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退休人员每年退休金计算方法总支出是多少

白领需准备百万养老金 社保只够基本生活
系列调查报道之一
我们怎样养老?
“2027年退休的职工,在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这一惊人言论近日被人们广泛热议。对此,虽然不少专家指出该教授观点过于言过其实,但也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未来养老不轻松!为此,记者对津城白领人群进行了深入调查,探悉本市未来养老成本概貌。
千万养老费有些言过其实
钟伟教授何以判定17年后一线城市养老需要1000万元以上呢?钟伟表示,目前中国的统计数字表明,男性55岁退休,大致可活到72岁;女性50岁退休,可活到74岁,因此男女在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分别是17年、24年。考虑到人均预期寿命可能进一步延长,大多数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为退休后的生活积攒存活25年的钱财是必要的。
随后,钟伟引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在1987年,一名准备退休的职工,3万元已经足够了。理由在于,1987年,居民消费水平为每年565元,其中城镇为998元,那么维持25年的消费有2.5万元就足够了。而如果你是2007年退休,则情况完全改变。因为2007年居民消费水平为7031元,城镇居民略高,25年的消费大约需要30万元。”
钟伟接着分析说,从1987年至2007年间,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M1(狭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9.8%和17%。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都没有根本改变,以此推算,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他认为,需要一笔约为300万元至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度过余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大致水准,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1000万元!这也太夸张了吧。真如该教授所言,那么从现在起,大家每年至少需要存下50余万元,才能勉强达标,试问现今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收入呢?”钟伟千万养老成本言论一出,网友一片哗然,毕竟1000万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17年后养老需要1000万元,到底靠不靠谱?对此,各界说法不一。不少业内专家认为该言论缺乏理论依据。
有专家表示,以我国居民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到2027年能够赚到300万元至500万元者仍属少数,储蓄1000万元者更是凤毛麟角。需要指出的是,“1000万元不能养老”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的基础上。而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社会财富分配方式、货币供应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所以说,得出“1000万元不能养老”这一结论是荒谬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他表示,通货膨胀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系数都是模糊概念,任何人都无法给出精确的答案。“这一观点太荒唐,没有意义。一般来说,退休之后的每月收入达到退休前月收入的60%就可以了。当然这个前提是,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
  社保只能用于退休基本生活保障用“商业养老险”编织幸福晚年
“我的社保养老金够用吗?退休后医疗费用要多少?”这是每一个即将退休人员都会反复问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普通工薪族退休后,社会养老金只能用于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医疗费用随着年龄增大,花费也会呈现走高的趋势。对此,专家表示,在社保“保而不包”的现状下,养老难离商业养老保险。本期,本报特为读者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支招。
普通职工社保退休金总额约30万元
按照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金政策,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退休时社会上年度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月发放标准根据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账户储存额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的数额建立。
举例来说,一个25岁的职员,现在开始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60岁退休,社保年度35年(忽略中断)。假设他月均缴费工资为1500元,退休后社会上年度平均工资3000元,则测算其领取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额度为1020元=基础养老金600元(3000×20%)+个人账户养老金420元[个人账户储存额(1500元×8%×12个月×35年)÷120]。按照钟伟教授所言退休后存活25年,退休金总额度为30.6万多元。
  退休后正常医疗费用总支出约为12万元
那么,退休后需要准备多少医疗费用呢?根据现行的医保政策,城镇职工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医疗费,门槛费800元,报销比例与选择看病的医院直接相关。如果去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5%,二级医院65%,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为75%。由此看来,个人医疗费的负担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有统计显示,现今在不生大毛病的前提下,退休人员每年花在医疗上的支出大约为2000元左右。考虑到年龄越大,生病的概率越高,医疗费的上涨幅度也越大,按每20年翻一番计算,等到80岁时,一年的医疗费要超过8000元。20年的退休时间,一个人需要准备12万元的医疗费,两个人则需要24万元。当然,上述计算还只考虑了正常情况,如果是生大病,花费还要巨大。
四大商业养老保险保障退休生活品质
传统型养老险
预订利率是确定的,一般在2.0%至2.4%,从什么时间开始领养老金,领多少钱,都是投保时就可以明确选择和预知的。
优势:在出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养老金的回报利率。
劣势:因为购买的产品是固定利率的,如果通胀率比较高,从长期来看,就存在贬值的风险。
适合人群:比较保守,年龄偏大的投保人。
  挑期限:适当缩短缴费期限
商业养老保险除了一次性趸缴以外,还有分3年、5年、10年和20年等几种期缴方式。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该适当缩短缴费期限,这样所需缴纳的保费总额将会低不少。
如何领:事先与保险方约定
怎么领取养老金是消费者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最关注的地方,这部分大致包括养老金的领取年龄、领取方式以及领取年限。金盛保险专家介绍,领取年龄在投保时可与保险公司约定,目前市场上一般限定50岁、55岁、60岁和65岁等几个年龄段;领取方式则分为一次性领取、年领和月领等三种;对于养老金的领取年限,各家保险公司各不相同,有的规定20年,有的规定可以领到100岁,有的规定可以领至身故。按需早规划养老靠自己四种养老方式星级比拼
“未来,你会用什么方式来筹措养老费用?”每个人对养老生活的要求不尽相同,采用的养老方式也大相径庭,但筹集到足够的养老费用无疑是每个退休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为此,本报特针对目前人们所普遍采用的四种养老方式,一一剖析,帮助读者做好退休规划,安享幸福晚年。
  养老方式一:养儿防老
可行指数:
适合人群:子女收入丰厚且孝顺长辈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如今到了21世纪,这种养老模式已经不再现实。毕竟刚刚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员,大多经历了计划生育政策,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会离开父母重建小家庭,与父母共同生活并不现实。另外,现今房价飞涨、物价也持续走高,对于那些刚刚就业的年轻人,成为“房奴”、“月光族”的大有人在,有些甚至还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援,“养儿防老”可行性并不大。
记者以“你每月会给父母赡养费吗”为题,采访了多位年轻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记者得到的答案差异很大,25岁至30岁的受访者有相当大一部分表示“未能每月给父母赡养费、仅逢年过节表示心意”,30岁以上的受访者则有大部分“或多或少每月给父母钱物以示孝心”。“每月房贷3000多元,孩子奶粉钱每月也有近千元,还有其他应酬支出。不是没想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在是无能为力,每月的收入够用都是万幸。”一位姓蔡的受访者无奈地说。
不过,随着年轻一族事业的向上开拓,收入随之增加,有了较为宽裕的经济条件后,除了向父母嘘寒问暖外,向父母提供钱物帮助也是他们普遍选择的方式。但由于我国长期奉行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他们也不得不面对“2个子女奉养4个至6个老人”的局面。靠子女保障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让成年后的子女分担自己的养老压力,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
  稳健型:可选择定投指数基金、平衡型基金
在保本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一任务应该交给证券投资基金来完成。作为养老金的投资工具,无论是从投资风险的角度还是投资期限的角度,指数基金和平衡式基金都可以登上推荐榜的首位。
指数基金采用跟踪股票指数的方式,像沪深300指数基金、上证180指数基金,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指数基金的前景普遍被业内所看好,投资机会更多。其中,长期看好国内市场表现的投资者可以长期配置指数基金;择时能力强的投资者也可以利用指数基金做波段操作;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则可以参与指数基金的定期定投。
此外稳健型投资人士还可以考虑的基金品种就是平衡型基金。这种基金,资金动态地配置于股市和债市之间,所以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股票和债券两方面的投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平衡型基金的投资风险,介于偏股型基金和偏债型基金之间,可以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出兼顾成长机会的优势。在养老金的投资组合中,能起到提高长期投资收益的作用。而采取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稳妥的理财方式,长期获益不容小觑。比如在理想状况下,每月投入1000元,按8%的年平均收益率计算,20年就可以积累近60万元的资金。加上以前积累的资金产生的效益,养老大可无忧了。养老方式二:退而不休
可行指数:
适合人群:从事越老越吃香的职业,比如律师、医生、教师等
“律师、医生、教师、鉴定师、精算师、设计师、咨询师、会计、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如果你从事上述越老越值钱的“古董”职业,并且退休后精力尚可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赚钱养老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对于一直忙忙碌碌的人来说,一旦退休后闲下来,也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因此,很多退休人员选择了再就业。目前,在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退休人员的身影。退休的会计师在打理企业的财务,退休的中小学教师成了学校的金字招牌,退休的大学教授在为企业进行科研攻关,退休的记者成了独立撰稿人,很多人退休后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在职时的收入。这样一来,不仅养老的费用不用发愁了,也让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记者了解到,和退休前相比,选择再就业的退休人员的竞争优势相当明显,企业雇佣退休人员不用缴纳四金,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而退休人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广阔的人脉关系,也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退休后打算继续创业的人也不在少数。“我还有两年退休,现在孙子也上幼儿园了,未来退休也没有什么事可做,打算和朋友一起开家小店打发日子,经营好的话还能赚点养老钱。”年近60岁的陈先生兴奋地向记者表示。
总而言之,如果在退休前,不能积累足够的养老金,那么,退而不休也许是一条不错的理财之路。不过,要想在退休后仍能获得企业的青睐,就要在工作期间早做打算,除了建立必要的人脉关系外,掌握一技之长更是必不可少。如有的高级技师掌握了一手绝活,退休后成了一些企业争相聘用的“抢手货”,工资待遇一点不少,退休金反而成了“小菜”。
  养老方式三:企业年金
可行指数:
适合人群:少数人的福利
电信工程师小王一直在酝酿跳槽,但自从他所在的公司实施了企业年金制度后,小王觉得养老有靠,心里很踏实,跳槽的事情也不想了。近年,第三养老支柱企业年金也开始崭露头角。在我国,作为规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企业年金”制度,于日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建立了该计划。
养老保险与终身寿险在保障性质上有明显区别。终身寿险是寿险的一种,购买了终身寿险,在发生死亡的时候才会有赔付,即保死不保生。养老保险是用于提供退休后的养老金的,是在约定的领取年龄(比如约定男60岁、女55岁)开始领取,是保生不保死。企业年金相当于强制储蓄并投资,而且专款专用,就是为员工养老进行的补充。但目前,这只是一部分大国型企以及上市公司员工的福利。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民营中小企业也都有意愿加入企业年金计划,这意味着更多人将有规范地获得补充养老金。
  养老方式四:投资理财
可行指数:
适合人群:所有人群,最好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
保守型:可选择国债等保本理财产品
目前的银行利率非常低,如果一味地强调低风险,把资金全部存到银行吃利息,是非常可惜的,很难跑赢通胀。其实,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储蓄替代品,不仅风险不大,而且收益稳定,是保守型退休规划的不错选择。如货币市场基金,年收益率会随着利率的提高而提高;人民币理财产品,由银行打理,安全低风险,收益率大大超过了同期存款利率。
由于上述产品多数属于短期投资产品,风险虽然不大,但收益也并不高,因此,专家建议在投资组合中,还应该加入债券。债券的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其中国债有国家的信用作为保证,在投资组合中起到了基础的保障作用。通常情况下,中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不仅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而且国债的利息收入不需要交纳利息税。
  分红型养老险
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至2.0%。分红险除固定生存利益之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
优势:收益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理论上可以回避或者部分回避通货膨胀对养老金的威胁,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
劣势:分红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可能因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而使自己受到损失。
适合人群:理财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容易冲动消费,比较感性的投资人。
  万能型寿险
这一类型的产品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有保证最低收益,目前一般在1.75%至2.5%,有的与银行一年期定期税后利率挂钩。除了必须满足约定的最低收益外,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
优势: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每月公布结算利率,按月结算,复利增长,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劣势:存取灵活是优势也是劣势,对储蓄习惯不太好、自制能力不够强的投资人来说,可能最后存不够所需的养老金。
适合人群:比较理性,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的投资人。
投资连结保险
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
优势:以投资为主,兼顾保障,由专家理财选择投资品种,不同账户之间可自行灵活转换,以适应资本市场不同的形势。只要坚持长线投资,有可能收益很高。
劣势:是保险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如果受不了短期波动而盲目调整,有可能损失较大。
适合人群:比较年轻,能承受一定的风险,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人。
  养老险越早买越合算
时下很多年轻人有这样的误解:我每月都上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商业险等将来有需要再购买也不迟。对此,保险理财专家黎景雄提醒,商业性养老保险兼具寿险保障和养老规划的双重功能,从理财的角度分析,养老保险越早买越合算。他分析,年轻时投保保费支出较少,负担也相对较轻,而且年轻时身体健康,容易承保;等上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由于身体状况不良等因素被要求加费,更甚者会被拒保。一般来说,购买商业养老险有四个方面需要考虑。
买多少:保持在20万元左右
需要购买多少商业养老保险比较合适呢?金盛保险专家介绍,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额度应占到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至40%。因此,建议消费者在拥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购买保额在20万元左右的商业养老保险比较合适。
选种类:投保还需量身定制
选择哪一种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则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传统型、两全型、投连型和万能型等四种。各种养老保险特色各异,上文有详细阐述,投保人可根据家庭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予以投保。
  津城白领认为50万元养老金属基本保障
17年后到底需要多少养老金才能安度晚年?从现阶段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来看,1000万元看来不靠谱,为此,记者以本市白领一族为参照,对本市白领养老规划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基本保障型:预计成本50万元至60万元
“现在我每月的消费在3000元左右,退休后应酬、娱乐支出会相应大幅减少,我想2000元差不多够基本的日常支出了。”现就职于本市一家大型国企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2000元每月来算,25年的退休时间段大约需要60万元,差不多夫妻双方的养老金够花了。
而立之年的王先生坦言,去年刚有了宝宝,再加上平时应酬颇多,虽然月收入5000余元,但也存不下什么钱,未来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支出,“未来养老只能靠社保了。”在记者的采访中,与王先生有类似想法的受访者占到一定比例,他们表示,按照现有的收入状况,只能选择保证最基本的养老保障了。
  维持原状型:预计成本100万元左右
与养老持基本生活保障观点所不同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未来养老颇有危机感,在他们看来,父母一辈的退休金只有在岗时的60%左右,显然,仅凭退休金无法保证原有生活质量不下降。“我们看到,物价每年都在涨,所有退休后日常生活开支并不会减少,相反会有所增加。而退休金却只有原来收入的六成,这无疑会存在一定的缺口,要想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提早积蓄养老资金必不可少。”采访中,对养老有危机感的市民不在少数,因为他们习惯了工作时的生活品质和收入水平,他们不愿意在退休之后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大多已提前开始准备养老规划。
今年35岁的岳女士,目前家庭每月花费大多在4000元左右,她算了一笔账,要想在退休后不让自己的生活有太大的变化,按照现行的25年退休存活期,大约需要100万元的养老资金。
  品质保障型:预计成本200万元左右
此外,在记者采访中,希望退休后开始享受生活的市民也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工作于本市一家合资企业的刘先生,年收入30万元,然而收入多了,责任也相应增加不少,刘先生平时晚上10点后回家是家常便饭。他向记者坦言,繁忙的工作让他透不过气来,他的想法便是退休后再去好好享受生活,比如去周游世界、丰富业余生活,他对自己25年的养老成本规划是200万元以上。采访中,忙于工作而无法享受生活的市民不在少数,年轻时攒钱、退休后消费成为他们的远期规划。
未来养老或需百万元以上
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目前天津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9.79岁,男性78.53岁,女性81.10岁,居全国前列。按照男性55岁退休,女性50岁退休来算,男女在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分别是23岁和31岁,由此可以算得,为退休后的生活积攒存活25年的钱财是必要的。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本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4801元,比上年增长10.3%,反映居民生活质量指标恩格尔系数为36.5%,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数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高),生活质量继续提升。
据此,我们可以简略地算一笔账:按2009年本市市民的平均消费支出14801元,再乘以25年退休年限,相当于仅按现在的物价就要准备37万元。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37万元是按照2009年的平均水平来计算的,没有计算消费支出年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其他诸如子女经济状况、意外支出等影响因素。记者按照2009年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0.3%进行简单测算,17年后的退休职工维持25年的退休时间,所需费用已达百万元以上了。
(本文来源:深圳新闻网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教育48小时评论排行
校园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每月人均1700元
确保基金安全 实现保值增值
养老金投资管理已有初步思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
  今年将推实名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2万人,到3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去年底持平。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就业扶持政策力度,2012年安排资金439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很多人担心GDP增速放缓会影响就业。从一季度情况看,我国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相较于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一季度任务完成得不错。同时,一季度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3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43万人。
  尹成基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今年还会增加,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人社部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同时实施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今年将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制,通过实名制更加准确地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包括其就业去向以及就业稳定性,以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新农保城居保试点
  总参保人数近四亿
  社会保障方面,尹成基介绍说,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3月底,纳入国家试点的1914个新农保试点县、1902个城居保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保人数达到3.43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待遇年龄人数9542.8万人,加上地方自行试点县,总参保人数达到3.76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待遇年龄人数1.07亿人。16个省份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10个省份统一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待遇水平继续提高。连续第八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预计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为1700元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提高到人均240元,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和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也得到提高。今年一季度,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273.2亿元,同比增长30.8%;总支出4799.1亿元,同比增长17.2%。
  委托投资运营基金
  将来会做统一调整
  对社会上广为关注的养老金投资运营问题,尹成基表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挑战,养老保险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部分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具有长期支付的作用,在一定的时期会有一定规模的积累,就出现了保值增值的问题。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针对养老金投资问题,近几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专门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经过几年的调研、论证、起草,目前基本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办法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思路,将进一步加以完善,确保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这两个目标,按照程序由国务院审议批准之后加以实施。
  前不久广东省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1000亿元委托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尹成基说,这是委托运营,委托期是两年,并且经过了人社部和财政部的审核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在运营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后,将对委托投资运营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调整。
  《劳动合同法》将修订
  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
  尹成基同时透露,为了更好地保护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的各项权益,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准备在进一步调查论证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劳动合同法》做出进一步的修订。其中劳务派遣问题是《劳动合同法》执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劳务派遣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劳务派遣在法律规定上主要是对用人单位一些辅助性、临时性或者替代性的岗位可以实行劳务派遣,但是实际执行过程当中有一些用人单位把不属于“三性”的岗位也实行劳务派遣。人社部会对全国的劳务派遣单位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全面了解劳务派遣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提供依据。本报记者 白天亮
】【】【】您所在的位置: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上海养老金全国最高 3个在职养2个退休人员
日06:26  
南方网 赵飞飞 
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再次考验上海社保体系。上海老年人首度突破300万,这是上海市民政局上周发布的《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所透露的信息。该信息披露的另一个关键数据,更是震惊上海:该市享受各类养老金的人数达到了290.06万人。对于目前本就负担深重的上海财政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压力来源于上海养老金的现实图景:缴的少,支出的多。本报记者获悉,2008年市本级财政支出不到900多亿,用于弥补社保的窟窿是170多亿,占比18%,全国没有,上海独此一份。对于上海社保系统内的这个大“窟窿”,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副市长胡延照等,已经在不同的场合,表示出担忧。如在今年的上海“两会”期间,在一个小范围会议上,俞正声表示,“我们社保严重穿底”。“社保基金就是这手收那手支,收小于支。怎么办呢?财政就要托底。去年托底托了一百七八十个亿,而且市本级的百分之十七八是用来充社保基金的不足。今年又要增长六七十个亿,市本级必须保持百分之六七的增长,才能把社保的窟窿给补上。”俞正声严肃地说,“今年市本级能增长百分之六七吗?恐怕做不到。”“我到上海以后感觉非常突出的矛盾就是财政上的问题。”俞正声表示,“上海确实有钱,但上海面临的财政支出的压力很大。”显然,多渠道扩充社保养老金缴纳,成为上海当下的紧迫之举。上海市政府相关课题组的调研报告分析,未来上海老龄人口将呈现几何级增长,老龄化问题将接踵而至,上海亟待找到对应之策。三个在职养两个退休人员对于上海来说,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1.5比1的赡养比,就是说每3个在职的上海人要养2个退休的,而全国这一平均是3.2个人养1个人。这个看似微小差别的数据,给上海增加的压力却是空前的。韩正在一次相关会议上透露,上海的统筹基金的缺口,一定要财政去补,2008年上海全市退休职工人均加200块,全市大概总支出一年是73亿,今年1月1日,上海继续给退休的职工按照10%的比例加养老金,这10%,全市全年支出达到62亿。“即使后面新政都不出台,按照静态的政策情况,今年财政又要再贴126多亿。”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上海市2008年市本级财政收支完成表》则显示,在2008上海市本级支出执行数994.5亿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172.2亿,在16个大项支出里,仅次于230亿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上海民生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社保问题。”在日,上海“两会”第一天,与浦东代表座谈会上,俞正声在总结发言时直言不讳,“广东去年的社保结余是一千八九百亿,什么道理呢?外来务工的年轻人多,把大批的社保都缴纳在那里了,他不像上海老工人那么多,上海参加社保的人越来越少,户籍又卡的很死,收的越来越少,支出的越来越多。”“所以包括户籍在内的人才口子要开大一点,包括拿居住证的凡是符合条件,尽可能参加我们的社保,不用搞那么死。”就在此前的一天,在参加“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专题审议会上,有一位代表提出,是否可以让新就业人员在见习期间减免企业养老金缴纳部分,从而帮扶企业过冬。分管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回应,今年市本级财政将增加5%,1100多亿的市级财政增加5%就是55亿,单发养老金都不够。“养老金并不是财政,是我们所有参加人的钱,不能随便给,现在城乡差别要缩小,人家还要求农民的养老金要提高,压力不小。”按惯例,各城市养老金每年都要增加一部分,“上海养老金全国最高,再提高上海就一点竞争力都没了”。“现在上海有310万退休职工,未来最高峰会到500万,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有50万人,将来会有100万,上海老龄化的问题是相当艰巨的,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化解这个矛盾。”胡延照说。老龄人口将迅猛增长老龄化这个发达国家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上海悄无声息的来了。去年底,在上海召开的“2008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公布的数据预测,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达31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3%。2011年至2030年是老龄化人口迅猛增长期,曾组织过《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其对策》课题组的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戴律国在其论文中如此阐释:在这20年间,60岁及其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至2030年将猛增到561.2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78万人,最迅猛的是2017年,当年就增加24.64万人。“这一时期,上海人口老龄化乃至高龄化将为世界之罕见,从图形上看,犹如原子弹爆炸时形成的蘑菇形,而这批老人都是20世纪5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将对任何一届政府产生一个严峻考验。”戴律国透露。事实上,早在2002年戴律国就建议,从当时的本届政府开始,就要作出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保未来高峰期间,老年人能幸福地安度晚年。即便是当下的形势,不仅是养老金的缺口,仅养老院的建设就让上海市政府颇为头疼。胡延照表示:“我们现在多用工厂等成本低的地方作为养老院,但市区的养老人口又不肯去郊区。”2005年,上海市政府把“建1万张养老床位”设为一年一度的实事项目,几年过去,问题接踵而来。如上海普陀区社会福利院地处近中心城区,目前已有220张床位,远不符合该区养老需求,许多老人依旧排队希望进入。与此相反,上海郊区松江区叶榭镇,有一个拥有300个床位的“银叶港湾敬老院”开业已近一年,迄今收住的老人不过58位,有80%的床位闲置。胡延照表示,这是上海人固有的观念,在市区住了那么久,更不喜欢到郊区养老。“如将外来就业人员纳入上海的养老保险,他们的基本养老保险又怎么计算?他们是否将准备承受未来最高峰值740万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险?”戴律国对此疑问。而就在上海推出户籍新政之后,上述系列问题也在抓紧研究之中。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公布,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细则与操作规程。初步估计,实施细则会在七、八月前出台。但面对老龄化的紧张趋势,新户籍制度,由于实际上的过高“转正”门槛,能够吸引多少持居住证外地人,这是一个问题。不过,历经上海社保案之后,随着此番老龄化的加剧,是否能够重新打开社保基金的收益性尝试大门,这是上海不能回避的问题。相关阅读:&&&&&&&&[责任编辑:xiaohuang]
继韵达、圆通、申通宣布涨价后,中通速递在也上调价格…[]
【】【】【】【】 【  】【】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7:24:47)
( 09:19:00)
( 11:25:22)
( 11:25:22)
( 02:53:00)
( 01:36:00)
( 04:16:00)
( 02:46:18)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休金计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