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一、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属于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岁至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本书涉及的研究对象以3至6、7岁的儿童为主,以其他年龄段的儿童为辅。 幼儿期是个体生长发育快、发展变化迅速的时期,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备受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的关注。幼儿的生理机能不断发展,身高、体重有了明显增加,神经系统、大脑皮质的结构和机能也不断成熟和完善,这些都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导的各种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与婴儿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幼儿心理学的任务可以概括地用“3W”来表示,即what(什么),描述或揭示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候),描述或揭示这些共同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幼儿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实质、动力、内在机制。 讲得更具体一些,我们可以将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它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代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一切发展都是和时间相联系的。 幼儿心理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等,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例如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思维仍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虽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例如,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为:在自我概念方面,幼儿对自己的描绘大多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几乎不会描述自己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在自我评价方面,3岁幼儿的自我评价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转折年龄在3.5~4岁,5岁幼儿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但还不能独立进行自我评价,并且评价带有极大的情绪性和笼统性;在自我体验方面,幼儿的转折年龄为4岁,5~6岁幼儿大多数已表现出自我情绪体验,主要特点是,幼儿自我情绪体验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如委屈、自尊、羞愧感)不断深化、发展,同时又表现出易受暗示性。 在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或敏感期。心理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与心理发展的一定时期紧密联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某些心理能力与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若在此时个体受到相应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心理能力与行为的更好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心理能力与行为的缺失。关于关键期,我们将在后面作更加详细的分析。 (二)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描述,为我们建构了幼儿心理发展的整体框架。对每个幼儿来说,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着相同的模式,但还必须注意到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可能各不相同,而且各种认知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可能也有很大差异。个体差异在孩子出生时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安静沉稳、动作缓慢,有的孩子大哭大叫、动作迅速。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带着先天气质(脾气)特征降临于世,这些先天气质特征更多地受儿童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的影响,也部分地反映了胎儿期受到胎内环境的影响。在儿童的智力发展领域,个体差异可表现为:有的儿童早慧,有的儿童智力发展滞后;有的儿童智力发展超常,有的儿童智力发展低下,甚至有智力缺陷;有的儿童擅长言语,有的儿童则在操作、推理方面具有优势。在儿童的个性发展领域,个体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儿童活泼、开朗、热情、喜欢交往,表现为外向性格;有的儿童沉静、孤僻、冷淡、不太合群,表现为内向性格。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如何造成的?这些个体差异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估?如何科学解释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幼儿心理学要对这些问题作出恰当的解答。 (三)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来探讨幼儿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科学依据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描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揭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阐明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制约幼儿心理发展的。而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幼儿心理发展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各种规律,它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科书。幼儿心理学揭示了人的认识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人是以压缩的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各阶段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而在幼儿阶段,则是以扩展的形式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形成的,其发展阶段也比较清楚。追踪和考察幼儿认知活动发展的全过程,便可充实和进一步证实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认识与实践等的基本原理。幼儿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揭示幼儿心理发展中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这就可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运动的法则、质量互变规律等基本思想。 2.充实和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对幼儿心理学作深入、科学的研究可以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同时,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和研究青年、成年甚至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都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个人表现出某种性格特征,如果只是作横断研究,只能获得关于它的表面认识,而只有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幼儿期)探究它的潜在原因和形成过程,才能科学地了解和认识其内在的、本质的原因。同样,幼儿心理学研究对于解决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例如,幼儿前期存在一个“前言语”阶段和动作思维阶段,关于幼儿思维发生发展和言语发生发展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思维和言语的关系问题。而思维和言语的关系本身就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正因为幼儿心理学研究对于发展心理学理论有重要意义,因此许多著名心理学家都很重视幼儿心理的研究,如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J.B.Watson)、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等,他们都对幼儿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1.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幼教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做到科学育人,就必须学好幼儿心理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例如,通过对幼儿认知与行为的探讨,可以找到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控制行为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幼儿的多动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规律,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也有助于对幼儿的不良品行进行矫正。例如,根据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可以采用榜样法来消除幼儿的攻击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个性心理的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则可以进行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将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2.为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心理学知识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水平、职业状况、个性,以及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日后的个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的源泉。父母掌握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越多,教养方式就越科学,孩子在幼儿期及日后的发展就可能越好。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程序,不同年龄应达到的发展指标,父母就能有意识地预期自己孩子成长的水平,采用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教养方式,从而避免盲目地“揠苗助长”或是一味地埋怨自己的孩子不长进。 3.为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包括考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发展规律,预示发展的程序与模式,建立一系列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常模,如身高、体重、智力及社会行为发展等的年龄量表。这些都可以作为诊断幼儿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工具,对诊断出来的特殊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干预。另外,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为幼儿品行障碍、孤独症、多动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幼儿心理学 -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一般来说也就是幼儿家追寻的目标是: 1、描述幼儿发展的行为方式; 2、解释和测量个别,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幼儿心理学 -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法、测验法、临床法等。
幼儿心理学 -
幼儿心理学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二、幼儿心理学研究什么 三、研究、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能动性   第三节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与生理二、环境和教育 三、活动 第二节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的理论观点 一、成熟势力说 三、精神分析学说 四、认知发展五、社会学习论 思考与练习 实践与探究&&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与各种过程紧密相联 实践与探究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二、想象的种类 第四节 幼儿想象的特点及培养 一、幼儿想象的特点 第六章 幼儿情感与第一节 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二、情感的种类 第二节 幼儿情感发展特点及培养 一、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二、幼儿情感的培养 第三节 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第四节 幼儿意志发展特点及培养 一、培养幼儿意志的性 二、幼儿意志的特点 三、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四、幼儿自制力的培养 思考与练习 实践与  第七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上)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 三、个性的基本四、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 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一、需要概述 二、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 三、幼儿需要的第三节 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一、兴趣的概述 二、幼儿发展的特点 三、幼儿兴趣的培养 第四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 一、自我概述 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影响幼儿心理的因素语言技能许多研究都表明的发展与语言技能密切相关,语言技能中的成分、句法结构、语义特征等能力的发展,影响着水平。Jenkins和Astington对儿童的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进行了测量,也发现一般语言能力与错误信念的成绩有很强的正相关。我国的吴南,的研究发现心理理论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张旭的研究发现在3岁和4岁两个年龄组中,语言能力超常的幼儿在错误信念上的表现均好于语言能力一般的幼儿。假装游戏假装游戏是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Leslie指出,假装是心理理论的一个部分,从此假装游戏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指出,在假装游戏中,更多参加角色扮演的,或者在幻想测验上得分更高的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比其他儿童要好。家庭因素有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和兄弟姐妹的数量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的相关。Ruffman等的研究表明,成员内,特别是父母与子女间的言语交流与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水平和职业阶层都可能引起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差异。 李燕燕,桑标的研究发现母亲方式中的“严厉惩罚”和“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正相关。现有研究几乎都认为更多谈论情感的权威型教养方式比更多使用申斥的专制型教养方式更能促进理论的发展。同伴交往有研究发现交往的频率和时间也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国外有研究发现受欢迎儿童比受拒绝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等的研究发现攻击儿童与无攻击儿童的心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间接攻击儿童的心理理论显著高于身体攻击儿童。 此外,社会文化环境、对心理理论有关的内容的训练都会到心理理论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 -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3.能合群,爱与小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6:49:5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