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公平就业法的就业体系

浙江嘉兴:推动城乡平等就业
应丽斋&&&余延青
日15:03&&&来源:
E-mail推荐:
  今年的春节,50多岁的平湖市虎啸村农民李留珍过得格外踏实,因为年龄偏大、没有技能一直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她,在村就业指导站帮助下,如愿在一家制衣公司上班。  到2009年底,嘉兴通过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共有20多万农村劳动力像李留珍一样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转移就业,全市有246个社区417个村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嘉兴推行的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嘉兴市被列为全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选取的5个城市实施统筹城乡就业项目,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融入社会能力建设项目,嘉兴也是其中之一。  建立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体系  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说,统筹城乡就业是嘉兴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6年9月被列为全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以来,嘉兴把统筹城乡就业放到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统一规划,统筹考虑。嘉兴市委、市政府认为,统筹城乡就业,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市规模扩张,统筹城乡就业是对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变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就业就要破除城乡壁垒,打通城乡劳动力交流渠道,取消地域、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性政策。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现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劳动者公平竞争就业。  于是,一项项意义深远的改革在嘉兴破冰前行: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城乡户籍;率先实施了覆盖城乡的城乡居保、医保政策;率先建立劳动者无身份差别、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城乡一体化的失业保险制度,这些身份差别的消除,为城乡劳动者平等充分就业奠定了基础。  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劳动者公平竞争就业,需要畅通的就业信息。嘉兴把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整合各类劳动力市场,统一名称为“人力资源市场”,从形式上打破人为的部门分割,做到服务对象的扩展和全面覆盖。完成了各中心镇市场建设或设置招聘交流场所,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地级市中心市场为龙头、县级市场为骨干、中心镇市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同时,以公共事务信息系统为依托,大力发展网上市场,为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人力资源交流服务。  2008年5月,在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同时,嘉兴把充分就业创建工作从城镇向农村拓展,通过成立村(社区)就业指导站、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等措施,让农民的就业意向与单位的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力保农民能轻松、快捷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无法实现就业愿望的,则由村就业指导站帮助协调解决。2008年,南湖区邱家桥村通过调查排摸得知,1158名本地常住人口中,有400多人处于失业状态。村就业服务指导站及时采取对接民间职业介绍机构、开挖辖区企业岗位潜力、出租闲置房扶持农民自主创业等措施,使村民的就业率由6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7%,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目前,嘉兴市还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在信息库中一目了然,为政府有针对性地解决就业起到积极作用。到2009年底,嘉兴全市305个社区868个村中,经考核有246个社区417个村达到县(市、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标准,有14个社区列入省考核表彰,达标村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  秀洲区洪合镇的陈光英曾经一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年前,他参加了镇里组织的织机技能培训后,购买了6台电脑横机,生产加工羊毛衫,现在月收入4000多元。  在秀洲区王店镇建林村,100多位村民经过培训后“洗脚上岸”,到村里两家从事休闲观光的企业打工,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  嘉兴各地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根据农民需求分期分批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去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两分两换”人员的培训就达2万多人次。多层次、高密度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城乡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据统计,2006年到2009年,嘉兴市共开展再就业培训6387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11000人,高技能人才的占比由5%提高到9%。  让部分有文化、有资金、有能力的城乡劳动者加入到创业大军,通过创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嘉兴推动充分就业的一项突破。  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嘉兴市政府不仅提供免费的SYB、SIYB培训,而且还在选择项目、申请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下岗工人傅根源经过创业培训之后,和几个朋友合伙在月河历史街区开了一家酒楼,其间虽然经历了资金短缺、火灾等困难,但在老傅的坚持下,这家酒楼如今生意红红火火,招聘了40多人在酒楼工作,其中多数为下岗工人。到2009年底,嘉兴市已开展创业促就业培训5344人,培训合格3507人,其中1500多人自主创业,他们有的开了小店,有的从事餐饮服务,还有的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打造“不欠薪城市”  在着力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同时,嘉兴提出了打造“不欠薪城市”的口号,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的主动实时动态监管。  嘉兴还在企业实行“一卡两牌”制度(即工人工资卡制度和民工维权告知牌、民工工资公示牌制度)专项执法检查,建立健全预警、应急、工资支付保证、诚信、协调等五大机制,规范企业的工资支付行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6年到2009年,全市建立劳动监察网络403个,全市主动监察企业22833家,劳动合同签订率97.2%,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均在97%以上,欠薪投诉逐年下降,去年同比下降了30%以上。  通过4年的积极探索,嘉兴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小,城乡二元结构逐一被打破。而加大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就业途径和以创业促就业的模式,将成为嘉兴今后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发展方向。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李放)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青年报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 &&& 往期回顾 & &&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中国青年报
&&&&问:如何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尹蔚民: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更加充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这个压力主要集中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等三个方面。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必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解决好就业问题,前提是要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经济发展速度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的需要,使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在保持必要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就业弹性,使既定的经济增速更多地拉动就业。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稳定制造业就业比重来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民营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的背景下继续增加就业规模。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一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实现企业发展与扩大就业共赢。二是鼓励创业的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资金缺乏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同时鼓励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服务。三是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四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通过财税、金融、社保、培训以及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等多项政策扶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
&&&&问:如何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尹蔚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党的十八大的明确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从宏观层面看,更高质量的就业包括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对劳动者个人来说,意味着就业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还能够通过就业获得自身发展,在实现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推动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一是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结合转方式、调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二是必须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结构,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机制。要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使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每个企业职工都能得到技能提升培训,每个创业者都能参加创业培训。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三是必须依法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是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及履行质量,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要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积极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面,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劳动条件改善机制。要健全并落实劳动标准体系,适时修订完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劳动条件标准,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要为劳动者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对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还要完善户籍、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
&&&&问:如何实现更公平的就业?
&&&&尹蔚民:实现就业公平,是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者发展的前提,也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增强全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公平,反对各种就业歧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作了专门规定,特别是就业促进法专设“公平就业”一章,确立了公平就业的原则和制度。有关部门还出台了多项促进就业公平、反对就业歧视的政策。现实中,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既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也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公平就业,一要进一步完善反对就业歧视的法规政策,逐项细化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二要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歧视、限制以及欺诈等行为,及时纠正就业不公平现象。三要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在公务员考录方面,坚持“凡进必考”、公平竞争的制度。在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方面,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规定,严厉惩处违规违纪行为。在国有企业招聘人员方面,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四要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在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的基础上,劳动者要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增强维权意识;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创造尊重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反对一切就业歧视的社会氛围。
&&&&问:如何加快实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人人享有?
&&&&尹蔚民: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社会保障全民覆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制度,社会保障实现了制度安排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的重大转变和发展,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到2012年底,医疗保险覆盖了城乡13亿人以上,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7.88亿人。我国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的路。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有欠缺和遗漏。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一要尽快实现新农保、城居保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争取用3年时间再扩大覆盖1亿人左右。二要持续推进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扩面,重点是非公单位员工、劳务派遣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户。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尽可能引导参加城镇社保。同时,抓紧研究家政服务业、网络创业和就业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参加社保的政策。三要研究把目前城乡居民的“自愿参保”政策,调整完善为更富有引导性的“全民参保登记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人人享有。
&&&&问:如何实现社会保障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高?
&&&&尹蔚民:不断提高待遇水平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普遍期盼。十几年来,国家不断提高社保待遇水平。1998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只有413元,2005年至2013年连续9年上调,2013年可达到1900多元。各级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2007年人均不低于40元提高到2013年的280元;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的诊疗项目、用药范围、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都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保待遇水平的提高,要与国家综合国力和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一要建立社保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以工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动等为重要参数,形成正常调整社保待遇的机制。二要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更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我国的社会保险,不是政府全包下来的福利制度。待遇水平的提高不能全靠政府,个人和单位也有重要责任。特别是养老保险,要强化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对选择高档缴费的提高政府补贴,对缴满15年后继续缴费的也要增加补贴或基础养老金,鼓励和引导群众持续参保长期缴费,以更好地保障老年生活。三要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险的发展。要发展补充性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实施更有力的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促进补充性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同时依法依规监管市场运行,使更多的群众从多层次保障体系中得到更好待遇。
&&&&问: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尹蔚民: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要更加注重公平。随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和待遇水平逐步提高,群众诉求也在发生变化,原来主要是有没有保障、能不能保证基本生活,现在越来越关注是不是公平。反映比较突出的有:制度公平问题,主要是养老制度的安排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的是企业部分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存在“待遇差”,也就是“双轨制”问题;区域公平问题,主要是跨地区流动中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报销结算问题;城乡公平问题,主要是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融合和待遇统筹问题。
&&&&要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一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产生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国家在企业先行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上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待遇水平的差别。解决“双轨制”问题要在不断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水平、努力缩小待遇差距的同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要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研究形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二要完善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目前,我国劳动者和居民跨地区流动性很强,而现行的社保制度还存在地区分割,如果不解决参保人员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难以实现制度公平,也会制约劳动者合理流动。从2010年开始,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实施了跨地区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现在正在制订新农保、城居保、职工养老保险相互衔接政策,为参保人员在不同制度间流动打开通道。针对异地就医报销不便问题,我们着力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全面实现地市级统筹,解决同一城市范围内所辖县区的异地就医问题;推行省内联网结算,解决省内所辖不同城市异地就医费用结算问题;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搭建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平台。同时,鼓励参保人员尽量利用基层和本地区医疗资源。三要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要整合新农保和城居保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按中央部署,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服务,实现与职工基本医保的统一管理。
&&&&问:如何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可靠运行,永续发展?
&&&&尹蔚民:我国社会保障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持续增强,监管措施不断加强,总体是安全可靠的。2012年,城乡各项基本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和累计结余规模分别达到3.14万亿元、2.39万亿元和3.75万亿元(财政决算数)。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国老龄化高峰临近、城镇化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等,给社会保障体系稳定运行带来机遇和挑战。
&&&&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运行,一要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要拓宽筹资渠道,依法严格征缴社保费,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通过国有股转持、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和国有土地出让金划转等途径,增加社会保障战略储备。二要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要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重点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增强养老保险的整体调剂能力,既注重全国的统一公平,又兼顾地区发展和生活水平差异。三要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社会保障资金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养命钱,必须确保安全。2012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表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总体安全完整,运行平稳规范。要进一步完善预算制度,加强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构建社会监督体系,让广大参保人员、缴费单位、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四要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目前,社保基金只能存入国有银行和购买国债,这确实保障了基金安全,但也带来了基金增值渠道窄、保值压力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拓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能做高风险投资,而要注重长期稳定收益;坚持统一规范运作,不能各地自行其是;坚持多元化投资,包括国债、企业债券、实业投资等,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方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同时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与政府职能创新_休闲阅读-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与政府职能创新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与政府职能创新(原作者:张山林 周姝彤)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就业机制“双重”转型时期,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中责任界限还很模糊,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政府职能创新,切实推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政府职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教育部的大学就业数据统计,近年来,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应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如何通过完善政府职能,推进大学生顺利有效就业?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值得探索的重要议题。一、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与改善政府职能的相关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特点是自主择业、市场导向,但市场是有缺陷的,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等局限,必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因而仅靠市场难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有必要适当介入、宏观调控就业市场。但政府适当介入和调控并不是行政干预大学生就业市场,政府应围绕和关注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理念,为大学生的就业加强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放宽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合理要求。当前,我国政府职能正处于转型期,即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关注民生,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合理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必须健全立法、实施监督,从法律上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权利,改进或废除阻碍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法规,通过法律机制的调节来实现大学生顺利有效就业,创造公平有序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二、政府职能与大学生就业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也是对现代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职能定位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主权在民,人民与政府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要求,政府基于人民的授权和委托,履行职能和提供服务,也就是把现代政府打造为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实现大学生有效就业、充分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都有关系,都需要承担起相关的责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在于经济的复苏,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这一些目标,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刺激计划是密不可分,而宏观调控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需要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就业岗位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政府推动或提供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因此,当下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三、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存在的问题几十年来,政府职能改革一直是行政研究的热门课题。这是因为政府职能的改革与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的,政府的缺位是指政府该做的没有做。政府越位是指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情。缺位和越位现象是有相互联系的,往往政府的缺位是由越位造成的,彼越此缺,越位愈严重,缺位亦突出。(一)经济调节方面。我们的政府部门在很多方面过于强调微观层面的经济调节,有的甚至细到要管一村一户应该做。这种管的过细的做法显然是一种政府的越位现象,很多地区,政府更象一个企业的办公场所;而在宏观的经济政策调控方面,如经济结构、税收、利率等方面却出现缺位现象。(二)市场监管方面。从理论上讲,“弥补市场失灵”是政府的一个主要职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相当混乱,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安全事故和违法违纪层出不穷,它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提高。按照经济学的理论,无论一个政府有多么复杂深远的精神、道德、政治或其它什么存在的理由,它作为一个公共机构最基本的功能是简单清晰的,即组织和执行公共物品的供给。(三)社会管理方面。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政府的一个重要的职能,但是在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就存在许多的越缺位现象。而在许多企业的破产后人员的安置问题上又存在着越位的问题。(四)公共服务方面。从教育的方面来谈,政府职能的“错位”包括“越位”和“缺位”。“缺位”是指对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这一公共服务产品投入严重不足,不符合建设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要求。在教育决策系统特别是学校管理中,教师、家长、学生等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权利没有保障。政府未能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监控体系起到应有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政府职能的“越位”,则主要表现为政府集中了办学和管理的职能,事无巨细,样样独揽。政府职能缺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首先是体制的局限;其次是市场经济这柄双刃剑;再次是政府功能发挥不当或不够,等等。对这些原因和现象,我们要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要消除我国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现象,首先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明确哪些事情由政府来办,哪些事情应交给市场去做。从理论上讲,凡是市场能办的事情,应交给市场去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其次,规范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根本出路在于根据政府的职能定位,科学地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应集中精力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完善公平竞争,建立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政府还要强化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三,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要完成这一改革任务,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对于被取消的审批事项应建立后续的监管机制,防止管理脱节。对于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按照“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的原则,建立严格审批程序,形成制度规范;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审批后管理。四、对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中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就业机制处于“双重”转型时期,旧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在起作用,但基本上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中责任“缺位”、“越位”、“错位”并存。(一)大学生就业当中政府责任的缺位表现。目前,大学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从经济发展背景来看,我国GDP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据调查,2006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9%,消费仅为35.7%,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越来越低,(原作者:张山林 周姝彤)而20世纪80年代,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曾高达62%。当前,政府依然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增长不同步,忽视了就业岗位的创造,致使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同时,由于政府的就业政策由国家包办转轨到以市场为导向,而在转轨的过程中,由于责任分担不明确,政府往往逃避和推卸责任,把就业问题推向了市场。(二)大学生就业当中政府责任的越位的表现。长期以来,政府与高校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控制大学的招生权、专业设置权,高校根据市场调节供需功能偏弱。同时,有的地方政府口头上重视大学生,但在实际的使用、培养上却缺乏实际的措施。至今,户籍制度仍然是限制劳动力跨区域自由流动的主要障碍,一些用人单位还因为户籍制度对外箱大学生存在歧视现象,明确表示只招本地户籍学生。这些不合理规定不仅限制了毕业生自由择业的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三)大学生就业当中政府责任的错位的表现。政府大学生就业责任的错位,即由于政府没及时而正确地利用权力,致使出现大学生就业工作目标与实施效果的偏离。许多高等学校的就业率出现虚报行为,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与各高校统计的数据相差悬殊。造假的背后是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利益驱使,高校的就业率的高低影响专业设置、教师的去向、教育经费的多少等等。地方政府因为“高就业率”塑造“政绩工程”,却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并可能导致高等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五、大学生就业保障的政府职能创新路径(一)完善政府大学生就业的行政体制。全面引入并强化政府责任机制,坚决做到有“责”必“问”,有“问”必“究”,有“究”必“严”。责任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政治责任意识不强政府人员慎重行事,以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发挥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督和制约作用,促进政府责任的深入落实。社会监督能促使政府规范行政。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离开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约,政府责任的评判和落实就失去了必要的保障。政府是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必须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公开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件的相关信息,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际上,大学生失业时间长短与就业信息的充分程度是正相关的。因此,当前应加快就业咨询和信息服务的信息库和网络化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体系建设。1998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通,但该网并没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拓宽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信息采集渠道,缩小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此相关,完善的就业信息体系还应当包括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和对就业市场的预测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地区、就业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等)、职业岗位、人才供需等进行统计和监测,对劳动力市场、社会职业结构以及就业状况的短期和长期的变化趋势作出恰当的分析和预测,以此作为政府部门制订就业政策和指导就业的必要依据。(三)完善大学生就业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应加快完善公平就业的有关法律的立法,构建公平就业的法制环境,为大学生公平就业提供法律保障。《就业促进法》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帮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等维护社会公平就业的八项规定。但是,《就业促进法》在公平就业方面,还没有对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违法行为的惩处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实现就业公平还必须彻底消除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使大学毕业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之间自由流动。此外,国家还应尽快研究制定《就业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体系,使法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四)建立规范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不规范是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要注重发挥宏观调控和监督执行职能,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公平的环境。政府要通过就业市场机制改革,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各项改革,切实改善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客观环境,使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改善创业环境,鼓励个人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加强法制建设,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规范企业用人行为和劳动力市场秩序,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利。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难题,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这需要政府进行长期改革和不懈努力,既要注重从经济结构调整和行政体制上解决根本问题,又要从具体政策和制度实施上解决实际问题,还要从社会舆论和群众观念上解决思想问题。参考文献:[1]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10):46-50[2]刘琳中国公用事业改革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5月,43-44[3]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生就业[J].江苏高教,2007,(1):72-74[4]夏鲁惠.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2期18-19[5]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1.高等教育研究,2007,(12)37-38[6]沈燕.试论严峻就业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突破点口].中州学刊,2009,(9):285-286[7]叶汝坤 论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1期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休闲阅读好评休闲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平就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