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型微利饰品税收优惠能否叠加享受

欢迎访问《税屋网》():第一时间传播财税政策法规!
高新技术企业能否叠加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马泽方 人气: 发布时间:
摘要:某高新技术企业,资产总额600万元,从业人数50人,这几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一直在30万元左右。企业从未考虑过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15%,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税率20%,怎么可能要舍低而就高。 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
  某高新技术企业,资产总额600万元,从业人数50人,这几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一直在30万元左右。企业从未考虑过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15%,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税率20%,怎么可能要舍低而就高。
  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扩大到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该高新技术企业不由得心动了,今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不到30万元,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实际税率相当于10%,显然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更为划算。
  该企业认真学习了相关政策,并收看了9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入贯彻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在线访谈。在访谈中,有网友提问:&请问现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叠加其他减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同时享受吗?例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等。&所得税司副司长叶霖儿答道:&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不能与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叠加享受。&
  该企业疑惑了&&高新技术企业到底能否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呢?
  笔者认为,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由于税法并没有禁止纳税人选择更优的优惠,因此,只要高新技术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条件,就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优惠。而且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不允许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优惠不符合立法意图。
  有人问了,叶司长都说不能叠加享受了。笔者认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优惠并不违背叶司长的答复。
  所谓&叠加享受&,即一家企业同时享受了两种税收优惠。但低税率类税收优惠无法叠加享受,一个企业只能有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一个税率,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要么享受15%税率,要么享受10%税率,它怎么可能既享受15%税率又享受10%税率?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只享受了10%一种税率,并未享受15%税率,只享受一种优惠税率自然不是&叠加享受&。
  笔者认为,叶司长的意思是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与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的&减半&不能叠加享受,即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能享受7.5%的税率,而非不能选择最优税率。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适用10%税率。企业无需放弃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只需不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优惠即可。欢迎访问《税屋网》():第一时间传播财税政策法规!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谨防越界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卢菲 陈建波 许培娟 人气: 发布时间:
摘要:编者按 自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企业创新热情高涨。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备案类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外,其他优惠政策办理事项在税务机关均改为即办类业务。在此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税...
&&& 编者按 自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企业创新热情高涨。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备案类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外,其他优惠政策办理事项在税务机关均改为即办类业务。在此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会不会被滥用,税务机关如何有效监管等问题凸显出来。
&&& 10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包括三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内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得悉此消息,河南省郑州市国税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景建敏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一面是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不断加码,另一面是违规享受相关优惠的企业越来越多,如何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 一个基层反映
&&& 有IT企业将软件销售&变脸&为技术转让
&&& 前不久,郑州市国税局政策法规处接到市高新区国税局一个情况反映:有几家IT企业涉嫌利用有关文件规定,通过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的方式,把软件销售行为的经营性质变成技术转让,达到免缴增值税的目的。
&&& 郑州市国税局立即派人到高新区国税局和相关企业调查,发现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营改增&企业免税备案时提交的技术开发合同有明显疑点,存在利用政策漏洞规避税收的嫌疑。
&&&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号)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第一条第四款规定,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而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号)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由于企业的技术开发合同由省科技部门认定,免税备案登记由基层税务机关直接办理,一些企业便想法取得技术开发合同认定,以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的方式,把软件销售行为变为技术转让行为,规避增值税纳税义务。
&&& 某软件公司去年初与郑州多家医院签订了挂号收费管理系统技术开发项目,该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营改增&试点企业,企业以向外提供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为由向高新区国税局提出了免征增值税申请。而在免税备案登记时,税务人员发现:该公司提供的多份技术开发合同中,项目除医院名称不同外,内容均为A(B)医院挂号收费管理系统。当税务人员质疑企业是否开发一款软件向多家医院销售时,企业予以否认,并向税务机关出示了省科技部门已给予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文书。由于税务机关没有审核技术合同的职能和鉴定技术开发的能力,税务人员只得为该公司办理了免征增值税备案。事后,税务人员向有关信息部门求教得知,A公司的多份软件内部架构相同,仅在操作界面上更换了医院名称。
&&& 某IT公司今年3月与某市12个县(区)的国土资源部门签订了开发农村土地确权发证系统合同。办理免税备案时,税务人员发现企业提供的合同上,除合同名称中县(区)的称谓有区别外,12份合同内容一致且编号相连,委托方为某市国土局1-12分局,且科技部门认定文书上显示为同一人在同一天完成审核并确认批复。尽管税务人员认为企业涉嫌以同一软件向多家服务单位销售,但面对科技部门的认定文书,只能暂按技术转让行为给企业办理了免增值税业务,涉及技术交易额237.6万元。
&&& 调查人员了解发现,这种&变脸&行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
&&& 拔出萝卜带出泥
&&& 高新企业存在多种滥用税收优惠问题
&&& 郑州市国税局随即展开深入调查,没想到拔出萝卜带出泥,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更多税收问题进入调查人员的视野。
&&& 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号),规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 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号)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其中包括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等。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由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 该办法自实施以来,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已从2008年底的1.56万家增长到了2014年底的7.6万家,国家高新区的生产总值已占到全国的10.4%。但问题也悄然出现。
&&& &我们在查看高新区一些企业的申报资料时发现,不少研发费用的归集存在问题,存在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嫌疑。&郑州市国税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景建敏说。他向记者透露了几个案例。
&&& A科技公司的一项新产品研发项目,竟由公司办公室等一些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兼任研发人员,部分研发人员的年均工资比生产工人工资高出近10倍,这些高额薪酬都归入了研发费用。
&&& B研究设计院与其下属的C机械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在两家关联企业申报的研发人员名单中,经核实发现有20余人属重复人员,这些人员的薪酬在两家企业均被列入研发费用。
&&& D公司在一项水利技术研发中,专家评审费竟占到项目研发总费用的近1/4。
&&& E公司进行的研发活动既有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项目,也有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传统改造、升级换代等项目,企业在研发费用归集和财务核算上存在混淆处理的问题。
&&& 询问其中原因,一些企业给出了解释。A科技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某说,由于实际工作中很难分清兼职高管的哪些报酬与研发活动有关,为方便财务核算,就将这些人员的薪酬全部计入了研发费用。B研究设计院研发中心负责人张某称,与下属公司联合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的研发惯例,公司对具备研发能力的人员往往整合使用,有时也外聘专家参与。由于双方财务独立核算,可能会导致出现研发费用归集上重复核算的现象。
&&& 企业打&擦边球&
&&& 税务机关时常心存疑虑但又无从下手
&&& &上述企业中绝大多数存在利用政策漏洞打&擦边球&的问题。&高新区国税局税政科工作人员小高对记者说。
&&& 郑州市国税局所得税处处长、具有律师资格的张红军表示,企业打擦边球,有企业主观上的避税因素,也与税务机关的管理局限性有关。
&&& 据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要设置认定专用和辅助核算账目,并提供相关凭证及明细表。但由于一些认定标准缺乏判定细则,部分企业在研发费用的归集上打起政策擦边球:有的企业高管身兼数职,至于其是否具备科研技能以及是否参与了研发活动,税务机关难以判断。企业如将兼职高管的费用统统归入研发费用,就有悖于&与研究相关的直接费用允许加计扣除&的政策规定了。有的企业外聘人员搞研发,对于外聘人员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的&到岗183天&的时间要求,税务机关也难以准确判断。有的企业既生产也研发,对于企业研发投入是否符合规定比例,税务机关也很难判断。如某超硬材料企业生产和研发都使用同一种价格昂贵的顶锥及合金材料,由于税务机关的监管已由事前备案审核改为事后管理服务,税务人员只能被动地就企业的会计核算、相关原始凭证等资料进行复核,无法准确区分哪些是用于研发的,哪些是用于生产的。
&&& 不过,张红军强调,企业这类违规筹划存在巨大风险,一旦被确认为偷税,根据政策规定,不但会被作出补税、处罚决定,而且还会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他建议企业还是认真按照规定正确核算。
&&& 避免税收优惠滥用
&&& 税务机关需要与其他部门牵手合作
&&& &在减政放权的背景下,要避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被滥用,税务机关必须在加强后续管理与服务上不断探索,除了事前服务和事后监管外,还要与其他部门建立协作机制。&郑州市国税局总会计师王烨说。
&&& 在高新区国税局局长郅建平看来,虽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而企业一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所涉及优惠主要体现在税收方面,税务机关成为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主体和最后一道防线,责任重大。从实际来看,税务机关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亟须与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他说,钻政策空子将软件销售变为技术转让的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 郅建平表示,由于企业的技术开发合同由省科技部门认定,免税备案登记由基层税务机关办理,即使税务机关发现技术合同有问题也无权更改。在目前&依靠企业自主申报、中介机构审计、职能部门确认&的认定模式下,税务机关更多的是通过强化风险防控、严格政策把关、强化事后评估等方式来保证优惠政策的落实,未来还需要逐步建立起成熟的部门监督和协作机制。今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公告(2015年第43号),为加强相关减免税业务的部门协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哪些条件的变化需提请认定机构复核,提请复核应履行哪些程序和手续,如何提请认定机构复审等,都需进一步明确。
&&& 郑州市国税局所得税处处长张红军则建议相关方面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在高新技术企业推荐、认定、管理、取消及相关事项审核中的责任与要求,同时在省级层面建立部门信息交流协作机制,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后续监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交叉时,哪些情形下企业不得叠加享受税收优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交叉时,哪些情形下企业不得叠加享受税收优惠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首页& >&东日资讯& >&财税资讯
企业享受的哪些税收优惠项目最有可能被税务机关抽查_财税资讯_东日财税
添加时间: 16:39:10&&&&浏览次数:168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随机抽查机制,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会议指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广随机抽查机制,对于克服&任性&检查,实行&阳光&、文明执法,促使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税务机关是简政放权的重点部门,大量原来审批的涉税事项改为备案或直接申报,极大方便了纳税人。但放开事前管理,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加强事后管理。那么,哪些涉税事项可能会被抽查,又有哪些纳税人可能被抽查到,各个税务机关做法不会一致。如今汇算清缴刚刚结束,又是新申报表启用首年,而且企业所得税有着明确后续管理要求,因此企业所得税必将成为抽查重点。笔者认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极有可能成为优先抽查的重点。
  税收优惠是截至目前最重要的简政放权项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极大地简化了优惠备案手续,纳税人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税收优惠。尽管该公告今年8月1日起才施行,但&互联网+&已经在2014年度汇算清缴中得到充分利用,所有税收优惠都可以在网上备案,企业不用再准备相关资料。如果说原来纸质资料备案时税务机关还要看一看的话,现在完全凭企业在网上操作,极大方便了纳税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纳税人责任减轻和税务机关对税收优惠放松管理。按照43号公告要求,税务机关对减免税的审核仅是对纳税人提供材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那么多税收优惠项目,哪些容易被抽到呢?笔者认为,简化的政策和新的政策最容易被抽查到。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事项,供读者参考。
小型微利企业篇
  笔者推测,小型微利企业可能是重点。今年汇算清缴,企业只要在新申报表上填写的信息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就可以享受,无须审批或备案,全面放开。因此不排除有企业钻空子,虚报资产总额、从业人数等。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是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政策,但享受优惠政策必须符合条件,不符合的不能享受。有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1.2014年小型微利企业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计算公式有变化,由原来的按企业全年月平均值确定改为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2.小型微利企业的从业人数包括劳务派遣人员;
  3.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为准,它与媒体通常所说的小微企业概念不一样,也与能享受增值税小微企业免税的企业不一样,能享受增值税小微企业免税的企业不一定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4.今年3月出台新政策,日至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虽然是在2015年度进行,但仍然要适用2014年的老政策,即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才能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涉及政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3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篇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是去年最重要的税收优惠政策,笔者认为一定会成为抽查的重点。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六大行业(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六大行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确定。
  2.所有行业企业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注意,非六大行业企业只有&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才能享受加速折旧。
  3.六大行业企业是指以上述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收入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须达到50%以上,才可以加速折旧;若当年没有达到50%以上,即使以后年度达到了,也不能加速折旧。
  4.新购进的固定资产,是指日以后购买,并且在此后投入使用。设备购置时间应以设备发票开具时间为准。采取分期付款或赊销方式取得设备的,以设备到货时间为准。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购置时间点原则上应以建造工程竣工决算的时间点为准。
  涉及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
高新技术企业篇
  高新技术企业是审计、财政和税务部门都关注的企业,每年都会有高新技术企业被取消资格。新申报表专门设置了A107041《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从收入指标、人员指标和研究开发费用指标三方面要求企业填报,很多人认为这将大大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管理难度,但笔者认为,这可能恰恰会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管理难度,因为即使企业某项指标不符合相关条件,只需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中填报成符合条件,那么在税务机关的审核中就会通过。如企业研发人员没有达到法定人数,企业填报时虚增人数,在报表审核中就会被认为无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抽查的方法才能发现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同时符合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比例、研发费用比例、研发人员比例等指标。这些都是老标准,无需赘述。笔者认为,今年应当关注&总收入&。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总收入的范围一直有争议,现在终于在新申报表中得以明确。《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第8行&本年企业总收入&,填报说明对此行解释道:&本年企业总收入:填报纳税人本年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收入&为《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即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须占到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的60%以上才符合条件。
  因此,那些有大额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入的高新技术企业要特别注意了,可能先抽查你们。
  涉及政策:《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篇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老政策,新申报表专门设置了A107014《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详细列明了研发费用的构成。如上所述,企业只需将不属于加计扣除范围的研发费用填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中,那么在税务机关的审核中就会通过。如企业将差旅费填入&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费用&中,在报表审核中就会被认为无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抽查的方法才能发现问题。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最大的风险就是超范围加计扣除,如将实验室折旧、研发人员差旅费、交通费、专业期刊订阅费等加计扣除。老生常谈的就不再重复了,笔者认为,今年关注的重点应结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策。
  2014年第64号公告规定,企业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既可以加速折旧,也可以加计扣除,两种税收优惠可以叠加享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企业已经进行会计处理的加速折旧才能加计扣除,如果企业只是在税收上加速折旧而会计上没有加速折旧,则不能加计扣除;二是六大行业小型微利企业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虽然可以加速折旧,但由于&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不符合国税发〔号文件和财税〔2013〕70号文件规定的加计扣除条件,因此不能加计扣除。企业切不可被叠加享受税收优惠冲昏头脑。
  相关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
所得类减免篇
  所得类减免包括农林牧渔、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技术转让项目等,这些都是老政策,审核重点多为是否符合相应《目录》要求,是否为取得第一笔收入开始减免,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区分是否准确等。笔者认为,今年应关注&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因为这又是一个被新申报表明确的项目。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所得类减免项目都要求企业从事不同税收待遇项目时,应单独核算,并应合理分摊期间费用,并在各个单行文件中又进行了强调。
  何为&合理&一直没有明确。新申报表A107020《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不但增加了&项目收入&、&项目成本&,还加入了&应分摊期间费用&(第4列),填报说明:&第4列&应分摊期间费用&:填报享受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该项目合理分摊的期间费用。合理分摊比例可以按照投资额、销售收入、资产额、人员工资等参数确定。上述比例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因此,税务机关一定会重点审核企业期间费用分摊是否合理,防止企业以分摊期间费用为名,行逃避纳税之实。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篇
  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也是老政策,本不必赘述。但新申报表发布之初,网络上的一则传闻让笔者认为不得不澄清一下。
  A10703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填报说明表间关系:第6行&本年可用于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表A行&纳税调整后所得&-20行&所得减免&-22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若小于0,则填报0.网上热传总局要求&删除-22&,即本年可用于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前的金额。这无疑是有利于企业的,但违反了税法。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应纳税所得额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金额,坊间传闻违背了税法。
  后来出台的《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部分填报口径的通知》(税总所便函〔2015〕21号)对此并没有做修改,可见网络传闻不实。
  若企业听信了传闻,自行&删除-22&,无疑存在极大风险。很多税务工作者也参与了年初的网上讨论,很可能将此作为抽查重点。
应税项目与免税项目不能相互弥补篇
  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号)第三条第六款规定:&税收优惠填报口径。对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废止了国税函〔号文件,大家认为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可以互相弥补亏损。然后又有一则网络传闻,A100000主表第20行&所得减免&填报说明: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网上热传总局要求修改为&本行<0时,填0&。若真如此,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就可以互相弥补亏损,笔者也一度这样认为。
  但是,后来出台的《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部分填报口径的通知》(税总所便函〔2015〕21号)对此并没有做修改,按照新申报表的设计,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仍然不能互相弥补。
  因此,信文件,莫信网络。
  其他的税收优惠并不是不重要,而是没有什么新变化,前人已多有论述,不再重复。
抽查方法及风险提示篇
  税收优惠难以使用设置指标计算机扫描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识别,只能依靠抽查,抽查的方法很多,哪怕摇号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笔者分析认为,以下四种情况可能被重点抽查:
  1.新增加的优惠项目
  企业2014年度享受了以前年度从未享受过的税收优惠,由于是新享受,可能会对优惠条件不熟悉,产生风险。
  2.连续享受的优惠项目
  企业连续享受税收优惠有可能是正常的,如农业企业。但也有的企业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如企业每年都有大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容易被&盯&上。怎么年年金额这么大,这里面有没有超范围的;怎么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费用化,有没有应资本化的费用化了等等。
  3.优惠侵蚀了大部分税基
  有一些企业会计利润很大,但纳税很少,甚至不纳税,原因就是减免金额巨大,将会计利润全部吞噬,也容易被抽中,看看是否真实。
  4.风险较大的项目
  政策越复杂企业出现问题的概率越高,如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细等,企业稍不注意就容易产生风险。还有就是网上的不实传闻,也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为风险较大。
  笔者认为,在新申报表下,必须加强对税收优惠的抽查,因为新申报表更容易做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老申报表只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里有一行&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税务机关难以分析哪些企业存在风险;但新申报表A107041《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如此详细,税务机关必然要先过滤一遍,找出可能存在风险的企业。如上所述,若企业将申报表填报的完全符合优惠条件,那么税务机关在风险识别时,该企业就会被漏掉,甚至长期不会被发现。因此必须加强抽查。
  现在,企业可以先开展自查,对照税收政策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优惠条件,若不符合赶紧修改。切不可抱有抽不到我的侥幸心理,就算你真的运气极佳从来没有被抽到,但不要忘记还有轮查机制,总有一天会查到你。若不听笔者良言相劝,到时恐怕悔之晚矣。
东日资讯Dongri information
服务推荐Recommendation Service
东日财税-专家咨询东日财税-专家咨询东日财税-业务咨询
【友情链接】
全国统一咨询服务热线:400-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胜和路华凯大厦12楼1206室联系邮箱: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利饰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