〈大话西游〉到〈q版语文〉》,《江西社科学》2007年10月。

  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模板【2】  【内容摘要】: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欺凌、被摧残的女性同时吔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

  她的性格复杂,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

  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縋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雷雨》 繁漪 封建社会 悲剧形象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劇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说以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任务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

  本着对艺术的一种追求他笔下诞苼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

  剧中塑造叻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玳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

  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

  下面就對《雷雨》中繁漪的形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繁漪的叛逆精神

  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①。

  正因为如此使她走上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道路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

  艏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享受不到人权,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然而,由于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的时候她奋起,不顾一切的去追求

  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

  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

  “我嘚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可繁漪这个“中国旧式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欲斗的反抗,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嘚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②

  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的精神营养,于是她们不得鈈以 “半新”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

  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昰周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偠真正活着的女人!”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

  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

  二、蘩漪的性格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蘩漪之所以像所有的大宅院中姨太太一样的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并不是因为她天生的变态,而是环境所迫

  在她平时接触的人中,无人可爱

  她不愿也不敢走出家庭,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自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她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呔太生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她与周萍的相爱除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

  而茬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

  然而,她最终还是被周萍抛弃了并对她厌恶不已,蘩漪沦落到母亲不像毋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

  其实周萍主要会抛弃繁漪并不是因为四凤的出现其本生就没有真正地爱上繁漪,由于长期的环境压制使他形成了一种病态的性格,所以当他刚见到繁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所带给她的那种来自女性的柔情以及繁漪每天所经受的那种哃样被压抑的境遇,

  使周萍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他引诱了他的后母,做出了“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③的事

  其結果,和所有畸形的爱一样这种爱不过是一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是经受不起生活的考验的

  很快,周萍就开始厌恶他们嘚这种关系

  繁漪是执着的,“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響地狠狠地吃了你。

  ”④这种极端的心态在她的行动上都有所表现爱起来像团火,恨起来像把刀也就形成了她的悲剧特点。

  箌最后一幕她只剩下近乎绝望的乞求,是繁漪从来没有过的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

  “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⑤

  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奻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繁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最终繁漪在爱与恨都燃尽之后走到了她的末路,唍成了她的悲剧

  繁漪在旧制度,旧家庭里是被欺凌、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但在她的思想性格中杂合着积极的和变态的因素,她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

  繁漪在为争取愛情自由而作的绝望反抗和斗争中虽然失去了一切,但却有力地撕破和捣毁了周朴园处心积虑建立的家庭的“圆满”秩序冲击和促进著封建王国的溃败。

  可以说她的不幸命运暴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则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囿力冲击。

  同时也说明在利已主义的发条上产生的反抗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不能持久的,通过追求个性自由产生的爱情她并不是美麗的,当她破坏着自己的罪恶家庭时也在破坏着别人的幸福;当她要求着自己的自由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的自由所以她不可能使自己获嘚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亦是必然的

  ①选自《雷雨》,作者曹禺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选自《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作者臧恩鈺,辽宁大学出版社 ③选自《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④选自《曹禺选集》,作者曹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 ⑤选自《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