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几个中小型企业管理跨国公司名称、谢谢~500强之外的都可以~

中国日本都白忙活了&美国打算高铁自己建
E-mail推荐:&&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运输部长莱胡德(Ray&LaHood)14日在上海参观世博会时,试乘通用汽车公司的电子概念车,他的亚洲访问行程便到此结束;此行重点在于交涉高速铁路问题。  莱胡德此次访问日本和中国之际,正值中、日与欧洲主要铁路营运公司相互竞争美国数十亿美元的高速铁路合约。  美国官员说,莱胡德希望将上海之行保持「低调」,因此他未公开发表谈话。但中国对自己首次参与美国高铁等大型基建计画合约之争的胜算,显然很有兴趣。美方现已签定85亿美元合约来推动13项地区高铁计画,今年将继续签定25亿美元合约;而在各路线通行之前,还须投入数千亿美元。美国在此方面几乎没有自己的技术,但要求许多工程必须雇用美国工人。  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高速列车,但该国对有意将现有铁路升级为高铁的国家行销时,鲜少成功。令日本产生希望的是,外界猜测,日本与美国的密切政治关系,可能会使日本取得超越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AG&)、法国阿斯顿公司(Alstom&SA)及中国业者的优势。  中国曾大力借重日本和德国技术来改善其铁路,并建造新的高速铁路线。上海磁浮列车是由德国一个企业联合体承造。  中国正积极发展海外市场,中国政府已跟加州政府和美国通用电气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初步协议,中国将提供技术、设备和工程人员,协助加州建设时速达346公里的「子弹头」火车。  过去几年,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时速215公里以上的环保高速列车,已经将美国同行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中国正致力于成为「子弹头」列车出口的巨头。中国同时也正推行一项计画,要在2020年前,以2兆人民币(3000亿美元)兴建2万5000公里长的高速铁路,期能激励经济和技术发展。  然而,莱胡德14日在白宫部落格撰文,讲述他在日本和中国乘坐高铁的感受。文中说:  日本的子弹头列车想来美国?这是本周媒体不止一次质询的问题。如今公正地说,本周初我访问日本时坐过几次日本新干线,我不得不承认,日本的高铁非常快。  今天稍晚,我还准备在中国乘坐上海机场的磁浮列车。  我对媒体质疑的扼要回答是「不」,日本和中国的高铁都不会来美国。但是,日本和中国的高铁技术和经验可能会来。由于欧巴马总统拨出80亿元启动资金和国会授权的铁路建设基金,当美国的高铁系统建立和开始运作之际,那些熟悉日本新干线、西班牙、德国和俄罗斯高铁的乘客,可能会发现我们的高铁有类似的设计与构造。  我认为这不无道理。亚洲和欧洲铁路公司的高铁经验,正是美国铁路公司欠缺的。我是否认为美国的铁路公司将来也会有经验?你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确实能汲取外国的经验,无论是日本、中国、加拿大还是欧洲的经验,那么你们还会正确判断,我们的高铁和列车将会由熟练的美国工人制造。  我又是如何知道的?因为我们去年12月接到30多家铁路企业的保证,如果他们获得建设合约,高铁将对美国的铁道制造业做出贡献。  我们对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印象深刻。我们期望与有经验的外国企业在美国合作,但合作只限于使用美国工厂的美国工人。我乘坐过世界上一些最快的高铁,运送乘客十分高效。我期待有朝一日能与他们合作,创造工作机会和重振美国的铁路制造业。  来源:环球网论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环球网论坛()
(责任编辑:李海霞)
更多关于&&的新闻? ? ? ? ? ? ? ? ? 相关专题?
我要发表留言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播客?视频
&&&独家视点
&&&跨国公司频道精彩图片
???商丘涉案政法书记咋在美国? 文强祭逃死刑3绝招
毛泽东咋赞习仲勋 "天上人间"背后有保护伞吗?
&&&无线?手机媒体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跨国公司理论是什么?_百度知道
跨国公司理论是什么?
跨国公司理论以及其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有哪些影响?如能列举实例最好了..谢谢了先
提问者采纳
  评《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  李长久  透析当代国际垄断的力作  ——评《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  李琮教授的力作《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系统、深刻地分析了当代国际垄断的发展及其影响。由于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代表是巨型跨国公司,因此,该书以跨国公司为主线,不仅全面论述了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国家、跨国公司与当代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与新科技革命及新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深刻地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实质、特点、优势和两重性。这部专著中关于跨国公司为什么纷纷到中国安营扎寨,中国为什么要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和组建什么样跨国公司的分析与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系统地分析了垄断的发展及其影响。书中关于“当代”的界定具体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迄今这一段时间,但作者认为,到19世纪60年代,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最初的垄断组织。所谓“垄断”是指巨大企业或企业联盟,而“国际垄断”是特大企业的经济权力超越国家疆界,对整个世界生产和市场进行控制,以获得巨额垄断利润,从而揭示了国际垄断的实质、特征和作用。  作者以跨国公司发展为主线,深刻地分析了垄断的发展史。书中将垄断演变的历史进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1914年。垄断组织从萌发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转变到垄断阶段并不断加强。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战、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加强干预与垄断组织紧密结合,垄断组织继续发展并全力对外扩张,但由于世界四分五裂,大大阻碍了垄断组织的对外扩张进程。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变化是,从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几个帝国主义强国为争霸世界而进行殊死斗争,终于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二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一般垄断转变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国际垄断大大加强。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作者辩证地分析了国际垄断主要是巨型跨国公司与诸多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作者指出,经济全球化已涵盖生产、商品流通、资本流动、科技转让、知识和信息交流等世界经济各个领域,而所有这些领域巨型跨国公司都是其行为的主体。作者还指出,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依赖,而且对国际生产关系或国际经济关系也有重要影响。作者认为,跨国公司是适于现代化大生产的、合理的、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作者对比垄断发展后两个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主要区别时指出:“今天的世界,尽管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占主导地位,特别是超级大国仍奉行霸权主义,世界仍很不安宁,但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近1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改革开放已成为不可遏止的世界潮流,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民族爱团结,社会要进步,人民要安康,是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要求。”  该书强调了跨国公司的特点和两重性。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1978年在题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的报告中对跨国公司下过这样的定义:“跨国公司是在作为基地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这类企业并不是一定是股份化或私有的,它们也可以是合作制的或国家所有制的实体。”作者认为:“若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就不会有跨国公司,而没有跨国公司,全世界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发生,二者如影随形,是分不开的。”据联合国统计,1999年,世界跨国公司总数从1980年的1.5万家增加到6.3万家,它们的国外子公司从10.4万家增加到近70万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在2000年达到创纪录的14919亿美元。跨国公司进行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组合,目前世界总产值的约1/3由跨国公司所占有,其中90%以上由少数巨型跨国公司控制。“这意味着世界经济的几乎所有各部门和各行业都为大跨国公司所控制”。  据作者分析,巨型跨国公司与中小型跨国公司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规模巨大;跨国化程度高;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占绝对多数;集中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立足于核心产业,发展多样化生产。因此,这些巨型跨国公司具有10大优势:即规模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范围优势;无形资产优势;融资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管理优势;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优势。作者强调指出,巨型跨国公司并没有失去国籍而成为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全球公司”,它们的“根基”仍然在它们的国家。  作者深刻地分析了大跨国公司的两重性,如强化垄断和加剧竞争的两重性、追求利润和促进发展的两重性、高效运营和畸形分析的两重性、公司生产有计划和全球生产无政府的两重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也将继续增加和扩大,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将占世界跨国公司的大多数,仍将处于核心竞争优势。因此,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两极分化都将加剧。  该书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为什么要有和建立什么样的跨国公司。书中指出,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三大“要素”是:市场化;自由化;信息化。由于跨国公司具有两重性,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的迅速扩大,引起各国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关注。“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进入我国。与此同时,我国一些企业也正在“走出去”。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从世界发展的全局着眼,对大跨国公司的实质、特性、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自己的大跨国公司。“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是我国现代化大生产在国际层面上扩展的必然,也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扩大和深化与世界各国进行经贸合作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大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与西方大跨国公司相比,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我国必须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本国大跨国公司的发展。针对此问题,作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其一,在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大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的同时,避免它们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大跨国公司的高层有意进行的各种欺诈、坑害投资者和客户的行为,而要以诚信为重,努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声誉。其二,坚持我国一贯坚持的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外国企业和客户的关系,实现双赢。其三,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它与现代管理科学和经营理念相结合,并吸取他国、他民族的先进文化,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新的企业文化。      
提问者评价
罢了 毕竟跨国公司理论的具体影响没有讲清楚
其他类似问题
跨国公司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跨国公司专场:全世界一起做产品文字实录
&跨国公司专场:全世界一起做产品文字实录
主持人(朱学东):《中国周刊》总编辑 :
刚才马丁先生讲了很多,加拿大的现状和我们国家中小企业的现状都非常的类似,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中小企业还存在一个问题,比较相信祖传之秘,但是相信祖传这种情况在全球化的时代显然是做不大的,这也是我们看到中国传统企业传统的相信祖传的那些家族企业都没有成长起来的原因。
这个环节主要邀请了一些全球知名的公司来和我们分享他们在全球做产品的过程中他们的发现,给中小企业会带来哪些机会。下面有请今天的对话嘉宾:英特尔中国董事总经理黄节,& 渣打银行东北亚区兼中国中小企业理财部总裁Betty& Ku,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瑞萍,戴尔中国中大型商用客户部董事总经理王利军。
&&& 在座的四位嘉宾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的代表,他们在中国的成长、发展也给中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所以我想第一个环境请在座的嘉宾分别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企业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在践行全球产品的过程中,自己在中国最大的体会和感受。
黄节:大家好,我是因特尔的,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大概是540亿美金左右,我们在中国有大约八千多员工,有两个工厂,一个在成都,还有一个在大连,除此之外在北京和上海有两各大的研发基地,上海的研发基地还是在亚洲的研发基地中心。除此之外在中国的很多城市还有办事处,这大概就是因特尔在中国和全球的情况。
我们在中国的布局是是全球布局的一个部分,并不完全是100%针对中国市场的。比如说成都的工厂是面向全球的,全球的计算机的50%的芯片都是由成都生产的。
Betty& Ku:我是负责中小企业业务的,本身也是负责大中华的中小企业业务。渣打银行其实是一个国际性的银行,银行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现在在超过75个国家有业务,到明年在中国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刚刚老师说的全球一起做产品,对渣打银行的感受、经验是怎样的呢?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做的业务方面,配合客户方面,因为产品已经全球化了,资金流动也国际化,有很多国际贸易的商机,所以我们做银行是服务业。因此我们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配合客户,我们在美国、印度的客户,也是需要配合他们,跟紧他们的步伐的。他们走到中国,我们就需要利用我们国际的网络打造一个平台,给他们提供服务。让他在来到中国,他还是感觉好象在老家一样,他要认识我们的客户经理。
以前说跨境业务是一些大型的欧美公司,根据渣打银行的经验,我们感觉越来越多的本土的企业,比如说在中国、在印度,很多大型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了,所以在中国怎么帮助大型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第一是业务方面的启示,第二是对我们内部做管理的启示。我们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的工厂,引用中小企业的例子,全球有30多个国家,现在有专注的中小企业业务,有些产品是在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先开始的。比如说,中小企业的明星产品无第三方担保贷款,是从15前从马来西亚开始的,再应用到中国,在中国也做了改良。所以产品的开拓是全球化的。
银行的管理风险非常重要,这是能不能做得好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体现全球产品化的时候,风险管理方面也是可以做全球化的。比如说风险打分卡也是总结全球经验而制作的,谢谢。
董瑞萍:谢谢主持人,我叫董瑞萍,我来自赛莱默公司,我们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新公司,去年我们公司的前身ITT分拆成三家公司,其中一部分业务,也就是涉及到水、技术方面的业务分拆出来,重新命名,这个名称是希腊语,意思是植物中输送水的组织。公司起这个名字是寓意在水的输送、处理上的工程能力。
赛莱默是一家从事水的输送、水的处理以及水的应用的技术公司,总部在美国,全球有一万多员工。在中国目前有800人不到一千人的规模,有三家生产型的企业,在大城市也有销售和办事机构。研发中心设在南京,在南京有一个比较大的生产基地。赛莱默还是传统的制造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也延续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历程。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中国,这时候把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以销售国外的产品为主,当时是通过代表处这种机构来促进出口的贸易,90年代前后成立合资企业以及生产基地,作为低成本的生产基地。当时整个公司的供应链中就是低成本的产品生产,大部分的产品是出口到欧美或者是世界其他地区,中国市场并是当时的主要市场。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成熟,现在赛莱默公司在中国的机构已经成为了赛莱默全球具有战略性的地区。所以我们目前生产的产品是和全球同步的,也就是说我们有新的产品发布的话,我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的产品不是低端的产品,而是和全球同步的,采用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的技术水平是世界领先的。这是我们在国内的状态。
&从公司的价值链来讲,有一部分采购是从中国做的,这个采购是全球的采购中心,目前设在上海。有很多零部件的采购是在国内完成的,很多企业目前是把中国作为一个低成本的采购中心。赛莱默也逐渐的从过去的低成本采购中心转化成最佳成本。
王利军:大家好,我是王利军,是戴尔公司负责重大型企业商务内容的总经理,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中国的具体情况。
中国是除了北美以外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市场,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中国是非常非常大的。第二,戴尔一年的全球营业收入差不多是600亿美金,但是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直接采购金额差不多是250亿美金,也就是说戴尔在中国的整体采购占全球的营业收入成本都是非常大比例的。进入中国差不多14年,这14年有差不多9千人,戴尔的用途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是可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建立一个更好的IT架构,同时因为戴尔是一个全球公司,在将近200个国家都有业务,所以在我看到的,包括我两周之前拜访的一个国内客户,他们在进行全球化的推进,他不是大国型,而是本土成长最后到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公司,当他要做全球部署的时候,戴尔公司也是在帮国内做很多的业务,也帮他在全球的IT部署上尽自己的力量。
所以中国和戴尔公司全球,无论是销售还是生产,直接采购250亿美金的话,间接、直接对国内的GDP贡献应该是超过500亿美金的,这个数字非常的大。我坚信,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戴尔公司在国内肯定能够更好的服务广大的企业,也会做出更多的工作,除了捐赠了很多小学的设备,也捐赠了很多学校的设施。公司自己所有的员工都有一个时间,和CSR是非常好的,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再一次强调的,希望所有的企业、企业老板都应该在这方面努力,戴尔一年差不多有3.5万个小时是贡献给社会的。我经常看到我们的同事在捐献活动、去敬老院的活动,建立小学校的电教室活动,所有这些都表现我们给国家、给社会做贡献,从企业共赢的角度,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主持人(朱学军):刚才王总分享了戴尔在中国的发展,也介绍了他们的责任。这四家企业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中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就像刚才黄总讲的在成都的厂是一个向全球提供产品的,戴尔在国内采购有250亿美元,顾女士讲到渣打银行对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价值,在此,我想请教几位嘉宾,先请三位做产品的黄总、董总和王总先分享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企业在中国落地生根,带动企业成长以及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大的?
黄节:刚才说的蝴蝶效应是媒体提的,主要是指我们在成都的投资,带动了其他的生态链的投资。具体的情况是03年的时候考试在国内投资一个分装厂,当时正好是国家提出开发西部的概念,我们在很多城市中进行了严格的评比,最后选定了成都作为芯片的封装厂,当时一开始的投资是3.6亿美金,成都的工厂成长非常快就追加到6亿美金,我们投资了以后看到很多其他相关的企业,上下游的企业也在成都有投资,比如说戴尔是我们重要的客户,也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他们后来也在成都投资,所以有些媒体报道就是相关的投资3.6亿美金之后,其他大的企业在成都投资,加在一起一共有30亿,有的媒体人就称之为蝴蝶效应。我想可能是其他企业后来也看到了成都的优势,还有国家给了很多优惠的政策,这是一个例子。再想谈一下和中小企业相关的,我们在因特尔的中国的发展,一方面是和很多大的企业共同发展的,比如说戴尔。还有一方面也是在跟很多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起来的。
&&& 比如说我们和联想的发展,联想在多年前也只是一个小企业,但是我们现在看联想在很快的增长,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的PC厂家。另外是很多的中小企业用我们的芯片做了工业用的计算机,在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数据中心、云计算建设等等都是用到了我们的芯片,我们是跟他们一起成长的。让我体会非常深刻的是,在中国的成长过程也是和很多中小企业、大企业共同成长的过程。
主持人(朱学军):在座的企业都有机会成为新的联想啊。董总,请您讲一讲。
董瑞萍:刚才我也提到,我们赛莱默在中国有三家工厂,目前生产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从国内采购的,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是由国外采购的。我们在国内采购的来源有大型企业,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体会,感觉到国内的生产和工艺技术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我们的采购也从原来的原材料大部分的进口,到现在基本上从国内的供应商中采购。同时赛莱默还有一点不同于其他跨国企业的地方,目前新产品的零部件采购也在中国进行。可能很多跨国企业有很多的顾虑,觉得国内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很害怕新产品在国内会被仿冒。赛莱默在中国做本地采购有很多的经验,所以有很好的风险控制的机制,所以我们和很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我们在中国的厂一个是沈阳,一个是南京,一个是无锡都有生产基地,所以我们在周边和中国的范围内都有和中小企业进行合作,所以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我也感到产品的质量以及工艺水平,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我们和中小企业的合作是很关键的。
主持人(朱学军):董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话题,也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的很多传统企业来讲,创业中吃了很多亏,但是现在国家虽然对这一块很重视,但是改观还是很有限,这也是所有中小企业乃至政府管理部门提一个醒,要做全球产品,做大自己,尊重知识产权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 王总,请您介绍一下戴尔的做法。
王利军:刚才英特尔黄总讲成都的事情,的确是蝴蝶效应是很大的,而且这个蝴蝶还需要再继续的扇,需要有更多的变化。因为在成都可以看到,通过在成都建厂,有很多的供应链也都会到成都和戴尔配合,就像我和因特尔一块儿配合一样。这会带来很多的变化,不光是制造型的企业,也包括物流的企业,因为对戴尔来说,我们也是面向全球发货的,我们在沿海的物流体系会更为便捷,而我们把厂建到成都,除了是更贴近市场、服务客户之外,对更高、更快、更强、成本更低的物流体系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建供应地或者是生产基地,它的标准都是全球的标准,所以国内的企业如果要能够在这里竞争,你需要的标准就是一个全球性的标准,所以我想这就潜移默化,经过这么多年可以看到,其实可以带动很多国内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在技术、制造、配合,供应链管理各方面都会有新的提高。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另外,本身就和我们的很多伙伴在一起做产品,有一个做存储备份的企业,他是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的,包括软件、应用、硬件,戴尔公司是专门有这样的服务,能够和企业一块儿做产品,进行知识产权转移,这样在推出最终产品的时候,他用他自己的产品来拓展的。戴尔的供应链还是非常灵活的,这也是戴尔最大的一个优势之一,通过这样的一套方法,能够对合作企业支持。而且还帮助他在全球推广,也就是说我们是他的合作伙伴,是他的供应商,同时他也是我们的供应商,我们放到一起,推向市场。
随着市场的演变,随着国内演变,包括中小企业不断的高速的成长,这里面有很多机会,戴尔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可以帮助、参与,可以帮助提高,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朱学军):刚才王总分享了戴尔和他的中国伙伴们成长的经过,同时也对中国中小企业成长升级换代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同时全球化的标准。接下来请顾女士讲一讲,刚才马丁先生讲到加拿大中小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金融支持不足,在中国这一点尤其明显,因为金融企业大多数是喜欢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的,渣打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想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怎么做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
Betty& Ku:我们要做中小企业首先是要雪中送炭,然后才是锦上添花。所以我们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从2004年正式开始做,现在是整个中国做得最活跃的国际银行之一。
我们不能一揽子的对待中小企业,可能有一些刚刚开始业务的小企业,他们的信息不是很透明,比如说财务报表上有一些不透明的地方,根据我们的经验,需要把中小企业做比较细的客户分层,从不同的客户分层里面量身订做一些,比如说风险的准则,或者是策略,或者是产品,或者是销售渠道。
回到主题说全球产品,我的经验是从中看到很多的跨国企业也是在这里做供应链,在当前国家环境比较波动的情况下,做跨境大型企业的供应链的一部分,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因为风险点很低,银行的融资态度也比较配合,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商机。不过在这个商机里,因为已经是世界工厂了,大客户的标准已经是全世界最高的标准了,中小企业如果想抓住这个商机,无论在企业的技能、技术方面都要提升。CSR对跨境企业是很重要的,所以还有一个信誉的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应该在这些方面提升他们的能力,做到世界工厂的一部分,这是非常好的策略,以应付当前经济环境波动的情况。
主持人(朱学军):您刚才讲到了机会,我很好奇的是你们怎么风险控制呢?比如说很多中小企业,我是银行好象是雪中送炭,但是信用和风险控制也是你们反复提到的,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不透明,有很多可能是从手工作坊、家族企业做起来的,很多习惯和融资的要求都有相佐的地方,渣打具体是怎么判定自己扶持和支持的对象?
Betty& Ku:让我简单的说。看中小企业的风险,如果只是看财务报表是看不出来的,拿抵押品也很难拿到银行需要的国际水平的抵押品。所以我们就是风险打分,是一个全球标准化累积30多个国家,经营了超过20几年经验的不同的打分,当然打分会比较平衡,包括企业主本身的能力、在行业中的经验,或者是如何提供财务报表或者是其他的销售资料,以及在行业中的经营模式等等。综合我们累积20多年的经营在30多个国家所做出的比较平衡的风险打分。
主持人(朱学军):谢谢四位嘉宾,刚才四位嘉宾基本上都谈到了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可能对中小企业的机会,比如说刚才讲的蝴蝶效应,带动了很多周边产业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变化。刚才无论是顾女士还是董女士,以及王总都讲到了对中小企业的要求,包括社会责任、知识产权的尊重、全球化的标准等等。接下来请四位相对比较具体的讲一讲中小企业在和你们这种国际性的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除了刚才提到的要求之外,还有哪些要求?比如说刚才王总讲的戴尔在四川生产出来之后要物流系统,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符合你们的标准,成为你们真正长久的合作伙伴?
黄节: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客户原来是做计算机主板的,主要是给自己装机,叫做DIY。现在计算机的行业变化很快,在一、二、三线城市自己装机的都很少了,直接就买戴尔的品牌机了。自己装机的可能是到农村或者是四、五线城市,因此业绩就下滑得很快,还有一个人工成本的提高。这样的企业要想转型,原来可能只是做主板的,现在要转型做其他的主板,不再只做计算机的主板,比如说想进入安防的产品,我的主板原来是DIY卖给世界出口的,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质量怎么保证?一开始说我的原材料都是采用的因特尔或者是其他的,或者是进口了很多设备,比如说做功能测试等等。一开始认为做了这些人家自然就会认可我的设备,实际上不是,他的客户是看整个流程,从设计开始,一整套是有软件的,是一个流程的理念,设计的流程等等,我们在尽可能的帮助这些小的企业,第一要有意识,第二要引进这些设备的流程。刚才王总讲过标准,很多的设计可能是不成文的标准,凡是提供高可靠性设备的都要走这个过程,这就是我们怎么帮助中小企业,和他们一起成长的例子。
Betty& Ku:如果要我说一些经验,银行和客户是希望有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的模式,银行不是只做业务,而是帮助客人的。首先,我们和客人有一个共识,怎么样可以和客户有一个长期性的、开放性的了解,企业家有什么计划?你的脑子里面在想什么?在很早的时间客户和银行已经做了沟通,现在到底有什么新的计划?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到最后的关头,比如说有什么困难或者是有什么需要才和银行做沟通,到时候可能已经比较迟了。银行其实是非常希望和客户有一个开放的态度,比较早的讲需要或者是难题。银行业非常希望从这些沟通里面可以给客户一些好的建议,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抓住长期合作性的合作伙伴的关系。
主持人(朱学军):顾女士提了一个想法,和银行的合作要一开始就以开放的心态,来沟通交流,才能在关键时刻赢得支持。董老师?
董瑞萍:我们公司除了水、市政和工业水的基础设施应用之外,还在建筑的给排水方面的应用,所以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讲,对我们的业务来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目前我想从两个方面解释这个事情。首先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科技的发展,其中一部分的业务,也就是我们做的泵的产品,就是用智能手机对泵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的监控,我们选择智能软件的开发企业就是国内的中小企业,所以我们想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的经验来分享。一个是给中小企业有很多的业务机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国外工业设计的水平以及标准,所以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沟通以及采购开发工程师的帮助,从一开始就培养这样的供应商,最终做出这个产品。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给中小企业提供了这种业务机会,他们也通过这样的合作了解到国际工业设计的理念,以及技术方面的标准,对我们来讲也很受益,让欧美的兄弟公司也了解到中国技术发展的水平,同时也了解中国在网络系统和欧美有哪些不同,从而使得今后整个公司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能够意识到网络系统的不同,开发出更适合本地发展的产品。
另外还有一些本地化的产品研发,目前也是在中国进行,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同时也有很多二、三线城市GDP增长也是相当的快,是中国新兴的城市群。今后,我们的业务也必然的要向这些地区倾斜,除了我刚才说到的研发过程中的新产品以及制造过程中和中小企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之外,在开发这个市场以及整个价值链中,有很多的领域可以和中小企业合作。
因此双方都可以在整个跨国公司在中国业务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不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是双赢的。
王利军:中国是戴尔除了北美以外的最大的市场,另外中国是戴尔全球采购最大的市场,牵涉的面不光是供应链的问题,标准刚才已经说过了,有我们自己的一套标准。
我想谈点其他的方面,因为做产品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做的。刚才董女士说的城市化,我的感受非常深,包括因特尔的黄总说有些产品随着市场的演变,发现有些产品就没了。但是市场还是在的,如果是按照ITC的统计数据全中国80%的人口不是在大城市,这需要很多的工作才能把这个市场做好,而且能够支持到城市化的进程,帮助小城市的方方面面。戴尔在全中国97%的县都是有自己的网络,这是很庞大的网络,我说的3%类似于村里面没有人的地方可能没有入驻,其他地方都做了很多。这里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戴尔是端对端的厂商,是一系列的,有需要有人提供好的服务,如何能够24小时响应?全国那么多地方如何提供更快的响应?帮助我们的客户解决问题?就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知道全国的服务合作伙伴都是上千家的,而服务的合作伙伴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另外是如何在小城市帮助企业在卖我们产品的时候更好的合作,前段时间刚推了一个项目叫做工程师协会,就是戴尔培养合作伙伴在技术方面有更好的提升。因为有时候从简单的卖一个终端产品到更复杂的企业产品需要很多的技术支持,我们就有一整套体系,除了供应链,除了服务体系,除了销售体系,也有将近两千家合作伙伴在和戴尔合作,帮我们进行整体市场的推进,而这种推进是需要戴尔作为一个厂商花很大的功夫的,这样就能够有更好的成长。有很多企业从低水平开始启动,要做到更高就需要一系列的东西,除了有自己的客户群,戴尔还能够帮助客户提升。
我记得很多部门在做很多项目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搞培训,培训你如何管理你的财务,看起来好象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客户能够在管理能力上有很好的提高,从一个厂商的角度讲也是有帮助的,所以这方面我们是做了很多工作的。
主持人(朱学军):刚才王总讲到了中国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性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大企业合作。刚才讲的基本上都是和跨国企业合作,但是中小企业并不全是和跨国企业合作成长的,他们自己不根跨国企业合作也要成长,长大,这个过程中如何从跨国企业的角度,既在中国做了事业,又可以带来他们的成长,有一些可以分享的吗?
&&& 毫无疑问,尤其是对于因特尔、戴尔,或者是董总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来讲,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集聚提升,很多生产型企业也难以为继,就像当年从东南亚转移过来一样,今后可能转移一些供应链上的事业也是很正常的情况,对此你们有什么建议?
黄节:我先谈一下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冲击的看法,这个是很正常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制造业从哪里来?改革开放的时候制造业很大一部分是从亚洲的四小龙过来的,他们的制造业又是从哪里来的?从发达国家过来的。都会有升级、转型的过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必焦虑。另外我们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相比有得天独厚的地方,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的制造业从亚洲四小龙挪出来又挪走了,从我们国家的东部到西部,从南方到北方。另外是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了,这个是不容易挪走的,有些产业,比如说成衣,你在美国买衣服原来清一色都是“中国制造”,现在可以看到越南以及其他的国家,这些行业比较容易,实际上很多成衣厂背后的老板也是中国人。而在一些电子制造业的生产环境是不容易挪出去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贴片机就有八千条,如果想从事电子制造业方面发展,主要在珠三角做就没有必要自己重新做一个贴片机,就可以外包出去,而且产品如果突然有需求,就可以从我的贴片机转另外的贴片机,生态环境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形成了,是不太容易一下子就转出去的。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地方。但是这并没有保证你一定就可以成功的转型,这里很大的程度是一定要创新,就要分析制约创新的瓶颈在哪里,昨天晚上的讨论是关于制约创新的,我们只要把这些瓶颈打破,企业能够创新,这个升级、转型就一定是可以成功的。
Betty& Ku:我可以给中小企业做四个建议,因为我们和中小企业合作也是觉得那四个建议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常常看到中小企业在想融资,我们觉得融资难当然银行要配合,银行是希望把中小企业业务的风险点把控好,因为除了融资,他们在做业务方面可能有很多风险点是他们不了解的,比如说外汇、利率,或者是大宗商品,一些主要资产里面的风险点。刚才今天马丁也说了,我感受非常深的就是不要认为公司管制、企业管制是大型企业专有的,做中小企业,要在企业成立比较早的时候就培养好的公司企业管制的文化。从小企到中企到大企到做IPO,企业的管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 提高、提升经营的透明度也很重要,无论是你和银行合作的关系,和伙伴的关系,或者是和供应商、客人提高业务的透明度都是很重要的,作为银行,我觉得中小企业找一个长期性合作的银行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升还是跌,都要有一个长期合作的银行伙伴帮你。
董瑞萍:我们在开发一些产品的过程中,包括做全球采购以及本地采购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质量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也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通过我们之间的合作,使很多的中小企业对国际的标准也有了很多的了解,所以今后无论是否还和我们公司合作,他和国际公司再做合作的时候就有了很多的经验。同时再开发一个电控设备的过程中,也是使供应商在对安全性能上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是把国外在设计产品以及产品制造中会引起重视。一是通过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合作,使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能力以及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以及工业设计方面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对跨国公司来讲也是一个受益的过程。
&&& 成本的角度,目前我们是800多人,当时前身ITT的时候在中国有将近一万人左右,真正跨国公司在整个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从原来的把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或者是作为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基地的模式转变到现在为了这个市场而开发产品,为了服务本地客户的理念来经营。所以对我们来讲,今后更多的是开发适合本地客户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过程,中国的区域发展很不同,如果是进入二、三线城市,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和一线城市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开发和服务这样的市场,对公司自身的研发要求在市场、销售推广方面,都需要和更多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
王利军:美国的制造业大家都知道,奥巴马和罗姆尼辩论的时候都说制造业跑到中国来了,但是制造业在他们GDP的比重其实是没有下降的,也就是说他升级了,有变化了。所以对中国来讲也一样,中国是继承了亚洲四小龙的制造业,但并不代表要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就没有了制造业庞大的体系,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制造业的生态链只会更深化,就和美国一样,我也期待看到将来几年这个市场会演变成怎么样
对中小企业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是很多企业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变成怎么样。比如说IT,IT很多情况下可以帮助大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很多IT中小企业这方面是没有意识的,当你没有意识的时候也不会看,也不会通过IT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作为能够和其他中小企业竞争的利己,这个和视角是有关系的,和眼界是有关系的。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原来是专门做产品标识的,一个很小的东西,所有的酒店、公共场所都需要标识,洗手间什么都会贴一个。他在一个三线城市做的时候,占领了整个市场,发展得很大。我说你走出去看啊?他现在一年参加两个年会,德国参加一个会,美国参加一个会,他现在开始往全球销售了,又出现了问题,因为中小企业主已经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事必躬亲,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但是在美国如果是自己做要花很多钱,后来我建议他找合作伙伴,结果沃尔马这种很多专门做标识的,当地市场很庞大的企业和他做合作,他在北美也很快的立住了脚。
所以很多情况下是很多的企业,不光是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也是如此。作为企业的领导,企业的老板,起码是能够有一套向外的思路,不断的看自己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在方方面面都要审视自己。比如说财务,做小企业和做大企业有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做的时候,现在做的东西是为将来成长考虑的,你的成本仍然要很低,但是思路要能够为将来的成长做更多的考量。当形成一定企业文化的时候,当不断成长的时候,我想方方面面的成长因素会帮助您推着往前走。
前段时间在北美做过一个广告,是一个面包店的老板做匹萨,他用IT来提升他的效率,用IT来选择他的客户,用IT来决定他的产品如何可以卖得更好。所以只是一个面包房,就知道利用IT来帮助他提升,所以我想应该是有很多帮助的。云计算,很多人说云计算我没有必要做啊,但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从他管理的纬度都可以考虑的,如果通过这个能够帮助他的企业降低成本,在将来的竞争中再上一个台阶。
戴尔有一个说法,化繁为简,对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适用的,没有必要做一套很庞大的系统,或者是IT系统,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帮助企业做提升。这是作为中小企业都应该要不断考虑的。
主持人(朱学军):谢谢四位嘉宾的分享。总结一下就是几个词,开放,以开放的心怀做企业,化繁为简,这是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用全球的广告语来讲,与世界联动,与资源联动,才是与梦想联动,每一个中小企业才能成为联想那样的大企业。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045条
评论1250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