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发表论文一般要多久啊?最快几个月?

如何能在本科三年级就发表论文?
目前国内大学学生在大一、大二通过课程接触自己专业知识较少,从大三开始才算真正的去学习专业课程。但成绩和发表论文是大三后参加一些活动的前提。意即,学生必须要在这不到一年里,学会本专业、深入本专业,甚至创新本专业。这要如何做到?
按票数排序
131 个回答
简单来说:自己多读paper(或书),少浪费时间去上课。最初只写了这么一句,有不少朋友支持但是更多人不明所以地反对,答案排名直接垫底。。。于是只好匿名自爆一记。主要是因为不举例子吹牛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少上课才能多学知识”这么反直觉的论点。。。这贴火的有点大。。。所以求私信的同学们不好意思,我可能没法一一回复了。lz从大二末开始发第一篇paper,大三又发了两篇,大四申请gradschool结束之后又弄了一篇,除去第一篇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会议(虽然会挺搓,但是proceeding 至少也收录SCI)之外,其余三篇全都是领域内顶级会议(这里指在任何Computer Science ranking上排在最高梯队的那几个会,比如 或者
)。当然全部都是一作。Computer Science这块儿你也懂的,大家都是发conference, journal反倒看得少了。当然,咱也不能说凡是能发在顶会上的都是好paper,毕竟哪里都有水。但要讲论文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概国内近10年来CS本科生发表过的paper没有比我高的吧。。。lz从大二冬天起醒悟了,于是开始戒课。用全部时间来学习,先期是通读各种影印版教科书。这里赞一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出版社的良心影印版,一本三厘米厚的16开原版教材,只要不到一百块钱!但即便如此我还一度因为买书穷困潦倒(比如每月生活费1000,买掉500块钱的书)。当然,书买完了肯定会第一时间读完——就像期末考试前通宵读崭新的课本一样读完(相信不少人都有感觉,期末考试前通宵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如果有些书比较简单,通几宵就看完了(比如印象中,这本 写的超级简单而且图多到杀猫,我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没做习题全部搞定了)当然也不是每本都这么顺利,Simon Haykin的那本 就看了我一个多月好久依然不得要领。甚至还因为内容不懂,试图去中科院专门找过译者史忠植教授,可惜没有预约直接擅闯办公室被轰出来了。。。到了大三的时候,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就已经算是初窥门径了。虽然离直接开班授课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至少能看的懂paper,能自己搭模型,而且遇到了什么问题知道大概可以去查哪些方法来解决了。从这时候起,阅读的内容就变成了paper和教科书一半一半。最初当然每篇paper都读得很慢,但是到了后来发现,学术圈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圣,不少人都是绕着一个点子转圈发paper。于是开始批判性地横向看这些paper,也逐渐萌生了自己写paper的想法。要说速率,最早的时候大概一周也就看两三篇paper。到了大三下学期,基本上看完abstract大概就能猜出50%文章的套路技法了,而且阅读范围也从随便拿个paper就来读,到对于会议、细分领域、作者、发表年份、引用量等属性来细挑出真正重要的paper来读。至于写paper本身就是玩命想玩命读玩命做实验,而且要经常根据实验结果改换研究方法、甚至是研究问题本身的重心。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有一条,就是运气也很重要。比如我就曾经有paper被某顶会中的一个审稿人以最低分拒掉后,一字未改被另一顶会以很高分收录的情况。。。可能又有热心网友要问了,那你GPA怎么办,这个就看你怎么看待GPA这个问题了。比如我的本科学校经常有变态老师,出勤占总成绩的40%。于是遇到这种课就直接挂了再补考。我的逻辑是,宁可补考也不会选择浪费时间。不过最近清华的吴佳俊同学在各大媒体火了一把。吴同学相当优秀,足以单独开一贴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本科生可以发paper。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光有顶会论文,而且据说GPA也是系里No.1,此君multitasking能力实在超强!!另一方面我吐个槽,真的很纳闷他怎么能做到用去MSRA实习的时间冲抵课堂考勤的。=====12月25补充=====楼下有同学问我怎么做到的,想到很久前答过的另一个帖子。反正都是匿名,就一并给出来吧。不过通宵有风险,仅供参考。。。后来在评论区有好多问题大家反复问,我把几个主要的再整理一下,略作修改放到主贴里:问:GPA怎么办?答:我觉得世上大多数事情都没法做到十全十美。GPA太低怎么办?睡眠时间不足怎么办?课外活动怎么办?谈恋爱怎么办?准备找工作怎么办?要不要顺便预备考研?……问题太多了不一而足。如果瞻前顾后太多反而会死于平庸。这么多事情哪些是你心里不情愿但是迫不得已要去做的?哪些是你内心深处最真的渴望?想清楚了也就不怕了。当然,我GPA真的超低的。。。我妈每次通电话最关心的是我能不能顺利毕业。。。问:数学很差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区分数学和数学考试。比如我心算特别差,数学推导也特别差,手算符号微积分至今都是要我命的东西。但其实,那些东西在真正应用里几乎碰不到。再牛逼的微积分做题小能手,也赶不上mathematica。这正好又让我想到了前阵子有人很精辟地总结道“数学能力不等于算术能力”。真正最能广泛应用的数学思想和建模能力,反倒不是在数学考试中体现出来的。问:怎么读Paper?首推Google Scholar。在CS领域基本上原作者把draft放到自己网站上,一两周Google Scholar就能爬到。如果能灵活运用搜索语法,可以很精确地找到领域内的重要文献。相对来说,近年paper值得看顶会paper值得看引用量高的paper值得看有些特定作者的paper值得看。如果找到一个好文章,可以根据它引用和引用了它的文章来顺藤摸瓜,对领域快速建立认识。另一方面,大家其实不用太纠结按重要性严格排序看paper,每篇paper是否一定是精华中的精华。读到后来一篇文章其实花不了太多时间。而且,重要论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思想会被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二流论文不断重复。比如你滤波器读的多了,想不认识维纳卡尔曼怕是也没可能。问:英文读不懂怎么办?语言的鸿沟,相比知识本身需要深度思考才能跨越的鸿沟,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恕我直言,现在中文CS领域期刊基本上都是二手信息。如果真的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绝对要考虑硬着头皮看英语文献。没人天生英语好,所以就一个字,练!我一开始虽然读英语能读懂,但是毕竟没有汉语的速度快。于是我一度还担心全英文的学习资料会降低学习效率。但现在回头看来,更能降低学习效率的是糟糕的知识组织,以及糟糕的翻译。举个例子,MacKay那本,翻译渣的不行,完全看不懂。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舍不得五十块大洋的屌丝心理,翻译版我鼓起勇气看了好几遍但还是坚持不下去。后来找到英文原版的电子版,顿时觉得世界好美。当然译著也有例外,譬如 这本,就翻得相当靠谱。译本也对的起广告所说的“本书的价值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无视中英文,先从知识本身上选择最著名的教材,大都还是最有效的。至于影印版和译本的选择,主要还是看译者的水平。但同时还要记住一点,提高英语水平是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蹩脚翻译的领悟力”,在我看来不值得投技能点在上头。。。问:导师的角色?我觉得在研究类问题上,很多人都把导师的角色搞错了。不光是本科阶段,甚至博士生的时候,导师绝对不是老师。第一,他没有义务为你选题。本来就该是你而非你的导师为你自己的研究负责。换个角度,导师要管那么多学生,他不可能也没有这样的创造力,帮每个学生都选出既惊世骇俗,而且又在你能力范围内一定能做的出来的点子。第二,他没有义务,也不该有这样的能力,在你研究每每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告诉你答案。因为你要做的研究,如果有意义,那么一定是他也不知道答案的研究才行。至于一个好的导师能给予的帮助,我想到了如下几点:1. 开会给报销路费和注册费,让学生自己去国际会议当场present自己的工作,与同行交流。(如果学生一作做出paper但每次都是老板把持着开会机会顺便旅游,就不太好了)。2. 学生有了问题能以积极的态度一起讨论,并在知识的广度上和经验上给予支持(毕竟导师最可能会远超过学生的地方,只有经验和知识积累)。3. 控制进度,防止学生因为经验不足钻进死胡同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如果学生懒惰,给予适度鞭策4. 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放手让学生做。这一点和3略微有点矛盾,主要看双方磨合。5. 管理和促进实验室内的交流。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为学生和实验室外搭桥合作。
看到前面的回答,往往是学霸之言。或者有人说花钱买发表的情况。我就来说说我作为一个文科非学霸,也没花钱是怎么发的吧。可能对一些非学霸同学能有点帮助。我刚开始也以为很难,但是完成或就知道真的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大三发了一篇,独立作者,大四发了一篇,第二作者。我是中文系的,大一时学现代汉语,接触到了语言学,我很感兴趣,尤其是语音学。于是我就经常带着一两个语言学(语音学)问题思考,没事就思考,那时候也不是专门为了什么发表,就是感兴趣,洗澡上厕所之类的无聊时间就想一想,偶尔也上网上找点论文看。在大二的时候选了很多关于语言学的课,选了得有三四门语言学选修课吧,加上必修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也算对语言学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我虽然不是学霸,但上课什么的还是比较认真的,课下有时还问问题,这几门语言学课的老师见我还算比较勤奋而且感兴趣(中文系本来男生就少,对语言学感兴趣的男生尤少),他们对我印象都不错,也算跟大概三四位语言学老师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并且,在这一年自学了国际音标(不是中小学英语课上那种,是专业的那种),还看了一点基础的语言学书籍。后来就申请了科研项目。我的科研项目是这样的。我听家人说我家乡附近的某个村子里有一种罕见的语言,村外的人都听不懂。我简单了解了一下这种语言的规律,发现它是“反切语”。“反切语”是一种罕见的语言形式,这是一种利用语音规律编码的“黑话”,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但是比较稀有,且规律各异。我问了我的老师,得知伟大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曾经写过著名的《反切语八种》对散布在我国各地的八种“反切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赵元任先生的这篇论文很出名,但是那是上世纪30年代的科研成果了。由于反切语本身比较罕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几乎已经绝迹了。在赵先生之后这七八十年我国就很少有人对反切语进行研究,也很少有新的反切语发现。然后我发现,我们家乡附近这个村子的反切语还从来没有人研究过。于是我就利用大二的暑假,自己跑到那个村子去做方言田野调查。我不知道其他专业的情况,中文系大二本科生能做方言调查的很少的,而且即便能做,大部分也做得比较烂。我由于已经自学了国际音标,有了记音能力,并且跟着老师+看书学了做方言田野调查的方法,记音和调查能力都具备了。然后我就带着中科院的《方言调查字表》就屁颠屁颠地出发了去做田野调查了。。。。调查很顺利。分析语音虽然也死了很多脑细胞,但是还好,毕竟赵元任先生已经提供了很靠谱的分析方法。我老师对我的要求还蛮高,他说虽然赵先生是大师,但是毕竟是几十年前的研究了,我们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老师又推荐了些论文给我看,开拓了我的思路,我在沿用赵先生的方法的基础上,我又根据自己的实际发现,总结出了一些以往没有被发现的规律,有了一些创新点,然后大三上学切花了几个星期反复打磨论文。跟老师各种邮件交流。老师对我的论文挺满意的。后来投了一家期刊,没法。后来又找了一家期刊,就发了。当然,老师也帮我说好话了。没花钱,独立作者。这篇论文我觉得在我保研时还是提供了很大帮助的,面试的时候有几位老师很欣赏我,觉得本科就能独立做靠谱的方言调查很难得,我面试回答问题也回答的不错。保研后,大四又发表了一篇,但那篇是第二作者,也不是语言学领域的,第一作者是我一个同学。她做调查的时候,请我陪着她一起做的。以上。希望给想发表论文的非学霸们有点参考价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科研的思维、兴趣、实干的精神,遇到问题有钻研下去的心,不会就学,学了就干。当然,有靠谱善良的老师和同学就最好了。后来我没保到语言学的专业,现在回忆起来有点遗憾。但是我真的很感谢我的那几位老师,我跟他们非亲非故,他们帮了我很多,也教会了很多。想到语言学心里就温暖。
提几点看法:1.不要神化发论文,在很多领域发论文很容易,甚至在有些领域发好论文也很容易,实验的话叙述结果讨论对比一下就可以发了。科研总说的一句话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大量的刷文章那必须是一个热门的方向和愿意培养本科生的导师。很多情况下人家研究生都没功夫管。2.发论文的意义在于使自己完全了解整个科研过程,对文章写法投稿等整个过程有经历,未来做研究的话对研究有个直观的定位,就不会像题主这样神话之了。3.不要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论文之有形的东西,学问是无形的东西,科研界现在都开始反思不该以文章论英雄了,这个风气更不应该带到本科生中来。本科生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定位,去哪里工作,哪些知识是核心知识。要记住本科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核心知识,建立知识体系。4.有一个轻松的心态,记住大部分论文都是比较垃圾的,很少的论文是真正有意义的。本人的两篇IF=5的反正看不到实用价值。所以不要想太多,踏实工作就好。——————————所以该做什么事的时间做什么,一楼说的东西大家看看就好。他计算机重实践水课比较多,大家不要盲目模仿。
发表论文不需要你对于专业知识有多全面的了解,抓住一个点走得很深就可以了。这个不难,读懂相关引用最多的50-100篇论文,你就能在一个很窄的领域里提出比较有价值的观点。另外,lz说大三才接触专业知识,针对我领域里(AI, Signal Processing) 的经验,我想说:1、大三之前,你要做到读英文文献没有障碍2、数学基础足够好,比方说概率论,随机过程,线性代数。这两点往往和专业知识关系不大。另外,我发现大家对于本科生发论文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发论文大部分都是挂名,或者通过灰色途径,另一种是不可思议,比登天还难。我想说,首先,本科生发论文进入顶级journal和conference的也大有人在,虽然即便这样绝大多数也都是trash。第二,本科生发paper距离成为合格的researcher还是差很远的。合格的researcher需要对于本行业,相邻行业的热点问题,冷门问题,至少有大致的了解,有insight。这个就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了。总结:1、本科生发paper可以进入高水平学术杂志,但大部分是垃圾2、本科生发paper大多只对于很窄的题目,而非较宽的领域,有较深刻的理解p.s.:我个人本科也做很多科研,涉及多个领域,有不错的成果,但我现在认为如果专心去学知识,可能对于我对学术领域理解,idea的积累,知识的储备会更有帮助。
我本着领略大牛风采的心态仔细认真看完了第一个回答。结果,只有这个表情
(╬▔皿▔)凸误人子弟!!!!!!!大兄弟,匿名回答难道就可以不负责任了么???!!!要是不明真相的小朋友真的因此荒废了学业呢?????!!!!!你赔的起么赔得起么赔得起么?!!!
( `)3')▃▃▃▅▆▇▉大兄弟,你是全能神派来的逗比么,人家是鼓动病人戒药,你是鼓动学生戒课!!!不明真相的群众还给你点了那么多赞。。。驳排名第一的答案:做科研的本科生一般都是想要读研继续科研的,现在很多学校都会考虑到你文章发的好而给你保研机会,但是好的学校收保送生是有GPA门槛的!比如清华北大就是首先要求专业排名前三,再比比你们谁的文章牛。就算你出国读研读博,人家也是要看你本科绩点的!平时不上课期末突击能出好成绩?!大学成绩就不重要了?!图样图僧破啊!!!有些老师上课是很无聊,但是你做到课前预习,上课就可以照着书自己掌握具体内容了。其实我也觉得自己的paper很水,但是回想了一下,如果这三年我没做科研,那也就那么白白过去了,多点玩的时间而已。本科生很难做出质量很高的东西,但是这种科研思路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为什么喜欢做科研?(这个问题是一个本来学医后来转做主持人的老师带着鄙夷的口吻问我的,我很想说,你知道个球球啊,但是当然木有酱紫说啦。)当你看到自己养活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噗噗跳动的时候,当你和师兄师姐聊的节操尽失家人般亲切的时候,当你的迷茫被导师一句话点醒的时候,当你拿着保研通知书看同学埋头考研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值得的!!:::::::::::::::::::::::::::::::::::::::::::下面几点是我的心得体会。只要做到了一下这几点,本科生发篇SCI绰绰有余。(只限生物医学类)选导师。一个热心正直的导师是非常重要的,你最好打听清楚这个老师有没有培养过本科生发论文,有些导师收了本科生也完全不会来指导,老师不重视你,师兄师姐更加不会重视你。靠自己,可以啊,但是技术还是要师兄师姐手把手教的吧。而且有些老师不会让本科生做一作,但是这个劝你别想太多,功利地做科研会失去很多东西。选拍档。本科生精力有限,最好是叫个同学一起做,有个伴也可以相互督促。这个同学,首先要是你了解的,然后最好是课余活动比较少的,不一定是要找成绩好的,成绩好的做实验不一定好,性格脾气最重要。人不要多,两人合作最好,搞四五个人一起做一个课题尾大不调。申课题。“挑战杯”,“创新工程”等,各种比赛多了去了,同一个课题多投几个,总能中一个,申请书最好找实验室的写标书的师兄改一下。有了实验经费,你的实验就根正苗红啦!需要什么品质?首先是 虚心耐心:一开始脏活累活抢着干,多为实验室或者师兄师姐做一些事,不管学不学得到东西都干,不要觉得自己吃亏,不要一脸“我是来学实验的怎么能让我刷试管呢”的表情?那样的话没人会愿意带你。要懂得感恩,老师以及师兄师姐教你不是欠你的。不要等着人来教你,没事就呆实验室里,一有啥实验就自己凑上去学。积极主动,多看文献多想思路多找老师,大学了,一切机会都要靠自己去争取,老师都喜欢勤奋的学生,如果在实验中遇到什么问题,先自己查文献,然后和师兄师姐讨论,最后再拿去和老师讨论,讨论的时候有理有据用文献说话,这样的话90%的老师都会很喜欢你。坚持:实验会遇到很多瓶颈,大家都是一点点熬过来的,你不放弃自己,老师也不会放弃你。抱着学习的心态,而非功利的想发文章。不要总算计着。做好心理准备,从此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了~~有人点赞我就补充~~~
(???ε ???)我奏是那么无耻,你打我呀~~~:::::::::::::::::::::::::::::::::::::::::::好吧,说话算话,有人点赞啦,那我就补充啦!其实秘诀就是~~~~~感谢我那一直没有出现的Mr.Right~~~~要是你粗现了,我就不会那么静心做实验啦如果再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人点赞我就爆照~~~说话算话哒(大家散了吧,这个还是算了,显得我动机不纯)::::::::::::::::::::::::::::::::::::::::更新:评论里有些同学友情提示我排名第一的是个真正真正的大牛,也指出了我回答里的一些谬误,那我就在这儿说声抱歉了,我小姑娘家的涉世未深不懂事儿~所以,如果你自觉是天赋异禀,那就别看我的回答了,看顶楼的就够了。本回答适用于,和我一样的起点低智商平平但还是想要努力做点东西出来的人。我只是希望努力的师弟师妹能少走弯路,和我一样的幸运。
大三一年发了四篇国家级的来简单说说,屌丝学酥,求轻喷。先说下恶劣的学习气候。(intro有点长...原谅)专业很差: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该专业涉及面过广:1.房地产 2.城市规划 3.土地资源管理 4.环境工程管理 5.地理信息系统 6.遥感相关 7.人文与经济地理领域涉及多意味着哪一个都是浅层次,博学不是不好,但就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个很惨的专业。另外一点,从课程设计来看,根本无任何专业性,连老师都.....我就不说了。这个专业差到什么样?贴吧截图奉上:九楼的态度是外界对我们抱怨的看法,十楼是我们最直接的想法,十一楼是我们就业时碰到的真正压力。2013年六月份貌似这个专业还被国家教育部更名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但我们已经入学的毕业证书依然不变。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毕业拿到的上面依然写着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来就不看好的毕业证书,现在如果不是知情人,根本觉得这个证书和没有一样。(好的正文开始。)我在刚刚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是以为其是以房地产为专业大重点才选的,当然大三我才发现我们大学四年只有三门课程是主要针对房地产的。大二上的时候有糊里糊涂的计划着考房地产估价师的证书,于是从大二开始我变开始自学房地产估价师考试通用教材的五本,当然业余时间也有跑到图书馆把所有关于房地产的书籍拿来借阅,并且自己攒钱参加培训班,单独找老师小班辅导,这一切在上完课之前家里都是不知道的。当然到大三下的时候我才关注其报名的事项,也才悲催的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报名的资格(掐指一算,需要房地产的从业经验的话,我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得卖房子......),当然依然很愉悦的完成了剩下半年的房地产估价的课程。学过之后你真的会发现,再回到我们大学的房地产估价这门课,不论是课本、老师还是内容.....:你呵我呵大家呵.......我并不后悔自己所学的东西是无用之劳,我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自己,当然这句话太过装B。实际一点说:我学这些是为了自己有一技之长能活下去。我以前是个很不愿意读书的人,因为自己的记性差,尤其是人名地名事件名(哈利波特第一部第一页我曾经开头看了六遍,最终也因为记不住哪个人是哪个人而放弃)。也正因为此我很感谢我的辅导老师,她让我明白看书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知识能为我带来未来想要的生活的可能性。我在这一年真的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我们日后成为很好的朋友。这一年因为学习遇到也认识了太多强人:二本本科两个月备战国家985热门专业专业课第一的,计算机专业从不听课大三签到外企公派到美国的,考证党6个证天天什么都不干就能滋润到老如今定居法国的,......当然还有目前排名第一的匿名大神。我感激的是:心态由自大、到自卑、到平和、再到现在,感恩的学术心态。你知道你需要往上走,你知道上面永远有路。大二下和大三上那两个假期真的很累。每天跑到他们家或者我们YY通信。一共五个学生彼此陌生但因为学术爱好走到一起,每天笔记和听课都要超过10小时,考试教材一共五本每本抄书上没有的笔记三四大本都是正常。彼此思考讨论,就好像知乎的圆桌会议。也是这一年的时间由于兼职文字编辑的原因连带看了一些关于建筑,土地资源,艺术的书籍,整个过程不至于涅槃,但至少是重新看清自己脚下的路。整个过程不至于一气呵成,听过之后却能空气清新。四篇文章主题关于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策划、建筑艺术和土地规划管理,且主体初稿均自己独立完成。其实研究真的不深入,也只是撰写到了能够刊登了的bottom line,但这至少是一个不仅需要你垫脚,更需要你小跳才能达到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你不好,只是你不够好,只是你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好。(当然这天杀的专业我现在依然犯愁,未来也不知如何是好,该慨叹和本题无关,仅卖萌)
我反对把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和基础数学混为一谈。各个学科的情况不一样。简单谈谈基础数学的状况。一般来讲国内的数学系,PKU和FDU传统上习惯第一篇论文第一作者都是博士生导师,发《中国科学B》或者年刊,国内研究生发的论文基本没法看,基本上都是综述。本来综述应该是大家写的,现在反而成了凑论文的捷径,实在是很不应该。应该大幅减少基础数学的招生量才是。当然本科生发AMM之类的也有,但是AMM毕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期刊,连SCI都不是,大家在上面发小作显小处功夫,本科生甚至某些研究生还把发AMM和MS这两本东西当成什么重要的学术成就,大可休矣。近十几年来,基础数学本科生发顶级期刊,比如Journal of algebra或者Topology,我印象中没有。即便是有也是UCB或者Princeton的人,连MIT的本科生发顶级的都很少。不过话说回来,当初Milnor发的第一篇Borsuk曲率就是在顶级期刊上做的,当时他才大二。刨去这些天才,本科生能发好论文的基本上我想国内也就只有PKU和NUST这些学校,FDU和其他985因为过于强调教学,估计这方面弱些。不过话说回来,基础数学本科就忙着发文章,学术态度首先就没有“板凳坐的十年冷”那种坚忍了。目前来讲基础数学的本科生基本上只会有一篇naive的毕业论文,比如PKU的毕业论文大都是了无新意的建模或者逼近论,FDU的大都是解一个早几十年就被解决过的方程。这后两句说的准不准,大家心中有数。做代数、拓扑这些基本没有,搞算术极少,华东师大12年好像有一篇,但是是不是本科生的待考。至于某些比较艰深的分支比如代几和代拓。代几倒是有国外本科生发文的,但是只是用到一两个个代几的结论,做的东西还是对算法的复杂性估计,走的思路是Smale八十年代的Newton法复杂度经典估计。改进了一点点。代几本身就不应该让本科生操起来,揠苗助长罢了。代拓基本上是第一篇文是phd的thesis,因为学完代拓能够用起来的孩子都很不容易,反倒是微分拓扑有能写很好文章的研究生。比如说近年来俄国人做嵌入的很多。数论那是基本上不是顶级期刊的文章都没法看,个中原因自己想象。几何的话,近年来由于Yau的推动,和Eistein物理结合得比较紧密,本科生应该没有能力发文,有些研究生在流形上做特征函数和Kahler度量的小工作,相对来说几何是容易出结果的,而且不乏新意。解析几何多出不等式估计,射影的也是本科生比较喜欢写的一个topic。代数反倒是纯粹代数没有很明显进展,本科生倾向于用里面一些比较subtle的东西做,比如10年MIT有个本科生做的就是lattice的应用,做的很好。进一步研究生我猜测做代数大概都在搞半群或者morita理论,单纯做范畴论和同调的有,国内不多。分析的话,逼近论做的相对不多,PDE、ODE还是传统。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本科生发文,我想应该是有的,而且比较多,特别是搞黎曼面,有用一些初等办法证一些多复变的小结论的,不错,但是我不太关心。至于组合学,本科发文就实在是相对多,因为离散数学本身和计算机科学结合得比较紧密,而且应用性比较强。我个人的一点偏见觉得椭圆曲线实在不应该让本科生去做,搞得大家以为自己摸到了Wiles的尾巴,题目都起得气势宏伟,像什么“On several open problems of elliptic curves”“Discussions about several properties of a type of elliptic curves”然后通篇用PDE在做估计,做的东西又实在是没什么新意,大可以休矣。毕竟论文不是装饰品,数学也不是。by Lin Lee
当年有一个数学青年才俊,有次突发奇想,在教课的时候把一个未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当做家庭作业布置下去了。没想到收上来的作业里,一个大二的学生居然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于是该青教就把这个答案写成了论文,发表在了“离散数学”期刊上,大二学生是第一作者。这篇文章现在的引用已经超过200次。然后这个学生辍学了,因为他想要开办自己的公司。后来这个学生成为了世界首富,他叫比尔盖茨。所以大学发表论文这件事情当然是可能的。牛人这种生物找找总是有的。我也听说过大学就发表nature文章的,我也见过高中就手握数篇sci的。但存在这样的人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0基础在一年里发表文章。但凡有其果,必有其因。这些人或者天资聪颖,或着师从名师,或者运气恒通,或者头悬梁锥刺股。那么普通人怎么办?我想还是要回到研究的本质。把精力放到研究自身上,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阅读文献,最后真正的理解一个问题。相比发表一篇论文,这才是一个初入研究的人真正能得到的最大收获。
把论文当作所有领域所有研究的共同标准的确有点愚蠢了。人干事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发了无数论文却不知道自己干啥的,还不如找到目标去工作干一番事业有价值。全美国的ceo们几个人写了几篇论文?还不是一群学生把学霸的精神拿过来一个劲的不知所以的发。且不说发也是帮老板拉funding的发,有无价值还另说。人要有自己的意义和目的。有人做研究就是喜欢学“玄学”、“知识”,有人就是喜欢出名,有人就是喜欢智商高的挑战。有人是为了找工作,有人是为了去美国,有人是为了别的。找到自己的目的你实现这个目的就好。大部分中国人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活下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因此就在价值观上扎堆。于是乎看到论文多的也大惊小怪,看到gpa高的也大惊小怪,看到名校毕业的也大惊小怪,看到啥厉害的都大惊小怪,自怨自艾自己怎么没这么牛逼。根本就不知道人家做这些事都是有自己目的的(当然了,人家怎么会告诉你。即便是饶毅这么厉害,也是有私人原因的。否则是什么让他如此坚持?nobel prize么。。笑话,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你饿肚子的时候直接忘记了,你赖床的时候根本也不会因此而起来。他的原因肯定只有一个,而且是特别具体的,不实现就有生存危机的“紧迫”和““鞭策”。是好比一群狼在后面追你,你能不跑?),而不是和你一样为了“牛屄”而去“牛屄”。找不到追你跑这这一群狼,你的生活就不会有进步,更别提发paper了。饶毅肯定找到了这一群狼,那几个”学霸“肯定找到了这群狼,第一名答案的作者也有这么一群狼。是这群狼让他在同学睡觉的时候自己起来,让他在学生回家的时候留在实验室。这群狼肯定不是虚荣,不是虚拟,不是可有可无的,否则你根本不会去take it seriously。有机会他或许可以分享。但要知道,每个人的那群狼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那些不问生活目的而指导别人“这样做就能发文章”“这样努力就能成功”的文字纯粹就是扯淡:人的生命有限,我为什么不问个为什么就把我的精力投入到你发文章的游戏里?我需要文章吗?这是一种愚蠢和只能让自己迷失的价值观。不好意思答多了,有些答非所问。
如果你是eecs的,可以这么干:1. 把高数,概率,线代,这三本书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自学,把题目做一遍,能做到考试打70的水平就够了。这个水平足以看论文写论文了。太好没必要,浪费时间。2. 逃掉所有的课。不要上课,没用。凡是你需要的,你自己都能学会。3. 找你感兴趣的cs方向,然后一篇一篇看国际顶级会议和国际顶级期刊论文。不要看中文的,中文的没用,垃圾太多。不要看顶级会议和顶级期刊之外的,没用,垃圾太多。4. 读多了,找个有兴趣的,能做到的。完全实现它,然后再改进一点点性能,写论文投出。先投会议,再投期刊。5. 跟顶级牛人直接交流,email或者什么。老外比较好打交道。不要找华人。这是最直接的路。孤单,但有效。相信自己。发论文,只要智商过110都能做到,不难。走自己的路,不要相信身边的人说的,他们跟你一样是屌丝,没什么好主意。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老师教授博士,他们大部分也是屌丝,信他们你就傻了。
社科类人文类的专业发论文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你去中国知网看一看那些论文,很多都是没做实验,没有高深的数学计算,不需要什么函数,顶多搞了个问卷调查用Excel作了个简单的统计分析,更专业一点的是用了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尽管SPSS看起来比Excel更高级,但很多用了比较高级的工具做出来的论文还是和那些用Excel做出的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可能就在“研究方法”那里写的不太一样。本人在大学里写过几篇教育学方面的论文,有一篇得过奖,还有一篇投了稿,和 提到的一样,回复了个要版面费的邮件,然后我就没有理会了。还有一次,我把学校的作业稍作修改拿去投稿,同样收到了用稿通知,同样要版面费,于是就没有下文了。大二时申请了学校的课外科研经费,拿到200多元经费,作了个问卷调查;做了后才知道要做好一次问卷调查还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然后我再以自己作问卷调查时的要求去看那些学术期刊里的论文,顿时自己的形象就高大了起来。(当然在这里还要感谢一位社会学老师的课堂对我的影响。)出来工作后发现简历里没什么好写,如果当时出点版面费,简历会好看得多。但当时真的拿不出那几百元钱,也真的觉得那样太不爽了。但看到知乎有业内人士说一般论文发表都是需要版面费的,才感觉稍好一些。大四时,同学要我帮忙写论文,我不肯;我把这个看作是原则性问题,我对论文抄袭代写那些实在是恨。当然,教育学本身就不是科学,即使是那些核心期刊的论文,那些教育学方面的名人写的论文也没有看到什么出彩的地方;所以,我至今还不是很明白一个好的教育学的论文应该是怎样的。所谓的论文,也基本上就是发表一下作者的观点。大部分论文都是走三段式:分析现状,解释原因,提出建议。每个部分列出几点,再作一些说明,说得在理的话,也基本算是个不错的论文。(以中国知网那些论文来看。)当然在真正的“科学”方面的论文可能会更难一些,但选择一些冷门的领域,去认真阅读相关的论文与资料,做些相关的实验,发表论文也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但因为是冷门领域,你的研究价值如何就很难说了。但我觉得,去研究真正有价值的领域,即使成果出得晚也比只为发论文去研究冷门领域要好,除非你觉得那些冷门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其他专业不详,但诸如德法西之类的外语专业,想在本科阶段发表论文还是挺有难度的,就拿我学的德语来说,大一大二还在打基础,学语法,练习听力的阶段,能读懂一篇德语论文都有难度,就不要指望能出新了;大三大四进入专业阶段学习,开始接触系统的研究方法,但不论是语言学、文学还是翻译,都只是点到而已,因为课程设置和外语资源有限的缘故,很难在这些领域内有什么深入了解的时间和能力。像我所在的学校要求本科毕业论文用德语撰写,但是受制于德语文本资料有限,理论方面的参考书更是屈指可数,只能在网络上寻找,或者求助于在德的朋友,但远水不解近渴,匆匆忙忙赶出来的毕业论文几乎没什么价值。毕业后来到德国,恰巧在研究生选课的时候选到和本科论文一样的文本,我就尝试着把以前写过的论文重新写一遍。这次情况好些,至少准备工作做足了,比如上了相关的讨论课,搜集齐了参考文献,德语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至少能保证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的撰写,尽管如此,拖了两年多写出来的论文在我看来仍达不到发表的水平。用外语来做研究,一是个人能力有限,立意很难和浩如烟海的母语论文竞争,这点在文学论文上尤其突出;其次是修辞表达,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论文的可读性,文学方面的论文如果只有立意而无外相,没有简练精确的表达,不能熟练运用熟语和语言手段,即使找母语者修改之后也很难达到理想的高度。外国学生在此可以利用的优势就是把论文和自己所在国家的受众情况联系到一起研究,情况至少要比完全和母语者研究一样的主题好一些。向学霸致敬!
大三发论文当然可能了。但是不同专业、不同课题的情况不一样,怎么能一概而论呢。有些方向很好发论文,照着前人已有的套路做几个实验或者跑几个稍微改一下就能用的程序就可以出结果了,另一些则不是如此;有些课题就是预期在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有些则即便对比较厉害的人也得至少一两年。在后者的情况里很仓促的整些水工作,好意思去发文章么?我们组的情况是技术含量太低的就只当练习玩玩,不发了。
这种事情真的看专业的,别的专业的情况我也不熟,我就随便扯扯数学专业本科生发paper的情况吧1.数学本科生不能叫做科研,顶多算做做小课题什么的,相比真正的数学科研太水了。。数学本科生找课题,一般得是要求数学基础不那么高,能做得来的,比如说动力系统、偏微的一些小问题,古典微分几何里面算算曲率挠率之类的小问题,群论/组合/图论/离散数学这类领域中的小问题,或者能化为组合问题的其他领域中的问题(我有个同学做的多面体拓扑的课题,貌似最后还是化成组合问题),以及数论中的一些小问题(椭圆曲线什么的,可能也是计数什么的吧,不太清楚)真正艰难的问题,本科生不可能做得动的,比如说代数几何里面的大问题,本科生连读完GTM 52都很困难,怎么可能在代数几何里面做出靠谱的工作?2.对数学本科生而言,发论文并不比自学更高级的内容对自身更有好处。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想做代数几何,那他为什么要去挖空心思做课题发论文呢?老老实实打好代数基础和几何基础,有能力顺便读读GTM 52,不是更靠谱更扎实么?总得来说,发论文,比影响因子什么的,对学数学的来说都是浮云,懂得多才是王道啊!~~当然这是我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感受,我也听一些前辈说过“要在科研当中学数学”,不过那又是更高层次的感受了
我所看到的,几乎没有数学系的,在数学这个领域,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超高的智商,大学四年发出一篇优质的论文,基本上不可能(不是说没有,如12年中南大学某本科生关于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但在理论性比较强的领域,不是你做几个月实验,总结下数据就可以出成果的。所以,不要盲目比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很想问楼主什么大学的。。我会说我现在大三上已经投了一篇sci。。还有一篇正在写准备下学期投国外期刊。。我还是中上的。。我top级的同学还发了一篇我们学科国内最高的。。然后我不知道什么好大学。。我们学校也就算985中等的。。想象下国内更高的大学里的牛逼学生手里没篇正在写或者已经投了应该都不太好意思吧。。还是可耻的匿了。。另外楼主。。。做科研不一定要一步一步渐进的学。。可以跳跃性学习,捡你要用的学。。努力努力肯定可以出成果的!加油~
我来认真回答一下;大一基本上把基础课上完了,大二开始接触专业课,大三基本都是专业课;在这种节奏下,如果对本专业有很浓厚的兴趣,有人学的更多,这不足为奇。大二,大三更多的是参与到 老师 or 研究生师兄/师姐的 课题项目中,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重大项目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毕竟像 张安琪 此类学霸数量稀少,是珍贵动物,应该受到保护;参与到课题中,研究成果出来了之后,论文一般都会带上你的名字,一般是第三作者或者排的更后面;(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才被认可)至于:在这不到一年里,学会本专业,深入本专业,创新本专业。。。这怎么可能???这太可能了,课题 or 项目的专一性很强,了解大概仅需1-2天,学习1周就够了,出成果最多一个月(我说的是:在课题组中,你负责的东西)结合本人(研究生)的惨痛经历:成果是导师逼出来的,在优哉游哉的度过好日子后,导师的高压政策使我(和我的小伙伴)用了没到2周时间把子项目完成,并完成论文初稿;惨痛的是改论文的经历,就三行话总结:改论文改论文改论文另外我十分关心题主的所谓的论文是什么水准的?SCIEI核心?或者是:本科毕业论文?
我就打酱油说几句。完全可以,我本科就发过几篇。不过现在回过头看那些垃圾,恨不得毁灭证据!!如果以后做学术写这样的paper会被人家笑死的!!人艰不拆,反正也是用马甲
这还真的得看是什么专业了,像很多工科专业,实验室里一个课题可能就要折腾至少一两年,攒够数据才可能发paper。当然,这里不包括综述性论文
第一次回答问题。作为大四跟着别人发表论文的学生,觉得你要是完全靠课堂、专业课上的东西发表论文,你太幼稚了。写论文,里面绝大部分的都是自己去找资料,请教指导老师,请教师兄师姐,翻文章,泡实验室得到的。另外,加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