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国家现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通过那些网站或者途径可以?

国家如何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经济调节 黄金投资-金斧子2008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_百度知道
2008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其共同目的是
[&nbsp,2009年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nbsp、促进经济平稳增长D;&nbsp、加强宏观调控B。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决定& && ]
A。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nbsp。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避免经济增长乏力C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主办: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00-666-9646
证书姓名: &&
证书编号: &&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作者:蔡轶群
9020032002WTO200390
20062007,…………..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一,我国在20世纪中期出现的通货膨胀及采取的政策措施
 1,通货膨胀的情况
199219931410.9%M138.8%M237.3%199430424.1%M126.8%M234.4%30.4%1995M1M2M116.8%,M229.5%517.5%; 17.1%GDP10.5%19921995%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自年以来,针对经济过热的情况,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紧政策,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名义利率,控制投资规模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国内需求,消费价格指数从年的高位降到年的,到年的以下。
中央从年月开始实行紧银根的政策,限定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提高了贷款利率。结果使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缩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下降但经济增率和通货膨胀都居高不下。年和年,中央银行把治理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②,综合运用信贷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货币供应总量偏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年中央银行仍然推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币供应量的增长,特别是的增长,取消了以其它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贷款限额控制;建立同业拆借市场,其利率由市场决定。除了提高货款利率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外,经国务院的批准,中央银行还提高了存款利率和再货款利率;经过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利率,四次上调贷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达到了改革以来的第二个高点()③贷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但由于通货膨胀率较高,实际利率水平仍处于负利率状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同时,物价进一步回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局面。
总之,年-年,中央银行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更多地利用经济手段来调节不同层次的货币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在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政府也实行了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并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政府通过增加税收,主要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关税等;同时政府也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来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同时也抑制了私人消费与投资,间接减少了总需求;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都使总需求水平下降,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003年出现的通货紧缩及采取的政策措施
1,通货紧缩的情况
受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中央银行在1996年5月至1997年10月间连续三次下调利率,但经济总体状况好转并不尽如人意。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自1997年10月起开始持续下跌,消费价格指数也于1998年3月开始下跌,1997年固定资产增长率只有8.8%,特别是民间投资意愿显着降低,1997年集体经济投资增长率降为5.5%,个体经济投资增长率降为6.8%,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同时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998年的出口增长率几乎为零。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物价趋降的预期的影响,居民有效需求略显不足同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并继续加深,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全球笼罩在通货紧和经济走向衰退的阴影。特别是美国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经济结束了创记录的10年增长而陷入衰退,日本经济继续低迷,欧盟区经济增长率也连续下降。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增长也高开低走,季季下滑,全年增长率为7.3%,比去年下降了0.7%。另外,储蓄存款因股价的大幅回落而回流,全年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由上年末的7.9%上升至14.7%。这种通货紧缩的情况的直至2003年才得到缓和。表二为我国1996年-2003年宏观经济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www.
针对这几年通货紧缩的情况,中央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才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我国采取的主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存款准备金制度,降低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增加财政支出,在大量发行国债,减少税收。
在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这以前,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分设,商业银行接收一笔存款需交存中央银行20%左右,影响了商很行资金运用。改革后,法定准备金与备付金账户合并,设立单一的存款准备金账户,准备金率为13%,其中8%为法定准备率,依旧不可动用,超过部分可用于支付与清算。改革后银行可用资金比率从80%提高到87%。1999年9月份存款准备金率由8%再次下调到6%。商业银行因此多出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将会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缓和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
1996年至2003年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表三为1996年至2003年利率调整情况;& 单位:%
经过连续8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创建国以来的历史新低水平④,一年期贷款利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⑤,这说明我国的利率政策已全面进入一个低利率时期,降息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居民储蓄增长率,对货币供应增长率,对物价指数增长率都有较大的影响,这为我国治理通货紧缩,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表二可以看出,年间,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有所波动,1999年甚至达到了5.1%的低水平,但自2000年以来,投资历增长率开始每年增加,2003年甚至达到26.7%,为八年间的最高点。从企业投资来看,8次降息大大减轻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低利率政策也普遍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表二也可以看出,年随着利率的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也持续降低,这就迫使那些希望获取高收益率的资金开始寻求新的投资渠道,如股票等。
从表二中可知,1996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目标由控制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向控制货币供应量转变,中央银行开始重视运用调整利率结构来调节货币的流动性,中央银行一方面通过扩大贷款利率和再贷利率之差,来提高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进行不同幅度的调整,来提高M1的增长率,增加货币的流动性。如1998年初,M1增幅急剧下降,低于年初预定目标,为此,在1998年的三次利率调整中,中央银行通过短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来提高M1的增长率,到年底,M1和M2全年增长率分别为11.9%和14.8%,若考虑12月份五家证券基金的影响因素,基本实现了1998年度的货币政策目标。在1996年至2003年间,M1的波动较大,而M2则呈相对简单的V字型变动。
从表二中还可知,在经历了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呈现正增长,但增幅较小,2002年又转为负增长。从表面上看,8次降息好像对物价并没有产太大的影响,但是降息通过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保证货币供给,无疑给治理通货紧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998以来,央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持续大规模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大规模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信用规模,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央行日常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以及中央银行票据等;交易方式包括数量招标和利率招标。表四为1998年到2003年公开市场操作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注:合计中负号表示减少基础货币供给,正号表示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
在1996年至2003年的通货紧缩中,为了和货币政策相配合,我们采取了积极的财政策,扩大政府的支出,靠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的扩大来实现整个经济的扩张,来带动包括投资需求在内的总需求的扩大;在这期间,财政部共发行国债近8000亿元。低利率政策降低了国债发行的成本,有力地促进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强力配合下,通货紧缩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增和明显回升,金融形势有所好转,但仍面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增长后劲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货币政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目标上如何协调
1,加入WTO,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 入世后,由于开放程度的提高,使对外经济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货币政策不仅要关注内部平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而且也要关注外部平衡。入世后,对内平衡目标和对外平衡的单独实现难度都加大,因为内外目标的关联度增加或冲突加剧。比如对内,我们追求的是物价稳定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对外主要追求汇率稳定。
入世后,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增加,直接影响汇率稳定,从而影响贸易商品价格,并间接影响非贸易商品价格稳定,不利于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因此欲实现内部平衡,必需同时注重外部平衡,即入世后外部平衡的重要性提高,亦即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性提高,增加了中央银行操作的难度。如入世后短期内我国进口会增加,引起经常项目逆差或顺差减少,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将进行于预,抛售外汇回笼本币;为了不紧缩货币经济,中央银行买入国内票据(如国债)进行冲销,扩大本币投放,以稳定经济增长目标。但从长期看,资本账户放开,本外币资产具有一定替代性,中央银行买入国债扩大货币量时,公众为平衡资产结构,会用得到的货币购买部分外国债券,部分抵消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冲销政策效果弱化,不但经济增长目标无法实现,而且购买外国债券的行为又会使本币汇率贬值。总之,加入WTO后不仅要关注货币政策的内部平衡,还要注意它的外部平衡。
20062007,…….
2007CPI5.6%,6.5%;2007,12.5%,199313%;2007……
在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在经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且是以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内部平衡为主的单一目标。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更多地要关注外部平衡,同时也要兼顾内部平衡,这时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是保持货币稳定、
衡,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利益合理分配,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等目的。
  4,我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财政政策目标如何协调
、、、、、
③198911.34%
④3.24%20022211.98%1.58%
⑤5.04%20022215.31%
7,M2: M1++++
8,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指数
1Carl .E .Walsh&& “Monetary Theory and Policy”(Second Edition)
&& 卡尔.E.沃什 著,周继忠 译 《货币理论与政策》(第二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3132004.10
1119852003
……,,……
阅读次数:13945
微信号:CPM-CHINA
中国职业经理人CPM认证总部报考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子区38号
办公电话:010- 传真:010-
热线咨询:孔老师 Email:cpmqa@当前位置:
>>>实行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行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这样做
A.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B.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利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发展C.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诚信为本D.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实行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考查你对&&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
宏观调控含义:它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货币政策的含义: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宏观调控的特性:1、地位: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进行,弥补了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调控的主体与特点: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3、调控的原因:首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不能依靠市场来调节。其次,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包括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最后,宏观调控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4、调控的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其次是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5、调控领域:1、有关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凡是涉及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就是宏观经济调控法要干预的问题。另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或者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法所要干预的领域。   2、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   将宏观经济调控界定在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体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领域   对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或者单个私人的力量难以办好的方面,政府需要直接进入或者以适当的方式促成私人进入。
6、基本原则:1、国家统一决策原则   凡是关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应当统一归属于国家的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在拟定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行政法规后应当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实施。2、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   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宏观经济调控则是要解决这种不平衡。   3、协调原则   4、引导鼓励原则   5、预期原则
7、主要内容: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区分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1、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2、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深入理解我国的宏观调控必要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重要意义:宏观调控是为着经济市场稳定正常运行而制定,是与国民利益息息相关,是为了避免对国家经济受损,而不是针对政府,但是制约不利的市场规律因素,同样就是保持稳定,不产生混乱,这样来想到可以说是政府用政治手段来制约一些对国家不利的投资。同时这是普遍现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适用的。多去了解些资本国家曾因发展自由经济,凭着市场规律而自我调节,而不强调国家干预所导致的数次经济危机,你就会有深刻体会,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我国的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②稳定物价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③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④ 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调控手段: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②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财政政策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1、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2、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宏观调控的创立: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   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科学发展观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基本介绍: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主要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地位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的战略思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的增加,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B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C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实行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513813925212867313501713640613549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