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与信贷需求不足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求指点。

工行建行回应差别化房贷政策:支持个人合理信贷需求_行业动态_银行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工行建行回应差别化房贷政策:支持个人合理信贷需求
本文来源于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吴雨)近日,一则&四大行将出政策,放松首套房认定标准&的消息热传。23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对房贷政策做出回应。工行表示,依旧积极支持个人住房和房地产开发的合理信贷需求。建行表示,一贯大力支持居民自住购房贷款需求,并建议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工行表示,该行正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调整,并将及时做好相关信贷政策的衔接,不断完善相应的金融服务。
建行表示,将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的自营性业务和以公积金为主的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相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为居民大众安居、改善住房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
按现行房贷政策规定,首套房贷可按基准利率执行,有的甚至可以享受优惠;但二套房贷不仅需要首付六成,利率最低也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不过,不少人对首套房贷的认定标准存在疑义。建行天津分行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总经理许小军说,在办理房贷业务过程中经常遇到自住性质的合理住房需求因&认房又认贷&的房贷政策而受到限制。
建行表示,住房信贷政策的出发点是支持自住、抑制投资投机,具体执行时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合理需求,建议应将完善差别化住房政策提上日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首套房贷支持的范围、条件和标准,切实满足居民家庭购买自住和改善型住房的贷款要求。
(编辑:wangxu)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信贷服务的缺失仍是小微企业及贫困中低收入人群发展的困难之一,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是满足这部分信贷需求的较好组织形式。信贷市场是需要细分的,大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一般发放金额在100万元至300万元左右,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针对贫困中低收入人群的贷款仍很缺失,这部分需求还是应主要由专业的小额信贷机构去经营。小微企业的特点是市场不稳定、管理不完善、信用风险比较高。小额贷款技术的核心就是由信贷员现场考核、编制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对信贷员的爱心、责任心要求更高,这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大银行做这项工作的人员成本和制度协调成本都很高,独立的小法人办理能更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010-&&传真:010-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七街1号汇众大厦1号楼208&&邮编:100085
客服热线:
400-650-9662&&客服邮箱:.cn
Copyright &
北京融捷信科技有限公司
最佳分辨率:投资增速回升拉高中长期贷款 信贷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创13个月新低 中长期贷款占比升至33%
投资增速回升拉高中长期贷款
专家称,经济复苏仍是弱势反弹,信贷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央行12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052亿元,同比少增816亿元,创下13个月以来新低。不过,投资增速回升对中长期贷款的拉动作用继续体现,10月,对公中长期贷款在当月企业新增贷款额的占比达到了46.9%,同时占总新增贷款的比重从上月20%进一步上升到33%。
“第四季度流动性状况会趋于宽松,且融资需求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判断,然而,尽管银行信贷投放结构在优化,但小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并未改善,尤其是江浙地区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持续攀升,企业基于利率等多重因素的考虑,对信贷的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对公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升至33%
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052亿元,同比少增816亿元,这一数据略低于市场普遍的预期。
一般而言,银行在第四季度放贷量都不会太大,也有银行业内人士认为,5000多亿的规模还是在意料之中。“新增贷款的下降体现了央行在刺激经济的态度上是比较谨慎的,从另一方面讲,也体现了一种态度的转变,即央行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建军分析称。
同时,他还认为,贷款的下降表明银行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策略,不一定是“惜贷”,但在风险管理上态度肯定会更谨慎。此外,现在银行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存款继续流失,尤其是在9月末大规模冲存款之后这种流失状况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银行在投放贷款时也会考虑到存贷比等各项监管指标。
分部门看,10月住户贷款增加145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3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115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35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246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1685亿元,票据融资减少732亿元。这表明,对非金融企业而言,其中长期贷款增加额度较上年同期减少了685亿元,但较上个月增加了408亿元。
此外,从9月份开始,非金融企业的新增贷款占比也开始有回升迹象,10月份,对公中长期贷款在当月企业新增贷款额的占比达到了46.9%,并且,占总新增贷款的比重从上月20%进一步上升到33%,这也意味着,投资增速回升对中长期贷款的拉动作用继续体现。同时,新增对公短期贷款2467亿元,较上月减少1078亿元,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
“对中长期贷款的拉动一方面是基于在建的大项目,银行对其后续资金的投入,而这一部分也有原来银行就给予了授信的企业,另一方面也有新项目建设的贷款,其中包含发改委审批的一些项目。而对于新项目和在建项目,银行的信贷投放比例是比较平衡的,这也表明,年末乃至明年,还将依靠投资来拉动信贷增长和促进实体经济‘稳增长’。”中国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宗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针对国家调控政策的要求,监管部门在今年也已对银行提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在确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方面,对项目现金流较好、还款有保障的重点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建工程的资金需求,应给予有效满足,尽可能避免因资金不到位出现“半拉子”工程。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银行对于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制造业等贷款的投放并未停滞。“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过去几年中在以钢贸、船舶为代表的制造业,及房地产等行业中放贷较多,体量较大,因此,在基于保证风险能够控制的前提下,适当为这些行业提供资金支持,以缓解其资金流动性问题,然后根据调结构政策的要求,银行在针对不同行业进行调整和压缩。”宗良分析称。
债券融资“替代”银行信贷明显
在新增人民币贷款创近13个月新低的同时,10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达2992亿元,同比多增1353亿元。据分析,企业融资结构继续向债券融资倾斜,债券融资成为替代银行信贷的重要手段。记者查阅数据得知,今年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和企业债券净融资额确实显现出比较明显的“此消彼长”的态势。今年年初,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为75%以上,目前该比重已下降至40%以下;而企业债券净融资占比则从年初的4%快速上涨到现在的23%。
自2011年3月开始,央行首次公布了社会融资总量的数据。“目前来看,贷款的指标意义正在弱化,而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参考意义将越来越强,也更加接近实体经济的真实情况。”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部分析师许南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企业债券(包括短融、超短融、中票以及企业债、公司债等)的净融资总量来看,今年以来有明显提升,今年截至10月底企业债券的净融资额已经超过了过去任何一年全年的净融资额。他指出,债券融资额的上升,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对债券市场的支持,二是投融资主体自身对债券的需求。
“今年6月底以来各类企业债券收益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但是与此同时7至10月企业债券的净融资额却处于年内高位,融资成本和融资量的同时走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债券融资的需求较强。”许南星表示。
不过,赵庆明也指出,就他了解,目前也有不少企业用债券融资的方式融到资金并非用于新的项目,而是为了偿还过去的银行贷款“尽管在过去一年内有两次降息,但很多企业早期的贷款成本仍然很高,而债券融资的资金成本相对更低,用债券融资来替代过去的银行贷款对企业来说是很可观的。”
四季度流动性趋于宽松
市场判断,第四季度的融资需求将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小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并未改善,同时还有江浙地区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持续攀升,企业基于利率等多重因素的考虑,对信贷的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赵庆明指出“尽管三季度宏观数据是全面性的很好,但是经济复苏还是比较脆弱,复苏仍是弱市上的反弹,银行信贷的有效需求仍不足。另外,监管部门也希望银行能够均衡投放信贷,从目前来看,银行都比较好的遵守了这一点。”另外,年末,在额度控制较严的情况下,银行也可能继续通过压缩票据来保证一般贷款的增长。
对于银行信贷投放结构,据观察,基建投资项目在今年6月开始发力,已经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维持在两位数,对此,银行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强的刺激力度,因此,导致部分银行只能“适度压缩”个人业务,挤出部分信贷额度支持已获审批的基建类项目信贷投放,而对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上的挤出效应可能会较为明显。
在流动性方面,机构普遍判断,今年最后两个月,资金面状况将趋于宽松,流动性供给也会好于第三季度。首先,11月、12月央票到期量分别为1020亿元和1180亿元,远高于2012年月均650亿的到期量;其次,随着Q E3推出和年末结汇因素,资本流动出现改善,新增外汇占款将带来正面的流动性改善;最后,11月、12月,财政资金将季节性投放,去年同期财政存款下降了1.6万亿元。
不过,还有业内专家指出,尽管10月经济数据进一步改善,但基于融资需求回暖和融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并且国内外潜在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记者 蔡颖 张莫)
】【】【】或可刺激有效信贷需求生成
或可刺激有效信贷需求生成
信贷增长乏力是今年以来广受关注的一个热点。多位专家认为,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改善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以对抗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局面。央行5月11日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延续一季度信贷增速放缓特别是工业中长期增速放缓势头,4月新增贷款依然低于预期,中长期贷款占比继续保持低位。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3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407亿元。新增贷款低于预期以及中长期贷款占比保持低位等现象,反映出当前我国企业信贷需求整体疲弱的问题。据粗略估算,此次存准下调可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4000亿元左右,这或许有利于刺激有效信贷需求生成,以对抗当前需求不足的局面。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很大部分存款是靠贷款派生获得的,在今年信贷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存款呈现出持续下滑的严峻局面。面对存款增长乏力的窘境,今年以来各银行纷纷加大保本产品的发行,从而增加记入表内的结构性存款规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行业保本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占比由去年四季度的35%上升至39.3%。“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可能更多地需要通过表内保本理财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存款规模,再加上存款定期化的趋势可能还在继续,未来在负债端的成本压力可能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东北金融分析师唐亚韫认为。专家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金运用能力,促进银行扩大信贷投放,随着贷款的增多,银行揽储压力或可有所缓解。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6.5%。专家认为,银行体系释放出更多流动性将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三农”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业内专家认为,本次存准下调与此前央行刚刚作出的“下调部分县域金融机构存准率”两项政策叠加形成的效应,更加有助于促动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扩大农村信贷投放以支持农村经济。央行日前下发通知,4月1日起对央行专项票据置换进展顺利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给予1%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优惠,政策实施期为日至日。在脱媒和通胀压力不减的环境下,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存款增长压力和贷存比管理压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中小银行具有更大的积极意义。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更多面向中小企业,存准下降无疑会增强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关最新文章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4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您的位置: &
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的差异性研究
摘 要:随着宏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正在经历变动剧烈的自我更新与演变过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本课题引用简单的数学理论模型与相关图形,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环境约束和信贷配给等视角,对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论证和实证考察,最后运用帕累托有效理论,从法律环境层面、政策环境层面与信贷配给层面提出政策性建议,试图为当前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途径。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贷需求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