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文亚在线幽默笔记谁有

你一定会听见的作者桂文亚简介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分享到:分享到:
桂文亚:女,1949年生于台北,祖籍安徽省,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当过讲师、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为《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少年》杂志特约编审。创作以散文为主,出版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美丽眼睛看世界》、《班长下台》等。
全集本资源课文:《你一定会听见》上一课:下一课:
你可能会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你一定会听见最新更新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桂文亚是谁_百度知道
桂文亚是谁
按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桂文亚,1949年生于台北市,安徽省池州市人。曾任联合报记者、副刊编辑,兼任母校世新大学国文、采访写作课程十年。现任联合报系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15岁第一篇作品刊载大华晚报;20岁出版第一本散文《裁冰集》。至今40年,创作及编写成人文学30种,编辑少年儿童读物近400种。1981年始,专心致力于儿童文学媒体推广及编、写工作。出版作品:《思想猫》、《班长下台》、《美丽眼睛看世界》、《长着翅膀游英国》、《哈玛!哈玛!伊斯坦堡》、《来和小羊羔照个相》等。
得奖记录包括:1995年第八届中华儿童文学奖、1997年第10届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2001年世新大学45周年校庆十大杰出校友、2003年中国大陆第6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参考资料:http://www.ewen.cc/books/zuozhejj.asp?authorname=w02560
百度知道还有9条回答
桂文亚简介
桂文亚,女作家,民国38年出生於台北市,安徽省池州市人。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曾任讲师、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任民生报儿童组主任、美国世界日报主编,创作达30种,编辑少年儿童读物近400种。曾著美丽眼睛看世界、长著翅膀游英国、感觉的盒子、班长下台、思想猫、哈玛!哈玛!伊斯坦堡等。曾获第八届中华儿童文学奖、第十届信谊儿童文学奖特别贡献奖。
第五课美在颜色选自桂文亚的美丽眼睛看世界,此书於民国84年获得中华民国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主办,幼狮少年协办「好书大家读」活动最佳少年学生读物综合类优选奖,也获得台湾儿童文学一百推荐书籍。
桂文亚的散文里,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美」。美丽眼睛看世界共有三十二篇作品,其中六篇就是为「美」而写:美在发现、秩序之美、美在颜色、美、自然美、孤独美。在她的心目中,生命之美、人间之美,都有待我们去发现...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少年》杂志特约编审。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得奖记录包括:1995年第八届中华儿童文学奖、1997年第10届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2001年世新大学45周年校庆十大杰出校友、2003年中国大陆第6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曾任联合报记者、副刊编辑,兼任母校世新大学国文、采访写作课程十年。现任联合报系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15岁第一篇作品刊载大华晚报;20岁出版第一本散文《裁冰集》。至今40年,创作及编写成人文学30种,编辑少年儿童读物近400种。1981年始,专心致力于儿童文学媒体推广及编、写工作。 出版的主要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两代情》《妈妈手记》《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来和小羊羔照个相》《哈玛!哈玛!伊斯坦堡》《二郎桥那个野丫头》等。
桂文亚,台湾女作家,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评论等。代表作有:《思想猫》、《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班长下台》等。《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文(或直接说是散文也可以)。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当过讲师、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为《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少年》杂志特约编审。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出版的主要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两代情》《妈妈手记》《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二郎桥那个野丫头》等。作者多次获奖。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得奖记录包括:1995年第八届中华儿童文学奖、1997年第10届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2001年世新大学45...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当过讲师、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为《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少年》杂志特约编审。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出版的主要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两代情》《妈妈手记》《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二郎桥那个野丫头》等。作者多次获奖。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少年》杂志特约编审。桂文亚是台湾联合报著名记者。采访过三毛、林海音、余光中等大批台湾知名学者、作家,她在《联合报》发表文章的署名是“著名
  她的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青少年时期就显出过人的才气,15岁第一篇作品刊载大华晚报,20岁就出版了第一本散文《裁冰集》,至今创作及编写成人文学30种,编辑少年儿童读物近400种。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她非常关心儿童成长,从1981年始,专心致力于儿童文学媒体推广及编、写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就,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桂文亚用宽容和悲悯的情怀使她对稚弱的生命充满了理解珍爱从而和孩子们心心相映,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
  桂文亚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任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著有《思想猫》、《...
其他类似问题
桂文亚:简介的相关知识谁能告诉我桂文亚的资料
谁能告诉我桂文亚的资料
桂文亚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当过讲师、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为《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少年》杂志特约编审。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出版的主要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两代情》《妈妈手记》《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二郎桥那个野丫头》等。作者多次获奖。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I'M QQ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相关内容: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四、诗句与人: ?①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⑤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⑥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⑨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 ⑩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 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五、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六、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七、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八、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九、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一、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二、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除10)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除12)4,5,6,7,8,9.,10,11,0,1,2,3?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
相关内容:
第22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课程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屈子行吟图》,培养 学生观察、想像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历史学研究巨大成功之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 纳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道教、佛 教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大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对“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教学 重、难点】&&&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屈原、司马迁的传说与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引言。2、教师引入:我们本地人过世之后,是如何祭奠?你知道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吗?二、 新课讲授(一)大诗人屈原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起来 简介屈原的生平事迹。2、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见识、书上的介绍,谈谈屈原的成就。&&& 3、教师总结,突出 其伟大的成就(世界文化名人,被译为多国文字)。人们为什么纪念屈原(二) 司马迁与《史记》1、开门见山指出司马迁及其《史记》。抽学生介绍司马迁的 生平及事迹。2、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观察书上的插图,讨论、 思考、归纳得出“司马迁写成此书的原因?”3、问:《史记》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学生阅 读教材,认真思考,特别是理解“纪传体”通史的。 &&&& 4、指导学生理解“纪传体”通史。(三)佛教 的传入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出其中的要点。&&& 2、简介佛教的教义。让学生思考,佛教为什么在我国逐渐流行?你能举出佛教对我国影响深远的事例吗?(四)道教的兴起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2、简介道教的教义,让学生谈谈道教传播的原因。3、说说道教对今天影响的事例。(五)课堂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六)学习测评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略
相关内容:
15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1理清结构:&&&& &&& 2语言特色:&&& 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使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而他语言风格的形成,来源于其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鲁迅说,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本文的语言生动幽默、妙趣横生,让我们结合几个句子细细品味。&&& (1)“我们发表这样的东西,仅此一次;但希望戈登•朗内尔斯先生明白,我们是在极力忍耐着的。”&&& 这句话委婉而不失礼,但有着很强的讽刺力量。言外之意是,这次我们虽然发表了你这篇令人难以忍受的蹩脚之作,但目的是告诉你今后我们再也不会发表你的这类东西了。&&& (2)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作者以带有自嘲讽刺意味的语气讽刺了希金斯投河未成半途而废的闹剧,笔调轻松幽默。&&& (3)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笔法,对新来的外乡人的神态、肖像进行勾勒,虽寥寥数笔,但入木三分、生动传神,突出了外乡人的阴险和趣味的低下。&&& (4)如果他要同汉尼巴尔的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那就应该选择其他办法,不要再利用本报专栏!&&& 马克•吐温用语言简而意丰,措辞辛辣而幽默,集中地讽刺了新来的外乡人迷恋女色和俗不可耐的性情。&&& 3把握重点:&&& 一、课文内容概述&&& 正确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清楚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叔父离家外出一周,“我”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撰写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作为,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他们发表在同一期的《汉尼巴尔周报》上,使得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周围的人也对作者刮目相看。&&& 二、从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受到的启发&&& (1)要善于思考,善于在实践中提升文学才华。&&& (2)要善于抓住机会,推销自己。&&& (3)做事或写文章要有创意,有创意才有可能成功。&&& (4)要大胆尝试,要敢想、敢说、敢干。&&& 4攻克难点:&&& 叙事有详有略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也是本文的学习难点。作者详细描写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略写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作为,后又详写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脚注。第一和第三件事都分别详写了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这两件事相对来说比较有趣,更有创造性,最能表现“我”的“聪明伶俐”,从而也增强了作品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体现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成功。总之,文章的材料详略得当,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张弛有度。&&& 5质询疑点:&&& (1)“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因为“我”当时年纪尚小,只是觉得希金斯自杀这件事很可笑,希望通过这件事打击一下自己报社的竞争对手。但由于生活阅历尚浅,并不懂得这样暴露别人的隐私是件不道德的事。也并未想人身攻击,诋毁对方的人格。没有什么险恶用心。&&& (2)文章记叙有关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时,为什么没写报道的内容,而描述了那组插图?又为什么要补充交代文章的标题?&&& 因为报道的内容已在交代写作原因时说明,再写就会重复。插图的内容生动形象,有力地增强了讽刺效果。补充交代文章的标题,是因为这个标题有新意,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相关内容:
八(上)综合性语文学习《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4、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5、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交际习惯【活动准备】提前一周布置本次活动提纲学生:1、学生搜集并思考具有可思辨的论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确定,同时选出若干选手组成小组,小组内进行分工,选手准备相关材料(包括自己方的论辩材料,反驳对方的论辩材料)每个小组四位选手,2、制作主席、一辨、二辨、正方、反方、计时员等牌子(看谁制作得最好)3、黑板布置及桌椅摆放教师:1、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录象,注意学习辩论技巧和辩论程序2、分组抽签,确定主题,搜集资料3、小组讨论交流,提取依据,形成观点【活动人员安排】全体参与,每场辩论设主席一名,双方辩手个四名,评委四名&&& 【活动要求】1、讨论、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礼2、本赛制参赛双方每方上场队员共四人,称为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3、本赛制设置了陈词、质询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共计3个环节比赛流程1、陈词阶段:(各3分左右)正方一辨陈词3分钟左右按正→反顺序进行(对方选手注意倾听陈述的缺点,准备反驳)反方一辨陈述3分左右2、二、三辨等质询(反驳对方的观点、事例)、自由辩论阶段(15分钟左右)3、四辨总结陈词阶段(各2.5分)&&& 活动程序:(由辩论赛主席执行)(计时员计时-准备秒表)选手入场(正方先入场、反方后入场)1、& 辨论赛开始2、& 宣布辩题3、& 介绍代表队及所持立场4、& 介绍参赛队员5、& 辩论比赛6、& 观众自由提问、教师评析7、&&& 评委从正反方各选出二名优秀辨手(准备参加决赛)(一名歌手演唱)主席公布参赛结果&&& 活动事项:1、主 席:(1名)作为主持人,举止要平稳大方、态度上具有亲合力,具有应变的能力对于选手所出现的不文明用语及现场秩序要妥善地制止并纠正,要能够很好的驾驭整个活动,在选手进行辩论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以致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对于选手辩论的问题出现严重跑题的情况要及时加以纠正,出现冷场的情况下,要及时加以调整,不要嬉笑自若,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计时员掌握好活动的时间2、参赛选手:(若干)①、正方和反方要求男生与女生共同组成一组②、辨手发言前要向主席和观众问好,然后再进行发言在辨论过程中辨手不能嘻笑自若、左右摇晃、不能打断对方的发言,要等对方说完再回答,不能靠声音的高低或者强辨来辩论,要能够紧扣主题,不要偏题要能够用清楚地嗓音语速适当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要等对方说完,场面静下来,再进行陈述或反驳,在辩论中要以理服人,要文明用语,在阐述时要站起来,在辩论中要善于抓住对方有错误的观点或论据进行反驳,善于质问对方,称为“对方辨友”,巧妙地应付对方的提问,善于倾听对方的观点,抓住对方的要害3、观 众:保证赛场的正常秩序,不大声喧哗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又注意总结他人的不足,对于表现突出的选手要投以善意的目光和掌声鼓励,注意对他人的失误不能恶语相向不要在低头小声说话4、评 委: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定规则来进行打分前排就坐活动评定:由四位评委(特邀)来评分,总分100分评定规则:1、语言表达10分2、辨驳能力10分3、综合印象10分4、美感风度10分5、逻辑推理10分(附表格)注意事项:论题本身具有争议性,也就是说,任何一方的论题里面都有合理的一面,同时又有不利的一面,因而主要是围绕着论题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运用大量的事实和理论论据来进行辩论,并注意抓住对方观点或材料有漏洞的一面进行反驳&&&&&&&& 活动总结:由学生个人对于此次的活动进行评价并写每次的活动记录,由专人负责上交,一共四份记录参考题目:1、正方:学习应以专为主反方:学习应以博为主2、正方:在校学习女生更累反方:在校学习男生更累3、正方:教师留作业弊大于利反方:教师留作业利大于弊4、正方:分数选拔人才利大于弊反方:分数选拔人才弊大于利5、正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爱打洞-正确反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爱打洞-错误&&& 6、正方:个人发展专业知识更重要反方: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更重要【附】辩论赛个人评分表辨手要求&满分&正一辨&正二辨&正三辨&正四辨&反一辨&反二辨&反三辨&反四辨语言表达&20& & & & & & & & 辨驳能力&20& & & & & & & & 逻辑推理&20& & & & & & & & 美感风度&20& & & & & & & & 综合印象&20& & & & & & & & 总 分&100& & & & & & & & 【走进主题】创设情境情感酝酿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视中有关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验精彩的辩论,鼓励他们成为运用语言的能手和能言善辩的人才(师板书,引出课题)【活动在线】(详见PPT课件)第一课时一、班级内小组辩论主题:中学生上网利弊谈正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论辩材料摘抄:1、在2000年美联社公布的全球经济发展报告中,仅网络一项科技新增长点所带来的价值就相当于十万家企业近两年创造的价值;中国2000年的外汇收入中,电子商务占到了3.6%;在美国华尔街股市上,网络科技股占到了40%,带动了整个股市的一波又一波高潮2、网络绝不是慈祥仁爱的圣母,它在向人们洒出甘露的时候,也将灵魂的渣滓抛给了人们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也曾报道过网吧对于青少年的危害,许多孩子就是由于过分钟爱网络,结果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走向犯罪3、1996年7月,南京紫荆山地区某银行职员杨某,依靠网络进行犯罪,先后破坏该行电脑管理系统数次,非法提取贷款总数共一千余万元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因网络犯罪而判死刑的人4、1998年中,一场席卷整个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世界经济犯罪巨头索斯莱利用网络系统破坏了当时泰国曼谷股票交易中心的商务网络,从而控制汇市和股市,大量转售泰国货币──铢,因此引发这场自1933年以来的特大经济风暴,一时间破产企业不计其数5、人类发明了火药,发明了原子弹,发明了侦察卫星,但谁有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啊!我们自身太愚蠢了,我们发明的东西杀伤了我们的肉体,毁坏了我们的文明,阻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计算机网络同这些东西在本质上是毫无差别的,真正毁坏人类的只有人类自身,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二、班级之间辩论主题:我看克隆正方: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反方:克隆是对生命伦理的践踏论辩材料摘抄:1、目前对克隆人问题,反对的声音一直是主流反对者中,最强大也最有制约效果的莫过于各过政府2、“克隆人”技术能使千千万万不孕症患者实现做父母的愿望;能使那些痛失骨肉的亲人重温天伦之乐;能使许多不治之症找到新的治疗方案;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效益三、写作以“怎样看待上网”或“我看克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以议论文体为主,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不能淹没在别人的既有观点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 四、评价原则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对于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的同学理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但也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而在活动中也能参与的同学,即使他们表现得并不活跃,只要参与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既要理解和尊重,也要防止过于偏激、极端要注意评价学生在讨论、辩论过程中表现出的文明修养第二课时一、人员安排1、评委五人:语文教师+四名学生(两男两女)2、主持人一名3、辩手八人,分两组,各四人为一至四辩,其中一辩为主辩4、计时员一名二、辩论前的准备1、学生针对论题资料收集资料(只宣布三个命题,辩题最后宣布)2、参与辩论的学生寻找辩论素材,观众学生寻找问题对辩手进行质疑3、计时用表一个,发出信号的口钟一个4、告知学生比赛的用时安排,程序三、座位安排&四、辩论赛评分表评分表说明:1、扣分栏根据失误情况扣分,每一处失误扣0.5分,每项限扣3分2、总分为所有栏目扣分总和3、评委扣分最少者获胜&&& 五、辩论过程1、时间提示: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的时间剩余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哨声提醒,用时满时,以哨声终止发言其他阶段,每方队员在用时尚剩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哨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长哨声终止发言终止哨声响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扣分处理&&& 2、陈词:即兴陈词,引论据要恰当3、开篇立论(一辩)3分钟(3分钟*2方=6分钟)(正方一辩先)&&& 4、攻辩(二辩三辩)1.5分钟(1.5分钟*2人*2方=6分钟)⑴ 攻辩由正方一辩开始,正反双方交替进行⑵ 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自己为攻方;辩方(限二、三辩)由攻方指定,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攻辩,不能中途替换⑶ 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问题,问题和回答都要简明重复回答和回避回答都要扣分每一轮攻辩,攻辩角色不能互换,辩方不能反问,攻方也不能回答问题⑷ 辩手站立完成每一轮攻辩阶段,落座视为完成攻辩,双方在限时内任意发挥⑸ 第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能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3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能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哨声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未能完成提问和回答,不做扣分处理&&&& 5、攻辩小结(一辩):1.5分钟(1.5分钟*2方=3分钟)(正方一辩先)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做攻辩小结,限时为1分30秒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的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6、自由辩论:5分钟(5分钟*2=10分钟)这一阶段,双方辩手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计时照进行同一方发言辩手的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继续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7、观众提问:每方两个问题,每个问题15秒(15秒*2个*2方=1分钟)回答问题:每个1分钟(1分钟*2个*2方=4分钟)⑴ 先从正方开始回答,正反方交替进行其中一个问题必须由四辩回答⑵ 双方观众(限本组)可推选两名观众向对方辩手分别提出一个问题⑶ 观众体温阶段正反方的表现记入比赛成绩观众提出的问题先经两位以上规则评委判定有效后,被提问方才能回答8、总结陈词(四辩)3分钟(3分钟*2=6分钟)(反方先)辩论应针对辩论赛的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预先准备稿件的,适当扣分主持人结束语: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培养了他们从资料中总结、归纳观点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辩论的认识,让他们领略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其团体协作精神,独立思考精神也在赛前、赛中、赛后得到培养和提高【写作训练】经过同学们激烈又精彩的辩论,课本中的三个论题,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了非常明确的看法和主张特别是第一个论题,对于上网的利弊,同学们的认识还是很深刻、很全面的并且我发现好多同学不是平淡地讲述材料、陈述观点,而是充满激情地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谈得有声有色,很精彩,很能打动人,看来都有切身的体会吧我想:只要同学们再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一定不会再沉迷于那些乱七八糟的网络游戏中,让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好帮手可就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多少青少年,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不求进取,耽误了大好的学习时机和原本美好的前程,让老师失望、让家长伤心、让周围人耻笑同学们,请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深刻的体会、精辟的见解和主张写下来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能够迷途知返、悬崖勒马吧!【写作导航】1、写什么&&&& 这次写作与以往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不同,而是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写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劝告别人按照自己的思想见解去处理事情&&&& 这类文章的最大的要求就是:树立一个明确的观点,让人看了后会心服口服&&&& 要树立自己的观点,有几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大量的事实和道理,直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叫做“立”,就是树立正确的观点;另一种是:通过一些事实和道理,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这叫做“破”,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也有人喜欢边“破”边“立”、破立结合,这就像同学们在辩论时一样,既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又要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2、怎么写&&&& 要想使自己的主张很容易地被别人信服、接受,首先,自己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自己先要站稳了立场,这样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就不会说得摸棱两可,甚至转移了阵地、目标这就是习作要求的第一项: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观点要鲜明正确&&&& 其次,辩论的时候同学们就明白了,只凭气势、声势压人是不够的,那顶多让别人口服,不能让别人心服,有时还容易造成矛盾要让人信服,就得摆事实、讲道理,这些事实和道理都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的,“事实胜于雄辩”,铁证如山,就不怕别人不信服了这就是习作要求的第二项:有理有据,材料充实,令人信服&&&& 习作要求的第三项: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这是写文章时,几项常规要求中的一项,格外提出来,是让同学们格外注意,跟别人讲理更得注意把话说得有条不紊,既清楚又明白,否则容易形成误解,就影响文章的说服力了【佳作看台】有限的自制力, 无限的吸引力21世纪, 是信息时代,电脑、因特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技术本来是先进的,适合社会的发展要求的但是,事物往往都有正反两方面,上网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缺少自我管理、控制的能力,一旦上网成瘾,就会耽误了自己的前途,给家庭、给社会带了很多不利影响 就拿本人的上网经历来吧同大多数青少年一样,最初,在父母面前,我信誓旦旦:只用电脑练习打字后来同院的朋友偷偷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游戏 家里装了宽带上了网后,一个更广阔、更便利、更神奇的世界逐渐展现在了我的面前,从未体验过 的惊喜如浪涛般迭起,助长着我原本就异常旺盛的好奇心,于是腾云驾雾一般,遨游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对于这种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考试成绩急速下滑,也有过“无颜见爹娘”的感觉,但是仰仗着“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增长智慧”的说法,我继续在的虚拟世界纵横驰骋,感觉其乐无穷当然,在这种时候,父母会告诫你:不要再上网,要以学习为重或者,给你讲几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想让你迷途知返但是,既入“迷途”,哪能轻易“知返”?父母、老师的语重心长的教导,只能算是耳边风网络的诱惑足以让年少气盛的心迷失方向,何况本来就不确定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也不赞同父母老师给指出的“光明大道”这该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共同的表现吧长此以往, 大部分的时间都消耗在了网络里,原本生动活泼的少年变得性格内向、孤立、消极,成绩逐渐下降更严重的是,有少部分学生因为上网而走上犯罪道路, 遗恨终生这样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了:河南省一名13岁的女孩,因玩电脑游戏上瘾,从拿母亲的钱到偷家里的存折,再到变卖家中物品,最后离家出走,堕落为三陪女不久前,武汉市连续发生几起重大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均与孩子为弄钱玩电脑游戏有关,有的形成犯罪团伙集体作案,偷窃、抢劫到钱后到游戏厅挥霍今年2月8日上午,5名中学生身穿迷彩服、头戴马虎帽、手持冲锋枪在郑州一银行旁进行激烈“枪战”,此举引起了市民高度恐慌,近百名全副武装的民警接到群众报案后立即赶到了现场,将他们的“武器”以及“装备”全部缴下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些中学生是在模仿一种电脑游戏——CS(反恐精英)此类报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曾经 ,男生们 成群结伙地去网吧,利用网吧的局域网一起打诸如CS一类的枪战游戏现在,对CS感兴趣的已经不仅仅是男生了,一些女孩子也开始对枪战游戏热衷起来,而且对那些血肉模糊的画面习以为常了还个别 中学生相约一起去网吧打CS时,甚至进行赌博更可恶的是:一些网吧不顾禁令,利用中学生打游戏的兴趣去招揽生意,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使那些本来就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是这种情况专家发现:易出现上网成瘾的孩子主要原因是缺少自制力 自制力强的青少年,他们会很好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或与外界交流,从而不会让家长和老师担心 可是,自制力强的青少年有多少?要是青少年也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和自制力,那还叫青少年吗?还叫未成年人吗?总述:网络的吸引力无限;青少年学生的自制力有限 【简评】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切入话题,从单方面落笔,提出自己的观点:“青少年缺少自我管理、控制的能力,一旦上网成瘾,就会耽误了自己的前途,给家庭、给社会带了很多不利影响”接着先用自己的事例证明,献身说法,既讲经历,又述心理,其实是既摆事实,又剖析了心理原因然后由自己到他人,由个别到普遍,其危害程度也由轻微到严重用大量的事实有力地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指出了网吧老板的不道德行为和青少年缺乏自制力的事实揭示了青少年易出现上网成瘾的的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最后用了对比的手法总结归纳,结论鲜明突出,给人们以警示 多角度分析观点明 确有理有据,材料充实,令人信服圆满地完成了训练目标【佳作2】上网利弊,事在人为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详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睐但又有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色情,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自主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充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但网络好象刚出生的婴儿,谁也说不准,他长大后会成为社会的栋梁,还是社会的蛀虫?但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教育、指导,他才会长大成人,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但偌是像现在这样,抑制学生上网,不就好象将婴儿扼杀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受到不良影响的并非全部,毕竟只是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少部分这正说明了是否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而不全都是网络的因素若干年前,毛泽东曾经说:打开窗子,清凉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也可能飞进来,但我们不能为了拒绝苍蝇,就不开窗子,不让清凉的空气进来这个比喻很恰当、很形象地阐明了这个道理,谁都不会因噎废食的后来我们使用了纱窗,就既拒绝了苍蝇,又能吸收清凉空气了所以事在人为呀!上网的利弊取决于个人的行为,只要我们不靠近那些沉溺人思想的网站,合理安排好时间,自然也就不会受到不良影响了所以上网利弊,事在人为 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那肯定是利& 【简评】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列举了网络的种种优点 ,有气势有分量地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接着摆出对立的观点,又通过两个形象恰当的比喻(自创一个,引用伟人的话一个)驳倒了对方的观点,有破有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素材积累】名家慧语关于辩论的名言警句1、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墨子2、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3、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曹禺4、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5、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6、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就能避免争论,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有错 ——戴尔•卡耐基7、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 ——车尔尼雪夫斯基8、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人人都是雄辩家 ——奥维德9、争论问题不在声音高低,而在道理多少——日本谚语10、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西班牙谚语11、爱得愈深,苛求得愈切,所以爱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意气的争执——劳伦斯12、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伏尔泰13、在充满着体贴和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感情——苏霍姆林斯基14、最善言的演说家或最雄辩的辩论家,往往不是最正直的思想家——赫兹里特15、当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说话和辩论都是多余的——拉伯雷&内容增删
相关内容:
人教版八上语文字词、文学常识归结分单元试题(有答案)注音或填字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 业已&&&& 绥&& 靖&&& 阌&& 乡 聿&&& 鄂&&&&& 豫&&& 阻遏&&&&& 疟&&& 子& 寒噤&&&&& 蹿&&&&& 仄&&&&&&&& wāi张&& huáng失措拂&& 晓& 瓦砾&&&&&& 地窖&&&&&&&&&& jū躬(&&& ) 颤&&&& 巍巍&&&&& 箱&& qiè& 制裁&&& 然无存 纳粹&&& 荒谬&&&& 第二单元 谋&&& 死 鼹&&& 鼠& 切切&&& 察察&&&&&&& xù说& 辟&&& 头& 震悚&&&& 干戚&&&& 懿&&&&& 骇&&&&& 掳&&&&&& 疮&&& 疤&&&& 诘&&& 问&& 渴& mù 疏懒&&&&& 霹&&& 雳& 孤孀&&&&& 差&&& 使& 狼&&& jí 簌簌&&&& 典质 惨淡&&&& fù闲 勾留 迂&&& 腐 pán&&& shān& 拭&&& 擦&&&&& tuí唐&& 触目伤怀 琐&&& 屑&&&&&& 情郁&&&& 于中& 交卸&&& 凹&&& dàng&&&&& gān&&& gà&& 烦zào&&&&& 微不足道杨&& jiàng& 塌&&& 败& 伛&&&& 翳&&&&&&&& zhì笨&&&&&& kuì怍&&& &&& zuàn着 荒僻&&&&& 取缔&&&& 骷&& 髅&&& 克&& 扣 接济(& )唏(& )&&& xū&& 稀罕&&&&&&&& è耗&& 呵& 斥& 焦& zhuó& jìliǎng&&&&&&&& 颠(& )沛(&& )&& 吊&& yàn& 文绉绉&&&&&& 长途&& 涉&& 穷愁& 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 第三单元 郦(& )道元 匀& 称&&& 佥(&& ) 惟妙惟肖(&& )&&&& 损& 古朴 推崇 巧妙绝&&&&&&& 刹&&&& 那&&&&& zhù足&&&&&&&&&& ,差之千里Xuān xiè&&&&&&&&& 胸中有丘&&& hè& lín xún&&&&&&& 广漆&&&&& 镂&& 空& 蔷薇&&&&&& 因地制&& 重峦叠&&&&& 斗& 额枋&& 藻& 井& 御& 道& 击&& qìng&&&&&& liú金 && yōng正&& 攒&&&&& 鳖& 头&& 琉璃&&&&&&&&&&& pán龙& 中&&& 线金&&& 殿&&&&&&& cāng俗& 屏风& 帷幕 第四单元 竺& 可桢&&& 孕& 育&&&& piān然& 销声&& nì迹& 风雪载& 途农谚&& 榆& 叶 连翘&& 衰& 草连天 周而复&& 草& 莺&&& 蟾蜍& 囊&& 胚&&& 克& 隆& 繁衍&&& 脊& 椎&&& 两栖&&& 相安无& 鸟臀& 目恐& 铱&& 潮汐& 褶皱&&&&& 核& 磁共振& 遗骸&& 劫& 难&&& 追溯& 天衣无&& 归&& jiù&&&& fān篱& 啸& 聚山林& 栖& 息& 在& 难逃 五彩&&& & 手无策& 物& 天择 无动于&&&& 潜& 意识& 过滤&& 顷& 刻面颊&&& 喷&& tì嘈& 杂& 唠唠& 叨叨&&& 充耳不&&& 视而不见 第五单元 浔&&&&&& huò然开朗 俨& 然& qiān mò&&&&&&& 垂&& tiáo叹&& wǎn& 诣&& 铭&&& 馨&&& 鸿儒&&& 蕃&&&&&& yū泥 & zhuó清&& lián而不妖& 不蔓& 不枝& 亵& 玩 噫&&& 隐逸& && wǎng不因势象形 贻& 黍&&&&& ruò篷 糁&&& 髯&&& 诎& 倚&&& 船&& jí& 壬& 戌&&& 篆&&& 修狭&&& 和&& mù第六单元 晨&& xī& 沿溯&&& 素湍&&& 飞&& shù& 五色交&&& 夕日欲&& tuí&& 沉&&&& 跃 藻&& xìng&& 沃& 日& méng chōng&&&&&&&& 善qiú&&&&& 鲸& 波万&&&&&&& 迎而上 &&& 身百变&&&&& jiù赁&&&& 雾&& sōng& hàngdàng&&&&&& 更& 定(二)文学常识1.⑴新闻这一文体,从广义上讲,包括__、__和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__,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⑵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即__、__、__、__、__。其中,扼要地揭示新闻核心内容的是____;新闻的躯干是____。⑶《新闻两则》的作者___,字___,湖南湘潭韶山冲人,笔名___。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著名诗人。 2.《芦花荡》选自&&&&&&&&& 作者&&&&&& ,现代&&&&&& 家、&&&&&& 家,《自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全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旗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芦花荡》的作者___,原名___,河北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一直相信"_ _____"的主张,解放前及解放初的创作结集为______, "白洋淀纪事之一"是 ,"白洋淀纪事之二" 是 。& 3.《蜡烛》的作者___,前苏联作家、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创作以___为题材,代表作有剧本___,长篇小说___。本文是一篇___。(体裁)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 )。(&& )国(&&&& )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有长篇小说《&&&&&&&&&& 》反对专制和教 会。《&&&&& 》,以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表现人民的苦 难生活。书信的开头要有___,结尾要有____。5.《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___,女,美籍华裔作家。文章呼唤世界需要___。6.《阿长与山海经》是&&&&&& 的散文集《&&&&&&& 》中的一篇。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 》、散文诗《&&&&&& 》以及小说《&&&&& 》。作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 》,《&&&&& 》,散文集《&&&& 》,第一篇白话小说《&&&&&&&& 》7.《背影》的作者___,字___,江苏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本文选自______. 8.《台阶》的作者___,他的小说以___、___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选自小说集___。 9.《老王》的作者___,原名 ___,作家、学者、翻译家、评论家,著有随笔集___,长篇小说___,她的丈夫___是著名的学者、作家,著有___。 10.《信客》的作者___,浙江余姚人,他是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家、、散文家,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他的名字入载英国剑桥___,本文选自___。11.《中国石拱桥》的作者___,字___,是我国著名的&&&&&&&& 家、&&&& 家。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根据说___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___和___,说明的顺序通常有___、___、___。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___,但二者都要以___为前提。本文是一篇___说明文。 12.《桥之美》的作者___,选自______。 13.《苏州园林》的作者___,原名___,字___,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___、___、___。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童话集___、___等。本文的原题为"______"。14.《故宫博物院》的作者___,原题为"______",前三殿分别是___、___、___,后三宫又分别是___、___、___。 15.《说"屏" 》的作者___,选自______,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___等。 16.《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家和___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17.《奇妙的克隆》的作者___。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___译。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19.《生物入侵者》的作者___ 20.《落日的幻觉》的作者___ 21.《桃花源记》的作者___,名___,字___,谥号___,自号___,浔阳柴桑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___(朝代)。《桃花源记》原是___的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等。著有___。 22.⑴《陋室铭》选自___,作者是___代著名诗人___,字___;《爱莲说》选自___,作者是___代___家___,字___,号___。⑵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公德的文字,叫"___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___的;"说"是一种___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23.《核舟记》选自清朝___编著的______,作者___,___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___。 24.《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题目中的"大道"古代指______。《礼记》使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___(朝代)的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 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___篇。 25.⑴杜甫,___,别号___,___朝伟大的___诗人,有"___"的美称。 ⑵杜甫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_ __朝由___转___的变化过程,有"___"之称。 ⑶本课的三首诗,写于"开元盛世"的是___,___和___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26.《三峡》选自___,作者___,字___,___(朝代)___学家。他撰写的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_著作。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来描绘三峡的山水,写出了三峡雄奇秀拔、清幽秀美的景色。& 27.⑴《答谢中书书》的作者___, 字___,号___,有"___"之称。谢中书即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___。这篇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寄情山水的志趣。 ⑵《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作者___,字___,号___。北宋___家、___家。和父亲___、弟弟___合称"___"。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___、___、___,以及唐代的___、___。描写了与朋友张怀民一起欣赏庭中月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28.《观潮》一文选自___,作者___,字___,号___,祖籍山东济南。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著有___、___、___等。 29.《湖心亭看雪》选自___,作者___, 字___,又字___,号___,又号___,___朝人。 30.⑴《归园田居》选自___, 共有___首,本诗是第___首。作者是___,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前序___。成语"___"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⑵《使至塞上》是诗人___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___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___,_ __”。 ⑶《游山西村》选自___,作者___,字___,号___,___(朝代)著名诗人。 ⑷《渡荆门送别》选自___,作者___,字___,号___,有"___"之称,答案:1.⑴消息 通讯 消息 用事实说话 、及时 ⑵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导语 主体 ⑶毛泽东 润之 子任 2.孙犁 孙树勋 艺术为人生 《荷花淀》 《芦花淀》 3.西蒙诺夫 战争 《俄罗斯人》 《日日夜夜》 通讯 4.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称呼 落款 5.聂华苓 和平 6.鲁迅 周树人 豫才 文学家 思想家 《朝花夕拾》 回忆性 7.朱自清 佩弦 《朱自清散文全集》 8.李祥森 农村 军营生活 《台阶》 9.杨绛 杨季康 《将饮茶》 《洗澡》 钱钟书 《围城》 10.余秋雨 世界名人录 《秋雨散文》 11.茅以升 唐臣 钱塘江大桥 事物 事理 时间 空间 逻辑 生动 准确 事物 12.吴冠中 《吴冠中人生小品》 13.叶圣陶 叶绍钧 圣陶 作家 教育家 编辑家 《倪焕之》《 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拙政诸园寄神眷------谈苏州园林" 14.黄传惕 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宫 坤宁宫 15.陈从周 《陈从周散文》 《说园》 16.竺可桢 气象学 地理学 17.谈可桢 18.《新疆域》 孟庆任 19.梅涛 20.桂文亚 21.陶渊明 潜 元亮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东晋 田园 《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集》 22.⑴《全唐文》 唐 刘禹锡 梦得 《周元公集》 北宋 哲学家 周敦颐 茂叔 濂溪 ⑵铭 韵 议论 23.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咿 明 说明文 24.《礼记﹒礼运》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西汉 戴圣 49 25.⑴子美 少陵野老 唐 现实主义 诗圣 ⑵唐 盛 衰 诗史 ⑶《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水经注》 郦道远 善长 北魏 地理 《水经注》 地理学 27.⑴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山中宰相 书信 ⑵《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家 书画 家 苏洵 苏辙 "三苏"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韩愈 柳宗元 28.《武林旧事》 周密 公谨 草窗 《武林旧事》《齐东野语》 《草窗集》 29.《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石公 陶庵 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 30.⑴《陶渊明集》 130余 三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 ⑵王维 山水田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⑶《剑南诗稿》 陆游 务观 放翁 北宋 ⑷《李太白全集》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相关内容:
字词和文学文化常识期末复习讲义(苏教版八下语文)&&&&&&&& 姓名&&&&&&&&&&&&& 一、基础字词(1)蜿蜒(& wān yán)  (2) 胆qiè( 怯 )  (3)( 翡)fěi翠  (4) 掠起( lüè&& )& (5)& 困fá(乏) (6) 倦dài(怠) (7) 旁yì(逸 )斜出&(8)主zǎi(宰 )&&&& (9)开kěn(垦 )& (10) bǐ (鄙 )视 (11)潜(qián )溢&& (12)& 奇jüé( 崛) (13)&& 忍俊不禁 (jīn)&& (14)枯瘠(jí) (15) 争yán(妍)斗艳&& (16)& 犀利(xī)&& (17)纵横jué(决)荡&&&& (18) 迸溅(bèng&& jiàn ) (19)& 酒niàng ( 酿 )& (20) 盘虬卧龙( qiú )&& (21) 宗 pú( 璞 ) (22)& 伫立(& zhù )&& (23) 伶仃(líng&& dīng )&& (24)仙露琼浆(qióng) (25)玛瑙(mǎ& nǎo)& (26)派qiǎn (遣)  (27)xùn(殉)职&&& (28) 纯cuì(粹)  (29) niān( 拈 )轻怕重  (30) yǎn(偃)旗息鼓(31)狭ài(隘)&&& (32) tuí(颓)唐&& (33) 和mù(睦)& (34)旁wù (骛)&& (35)佝lóu(偻)  (36)xiè(亵)渎&&  (37)强guō(聒)  (38)pián(骈)进&&& (39)jiǒng(迥)异& (40)芥dì(蒂) (41) 豁达 (huà) (42)胸襟(jīn)(43)摒弃(bìng)& )(44)嫉妒(jí dù)(45)平庸(yōng)(46)风尘仆仆(pú) (47)惊愕(è)(48)萎缩(wěi)(49)& 赫赫战功(hè) (50) 携带(xié )(51)缅怀(miǎn) (52) 造诣(yì& )(53)德馨( xīn )(54) 案牍( dú ) (55)& 戳穿(chuō )(56) 玄奘(zàng& ) (57) 戈壁( gē& ) (58) 万顷(qǐng& ) (59)啁啾(zhōu& ) (60) 阐释( chǎn&& )(61) 窒息(zhì ) (62)海市蜃楼(shèn)(63)笃信(& dǔ& ) (64) 宽宥(yòu)& (65)瞬息( shùn )&& (66) 充沛( pèi& ) (67) 灼伤(zhuó)& (68) 分泌(mì )& (69)花蕊(ruǐ)& (70)& 咸亨( hēng ) (71)& 绽放(zhàn ) (72)& 深恶痛疾(wù& )(73)模样( mú ) (74)& 打折(shé)&& 蘸酒(zhàn ) (75) 不屑置辩(xiè ) (76) 作揖(yī )(77)& 带挈( qiè ) (78)兀自( wù )(79) 攥(zuàn)紧 (80)& 簇拥(cǔ yōng )& (81) 桑梓( zǐ )&& (82)畜生( chù ) (83) 魁梧(kuí wú)& (84)& 一泓(hóng)&& (85) 无赖( lài& )&& (86)筛子(shāi )& (87)& 坯子(pī )&& (88)& 坎肩(kǎn&& )& (89)& 俯瞰(kàn )&& (90)砥干(shì) (91)精湛(zhàn)(92) 栩栩(xǔ)如生&&& (93)yí(贻)误  (94)& 颟顸(& mǎnhān& ) (95) 参与(yù )& (96) 情愫(sù&& ) (97)斑lán(斓)& (98)jiǎo(侥)幸 (99)驾yù( 驭)&& (100) 咀jué(嚼)&&& (101) 霎时(shà )&& (102)分歧( qí& )&& (103)磅bó( 礴) (104) hàn(瀚) 海   (105)香chún(醇)(106)yǒu(黝) 黑 (107) chì( 炽) 热&&&& (108)憎恶( zēng)&& (109)公正不阿(ē ) (110) 热忱( chén ) (111) 人迹罕至(hǎn&&& )(112) 钦佩( qīn)&&& (113) 卷帙浩繁( zhì )(114) 醒豁( huò ) (115)胡髭( zī ) (116) 强悍(hàn )&& (117)& 跻身( jī)& (118) 瞅着(chǒu ) && (119)授予(& yǔ& ) (120)晦涩(huì)&&& 二、常用成语坦荡如砥&& 妙手偶得&&&& 纵横决荡&&&&& 忍俊不禁&&&& 察颜观色&&& 盘虬卧龙&& 见异思迁&&&& 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徇私枉法&&&& 循序渐进鞠躬尽瘁&&&& 出类拔萃&&&& 断章取义&&&&&&& 心无旁骛&&&&&&& 好逸恶劳&&&& 发愤忘食拈轻怕重&&&& 强聒不舍&&&& 节衣缩食&&&&&&& 既往不咎&&&&&&& 委曲求全&&&& 势不可当淡泊名利&&&& 斤斤计较&&&& 光怪陆离&&&&&&& 优柔寡断&&&&&&& 海市蜃楼&&&& 无精打采 无缘无故&&&& 扣人心弦&&&& 异想天开&&&&&&& 死心塌地&&&&&&& 力挽狂澜&&&& 各得其所黯然失色&&&& 无懈可击&&&&& 离经叛道&&&&&& 卷帙浩繁&&&&&& 血气方刚&&&&& 洗耳恭听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开怀畅饮&&&&&& 交头接耳&&&&&& 若无其事&&&&& 言简意赅三、文学常识1、《陋室铭》选自《__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_,哲学家,字梦得。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术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3、《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4、《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5、《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这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6、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7、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8、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四、叶专题。1.花与叶相依,写花常写叶。“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数点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绿叶之明丽醒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原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是什么? 答:美学原理: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由于对比映衬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含义: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 2.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古代诗文中也有很多涉及颜色的景物描写,请写出三个这样的句子,并写出其作者。(要求:三个句子出处应各不相同)(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杜甫《绝句》(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作者:苏轼《赠刘景文》&(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作者: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作者:杜牧《江南春》(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白居易《忆江南》3.人们对叶有很多关注和联想,并能领悟到某种哲理。你能由叶的某种现象联想到什么,领悟出怎样的哲理?示例:叶与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根深才能叶茂&&&&& 叶与花:红花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叶与果实: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你的联想或领悟的哲理有:叶的联想: 嫩绿的芽儿, 给了我希望;碧绿的叶子,催我向上;题诗的红叶,让我懂得了珍藏;飘飞的落叶,使我领悟到了奉献的荣光。4.试比较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和赵翼的《论诗》这两首诗对诗歌创作见解的异同:相同点:诗歌创作要注重创新。 不同点:《城东早春》强调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论诗》 强调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诗歌应随时代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应有属于自己的诗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爱蓝影子桂文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