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投资160万元人民币修缮一新的新疆伊犁薰衣草将军正式向游客开放

伊犁将军府
伊犁将军府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将军府。位于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惠远乡境内,军府设在惠远城内,惠远乡东侧,南距伊犁河约7.5千米,东南有惠远老城。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犁将军府旧址在新疆霍城县惠远城内。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
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惠远古城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是清朝地区最高官职。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年清政府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远、绥定、宁远、拱震、塔勒奇、广仁、瞻德、熙春、惠宁等城,历史上称为伊犁九城。1871年,沙俄大举进犯伊犁,占领并彻底破坏了惠远等九城。1881年清政府收复伊犁。1882年在旧城西北7千米处重修了现今的惠远城。城内有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绿营兵总公署、现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建筑。街市繁华,有“小北京”之称。至1912年辛亥革命,其间历时150年,共有33人,48人次提任过伊犁将军之职,其中颇有建树、影响较大的有明瑞、阿桂、松筠、长龄、奕山等。1884年新疆建省后,此城的重要性大减,地位一落千丈。辛亥革命后,伊犁镇守使曾驻于此,但昔日景象已不复存在,今其地属霍城,但尚保存有当年惠远城的钟楼和伊犁大将军府部分遗址。2001年国家文物局投资进行了全面维修。
将军府旧址始建于1882年,坐北朝南。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地上铺以方砖,墙基为条形砖,内镶以土块,房内有用木板搭成的顶篷,院内有回廊,府门楼在西面,为二层土木建筑。后部有凉亭,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据史籍记载,将军府除将军公台外,还有印房(机要文件)、册房(图书)、粮饷处、营务处、驼马处、功过处,共有6个机构。
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台明及踏跺用条石砌筑,现已不存。大门东西两侧耳房,为硬山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结构,装修为新式门窗。东西营房为单檐硬山瓦卷棚顶建筑,面阔十四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前檐外其余各面以墙体围护,下槛及两山墙前后墀头使用砖,其他部位均用土坯砌筑,室内用8组土坯墙隔成大小不同九个室。书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后出廊。两山墙体后墀头及下槛使用条砖,廊间墙做拱卷门。客房,面阔五间、进深6.3米,高5.45米,前出廊。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7米,前、后出廊,单檐歇山布瓦顶建筑。办公室,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5.2米,前出廊,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梁架均八檩,用四柱。住室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两山墙体前后墀头及下槛使用条砖,廊间墙做拱券门。
走进四合院式的伊犁将军府,一股沧桑与厚重的气息迎面而来,而一墙之外,街道上奔跑的出租车、铃儿叮当响的马的,往来的人声,与浸透着历史气息静默的将军府,构建出动静鲜明的两个时空。墙外,美发店、音像店,小店林立,时尚的现代小店里,传出的流行音乐飘进墙里,百年沧桑的将军府依旧沉默以对,便让人心生遐思,古老与现代如何在精神层面和谐相容与共生。院子里,正是绿意盎然,花明柳绿,桃花、杏花、苹果花竞相开放,走近,馥郁的花香沁人心脾。路旁高高的白杨,在微微的风中挥舞着新绿,片片新叶发出细碎的婆娑歌吟,心中便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将军府犹如一个沧桑的老者,在岁月里守望来了新一轮的春天。
经过修葺一行的文庙前有一棵200年历史的榆树,要两人合抱才能抱住,枝繁叶茂,向四空漫伸的枝叶犹如铺开的巨大扇冠,与文庙无语相守。文庙的“人”字檐上是“一龙五兽”,龙在五个坐立的兽后面,它们依次竖着排开。五兽坐势似犬,却又不是犬,看不出是何动物。衙署是参赞大臣办公的地方。建筑风格依旧是清代将军府所在时的模样,只是在修缮时运用了一些现代的材料,但保留了复古的主调。进入大堂的院落,便顷刻感到森严持重的气势,大堂是伊犁将军办理重大案件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案件,将军都要在这里问案审理。大堂前有两尊石狮俯卧雄视。除了圆溜溜的黑眼睛,乌红的大嘴,全身其它地方是漆黄色,在头顶和身上一些部位被百年的风雨冲刷后露出了原来的灰石本色。
后庭下马亭
石狮在雕刻的过程中,融汇了南方石狮的细腻形态与新疆雕刻的粗犷技巧特点,逊略于一般北方石狮的凶猛威历,显得淳朴、笨拙,但与大堂相伴,便有了一种浓郁沧桑与威严四仪的氛围。在石狮的身后,各有两棵古榆树,鸟儿在枝头鸣转,据说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将军府在惠远新城建立前,它们就在这里了。顺着大堂前的道路前走,两边是东西营房,这里曾经住着守卫将军的侍卫军。东西营房前各是一排高耸的白杨,县文管所所长蔡东文说,原来这里也是榆树,解放后,解放军部队入驻后在这里种上了白杨。白杨树尽管笔直挺拔,但总让我感觉削弱了将军府的古老与厚重。在大堂的左前方,一字立着三块石碑,这是清朝时期,与沙俄的界碑,而上面的标记已经看不清楚了,只能在一块石碑上模糊看到一个鹰的图案。大堂的后院是后花园,遗留着一个亭子,清时的风骨,古韵犹在,六根朱红的柱子,撑起亭顶,亭檐朴素淡雅,没有雕刻画梁。倒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它已经有些不够结实了,被今人用六根细园木支撑着。亭的顶上布满了青苔和散落的鸟羽,也许是风把它们带到了这里,在此安了家,它们给苍老的亭子增添了新的生命的印记。
伊犁地处东经79°50ˊ30″—84°56ˊ50″,北纬42°14ˊ16″—44°50ˊ30″。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新疆天山北坡西部山区的伊犁河谷。地理坐标界于北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接壤,东北与塔城地区的乌苏县相连,东南与巴音郭楞州的和静县毗邻,南和阿克苏的拜城、温宿县联结,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年均降水是全疆年均降水的2倍,人称塞外江南。下辖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及周边景点
将军府看点
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
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是当时我国西陲军、政治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
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哈萨克赛里木湖、 小叶白腊保护区、果子沟、伊犁河湿地、 三区革命政府旧址 、林则徐纪念馆、清水湖度假村 、伊犁河民族旅游村 、伊宁城市海景、 锡伯风情园 、靖远寺
伊犁相关人物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谥号文忠。林则徐在惠远的两年时间,领导群众兴修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
洪亮吉(),清代文学家。字君直,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庚戌一甲二名进士。谪戍伊犁的五年期间,写下不少描绘塞外风光的优秀诗篇。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日(清光绪元年三月28日)改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65岁的左宗棠驻肃州指挥多路军队讨伐阿古柏,先占北疆,后取南疆,1877年1月占和田,历时一年半,于1878年1月(清光绪三年十二月)结束,除伊犁尚为俄人所据,新疆大部分地区已全部收复。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1880年(清光绪六年),左宗棠提出了以武力收复伊犁的行动方案,69岁的陕甘宁总督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率军进驻哈密,表现了与外国侵略者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清朝前期,新疆天山南路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所以这个地区也就被称为回部。清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噶尔丹兼并了南疆,维吾尔族首领被拘禁在伊犁当作人质。维吾尔族贵族大和卓木布那敦和小和卓木霍集占也被拘禁在这里,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噶尔部平定后才获得释放,清军派人护送布那敦回叶尔羌(今莎车),让他继续统治
旧部,霍集占仍然留在伊犁管理维吾尔族事务。清政府这样做是想利用他们协助统一南疆的回部,但霍集占却企图搞分裂,参与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弟兄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杀害了清军副都统阿敏图等,霍集占自称巴图尔汗,一时各部从者数十万人。 第二年,清政府以兆惠为将军,率清军前往镇压。大小和卓木进行顽抗,并坚壁清野以困清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分路进攻被叛军盘踞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叶尔羌。困守两城的大小和卓木见民心尽失,弃城而逃。7月,清军在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洱库河谷与叛军展开激战,“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本手刃之不能止也”,降者达一万两千余人。大小和卓术突围至巴达克山界(今阿富汗东北),被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杀,其尸首送交清政府。大小和卓木的叛乱终被平定。 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以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乌鲁木齐设都统一员,伊犁(今霍城东南)、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喀什噶尔(今喀什)各设参赞大臣一员,受命于将军,统辖全境驻防官兵,合称“四大镇”。此外,又在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乌什、阿克苏、库车、和阗(今和田)、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古城(今奇台)、巴里坤、哈密等城,设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统辖县、营各级文武官员,管理一城之事。伊犁将军负责全疆的军政边防事务,各级驻扎大臣都置于伊犁将军的统辖之下。 次年,在伊犁河北岸今霍城县东南兴建了一座城市,乾隆帝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作为伊犁将军的驻地。从此,惠远城成为新疆地区的首府。据记载,惠远城周长“一千六百七十四丈”,城内店铺林立,百货云集,“市肆极称繁荣”。在惠远建城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在伊犁河北岸,又陆续修建了塔勒奇、绥定、惠宁、宁远、广仁、熙春、瞻德、拱宸等城,与惠远合称“伊犁九城”。其中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宁远(今伊宁市)为维吾尔族商民聚居之处。 惠远城在历史上多次受到伊犁河水冲击,特别是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又遭侵略者拆毁。伊犁将军府的建筑也未能幸免。光绪七年(1881年),清军收回伊犁,第二年在惠远旧城北7.5公里处另择新址,重建惠远城,史称新惠远城。新惠远城建成之前,伊犁将军暂驻塔城等地。新惠远城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座钟鼓楼,屋顶正脊两端各有鸱吻,中间有宝瓶和戟形铁刹。钟鼓楼建在一座外面为青砖包砌的土台基上,东西南北四面各有拱门,内有十字通道,构成整个城市的十字街心。至今保存下来的伊犁将军府旧址就在新惠远城内。伊犁将军府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有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人们据此可以想见当年这里建筑的富丽堂皇。院墙上还残留炮台和枪眼。将军府内花木扶疏,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被修缮一新,掩映在青松绿树之间。在二堂后的石阶下,左右各置—神态逼真的大型石狮,威武而又不失安详,石狮造型与内地常见的石狮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光绪九年(1883年)新疆正式建省,省府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惠远城逐渐失去了全疆政治中心的地位,伊犁将军的权限缩小,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伊犁九城的建制被取消,伊犁将军的历史使命也随之宣告终结。
谈起伊犁将军府,当地群众言谈之中略带几分自豪之感,毕竟这里是当时新疆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他们告诉记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二十七年(1762年)即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作为新疆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伊犁将军的日常办公地点即为伊犁将军府,府内除设有将军公台外,还有印房(机要文件)、册房(图书)、粮饷处、营务处、驼马处、功过处,共6个机构。
不涉岩疆远,不知天地宽;有国就有边,有边就有防。伊犁将军府在稳定西北边防、发展新疆经济中起过重要作用。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独特和边防责任重大,伊犁将军一职颇受重视,基本由朝廷重臣担任,并由皇上直接任命。明瑞,首任伊犁将军,在他的5年任职期间,恰是伊犁将军府体制开创时期,著名的伊犁九城中的修建,就是由其在任内完成的。最后一名伊犁将军志瑞,清末著名外交家,然而到任伊犁将军仅54天,辛亥革命爆发,没落的清王朝土崩瓦解,伊犁将军府的使命也随之而宣告结束。
据统计,自1762年到年间,共有33人、48人次担任过伊犁将军之职。抚今追昔,当年征战边疆的将军虽然不可避免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但他们忠诚国家、献身边疆的行为却永远为后世铭记。经过新中国文物部门全面维修的伊犁将军府,依然屹立在代表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地方,呵护着边疆的安宁,见证着边疆的繁荣。
维修将军府
青砖红瓦、黑柱飞檐,古榆参天……维修后的“伊犁将军府”尽显古香古色。笔者日前走进了位于霍城县惠远城内的“伊犁将军府”,此府一期维修工程日前已经结束,开始进入试营业阶段。
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即今惠远老城),当时的惠远城成为新疆的军政中心。经历了百年太平,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拆毁。清政府于光绪八年(1882)收复伊犁后,在惠远老城城北15公里重建了惠远新城。1884年,新疆建省后,省府迁往迪化,“伊犁将军”只负责边境防备。辛亥革命后废除清制,昔日的将军府变成了新伊大都督府,后改为伊犁镇边使署。1934年秋,屯垦使镇边使署迁往宁远城(今伊宁市)后,将军府被废置。“伊犁将军府”记载着历史长河的足迹,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战争的、人为的破坏,“伊犁将军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1990年12月,“伊犁将军府”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1年5月开始,“伊犁将军府”进入一期维修工程阶段,耗资450万元,历时4年,对将军府、衙署、文庙3处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有规模的维修。
据霍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蔡东文介绍,如今“伊犁将军府”已经成为伊犁地区最具旅游价值的文物景点之一,试营业阶段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随着认识的提高,霍城县越来越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伊犁将军府”对外开放,带动霍城县以及周边餐饮、交通、住宿等方面的经济增长,让老百姓真正从中得到实惠,从而自觉加入到保护“伊犁将军府”以及惠远古城遗址的队伍中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霍城县县委书记张士怀说,国家对“伊犁将军府”的保护历来十分重视,2001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370万元用于对将军府的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发现维修方案有不足之处,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又追加了80万元作为维修资金。一期工程维修后,“伊犁将军府”基本恢复到清代原有的格局。“伊犁将军府”将于日正式开馆,在维修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它的旅游功能。股票/基金&
新疆伊犁将军府再现150年前“圣旨到边关”历史
  图为圣旨到边关情景再现现场。胡翔翔摄  中新网霍城6月17日电(张鸽 胡翔翔)在新疆霍城县第二届薰衣草旅游节期间,该县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情景演绎作为薰衣草节十八项系列活动之一,再现150余年前此处清朝圣旨到边关之历史。据悉,该情景是150余年前伊犁将军布彦泰获得修建皇渠批准,在伊犁接收圣旨之时的历史。  据悉,今年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伊犁将军府向社会免费开放,国家文物局也将下拨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伊犁将军府改造提升。  霍城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局长刘旖炫17日告诉记者:“伊犁将军府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我们为提升旅游景点的层次和内容,想让游客能够通过耳听目闻以后,感受到伊犁将军府的文化底蕴。因此,我们想到了用情景演绎的形式,展现150年多年前的历史。”  据了解,1842年,林则徐发配到伊犁,受到伊犁将军(当时新疆的最高行政长官)布彦泰的敬佩和器重,委派他临时协助管理兵饷钱粮等公务。不久,林则徐经过深入调查后,提出开凿新的龙口水道,扩修并沟通水渠,引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喀什河水,屯垦伊犁河北岸大片沃土良田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布彦泰的嘉许和各族军民的支持。布彦泰十分喜悦地凑请朝廷批准。  1844年,此浩大工程历时4个月完工,扩建和沟通的达渠全长200余华里,可灌溉数十万肥田沃土。这条大渠当时称“皇渠”,取“感谢皇恩浩荡”之意,就是现在伊宁县人民渠的前身。后虽历经整修扩建,但当年林则徐承办开凿的龙口工程,至今遗址犹存。  据悉,伊犁皇渠曾是新疆历史上最大的水利设施,灌区面积位居新疆首列。  伊犁将军府位于伊犁河北岸的霍城县惠远乡,始建于1882年,是当时清政府统辖天山南北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新疆清代建筑的典范。这一古建筑群自清末至今曾作各种用途,由于年久失修,伊犁将军府古建筑群曾遭到过严重破坏,不同时期对其改造和改建也较多。从2001年起,国家文物局先后下拨450万元专款用于伊犁将军府的修缮,整个修缮工程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和古建筑维修“修旧如旧”的要求进行,对现存建筑全面维修是以清代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当地同时期建筑的风格为基调,忠实原有各构件的样式、颜色和特征,并于2006年正式对海内外游客开放。
06/13 09:4806/11 12:2206/07 16:3306/07 10:1606/07 08:1406/06 19:4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昔日新疆伊犁将军府“变身”博物馆-中经电视
当前位置:&&&&&&&&&&&
24小时视频排行
一周十大热播伊犁将军府 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伊犁将军府
伊犁将军府是建于清八年(1882年)的将军府位于新疆伊犁地区惠远乡境内军府设在惠远城内惠远乡东侧南距伊犁河约7.5千米东南有惠远老城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东西营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木结构建筑1996年被列为外文名称The Yili general government地理位置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惠远乡境内火车站伊犁火车站
伊犁将军府旧址在新疆县内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1]
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是清朝地区最高官职统辖包括以东以南上游南北两路直至等地的军政事务年清政府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远绥定宁远拱震塔勒奇广仁瞻德熙春惠宁等城历史上称为1871年沙俄大举进犯伊犁占领并彻底破坏了惠远等九城1881年清政府收复伊犁1882年在旧城西北7千米处重修了现今的惠远城城内有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绿营兵总公署现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建筑街市繁华有之称至1912年其间历时150年共有33人48人次提任过伊犁将军之职其中颇有建树影响较大的有明瑞阿桂松筠长龄奕山等1884年建省后此城的重要性大减,地位一落千丈辛亥革命后伊犁镇守使曾驻于此,但昔日景象已不复存在今其地属霍城,但尚保存有当年惠远城的钟楼和伊犁大将军府部分遗址2001年投资进行了全面维修[3]将军府旧址始建于1882年坐北朝南整个建筑为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地上铺以方砖墙基为条形砖内镶以土块房内有用木板搭成的顶篷院内有回廊府门楼在西面为二层土木建筑后部有凉亭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据史籍记载将军府除将军公台外还有印房机要文件册房图书粮饷处营务处驼马处功过处共有6个
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台明及踏跺用条石砌筑现已不存大门东西两侧耳房为硬山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结构装修为新式门窗东西为单檐硬山瓦卷棚顶建筑面阔十四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前檐外其余各面以墙体围护下槛及两山墙前后墀头使用砖其他部位均用砌筑室内用8组土坯墙隔成大小不同九个室书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后出廊两山墙体后墀头及下槛使用条砖廊间墙做拱卷门客房面阔五间进深6.3米高5.45米前出廊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7米前后出廊单檐歇山布瓦顶建筑办公室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5.2米前出廊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梁架均八檩用四柱住室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两山墙体前后墀头及下槛使用条砖廊间墙做拱券门[4]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走进式的伊犁将军府一股沧桑与厚重的气息迎面而来而一墙之外街道上奔跑的铃儿叮当响的马的往来的人声与浸透着历史气息静默的将军府构建出动静鲜明的两个时空墙外美发店音像店小店林立时尚的现代小店里传出的流行飘进墙里百年沧桑的将军府依旧沉默以对便让人心生遐思古老与现代如何在精神层面和谐相容与共生院子里正是绿意盎然花明柳绿桃花杏花苹果花竞相开放走近馥郁的花香沁人心脾路旁高高的在微微的风中挥舞着新绿片片新叶发出细碎的婆娑歌吟心中便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将军府犹如一个沧桑的老者在岁月里守望来了新一轮的
经过修葺一行的文庙前有一棵200年历史的要两人合抱才能抱住枝繁叶茂向四空漫伸的枝叶犹如铺开的巨大扇冠与文庙无语相守的人字檐上是一龙五兽龙在五个坐立的兽后面它们依次竖着排开五兽坐势似犬却又不是犬看不出是何动物是办公的地方建筑风格依旧是清代将军府所在时的模样只是在修缮时运用了一些现代的材料但保留了复古的主调进入大堂的院落便顷刻感到森严持重的气势大堂是伊犁将军办理重大案件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案件将军都要在这里问案审理大堂前有两尊石狮俯卧雄视除了圆溜溜的黑乌红的大嘴全身其它地方是漆黄色在头顶和身上一些部位被百年的风雨冲刷后露出了原来的灰石本色[5]石狮在的过程中融汇了南方石狮的细腻形态与新疆雕刻的粗犷技巧特点逊略于一般北方石狮的凶猛威历显得淳朴笨拙但与大堂相伴便有了一种浓郁沧桑与威严四仪的氛围在的身后各有两棵古榆树鸟儿在枝头鸣转,据说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将军府在惠远新城建立前它们就在这里了顺着大堂前的道路前走两边是东西营房这里曾经住着守卫将军的侍卫军东西营房前各是一排高耸的白杨县文管所所长蔡东文说原来这里也是榆树解放后部队入驻后在这里种上了白杨树尽管笔直挺拔但总让我感觉削弱了将军府的古老与厚重在大堂的左前方一字立着三块这是清朝时期与沙俄的界碑而上面的标记已经看不清楚了只能在一块石碑上模糊看到一个鹰的图案大堂的后院是后花园遗留着一个清时的风骨古韵犹在六根朱红的柱子撑起亭顶亭檐朴素淡雅没有雕刻画梁倒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它已经有些不够结实了被今人用六根细园木支撑着亭的顶上布满了和散落的鸟羽也许是风把它们带到了这里在此安了家它们给苍老的亭子增添了新的生命的印记 [6]在伊犁将军府的院落中有两具样子很奇特的石狮子它的头像羊毛耳朵像狗鼻子又高又大又有点像俄罗斯人的大鼻子这种模样奇特的石狮子叫人羊犬狮在伊犁河谷共发现十几具因史料上没有关于石狮子的任何记载当地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说新疆距内地太遥远当时的石匠没有见过狮子他们就靠想象来设计因当时沙俄侵犯伊犁伊犁人憎恨沙俄人为了丑化沙俄人石匠们在设计将军府院内的石狮子时就故意将石狮子设计成了羊头狗耳鱼眼鹿尾俄罗斯人大鼻子的模样用意是蔑视沙俄人将他们塑造成看门狮子狗哈萨克赛里木湖 小叶白腊保护区
三区革命政府旧址清水湖度假村 伊犁河民族旅游村
[7]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谥号文忠在惠远的两年时间领导群众兴修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8]
清代文学家字君直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庚戌一甲二名进士谪戍伊犁的五年期间写下不少描绘塞外风光的优秀诗篇
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日清光绪元年三月28日改任左宗棠为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65岁的左宗棠驻肃州指挥多路军队讨伐阿古柏先占北疆后取南疆1877年1月占和田历时一年半于1878年1月清光绪三年十二月结束除伊犁尚为俄人所据大部分地区已全部收复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1880年清光绪六年左宗棠提出了以武力收复伊犁的行动方案69岁的陕甘宁总督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率军进驻哈密表现了与外国侵略者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1881年初中俄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
社旗山峡会馆
[9]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清朝前期新疆天山南路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所以这个地区也就被称为回部清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噶尔丹兼并了南疆维吾尔族首领被拘禁在伊犁当作人质维吾尔族贵族大和卓木布那敦和小和卓木霍集占也被拘禁在这里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噶尔部平定后才获得释放清军派人护送布那敦回叶尔羌今莎车让他继续统治旧部霍集占仍然留在伊犁管理维吾尔族事务清政府这样做是想利用他们协助统一南疆的回部但霍集占却企图搞分裂参与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弟兄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杀害了清军副阿敏图等霍集占自称巴图尔汗一时各部从者数十万人 第二年清政府以兆惠为将军率清军前往镇压大小和卓木进行顽抗并坚壁清野以困清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分路进攻被叛军盘踞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叶尔羌困守两城的大小和卓木见民心尽失弃城而逃7月清军在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洱库河谷与叛军展开激战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本手刃之不能止也降者达一万两千余人大小和卓术突围至巴达克山界今阿富汗东北被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杀其尸首送交清政府大小和卓木的叛乱终被平定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以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乌鲁木齐设都统一员伊犁今霍城东南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喀什噶尔今喀什各设参赞大臣一员受命于将军统辖全境驻防官兵合称四大镇此外又在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乌什阿克苏库车和阗今和田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古城今奇台巴里坤哈密等城设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统辖县营各级文武官员管理一城之事伊犁将军负责全疆的军政边防事务各级驻扎大臣都置于伊犁将军的统辖之下 次年在伊犁河北岸今霍城县东南兴建了一座城市乾隆帝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作为伊犁将军的驻地从此惠远城成为新疆地区的首府
据记载惠远城周长一千六百七十四丈城内店铺林立百货云集市肆极称繁荣在惠远建城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在伊犁河北岸又陆续修建了塔勒奇绥定惠宁宁远广仁熙春瞻德拱宸等城与惠远合称伊犁九城其中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宁远今伊宁市为维吾尔族商民聚居之处 惠远城在历史上多次受到伊犁河水冲击特别是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又遭侵略者拆毁伊犁将军府的建筑也未能幸免
光绪七年1881年清军收回伊犁第二年在惠远旧城北7.5公里处另择新址重建惠远城史称新惠远城新惠远城建成之前伊犁将军暂驻塔城等地新惠远城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座钟鼓楼屋顶正脊两端各有鸱吻中间有宝瓶和戟形铁刹钟鼓楼建在一座外面为青砖包砌的土台基上东西南北四面各有拱门内有十字通道构成整个城市的十字街心
至今保存下来的伊犁将军府旧址就在新惠远城内伊犁将军府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有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人们据此可以想见当年这里建筑的富丽堂皇院墙上还残留炮台和枪眼将军府内花木扶疏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被修缮一新掩映在青松绿树之间在二堂后的石阶下左右各置神态逼真的大型石狮威武而又不失安详石狮造型与内地常见的石狮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光绪九年1883年新疆正式建省省府设在今惠远城逐渐失去了全疆政治中心的地位伊犁将军的权限缩小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伊犁九城的建制被取消伊犁将军的历史使命也随之宣告终结 [10-11]谈起伊犁将军府当地群众言谈之中略带几分自豪之感毕竟这里是当时新疆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他们告诉记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二十七年1762年即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作为新疆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伊犁将军的日常办公地点即为伊犁将军府府内除设有将军公台外还有印房机要文件册房图书粮饷处营务处驼马处功过处共6个机构
不涉岩疆远不知天地宽有国就有边有边就有防伊犁将军府在稳定西北边防发展新疆经济中起过重要作用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独特和边防责任重大伊犁将军一职颇受重视基本由朝廷重臣担任并由皇上直接任命明瑞首任伊犁将军在他的5年任职期间恰是伊犁将军府体制开创时期著名的伊犁九城中的修建就是由其在任内完成的最后一名伊犁将军志瑞清末著名外交家然而到任伊犁将军仅54天辛亥革命爆发没落的清王朝土崩瓦解伊犁将军府的使命也随之而宣告结束
据统计自1762年到年间共有33人48人次担任过伊犁将军之职抚今追昔当年征战边疆的将军虽然不可避免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但他们忠诚国家献身边疆的行为却永远为后世铭记经过新中国文物部门全面维修的伊犁将军府依然屹立在代表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地方呵护着边疆的安宁见证着边疆的繁荣[12]青砖红瓦黑柱飞檐古榆参天……维修后的伊犁将军府尽显古香古色笔者日前走进了位于霍城县惠远城内的伊犁将军府此府一期维修工程日前已经结束开始进入试营业阶段
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即今惠远老城当时的惠远城成为新疆的军政中心经历了百年太平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拆毁清政府于光绪八年1882收复伊犁后在惠远老城城北15公里重建了惠远新城1884年新疆建省后省府迁往迪化伊犁将军只负责边境防备辛亥革命后废除清制昔日的将军府变成了新伊大都督府后改为伊犁镇边使署1934年秋屯垦使镇边使署迁往宁远城今伊宁市后将军府被废置伊犁将军府记载着历史长河的足迹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战争的人为的破坏伊犁将军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1990年12月伊犁将军府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1年5月开始伊犁将军府进入一期维修工程阶段耗资450万元历时4年对将军府衙署文庙3处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有规模的维修
据霍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蔡东文介绍如今伊犁将军府已经成为伊犁地区最具旅游价值的文物景点之一试营业阶段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随着认识的提高霍城县越来越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伊犁将军府对外开放带动霍城县以及周边餐饮交通住宿等方面的经济增长让老百姓真正从中得到实惠从而自觉加入到保护伊犁将军府以及惠远古城遗址的队伍中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霍城县县委书记张士怀说国家对伊犁将军府的保护历来十分重视2001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370万元用于对将军府的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发现维修方案有不足之处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又追加了80万元作为维修资金一期工程维修后伊犁将军府基本恢复到清代原有的格局伊犁将军府将于日正式开馆在维修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它的旅游功能[1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伊犁薰衣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