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构建合理的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构

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浅析
当前位置:
摘 要: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校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等方面,构建高校素质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体系 构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在素质培养方面具体目标各不相同,素质教育内容也有所不同。高等教育属于定向的专门教育阶段,主要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其素质教育有着自身的构成和特点。《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探讨和研究大学生素质教育构成,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成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主要有五个方面所构成,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见下图。
图 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图示
从上图中看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中心,它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的灵魂。横向上看,大学生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都会发生变化;纵向上看,大学生业务素质教育体现在专业教育方面,为他们从事创新或创业奠定专业基础。但在大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融合,使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真正人才。图中显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成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灵魂。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指导思想将贯穿高校素质教育的始终。
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和政治方向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等;二是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它主要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的高低,体现为对人民、国家、集体能否献身的精神等。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中心。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依托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难以确立起来的。”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灵魂也必须有所依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只有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才能获得时间、空间上的极大拓展,才能真正贯穿到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部领域和全部过程。
(二)身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载体
素质教育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其作用。大学生的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个性素质教育。因为,每个学生的遗传特性、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个体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个性的差异,形成了学生个体身心素质“内化”的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要求素质教育必须根据载体身体和心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使抽象的素质依附到载体上,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深化有着明显的影响。其表现为:心理品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对增进人的生理机能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必要主观条件。认知心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内化的方式、过程及效果,情感、兴趣等则是内化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因素,只有遵循学生的心理发生、发展及活动的规律,品德教育才会有所支配,这种支配对他们接受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必须加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
(三)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他可以为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提供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得益于深厚和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才有新的思想产生。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面对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加以解决。因此,广博的文化知识能为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化素质教育包含着广泛的知识内容。其主要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等。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对理工科学生应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对文科学生应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奠定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从深层次上推动业务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懂得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爱惜生命,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使其创新意识提高。其他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四)业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核
大学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核,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知识储备。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必须在教育思想、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构建适应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有专业特色等特征。基础扎实是专业人才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体现终身学习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现代科学的综合性与交叉性,需要人才具有广阔的知识面,成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与致用。因此,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业务素质的主体,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专业创新奠定基础;科学的发展呼唤着宽口径有特色的专业人才,这已成为科技创新对专业人才要求的趋势。业务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当学生把知识、能力和特色有机的统一,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之后,将成为专业创新的巨大动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育体系,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和双向选择教师,全面推行辅修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或通过辅修及扩大选课面,建立合理知识结构,以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把现代知识所内涵的理性精神和主体创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业务素质。同时,也为学生各种素质之间的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本
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之后,并不代表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因为,创新和创业需要创新意识的培养、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技法的使用。创新素质教育为学生各种内化的素质向创新素质转化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使多种素质相融合,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必须进行创新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根据创新和创业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他与传统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获取知识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才能情况,因材施教,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层次的人才。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去削足适履,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只培养统一规格人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力以赴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栋梁之才。因此,缺乏创新和创业的素质教育,就构不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体系。
[1]钟秉林. 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1999,(23).
[2]罗国杰. 弘扬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中国高等教育,1999,(20).
[3]吴启迪. 创新现代大学办学理念. 中国高等教育,1999,(15、16).
[4]张正江.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全球教育展望,2004,(10).
[5]李岚清.李岚清谈素质教育[J],谈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4,5).
[6]孟淑青.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发展,2004,(8).
[7]赵邦信.浅谈文化素质及文化素质教育,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增刊).
【上一篇】
【下一篇】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
【摘要】:每一位渴望成才的大学生都应尽可能地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因为知识是人类实践活动和思维成果的结晶,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精神武器,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讲,知识的积累是其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成才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40【正文快照】:
每一位渴望成才的大学生都应尽可能地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因为知识是人类实践活动和思维成果的结晶,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精神武器,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讲,知识的积累是其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成才中具有重要作用。“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京清;[J];河北科技图苑;2004年04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焕平;[J];河北科技图苑;2002年06期
陈辉;[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傅正华;[J];科学学研究;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仲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智林;王小华;;[J];现代情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传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咏禾;;[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8期
朱桂林,邹勇;[J];高等教育研究;1981年04期
崔石挺;;[J];人民教育;1981年12期
吴定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罗伟侨;;[J];韶关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王万喜;;[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1年03期
,彭庆星;[J];求索;1982年06期
刘文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罗明基;[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石红;;[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郭华;;[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蒋伟;;[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李咏建;;[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傅守勇;;[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刘永清;刘泉宝;;[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圣小珍;黄益;;[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傅春玲;;[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席斌;;[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虞文军;;[A];论责任编辑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郝卫江;[N];中国妇女报;2000年
桂其荣;[N];中国妇女报;2000年
吉明;[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毛亚庆(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曲直;[N];中国企业报;2000年
山东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春喜;[N];光明日报;2000年
曲振涛;[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田育英;[N];光明日报;2000年
陕西国际商贸专修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吟卿;[N];光明日报;2000年
王彦;[N];黑龙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平;[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许博;[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朱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邓金堂;[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方统法;[D];复旦大学;2003年
许强;[D];浙江大学;2003年
刘清华;[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胡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徐俊祥;[D];扬州大学;2004年
陈龙潭;[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仲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李志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龚坚;[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王文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王相周;[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李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张艳琼;[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韦正航;[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杨飞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李琼;[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专业化背景下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的构建.pdf4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化背景下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的构建
姓名:张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学原理
指导教师:唐汉卫
座机电话号码
山东师范火学硕jj学位论义
专业化背景下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的构建
自从20世纪末我国小学开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
我国小学教育发生了从注重数量规模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益方向的转变。但是随着
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结构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从“教师专业化”视角束寻找构建我国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思路。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
涵以及教师个人知识,认为教师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教学发展的需
要,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它包含
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二
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即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前者是
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的,后者则是从教育学角度来认识的。本文着重从教育学角
度来探讨,而且主要以教师个人知识为主。本文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分为显性知
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指教师个体通过学校学习、参加培训、自学等途径,通过接
受等形式的学习获得的有关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专业知
识,后者指教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社会学
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
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结构学是个内容异常庞杂的科学体系。它包含软科学结构和硬科学结构两种系统。硬科学结构系统又有工程结构学、建筑结构学、地震结构学、生物结构学等诸种学科结构学之分。软科学结构系统也有思维结构学、能力结构学、知识结构学等的区分,但它总的特点是研究人类精神思想领域结构的科学。从结构学的角度来看,同一个系统、同一种学科结构的优劣、异同,基本决定了该学科的发展生命及效果好坏。如碳原子,由于其排列组合不同,就组成了两种物理性质迥然不同的物质:一是金刚石,其坚硬无比;一种为石墨,其松软如泥。又如写字,虽“提、顿、按、挑、回锋、藏锋”等合乎用笔规范,但结构松散,点画各自为政,互不支持,结果象“乱草堆”一样。人们的知识也是如此,具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其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也不同。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常成果累累,业绩显赫;而知识结构不合理者,则毫无惊人之举,表现平平。大学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个系、一个专业的学科设置,课程安排也基本要立足这一点。要使大学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起重任,除了德体的教育培养之外,智育实际就是要学生能在大学学习期间,构筑起一架合理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合理建设,一方面要靠学校合理的设置课程,另一方面还要靠学生自己自觉地完善和构筑本身的知识结构,从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社会效应看,表现极好和极差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则表现一般。除了学校教育水平外,一个很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同。极好者具有金刚石般合理结实的知识结构,极差的知识结构却象石墨一样松散,中庸者,多是知识结构有缺陷或不尚完善。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自觉建立、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有着特别重要意义。为了对学生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起引导和启发作用,下面着重谈谈知识结构的几个主要特性及如何构筑自我知识结构和如何准备向科学高峰攀登的问题。一、知识结构的几个主要特性知识是人类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三大实践中认识的科学总结,它既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产物,又是指导人类进行这些活动的指南,因此,它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理论性。正如系统论的创始人L?V?贝塔朗菲提出的“自然界的结构与科学的结构的同型性”知识也具有自身的结构。就知识本身说,它是各种学科的结合体,或简称“结体”。结体内的各学科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相互依赖和继承性。它们间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就形成整个知识的结构系统。这个结构系统,具有显著的几个特性,如层次性、连续性、渗透性、集聚性等。层次性:知识结构的层次性是和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历史过程的层次性紧密相关的。我们知道,人类在自然界的活动中,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认识范围的阶段性地扩大和深化,知识随之丰富和多层次地发展。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役使力的发展,经过了人力―畜力―自然力(风、水、火)―机械力(机器)―化学力(核能源)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使用工具的进化也是这样,从木、石、土器发展为铁、铜器,再发展为物理机械器物直至到光、电、化学器物的层次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科学知识也必然是依层次性发
展的;自然科学的任何一个学科,都历经了现象描述―定性研究―半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几个阶段,由描述科学向数学科学发展。认识各学科的总规律是:宏观―微观―宏观,相应地,知识结体的发展规律是:综合―分支―综合。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是,一方面继续高度分化,另一方面则是高度的综合,这与人类的知识是一致的。就大学来说,知识的基本层次应是: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就地质院校来讲,知识结构的层次,随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地质构造学专业的知识层次是:数理化和外语为最基础的知识层;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组成基础知识层;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构成专业基础知识层;地球动力学和运动学、宇宙地质学和全球地质构造学等形成专业知识层,基本有四个知识层次。同样,其他专业理所当然应有自己相应的知识层次。连续性和渗透性: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于纵向,而渗透性主要表现于横向。纵向是科学发展高度综合的表现,反映知识连续的接替历史,即反映一个由浅而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犹如登山的路阶,一阶迭接一阶;又如高耸巍峨的层楼,一层叠覆一层。在科学系统中,如数学:算数―代数―微积分;如几何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一科高似一科,一门深似一门,但又是门门相通,科科相连,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横向反映知识结体中各类学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在现代知识的海洋里,自然科学及其分支,纵横交错、互相渗透,边缘学科林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各门学科,包括社会科学,都普遍处于数学化的进程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关系中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政治也被科学化,制度也在被科学化,任何一门科学要想发展,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别的一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了。知识需要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应该一体化,这就是它在横向上趋于高度综合发展的原因。集聚性:任何类型的知识结构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知识单元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主导学科,即“主心骨”。以这个主导学科为中心,吸引着其他学科,而聚结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他知识“单元”,被迫改变自己独立的发展方向,向“主心骨”靠拢和趋附,形成“金字塔”型的结构。“塔”的高度不仅决定“骨干”学科理论水平,而且也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理论水平以及它们间的水乳交融关单纯的一种学术观点或哲学结论,不能构成一门科学,单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也不能构成一门科学,仅有一些学科的麟毛凤角而没有紧密结合,就不能成其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内部各单元是具有成因联系和共同的发展方向,是统一和谐的整体。世界科学技术像一株大树,在基础学科的主干上,层层分支,每个最小分枝的顶,就是各学科的各个高峰,那里有大量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光彩夺目的皇冠。然而,它只能由掌握了各种形式不同而效能很高的知识结构的人去攀登、去摘取。因此,构筑自我知识结构就成了成败事业的关键。二、如何构筑自我知识结构众所周知,再好的一堆散木,没有设计,就不能构成建筑物的骨架,也便不会有亭、台、楼、阁,塔、桥、车、船,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也是这样,绝不能使它成为仓库中堆积起来的物件,而要使其变为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化合物或结
体,这样,才可以发挥知识的能动作用,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否则,尽管有许多知识,充其量只能充当一本百科全书。那么,怎样构筑自我知识结构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不同的目标要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只有先明确了奋斗目标,才能确定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来说,专业方向一般应是学生奋斗的目标,相应课程的设置,就是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组成的各个单元。因此,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全取决于校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至于研究生,因为导师已经给指定了更加明确的专攻方向,组建知识结构的任务主要是完善和向更深层次的猎取。对于一般人,要根据自己的天份和志趣确立攻关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目标,构筑相应的知识结构。这样组建的结构,其中各知识单元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中,便具有同一的方向性、同步性、和谐性,能充分地发挥知识的效能,可获得事半功倍,成果昭著的成效。(2)打好坚实的基础,扩展广阔的知识视域。基础层次的坚实与否、层面的宽广与否,基本决定着知识效能的大小。坚实和宽广,坚实是主要的,宽广也不是无涯无际,而是有极限、有制约条件的。知识的广度是围绕同层次的核心单元扩展的。从知识的基础层次说,主要组成是语文、数、理、化和外语诸学科。不过,目标不同,其核心单元也不同。如文科学生,以语文为核心单元,辅以数、理、化和外语诸学科;而理工科学生,一般应以数学为主,辅以其他。对地质院校学生来说,要以数学为主,辅以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扩展基础知识层面,再向上叠砌专业基础知识层,如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再在其上堆砌专业知识层,如地史学、区域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这种知识结构,自下至上要用数学和地质学的“合成胶”把它们粘结起来,固结为“金字塔”型地质学知识结构。只要建立起这种地学知识结构,在地质实践中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取得重要成果。概括地说,语文、数学、外语是基础层次中的三大支柱。围绕这三个支柱,涉猎其外围知识,就必然能合理地拓宽知识视域,构筑严密的横向知识结构。(3)构筑宝塔型的知识结构。知识无止境,学习却必须有相对的止境;知识如海洋,知识结构却必须为宝塔型。知识体系,一般有三个大层次:基础知识层次、专业基础知识层次、专业知识层次。它们的知识面积,一层小似一层;而其深度,又一层深似一层。这种塔型结构,要求在组建每个层次的知识面时,不能漫无边际苦读。知识世界浩如烟海,每天读24小时,至两鬓飞雪,也不能穷尽。因此,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不用者不学或稍加浏览即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宋朝黄山谷很有见地地说:“大率学者喜博而病不精,泛读百书,不若精于一也。”知识结构的组建,进入高层次后,应向精深发展。这犹如单刀直入,有破竹之势,易见成效。(4)要建立动态知识结构。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具运动性,知识结构也是如此。事物在发展,认识在深入,知识在丰富、在更新,一切都在运动调节过程中。当原来的知识结构的稳定性超过临界点,即发生突变,产生新的具有新功能的更高一级的结构。反之,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却用非所长,就会破坏这种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向负方向发展,超过临界点,也会发生突变,使原有知识结
构遭到破坏。结构学家波亚瑞认为,任何结构都有三个特点,1.整体性(总体性);2.变易性;3.自动调节。自动调节建立在预测和反作用上。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掌握信息,寻找新知识、新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从有关期刊杂志中,去掌握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以夺取辉煌的胜利。三、做好向科学高峰攀登的准备知识结构基本完善之后,就要向科学前缘进军,简单地说,要做以下几点准备:(1)首先要决定研究题目。主要依据自己的技术能力,选择在本学科内,自己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及容易出成果的课题。要权衡利弊,如果做甲事可能做三分成绩,做乙事可有八、九分成绩,那就应做乙事。(2)明确该课题领域已经做过那些研究。简便的方法是从教课书、论评及述评性文章中获取这些信息。(3)尽量搜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科学实验,这是开展研究、轰击课题堡垒的重型炮弹。(4)分析整理资料,弄清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攻克课题的战略方针。(5)提出假说。在分析资料中,要注意寻找现有知识上的空档,不同作者报告中的差别,实地观察到的现象和原先报告之间的矛盾、与有关矛盾相似的地方及自己在实际考察中新发现的线索等。充分发挥自己知识结构的功能,展开广阔的活跃的科学思维,提出有见地的假说。再从假说出发,进一步通过实验或通过搜集其他的观察资料,进行科学推理,通常是容易在课题研究中获得成功的。论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各种知识之间在各种层面上的组合方式。知识只有处于合理的结构中才会实现其价值,才能产生出1+1&2的功效。孤立和零散的知识不可能使人具备应有的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来自学习的课程结构。大学的课程结构可分成三个层面:宏观层面DD学科类型或课程门类的关系(如工学类、理学类、法学类、文学类、艺术类等);中观层面DD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如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
微观层面DD学科内部各种知识组合的关系(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等)。狭义的知识结构就是这些层面内及层面间的课程内容结构,广义的知识结构还包括情感结构、语种结构和实践结构。应当注意到,在现实中,无论是自然现象或是社会事物,它本身并没有分哪一学科、哪一门类。所谓学科门类,是人们在学习和研究时人为地把它分割开的。但要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的不是知识分类而是知识综合,所以我们必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对我们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四个前提或要点:1)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没有知识量的简单结构缺乏功效;2)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的质,这样才会在相同结构下产生更大的功效;3)知识要不断更新和重组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和未来;4)要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学习中在感知理解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
构。知识在形成知识结构之初,就是这种个体认知结构的外化。这时,它的主观色彩较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一定真实。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的广泛交流,个人化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充实和修正,越来越接近于客观真实并被普遍承认和接受,最后达到共识而形成知识结构。所以,知识结构的形成与素质的养成有三点是相似的:一是要被普遍认同;二是具有综合性;三是要通过学习中的个人习得和心理内化而成。后两点很重要,正是因为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和内化性,才使得它对一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与素质所起的作用相同:不是局部的、一时的,而是全面的、终生的。单一的知识、技能、考分起不到这种作用。
正确的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和重组,使之与知识结构相吻合的过程。这种过程能使学习功效扩大,新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经验)能很快地找到“登陆点”,并被有效地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既记得住、理解得透,又用得好。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形成复合型的思维结构。它的特征是:思维状态上是意识与潜意识、精确与模糊的辩证统一;思维形式上是推理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理性与感性的有机整合。单一思维状态和思维形式不能产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中我们常常重视抽象思维而忽视知觉(即感知),实际上,知觉是“人的发现的前提之一”,人的符号知觉是“人有创造力的原觉”。我们还常常以为一切知识创新都是在意识层次上理性地进行的,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实际上,大多数“伟大的、以及不是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法则得来的”,“创造过程是无意识进行的,? 真理不是通过有目的的推理,而是凭着直觉得到的”。直觉应是这样的思维机制:在某种场合、情景、氛围下受知觉触发,由潜意识层次的模糊形象思维完成逻辑跳跃,并把想象表象唤起于意识层次中。文艺创作中的直觉即灵感,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而产生。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正确认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从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来看,本科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它是要为学生获得未来发展之所需提供最佳组配的智能环境、物质环境和素质环境,它包括教师、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实验设备、宿舍、校园文化等等;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学生要从被动主体转变为主动主体。也就是说,上大学是为了培养自己取得未来事业成功的素质和能力,学习是自己主动的行为,教师只是学校提供的条件之一。树立这种学习观,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的变化,并明确自己的在这种变化中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责任。任何一个学生,一旦跨进了高校的大门,无论他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事实上他已经承担了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既是对社会的,也是对父母的,更是对自己的。在跨出校门后,这份责任将会变得更重,而且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而变得非常现实。有责任感,是自觉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动力源。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存在“先天不足”,这主要是由于高中实行文、理分科造成的(当然,也与大学课程结构的引导“后天不足”有关)。它使不少学人文的缺乏必要的理工知识,而学理工的人文知识相当有限。试想,一个学经济的不了解复杂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一个学机械的不关心先进制造技术的哲学内涵,那么,他怎么能站在本学科更高层次上去更好地扩展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呢?面对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如果要想在毕业后有更大的就业(及再就业)空间,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业务精通,那么,进了大学一定要努力地去弥补高中文、理分科所造成的知识结构上的缺损,即便是从零开始,也要克服各种困难,要像为了高考能上线一样地去拼搏。当今社会发展迅猛而多样化,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层出不穷,信息海量、形式斑斓、媒体宣传引人入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要注意多样化给青年发展可能带来的某些陷阱和认识误区。常常可以发现有这样的同学,他们以轻薄基础、甚至荒废学业为代价,片面地去增长社会经验、发展某种专长、热衷某种爱好,盲目追随新潮,而且急功近利。这样做不会真正成才,因为它只会形成一种被扭曲了的、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一个人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都很重要,就连与自然科学似乎完全不相关的文学创作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去考察”五四&新文学中自然科学的影响以及&五四&作家的知识结构,可以发现,那些堪称大师乃至宗师的&五四&文学先驱们,大多数在青年时期都学习过或选学过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比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均学医), 周作人(先学政法后学土木),田汉(先学海军后学教育),成仿吾(先学理科后学枪炮制造)等。现在,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比起&五四&时期来说,知识结构的作用已更加突出。在各层面内及层面间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在本学科向纵深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向相邻学科发展,甚至跨学科发展。从这一角度看,少数同学实在没有必要为专业不“理想”而困惑和消极。专业像是一张对号入座的“船票”,当你乘船已踏上科学的彼岸,并经历过相当一段路程之后,面对着复杂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你再回过头去看你的大学时代,也许让你感到有价值的东西,除了当年的歌声、校园和师友以外,那就是坚实的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学习,而学习是一种永远充满了艰辛的劳动!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结构决定了个人的社会生存能力,对于高校大学生更是其就业及参与社会竞争的关键性因素。所以高等院校应针对社会需求,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化分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的知识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