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数值模拟软件 是论文还是设计

异种钢熔焊过程的数值模拟下载_机械机电毕业论文(设计)_资源天下
>> 异种钢熔焊过程的数值模拟
异种钢熔焊过程的数值模拟
机械机电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专业)
机械设计基础
数值模拟技术|有限单元法
&内容简介:
&  毕业设计 异种钢熔焊过程的数值模拟,共47页,24902字。  
本文运用有限单元分析法(FEM),对电站锅炉内常采用的G102(12Cr2MoWVTiB)和SUS304(0Cr19Ni9)异种钢熔焊接头的焊接温度场、焊接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接头温度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在阐述有限单元法基本理论和推导基本方程的基础上,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为分析手段,对这类异种钢接头在几种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的温度场、应力场分布状况进行了动态模拟。通过对运算结果的对比性分析,从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这类接头焊接工艺的具体优化方案。本文还通过有关实验,对部分模拟运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数值模拟技术
有限单元法
ANSYS软件 温度场
应力场  
插图清单  
八节点六面体单元……………………………………………………15  
加热斑点上热流密度的分布…………………………………………19  
熔化潜热………………………………………………………………21  
材料热焓随温度变化曲线……………………………………………22  
接头坡口形式…………………………………………………………23  
温度场计算时采用的有限元计算网格………………………………24  
焊接准稳态温度场的分布……………………………………………26  
焊缝中心点的热循环曲线……………………………………………27  
图3-9  
图3-10  
显微组织与温度、应变应力及应力场之间的相互关系……………31  
图4-2  
图4-3  
管内表面周向残余应力分布…………………………………………36  
管外表面周向残余应力分布…………………………………………37  
管外表面轴向残余应力分布…………………………………………38  
管内表面轴向残余应力的分布………………………………………38  
不同焊材下残余应力的比较…………………………………………39  
焊后热处理与非热处理残余应力的比较……………………………39  
绪论………………………………………………………………………1  
1.1引言………………………………………………………………………1  
1.2焊接数值模拟的基础……………………………………………………1  
1.3焊接温度场与力学场模拟的研究进展…………………………………3  
1.4本论文的主要内容………………………………………………………6  
有限元法在焊接数值模拟中的应用……………………………………8  
2.1三维热传导的变分问题…………………………………………………9  
2.2三维温度场的等参单元分析……………………………………………10  
焊接温度场的计算………………………………………………………14  
3.1焊接热源模型……………………………………………………………14  
3.2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边界换热系数………………………………………16  
3.3熔化潜热…………………………………………………………………16  
3.4焊接温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18  
3.5施加载荷…………………………………………………………………19  
3.6焊接温度场的计算结果…………………………………………………20  
焊接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分析……………………………………………24  
4.1焊接内应力的基本概念…………………………………………………24  
4.1耦合场分析………………………………………………………………24  
4.2焊接热应力耦合原理……………………………………………………24  
4.3焊接应力场计算结果分析………………………………………………31  
4.4应力场分布规律总结……………………………………………………30  
熔焊过程的实验研究……………………………………………………36  
5.1试验目的及内容…………………………………………………………36  
5.2试验设备及仪器…………………………………………………………37  
5.3试验工艺流程及实施步骤………………………………………………37  
5.4实验结果分析……………………………………………………………37  
结论与展望………………………………………………………………39  
参考文献……………………………………………………………………………40
&相关说明:
&&&&1、下载本站部分资料,需要注册成为本站会员。如果你尚未注册或登录,请首先或。
&&&&2、48小时内下载同一文件,不重复扣金币。
&&&&3、下载后请用或解压缩后使用。
&&&&4、如采用迅雷等下载工具下载失败,请直接用浏览器下载。
&&&&5、如仍有其他下载问题,请看。
&下载地址:
相关毕业论文(设计)
推荐毕业论文(设计)
网友评论():
设为首页&&&&&&&&&&&&&&&&&&&&&
资源天下(www.zytxs.com) 版权所有两级压气机数值模拟研究与实验方案设计--《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两级压气机数值模拟研究与实验方案设计
【摘要】:作为燃气轮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压气机的工作性能对整机的性能影响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燃气轮机对压气机的工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压比、高效率、大喘振裕度是未来压气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压气机的工作特性曲线能全面反应一台压气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性能,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后期运行阶段,压气机工作特性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本文以某型两级轴流式压气机为为原型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并得到了该型压气机的工作特性曲线和部分运行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分布图,最后完成了该压气机的实验方案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完成了压气机试验平台,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利用建模软件UG对该型试验压气机进行了等尺寸的物理建模。并利用商业软件NUMECA中的Autogrid模块对该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最后利用Fine/turbo计算模块对该型压气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求解。分别计算了 0.5n,0.6n,0.7n,0.8n,0.9n,0.95n,1.0n,1.05n七个不同转速下的工作特性(其中n为设计转速)。绘制了该压气机的工作特性曲线图,并对典型工况下的全三维流场流场和级间匹配特性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其次,为了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相互验证,本文搭建了该型压气机的试验平台。完成了该型压气机的实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试验内容、测点布置以及测量要求、实验安全监控措施和数据采集系统等方面。然后对实验所需测量的各个参数和所采用的测量设备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包括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表、实验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等。最后依据该该实验方案,搭建了两级压气机的试验平台。并对该平台及各个部件进行了简单介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TK47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书宇;孙刚;蔡锦阳;;[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沙心国;严明;刘政良;;[J];航空动力学报;2013年11期
李清鹏;吴艳辉;楚武利;张皓光;;[J];航空动力学报;2011年10期
于贤君;刘宝杰;蒋浩康;;[J];航空学报;2010年01期
穆小强;陆利蓬;;[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7年03期
张靖煊;童志庭;聂超群;;[J];航空动力学报;2007年05期
季路成;程荣辉;邵卫卫;陈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邓向阳;张宏武;朱俊强;陈静宜;黄伟光;;[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蒋康涛,张宏武,黄伟光,陈静宜;[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刘大响,金捷;[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偲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罗钜;[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王志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邓向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亮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文安健;罗晓天;马威;滕金芳;;[J];推进技术;2018年01期
李兰攀;楚武利;张皓光;;[J];推进技术;2017年12期
刘冉;刘玉英;高昭;;[J];推进技术;2017年12期
黄国平;张志远;洪树立;王进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陈桥;;[J];机电技术;2017年04期
邹恺恺;余又红;贺星;;[J];汽轮机技术;2017年04期
刘瀚;吴廉巍;赵文强;;[J];内燃机与配件;2017年15期
梁东;弓志强;陈灿平;高山;;[J];航空动力学报;2017年02期
徐劳立;刘宇星;王越;;[J];物理与工程;2017年01期
万书亭;豆龙江;詹长庚;;[J];振动与冲击;201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成海;[D];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
陈金鑫;[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马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王子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刘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张晨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张雪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南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王偲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罗钜;[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范;[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孙鹏;[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张燕海;[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陈聪;[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刘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杨晓清;[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许天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哲;刘应征;;[J];风机技术;2012年03期
周文啸;羌晓青;滕金芳;余文胜;;[J];节能技术;2011年06期
赵斌;李绍斌;李秋实;周盛;;[J];航空动力学报;2011年02期
吴艳辉;楚武利;张皓光;张燕峰;;[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7期
刘波;南向谊;陈云永;;[J];航空学报;2008年02期
高丽敏;刘海湖;刘波;陈云永;;[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邓皞;顾春伟;薛耀华;马文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羌晓青;王松涛;冯国泰;王仲奇;;[J];Chinese Journal of A2008年01期
吴艳辉;楚武利;张燕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顾春伟;薛耀华;邓暤;马文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继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王志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屠宝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陆华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毛明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赵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张华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邓向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蒋康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艳;[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王春利;[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王利敏;[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姜健;[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侯乐毅;[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春华;[J];航空发动机;2000年04期
刘波,王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王华青,陈矛章;[J];航空动力学报;2003年02期
陈懋章;刘宝杰;;[J];航空发动机;2007年01期
汪伟;何立明;于锦禄;;[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刘滨春;;[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6期
刘波;陈云永;项效镕;侯为民;;[J];推进技术;2008年04期
陶立权;孙鹏;杨坤;;[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陈云永;刘波;谢彦文;;[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李冬;李本威;杨欣毅;邓斌;;[J];计算机仿真;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浦鹏;孙涛;李冬;;[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沈腾;;[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建君;顾春伟;;[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张健新;武卉;高飞龙;;[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朱理;;[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朱理;;[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郭明;周盛;吴介之;;[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赵连会;何磊;徐强;崔耀欣;虎煜;;[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符娆;雷勇;;[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孙明霞;梁春华;;[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山 张若萌;[N];中国航空报;2011年
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
曹志鹏;[N];中国航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高宇;[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高坤华;[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赵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羌晓青;[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高海洋;[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罗铭聪;[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罗钜;[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张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龙艳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鹏;[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安鑫;[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管健;[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梁齐文;[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阮国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刘斌;[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桑晶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胡勇;[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杨晓琴;[D];中北大学;2016年
郭静文;[D];清华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摘 要]根据某水电站的实际情况,结合该河段典型鱼类的游泳能力,初步设计出三种鱼道方案,并基于流体计算的数值模拟技术,"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鱼道设计数值模拟研究
  [摘 要]根据某水电站的实际情况,结合该河段典型鱼类的游泳能力,初步设计出三种鱼道方案,并基于流体计算的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鱼道内流态和紊动能的结果进行分析。经计算表明:三种类型鱼道内主流上的流速均接近主要洄游鱼类的临界游泳速度,但鱼道内水流流速和紊动不均匀,会给鱼类在上溯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7298439.htm  [关键词]鱼类洄游 鱼道设计 坚缝式鱼道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D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4-02   1.我国鱼道的研究现状   在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时,为减少大坝截流对洄游鱼类种群繁衍的影响,需要考虑为特有鱼类的洄游需求而设置专门的鱼道。   我国对过鱼设施的研究时间并不长,最早是在1958 年规划开发富春江七里垄水电站时,首次提及鱼道,并进行了生态环境调查和水工模型科学试验。2000年以后,我国又修建了一些生态鱼道,北京上庄新闸生态鱼道,湖北襄阳崔家营生态鱼道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各类水利工程中已建鱼道40座以上。从资料分析来看,国内的鱼道大部分运行不理想。   总体来说我国的鱼道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许多鱼道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因为我国还没有相对完备的设计规范,国内的鱼道设计一般还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公式;其次,对工程河段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游泳能力等基础研究工作较薄弱;最后,在鱼道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不到位。如洋塘鱼道,建成运行几年后,由于受洪水影响和设备老化等原因,从1987 年至今一直停止运行。   2.鱼道初步设计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又是世界上海拔高程最高的大河,某水电站为该河流干流开发的第一座电站,为了更好的保护好该河流水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减小修建大坝对鱼类种群遗传交流的影响,某水电站采取适当过鱼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1 鱼道类型的确定   某水电站工程影响河段分布的鱼类与整个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的鱼类相似,主要是以裂腹鱼为主,包括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依据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各种鱼类的习性及对流速的要求,分析的各式鱼道的特点及优缺点,本工程采用垂直竖缝式鱼道。   竖缝式鱼道是池式鱼道中一种应用比较广泛、过鱼效率较高的布置形式。最早的竖缝式鱼道是位于加拿大弗雷塞 ( Fraser)河上的鬼门峡(Hells 'Gate)。其良好的过鱼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大量工程的实践验证,成为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鱼道布置方式之一。我国近期建设的鱼道工程大都采用了竖缝式鱼道,如北京的上庄鱼道、老龙口水利枢纽、三湾水利枢纽和长洲鱼道也都采用竖缝式鱼道设计。由于垂直竖缝式鱼道沿竖缝上下的流速基本相同,上层流速相对低一些,适合个体居小的鱼类通过,而其底层流速适中,适合大多数鱼类的通过,更有利于不同鱼类选择不同的水层溯游。另外,还能够防止鱼道内的泥沙淤积。垂直竖缝式鱼道的最大优点是适用上下游水位的变幅大的枢纽,符合西藏某水电站的要求。   2.2 鱼道设计方案   2.2.1鱼道主要参数的确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鱼道设计的相对完善设计规范,根据某水电站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现有鱼道的设计经验及相关设计手册,对鱼道进行了有关设计和计算。各主要设计参数确定如下:   (1)鱼道净宽:2.4m   (2) 鱼道净深:3.2m   (3)池室的长度:3m   (4)鱼道的坡比:i=0.02   (5)鱼道垂直竖缝的宽度:0.3m   (6)鱼道设计水深: 鱼道运行水位1.0m~2.7m   (7)鱼道的梯级数:1388级   (8)鱼道的长度:4164m   。   (9)鱼道垂直竖缝处的最大流速:1.1m/s   2.2.2鱼道的位置   鱼道的选址一般应选在常年有水下泄的地方,并且保证进鱼口处有(1~1.5)m 的水深[13]。某水电站鱼道选址在雅鲁藏布江右岸,鱼道建筑物主要由鱼道进口、明渠段、鱼道出口等组成,鱼道进口布置在厂房下游。   3.数值模拟   在FLOW-3D软件的基础上,采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选用RNG湍流模型,对竖缝式鱼道池室内的水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3.1 计算模型   本数学模型计算区域选取鱼道直段的一部分,含10级过鱼池和1级休息池,间隔10级过鱼池设有1级休息池。为了大量减少网格数量,用有限差分法控制体积,采用六面体网格,总网格单元数为1,350,720个,网格单元x、y、z尺寸比例为x:y=x:z=y:z=1,网格单元平均长、宽、高均为6cm。   在模型的边界条件中,进口断面采用恒定流速v=0.1 m/s,出口采用自由出流。初始条件控制净水深为2m,边墙和底部设置为固壁边界,模型粗糙度设置为0.8mm。模型上表面部分与进出口上部都与空气衔接,初始空气边界设置为0。   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在模型中,本文按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选取一个休息池和一个过鱼池进行分析。以顺水流方向为X轴正向,鱼道宽度方向为Y轴,面向水流方向,以右侧为Y轴正向,竖直向上为Z轴正向。取截面z=1.2m时进行分析,大约是鱼道设计水深的中间位置,如表1所示。   3.2.1流态分析   1)异侧竖缝式鱼道   如表2所示,该过鱼池水流从上游隔板竖缝处流入,主流顺着左侧墙壁沿着下一个隔板边壁流向下一个竖缝处,而在过鱼池中间形成一个漩涡,顺时针方向流出。上游隔板水流的最大流速发生在竖缝处,最大流速为1.1m/s,与设计流速相符。下游隔板竖缝处的最大流速发生在与下一个过鱼池交接处,最大流速为0.95m/s。
  2)同侧竖缝式鱼道   该过鱼池水流从上游隔板竖缝处流入,主流顺着较窄隔板竖缝的侧墙边壁流向下一个竖缝处,而在过鱼池中间形成一个大漩涡,顺时针方向流出。池室内的最大流速发生在竖缝处,最大流速为0.80m/s。池室内在靠近宽隔板的侧墙边壁流速较小,大小在-0.40~0.20m/s范围内。   3)两侧竖缝式鱼道   水流由上游隔板两竖缝处流入,沿着竖缝侧的墙壁,由下游隔板竖缝处流出,主流顺着竖缝近似直线流向下一个竖缝处。池室内的流速分布比较对称,池室内的最大流速发生在两侧竖缝处,值为0.50m/s。   3.2.2紊动能分析   紊动能作为衡量水流紊动状态的重要指标,是因紊动而引起的水流能量损失的主要体现[77]。水流中本身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紊流,这样会对鱼类造成一定的的伤害。如果鱼类所经过池室内的水流紊动过大,也会使鱼类在上溯的路程中迷失方向。   1)异侧竖缝式鱼道   如表3所示,过鱼池的紊动能在竖缝入口和出口处的两侧达到了最大值0.005m2/s2,而紊动能沿着主流方向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回流区的紊动能比较小,大约在0.,在接近下一个竖缝时,紊动能逐渐变大。紊动能主要发生在靠近竖缝处侧墙边壁和隔板边壁处。   2)同侧竖缝式鱼道   目前,国内外对同侧竖缝式鱼道研究成果很少,特别是在数值模拟方面,2007年,Pena等用沿水深平均的混合长模型、-模型和代数应力模型对同侧竖缝式鱼道中的紊流场进行过研究。   过鱼池的紊动能在竖缝入口和出口处的两侧达到了最大值0.,而紊动能沿着主流方向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回流区的紊动能比较小,在接近下一个竖缝时,紊动能逐渐变大。   3)两侧竖缝式鱼道   过鱼池的紊动能在两竖缝入口和出口处达到了最大值0.,而紊动能沿着主流方向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回流区的紊动能都比较小。两侧竖缝式鱼道在池室内靠近竖缝口处出现两个差不多大小的紊动区域,紊动能主要发生在靠近竖缝处。   4.小结   本文针对西藏某水电站鱼道的初步方案进行相关参数的确定,设计出三种垂直竖缝式鱼道。三种类型鱼道内主流上的流速均接近主要洄游鱼类的临界游泳速度,且鱼道内水流紊动大,流速不均匀,给鱼类在上溯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对其上面设计的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最优的新结构。   参考文献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等. 鱼道[Z].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1982.   [2] 华东水利学院主编.水工设计手册 泄水与过坝建筑物[Z]. 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7.   [3] 王兴勇,郭军.国内外鱼道研究与建设[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谁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1.2MW风力机整机流场的数值模拟【沈阳工业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8,178贴子:
谁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1.2MW风力机整机流场的数值模拟收藏
订沈阳工业大学上携程,服务有保障免费预订,到店付款,住店送100元消费券.
知道徐老师实验室的可怕了吧
登录百度帐号&nbsp&>封装件液态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与模具优化[毕业设计论文]
封装件液态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与模具优化[毕业设计论文]
编号:99-107453 | rar 格式 | 1.19M |
Ta 们刚刚下载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藏数值模拟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