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下载应用软件,但又不会涉及版权问题,仅仅用于乒乓球教学视频之用。

如何下载应用软件,但又不会涉及版权问题,仅仅用于教学之用。_百度知道
如何下载应用软件,但又不会涉及版权问题,仅仅用于教学之用。
提问者采纳
如果仅仅是应用于教学的话,需要使用正版应用软件才不会涉及版权问题,否则只可供个人使用。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版权问题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六则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非营利性用途是不会牵扯到版权的,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 -企业资料下载大全-3722资料搜索网
此文章被谁收藏
相关资料下载
&& 项目管理>>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
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
作者:jack8812&& &来自: 转载/
本规范包含三部分:CD-ROM多教学软件开发规范、网络课程(三分屏、网站)制作规范、录像课制作规范规范和相应技术标准
CD-ROM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的教学媒体,是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开发工作、保证课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便于经验交流、特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校组织开发的各类多媒体课件。
2. 运行环境
(1)软件运行环境
运行在中文Windows9X、WindonwsME 、Windonws2000或Windows NT平台上,使用国标汉字字库。
(2)硬件运行环境
课件可以在PII350/内存128M/硬盘40G/16倍速光驱/ 增强色16位色显示/16位声卡以上的PC机上运行。
3. 课件开发原则
(1)课件是为教学的,是电大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特定内容,在课件的策划阶段应当考虑与其他教学手段和媒体的关系。
(2)课件的结构应该是模块化的,因此必须将内容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模块。每个模块应当有明确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内容。
(3)课件要以先进的认知理论指导设计,以丰富而精炼的内容、方便有效的表现形式、生动悦目的画面去吸引读者,不能简单地沿用旧的教学思想模式。
(5)课件要避免书本内容简单重复和每屏过多文字,要注意对其他媒体(如动画、声音、等)的有效利用。
(6)制作多媒体课件要考虑方便地移植到网络上,尽量做到一次性开发,重复利用。
4.有关名词术语
(1)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简称,也称多媒体CAI。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相对完整教与学的辅助软件。它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的基本特征。目前多以光盘、硬盘和软盘作为存储介质。
从功能分,课件大致分为6类:
1)用于代替或部分代替现场的仿真实验课件。
2)帮助学生自学自测用的“助学型”教学课件(又可细分为针对整门课程完整教学内容制作的系统型课件和只针对课程中的难点内容设计的重点型课件)。
3)用于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试和考试的教学软件。
4)供学生课外以扩大知识面的教学参考课件。
5)用于模拟实践活动、过程演变或自然现象等的教学演示课件。
6)辅助教师课堂讲授用的“助教型”教学课件。
(2)样例:课件的一个相对完整部分,能基本反映课件的设计思想、教学内容、表现手法和课件风格的实例。一般在内容上是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章节,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实验,在应用媒体上有代表性,关键的技术或表现手法有所体现。
(3)稿本:课件设计与实现的依据。通常包括文字稿本和制作稿本两个部分。
1) 文字稿本:是关于教学软件“教什么”及“如何教”和“学什么”及“如何学”的文字描述,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制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制订、学习模式选择、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确定与分类、学习环境与情境的设计、以及媒体的选择与设计等。相当于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原著。
2) 制作稿本:是以文字稿本为蓝本,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将文字稿本改编成适合于计算机多媒体表现的形式,完互界面的设计和媒体表现方式的设计。并对课件的程序设计、制作技巧、画面风格等方面给出整体的、系统的规划。相当于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分镜头剧本。
5.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者也是项目的组织者。它负责课件的选题、、总体创意和成品的质量。
(1)选题的途径
1)从资源建设管理单位公布的课件选题中选择。
2)根据电大课程、教学、管理支持服务的需要自选课题。
(2)选题考虑
1)课程教学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课程已有哪些教学资源(文字教材、录像、网站、流媒体、VCD和教师面授等)?在使用这些资源时感到有哪些不足?在上有没有同类的课件?它们是否受学习者欢迎?拟开发的课件应有哪些特色等等。
2)课件的对象和定位
明确课件是供什么人用?在教学中将起什么作用?采用课件将解决什么问题?它与其它资源之间的关系?
3)课件的市场需求
有多大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课件可能的寿命?投入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能收回多少?
4)课件开发合作者
是否有精通课程内容、愿意投入、又善于合作的教师?是否有经验丰富、协力奋进的开发集体?是否有必要的开发设备和资金?
5)素材的来源
素材的来源是否丰富?是否涉及版权问题?
6. 开发成员
(1)项目策划:负责课件的选题、定位、总体创意、项目进展和成品质量。
(2)教学设计:负责撰写课程教学内容、提供必要的各种素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负责撰写制作稿本。
(3)结构设计:熟悉计算机多媒体表现技术,综合项目策划、教学设计等方面意见,提出、组织讨论和完善课件的总体结构,总体把握课件的可表现性。
(4)软件开发:负责教学设计的实现,课件模块和内容的链接,解决课件开发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课件的稳定可靠地运行。
(5)美术设计:课件的总体风格设计、界面设计、动画设计等。
(6)素材加工:可分为音响设计、动画创作、视频录制、视频编辑、图像加工、声音加工等。负责课件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创意的好坏是成败的关键。创意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为未来的课件勾画出一个大概的框架。同一个选题,不同的设计者可以创作出浑然不同的课件。没有新颖的创意,不可能产生有特色的课件。
创意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内容。内容由课件选题和定位所决定。不能简单地将书本的内容搬过来,要努力发掘富有表现力、文字教材不好表现的内容。尽可能地使学习者感到生动、有趣、富于吸引力,能激发学习热情。
(2)结构。多媒体课件采用模块化结构。总共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几层,分别表现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每个模块与其它模块是什么关系,它有什么特点。相互之间如何进行交互,要采取哪些检索手段等等,都应给出一个总的规划。
(3)选材。选材的好坏十分重要。采用好的素材才能制作出好的课件,要尽量选择与课件表现的主题相符、富有表现力的素材。
(4)风格。一个课件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风格。例如不同层次的画面基本色调和构图,主要采用的字体字号;课件中主要采取的表现手段,这些手段用来表现哪一类内容。操作界面采用什么方式,如鼠标、触摸屏、下拉式菜单等。
(5)起伏。课件表现形式应当多姿多彩、高潮迭起。在内容和画面上,要有起伏,要在适当的地方设置一些高潮,避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
(6)封面。封面是一个课件的门面,是显示课件制作者技术实力的最好场所,值得设计者下功夫做好。但要注意,片头要允许用户随时中断。
8.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学习对象分析、制定教学策略、确定课件结构、撰写以屏为单位的课件内容描述以及提供课件所需要的各种素材。教学设计者负责把握课件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效果。
设计工作是进行制作和加工的基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和加工是十分细致和繁杂的劳动,也是一项创作性很强的工作,必要的返工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多的返工会影响制作者的积极性。因此,前期的设计工作必需做到尽可能的周到、细致。
(1)设计稿本
设计稿本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1)在对教学目标、学习对象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给出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包括各模块及子模块的详细结构。
2)给出每屏的教学内容、策略和所需要素材的详细文字描述。
3)向软件开发和素材加工人员解释课程的内容。
4)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5)稿本的撰写者应当尽可能提供所需要的素材。素材包括相关的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带、录音带等。
(2)设计要点
1)结构模块化:多媒体课件内容是在屏幕上一屏屏展示出来的。因此,稿本应当按照每屏的内容分成一个个模块。即每屏的内容相对独立,通常只解决一个或数个知识点。应该系统地为每一个模块命名,说明该模块的内容,以便设置查询和检索功能。
2)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要精练易懂、文笔生动流畅。
3)熟悉开发过程,根据所使用的软、硬件提出建设性、创造性要求。力求用最简单的技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9.制作稿本
制作稿本是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它一方面要充分体现设计稿本的思想和要求,又能对课件制作给予系统的、具体的规划和指示。
制作稿本应包括的内容
1)稿本说明:主要用于对课件设计、课件制作和课件使用中的各种策略、事项进行说明。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及安排的策略说明、画面风格及美工方案说明、程序制作技术原则和约定等说明。
2)课件流程图:用框图形式给出课件的程序结构及其控制流程。
3)稿本序列:以一帧为基本单元模块,以或卡片为形式,给出课件内容的详细描述
4)美工方案:在稿本的每一帧上,给出画面的美化设计说明。
10.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勾画出课件的总体结构框架,解决各模块之间的链接,并给出各种要采用的类型模块的。
(1)超媒体结构
课堂讲授、书本和录像中教学内容是按顺序排列的线性结构,人们已经这种表达方式。事实上,人的思维往往是非线性的,从一个概念和事物往往会很自然地到其它相关的概念和事物。多媒体通过程序可将教学内容构建成树状、网状等超媒体结构。方便地实现相关概念和事物的链接。
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适应新的表达信息关系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时时从用户角度出发,当用户在看屏幕画面时,会联想什么,需要知道什么,希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节点:超媒体中表达信息的基本单位。当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时,一个节点对应一帧画面,画面中可以是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
●链:用于连接各个节点。一个节点可能有若干个,通常由某种交互方式(如按钮、热区、热字、对象等)选择节点的出口方向。
对于大多数的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是树状、网状、线性相结合的复合型超媒体结构。
课件结构通常采取如下的结构设计:(以一门网络课程为例)
1)先设计树状主干。2)主干下面的每个分支,可能还有进一步的树状结构。有些分支还可能有进一步的分支,有些分支则采用线性结构展开。3)在各分支的节点之间建立网状的联系。
常见问题解析
这种网状联系是多方面的,检索和帮助是典型的网状结构链接例子。检索可以按时间、人名等关键词进行,帮助内容可以单独用线状结构组织,同时将每个内容挂接到相关的地方。以顺序方式在线查阅。
(2)模块化结构
由于多媒体课件允许用户跳转。因此一方面要提供醒目而方便的跳转方式,另一方面每个节点的内容必须是模块化的。即内容是相对独立的,相对完整地描述一个或一组信息。
一个屏幕能展现的内容是有限的。由它引申的内容用交互手段展现在较小的屏幕上,形成大屏套小屏的结构。这样处理既可以清楚地表现屏与屏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实现相互之间的跳转。模块化结构没有明显的前后关系,这使节点内容的设计变得十分方便。
(3)导航、检索
对于一些信息量大、内部信息之间关系复杂的课件,用户在使用时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处在信息系统中的什么位置,这时就需要采用导航手段。
常用的导航策略有以下几种:
l&&&&&& 检索导航
通过关键词、人名、时间等进行快速查找。
l&&&&&& 浏览导航
用图形化方式显示航图,即系统的超媒体结构图。在图中可标明当前所处的位置,也可以对整个信息系统有一个整体了解。
l&&&&&& 记录导航
将用户使用过程的路径记录下来,方便地沿原路返回。
l&&&&&& 书签导航
允许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感兴趣的节点标注“书签”,以便使用者迅速地跳到指定节点。
11. 界面设计
多媒体课件是由一帧帧的画面组成的。课件的程序不论多么复杂,最后展现给用户的总是一帧帧的画面,它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屏幕画面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文字表达内容十分丰富。在多媒体课件中,它担负着传授信息的重要角色。
计算机屏幕的容量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屏幕上表现相对完整的一组信息,就必须精练。要用最少的文字和简明的图像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过多的文字会引起学习者的反感。因为在屏幕上读文字远不如读品来得方便和舒适。
表达内容的文字应反复推敲,可要可不要的表述坚决不要。能用一句简单话说清楚的,不要累述。文笔要生动、亲切、流畅。
正文文字和字符一般不应小于12号字;成段文字的行间距不应小于字高的0.5倍;至少标题文字等关键性的内容要考虑文字效果,用抗锯齿功能或用phot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转换成图形输出。
正文的每一段文字首行应当缩进(英文段落首行不缩进)。每行文字字数少于12个字时可缩进1个字,否则应缩进2个字。行首不允许有标点符号。
总之,文本占据屏幕面积要适当。字数要少,字型要大,版式要符合规范和人们的习惯。要让学习者能看得清、看得明白、看得舒服。
画面的构图匀称,均衡。整个作品风格既要统一又要变化,使学习者进入每一个分支都有一种新鲜感。
画面色彩应尽量避免饱和度高的颜色。适当运用过渡色和淡雅颜色以产生较好效果。注意:在真彩色下处理的图像在256色模式下显示可能发生失真;建议将每幅画面控制在256色,这样可减少信息量,提高运行效率;需要的话可统一调色板。具体方法是:在真彩色24比特下设计和处理图形,完成后,转成Indexed colour (如果是在photoshop下的话)256色图片,再引入到开发平台中。
动画用来形象地表述动态过程或者作为课件总的片头展示课件的关键性画面,它调动了图片、声音、视频等最富感染力的媒体,往往是课件中非常精彩、画龙点睛之笔,但要考虑到载体的实际播放效果。因此如无特殊需要,切忌将动画设计成全屏,可以将动画区域以外的部分屏蔽调成黑色或调成与动画形成有机整体的图形等方法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调入动画时,屏幕上应出现“调入程序,请稍候”之类的字样;尽可能采用内存管理技术,将动画提前调入内存,保证它的运行流畅;动画过程应允许随时被中断,中断热键是ESC键或是鼠标单击屏幕的任何区域。
视频适合展示现实场景,常用在实践和演示性很强的模块中。它除了和动画一样有画面的统一协调和播放性能问题外,还有播放灵活控制问题。考虑到载体的实际播放效果,要采用MPG视频格式,切忌将视频设计成全屏,可以将视频区域以外的部分屏幕调成黑色或调成能与视频形成有机整体的图形等方法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调入视频时,屏幕上应出现“调入程序,请稍候”之类的字样;尽可能采用内存管理技术,将视频提前调入内存,保证运行流畅;视频播放应有方便灵活的控制,如中断、前进、后退、暂停、播放”等控制;视频的A格式画面效果好,但数据量大,MOV格式次之,MPG格式数据量最小,但播放效果较差。
视频和动画的文件格式,程序控制基本上是一样的。
AVI格式文件注意带上“Video for Windows”程序,MOV格式文件注意带上QuickTime程序,MPG格式文件注意带上解压程序。视频应用应当以表现主题思想为核心,应充分而恰当的利用。对背景和装饰性的图像和动画,不应成为学习的干扰。
交互是用户和计算机进行对话的手段,是用户参与和控制的接口。是否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这一功能是一个多媒体课件与否的重要因素。
如果所设置的交互功能使用户不知所云,或者根本找不到,就失去了设置的意义。这需要揣摩使用者的心理,提供有关交互的明确而方便的信息。
操作应尽量采用一个按键或者鼠标操作方式。
如表4所示是一些的交互符号,制作时应尽量采用(可以作适当的美化和变形处理), 以减少用户学习操作方法的负担:
表4通用按钮
指定“F1”键为“帮助”键;“Esc”键为“退出”或“返回”键。其他按钮和交互形式,应明确给出交互的含义,在按钮上加上文字,或者当光标放到交互区时给出文字提示。
在交互选项较多的场合,为节省屏幕空间,可采用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菜单方式,也可以采用分层结构组织菜单。当不用菜单时,这些菜单可以缩成一个小的选项。
(4) 帮助
应该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操作帮助,不能出现让使用者找不到帮助的情况,帮助应当放在十分明显的位置。
帮助可以有多种形式:
l&&&&&& 在线帮助:当光标移至某一区域时显示帮助信息。
l&&&&&& 屏幕帮助:在屏幕上划出一个区域(如状态栏),提供光标所在位置的内容和操作说明。
l&&&&&& 联机帮助。设置一个帮助按钮,点击它时出现相应的帮助。
12. 产品测试和审查
为保证课件的质量,在出版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审查。
(1)设计确认
在样例完成后需要对设计确认。参加设计确认的人员应包括:教学管理部门、学科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多媒体教师、课程组、课件开发单位。管理部门根据学科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多媒体教师的意见确定设计是否合格。
(2)用户试用
在课件基本完成后,需组织部分有代表性的用户(即课件的对象)进行试用。
用户试用由开发单位组织,参加人员须包括教学管理部门派出的代表和与开发工作无关的外聘人员至少各1人。
除了检查有没有技术错误外,还要审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了得到全面、客观的反馈信息,应当填写试用表格,以便能很好地综合与分析反馈意见。
用户试用报告将作为产品验收的重要依据。
(3)产品验收
对课件最终测试和审查,产品验收由资源建设部门组织,聘请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参加。分2个验收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
内容审查组:对课件的科学性、教学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技术测试组:对课件的技术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
13.开发工具
软件开发工具很多,为了便于交流和应用,建议使用基于windows平台的开发工具。
14.出版要求
(1)内容要求
软件内容应无科学性和政治性错误,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2)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要采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93、GB3101―93至GB3102―93。
(3)自然科学名词
自然科学的名词和术语,要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的各学科《名词》丛书规定的名词和术语,如数学名词和术语可参见《数学名词》一书。
(4)文字与符号
要用规范简体字,不用繁体字或异体字,(学科可根据特殊需要在专用名词术语中使用少量的繁体字);
学科符号要遵循各学科的规范用法;
标点符号的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
(5)数字的用法
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
15. 安装、运行与卸载
软件运行推荐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允许用户选择:
(1)在光盘上直接运行:运行文件*.exe
(2)安装到硬盘中运行:安装程序文件取名为lnstsall或Setup;
安装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安装过程提示,安装目录应允许用户自行设定,但可以给出默认目录供用户参考。
安装过程中,不应更改原系统的“显示分辨率”和“色彩数”这两个参数的设置,如果需要修改系统配置文件SYSTEM.INI的内容或覆盖动态链接库DLL文件,应提示用户并提供保存原文的方法。
如果课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执行往磁盘上写入数据的操作,应在安装过程中提示用户指定所要写入的机器名(对网络版而言)和目录区。
硬件配置高于所推荐的配置时,其内容(字符、动画等)呈现的变化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如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等。
无论是采用计算机语言、数据库语言,还是采用制作工具开发的课件,都应能脱离原始的开发环境而独立运行。
如果是安装运行,应该给出卸载程序文件( uninstall),以便于用户进行卸载处理。同时在安装时要提示用户预装支持软件。
16.用户使用
用户使用手册是为了帮助用户有效进行学习的。因此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系统概述(包括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功能特点等诸方面的说明);
(2)&&&& 软硬件支撑环境说明及软件安装过程描述;
(3)&&&& 用户级命令的功能与用法;
(4)&&&& 指导说明(包括相关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如何利用课件达到教学目标、如何与其他教学手段相配合等)。
根据课件的类型和内容的不同,可分别编写教师用户手册和学生用户手册。
如果在rcadme .txt文档中和课件中有充分和方便的帮助,可以不编写用户使用手册。但不允许用户在使用中没有上述材料而影响学习和使用。
对于以光盘为载体的课件,在包装封面及光盘背面应有下列标志:校标(或校名)、课件名称、出版社(对正式出版而言)、开发组、“河南广播电视大学XXXXX教材”字样和版权说明。
光盘需按照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系列的统一模式,封内应有课件内容提要和安装运行说明。图示如下:
(课件名称)
CD-ROM教材系列
(开发组)
(课件名称)&
18.课件样例审定内容
(1)课件的定位:
l&&&&&& 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l&&&&&& 符合指定教学对象的需要;
l&&&&&& 能解决现行教材之不足。
(2)教学设计:
l&&&&&& 应摆正与文字教材、电视教材和面授的关系;
l&&&&&& 能否适应远距离教育的特点;
l&&&&&& 能否满足成人个别化学习的需要;
l&&&&&& 是否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3)结构设计
l&&&&&& 结构是否清晰合理;
l&&&&&& 能否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
l&&&&&& 检索、查询和导航策略运用是否恰当。
(4)屏幕设计:
l&&&&&& 画面总体设计如何,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与内容是否相关;
l&&&&&& 交互是否方便合理、灵活。
(5)总体评价。
(6)审定会专家名单。
19.课件用户试用内容
(1)试用的对象。
(2)试用内容描述。
(3)试用技术评价。
(4)试用总体评价。
20.课件技术测试报告
课件技术测试按照课件提供的信息进行。这些信息必须和将来提供给最终用户的相同。
(1)安装运行测试:
l&&&&&& 在最低运行环境下的安装和运行测试。
1、课件应能正常运行。
2、屏幕效果和运行速度不影响正常学习。
l&&&&&& 在推荐运行环境下的安装和运行测试。
1、课件能正常运行。
2、能进行正确写盘和打印等课件允许的操作。
(2)功能性测试:
l& 无因软件本身原因引起的死机现象,无异常信息;
l& 所有交互合理和有效,例如在任何地方都能跳转到相应的主要模块;在任何地方跳回到主菜单的操作一般不超过3次;
l& 所有交互能顺利、正确地实现;
l& 绝大多数画面跳转无明显等待,超过3秒钟的等待有提示信息;
l& 超过10秒钟的视频和动画播放应允许中断或提供暂停、前进、后退、播放等控制。
(3)可操作性测试:
l& 操作尽量采用“用鼠标寻找交互,用光标形状的改变表征交互,用鼠标左键实现交互”的方式;
l& 所有交互和操作应该有明显的提示(例如文字提示、规范可交互对象的图示、光标变形提示、热区和按钮变化提示等);
l& 对课件的使用有充分的提示和帮助信息;有明显的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指示。
l& 以学习知识为主的课件,应有对知识点检索和查询的功能,对模拟实验和实践的课件,应有相应指导实验和实践的说明。
(4)性能性测试:
l& 在推荐运行环境下所有动画、声音和视频能正常播放,无明显滞留、跳动,在最低运行环境下不影响对内容的学习。
l& 前后的声音强弱无不规则的明显起伏。
(5)测试组人员名单。
21.课件内容评审内容
(1)教学内容评审:
● 教学性:
1.&&& 是否符合原设计目标;
2.&&& 是否符合远距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规律;
3.&&& 是否能适应多种学习的需求,并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1.&&& 是否符合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2.&&& 定理、概念、公式等是否与本课程相关的教材表述一致。
(2)检查:
● 量和单位符合15.1.1的规定;
● 自然科学的名词和术语符合15.1.2的规定;
● 文字与符号符合15.1.3的规定
● 数字符合15.1.4的规定
其它教学管理支持服务软件的测试、评审等参照19、20、21、22有关款项。
本规范内容参照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教育技术学的有关资料,其中技术条文要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定期修订。有关条文若与国家标准或上级部门颁布的规范不符,以国家标准或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规范为准。
网络课程(三分屏、网站)制作规范
一、基本要求
1.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2.网络课程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
3.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讲稿)。
4.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专业背景相一致。
5.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使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或动画。
二、课程教学内容
1.课件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要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教学单元为单位。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自测模块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
3.每一个教学单元内容都应有如下几部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参考的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和学习方法说明等。整个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大纲、期末复习、作业布置、考试命题相一致,要尽量补充课料,使学生利用资源学习、做作业、复习、考试都有针对性和宽延性。
4.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
5.模块组织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课程结构应为动态层次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确保用户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跳转。
6.内容的表现形式应采用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重点过程动画表现以及小画面教师讲授录像播放相结合。
三、电子教案与讲课
1、教师应按照课程的排版习惯制作出电子教案,要求:字体大小、字间距、行间距清晰合理,排版整齐、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章节分明。教案必须是Word文档或PPT文档。
2、定理、定义、公式、上下标等必须表达准确。PPT演示文稿的制作,需要直接用换屏,或适当使用动画效果。
& 3、录制讲课视频的讲课内容要严格按照电子教案的顺序讲授。
& 4、录制讲课视频时,教师应使用普通话讲授,声音洪亮清晰无杂噪音,无明显回声。
5、电子教案需要插入动画(flash动画)或其它特殊要求时,需要用文字说明(另附说明文档),并在教案中注明(如“动画1”字样)。
四、课程导航
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每门课程至少应提供如下导航方法
1.列出课程结构说明: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如下内容: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
2.网络课程网站的文件结构:网站的文件结构要根据章节、通用网页、组件和媒体类型等适当地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单个子目录中文件数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维护。
3.页面组织:网站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对于描绘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也要提供查询和直接显示功能。
4.直接导航:对一些重要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之中。
5.浏览历史记录:记录学生在超媒体知识空间所经历的历史路径,学生可随时快速跳转到以前浏览过的页面。
五、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核心内容,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内容讲解、网上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实践环节、协作式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等。
六、教学设计原则与开发要求
  设计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如下教学设计原则: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意,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背景颜色应与字体前景颜色协调,以减少在屏幕上阅读的疲劳。
网页色彩要与内容相适应,背景颜色应与前景颜色协调,各页间不宜变化太大。背景音乐应选与表现的内容一致,不可过多。
  同一网页中不宜同时出现过多动态区域。网页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幕分辨率下不应横向滚屏。
  每门课程的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规习惯。
  表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色彩要和谐、页面布局美观,重点内容要有多媒体表现。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能力。
  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
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广学生知识面。
七、技术要求
1.文件存储原则
网络课程中的程序、图片、媒体等要分别存放到不同的目录下以便管理。一般在网站根目录中开设images、common、temp 、media 子目录。images目录中存放各页面都要用到的公共图片,例如课程的标志、banner 条、菜单、按钮等等;common 子目录中放css、js,、php、include 等公共文件;temp 子目录放各种文字图片等等原始资料;media 子目录中放flash, avi, quick time 等多媒体文件。
在根目录中原则上应该按照首页的栏目结构,给每一个栏目开设一个目录,根据需要在每一个栏目的目录中开设一个images 和media 的子目录用以放置此栏目专有的图片和多媒体文件,如果这个栏目的内容特别多,又分出很多下级栏目,可以相应的再开设其他目录。
2.文件命名原则
每一个目录中应该包含一个缺省的html 文件,文件名统一用default.htm
目录、文件的名称全部用小写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的组合,其中不得包含汉字、空格和特殊字符;
3.素材要求:
所有图片必须转换为GIF和JPEG格式。声音、视频尽量转换成流媒体格式(参见“网上视频(流媒体)采集技术标准”),推荐使用的Windows Media 编码器进行转换,声音文件格式为wma,视频格式为wmv。动画推荐使用Flash等适合网上传输的格式。
4.端兼容性:
推荐使用800*600分辨率制作网页,同时在分辨率下也应能正常显示,无错位变形等问题。IE5.0浏览器以上能正常显示,如需要安装插件应在适当醒目位置提供相关下载。
八、网络课程的属性描述  当网络课程提交时,需要对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如下的属性标注:
学科(专业)
网络课程属于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或专业
本网络课程的名称
指明其内容适用于哪个层次的教育对象
网络课程简要说明
网络课程内容的关键词
本网络课程最早出现时间,格式:****/**/**,如
课程编著者
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姓名、单位、联系信息等
课程内容的总字数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图形(图像)数量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音频文件的数量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视频文件的数量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动画文件的数量
课程内容的WEB页面数量
本课程所需要的运行环境
开发本课程的单位
电视录像课制作规范规范
&&&&& 参考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制定本技术标准。本标准包括音、视频素材采集和录像上网共享的基本技术要求。它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定义了各类资源应符合的技术要求,所有教学录像的开发、制作均应以此为标准执行。
&&&& 电视录像课的制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需要责任教师、主讲教师、监听教师和制作人员相互间密切配合的工作。所以,在选择课程体现形式、编写稿本、制定拍摄预案以及实际拍摄和后期编辑合成的过程中要相互、加深对所制作课程的理解,以便用最佳形式体现所拍摄课程。
一、文字稿本
1、教师自备一式两份和课程讲授相一致的完整讲稿。
2、讲稿内容和讲课能容一致,不能只是提纲。整个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大纲、期末复习、作业布置、考试命题相一致,使学生利用资源学习、做作业、复习、考试都有针对性。
3、教师自备电子文档,类型为WORD文档、PPT文档或文本文档。
4、规格:A4、B5纸,右侧空间留大一些,以便记录。
5、演示性内容的表现:如Powerpoint内容的选择依据:
(1)、无法用语言或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如化学的反应现象,物理的实验过程,美术的名画欣赏。
(2)、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如公式,定义,章节标题。
(3)、要长时间呈现的内容,如例题,用来分析的文章等。
二、画面设计
1、色彩:背景的色彩基调就是课件的整体基调,一部课件要有一个整体基调,为了使字幕和图形显得清晰,背景或采用深色或采用浅色,而不应采用不深不浅的颜色,以加大反差。
2、布局:简化页面,突出主体内容,宜简不宜繁,视频、动画媒体一般都单独布局。画面上下左右应留有一厘米以上的空间。
3、字幕:字体的选择要有层次感,体例要统一。字体由重到轻、由粗到细排列。内文字体的选用尽量少用行书、草书或艺术体。英文和数字用一些粗线条字体。
字号要依据内容层次而由大到小,章、节、小标题字号应相差一级,但到了节以下的层面,可以在选用同一字号时由字体区分层次。每行最多为18字,保留一定的字间距和字行距。
 & 字色的确定要与背景形成反差。一是字色与背景色在颜色上要跳开,在色度上要形成反差。即:深色背景采用浅色字,浅色背景采用深色字。比如:在深蓝色的背景上,可用白色、黄色、淡绿、淡蓝等;在白色或淡色的背景上,可用深蓝、黑色或赭石色等,二是字色与背景色在色调上要协调统一。也就是说,字色在与背景色保持反差的前提下,色调的冷暖度要保持基本一致。蓝底、绿底上不要用红字,红底紫底上不要用蓝字等,最常用的办法是给红字加白边。
1、主讲教师应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不带病讲课。
2、衣着得体,以职业服装为主,不要太时装化。
3、服装色彩为单色和中间色,不要太花和色彩太纯。
4、教师应熟悉文字稿本,授课时使用普通话,声音清晰洪亮,无明显杂、噪音等,合理把握声音的持续和节奏、语速得当。
四、制作人员
1、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2、制作采用编导负责制。编导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主动与责任教师、主讲教师沟通,安排落实具体录制工作。
3、编导拟订制作,掌握制作进度、负责制作技术质量,了解教学内容,领会教学意图,参加和指导文字稿本,分镜头本的编写,指挥现场录制。
4、录制完成后妥善收管各种稿本、素材并作好各种记录和存档工作。
5、摄像、录象、录音、编辑和技术人员等,应按照各自的,在编导的统一指导下,创作性的工作。
音视频制作或采集技术要求
一、技术规范
1.录象带记录制式为:每桢625行、每秒25桢、PAL/D制式。
2.图象画面同步、稳定,控制信号连续、图象无抖动跳跃现象、色彩无突变现象。
3.录象画面主题突出构图合理、镜头运用流畅、组接合理。
4.动画特技运用适当。
5.音频无明显失真、声画同步,无干扰、录音过冲等缺陷,音频音量大小适中,音乐运用适当。
6.字幕必须使用规范化的汉字和符号正确显示。
7.图象清晰,白平衡正确,整片色调一致。
8.每课节目内容可分为45分钟或25分钟。
二、音频素材采集的技术要求:
数字化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11~44.1 KHZ。
量化位数为8位、16位、24位。
声道数为双声道。
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
数字化音频的中间过程文件采用WAV格式为主,成果文件必须使用压缩格式。
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格式。
MIDI设备录制音乐使用MIDI格式。
音频数据都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ra,或者wma)格式,或者MP3格式。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及民族语言版本除外)配音。
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
音频播放流畅。
& &&& (其中,属性一栏中为“M”,表示必须符合的技术要求,“O”表示建议符合的技术要求。)
三、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
存储格式为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或流式媒体格式之一。
在PC平台使用的原始视频素材要使用AVI格式,成果文件使用压缩格式。
Apple系列使用QuickTime格式,即MOV文件。
所有视频数据都需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rm、wmv、asf或mov格式)。
彩色视频素材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色。
黑白视频素材每帧图像灰度级不低于128级。
视频类素材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
音频播放流畅。
视频采集使用Y、U、V分量模式,采样基准频率为13.5MHz。
四、DVD制作技术标准
说明:DVD 光碟具有目前最好的视频(MPEG-2)和音频效果(如流行的5.1声道)。有几种规格的容量,如单面的4.7G和9G。
文件格式:MPEG2(vob)
画面尺寸: 720×576
画面宽高比:4:3
帧速率: 25fps(帧/秒)
视频制式:PAL
视频数据速率:4~8 Mbps CBR或VBR固定速率/双可变速率
YUV格式: 4:2:0(色度信号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每隔一行去除一行色度信号)
DC分量精度:8-10 Bit
音频:立体声、48kHz和192~384 kbps MPEG音频;
播放设备:DVD播放机或CPU500以上的带DVD光驱电脑。
五、VCD制作技术标准
说明:VCD一张盘片上可写入74分钟(标准的650MB)的影片长度,采用MPEG-1压缩格式,视频品质约与VHS视频相同。
文件格式:MPEG1(dat)
画面尺寸: 352×288
画面宽高比:4:3
帧速率: 25fps(帧/秒)
视频制式:PAL
视频数据速率:1152kbps;
音频:立体声、44.1kHz和224kbps音频位速率。
播放设备:所有带光驱的P100以上的电脑或带解压卡的386以上的电脑,所有的VCD、SVCD、DVD播放机。
六、网上视频(流媒体)采集技术标准
&&& 发布系统符合国际标准,流媒体采用MMS及HTTP流媒体协议。视频服务器为学校负责架设的服务器,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冗余能力,支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保证评审、公示和发布后的正常浏览。
&&&客户端采用支持Windows Media Player媒体播放器,用户可交互地选择播放音视频课件,并可对音视频课件实现播放、暂停、停止、跳跃等功能。
文件格式:asf、wmv、wma
画面尺寸: 最小320×240
画面宽高比:4:3
帧速率: 最小15fps(帧/秒)
视频数据速率:视频最小64Kbps
音频:单声道、16kHz和160kbps音频位速率。
播放设备:所有带光驱的电脑或宽带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
本规范包含三部分:CD-ROM多教学软件开发规范、网络课程(三分屏、网站)制作规范、录像课制作规范规范和相应技术标准
CD-ROM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的教学媒体,是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开发工作、保证课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便于经验交流、特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校组织开发的各类多媒体课件。
2. 运行环境
(1)软件运行环境
运行在中文Windows9X、WindonwsME 、Windonws2000或Windows NT平台上,使用国标汉字字库。
(2)硬件运行环境
课件可以在PII350/内存128M/硬盘40G/16倍速光驱/ 增强色16位色显示/16位声卡以上的PC机上运行。
3. 课件开发原则
(1)课件是为教学的,是电大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特定内容,在课件的策划阶段应当考虑与其他教学手段和媒体的关系。
(2)课件的结构应该是模块化的,因此必须将内容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模块。每个模块应当有明确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内容。
(3)课件要以先进的认知理论指导设计,以丰富而精炼的内容、方便有效的表现形式、生动悦目的画面去吸引读者,不能简单地沿用旧的教学思想模式。
(5)课件要避免书本内容简单重复和每屏过多文字,要注意对其他媒体(如动画、声音、等)的有效利用。
(6)制作多媒体课件要考虑方便地移植到网络上,尽量做到一次性开发,重复利用。
4.有关名词术语
(1)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简称,也称多媒体CAI。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相对完整教与学的辅助软件。它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的基本特征。目前多以光盘、硬盘和软盘作为存储介质。
从功能分,课件大致分为6类:
1)用于代替或部分代替现场的仿真实验课件。
2)帮助学生自学自测用的“助学型”教学课件(又可细分为针对整门课程完整教学内容制作的系统型课件和只针对课程中的难点内容设计的重点型课件)。
3)用于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试和考试的教学软件。
4)供学生课外以扩大知识面的教学参考课件。
5)用于模拟实践活动、过程演变或自然现象等的教学演示课件。
6)辅助教师课堂讲授用的“助教型”教学课件。
(2)样例:课件的一个相对完整部分,能基本反映课件的设计思想、教学内容、表现手法和课件风格的实例。一般在内容上是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章节,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实验,在应用媒体上有代表性,关键的技术或表现手法有所体现。
(3)稿本:课件设计与实现的依据。通常包括文字稿本和制作稿本两个部分。
1) 文字稿本:是关于教学软件“教什么”及“如何教”和“学什么”及“如何学”的文字描述,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制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制订、学习模式选择、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确定与分类、学习环境与情境的设计、以及媒体的选择与设计等。相当于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原著。
2) 制作稿本:是以文字稿本为蓝本,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将文字稿本改编成适合于计算机多媒体表现的形式,完互界面的设计和媒体表现方式的设计。并对课件的程序设计、制作技巧、画面风格等方面给出整体的、系统的规划。相当于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分镜头剧本。
5.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者也是项目的组织者。它负责课件的选题、、总体创意和成品的质量。
(1)选题的途径
1)从资源建设管理单位公布的课件选题中选择。
2)根据电大课程、教学、管理支持服务的需要自选课题。
(2)选题考虑
1)课程教学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课程已有哪些教学资源(文字教材、录像、网站、流媒体、VCD和教师面授等)?在使用这些资源时感到有哪些不足?在上有没有同类的课件?它们是否受学习者欢迎?拟开发的课件应有哪些特色等等。
2)课件的对象和定位
明确课件是供什么人用?在教学中将起什么作用?采用课件将解决什么问题?它与其它资源之间的关系?
3)课件的市场需求
有多大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课件可能的寿命?投入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能收回多少?
4)课件开发合作者
是否有精通课程内容、愿意投入、又善于合作的教师?是否有经验丰富、协力奋进的开发集体?是否有必要的开发设备和资金?
5)素材的来源
素材的来源是否丰富?是否涉及版权问题?
6. 开发成员
(1)项目策划:负责课件的选题、定位、总体创意、项目进展和成品质量。
(2)教学设计:负责撰写课程教学内容、提供必要的各种素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负责撰写制作稿本。
(3)结构设计:熟悉计算机多媒体表现技术,综合项目策划、教学设计等方面意见,提出、组织讨论和完善课件的总体结构,总体把握课件的可表现性。
(4)软件开发:负责教学设计的实现,课件模块和内容的链接,解决课件开发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课件的稳定可靠地运行。
(5)美术设计:课件的总体风格设计、界面设计、动画设计等。
(6)素材加工:可分为音响设计、动画创作、视频录制、视频编辑、图像加工、声音加工等。负责课件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创意的好坏是成败的关键。创意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为未来的课件勾画出一个大概的框架。同一个选题,不同的设计者可以创作出浑然不同的课件。没有新颖的创意,不可能产生有特色的课件。
创意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内容。内容由课件选题和定位所决定。不能简单地将书本的内容搬过来,要努力发掘富有表现力、文字教材不好表现的内容。尽可能地使学习者感到生动、有趣、富于吸引力,能激发学习热情。
(2)结构。多媒体课件采用模块化结构。总共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几层,分别表现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每个模块与其它模块是什么关系,它有什么特点。相互之间如何进行交互,要采取哪些检索手段等等,都应给出一个总的规划。
(3)选材。选材的好坏十分重要。采用好的素材才能制作出好的课件,要尽量选择与课件表现的主题相符、富有表现力的素材。
(4)风格。一个课件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风格。例如不同层次的画面基本色调和构图,主要采用的字体字号;课件中主要采取的表现手段,这些手段用来表现哪一类内容。操作界面采用什么方式,如鼠标、触摸屏、下拉式菜单等。
(5)起伏。课件表现形式应当多姿多彩、高潮迭起。在内容和画面上,要有起伏,要在适当的地方设置一些高潮,避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
(6)封面。封面是一个课件的门面,是显示课件制作者技术实力的最好场所,值得设计者下功夫做好。但要注意,片头要允许用户随时中断。
8.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学习对象分析、制定教学策略、确定课件结构、撰写以屏为单位的课件内容描述以及提供课件所需要的各种素材。教学设计者负责把握课件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效果。
设计工作是进行制作和加工的基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和加工是十分细致和繁杂的劳动,也是一项创作性很强的工作,必要的返工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多的返工会影响制作者的积极性。因此,前期的设计工作必需做到尽可能的周到、细致。
(1)设计稿本
设计稿本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1)在对教学目标、学习对象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给出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包括各模块及子模块的详细结构。
2)给出每屏的教学内容、策略和所需要素材的详细文字描述。
3)向软件开发和素材加工人员解释课程的内容。
4)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5)稿本的撰写者应当尽可能提供所需要的素材。素材包括相关的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带、录音带等。
(2)设计要点
1)结构模块化:多媒体课件内容是在屏幕上一屏屏展示出来的。因此,稿本应当按照每屏的内容分成一个个模块。即每屏的内容相对独立,通常只解决一个或数个知识点。应该系统地为每一个模块命名,说明该模块的内容,以便设置查询和检索功能。
2)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要精练易懂、文笔生动流畅。
3)熟悉开发过程,根据所使用的软、硬件提出建设性、创造性要求。力求用最简单的技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9.制作稿本
制作稿本是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它一方面要充分体现设计稿本的思想和要求,又能对课件制作给予系统的、具体的规划和指示。
制作稿本应包括的内容
1)稿本说明:主要用于对课件设计、课件制作和课件使用中的各种策略、事项进行说明。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及安排的策略说明、画面风格及美工方案说明、程序制作技术原则和约定等说明。
2)课件流程图:用框图形式给出课件的程序结构及其控制流程。
3)稿本序列:以一帧为基本单元模块,以或卡片为形式,给出课件内容的详细描述
4)美工方案:在稿本的每一帧上,给出画面的美化设计说明。
10.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勾画出课件的总体结构框架,解决各模块之间的链接,并给出各种要采用的类型模块的。
(1)超媒体结构
课堂讲授、书本和录像中教学内容是按顺序排列的线性结构,人们已经这种表达方式。事实上,人的思维往往是非线性的,从一个概念和事物往往会很自然地到其它相关的概念和事物。多媒体通过程序可将教学内容构建成树状、网状等超媒体结构。方便地实现相关概念和事物的链接。
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适应新的表达信息关系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时时从用户角度出发,当用户在看屏幕画面时,会联想什么,需要知道什么,希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节点:超媒体中表达信息的基本单位。当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时,一个节点对应一帧画面,画面中可以是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
●链:用于连接各个节点。一个节点可能有若干个,通常由某种交互方式(如按钮、热区、热字、对象等)选择节点的出口方向。
对于大多数的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是树状、网状、线性相结合的复合型超媒体结构。
课件结构通常采取如下的结构设计:(以一门网络课程为例)
1)先设计树状主干。2)主干下面的每个分支,可能还有进一步的树状结构。有些分支还可能有进一步的分支,有些分支则采用线性结构展开。3)在各分支的节点之间建立网状的联系。
常见问题解析
这种网状联系是多方面的,检索和帮助是典型的网状结构链接例子。检索可以按时间、人名等关键词进行,帮助内容可以单独用线状结构组织,同时将每个内容挂接到相关的地方。以顺序方式在线查阅。
(2)模块化结构
由于多媒体课件允许用户跳转。因此一方面要提供醒目而方便的跳转方式,另一方面每个节点的内容必须是模块化的。即内容是相对独立的,相对完整地描述一个或一组信息。
一个屏幕能展现的内容是有限的。由它引申的内容用交互手段展现在较小的屏幕上,形成大屏套小屏的结构。这样处理既可以清楚地表现屏与屏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实现相互之间的跳转。模块化结构没有明显的前后关系,这使节点内容的设计变得十分方便。
(3)导航、检索
对于一些信息量大、内部信息之间关系复杂的课件,用户在使用时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处在信息系统中的什么位置,这时就需要采用导航手段。
常用的导航策略有以下几种:
l&&&&&& 检索导航
通过关键词、人名、时间等进行快速查找。
l&&&&&& 浏览导航
用图形化方式显示航图,即系统的超媒体结构图。在图中可标明当前所处的位置,也可以对整个信息系统有一个整体了解。
l&&&&&& 记录导航
将用户使用过程的路径记录下来,方便地沿原路返回。
l&&&&&& 书签导航
允许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感兴趣的节点标注“书签”,以便使用者迅速地跳到指定节点。
11. 界面设计
多媒体课件是由一帧帧的画面组成的。课件的程序不论多么复杂,最后展现给用户的总是一帧帧的画面,它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屏幕画面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文字表达内容十分丰富。在多媒体课件中,它担负着传授信息的重要角色。
计算机屏幕的容量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屏幕上表现相对完整的一组信息,就必须精练。要用最少的文字和简明的图像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过多的文字会引起学习者的反感。因为在屏幕上读文字远不如读品来得方便和舒适。
表达内容的文字应反复推敲,可要可不要的表述坚决不要。能用一句简单话说清楚的,不要累述。文笔要生动、亲切、流畅。
正文文字和字符一般不应小于12号字;成段文字的行间距不应小于字高的0.5倍;至少标题文字等关键性的内容要考虑文字效果,用抗锯齿功能或用phot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转换成图形输出。
正文的每一段文字首行应当缩进(英文段落首行不缩进)。每行文字字数少于12个字时可缩进1个字,否则应缩进2个字。行首不允许有标点符号。
总之,文本占据屏幕面积要适当。字数要少,字型要大,版式要符合规范和人们的习惯。要让学习者能看得清、看得明白、看得舒服。
画面的构图匀称,均衡。整个作品风格既要统一又要变化,使学习者进入每一个分支都有一种新鲜感。
画面色彩应尽量避免饱和度高的颜色。适当运用过渡色和淡雅颜色以产生较好效果。注意:在真彩色下处理的图像在256色模式下显示可能发生失真;建议将每幅画面控制在256色,这样可减少信息量,提高运行效率;需要的话可统一调色板。具体方法是:在真彩色24比特下设计和处理图形,完成后,转成Indexed colour (如果是在photoshop下的话)256色图片,再引入到开发平台中。
动画用来形象地表述动态过程或者作为课件总的片头展示课件的关键性画面,它调动了图片、声音、视频等最富感染力的媒体,往往是课件中非常精彩、画龙点睛之笔,但要考虑到载体的实际播放效果。因此如无特殊需要,切忌将动画设计成全屏,可以将动画区域以外的部分屏蔽调成黑色或调成与动画形成有机整体的图形等方法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调入动画时,屏幕上应出现“调入程序,请稍候”之类的字样;尽可能采用内存管理技术,将动画提前调入内存,保证它的运行流畅;动画过程应允许随时被中断,中断热键是ESC键或是鼠标单击屏幕的任何区域。
视频适合展示现实场景,常用在实践和演示性很强的模块中。它除了和动画一样有画面的统一协调和播放性能问题外,还有播放灵活控制问题。考虑到载体的实际播放效果,要采用MPG视频格式,切忌将视频设计成全屏,可以将视频区域以外的部分屏幕调成黑色或调成能与视频形成有机整体的图形等方法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调入视频时,屏幕上应出现“调入程序,请稍候”之类的字样;尽可能采用内存管理技术,将视频提前调入内存,保证运行流畅;视频播放应有方便灵活的控制,如中断、前进、后退、暂停、播放”等控制;视频的A格式画面效果好,但数据量大,MOV格式次之,MPG格式数据量最小,但播放效果较差。
视频和动画的文件格式,程序控制基本上是一样的。
AVI格式文件注意带上“Video for Windows”程序,MOV格式文件注意带上QuickTime程序,MPG格式文件注意带上解压程序。视频应用应当以表现主题思想为核心,应充分而恰当的利用。对背景和装饰性的图像和动画,不应成为学习的干扰。
交互是用户和计算机进行对话的手段,是用户参与和控制的接口。是否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这一功能是一个多媒体课件与否的重要因素。
如果所设置的交互功能使用户不知所云,或者根本找不到,就失去了设置的意义。这需要揣摩使用者的心理,提供有关交互的明确而方便的信息。
操作应尽量采用一个按键或者鼠标操作方式。
如表4所示是一些的交互符号,制作时应尽量采用(可以作适当的美化和变形处理), 以减少用户学习操作方法的负担:
表4通用按钮
指定“F1”键为“帮助”键;“Esc”键为“退出”或“返回”键。其他按钮和交互形式,应明确给出交互的含义,在按钮上加上文字,或者当光标放到交互区时给出文字提示。
在交互选项较多的场合,为节省屏幕空间,可采用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菜单方式,也可以采用分层结构组织菜单。当不用菜单时,这些菜单可以缩成一个小的选项。
(4) 帮助
应该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操作帮助,不能出现让使用者找不到帮助的情况,帮助应当放在十分明显的位置。
帮助可以有多种形式:
l&&&&&& 在线帮助:当光标移至某一区域时显示帮助信息。
l&&&&&& 屏幕帮助:在屏幕上划出一个区域(如状态栏),提供光标所在位置的内容和操作说明。
l&&&&&& 联机帮助。设置一个帮助按钮,点击它时出现相应的帮助。
12. 产品测试和审查
为保证课件的质量,在出版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审查。
(1)设计确认
在样例完成后需要对设计确认。参加设计确认的人员应包括:教学管理部门、学科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多媒体教师、课程组、课件开发单位。管理部门根据学科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多媒体教师的意见确定设计是否合格。
(2)用户试用
在课件基本完成后,需组织部分有代表性的用户(即课件的对象)进行试用。
用户试用由开发单位组织,参加人员须包括教学管理部门派出的代表和与开发工作无关的外聘人员至少各1人。
除了检查有没有技术错误外,还要审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了得到全面、客观的反馈信息,应当填写试用表格,以便能很好地综合与分析反馈意见。
用户试用报告将作为产品验收的重要依据。
(3)产品验收
对课件最终测试和审查,产品验收由资源建设部门组织,聘请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参加。分2个验收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
内容审查组:对课件的科学性、教学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技术测试组:对课件的技术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
13.开发工具
软件开发工具很多,为了便于交流和应用,建议使用基于windows平台的开发工具。
14.出版要求
(1)内容要求
软件内容应无科学性和政治性错误,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2)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要采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93、GB3101―93至GB3102―93。
(3)自然科学名词
自然科学的名词和术语,要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的各学科《名词》丛书规定的名词和术语,如数学名词和术语可参见《数学名词》一书。
(4)文字与符号
要用规范简体字,不用繁体字或异体字,(学科可根据特殊需要在专用名词术语中使用少量的繁体字);
学科符号要遵循各学科的规范用法;
标点符号的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
(5)数字的用法
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
15. 安装、运行与卸载
软件运行推荐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允许用户选择:
(1)在光盘上直接运行:运行文件*.exe
(2)安装到硬盘中运行:安装程序文件取名为lnstsall或Setup;
安装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安装过程提示,安装目录应允许用户自行设定,但可以给出默认目录供用户参考。
安装过程中,不应更改原系统的“显示分辨率”和“色彩数”这两个参数的设置,如果需要修改系统配置文件SYSTEM.INI的内容或覆盖动态链接库DLL文件,应提示用户并提供保存原文的方法。
如果课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执行往磁盘上写入数据的操作,应在安装过程中提示用户指定所要写入的机器名(对网络版而言)和目录区。
硬件配置高于所推荐的配置时,其内容(字符、动画等)呈现的变化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如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等。
无论是采用计算机语言、数据库语言,还是采用制作工具开发的课件,都应能脱离原始的开发环境而独立运行。
如果是安装运行,应该给出卸载程序文件( uninstall),以便于用户进行卸载处理。同时在安装时要提示用户预装支持软件。
16.用户使用
用户使用手册是为了帮助用户有效进行学习的。因此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系统概述(包括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功能特点等诸方面的说明);
(2)&&&& 软硬件支撑环境说明及软件安装过程描述;
(3)&&&& 用户级命令的功能与用法;
(4)&&&& 指导说明(包括相关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如何利用课件达到教学目标、如何与其他教学手段相配合等)。
根据课件的类型和内容的不同,可分别编写教师用户手册和学生用户手册。
如果在rcadme .txt文档中和课件中有充分和方便的帮助,可以不编写用户使用手册。但不允许用户在使用中没有上述材料而影响学习和使用。
对于以光盘为载体的课件,在包装封面及光盘背面应有下列标志:校标(或校名)、课件名称、出版社(对正式出版而言)、开发组、“河南广播电视大学XXXXX教材”字样和版权说明。
光盘需按照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系列的统一模式,封内应有课件内容提要和安装运行说明。图示如下:
(课件名称)
CD-ROM教材系列
(开发组)
(课件名称)&
18.课件样例审定内容
(1)课件的定位:
l&&&&&& 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l&&&&&& 符合指定教学对象的需要;
l&&&&&& 能解决现行教材之不足。
(2)教学设计:
l&&&&&& 应摆正与文字教材、电视教材和面授的关系;
l&&&&&& 能否适应远距离教育的特点;
l&&&&&& 能否满足成人个别化学习的需要;
l&&&&&& 是否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3)结构设计
l&&&&&& 结构是否清晰合理;
l&&&&&& 能否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
l&&&&&& 检索、查询和导航策略运用是否恰当。
(4)屏幕设计:
l&&&&&& 画面总体设计如何,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与内容是否相关;
l&&&&&& 交互是否方便合理、灵活。
(5)总体评价。
(6)审定会专家名单。
19.课件用户试用内容
(1)试用的对象。
(2)试用内容描述。
(3)试用技术评价。
(4)试用总体评价。
20.课件技术测试报告
课件技术测试按照课件提供的信息进行。这些信息必须和将来提供给最终用户的相同。
(1)安装运行测试:
l&&&&&& 在最低运行环境下的安装和运行测试。
1、课件应能正常运行。
2、屏幕效果和运行速度不影响正常学习。
l&&&&&& 在推荐运行环境下的安装和运行测试。
1、课件能正常运行。
2、能进行正确写盘和打印等课件允许的操作。
(2)功能性测试:
l& 无因软件本身原因引起的死机现象,无异常信息;
l& 所有交互合理和有效,例如在任何地方都能跳转到相应的主要模块;在任何地方跳回到主菜单的操作一般不超过3次;
l& 所有交互能顺利、正确地实现;
l& 绝大多数画面跳转无明显等待,超过3秒钟的等待有提示信息;
l& 超过10秒钟的视频和动画播放应允许中断或提供暂停、前进、后退、播放等控制。
(3)可操作性测试:
l& 操作尽量采用“用鼠标寻找交互,用光标形状的改变表征交互,用鼠标左键实现交互”的方式;
l& 所有交互和操作应该有明显的提示(例如文字提示、规范可交互对象的图示、光标变形提示、热区和按钮变化提示等);
l& 对课件的使用有充分的提示和帮助信息;有明显的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指示。
l& 以学习知识为主的课件,应有对知识点检索和查询的功能,对模拟实验和实践的课件,应有相应指导实验和实践的说明。
(4)性能性测试:
l& 在推荐运行环境下所有动画、声音和视频能正常播放,无明显滞留、跳动,在最低运行环境下不影响对内容的学习。
l& 前后的声音强弱无不规则的明显起伏。
(5)测试组人员名单。
21.课件内容评审内容
(1)教学内容评审:
● 教学性:
1.&&& 是否符合原设计目标;
2.&&& 是否符合远距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规律;
3.&&& 是否能适应多种学习的需求,并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1.&&& 是否符合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2.&&& 定理、概念、公式等是否与本课程相关的教材表述一致。
(2)检查:
● 量和单位符合15.1.1的规定;
● 自然科学的名词和术语符合15.1.2的规定;
● 文字与符号符合15.1.3的规定
● 数字符合15.1.4的规定
其它教学管理支持服务软件的测试、评审等参照19、20、21、22有关款项。
本规范内容参照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教育技术学的有关资料,其中技术条文要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定期修订。有关条文若与国家标准或上级部门颁布的规范不符,以国家标准或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规范为准。
网络课程(三分屏、网站)制作规范
一、基本要求
1.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2.网络课程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
3.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讲稿)。
4.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专业背景相一致。
5.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使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或动画。
二、课程教学内容
1.课件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要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教学单元为单位。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自测模块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
3.每一个教学单元内容都应有如下几部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参考的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和学习方法说明等。整个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大纲、期末复习、作业布置、考试命题相一致,要尽量补充课料,使学生利用资源学习、做作业、复习、考试都有针对性和宽延性。
4.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
5.模块组织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课程结构应为动态层次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确保用户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跳转。
6.内容的表现形式应采用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重点过程动画表现以及小画面教师讲授录像播放相结合。
三、电子教案与讲课
1、教师应按照课程的排版习惯制作出电子教案,要求:字体大小、字间距、行间距清晰合理,排版整齐、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章节分明。教案必须是Word文档或PPT文档。
2、定理、定义、公式、上下标等必须表达准确。PPT演示文稿的制作,需要直接用换屏,或适当使用动画效果。
& 3、录制讲课视频的讲课内容要严格按照电子教案的顺序讲授。
& 4、录制讲课视频时,教师应使用普通话讲授,声音洪亮清晰无杂噪音,无明显回声。
5、电子教案需要插入动画(flash动画)或其它特殊要求时,需要用文字说明(另附说明文档),并在教案中注明(如“动画1”字样)。
四、课程导航
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每门课程至少应提供如下导航方法
1.列出课程结构说明: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如下内容: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
2.网络课程网站的文件结构:网站的文件结构要根据章节、通用网页、组件和媒体类型等适当地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单个子目录中文件数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维护。
3.页面组织:网站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对于描绘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也要提供查询和直接显示功能。
4.直接导航:对一些重要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之中。
5.浏览历史记录:记录学生在超媒体知识空间所经历的历史路径,学生可随时快速跳转到以前浏览过的页面。
五、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核心内容,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内容讲解、网上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实践环节、协作式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等。
六、教学设计原则与开发要求
  设计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如下教学设计原则: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意,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背景颜色应与字体前景颜色协调,以减少在屏幕上阅读的疲劳。
网页色彩要与内容相适应,背景颜色应与前景颜色协调,各页间不宜变化太大。背景音乐应选与表现的内容一致,不可过多。
  同一网页中不宜同时出现过多动态区域。网页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幕分辨率下不应横向滚屏。
  每门课程的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规习惯。
  表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色彩要和谐、页面布局美观,重点内容要有多媒体表现。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能力。
  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
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广学生知识面。
七、技术要求
1.文件存储原则
网络课程中的程序、图片、媒体等要分别存放到不同的目录下以便管理。一般在网站根目录中开设images、common、temp 、media 子目录。images目录中存放各页面都要用到的公共图片,例如课程的标志、banner 条、菜单、按钮等等;common 子目录中放css、js,、php、include 等公共文件;temp 子目录放各种文字图片等等原始资料;media 子目录中放flash, avi, quick time 等多媒体文件。
在根目录中原则上应该按照首页的栏目结构,给每一个栏目开设一个目录,根据需要在每一个栏目的目录中开设一个images 和media 的子目录用以放置此栏目专有的图片和多媒体文件,如果这个栏目的内容特别多,又分出很多下级栏目,可以相应的再开设其他目录。
2.文件命名原则
每一个目录中应该包含一个缺省的html 文件,文件名统一用default.htm
目录、文件的名称全部用小写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的组合,其中不得包含汉字、空格和特殊字符;
3.素材要求:
所有图片必须转换为GIF和JPEG格式。声音、视频尽量转换成流媒体格式(参见“网上视频(流媒体)采集技术标准”),推荐使用的Windows Media 编码器进行转换,声音文件格式为wma,视频格式为wmv。动画推荐使用Flash等适合网上传输的格式。
4.端兼容性:
推荐使用800*600分辨率制作网页,同时在分辨率下也应能正常显示,无错位变形等问题。IE5.0浏览器以上能正常显示,如需要安装插件应在适当醒目位置提供相关下载。
八、网络课程的属性描述  当网络课程提交时,需要对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如下的属性标注:
学科(专业)
网络课程属于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或专业
本网络课程的名称
指明其内容适用于哪个层次的教育对象
网络课程简要说明
网络课程内容的关键词
本网络课程最早出现时间,格式:****/**/**,如
课程编著者
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姓名、单位、联系信息等
课程内容的总字数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图形(图像)数量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音频文件的数量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视频文件的数量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动画文件的数量
课程内容的WEB页面数量
本课程所需要的运行环境
开发本课程的单位
电视录像课制作规范规范
&&&&& 参考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制定本技术标准。本标准包括音、视频素材采集和录像上网共享的基本技术要求。它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定义了各类资源应符合的技术要求,所有教学录像的开发、制作均应以此为标准执行。
&&&& 电视录像课的制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需要责任教师、主讲教师、监听教师和制作人员相互间密切配合的工作。所以,在选择课程体现形式、编写稿本、制定拍摄预案以及实际拍摄和后期编辑合成的过程中要相互、加深对所制作课程的理解,以便用最佳形式体现所拍摄课程。
一、文字稿本
1、教师自备一式两份和课程讲授相一致的完整讲稿。
2、讲稿内容和讲课能容一致,不能只是提纲。整个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大纲、期末复习、作业布置、考试命题相一致,使学生利用资源学习、做作业、复习、考试都有针对性。
3、教师自备电子文档,类型为WORD文档、PPT文档或文本文档。
4、规格:A4、B5纸,右侧空间留大一些,以便记录。
5、演示性内容的表现:如Powerpoint内容的选择依据:
(1)、无法用语言或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如化学的反应现象,物理的实验过程,美术的名画欣赏。
(2)、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如公式,定义,章节标题。
(3)、要长时间呈现的内容,如例题,用来分析的文章等。
二、画面设计
1、色彩:背景的色彩基调就是课件的整体基调,一部课件要有一个整体基调,为了使字幕和图形显得清晰,背景或采用深色或采用浅色,而不应采用不深不浅的颜色,以加大反差。
2、布局:简化页面,突出主体内容,宜简不宜繁,视频、动画媒体一般都单独布局。画面上下左右应留有一厘米以上的空间。
3、字幕:字体的选择要有层次感,体例要统一。字体由重到轻、由粗到细排列。内文字体的选用尽量少用行书、草书或艺术体。英文和数字用一些粗线条字体。
字号要依据内容层次而由大到小,章、节、小标题字号应相差一级,但到了节以下的层面,可以在选用同一字号时由字体区分层次。每行最多为18字,保留一定的字间距和字行距。
 & 字色的确定要与背景形成反差。一是字色与背景色在颜色上要跳开,在色度上要形成反差。即:深色背景采用浅色字,浅色背景采用深色字。比如:在深蓝色的背景上,可用白色、黄色、淡绿、淡蓝等;在白色或淡色的背景上,可用深蓝、黑色或赭石色等,二是字色与背景色在色调上要协调统一。也就是说,字色在与背景色保持反差的前提下,色调的冷暖度要保持基本一致。蓝底、绿底上不要用红字,红底紫底上不要用蓝字等,最常用的办法是给红字加白边。
1、主讲教师应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不带病讲课。
2、衣着得体,以职业服装为主,不要太时装化。
3、服装色彩为单色和中间色,不要太花和色彩太纯。
4、教师应熟悉文字稿本,授课时使用普通话,声音清晰洪亮,无明显杂、噪音等,合理把握声音的持续和节奏、语速得当。
四、制作人员
1、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2、制作采用编导负责制。编导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主动与责任教师、主讲教师沟通,安排落实具体录制工作。
3、编导拟订制作,掌握制作进度、负责制作技术质量,了解教学内容,领会教学意图,参加和指导文字稿本,分镜头本的编写,指挥现场录制。
4、录制完成后妥善收管各种稿本、素材并作好各种记录和存档工作。
5、摄像、录象、录音、编辑和技术人员等,应按照各自的,在编导的统一指导下,创作性的工作。
音视频制作或采集技术要求
一、技术规范
1.录象带记录制式为:每桢625行、每秒25桢、PAL/D制式。
2.图象画面同步、稳定,控制信号连续、图象无抖动跳跃现象、色彩无突变现象。
3.录象画面主题突出构图合理、镜头运用流畅、组接合理。
4.动画特技运用适当。
5.音频无明显失真、声画同步,无干扰、录音过冲等缺陷,音频音量大小适中,音乐运用适当。
6.字幕必须使用规范化的汉字和符号正确显示。
7.图象清晰,白平衡正确,整片色调一致。
8.每课节目内容可分为45分钟或25分钟。
二、音频素材采集的技术要求:
数字化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11~44.1 KHZ。
量化位数为8位、16位、24位。
声道数为双声道。
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
数字化音频的中间过程文件采用WAV格式为主,成果文件必须使用压缩格式。
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格式。
MIDI设备录制音乐使用MIDI格式。
音频数据都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ra,或者wma)格式,或者MP3格式。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及民族语言版本除外)配音。
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
音频播放流畅。
& &&& (其中,属性一栏中为“M”,表示必须符合的技术要求,“O”表示建议符合的技术要求。)
三、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
存储格式为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或流式媒体格式之一。
在PC平台使用的原始视频素材要使用AVI格式,成果文件使用压缩格式。
Apple系列使用QuickTime格式,即MOV文件。
所有视频数据都需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rm、wmv、asf或mov格式)。
彩色视频素材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色。
黑白视频素材每帧图像灰度级不低于128级。
视频类素材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
音频播放流畅。
视频采集使用Y、U、V分量模式,采样基准频率为13.5MHz。
四、DVD制作技术标准
说明:DVD 光碟具有目前最好的视频(MPEG-2)和音频效果(如流行的5.1声道)。有几种规格的容量,如单面的4.7G和9G。
文件格式:MPEG2(vob)
画面尺寸: 720×576
画面宽高比:4:3
帧速率: 25fps(帧/秒)
视频制式:PAL
视频数据速率:4~8 Mbps CBR或VBR固定速率/双可变速率
YUV格式: 4:2:0(色度信号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每隔一行去除一行色度信号)
DC分量精度:8-10 Bit
音频:立体声、48kHz和192~384 kbps MPEG音频;
播放设备:DVD播放机或CPU500以上的带DVD光驱电脑。
五、VCD制作技术标准
说明:VCD一张盘片上可写入74分钟(标准的650MB)的影片长度,采用MPEG-1压缩格式,视频品质约与VHS视频相同。
文件格式:MPEG1(dat)
画面尺寸: 352×288
画面宽高比:4:3
帧速率: 25fps(帧/秒)
视频制式:PAL
视频数据速率:1152kbps;
音频:立体声、44.1kHz和224kbps音频位速率。
播放设备:所有带光驱的P100以上的电脑或带解压卡的386以上的电脑,所有的VCD、SVCD、DVD播放机。
六、网上视频(流媒体)采集技术标准
&&& 发布系统符合国际标准,流媒体采用MMS及HTTP流媒体协议。视频服务器为学校负责架设的服务器,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冗余能力,支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保证评审、公示和发布后的正常浏览。
&&&客户端采用支持Windows Media Player媒体播放器,用户可交互地选择播放音视频课件,并可对音视频课件实现播放、暂停、停止、跳跃等功能。
文件格式:asf、wmv、wma
画面尺寸: 最小320×240
画面宽高比:4:3
帧速率: 最小15fps(帧/秒)
视频数据速率:视频最小64Kbps
音频:单声道、16kHz和160kbps音频位速率。
播放设备:所有带光驱的电脑或宽带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
相关资料可在此
. 相关资料可在此 .
>>上篇文章:>>下篇文章:
客服电话:135-
入会咨询:400-
Email邮箱:
地址: 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大道锦绣大厦2座(晚上:
服务时间:8:40- 24:0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