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三种心态要不得 寂寞剩女的代价全集深受其害 ege

当前位置: >>
2009金融危机
世界政治金融危机、 美国衰落与 * 国际关系格局扁平化陈玉刚内容提要 从最近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关于美国衰落的讨论出发 , 作者介绍了美国新近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国际格局发展的看法 ! ! ! 无极时代与后美国时代, 并认为真正符 合客观现实的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扁平化 , 国际权力格局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水平分布,
在这 当中 , 大国 、 主要的区域性和跨区域性国家集团以及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制度都会越来越平等地分 享国际权力。 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社会所提出的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呼声也能反映 这种国际关系权力分布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尽管主要大国相对地位不会因为这次金融危机发生 大的变化 , 但国际制度和国际体系的调整也反映了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的重要转变。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 国际权力 ; 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 金融危机; 扁平化 陈玉刚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 (上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邮编 : 06- ) 05- 0028- 07每当美国出现严重问题时, 国际关系学界都会 出现格局变化的讨论。例如,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 元危机以及随后美国实行 的战略收缩, 导致了 ? 五 大力量中心 %概念的提出 , 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格局 首次浮出水面。 20 世纪 80 年代的经济衰退使得国 际关系学界出现了美国衰落的大讨论。冷战结束、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又引发学界关于美国单极霸权向 何处去的争论。同样 , 针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 学 界也必将会对国际权力转移和国际关系格局转换进 行讨论。令人深思的是 , 本次金融危机是在被认为 市场机制成熟和金融制度健全的世界经济中心美国 爆发的 , 而不是拉美或东南亚, 这就使得本次全球金 融危机对国际关系产生具有格局性影响的意义。一 美国的衰落与 新兴权力的崛起当前 , 一轮关于国际权力转移的讨论并非完全 是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 而在这之前, 或者说在 进入 21 世纪时就已经开始 , 其触发点主要表现在同 时进行的两个方面 : 一是中国、 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 起以及俄罗斯的大国复兴; 二是美国遭受恐怖主义 袭击及其世界领导能力的衰落。 2008 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因 此它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直接地触及了美国是否衰落 的敏感神经。美国是否衰落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 感谢 ?世界经济与政治 #杂志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 , 文中的错漏由作者负责。!28 ! 2009 年第 5期 久 , 但至今没有定论。从现在来看, 断定美国已走向 衰落的理由是存在的, 因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 的比重正日益下降。根据世界银行网 站公布的数 字 , 我们 可以 计 算 出 2007 年美 国 国 内 生 产总 值 ( GDP )占世界 GDP 总额的 25 . 41 % , 而在二战后初 期美国的 GDP 曾占世 界 GDP 的 一半 多。相 比之 下 , 其他国家则正在缩小和美国的差距 , 欧盟 27 国 作为一个整体 , 其 GDP 已占世界 GDP 的 22 . 41 %, 几乎与美国相 当。此外 , 日本 的 GDP 占世界 GDP 的 8 . 05 % , 德国占 6 . 07 % , 中国则占 6 . 04 % , 处于 按国家排名中的第四位。而根据中国 国家统计局 2009年 1 月 14 日公布的对 2007 年 GDP 最后核定 的数据 , 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排名世界第三。 由于制造业在美国越来越萎缩 , 英国 ?金融时 报 #在 2008年 8 月 10 日的一份报道中预测, 中国制 造业有望在 2009年赶超美国 , 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 国 , 很多美国人因 此担心这会导致美国的产业空 心化。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导致美国的金 融资产大幅缩水 , 与金融业相关的高风险、 高回报的 行业也会深受影响。如果美国政府的救市行动难以 短期见效, 危机极有可能波及其他行业, 那么美国在 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下降。金融危机使世界 各国都认识到了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 改革的必要 性。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以美元为中心 , 但美 元只有美国经济和美国政府可以为之提供保障 , 而 金融危机恰恰在美国爆发 , 这说明了美国经济的不 可靠性和美国政府的不可信性。如果未来国际金融 体系改革的结果是进一步削弱美元的 国际中心地 位 , 那么美国的单极地位自然会进一步遭到削弱。 同时, 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也逐渐被削 弱。笔者认为, 在许多国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 美 国已不再处于领导地位。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迟迟 难以结束,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成为美国陷入 其中难以自拔的泥潭。有学者已把这两场战争对美 国未来 命运的 影响同 英帝国 的布尔 战争 ( 1899 ~ 1902年 )相提并论 , 认为美国的国际霸权地位由此( 走到了转折性的关头。 美国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问 & ?超德国 , 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 载新浪网 , 2009年 1 月 16 日 , h ttp: / / new s . s ina. com. cn / c /2009 - 01 - 16 / s . sh t ml 。 ? PeterM arsh, ? Ch ina to O vertak eU S as L arges tM anufacturer ,% F inan cia l T im es , A ugu st 10 , 2008 . ( Fareed Zakaria , ? Th e Fu ture of Am erican Pow er , % F oreign Af f airs , V o.l 87 , Issue 3 , 2008 . ) ? + ? & ) 已经持续了 120 多年。 如果不把欧盟算做一个整体, 那么美 国 2007 年的 国内生 产总值 是日 本的 3 倍, 相当于日本、 德国、 中国和英国 4 个国家的总和。 加之美国有很强的社会活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这些 因素都能够保证其成功地应对每一次危机。美国通 过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以及汇率的市场化, 成功地向 世界转嫁了美元危机, 世界性的金融膨胀就是从这 个时候开 始的。此后 , 美国走上 了金融创新之路。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新经济带来了二战后美国经 济少有的黄金期, 虽然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美国新 经济存在大量泡沫的成分, 但新经济所带来的遗产 在当今的美国随处可见, 信息技术 ( I T ) 革命对美国 经济和社会影响深远。虽然传统制造业在美国衰落 了, 但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高附加值领域仍处于优势 ? 地位。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极具竞争力。尽 管政府形象在小布什任期内受损很大 , 但美国的文+ 化在世界上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美国的军事 力量在全球仍然高居首位, 根据世界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 2007 年美国的军费支出占世界军费支出的 40 . 84 % , 而在过去许多时候甚至是世界军费支出的 一半。当今世界只有美国具备同时打二三场战争的 能力。因此, 针对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 性金融危机, 有学者认为 , 美国肯定能找到解决危机 的转化战略, 相信危机过后美国依然会保持其世界 领导地位。 虽然冷战后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有所削弱 , 但 美国还可以通过盟友和国际制度来继续领导世界 , 罗伯特 , 基欧汉 ( Robert O. K eohane)、 约翰 , 伊肯? 伯里 ( John Ikenberry) 等人基本上就持这种观点。Fareed Zakaria , ? The Fu tu re of Am erican Pow er , % 2008 . Fareed Zakaria , ? The Fu tu re of Am erican Pow er , % 2008 . Joseph S . N ye , Jr . , ? R ecovering Am erican Leadersh ip, % Sur题、 伊朗核问题、 朝鲜核问题等当前重要国际问题的 处理上既不处于领导地位 , 也不占主导性的地位。 另外, 坚持认为美国依然可以领导世界的学者 认为, 美国的经济仍然强大 , 其领先世界经济的地位vival, V o.l 50 , N o. 1, 2008.? [美 ] 罗伯特 , 基欧汉 著 , 苏 长和译 : ?霸权之 后 : 世 界政治 中的合作与纷争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1年版 ; [ 美 ] 约翰 , 伊肯伯里主编 , 韩召颖译 : ?美国无敌 : 均势的未来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 版社 , 2005年版。!29 ! 金融危机 、 美国衰落与国际关系格局扁平化 法里德 , 扎卡里亚 ( Fareed Zakaria) 认为 , 美国的问 题和当年英帝国的问题不同 , 英国是早在帝国衰落 前就已丧失了其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 但由于其政 治技术运用得较为巧妙 , 故英国在丧失经济领导地 位后, 仍在很长时间里保持了其世界大国地位。相 比当时的英国, 美国的问题既不是经济的 , 也不是社 会的、 技术和教育的、 文化的 , 而是严重的党派政治 问题造成的。美国的党派政治已堕落为金钱、 特殊 利益集团、 媒体所操纵的政治游戏, 沦落为纯意识形 态的攻击, 成了什么问题 都解决不了的政治。 本 次金融危机虽然首先在美国爆发, 但在不到一年的 时间里就很快地蔓延到了世界其他国家 , 呈现出从 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扩散的趋势, 并将世界经济拖 入了危机的边缘。一些卷入程度深、 自身抵御风险 能力弱的国家深受其害 (金融危机导致冰岛宣布国 家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巴基斯坦、 匈牙利、 乌克兰等国家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援助请 求。因此,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特点 使得全球经济出现一国 ? 感冒 %, 其他国家也会受拖 累的现象,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在这次美国地位是否衰落的争论中 , 出现了一 个新的用以参照的相对因素 , 即新兴国家的出现与 崛起。在本次金融危机中 , 我们看到很多的论调都 是要求新兴国家协同行动 , 共同应对危机 , 关于全球 金融危机的国际会议从八国集团 ( G8) 扩大到二十 国集团 ( G20) 就说明了这一点。笔者认为 , 虽然新 兴国家不大可能借本次危机而崛起, 但至少可以肯 定的一点是 , 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相对地位无疑是 衰落了 , 因为在世界经济领域的主要行为体中多了 一个新的群体 ! ! ! 新兴国家。 二 无极时代与后美国时代&所谓无极时代是指世界不是由一个或两个甚至 少数几个国家统治 , 而是由数十个各种类型的行为 体享有和行使各类权力的时代 , 这是国际权力转移 中的一个结构性变化。这些行为体不仅包括民族国 家, 还包括全球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非国家武装、 非政府组织甚至大公司, 还包括纽约、 上海、 圣保罗( 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城市。 大量形形色色的行为体在国际上拥有并使用权力 , 导致了权力的分散 和多中心化, 甚至出现了无中心化趋势。权力的分 散也导致了国际治理难度的增加 , 世贸组织多哈回 合谈判所面临的僵局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当今时 代与传统多极格局时代最主要的不同 , 国家行为体 已丧失了对权力的绝对垄断, 遭遇到了来自全球组 织、 地区组织以及非政府武装、 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 司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挑战。 在无极时代, 权力和影响力的剥离越来越明显。 美国的军事实力仍然是最强大的 , 但在许多领域根 本无法使用, 它无法用大炮坦克迫使其他国家在世 贸组织谈判上做出让步。而相比之下 , 其他国家虽 然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 但在许多重要国际问题中 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 如中国在朝 鲜核问题 , 英 国、 法国和德国在伊朗核问题上所展示的那样。 与两极格局、 单极格局等概念相比 , 无极格局概 念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它指出了美国实力不可使用 的一面, 同时它也指出了权力从霸权国向非霸权国、 从国家向非国家行为体的扩散和转移。不过, 需要 指出的是非国家行为体 ( 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和大公 司 )的权力在这里 无疑被夸大了, 这种夸 大导致了 权力转移讨论的泛滥。例如, 曾经不可一世的一些 大投资公司和大银行在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沦 落到了没有政府的救援就只有关门倒闭的地步。许 多非政府组织的项目甚至其本身的运转也在很大程 度上都要依赖政府资金的支持 , 因此它们在权力的 独立性方面也是值得怀疑的。& ?在关于冷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诸多讨论中 , 当 前有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 无极时代和后美国时 代。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 , 哈斯 ( R ich ard N. H aass) 于 2008 年在 ?外交事务 #杂志上发表 了 ?无极时代 #一文, 指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支配国 的地位已经丧失了, 其权力正在分散 , 世界开始进入? 无极时代。Fareed Zakaria , ? The Fu tu re of Am erican Pow er , % 2008 . R ichard N. H aass , ? The A ge of N onpolarity, %Fore ign Af fa irs ,V o. l 87 , Issue 3 , 2008 .( 关于国家权威的衰落 , 权力向非国家权威的流散 , 著名国际 政治经济学者苏珊 , 斯特兰奇有过专门论述 , 参见 [ 英 ]苏珊 , 斯特兰奇著 , 肖宏宇、 耿协峰译 : ?权力流散 : 世界经 济中的国家与 非国家 权威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年版。!30 ! 2009 年第 5期 当前, 国际格局新特点的另一种提法是后美国 时代。这种观点指出, 美国正面临过去英帝国走向 衰落时所遭遇的困境, 即美国在军事上深陷伊拉克 战争、 经济上又遭遇严重金融危机 , 与此同时 , 国际& 上其他新兴力量则在快速扩展它们的影响力。 当法中 , 混杂着另一种试图把国际局势简单化处理为 两极的提法。这些学者把世界主要国家分为两个阵 营, 一方为民主国家 , 另一方是威权国家 ( authoritari an pow ers), )它们无论是在经济发展、 国家治理上 , 还是国际管理中都表现出了很大不同且互相竞争。 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 威权国家受影响相对 要小得多 , 这更引起了人们对这类国家的关注。这 种论调的危险之处在于, 它把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 进行了简单化的处理, 并很可能把人们引向一种新 的意识形态对立。 持后美国时代提法的学者认识到了国际权力分 配的相对变化 , 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 , 如前面所提 到的 , 把当前的时代和欧洲 19 世纪的时代相比还需 要做进一步的说明。笔者认为 , 在
年的 一百年时间里 , 若以 1870 年为分水岭 , 可严格地分 为两个阶段, 这两 个阶段前后有 着本质性的区别。 在 1870 年之前, 欧洲大国之间保持着基于某些共识 的集体协调, 或者说至少是在 1848年欧洲革命之前 如此 , 欧洲革命之后英国逐渐退出了神圣同盟, 意味 着它不再参与欧洲集体协调了。在 1870 年之后, 欧 洲各大国就开始走上了结盟之路 , 而且越来越认定 联盟的必要性以及联盟之间对抗的不可调和性。基 于这样的一个区别 , 如果说当前的国际形势类似于 19 世纪的欧洲 , 那么严格地说 , 它应该只与 1870 年 之前集体协调的欧洲更接近。 现任欧盟理事会对外关系、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 策总司司长的罗伯特 , 库珀最近的观点和后美国时 代的提法有几分类似。他认为 , 当前的国际格局正 处于一个为期 30 年的转型期, 欧美对世界领导地位 的丧失和中国的崛起、 帝国时代结束和绝对领导的 缺位是转型期的主要特征。在国际格局转型期间 ,? 欧洲追求的是中、 美、 欧集体领导世界。前的世界与 19 世纪的欧洲很相似 , 是一群大国互相 竞争的时代 , 它们的力量正在崛起, 在国际上纷纷竞 逐财富、 权力、 威望和资源。这其中最主要的要数美 国、 欧盟、 中国、 日本、 俄罗斯和印度等几个大国或国 家集团 , 上述国家人口加在一起占了世界总人口的 一多半 , 国内生 产总 值占了 世界 国内生 产总 值的 75% , 而 军 费 开 支 更 是 高 达 全 世 界 军 费 开 支 的? 80% 。 后美国时代的提法带有明显的传统多极格局概念的印迹, 同时它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查尔 斯 , 库普乾认为 , ? 未来有可能是一个多权力中心 相互竞争的世界 , 但是即将来临的多极时代可能具 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与历史上的先例或许只是远亲 式地相像 %。 多极格局概念与后美国时代格局概 念的区别大致有如下几点 : 第一 , 结盟在后美国时代 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虽然传统的均势理论非常钟爱 这样一种可能性或前景, 但事实上, 中国、 印度、 俄罗 斯结成与西方对抗的联盟的可能性很小。第二 , 各 大国在竞争的同时对世界事务的治理也有着一些基 本的共识。金融危机后 ,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干 预市场可以说是这方面典型的反映。第三 , 后美国 时代把对大国的关注扩大到了一些最近经济发展和 国家治理都表现不俗的地区性大国。这些国家在全 球层面不一定有很大影响力 , 但在地区层面则引人 注目, 像伊朗、 南非和巴西等国。传统的大国概念更 重视政治影响力 , 而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概念则更关 注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第四, 后美国时代强调 多边主义, 特别是强调美国应回到多边主义的立场 , 与其他大国协调并共同管理这个世界。实际上后美 国时代的观点和后霸权概念一样, 其用意不是要论 证美国的衰落, 而是为美国如何重建世界领导地位 出谋划策。第五 , 后美国时代的概念强调大国的影 响力, 而不像传统的多极概念那样强调大国的实力。 影响力的竞逐更无形 , 更不显见对抗性。 后美国时代的概念强调大国合作、 共同管理世 界 ,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不过 , 在新的多极格局提(& ? (Fareed Zakaria, The P ost - Am erican W orld, N ew Y ork : W. R ichard N. H aass , ? Th e A ge of N onpolarity , % 2008. [美 ] 查尔斯 , 库普乾 著 , 潘 忠岐译 : ?美国时 代的终 结 : 美W. N orton , 2008 .国外交政策与 21世纪的地缘政治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4年 版 , 第 37页。) A zar G at , ? Th e R eturn of A uthoritarian G reat Pow ers , % F or eig n Aff airs , V o. l 86, Issu e 4,
. ??欧盟官员 : 欧洲追求美 欧中 ? 集体 领导 %方 式治 理世界 #,载 ?中国青年报 #, 2008年 10月 16 日。!31 ! 金融危机 、 美国衰落与国际关系格局扁平化 范式的形成, 它可以跳出这种宿命式的循环 , 使得国三国际权力的流散与 国际关系的扁平化际关系达到更优化的配置。 综观国际关系近年来的发展 , 国际关系扁平化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主要行为体之间的 力量差距在缩小; 二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 各国无论 大小强弱 , 都高度依赖全球性的国际体系, 都是全球 体系的利益攸关方 , 国际组织和制度也因此获得了 它们的权力和地位 ; 三是小国正在通过建立各种区 域或跨区域国际联盟 ( 甚至实现区域一体化 ) 在制 度中分享了大国权力, 权力分配在大国和一些国家 组成的集团间差距缩小了。借助国家集团, 小国不 再是与大国游戏无缘的边缘者 , 它们也可以像大国 那样在这样或那样的国际议题上发挥关键甚至领导 作用。例如, 欧盟就是国际权力分配格局扁平化的 一个集中体现。尽管世界各国单独和美国相比 , 其 力量相差还很悬殊 , 但欧洲国家通过区域一体化形 成国家集团, 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从经济总量来 看, 欧盟 27 国的总和已与美国相当 , 而它们以人口 计算的市场规模则已经超过了美国。有美国学者已) 经指出, 欧 盟是当今美国最大的挑战者。 尽管在 诸如伊拉克战争这样尖锐的问题上 , 美国可以成功无论是无极时代的概念还是后美 国时代的提 法 , 它们都共同肯定了国际权力的流散。从二战结 束以来 , 国际关系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权力分散 , 而非 权力集中, 这一点应该是 可以肯定的。 即使美国 仍有很强的领导世界的能力 , 持这种观点的人也越 来越承认这种领导已不可能单边地行使 , 美国必须 ? 向其他国家妥协 , 向国际制度妥协。 但问题是, 国际权力是趋向多极化了还是无极 化了? 这里的答案是无极时代和后美国时代的提法 都无法客观地反映现实。国际权力是从集中走向了 分散, 但这种分散绝不会止步于现在可以认定的几 个极, 而是会继续分散 , 就像哈斯本人所讲的 , 更多 新兴的国家会在后面产生 , 在 ? 金砖四国 % (巴西、 俄 罗斯、 印度、 中国 ) 后面还有墨西 哥、 阿根廷、 智利、 委内瑞拉、 南非、 尼日利亚、 埃及、 伊朗、 以色列、 沙特 阿拉伯、 巴 基斯 坦、 印度 尼西 亚、 韩国和 澳大 利亚 ( 等。 而且, 随着国际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这份名单 还可以继续拉长 , 这些国家相互间的排序也可能会 发生变化, 这是多极概念所面临的逻辑和现实困境。 当然权力分散的最终归宿并不会就此走向权力分布 的匀质化, 尽管权力分配的相对差距确确实实在逐 步缩小 , 但这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差距缩小的趋势会 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国家有兴有衰, 世界历史上发生 大规模的战争也曾导致了权力分配的大规模重组。 尽管无极格局的概念指出了权力分散进程的延 展性 , 但其所提出的关于非政府组织和大公司对权力 的分享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而且, 国际权力 的分散也没彻底到权力中心无可辨认的程度 , 尽管分 享权力的行为体数量在增加 , 但主要的世界政治行为 体还是清晰可见的。与此同时, 无极时代的概念对国 家集团、 区域性组织和国际制度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它 们对世界权力的分享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 国际格局的力量分配既不是走向无 极化, 也不完全是所谓全新的多极化 , 而是逐步走向 了扁平化。从多极到两极、 单极, 再到新的多极 , 这 种国际关系的发展路径只会使历史进入又一个强权 兴衰的循环。国际关系扁平化则反映了新国际关系! 32 !&地实行离间计 , 分化瓦解欧洲 , 但在国际经济和科技 的竞争中 , 欧洲已越来越统一。同时, 欧盟本身还是 国际权力分配在成员国之间 实现扁平化的重 要体 现。在许多重大的问题上, 欧盟内部的成员小国可 以投反对票来延缓甚至否决欧盟想要的决定。 在当今世界, 小国实现其大国战略的途径之一 就是通过相互间结成联盟来 缩小与大国的权 力差 距, 这是国际关系扁平化的主要体现。哈斯对无极 化判断的前半部分即国际权力正在流散是能够接受 的, 但他未能注意到国际组织本身并没有多大独立 行使的权力, 成员国只是通过国际组织把相互间以 及与组织外国家间的权力差距给缩小了。我们很难 说欧盟自身有多大权力, 也很难说欧盟被哪个成员 国控制在手里 , 但是欧盟为其成员小国提供了一个 施展其大国抱负很好的平台。其他区域性组织纷纷& ? ( )R ichard N. H aass , ? Th e A ge of N onpolarity , % 2008. Joseph S . N ye, Jr . , ? R ecoveringAm erican Leadersh ip , % 2008 . R ichard N. H aass , ? Th e A ge of N onpolarity , % 2008. Charles A. K up ch an , ? The End of th e W est , % The A tlan ticM on th ly, V o.l 290 , N o. 4, 2002. 2009 年第 5期 效仿欧盟并学习之, 虽然各自习得的效果和程度很 有限, 但我们也在非洲联盟那里看到了非盟联合抵 制欧美对津巴布韦制裁的行动以及在国际法庭与苏 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非盟给予了苏丹政府的必要支 持。在欧美与缅甸的关系上, 东盟也显示了其力量。 当然, 其他的一些国际制度也在分享国际权力 , 这其中既包括世贸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 I M F )等全球性的体系制度 , 也包括石油输出国 组织、海湾合作委员会、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区 域性和功能性的组织。国家是国际权力的集中者 , 但国际制度也在积聚自己的国际权力。国际制度积 聚的权力不一定是对国家权力的剥夺, 而是在原先 就不存在的权力真空中生长出来的新领域 , 是国家 间相互依存的加深和全球化的发展所导致的。就像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 世界各国协调救市, 这种协调能 力在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程度不深或有限的时候是不 存在的 , 但在今天的世界中 , 国际制度的权力就变成 了一项重要的国际权力 , 而这种权力的形成又不意 味着对国家原有权力的替代。 国际关系的扁平化是国际格局与国际关系经历 的一次真正的、 革命性的结构性变化。在以往历史 上 , 国际关系往往呈现出一种垂直分布。这种垂直 分布曾是一种法理上的结构 ( 如帝国的体系结构 ) , 但这种法理上的垂直结构因主权制度的形成而瓦解 了 , 主权给了民族国家平等的国际地位。但是 , 作为 一种事实上的存在, 垂直性的国际结构又延续了数 百年, 近代欧洲列强凭武力把其他原本独立的民族 置于其殖民统治体系下。但在国际格局扁平化的发 展趋势下, 因权力差异而事实上存在的垂直结构也 在被逐渐削平。 国际关系扁平化的重要推动力来自国际关系的 制度化和民主化。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 束越来越大 , 即使是出于维护其霸权地位考虑而创 建的国际制度, 最后也反过来会对霸权国的行为造 成或多或少的牵制。当美国只想让制度为其霸权服 务而不想接受制度的任何约束时, 世界与美国两者 间的冲突就爆发了。而国际关系民主化指向的并不 是非要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全方位平等关系 , 而是创 建一个对所有国家都有约束力的全球公民社会和全 球公共空间。 国际关系的扁平化、 制度化和民主化又促进了&更紧凑的全球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全球性体系的 发展有赖于所有国家的全球化 , 而这样的全球化又 使得每一个国家都依赖于其生存于其中的全球性体 系, 并成为这个体系的利益攸关方。一个紧密、 合理 的体系也可以拉平国与国之间的权力分配。 四 当前金融危机的格局转换意义有人评论说 , 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揭示了国际 关系在四个方面发生了转变: 一是在政府与市场、 干 预与自由的关系中明显地出现了向前者的倾斜; 二是 美国作为自由市场模式的代表和国际美元本位的提 供者, 其地位走向了衰落; 三是这次经济危机很可能 是加速了经济权力向亚洲特别是向中国的转移; 四是 & 由政府操控经济的威权国家变得更强大了。 事实上, 仅凭当前这场蔓延的金融危机就说明 国际权力发生了转移似乎还为时尚早 , 因为在当前 高度互相依存的世界里 , 国与国、 地区与地区 之间 ( 特别是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 ) 已形成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局面。这场危机首 先是在金融领 域爆 发,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需要一个传导的过程, 因此 还很难说以实体经济为主, 对国际金融投资介入不 深的国家就不会受其影响。以中国为例, 本次金融 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据中国国家统 计局的数字, 2008 年第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 9 % , 低于同年第二季度的 10 . 1 % , 第四季度的增长 ? 只有 6 . 8 % 。 笔者认为 , 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 之一显然就是商品市场和实体经济受到了金融危机 的冲击。在权力转移意义不明显的同时, 金融危机 所反映的体系及其制度意义却越来越显著。 在金融危机还远未过去之前 , 许多国家就已呼 吁要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重大改革 , 而最强的呼声 并不是来自一些保守人士所担忧的所谓威权国家 , 而是来自欧洲 ( 包括与美 国有特殊 关系的英 国 ) 。 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 齐在赴美参加 2008 年 10月 18 日的美欧峰会前夕声称 , 对体系变革 ? 欧B ill Emm ott , ? B raceY ourselves : Pow er. s Sh ifting, Bu t N ot intheW ay Y ou Expect , % W a shing ton P ost, O ctober 19 , 2008 . ? ? 2008 年国民 经 济总 体 保持 平 稳 较快 发 展 #, 载 新 华网 , 2009年 1 月 22 日 , h ttp : / /n ew s . xinhuanet . com / fortune /2009 - 01 / 22 / conten t_. ht m。!33 ! 金融危机 、 美国衰落与国际关系格局扁平化 洲有需求, 欧洲有需要 , 欧洲会得到 %。欧盟委员会 主席巴罗 佐说 , ? 我们 需要 一 个新 的 全球 金 融秩 & 序 %。 因此, 这场危机所导致的变革将不会导致国 际权力在所谓的自由国家和威权国家之间发生重大 转移, 也不会导致实力在西方和亚洲之间显著的此 消彼长 , 而是会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新的国际金融 体系来进行争论。 体系变革的要求之一就是重新审视自由主义的 全球化 , 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监管。由于缺乏对国 际金融体系的监管, 使得由美国房地产市场爆发的 次贷危机, 引发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全球性危机。用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话讲 , 世界到了重新思考自由市 场资本主义模式的时候了。 体系变革的要求之二是增强体系的包容性和代 表性。国际金融体系的安排应该能够反映国际经济 发展变化的现实 , ? 布雷顿森林体系 II%要完成的基 本使命就在于这一点。如果这一点无法得到满足 , 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体系面临分裂的危险 , 正如欧洲 货币一体化所做的那样 , 各种地区性的金融体系安 排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 ,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 员会成员国已经决定要在几年内建立共同货币。当 然 , 区域性金融体系的发展并不一定会和全球性金 融体系相矛盾, 但全球性金融体系的权威、 地位和作 用无疑会受到冲击。 体系变革的要求之三是要对金融体系的霸权国 实行必要的监管和约束。考虑到美国的世界经济霸 权地位近期内还无法撼动 , 但其霸权确实已衰退的 情况, 各主要国家在联合拯救金融体系的同时 , 也要 督导美国增强其国际透明度 , 成为负责任的全球体 系的利益攸关方。 这些层面的体系变革又对国际制度的改革提出 了必然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次金融危机应 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与 1998 年的金融危机应对处 理相比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本次援救方案中减少 了许多自由主义改革的附加条件。& ?国发生了变换 , 从一个国家转移到了另一个国家 ; 二 是主要体系成员国相对实力和地位虽然没有发生显 著变化, 但体系及其秩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 由此大 国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 巴里 , 布赞就曾把超级大国和大国进行区分 , 并由此区分了两种国际格局的变化 : 一是超级大国 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 二是超级大国数目没变 , 但大国 数目发生了变化, 存在着 ? 1+ X %的几种可能 , 这里 的 X 可以是 3 、 4 或 5 等。 ? 尽管可以肯定地说 , 超 级大国的数目是区别一种格局不同于另一种格局的 重要变量 %, 但是, ? 正是超级大国和大国 之间的关 系, 确定着国际权力结构的运作特征。大国和超级 大国的数目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 它们的身份以及它 ( 们如何相互关联也是至关重要的 %。 不过 , 布赞并 没有很好地从体系及其秩序和制度变化来阐述大国 之间相互关联的变化, 而主要是从极或大国的数目 及其身份和相互作用方式的角度来对国际格局进行 更精细的区分。在笔者看来, 后者更能明确地反映 大国关系的变化, 如果说当前国际格局转换在第一 个层面的意义上还不明显的话 , 那么第二个层面意 义的国际格局转变正在进行中 , 而扁平化则是其发 展的一个长远趋势 , 因为体系及其秩序的转变必然 具有国际权力再分配和大国或国家集团相互关系变 化的含义。这也正是当前许多主要世界经济体对体 系和制度变革争论得那么激烈 , 同时对各种主张又 非常谨慎小心的原因之所在。 [ 来稿日期 : 2008 [ 修回日期 :
22] 12][责任编辑: 赵远良 ]袁原: ?国际金融新秩序谁领头 ? #, 载新华网 , 2008 年 10月五 小结 国际格局转换的判断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检 视 : 一是体系内主要成员国之间相对实力及其地位 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尤其是霸权国或者说体系主导! 34 !22 日 , h ttp : / / new s . xinhuanet . com /w orld / 2008 - 10 /22 / con tent _ . h t m。??法国总统建议 重建国 际金融 货币 体系 #, 载新 华网 , 2008年 9月 26日 , http : / / new s . xinhuanet . com /w orld / / con tent _. h t m。([英 ] 巴里 , 布赞著 , 刘永 涛译 : ?美国和诸大 国 : 21 世纪的世界政治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7年版 , 第 87 页。 No . 5 , 2009W orld Econom ics and PoliticsAbstractsInternational Labour S tandards and Labour Governance in Ch ina : A Perspective from Political Econom y T ian Y e L in Jing ( 6)The regu lation o f industr ia l relations in Ch in a , as one o f the m ain tasks for natio na l governance , should be m ade in acco rdance w ith the internat io na l labour standards se t by Internatio na l labour Organ izat ion. A fter 1990 s , the i ' m bal ance bet w een labour and cap ital affected social stability and reduced state capac ity to i m p le m ent lo ng- ter m devel opm ental strategy. In th e pursu it o f state autonom y, the cen tra l governm ent has ra tified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La bour Conventions and prom oted the la bour lawm akin g w ith re 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L abour Standards . H ow ever , be ing a result o f gradual refor m, Ch in a s ' inpu t into in ternational labour standards is still li m ited due to dom estic in st itutional structure , and the h ig her level in st itutional arrange m ents in particu lar .Th e U n ited States and Stab ility of theW ord Econom y : In co m e Calcu lation and Th eoretical Ana ly sis based on the H ege m on ic N eu tral Bao Jianyun ( 17 )Based on re levant literature o f international po lit ical econom y ( IPE ), this article analyses hegem ony and stability of th e world econom y w ith dynam ic theoreticalm ode ls . A lthough the hegem on ic pow ers are active players in the devel opm ent of the w orld econom y , th ere is no direct posit iv e or nega tiv e re lations betw een hege m onic states and the sta b ility o f w orld econom y. A ll hegem on ic pow er , eith er g lobal or c lub hege m ony , can ca lculate the ir in com e derived from hegem ony and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 But their in terests and ca lculation m ethod are a l w ays chang ing as th e incom e conten t and resource allocat ion varies .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 th e behav ior o f hegem onic pow ers can resu lt in e ither stab ility or in stability of w orld econom y , and th e hege m onic pow ers are neutra.lG loba l Financial C risis , th e U n ited States 'D eclin e , and Flaten ization of In ternational Ord er Chen Yugang ( 28 )G iv en the recent g lobal f in anc ial crisis and deba te on th e decline of th e US, there are tw o typical v iew s on interna t io na l order , nam ely , the A ge of Nonpolarity and th e Post- Am erican E ra . T he in ternational re lations tend to de! 3 ! W orld E conom ics and PoliticsNo . 5 , 2009ve lop tow ards flaten ization ,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w er w ill be distribu ted in a flat pa ttern . The b ig pow ers , th e re gional and trans- regional state groups , and m a jo r in ternational organ izat io ns and in stitu t io ns w ill share pow er in an in creasin gly equa l w ay. The dem and of re for m of in ternational fin ancial system aga in st th is fin ancia l crisis is a re flection of such trend . T hough the re lative posit io ns o f b ig pow ers w ill no t be sig 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the crisis , dra m a tic changes did occur in the ad ju stm ents of international in st itutions and system s.International Environm en tal Legislation: R ecen t D eve lopm en t and Blockage W an X ia ( 35)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env ironm ental leg islat io n invo lv es not on ly the coo rd in ation of th e w ill of states but also th e harm onizat ion betw een dom estic and fore ig n in terests , and betw een national and in ternational in terests . Prom o ted by the lead in g env ironm enta l internat io na lism, the internat iona l env ironm ental leg islatio n has faced g reat chal lenges from env ironm ental na tio na lism. T he deve lopm ent and blockage of th is process fully revea ls the contrad iction and con flicts o f these tw o id eo lo g ies. Thus, hold th e flag o f natio na lism and guard aga in st intervention in the env i ronm en tal affa irs are the funda m ental guarantee for China to realize a w in - w in situation in th e in terna tio na l env i ronm en tal cooperation .Langu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M ean ing in In ternational R elations : on Iraq W ar Sun Jisheng ( 43 )L anguage is an i m portant factor in the w orld po litical process. L anguage , m eanin g and polit ics are closely re lated w ith each o th er . For internat iona l relations , politicians through language can rea lize th e ir agency and comm un ica t iv e in ten tio n , construct m ean ing, and streng then the rule. A t the m acro le ve, l speakers fram e the d iscourse content and m a jo r ident ities through narrat io n and construct the new m ean in g system. A t the m icro leve, l speakers use dif ferent w ords for na m ing and defin it io n , and construct language gam es. Speakers use d ifferent form s o f speech acts to achieve perlo cut io nary ac. t T he use of language i it is restricted by politica l and social contex. t Th is paper ,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tries to pu t for w ard an ana ly sis m ode l for language in I R theories , and the m odel is then used to ana lyze P resident Bush s ' language on Iraq W ar . Th is research can he lp us not only find out the m ain language channe ls for m eaning construction but a ls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 n o f m ean in g th rough language in w orld po litics .Th e Possibility and C ond itions of the Har m on iousW orld O rder : A P erspectiv e fro m Soc ia l P sychology Y in Ji w u ( 56 )The key to the study of H ar m oniousW o rld is to explore th e conditio ns and m echan ism of har m ony . Avo id ing conflict! 4 !
2009金融危机―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剩女的代价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