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名称应注意哪些问题?

少女在花田旁的铁轨上自拍时躲避不及,命丧车轮下。
近日,萌妹子卖烧烤照片在朋友圈走红,被赞烧烤女神。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如果时间回到5-10年前,一个人创业并设立公司,而后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引入其他核心团队成员的情况仍是比较普遍的。但是随着创业竞争的加剧、创业节奏的加快、人才争夺的白热化,多位创始人联合创业的现象已成为近期的趋势。且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联合创业的成功率远高于个人创业。特别是在竞争白热化、智商情商财商遍地、每个团队都要夺命狂奔的TMT行业,更不可能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再慢慢找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人脉圈子内快速组建出一个精简而优秀的创业团队就成了新的挑战。
  在与大量天使期初创团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初创团队在组建团队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甚至企业轰然倒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把最为常见、最致命的10个大坑列出,希望引起创业者的警醒并对初创团队有所帮助。
  一、老大去哪儿了?
  柳传志曾经说过:“领军人物好比是阿拉伯数字中的1,有了这个1,带上一个0,它就是10,两个0就是100,三个0是1,000。”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公司里老大的重要性。表面来看,每一个初创团队都会有一个名义上的老大(大部分情况下是CEO),这个问题似乎不足为虑。但事实上,初创公司经常出现隐性的老大缺失问题,主要包括下面三种情况:
  1、高管不服管,名义老大没有足够的威信。老大招聘过来的人大多跟老大是旧识,这本身并没有太多问题。然而如果有的团队成员因为种种原因(例如是老大的老领导或老师),自认为比老大的能力高,发自内心地缺乏对CEO的尊重,进而在团队沟通和讨论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体现出自我的优越感并散布对老大的不信任,就会给团队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明白合伙创业千万不能“中国式合伙”,以太多感情因素和老黄历的自我认知占据了理性因素本该所在的位置。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俞敏洪最近的发言稿:《俞敏洪自揭创业伤疤,股权分配过程大揭密》,体会一下老俞当初所受的煎熬和各种不容易。
  2、公司CEO成为整个公司的对立面,成为公司内部公认的麻烦制造者和公司所有问题的根源。虽然CEO本来就应该对公司的所有问题承担责任,但是如果出现公司“千夫所指”,全部问题都仅仅归咎于CEO的情况,还是很奇葩的。如果说上一种情况还只是公司个别高管不服管束,这种情况就是公司上下都缺乏对CEO的基本敬意。例如,我们投资的几个企业都比较喜欢来自某个公司的技术人员,因为他们工程师的表现都非常好:技术过硬,态度认真。理论上来讲这样的企业应该很有前景才对,为什么大家都到外面寻找机会?后来一问,该公司几乎所有员工众口一词,都说公司的技术氛围很好,但是CEO是典型的各种不靠谱,缺乏创业、管理、凝聚人心的基本能力。缺少一个可以服众的领袖,这个企业的分崩离析只是个时间问题。
  3、权分两半,两人联合创业、各管一摊。能撑起摊子创业的人必然都是比较有想法和强势的人,那么假如有两个这样的人在一起共同创业,各管一摊会怎样?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两个同样强势和同样能干的人往往难以做到长期合作与和谐共处。笔者曾经投资过两个牛人联合创业的公司,两人在公司内的股份差不多大,权力结构方面也过于平等。这俩牛人一起发力,三年就把公司做到了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规模,而后因为一点挫折,两人开始互相抱怨、互掐,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有时光机器,那么笔者一定会回到两人开始创业的初期,告诉他们:平均不可能永远都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一个公司还是需要一个绝对的领导者的。
  二、股份结构太过分散、平均
  在个人主导创业的时代,创始人个人持有融资之前公司80%以上股份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是随着联合创业成为了主流,公司股份需要在多个团队成员间进行分配,CEO的股份占比显著降低。近期我们AA投资看到的项目中,部分CEO融资之前的股份比例甚至不到35%。
  事实上,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过于分散、平均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可能是隐忧,乃至于成为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暗雷”。我们AA投资建议:融资之前,CEO的股份最好不低于60%。这样经过天使融资后,CEO还能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份比例(细心的读者可以反推出来,天使轮稀释的股份通常不超过20%,所以天使投资是很苦逼的生意)。
  初创团队中必须推选出明确的领导人(CEO)来做绝对的大股东。如果创业初期,大家的贡献和条件相差不大,建议CEO通过个人向公司注资的方式获得更高的股权。股份上的明显优势对于CEO树立在团队内部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与此同时,CEO也不能持有过高的股份比例,需要为创始团队留出股份,也为员工和后续核心成员留出期权的空间。
  三、没有提前制定好游戏规则和退出协定
  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合伙创业的时候,大多是因为惺惺相惜、理念相同;而分道扬镳的原因却可以有很多:有人承诺带来订单和资源,拿到股份后就不见人影;有人不适应创业的生活,时间不长就退出接着回归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去了;有人说得天花乱坠,却一开始动手就被打回原形;还有人虽然能力很强,却无法和团队和谐相处。
  为了在出现这种窘境时尽可能地保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创业之前一定要丑话说在前面,提前签好退出协议,明确不同退出情况下的股份处理和转让相关条款、机制。如果创业之前顾及“兄弟”情面,没有明确规定出现问题后的应对和调整机制,一旦不利情况发生,公司和剩余股东将陷于被动的境地之中。这就好比结婚前大家先签好了离婚协议,听起来很伤感情,但可能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
  四、团队背景过于接近
  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如果两个人的意见总是一致,说明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多余的、可以去掉。然而在组建初创团队的时候,不少人却往往忘记了这一点,组建团队的时候,一味地根据喜好和认同感吸纳团队成员。
  我就经常看到主要成员来自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公司、或同一个地方的公司。过分抱团的典型,学校中是清华,地域中是湖南(你们公司中枪了没有?^_^)。上周我收到一个BP,初创团队有8个人,前面7个都是清华校友,你让剩下的那个挂尾的“另类”情何以堪啊?作为清华校友,一方面我也感动于我们校友之间的彼此认同和凝聚力,但另一方面,我却不得不为这个公司担心:团队核心成员的背景太一致,容易形成“核心圈子”,圈子之外的人,能力再强、位置再高也会觉得自己是外围。更重要的是,太封闭的团队,其生命力和适应性是有限的。
  五、天上掉下个CXO?
  创业公司只有几条枪,每一个人都要独当一面甚至好几面,任何一个人拖后腿都将直接影响整体进程,每一个创业伙伴都至关重要。所以务必要在人选的问题上谨慎再谨慎、斟酌再斟酌,尽最大可能去寻找合适的人选,不能指望天上今天掉下个CTO,过几天再掉下来个COO……随意地决定一起创业小伙伴的人选,无疑是一开始就在公司安放了一个滴滴作响的定时炸弹。
  但是,还是有不少CEO在选择创业伙伴的时候随意得令人发指:有人在小区跑步,认识一个比较聊得来的邻居,就不顾对方的背景、性格、年龄等因素,尽管他完全不懂业务,也没有接触过行业,就直接拉过来当CXO,这样的两人合伙能一起走多远?这里的问号真的需要加粗加下划线还放大了。还有人不管新公司和原公司的业务是否一致,直接从原公司挖来整套人马,也不考虑考虑这么做是否合适,那么这个团队行走江湖会不会被自己的员工有样学样呢?
  六、贸然和不熟悉的人一起创业
  很多人都会纠结:组建团队的时候,是寻找知根知底,但是能力、经历、个性等方面稍有不足的熟人来做创业伙伴,还是更主动地寻找更加合适的队员?为了搭建更有战斗力的团队,需要打开视野,在不熟悉的圈子里寻找合适的创业伙伴。然而,前提是必须在新人正式加入之前就擦亮眼睛仔细甄选,先进行一定的磨合,做到知己知彼。一般来说,如此找到的牛人经常是你不熟悉的,那么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工作,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多次深入沟通来了解你的准创业伙伴,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彼此之间的熟悉和了解。下面是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
  1、 多谈几次,每次多花点时间谈透,多谈业务和工作的细节。这些年我在不同的企业中见过不少典型的面霸,他们面试时表现很好,很能打动人,所以往往能拿到不错的职位,但是实际能力非常一般。其实这种人也容易分辨,多问业务方面的细节并听听他的回答是否言之有物。只要问问细节,南郭先生其实是很容易原形毕露的;
  2、 多场景接触,比如说一起撸串、喝茶、爬山、打球、打牌、喝酒等,多谈点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从不同的场景中来对创业伙伴做出综合判断。此外,重要合伙人一定要跟对方的家人或准家人接触,因为创业不仅仅是工作选择,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没有家人的支持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3、 找参谋一起谈。这个参谋可以是团队中经验和阅历比较丰富的个人,也可以是你们的投资人。我曾经开玩笑说过,投资人就是专业跟CEO打交道的人。投资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跟不同的牛人接触,阅人无数之后,自然识人的能力也会高一些。事实上,我们AA投资的投后服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帮已投项目找人或看人;
  4、 做背景调查。背景调查是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如果能找到了解对方情况、眼光犀利且愿意跟你开诚布公的人,将会事半功倍。之所以把这条放到最后,是因为你需要具备用前三种方法,自己排除掉95%地雷的能力;同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找到合适的人去做背景调查。所以,为了能找到合适的创业合伙人,创业者需要提前布局,扩展人脉。
  七、一开始就组建一个豪华团队
  部分创业者比较理想化,一开始就想着组建一个梦之队。但实际上,梦之队往往都是以惨败收场的。原因很简单,在创业初期选择精益创业方式可以最大可能地提升生存概率,而反其道而行之则容易加速死亡。初创企业的资金都很有限,每一分钱都得用到刀刃上,否则天使轮的小几百万还不够半年烧的。因此,初创企业的人员数量上不能太多,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就可以了,否则会增加内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组建团队时,如果过于求全求好,就会主要出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1、团队成员的背景过好,超出了公司早期业务的需求。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创业者在挑选创业伙伴时,一定要求是同行业大企业的管理层加盟,否则似乎就不够高大上。然而,习惯管理大企业的人,不一定能接地气,也不一定能挽起袖子亲自动手,因此开展业务不一定就会如在大企业那样得心应手。同时,大企业管理层的人力成本也不是初创企业能承担的。另外,大家背景都差不多,谁也不会服谁,在团队股份比例和领导权方面会增加不必要的内耗。当然了,如果你自己是雷军似的人物,本身就比牛人还要领先一大筹,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
  2、团队太完善,各种关键、不关键的岗位全部到齐。有的创业者似乎已经被过往从业经历中的层级划分、岗位界定洗脑了:就算公司创立的前半年只是在开发产品,也提前配备好市场和营销人员。更有甚者,有些做天使融资的团队,已经有CFO了。对于这种团队,我们一般都会保持警惕。
  八、引入中看不中用的人
  我们曾经见过一些团队,一眼看去团队成员的背景非常好,且经验和人脉正好是公司业务发展所需求的。但是跟团队成员细细聊过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有些团队成员的背景看着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一聊到业务细节就漏洞百出。
  大公司里边难免会有滥竽充数之辈,但是对小公司来说,如果关键岗位请到的是南郭先生,那很有可能是个灾难。更有甚者,部分创业者的商业模式是2VC(商业模式有三种,分别是2B、2C、2VC),为了募资时谈个好价钱,明知道是南郭先生也要招进团队。我有一个在创业的哥们,一次我去跟他们团队讨论业务,出来的时候我忍不住提醒他高管团队中有南郭先生。他的反应让我吃惊,他说;“我知道,但是他的背景好,容易获得投资人的认同”。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我们AA投资在做团队访谈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南郭先生,是要亮红灯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团队是创业成功重要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选人的功夫也是我们考核CEO能力中很核心的一部分,成熟的投资者不会仅从团队成员的背景去考虑问题。
  九、所有成员都是兼职创业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旦市场的枪声响起,就要夺命狂奔。创业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恨不得每天都有48个小时。朝九晚五?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数年前,还有不少人是先兼职创业,准备充分之后再辞职。但是近期,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和竞争的步调加快,如果你看到了一个市场机会,只要判断距离市场的爆发不会太远,请不要犹豫,尽快全身心投入其中吧。否则,等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可以创业的时候,没准市场上已经有上百个竞争对手了。
  我们曾经见过一个项目,是BAT里的一个程序员自己个人做的App,他的产品比别人领先了大半年推出,在没有任何宣传和推广的前提下获得了上百万的用户,且用户反馈很不错。但是,最终我们还是没有投资,因为他计划辞职专职做自己项目的时候,市场上已经有数个类似的App拿到了大额融资,且市场占有率已经领先于他了。这位童鞋就是典型的因为兼职创业而错失机遇的例子。
  十、 招来在做人方面有硬伤的人
  如果创业核心成员出现如下的问题,将成为团队团结的障碍。
  1、 品性有问题的人,这种人不仅自己破坏,还影响整个公司的文化和气氛;
  2、 太喜欢公司政治的人;
  3、 太难以与团队进行配合的人。
  初创企业,招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创始人需要花大力气的三个重点之一(团队、融资和战略)。但是招聘是个技术活,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练就一对火眼金睛,并参考本文第六条的4个建议快速对候选人做出综合判断。
  在选人方面,YC创始人Paul Graham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实操建议:如果你在跟候选人沟通的时候,如果对方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你自己个人总感觉有疑虑,那么,你要相信你的直觉。(我们AA投资的公众号将在近期推出这篇文章的翻译稿,敬请留意)。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接近完美的团队;创业者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一支能熬过困难、能越战越勇、能持续学习并最终夺取胜利的团队。
  一个好的创业合伙人,会在企业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并帮助企业实现腾飞;同样的,一个不合格的合伙人,不仅仅会延误战机,更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对创业者而言,选择创业伙伴则意味着未来好几年内你将和他休戚与共,共同决定公司未来几年内的走向。所以你需要选择内在价值观一致、能力互补的创业伙伴,并通过提前制定好规则、坦率而真诚的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包容,努力打造一个富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团队。
  在初创团队的建设上,建议各位创业者有空的时候可以翻翻三国演义,一方面是换换脑子,另一方面也看看三个最牛的创业团队是如何组建出来的,又为什么产生了自身固有的困境和问题。
  原文地址:/common/zcSchool.html 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人人天使众筹平台!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人人天使众筹-普惠小微金融,重塑商业模式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的位置: >
您可能喜欢
查看: 105创业时应该考虑到什么问题?
我自己本人有一个创业的想法,但是问身边的人,身边的朋友问的问题我好多都没有考虑到。想问问,已经做好了创业被人打的遍体鳞伤的准备,但是创业前应该考虑到什么问题。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创业初期,公司如何开展并做好公关 (PR) 工作?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于欣烈的回答(27票)】:
不是答案的回答:
PR是不是就是和各类型的媒体搞好关系?多让媒体发一些关于我们的稿子?
- PR 是 Public Relations,不是 Media Relations;
- 很长一段时间,媒体几乎垄断了公司和大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渠道;所以 PR 被很多人理解为媒体关系;
- 在现今这个社交网络、移动的时代,公司和大众之间有很多通道可以建立沟通;
- 所以 PR 不是和各类媒体搞好关系;媒体关系仍是 PR 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尹两灿的回答(20票)】:
先说说我们自己的故事吧。
36氪从成立开始,几年都没做过PR,当然因为本身是媒体,有自己的发声渠道,跟用户、者接触,都是通过自己的媒体,从来没有把“宣传”当做一件事情去做,好像一切就自然生长起来了。
但是,过去一年36氪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开始意识到PR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4月我们启动了氪空间项目,在许多人眼里它是孵化器的一种,但我们不这么认为。为了更好的让人了解氪空间,我们做了很多线上线下的PR。有人会反感“PR”这件事情,好像参杂了很多商业利益在里面。但对企业来说,你的产品需要让人知道和认可,这是必经之路,好产品推介给有需要的人,这没什么不好的。
氪空间曾经邀请了大神Stephen Wolfram来分享Wolfram编程语言和Siri背后的故事,还邀请过金鹏远来给创业者讲讲社会化媒体该怎么做。从分享会,到毕业礼、校园行一系列大小活动和线上宣传,氪空间开始被更多创业者知道。线下活动和线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是氪空间目前在PR方面发力最多的,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制作“氪空间使用手册”这样有趣的电子卡片、实体说明书、氪空间手环等小物件,让创业者有归属感。
以上,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人还不知道36氪做了氪空间,做了投融资平台,新产品发布平台NEXT,很多人还以为我们就是报道资讯,甚至翻译文章的博客……这些误解,需要我们慢慢去搞定。
日常来看,要把干货和创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也是我们目前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为氪空间做PR是一个例子,其实作为媒体也碰到了好多不懂得如何去跟媒体打交道,如何为产品在市场上发声的创业者。上周我的Boss去参加经纬分享会,在准备PPT的时候我们聊了一下这个话题,如何跟媒体打交道,实现双赢。
1、你要找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和媒体需要的内容之间的平衡。
大白话说,就是你想宣传的事情,和媒体想知道的料之间,找到平衡。媒体想知道什么呢:第一手融资消息,知名创始人的看法观点、你的新产品、你的产品的新动作
2、跟媒体交流注意方法。
你直接拿钱砸,不如先了解你面对的这个记者,了解你想要合作的这家媒体,进而让他了解你的产品,你的创业故事。用心准备好每一次的接触,不管是会面还是邮件,彼此尊重。然后,我们再谈谈该如何报道,写稿。
3、几个禁忌
不要开口先谈钱,不要反复纠缠,不要拿对方老板压他,不要搞错媒体或记者的名字,初创公司应该让创始人直接上,不要让pr上。
4、如果你没钱,没人,该怎么PR
写博客,最简单的,记录你的产品迭代,用户反馈,甚至你个人创业的故事,培养真正的种子用户,qq群微信群都可以,跟用户用心交流,在公司认真做产品,是早期最好的PR。
【李华的回答(5票)】:
基本上,我理解题主的问题,就是初出江湖的无名小辈如何闯出自己的名声。
直接说点儿干货吧----其实也没啥新鲜的:直接向成名已久的前辈挑战,也就是踢场子!
想在行业内出名,踢老大的场子;
想在社会上出名,踢明星的场子;
想在微博上出名,踢大v的场子…
总之,想在哪个领域出名,就照着那个领域最nb的人的场子去踢。当然,能不能踢下来,就要看你下功夫到不到了。
【余跃的回答(0票)】:
多谢 邀,在PR方面没有经验,实在不敢当。特邀华创资本的PR负责人 来回答吧,她是从业多年的专家,曾是华兴资本的PR总监。目前她在华创资本的投后团队帮助我们投资的创业团队们梳理PR与市场战略、并积极对接PR资源,她是这个问题最佳的回答者 : )
【祝利的回答(24票)】:
楼主的问题比较模糊,让我一个一个提出我的疑问和解答你的问题。
首先,创业初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初期?我暂定为关键技术拥有,基本部门完备,发展模式明确,只是各方面都比较弱。
回答你的问题:
1、是不是媒介关系?不是,公众关系是包括媒介关系、政府关系、用户关系在内的一系列的公众关系(Public relationship),但是这些关系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是有轻重缓急的。
2、企业对媒介的关系,主要是控制关系:一方面让媒介传播你指定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另一方面你不想让公众知道的,一定不能传出去——当然,对于某些急需知名度的中小企业,可能表现在前期希望媒介最大程度地报道正面的东西。
3、如何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首先根据你的目的,你想让媒介为你做什么,是宣传产品、服务、模式还是品牌?你的产品有什么特性,更适合哪种媒介?你的客户群在哪里,是本地客户、区域客户还是全国客户?
对于刚刚创业的小型公司来说,我假设你想要宣传的是公司的传统的区域性产品(现在一谈到创业就讲互联网产品,我就不扯这个了),比如说皮薄甜脆的大萝卜,那么你可以考虑在本地报纸或本地论坛上投放软文。——与这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首选策划个事件来,引导媒体对你进行主动报道;其次是资源交换,用你公司的产品,也就是自家产的大萝卜,去换版面;再次是用真金白银去买版面;版面买到了,你要准备内容,软文切忌长,要伪装得像媒介本身的文章,比如刊登在报纸上,要伪装得像新闻,小小豆腐块配图;刊登在论坛上,伪装成热贴配图;在内容上要考虑宣传的四季歌,比如三月学雷锋,给孤寡老人送萝卜,稿件顺便介绍一下你这个萝卜和萝卜公司,宣传效果就出来了;八月学生假期,邀请中小学生去萝卜菜地里参观一日游,上个新闻,话题就出来了,产品知名度就上去了。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与媒介合作,你都要记得,把你的大罗卜送给媒介的管理者们,如主编、责编、记者每人一筐,个人关系要长期保持,同理,其他媒体灵活运用,比如自媒体,送大V一筐。——运用的目的,在于提升你的合作关系,比如原先你需要用50框萝卜换的版面,现在他帮你整出个热点,而且不要钱就给你主动报道了,效果还特别好。
4、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公关策略也需要不断地改变,比如你前期只做媒介关系,但是过了一两年,你突然结识了一个官二代,拉上政府一起整个“某市农产品信息化发展联盟”,政府给你一笔资金,产业园批几个办公室免费用,还有税收的减免——这时候你就要把公关的重点,转到政府关系上来了。再过一段时间,你做大了,要找风险投资,可能你需要全网覆盖进行新闻、活动传播,这时候又要紧抓媒介投放、热点炒作了……这些就不一一谈了。
5、扯了那么多,其实你也不一定用得上。如果你的目的就是上稿,其实现在公关行业已经出现了专业的发稿代理人,价格也非常可爱,一两百块上门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花费很多成本去建立自己的媒介关系,尤其是你好不容易打进一个媒体,搞定了关键记者,结果该记者跳槽了,从IT记者跳到体育记者,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了啊,摔!代理人在建立媒介关系方面就避免了浪费,IT、体育、财经所有的记者关系他都需要维护,总是用得着的。——关键是这样的人在不在你的圈子里,废话,当然在我的圈子里了。楼主,你看我这篇回答是不是就很像软文,虽然我没有留联系方式,但是大家都能找到我和我的代理人好基友。
6、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PR与媒介的合作方式也不断变化,如果到了一定的规模,可以与媒介签订战略协议,包括传播咨询、资源合作、危机公关在内的所有方面都包括在内,但是具体是哪种形式不确定,因为这个比较敏感,搞不好可能会涉及一个新闻腐败的问题。
7、一般来说,企业比较在意的就是媒介关系,暂时讲到这里。企业与政府关系、消费者关系、社会关系这些以后有机会再讲。
【石志远的回答(10票)】: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BUT 是不是限定一下什么类型的公司呢?
我想题主的目的是说一下 互联网创业公司吧?
说明一下,我无心普及公共关系(PR),要是需要公关的基本知识推荐查看以下,或者看看WIKI
#####################################################
遇到的创业APP团队,说到公关,就会迫切地说,“帮我写篇软文吧”,“(软文)要有内容的,要多说说产品”,“(发布时)找几个段子手吧”,“有没有手哥的信息,能不能找少林修女发一篇”,“我们基本上不用自己的微博和微信,我们有长期合作的段子手”,“科技媒体都是&……%¥#%&!,呵呵,我们不想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有朋友就是做自媒体的,很专业,只是关注的人不多”,“能不能和传统媒体也保持合作”,“不用考虑他们(用户)的想法,一定要火,就对了”,“不要做调查,太麻烦,后台(用户)数据库,基本上和我们想的都一样”,等等
这样的创业APP团队,已经成立3-4年,有几个市面上的APP,被投资(不知道是A轮还是天使),团队的主脑就是以上这样的思维。
沟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自信或自以为是,难以逾越,说服颇难。一再强调“我们不缺钱”,“可以试错”。面对这样的团队时,很无奈。
#####################################################
创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不要盲目去做公关去做传播,搞清楚自身的传播内容,梳理传播渠道,明确传播对象--“上好弹药,端稳枪,瞄准”,再去做下一步--“开枪!”。
-- 基本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建档。公司,甚至产品的基本信息很多创业公司都说不清楚,甚至没有。很多时候媒体采访只能用上一家媒体的台词进行介绍,真是太可笑了。创业公司一定要自己掌握宣传语境,避免误读或误判。公司介绍。基本内容要包含何时成立,发展历程,团队架构,主要成员,开发方向,开发理念,主要产品的运营思路,是否被投资,与投资者关系;以上内容根据创业不同时期调整。公司简介,至少要有2-3个版本,面向用户(以及潜在用户)的公司介绍,面向投资者的公司介绍,(很有必要准备一份)面向媒体的公司介绍。产品介绍。基本内容要包含产品思路、产品更迭、产品最新界面、产品用户数据、产品用户反馈等等,不同类型的产品,介绍的思路可以有所改变。产品介绍,也要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面向投资公司的,另一个版本是面向媒体的。常规问题及答案。当创业团队在接受投资,或者外部投资出现问题,或者类目内竞品攻击,或者用户抱怨导致攻击等等情况下,需要公司或者产品负责人(公关负责人)站出来话说时准备的话术。如果往大里说就是,便于处理的“危机公关”而做的准备。(实际上,创业公司面对真正的“危机”,几乎没有能力“公关”,谁也别拿“打车软件”举例子)视频。不管是不是外部设备的创业团队,都应该有一个高标准的视频。哪怕不是一个“讲故事”的,不是一个“科技感”的,都应该有视频。千万不要出现“APP logo和APP名称念三遍”、“团队摆拍合影”这样的视频或者广告,不觉得low,可以,怎么也要出现产品吧。
-- 相关媒体的联系与沟通,互动。做好传播渠道的建设,识别、认清、分类现有媒体资源及各类传播渠道。自媒体。今天(截至2015年2月)任何创业公司或者产品,不做自媒体,没有可能其他媒体无理由为你进行宣传。任何自媒体的信息,都可以成为未来其他媒体转载的信息,这就成就了所有传播的基调。创业公司不自己把握自媒体的机会,只会给外界可趁之机。自媒体,应包括APP(产品本身)、微信(公众账号或者个人账号)、微博(是不是蓝V都可以)、Blog、社区。线上KOL媒体。KOL,已经不只是豆瓣红人、微博段子手、微信公众号这么简单了。他们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广而告之”的工作,有的不仅仅写段子故事,有的已经介入产品开发整体推广,当然有的还是收钱发段子。创业公司要甄别你所需要的KOL,巴特,大部分创业公司都不知道该找谁,能不能不要再找手哥了,人家手哥是投资人身份啦!!!线上科技媒体。有部分创业公司在创业之初依赖科技媒体进行传播,收取种子用户获得口碑传播,也有创业公司表示绝不接触科技媒体并不想成为科技媒体的内容。作为一类专业媒体,根据创业公司及产品状况适当使用。传统媒体。再科技的创业公司,都离不开传统媒体。Kickstarter的项目上了央视新闻频道,你觉得此类传播是一个什么级别。其他线上线下媒体。请为所在的创业公司选择更合适的发声渠道。越专业的渠道,越接纳新的(科技)产品。越大众的渠道,传播的效果越有力。各有利弊得失,各取所需吧。
-- 实施后效果的评估方案。做好传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以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下载量、装机量、排行榜、在线人数,除了这些还应该有其他的评估与评价体系。需要根据创业公司所在的时期和创业的产品结合,再做判断。(也希望各位多给予评估的意见与建议,谢谢。)
#####################################################
有公关同行说,这样的要求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太高了,不切实际”;我只能说,做好准备,等待时机,比你没准备时抓瞎,好一万倍。
#####################################################
的回答内容“初创公司应该让创始人直接上,不要让pr上”的个人想法。
这样做的前提应该是有一位能够能主动与陌生人(媒体)交流有表达欲望的创始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什么的也是加分条件。这里并不是对创始人的要求高,而是创始人代表着创业公司的太多信息,面对媒体的不谨慎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传播。
虽然作为媒体都喜欢直接与创始人对话。各创业公司创业团队一定要谨慎为之,你们肯定不想在任一媒体上出现“XX APP创始人在说起对未来的憧憬时,左手在时不时抬起来摸一下做耳垂,眼神也有躲闪,毕竟首轮还是没有着落 ……”(以上文字来自媒体行文惯例)。
创业公司遇到这样的媒体传播,将如何面对呢,怎么解决呢?创业公司的PR工作即使不是专业的人来做,也要有专业的人来指导,拍脑袋的PR行为都是自以为是。这不是有没有预算支付这部分钱的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对PR的重视只能说对创业团队负责。
美利坚的PR朋友告诉我,kickstarter的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有专业的PR运作团队。你不会以为kickstarter明星产品的宣传视频那就是团队成员自己拍摄的视频放在youtube,然后就红了的吧。
【KekeTang的回答(0票)】:
过了年再答
【阮凯的回答(0票)】:
先占个位子吧,积了好几个问题了。
目前在创业公司工作,希望思路上能够和题主相互交流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最近正在开始做这件事情,创业公司。
占个坑,想好了再来答。
【杨浩男的回答(0票)】:
也是厉害啊 那我就过了年再回来看吧
【稻草人er的回答(0票)】:
公关不等于跟媒体的关系,还有跟消费者的关系,跟政府的关系等。如果你的公司规模不大,把握好社会化媒体这条途径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
【夏雷呤的回答(0票)】:
纯学术角度来说三大要素是顾客 员工(股东) 和媒体
【周麟的回答(0票)】:
讲自己的体会:
在初期最有效方式是创始人自己做一个自媒体,当然前提是自己有料。好处:
1.成本最低
2.自己最了解产品和公司,会准确地向外界传递信息
3.不打折扣的输出创始人和公司的价值观
4.很有效的的连接器,连接媒体,人或投资
【黄药师的回答(0票)】:
【孤狼的回答(0票)】:
我个人觉得创业型对公关的安排应该是根据创业公司现状来处理的。首先要明确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公司的相关定位,你在这个阶段是否需要做公关,做什么性质的公关。
1、知名度?
2、影响力?
3、美誉度?
虽然这三点是所有创业公司都需要的,但是创业公司形态不同,操作手法也大相径庭。
有的需要从上往下做,有的需要从下网上做,有的需要温水煮青蛙,有的需要孤注一掷。
【tanya的回答(0票)】:
对于这件事儿有点小心得,等过年闲了再答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团队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