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怎样推广重庆大学数字图书馆馆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
国家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搭建的虚拟网,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资源建设成果与首都图书馆实现共享,提供内容包括48万余册中外文图书、550余种外文期刊、
7万余个教学课件、18余万份外文档案全文、1万余种图片、以及3000余种讲座和地方戏曲等视频资源,资源总量超过120TB。四川省电教馆课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研究报告
课题来源:四川省电教馆“十一五”科研课题
成果获奖:四川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科研课题三等奖
广元市基础教育课改成果一等奖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研究报告
广元中学课题研究组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上个世纪的后半期,电子图书、数字化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并正在逐步渗透人类生活的每一层次。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时,使用了如下描述:“数字资源将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之一,是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正是从这个角度,美国人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并把它叫做国家级战略。因为在美国人的理解里,不建设数字图书馆,就会亡国。”我国教育领域有关领导和专家认为:从2003年开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热点,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校未来的“信息资源中心”。
为适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缩小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两个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和“当代中文教育图书发展研究”课题组与清华大学中文在线联合研制开发成功“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这一“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专题项目成果。
2002年12月,全国首届“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研讨会暨首次实验学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有两百余所学校参会,全国范围内200家试验学校参与的阶段成果测评工作启动并顺利开展。2005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召开中学图书馆工作及数字图书馆应用研讨会,在全省中小学范围内推广使用数字图书馆并研究数字图书馆实用价值的工作正式启动。省教厅购买了25套“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赠送给省内的25所学校,拟在省内发展一批课题试验学校。我校属于获赠学校之一。
我校具备了使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因而我们特此申报“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这一课题,我校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能有一个大的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课改水平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希望能推动广元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找到切实有效的应用方法;其次探索一些与整合于课堂教学中有重要关系的问题,如“数字图书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数字图书馆与教材的关系”、“数字图书馆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关系”、“数字图书馆在网络环境教学中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字图书馆在课改中的作用”等。
通过研究,培养一批熟悉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推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从而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以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使用模式、方法为重点,总结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教学性和实用性;其次探讨与教学有紧密关系的一些重要问题。
2.研究方法:实际运用――交流讨论――比较分析――总结经验
3.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①先期准备:对全体教师进行认识数字图书和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培训,组建课题研究队伍,对研究人员进行再培训。
②整合研究:研究人员集中和自主性学习相关理论;课题组举办两次大型整合研究课活动和多次主研人员经验交流活动;主研人员撰写论文;主研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专题网站宣传和交流。
③课题组结题:研究人员撰写研究论文,出版论文集,专题网站宣传,推广整合经验。
第二部分& 理论认识和知识服务
一、关于总体指导思想的认识和研究
面对这类课题研究里各种不同的议论(如花架子、不能为学生考试挣分、一堂课学不到什么东西等等),我们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和素质教育相关理论为指导,努力与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内容的国家教育改革基本目标步调相一致。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因而需要在理论认识上予以矫正。
怎样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研究过程中,坚定信心,取得实效,首先要深入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和国家的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政策,把握住精神实质,并主动地用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1.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三大支柱
①理念支柱: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
所谓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它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重视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二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强调培育适应时代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协作等,尤其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观,强调自主、探究和协作的学习观。三是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独特的品质,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四是追求卓越。所谓卓越是指人的潜能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自我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在强调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五是培育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素质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超越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培养目标方面特别强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等。普通高中课程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转变学习方式。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它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指向是:化被动性为主动性,化依赖性为独立性,化划一性为独特性,化抽象性为体验性,化零散性为问题性。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理念从教育价值观、目的观、人才素质观等宏观方面引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课程理念则从教学目标、学习方式、师生角色等微观方面指导整合实践。
②理论支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革命,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情境、建构、专注、能力和共同体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
情境――注重基于情境的学习。学习的环境条件,如客体、人、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学实践要求真实的学习任务与现实的条件相匹配,对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建构――学习者在先前的知识基础上,整合新观点,这种整合就是建构。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因而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构建心智模式就是同化或顺应新经验,心智模式的建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
专注――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对学习效果来说,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重要。如果学习者能真正关注自己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产生高效的学习结果。
能力――注重多元智能发展。能力因不同的爱好而不同,智力因不同的行为而相异,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是多元的。教学既要关注整体效益,更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
共同体――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社会本质,注重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知识既存在于个体的大脑中,更存在于社会的共同体中。知识是通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介、转化等方面的张力形式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发展的实体,可以与他人共享。
基于这些认识,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创设能提供认知工具、蕴涵丰富资源、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互动去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有助于学习者的交流、协商,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迁移,有助于学习者潜移默化地领悟所需要的知识。
③技术支柱――作为学习工具的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个部分。物化技术是指可见的工具和设备,如仪器、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和软件;智能技术是指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知识、策略、方法等。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也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是支持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如效能工具、信息工具、情境工具、交流工具、认知工具、和评价工具。富有成效的支持方式是学习者控制技术,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学习者通过基于技术的学习活动,可以发展信息时代所需的能力,钟志贤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是,通过学习者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学习,来培养或提升,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大能力。”其核心在于变革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习者的自主、协作、反思和探究学习提供了支持,能够促进学习者走向创新性学习,走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者在传统学习过程中的他主性、被动性和依赖性,把学习变成学习者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关注学习者高阶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倾向是建构主义的。
2.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认识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适合基础教育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通过局域网络技术进行存储、传播、接收的虚拟化图书馆。它采用的是Adobe公司开发的支持PDF格式的Acrobat Reader阅读器,集成了多通道检索、文档处理、电子书评、阅读统计、用户管理、自由阅读等功能,为读者检索、阅读、处理和发布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读者的高效率的学习工具。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具有网络传输、资源共享、检索方便、阅读自由、信息处理、读者互动、个人藏书、管理维护、系统开放等等便捷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地点、不同用户的需求,何克抗先生认为:“它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功能单一、资源有限、借阅受限的难题,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不受时空、数量限制的丰富的资源库和及时交流的平台。”彻底清除了传统图书馆搬运、查询、剪贴、装订和抄写等与思维无益的劳动。是集精品资源、应用平台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网络化多媒体辅助教与学的平台。
二、知识服务――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认识
基于以上理论学习和研究,我们把“整合”研究的基本方向确定为以学科教学改革为主体,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工具融入学科教学,促进教学三维目标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以“技术”为主体。发挥“中小数字图书馆”的优势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需求,特别是解决以往信息技术(CAI或网络教学)所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问题。
基于以上理论学习和研究,反思以往的CAI模式和网络教学,我们认为,“整合”研究的灵魂在于教师素养,整合的有效程度归根到底要靠一批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所以,我们将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作为课题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希望能建设一支由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的应用研究队伍,这支队伍能将教学能力和经验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为即将到来的我省高中课程改革作好准备。
基于以上理论学习和研究,我们认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其技术层面的特征是: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其教育层面的特征是:教材多媒化、资源丰富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活动合作化、系统开放化。整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变革学习方式(包括教学方式、信息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评价方式等),实施素质教育。变革传统的接受型模式为探究型(建构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如与课程有效整合将能创设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现状,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转变。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主要过程简介和课题组成员名单
一、立项时间
1.2006年3月,我校提出研究该课题的申请;
2.2006年7月,四川省电化教育馆批准了这一申请,课题研究正式立项。
二、研究历时
我校启动研究这一课题的时间是2006年3月,至今申请结题,共用时间三年零2个月,预定的研究时间为三年。
三、研究过程
1.前期辅助研究
我校在2005年底,接受并安装了省教厅赠送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后,已预见到在这方面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因而,为了突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在2005年12月,指定了几位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试验研究课”活动。
下附课题组成员詹勤老师的调研情况及分析
网络环境下教学试验研究课学生反馈意见统计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1.上课时间:2005年12月20日
2.上课地点:网络教室
3.授课教师:詹& 勤(语文)
4.授课班级:高2008级10班
二、学生反馈意见统计――共有65位学生反馈了调查意见
1.完全肯定这种模式的有24位学生,占37%。
2.既有赞成又有批评、建议的有38位学生,占58%。
3.完全反对的有3位学生,占5%。
三、对学生反馈意见的分析
1.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不够,老师需加强过程监控。
2.学生的独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不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这正是当前教育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课改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3.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没有接触过电脑,驾驭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能力不够,信息技术课程需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4.部分学生有较高的操作电脑的技能,但这种技能多用于游戏、娱乐,但对于用其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用其与学习同伴交流,用其加强个人修养,却缺乏主动的意识。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
5.网络信息的自由性、开放性、无选择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转移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一种能规范学生课堂行为的工具平台。
6.学校网络教室的设备应更新换代。
2005年12月23日
2.准备阶段
①2006年2月,对全校教师和高2008级全体学生进行了认识和使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培训。
②2006年3月2日,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确定了研究人员队伍,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室终端及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再培训。
③2006年3、4月,课题研究人员,主要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操作设施设备的技能。
3.实施研究
①2006年5月,开展了一次全校性应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课活动。
下附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
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常规教学观摩课活动方案
为了充分利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做一些先期探索性工作,积累一些经验,学校将在06年5月中旬举行“网络环境下常规教学观摩课”活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06年5月15日―5月19日――第十三教学周
二、活动内容:网络环境与常规教学研究、数字图书馆与常规教学研究、教室终端与常规教学研究
三、讲课人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组成员)
语文组:张引弦 詹& 勤&&&&&&& 数学组:田正广 苟& 婷
英语组:何玉玲 张雁红&&&&&&& 政治组:陈健美
物理组:何亨奇&&&&&&&&& &&&&&化学组:杜木玲
生物组:蒲庆华 &&&&&&&&&&&&&&历史组:杨& 柳
地理组:张惠君
四、活动要求
1.每位讲课人员,必须利用以下教学平台中的一种。
①网络环境与数字图书馆&& ②教室终端与数字图书馆
2.每位讲课人员,必须交打印(A4纸)的教案(详案)和课后反思文章(不少于1000字)各一份。
3.各讲课人员利用当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讲课,在本学科组内示范、研究。
4.请讲课人员在5月13日前将讲课教案交教务处张主任处。
5.各教研组组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听课和评议,并上交评议结论。
1.本次活动属课题研究性质,因而定位于观摩性、示范性、研究性教学活动,故不设评委,不评等级。
2.本次活动由教务处和教科室共同组织实施。
广元中学教务处、教科室
2006年4月21日
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常规教学观摩课活动总结
2006年5月15日―5月19日,教务处和教科室联合开展了“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常规教学观摩课”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组”全体成员承担了这次观摩教学的任务,并得到了学校信息中心的大力配合和各学科组教师的积极支持。
一、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
1.促进我校师生充分利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对网络教室、教室终端、校园网、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等硬软件系统如何为常规教学服务、为课程改革服务都做了积极的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只有更多的老师积极使用这些设施设备,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共同建设好学校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
2.宣传课程改革精神,树立课程改革意识,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有思想、有创见、能沟通、能自主发展的人,还是死板、僵硬、人云亦云被复制出来的人?这是课程改革必须要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中注入参与理念,是实现课改目标的方法之一。在民主、平等、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地介入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与老师共同推进教学活动;学生不再是坐着的、被动受教的对象,而成为站立着的有思想、有个性、受尊重的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一转变要求扩充人文、生活和学科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形成教学参与的责任感并提升自己的参与能力和水平;老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为此,我们选择了网络环境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这个综合平台来体现我们对课程改革精神的解读。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听课教师褒贬不一的评价,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现有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与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激烈碰撞。本次活动能够引起老师们较广泛的争论,也就起到了宣传的目的。
3.教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一种终身学习的技能
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学习、交流,已成为许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在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已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性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走出教室、离开老师的时候,他们知道可以走进图书馆、可以上网学习、交流,当学生需要研究问题,他们知道能够在图书馆和网络中查找并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时,我们就实现了教学目的。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是比较充分的,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在数字图书馆和网络中查找、阅读、处理和交流信息的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4.为学校培养积极投身课改的骨干力量
在上学期语文组的詹勤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探索,到这学期我们的探索队伍已经由一个人发展到12个人,由一个学科发展到9个学科。这些积极参与、努力探索的教师,相对于我市、我校的现状来说,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她)们的努力对于我校乃至我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创出崭新的局面。
二、本次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和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待提高和深入
老师们比较注重结果性评价,但还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交流过程;比较注重知识的增减、正误,但还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比较注重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但还应在营造学生自主性学习氛围方面多下功夫。
2.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学生不会使用数字图书馆,不会使用搜索引擎;有些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差,更多使用复制、粘贴功能;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指向性不明确,合作和交流能力不够。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和信息中心的老师一起努力解决。
本次活动虽然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不利的评价,但这是我们在探索路上勇敢迈出的第一步。走第一步的人肯定会遭遇许多困难、挫折,只要我们能继续努力,就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锦上添花。
广元中学教务处、教科室
2006年5月27日
②2006年6月,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课案例(实录)”评选活动,课题组杜木玲老师的《环境保护》一课,经市、省电教馆推荐,代表四川省参赛,获全国三等奖。
③2007年,开展了一次全校性推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课题研究成果的活动。
下附活动安排意见、学情调查试题和抽样统计、分析表,活动总结
四川省广元中学第十七届优质课活动
――“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周
安 排 意 见
为大力推进学校课题研究,深化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切实发挥课题研究的功能和效应,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决定举行第十七届优质课活动。本届优质课活动主题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具体安排如下:
一、组织领导:
组& 长:张& 宁& 张德宁&&&& 副组长:王兴福& 杜光亚
成& 员:赵怀勇& 陈& 昕& 张宇东& 冯华荣& 王先军& 童& 君
宋伏健& 郭永卫& 杨东方& 郭多华& 黄永安& 文贤章& 刘& 英
朱玲明& 张晓华& 李富健& 徐&
二、活动安排与要求:
1.课堂教学展示周为第十四周(5月28日――6月2日)。
2.参加展示的教师为“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组成员。
3.课堂教学展示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本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内,参加展示的教师在第十三周星期三(5月23日)以前必须将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案等上报教科室。
4.课堂教学展示周本组教师必须全部听课,并鼓励其它学科的教师听课观摩。教研组要认真组织,教科室将进行考勤。
5.教科室、课题研究小组安排时间,统一进行评议,总结展示周活动,深化课题研究。
6.各教研组在第十四周至第十六周内,结合“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以“课题研究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为主题,举行专题教研活动,探讨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如何把课题研究和教学有机结合,提高课题研究成果应用的实际效果等。
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教师充分讨论,集思广益,注重实际应用,形成专题材料上交教科室(电脑存盘,不得少于1000字)。
7.“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的奖励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教科室& 教务处& 课题研究小组
2007年5月17日
学情调查试题
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整合展示课学情调查
注:请在以下各题中你认定的选项上打√,每小题只能选一项。班级&&&&& 学科&&&&&& &
1.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相比,在这堂课上,我最大的收获是
A.能够较充分地表现自己&&&&& B.能与更多的同学交流合作
C.能够较深入地研究某一个问题D.老师的管束较少,学习心情舒畅
2.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相比,在这堂课上,我最不满意的是
A.自己操作设施设备的能力不够
B.对自我的管理能力不够,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办
C.教师没有对学生严格管理&&D.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浪费了时间
3.我校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A.图书资源较少&&&
B.种类单一,只有文字类,没有视频、音频、动画等
C.知道的人少,使用效率不高&&&
D.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4.你最喜欢数字图书馆中的哪些资源
A.与课本配套的练习题&& B.与课本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
C.能拓展知识面、有利于今后发展的课外读物
D.休闲、娱乐类
5.与实物(即纸张)图书馆相比,你最喜欢数字图书馆中的什么功能
A.检索信息的功能&&&B.发表个人见解、与同学交流合作的功能
C.资源共享、个人收藏图书的功能&&
D.复制、粘贴、注释等处理信息的功能
6.比较平时的上课形式和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上课形式,你更喜欢的教学形式是
A.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B.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交流为主
C.以学习课本知识、解决课本问题、反复训练为主
D.以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发现、研究、解决新问题为主
7.如果以一年为期限来统计你到图书馆的次数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8.在近期,你有无到图书馆的目的和计划
A.目的明确,有长期计划&&& B.目的明确,有短期计划&
&& &&&&&&&&&&&&&&&&&&&&广元中学教科室、教务处、课题组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3" Month="5" Year="年5月23日制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研究
展示课活动总结
&&&&&&&&&& 四川省广元中学课题组组长& 张宇东
近几年,由中央教科所和清华大学中文在线联合开发的“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版),在各地中小学中得到了较好地推广,有力地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2007年6月,广元中学“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研究组,在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第二次开展了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共有八门学科的10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次活动。课后,有180位学生参与了学情调查,有170位学生返回了调查表。
现就这次活动所了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探索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将数字图书馆整合于课堂教学,就能够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这种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从调查数据看,交流合作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分别得到了38.82%和32. 94%的的学生肯定,占总数的71.76%。学生依据学习主题,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确定阅读次数和进度,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各组依据本组的学习主题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共同研究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组内合作、团队进取,组间竞争、交流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所有组织教学的老师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学生走出教室、离开老师的时候,他们知道利用图书馆学习和工作,利用网络交流与合作,我们的研究目的就实现了。
二、呈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传统的教育观点出发,教师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利用数字图书馆创设的虚拟化的交流环境,能够减轻或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压力和尴尬,学生能够在无所顾虑、心情放松的状态下,自我确定起跑点,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由地评价别人的见解。组织教学的老师或者是听课老师参与其中,在虚拟的环境中也只是一个个符号,扮演了“资深学生”的角色,成了学习群体中的榜样。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学习都得到了较好地体现。有20.59%的学生认为,在这堂课上,老师的管束较少,他们学习心情舒畅。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既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意识,成为帮促者、指导者、合作学习者、研究者,也要求学生转换角色意识,成为自我的管理者、学习的探究者、知识的生产者。
三、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是以分科课程为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必修学科。要求在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如果只靠信息技术课程就很难满足这一要求。
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数字图书馆,能够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升学生使用设施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数字图书馆是用校内服务器管理,可以对访问者进行有效地权限识别,因而可以要求学生实名登录,禁止非法访问,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监控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当然,这样的学习环境在利用互联网络教学中也能够实现,但是由于现有的网络文化建设是很不完善的甚至缺少必要的选择和监控,教师又不具备网络管理的权限,因而学生乱上网站、乱发帖子或者外来人员扰乱论坛等等因素都会直接干扰教学。在有些学校的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了个别学生攻击授课教师的帖子,弄得教师很没面子。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因而,现今大多数学校的网络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常常局限在示范课、观摩课的示范、探讨上。在2006年,我们曾对100位利用互联网学习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65位学生反馈了调查意见。其中完全肯定这种模式的有24位,占37%,肯定的理由主要是:查找资料方便,让学生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了操作电脑的能力,拓展了知识面,能学自己想学的。有38位学生既赞成又有批评,占58%。有3位学生完全反对,占5%。批评和反对的理由主要是: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乱上网站,做与学习无关的事;部分学生的操作设备的能力差,反而浪费了学习时间;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复制、粘贴;资源太多,无所适从;互联网上的BBS、Blog、聊天室等互动平台,很难保证参与人员的单纯性,常常有无关人员干扰。相对于网络而言,“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既有限又无限的空间,搭建了民主、科学、开放的课堂。既保留了网络的优势,又因为是实名制登录,有教师监控,课程资源是经过教育专家选择的,有方向性和规范性约束,从而避免了角色失控、失范、信任危机等等互联网的负面效应。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初期阶段,离不开老师的规范性约束。
四、开发了课程资源,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革,提高了课堂效率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革等,这些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题组在这次展示课活动中,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些课改目标。例如:田正广和苟婷老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体彩中奖、分期付款购物结合起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物理老师何亨奇在讲授课本中的电视、雷达知识时,引导学生扩展到学习3G通信、GPS定位、电磁波危害及防护等相关知识;杜木玲老师由合成材料扩展到调查广元地区“白色污染”物的种类、危害和处理办法;语文老师詹勤由《窦娥冤》选段,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感天动地窦娥冤》全文,并与《金锁记》比较研读;历史老师杨柳,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了解联合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联合国在中东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上,有无积极的作用;政治老师陈思璇引导学生用书本理论去评价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享乐、拜金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组织教学的老师都能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从调查数据看,喜欢数字图书馆中的“与课本配套的练习题和教参教辅”的分别占4.71%和14.71%,合计19.42%;而喜欢“能拓展知识面,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课外读物”的同学占68.24%。由此可见,利用数字图书馆去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
由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原本就是经过教育专家筛选过的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资源,所以参与教学活动的老师和学生所拓展的课程资源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等方面就很容易做到。
数字图书馆为老师和学生检索、阅读、处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功能,以及课程资源和师生活动内容数字化、虚拟化、共享化的呈现方式,又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学生的阅读量、活动量较之传统的课堂有了大幅度增加;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还大大减少了教师准备课程的工作量,也为学校节约了纸张和经费。
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现阶段,课题组的活动虽然不能让每一位教师接受课改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但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已经得到了部分教师和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在2005年以前,我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模式都是 CAI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接受式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钟智贤博士认为: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和反思性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四大特点;如果学习是自主的、探究的、协作的和反思的,那么这种学习就是符合课改精神的;缺乏这四大特点的模式,是一个没有“魂魄”的模式空壳。
在2006年,学校首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常规教学观摩课”活动,课题组成员利用数字图书馆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课后,虽然也听到了领导和教师的肯定的声音,但是反对的声音更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这种上课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分数,我们应该对学生考大学负责;这种课有点作秀的意思,学生学了一堂课,仿佛没学到什么知识,题的训练量太小;老师好象没干什么,看不出老师讲得对或错,传输了什么知识,不好评价。很明显,反对的声音更多的是着眼于学习的结果、考试的分数和教师的控制行为,较少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学习和学习过程。
在2007年6月,学校开展了“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展示课”活动,课题组成员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力和实践力均有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田正广和苟婷两位数学老师的进步尤为明显。在2006年,这两位教师是利用CAI模式进行整合,主要内容是板书、课堂练习电子化,以节约教师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强化训练效果。时间过了一年,在这次活动中,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活动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课后,更多的教师能从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学生的今后发展来评价课题组的活动。这些进步与学校坚持开展并推广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是分不开的。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亟需扩展
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再加之对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效率不高,因而我校的数字图书馆资源不甚丰富。在这次活动中,分别有17.65%和45.88%的学生认为我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较少,种类单一。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活动中,师生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又能促使学校投资扩充数字图书馆的资源。
2.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还需全面提高
所谓信息技术素养,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工具的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
有45.88%的学生认为自己操作设施设备的能力不够,可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对学生还应加强操作设施设备的基本功的训练,让所有学生都能熟练使用。分别有21.18%、11.18%和21.76%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不够、教师没有严格管理、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有些学生习惯了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被动地学习、接受式学习,没有养成主动参与地意识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些学生操作能力强,但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因此其操作能力只能表现在娱乐方面,而不能成为学习、探究的帮手。基于这些因素,组织教学的老师不得不加大教学的控制力度。例如:学生的分组、课程资源的选择、学习专题的确定、学习过程的监控、结论性评价语的使用、学习结果的检测等等教师的控制行为是比较充分的。
3.眼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的矛盾
分别有42.35%和47.06%的学生肯定了“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以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发现、研究、解决新问题”的学习形式。但是,在一年内偶尔去图书馆或没有去过图书馆的学生又分别占65.29%和22.94%,在近期没有想到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更高达60%。学生的愿望与现实的行为是矛盾的。
在新制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以探究性学习为基调是课程构建的一个显著特点,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方式变革精神就是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型学习,向自主、多样、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利用数字图书馆创设的学习环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实现这一转变,或者让学生明白怎样转变。可是分数、名次、升学等等眼前需求的压力,又大大制约了这种转变,所以有21.76%的学生认为“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浪费了时间”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见,由于现实的需要与长远发展的矛盾,从接受型向探究型模式的转变还任重而道远。在课改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眼前需求与学生终身发展的矛盾,这是课题组需要慎重考虑的。
&&&&&&&&&&&&&&&&&&&&&&&&&&&&&& 广元中学课题组
2007年6月18日
④2008年4月,在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中,课题组组长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上了一堂示范课。
⑤“5?12”地震后,课题组成员高2008级化学教师岳定海,利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探索了新型的德育工作环境。
第四部分& 对研究工作的反思
1.部分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如,有些区乡学生操作能力不够,有些城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够,有些学生协作意识不够等等。造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方努力。
2.部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水平较低,或操作设施设备的能力不够,或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不够。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方向。
3.处理好眼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的矛盾。
多数参研学生肯定“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以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发现、研究、解决新问题”的学习形式,但是,在一年内偶尔去图书馆或没有去过图书馆和在近期没有想到利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又占多数,学生的愿望与现实的行为是矛盾的。
在新制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以探究性学习为基调是课程构建的一个显著特点,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方式变革精神就是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型学习,向自主、多样、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利用数字图书馆创设的学习环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实现这一转变,或者让学生明白怎样转变。可是分数、名次、升学等等眼前需求的压力,又大大制约了这种转变。可见,由于现实的需要与长远发展的矛盾,从接受型向探究型模式的转变还任重而道远。
4.处理好课题研究与普及的矛盾
①由于设施设备有限,因而学生经常性地登录数字图书馆是不现实的。所以普及研究成果还需换一种思路。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数字图书馆只是一种学习环境,学生有了好的态度和方法,就能适应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比如实物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等都能为学生的好帮手。
②帮助教师进步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离开数字图书馆环境,没有搞课题研究了,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重走老路。
③课题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推动学校的课改工作。高中课改任重而道远,以少数人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去改变多数人是很困难的。因此,课题研究人员首先应坚守好自己的理念,小步渐进,然后影响他人。随着大环境的变化,逐渐体现出研究的价值。
(执笔:张宇东)
|四川省广元中学版权所有Copyright@广元中学外宣办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电子路 E-MAIL: 邮编:628017 电话 [您是本站第2523219位访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