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中国为何没有乔布斯斯

MR.CAT:美国没有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
11:47:18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7416 
为什么史玉柱和乔布斯,两个具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创业者,最终一个变成富有争议性的成功商人,而另一个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南都周刊编辑 王延礴 &MR.CAT(公司观察 )
  对比一下乔布斯和史玉柱,这两个各自国家商界中的标志性人物,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两人都是本国知识青年里的佼佼者,不但脑子好使还天不怕地不怕,早早投身高科技领域创业,并在三十岁左右就达到了事业的第一次高峰。
  两人都习惯于蔑视陈规,一副特立独行的&范儿&,一个永远是黑色套头衫配牛仔裤,而另一个光头红白运动衣。
  两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敏感,是真正的跨界高手。乔布斯在PC、音乐、电影、手机等多个领域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史玉柱则在软件、房地产、保健品、金融投资、网游等战场纵横驰骋。
  他们都是苛求细节的完美主义者,都能把一个产品做到惊天地泣鬼神。卖了10年的脑白金仍是中国最畅销的保健品,而iPod则占据了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的70%。此外,两人还是洞悉人性的营销天才。只不过一个靠发掘人性的美好赚钱,而另一个利用人性的弱点来抢金。
  或许是因为成功来得太过迅速,他们都导演过自毁式的高速坠落,幡然醒悟之后,又靠着惊人的自我纠错能力,重新画出一条不断向上的弧线。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史玉柱看起来就要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了。从1989年起巨人每年都推出一款自主开发的产品,飞快地成长为一个年产值10亿、利润数千万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几乎与此同时,乔布斯只剩下几千万美元的现金,和两个面临着裁员重组的问题公司,他完全可以成为美国版的&史玉柱&,比如在加州搞房地产,去拉斯维加斯开赌场,到中东倒腾石油军火,或者变成一个精明的股权投资人。但他什么都没有干,只是继续掏自己和别人的腰包来支持两个长期赔钱的公司,固执地等着它们长大。
  但最终,甲是甲,乙是乙。
  某种程度上,乔布斯是幸运的。在美国,他的理想主义总能找到合适的欣赏者,所以他咬牙不向现实妥协。像罗斯&佩罗这样的前辈创业家愿意签出支票并与其分担风险,迪士尼这样的大公司也同意投资给小公司Pixar,让其制作动画长片并参与分成。
  而史玉柱之所以蜕变成今天的史玉柱,是因为他发现,背负着2亿巨债想要东山再起,就手头的两个项目来说,搞软件虽然利润很高,但市场相对有限,如果要还清2亿元,估计要10年;而保健品不仅市场大而且刚起步,做脑白金最多只需5年。
  事后证明,他的选择居然是对的。
  乔布斯早年的密友、曾经一起去印度朝圣的丹尼尔&科特克曾说:&史蒂夫心中总是装着他的苹果电脑。从更深层次分析,他的成功是由于其内心总有一种深切的不安全感,这使他必须出去闯荡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而那个来自安徽小镇,独自闯荡大城市的青年有着非常相似的英雄主义情结。1990年,身高1米80、体重不到60公斤的史玉柱给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巨人&,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在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最高领导纷纷视察巨人,有题词说&中国就应该做巨人&。
  最终史玉柱被这种自我赋予和外界强加的使命感所压垮。此后,他转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只做商人应该做的事&。
  但乔布斯继续扮演着一个理想主义的暴君角色。在他的威权统治下,苹果公司像一个&小王国&高效运转着。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臣民社会&而非&公民社会&里,他的自大会惯坏他,人们屈服于他的权威,直到他把公司毁灭,就像牟其中、唐万新、孙宏斌这些人一样。但他生在美国。美式资本主义有种对冲的力量。董事会、股东代表、机构投资者像一道道紧箍咒约束着他。最终,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实现了双赢。
  殊为难得的是,两个人都没有成为过去失败的奴隶。乔布斯学会了宽容,知道了怎么信任和授权给优秀的人,比如Pixar总裁约翰&拉赛特、乔纳森&埃弗&这个英国人,原来是设计白色马桶的,后来在苹果公司担当设计副总裁。学会了合作与开放,让微软入股,用英特尔的芯片,建立了iPhone手机开放平台。
  而史玉柱知道,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让企业永远保持充沛的现金流。他只做有着高利润率又不跟政府沾边的生意(这样的生意常常处于灰色地带),他去参股华夏、民生银行,把公司及时兑现(卖掉了上海健特、巨人上市融资近10亿美金),跟媒体保持足够的距离。唯一遗憾的是,他对创新不再有兴趣。
  美国生物历史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提问,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的牛、马、羊、猪,而不是南美洲的羊驼、非洲的斑马,成为最终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牲畜?他的答案是环境。
                    电子报编辑:衡图
buy wow gold
11:29:21 发表
You made some nice points there. I looked on the internet for the issue and found most people will go along with with your blog.
buy wow gold http://www.wow-
南都周刊读者' and '7'='7
22:49:18 发表
!S!WCRTESTTEXTAREA000000!E!
南都周刊读者评论仅供读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南都周刊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5个字以上400字以下)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都周刊"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肖曼丽(020-)、袁铮(020-)
南都周刊2011年第33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2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1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0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9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8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7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6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5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4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2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1期
南都周刊2010年第50期
南都周刊2010年第49期
十 大 热 门 文 章
封 面 报 道
品 牌 活 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中国为何没能诞生乔布斯?
——别让梦想无处安身&
莫把沉香当木炭
昨天,一个网友在我的博客后面留下一则小故事,我看后触动很大。故事大体意思是讲一个年轻人历经险阻获得沉香木,却羡艳邻居家的木炭好销售,遂将沉香烧成木炭用来贱卖,这个年轻人还以为赚了便宜而窃喜。据说这是佛经里释迦牟尼说的一个故事,他告诉我们两个智慧:一是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珍宝。二是许多人虽知道希圣希贤是伟大的心愿,一开始也有成圣成贤的气概,但看到做凡夫俗子最容易、最不费功夫,最后他就出卖了自己尊贵的志愿,沦落成为凡夫俗子了。
我之所以感触颇深,主要是现实中有太多这样活生生的事例。如果把梦想比作故事中的沉香,把现实的诱惑比作木炭,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在蹈故事里年轻人的覆辙,很轻易地放弃了自己先前多年努力坚守的信仰或梦想,将其贱卖换取一些小利,自己还沾沾自喜。殊不知,当你放弃自己多年坚守的东西之时,你已经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你把最初纯洁的梦想丢弃之后,梦想的奇迹也与你渐行渐远。
“年少轻狂”,“激扬文字”,我相信每一个年轻人最初的时候都在心中深埋着梦想的种子,渴望风雨洗礼,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那些雄心壮志的年轻人除了增长的年龄之外,留下的就是磨灭殆尽的曾经的梦想。有人说是世故将人打磨得没有了梦想个性,有人说是压力将人淹没在世俗的海洋;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将这其中的变化一股脑归结于社会风气,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自己把梦想沉香当做木炭给卖了?
多情总被无情恼,有梦反遭无梦笑
现在可悲的不仅是很多人没有梦想,而是这些人还对有梦想的人大加鄙视。这大概也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上我们抵制与众不同,信奉“炮打出头鸟”;对创新创意也持否定态度,轻则鄙夷为淫器异巧,重则认为大逆不道。屈平赤诚,哀民生之多艰,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只能将家国梦想沉寂汨罗;陈涉少时,辍耕垄上被人嘲笑,他发出“燕雀安知哉”的叹息。千年已过,如今情况并无好转,甚至更加恶劣,人们对梦想不是一般意义的嘲讽,有时近乎集体绞杀。去年七月,皇明经历的“媒暴事件”以及这么多年来的绯闻缠身,让一个为了梦想而倾其所有去探索创新的企业浮沉于八卦媒体的波涛里。很多人指责皇明这也不好,那也有问题,实际上皇明已经在绿色能源领域取得了让世人惊叹的成就。对此,我丝毫高兴不起来,因为国人的这种心态——自己没有梦想原本就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更可怜的是这群人还对那些义无反顾的逐梦人指手画脚、百般嘲笑。
在中国哪怕你为梦想付出再大心血、取得再大成就,总有人会专门盯着你的某次失误或挫折大肆宣扬。“有梦反遭无梦笑”,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理,难道是为了平衡一下自己内心没有梦想的空虚?还是特意夸大追梦的风险,进而让人接受你的庸碌无为?
外国人对待梦想就大不一样,他们坚信梦想可以创造奇迹,坚信有梦想的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即使他们饱经沧桑,一贫如洗。当初国际太阳能学会推举我担任副主席时,我仅仅只是跟他们口头介绍了我的梦想,因为当时太阳谷的建设有很多还只是在脑海里在图纸上,但就是我这个梦想打动了学会的负责人,他们说黄鸣有梦想,尽管有些还只是设想,但他能想到这些已经远远超出我们,而这就足够了。我想,可能正是对梦想的这种不同的认知,让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
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乔布斯?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中国的企业家最初都是想做乔布斯的,但慢慢地都变成了史玉柱。《经济观察网》也曾对比乔布斯与史玉柱,认为二者的不同点之一是创新与投机的不同。乔布斯代表的是“美国式市场经济”的企业家逻辑——创新主义逻辑;而史玉柱代表的是“中国式市场经济”的企业家逻辑:机会主义逻辑。这种思考很具有启发性,这二者的差异既是中外思维差异的反映,更是梦想与现实偏好的生动体现。创新往往缘起于内心某种坚定的梦想,创新是在试图接近梦想,因而逐梦者不顾中途的挫折失败;投机则显得更具中国特色,自己不愿像逐梦者一般不惜以生命来践行事业却又不甘平庸,于是把技巧类东西学得很精,虽然也可能风光无限,但实则对人类文明并没有多大贡献。可悲的是,目前国人喜欢追捧的正是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公众不管这种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道义上的污点及原罪,反而轻蔑嘲笑执著的梦想者不求回报地付出却有可能换来一无所有的“不成功”。
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乔布斯,除了国人没有给梦想及有梦想人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之外,当然更多的是原本有梦想的人自己的错,中途易节,自己不自信、不坚持。试想一下如果我一上来就说今天咱来谈谈梦想、信仰之类的话题,不知道网上有多少人立马操起板砖,满目鄙夷——“少给老子来这一套”。在建设中国梦的大潮中,梦想、信仰却在国人心中变得如此一文不值!因此,我最大的担忧不在于建设中多艰难险阻,而是大家心底或许压根就没有梦想,甚至对梦想进行排斥。
我的更多文章:
( 16:44:43)( 15:32:46)( 22:29:30)( 20:49:48)( 16:29:33)( 18:22:40)( 17:56:23)( 18:56:42)( 17:55: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档贡献者
政治 学术 化学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6:41:23|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DO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为何没有乔布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