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我多想( )的关于写景抒情作文的作文八百字左右

半命题作文
收拾书架的时候突然找到了一张空白的高中语文试卷作文纸,看着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千余个格子,回忆起那时候的语文考试,四十分钟左右不少于八百字,不仅要分析题目写出立意文采,还要写得整齐漂亮讨巧。现在我手捧这张作文纸,就是给我一天的时间,我也憋不出这么一篇不带修改的文章来。
就像这些天一直捂着脑袋恶补曾经一度不以为惧的数学一样,感叹自己失忆的速度。于是觉得,自己那时候虽然赶不上人才们那么人才吧,但也真是人才到一定程度了,怎么这么变态的东西都能学会。可以以此自满好一阵。
又想起前两天去帮妹妹搬行李。扎起马尾辫在警卫面前大摇大摆地就进了学校,看见课间堆在老师面前问题或者揪住一道题夸夸其谈的小朋友们,禁不住地微笑。那时候就是有那么一股冲劲儿啊,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在大环境的驱使下只知道搞定高考才是首要任务。再加上紧凑的作息也让人顾不上迷茫,闷头向前,反倒能挖掘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所以一旦毕业,过了这么几年再回头看,那些原先并不喜欢,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的东西才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并且心里没有丝毫愧疚了吧。
这还真是浪费了我人生中最大好的一段青春,心想如果我要是知道我特别喜欢什么,那时候能学那么多门功课还都及格的脑子专项攻读下来现在怎么不得小有成就!但却又怨不得应试,只能怨自己搞不清方向搞不清理想不足够坚持,迷迷糊糊。
这些天和各方神圣讨论关于是否接受这个offer的问题,神圣们的统一意见就是去吧,这样多么地省时省力,节省时间。我一度对神圣们提出的各种规划心悦诚服,如此高效节能的方案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但是细细地想来,节省时间为了做什么呢?这总是一个我懒得考虑却又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总是感叹幸亏家里从来不给我做任何规划让我循规蹈矩,打造了我自由散漫的性格。我原先觉得人生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所以理所应当地是一张白纸任凭涂鸦,只要自己对结果满意,一切ok。可其实到了自己选择的当口,才发现,其实在各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人生这件事充其量只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那么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社会关系无形中的束缚,哪能说伸开拳脚就能无拘无束地往前奔跑。
人总归是社会的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成为个体。
或者应该说成我总归是小圈子里的我,还没潇洒到可以脱离社会关系而成为完全自由的个体。
比如说赚到一千块之后跑出去旅行,把它全部花光再回来继续打工。这总归是世俗不易于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会为之辩解说这并不比稳定的工作低下一头反倒简单随性,人生并无法根据成就简单地评论是好是坏,这样简单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小目标会提升幸福感。可实际上我却又不能容许自己做出这样的事,会产生各种担心比如说居无定所比如说生病求医比如说子女教育越想越像掉进了一个黑洞,于是总是这样矛盾地向某个方向挪动着。
后来想,对于不这么潇洒的我来说,这样有所牵绊,也是一件好事。
起码在迷茫的时刻,不至于求助无源反倒有各方神圣压阵。
所以对于这种半命题作文,找到一个笼统的大方向,以自己喜欢并感到欣慰的方式去做到每一件事,不需要计算的那么清楚,一边写,一边细细地想,其实也是来得及的。
谁知道究竟会怎样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作文 [飞越快乐家园]
 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正文阅读                               &&&热&&&&&★★★    【字体: 】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4554&&&&更新时间:
飞越快乐家园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高考作文指导之二――切合题意
第一节& 总 说
认真审题,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是高考作文第一关,是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一关。它需要正确地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中心、文体、字数等。要使所写的文章“切合题意”,就要对作文题面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等仔细品读,细心揣摩,全面审核和理解其含义,正确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确立中心意旨。
&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
(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发展变化:
&&&&&& 旧命题作文――旧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新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  
(二)高考作文几种命题形式的优、缺点:
&& 命题形式&& 限制性& &&宿构、套题&&& 开放性&&& 丰富、创新&&& 阅读量&&& 审题难度
1、旧命题&&&& 强&&&&&&&& 不 易&&&&& 缺& 乏&&&&&& 不利&&&& &&&&&小&&&&&&& &小&&&
2、新命题&&&& 中&&&&&&&& &中&&&&& &&不& 乏&&&&&& 利于&&&&&& &&&小&&&&&&&& 中
3、旧材料&&& &强&&&&&&&& 不 易 &&&&&较缺乏&& &&&&不利 &&&&&&&&&大&&&&&&&& 大
4、新材料&&& &中&&&&&&&& 不 易&&&&& 不& 乏&&&&&& 利于 &&&&&&&&&中&&&&&&& 较大
5、话& 题&&&& 弱&&&&&&&&& 易 &&&&&&&&&强&&&&&&& &利于 &&&&&&&&&中&&&&& &&极小
旧材料作文太杂,审题太难,旧材料作文、旧命题作文限制太死,开放性差,不利于创新、不利于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话题作文开放性强,利于创新、利于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但几乎“不需审题”,太过宽泛,极易套题、宿构,不利于检测的公正性、准确性;新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既突出开放性,又加强限制性,既注意适当提高审题难度,又提供较宽的自由展示的空间,特别是新材料作文,提示语的设置往往能够解释材料、拓展思路、引发思考,这就使高考作文开放性和人文关怀特性更为突出。
(三)高考作文几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征
【题目结构】
旧命题作文: 标题+要求
新命题作文: 材料+标题(或半标题)+要求
旧材料作文: 材料+要求
新材料作文: 材料+提示语+要求
话&&& 题作文: 材料+提示语+要求+话题
【立意要求】&&& 必须切合相关关键词(共同点)
旧命题作文:必须切合标&&&&&&&& 题关键词
新命题作文:必须切合标&&&&&&&& 题关键词
旧材料作文:必须切合材料主&&&& 旨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可以切合材料主&&&& 旨关键词
&&&&&& 亦可切合材料某一侧面关键词
&&&&&& 亦可切合材料某一角度关键词
话 题作文: 必须切合话&&&&&&& 题关键词
&&&&& (不必切合材料的主旨或某一侧面、某一个角度,只需在话题范围内。但&&&&&&&&&&&&&&&&&&&&&&&&&&&&&& 为保险起见,最好切合话题关键词)
二、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几种形式的基本特点看,高考作文,无论那种形式,都要通过认真审题,紧紧抓住关键词(句)来立意,然后紧扣所立的意(即中心)进行选材、剪裁、构思、写作。所以,审题立意是第一关。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有明确地给一个关键词(或句)的旧命题作文、新命题作文(即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这一类作文题关键词就在话题、标题或根据题意合理补出的标题里;另一类是没有明确地给一个关键词(或句)的新、旧材料作文,这一类作文题关键词就在材料里,有的材料有议论句、抒情句,往往就是关键词(或句),有的材料没有议论句、抒情句,要靠考生自己全面理解材料,归纳出材料中心,材料中心就是关键词(或句)。
第二节&&& 话题、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寻找关键词)
一、总&& 说
这一类作文不管是旧命题(标题+要求)或新命题(材料+标题或半标题+要求)还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话题),标题、话题都会或明或暗地要求你“写什么,怎样写”,这就是作文题的关键词。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关键词,这是作文题中最关键的标明主要限制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文章的结构和深度。
如:“不能没有你”(命题作文,动宾式),关键词是“不能没有”,要分析“不能没有”的原因,要写出“有”会怎样好,“没有”会怎样不好。写作时没把重心放在这里,而把重心放在“你”,大写“你”如何如何好,没写出对于某个对象不可或缺的原因,就是偏离题意了。
又如:“我本&&&&&&&&& ”(半命题作文,主谓式),关键词是“本”,含有“本来”“原先”之意,要写出原来怎样,后来因为什么原因(环境、人事、教育、变故等等)变成咋样,以赞美或批评某种思想、环境等等;或原本怎样,因为自己认为很好,所以现在依然坚持怎样,并将继续怎样,以赞美并坚持某种思想、品格。若把重心放在“我”,撇开“本”去写“我”的一些思想,甚至写现在、将来的行为、思想、理想,就偏离了题意了。
又如:“心的光明”(话题作文,偏正式),关键词是“心”,要写的是心灵深处的东西,可以写心灵阳光了,对人生、对世界的好处,也可写如何让阳光照进心灵,让心灵阳光起来,充满光明。这里的光明也好,阳光也好,是心灵深处的,不是大自然的;是指让人积极向上、心灵美好的思想方法或优良品德。如果把中心放在“光明”,撇开“心”去写世界、社会甚至自然界的阳光、光明对万物的作用,就偏离了题意了。
所以,话题、命题类作文要达到高考评分标准的要求,首先在审题立意时就必须根据一定的规律,找出文题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理解,弄清文题要你写什么、怎么写。
二、寻找关键词的基础方法。
这是后面各种各种方法的基础。
1、理解语义:理解词语或概念、引导材料的内涵和外延。
如《榜样》。榜样内涵是指在行为上或思想上某些方面值得学习、效法的人,而它的外延也比较广了,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个集体。我们可以把题目添加为“他是我学习的榜样”,那么,“是”就是题眼,全文就应着力表现他为什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添加为“人不能没有榜样”,那么,“不能没有”就是关键词,文章必须以为什么“不能没有”为重心,写“榜样”对于人的几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2、添词成句:在词语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称:前加法、后加法),造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从而明确范围。(可参见“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例一:肩膀(2006年辽宁卷作文题) 要求:除诗歌外,丈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①前加法:谁的肩膀?
自己的肩膀,亲人的肩膀,朋友的肩膀,长辈的肩膀,这是实指的肩膀
巨人的肩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铁肩”,这是比喻的肩膀。
②后加法:肩膀担什么?
自己的肩膀担什么?是家庭、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
&& 巨人的肩膀担什么?是前行和成就的阶梯
例二:季节
①前加法:
城市的季节(给季节留一个空间 )
人生的季节(生命的春夏秋冬)
社会的季节
凄清的季节,情感的季节(清照的秋,李煜的秋)
②后加法:
季节里的冬(秋、夏、春)
二、寻找关键词的具体方法
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话题、标题结构上,可分为独词型、短语型、句子型、半命题型,内容上看可分为关系型、辩证型、隐喻型。不同类型,方法不同。下面就几种不同类型,加于例析。
(一)词语型话题、标题作文,一般话题、标题就是关键词,可结合添加法进一步明确写作重心,确立文章中心。
所谓词语型作文,指话题或文题是一个词语;或话题或文题只提供一个词如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安”、“忙”、 “尝试”、 “传递”“季节”等。
这类文题一般较宽泛,初看好像不用审题,但真要写起来,往往又让人摸不着边际。如何抓准关键词,提炼中心论点呢?主要有以下方法:
1、名词类。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2002年北京卷“规则”;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
请您试试!
2、动词类,如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宾语,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
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是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化大为小,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典型例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与“争”字组合的熟语很多,有“寸土必争、力争上游、争先恐后、争分夺秒、争强好胜、争权夺利、人争一口气”等,“争”无处不在,“争”也折射出人生的种种态度。
  请以“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也可以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05年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作文题)
  这是一道独词类话题作文。独词类话题作文的优点是话题宽泛,选材、立意的自由度大,但考生容易产生“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的感觉,常见的毛病是写得零碎散乱,或者笼统空泛。完成此类话题作文的基本方法是。
请您试试!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墙上挂着一幅画――《蒙娜丽莎的微笑》。
旁边的一位年轻小姐,玉兰般光洁的面颊上浮起两朵红云:“她是如此娴雅,淑女就应该像她一样。”
架着黑边眼镜的学者,煞有介事地为旁人作介绍:“她只是听到了自己心仪的乐曲才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一位飘泊已久的浪子走近,抬起他疲倦的眼睛,被岁月刻满沧桑的脸上渐渐展开了笑靥:“她的笑就像我母亲的那样,带着家乡的柔情。”
修女露出了藏匿在紧密黑袍后的激情,虔诚地握紧手中的十字架:“她的笑像玛丽亚般圣洁,阿门!”
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的小职员仔细地看过后,早已呆滞的眼神散发了些许神采:“她使我心灵如被洗涤滤过般宁静。”
衣着前卫的小伙,听完狂躁的摇滚,观赏过奇异的抽象画,最后看到了这份古典,由衷地说了一句:“虽然我不解她的含义,但我读懂了她的美丽。”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的微笑。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编述故事,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不少800字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点拨】懂得放弃是一种境界,一味的获取终将一无所获,在人生旅途上,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我们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来到都市是为了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我们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来到偏僻的山村是为了寻找人生价值;不收取贿赂是为了清白为官,不卑躬屈膝是为了一身正气;我们现在拒绝了网吧的诱惑是为了打好人生的基础,我们放弃了青春期青涩的果子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情感……
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它们,我们就会与其他动物无异。真正的放弃,是一种人格魅力的真实体现。
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用排比段的方式,列举生活中历史上种种“美丽的放弃”、“悲壮的放弃”:大树放弃了生存,轰然倒下,是为了给小树一片生存的空间,叶儿的凋零,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是人生美丽的放弃;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条件熔铸一腔爱国情怀;项羽放弃“回见江东父老”的机会成就一代“西楚霸王”的英名……融入自己对这些“放弃”的敬仰之情,语言力求与事、情、景和谐,这不就是最好的扣题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动物都参观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
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时,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但他们必须当机立断,若犹豫不决,时间不等人,他们失去的将更多。只有迅速作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
请就“放弃一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提示】人生莫不如此。左右为难的情形会时常出现:比如面对两份同具诱惑力的工作,两个同具诱惑力的追求者。为了得到“一半”,你必须放弃另外“一半”。若过多地权衡,患得患失,到头来将两手空空,一无所得。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悲伤,能抓住人生“一半”的美好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3、形容词类,如2003年上海卷“杂”,2004年上海卷“忙”。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
如:2004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
【典型例析】
以“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提示】“新”。这是个形容词,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新”,我们可以写成对新生事物的理性的思考,也可以讴歌一切新的景象、新的气息,还可以讲述有关“新”的故事。
& &请您试试!
&4、比喻象征类(具像类)。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参见“化实为虚”)
请您试试!
5、抽象类,如2005年广东卷“纪念”;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参见“化虚为实”)
请您试试!
这种题型一般采用定位法,即根据文题的构成方法来确定关键词的位置。
请您试试!
2005&&& ”
请您试试!
请您试试!
―― “” “”
如: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为什么是“想”?(需要心理描写)
“你”是谁?(可以是父母、亲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对“我”有影响或相关的人。)
请您试试!
&&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 请您试试!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入门与入迷》
请您试试!
3、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
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 &请您试试!
又如:文试题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写好这道作文题,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一定要阐释清楚“一步”与“一生”的辩证关系。①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②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③做错一件事,走错一步路,可以毁掉人的一生。古今中外,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 请您试试!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关系型话题作文,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从什么层面来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身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式短语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以确立论点。
请您试试!
【典型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请以“君子与小人”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深圳市2006年一模作文题)
这是一道“材料+题目”的命题作文。前面的材料一般起提示思路的作用,而并非限制作文审题立意的条件。
从材料看,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君子与小人”这种文化现象的“深刻见解”,一共有三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这句话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因为它明确地提出了义和利的区分标准。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社会秩序的道德,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秩序。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语出《论语?为政》。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这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
上述三个句子,言简意赅,分别从胸襟、行为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对“君子“和”“小人”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警示牌和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材料通过古人的论述将“君子”“小人”的概念明确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准确立意构思。
&&&&&&&&&&&&
从题目来看,“君子与小人”形式上是一个并列短语,内容上构成对比关系。
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记一件事,里面需要有“君子”和“小人”两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同一件事情中各自表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心理,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君子的高尚和小人的卑劣;如果记叙几个片断,应该既有君子的,也有小人的。无论写一件事情还是写几个片断,都要力求再现逼真的现场情景,写出生动形象的细节,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强烈真挚的情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可以写成散文,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灵活选择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围绕主题行文。写散文要注意安排好结构,让考官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能迅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可以写成议论文,须先确立一个论点,或阐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或赞颂君子高尚的品德和言行,抨击小人卑劣无耻的行径,或倡导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等等。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应该集中一点谈深刻,说透彻。例如为什么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怎样才能做君子不做小人?
无论写成什么文体,都一定要将君子和小人对比着写,任意遗漏其中一个,都会造成偏题,评分的时候内容项只能算作“基本符合题意”。&&&&&&&& 可以写历史人物。例如岳飞和秦桧,和坤和纪晓岚,李白和高力士,谭嗣同和袁世凯等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虽然君子常常为小人所害,但君子总是流芳千古,小人总是遗臭万年。&&&&&
可以写现实生活。生活中,有一些人看似君子,实乃是小人;有些人看似粗俗,实际上是正人君子。朋友中的君子,他不但能和你同甘共苦,荣辱与共,还会雪中送炭;朋友中的小人,他善于吹捧逢迎,见风使舵,当你有了苦难的时候,却对你落井下石。更可恶的是“伪君子”,他们更具有欺骗性,最能迷惑人,最易使人上当受骗。如果说真小人是明枪,那伪君子就是暗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作者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总分总”的构架和顺序的方法,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夹叙夹议,使文章主旨鲜明突出。&& 25+25+10=60
请您试试!
2、正反成语型话题、标题作文
这这种题型在成语类命题作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可供选择的反向命题,使考生有了选择立意的自由。如:1991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题目。
【典型例析】
请以“旁观者清”或“旁观者未必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旁观者清”是一个成语,也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局外人;迷,分辨不清,失去辨别力;清:清楚。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边观看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很清楚。
   [思路点拨]先说“旁观者清”。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大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的决断,小到个人事业、爱情的取舍,往往都存在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事例。
  三国时代的徐庶有大学问,排兵部阵,三十六计,滚瓜烂熟,听水镜先生之劝,投了刘备,但徐庶是个孝子,看见一封假信说母亲去了曹营,就非去曹营救母不可。徐母责怪儿子连这么点小伎俩都看不透,为儿子的弃明投暗而自尽。对此,“旁观者”山野闲人水镜先生则一眼看透。
  在近代历史上,上个世纪中国的人口政策、大跃进、反右、文化大革命等等运动,其动机本来也许不坏,但在这些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当局者不善于听取旁观者――群众的的意见,以至于独断专行,犯了当局者迷的错误,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近几年报载的那些落马官员,跌落前,他们哪一位不曾是当局一方、手握权力的“迷”者呢!假若真心主动听取清醒的旁观者们的批评,恐怕他们也不至于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在世界上,“旁观者清”的事例也是很多的。例如布什总统的单边主义打伊拉克,理由是它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引起国际的普遍怀疑,后来证明伊拉克并不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泉要参拜神社,要修改教科书,引来一片反对声,如果听听“旁观者”的意见,就不会孤注一掷了,就不会“迷”了。
  再说“旁观者未必清”。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辩证统一的,传统说法有的在当时是合理的,事过境迁却不合理了,有的如果失去一定的条件,本身就存在谬误。如果对传统说法进行反思,文章的思想就独特而新颖了。
  曾有心理学家做这么一个实验:给一些参加实验的人呈现一张图片的一部分,让被测试者描述这张图片的内容。这部分图片上有一名穿着运动服的男子在路上跑步,于是,被试们说这是一个人在锻炼身体;这时,心理学家呈现了图片的另一部分,只见那名男子前面还有一名女子一脸惊恐地跑,被测试者们立刻断定这是一个流氓在追一个姑娘;最后,心理学家给被试看了图片的全部,被试才发现图片上这两人身后还有一只老虎在追,这才是这两人要跑的原因。
当人们作为旁观者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一个片断便从主观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下推论。这当然对我们认识某一事物有所帮助,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根据这一个片断,便自以为得到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推论是正确的,那就失之武断了。这就如同《十五贯》里面的那个糊涂县令断案:“看她艳若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干冰霜?她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齐飞之意。父亲拦阻,因之杀父而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这案情就是不问,也明白十之八九了。”这些都是“旁观者未必清”例子。&&&&&&&
写记叙文,可以记叙描写见闻,可以发挥想象扩写历史故事,也可以编写有时代气息的故事;写议论文,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展开,注意辩证分析。
请您试试!
请您试试!
第三节&&& 话题、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确立中心一)
一、确立中心的基础方法:
注意弄清话题、文题的 “限制性”
①对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话题作文命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话题作文的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力,激起考生的写作兴趣,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审题的重点应放在提示语上,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而会受到约束。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对话题和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要求(或注意)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
②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一般说来,话题作文试题中也会有一两个对理解题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把握住这些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审题就不会产生偏差。
第一、要看懂字面义。准确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要弄懂话题中每个字的意思(尤其是关键字即“题眼”)的含义,包括本义、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例如“诚信”有诚实与守信用两层含义,有不少考生把握不当,忽视将二者联系起来理解,因而顾此失彼。或侧重谈“诚”,片面地将“诚”理解为“忠诚”,再引申为“愚忠”、“服从”等。或侧重谈“信”,甚至将“信”误解为“信奉”、“承诺”、“信服”等。诸如此类文章,由于未能从整体上围绕“诚信”行文,因此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
第二、要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含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例如“善待自我”,对其深层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善待自我,就是完善自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包括提升自我、批评自我、超越自我、娱乐自我等;从反面看,如此“善待”要不得――迁就自我、放纵自我、包庇自我、戕害自我等。写出了这两种“善待观”,再说明善待自我不仅仅是“自我”的事,它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也就显豁了。
这几年来的“话题作文”,在表述“话题”的文字之后,往往还有提示语。另外还有几点“注意”“要求”。这些提示语和“注意”“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性语言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的利用。有时候,利用这些提示信息,可以使我们轻松地按照试题的要求成篇。
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中这样说:“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里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①可以围绕“诚信”写自己的经历;②可以写自己对“诚信”的感悟;③可以就社会、家庭等方面,谈对“诚信”的看法;④可以虚构情节编述故事;⑤可以就寓言提供的材料,写一则有关“诚信”的新寓言。不管怎么去写,都要围绕“诚信”展开。
每年高考作文题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变化,如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要求既有对作文话题内容的解说,也有对文体、字数等的限制;2001年还加了“立意自定”,2002年又在2001年的基础上加了“不得抄袭”这一限制。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写文章要符合要求。在开放的前提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的选择体裁,一些文学样式也可采用。善于表达个人生活体验的考生,不妨选择记叙文;善于联想与想像的考生,可选用散文体例;善于针对现实发表看法的考生,宜选择议论文。
总之,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楚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题时看清试题的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最近几年考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更容易出现这个情况。话题作文很宽泛,如何选准一个切入的角度非常关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也应该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有些考生喜欢把拟写标题作为写文章的最后一步工作来做,也就是把文章写好后再来拟写标题,这就很容易犯文题不符的毛病。
【典型例析】
话题:心灵的选择(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提示】“心灵的选择”,从语法角度,其关键是“选择”。从内容表达上来看,它应该是经过“心灵”的煎熬得出的“抉择”,而不是一般的选择。
请您试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便可“滥施于人”?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会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哲理的方面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根据材料的提示,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以“人生哲理”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情感等。③不少于800字。
【点拨】仅就“人生哲理”这一话题而言,作文内容只要涉及人生的哲理即可。但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提供的材料无疑会制约话题的走向,更何况题目还有“根据材料的提示”的说法!因此,扣题的第一要著是定向,也就是说要像材料所提供的人生哲理一样,从正反两方面立言,使你的感悟具有思辨性。可以从题目中任选一句话作为人生哲理来写,也可以根据提示从“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中选一个来写,还可以避开这些自选角度来立论。比如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不逆耳的忠言就不利于行?“知足常乐”,难道不知足就不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能不能既走自己的路,也听别人说?当你确定所要写的人生哲理,就要围绕它来构思行文,并在适当的地方点明。尤其是记叙类文章,要特别注意用点睛之笔扣题。
5000500 45004000200500500800
1.2.3.4.800
第四节&&& 话题、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确立中心二)
二、确立中心的具体方法
①大题小做法:(化大为小)
②小题大作法:
③化实为虚: (隐喻型作文)
【题型特点】隐喻型话题、文题,指寓意比较隐含或包含了象征意义,需要透过字面,认真分析、体会才能找出的题型 2004& ()&
隐喻型话题、文题本身或话题、文题中的某个关键词除字面的意义外,还隐含着某种喻义。题目引导材料或用比喻性故事,或用寓言故事,此类文题切勿“望文生义”或“就题写”,否则必然误解题意,偏离主题。写作时切不可逗留于题意表层,应该探微索隐,由表及里,深入挖掘,隐中求义,化实为虚,由具体的物、事、理联想到人类社会、人生类似的人、事、理,从而悟出深刻的哲理,方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深刻的有针对性的好文章。
如《报春的梅》,表面上是说梅花傲雪,具有“报春”而不“争春”的美德,实际上是要我们借此歌颂生活中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新人。
又如《根深才能叶茂》一题,决不能就树论树,要知道它的比喻意义是: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才会有事物的发展,才可能有丰厚的收获。这样理解,就可以把学习与成都等都联系上,拓宽思路,展开议论了。这样审题,才切合要旨,成功的妙文才能应运而生。
又如2004年江苏版高考作文题就让广大学子大伤脑筋。有考生回忆说,当时冥思苦想了半天,仍然不得要领,只得东拼西凑了800字。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作文话题。
  水有水的性格一一灵动,山有山的性情一一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作文话题之所以有难度,不仅仅因为材料与话题之间少了一段提示性过渡文字.还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型话题。
  再比如下而这则作文材料。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以“珍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本则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话题“珍珠”。这也是一个隐喻型话题。
【方法例析】隐喻型话题的题面是一个喻体,我们必须找出相关的本体,再依据材料立意谋篇,写成文章。如果仅仅就隐喻型话题的字面义去立意,角度狭窄,立意单一,思维受到束缚,无法驰骋思想的野马,点燃灵感的火花,写出的作文一定文思枯竭,内容肤浅,而且多人同题写作,所写文章必然大同小异,不可能有什么好作品。
  那么,隐喻型话题具体应该如何审题与立意呢?
  第一、要理解隐喻型话题和材料的深刻内涵
  作为隐喻型话题,内在联系复杂,内涵丰富深刻,要借助对材料的分析,理清这种复杂的联系,挖掘其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才能充分搞清命题者的意图,审清题旨,确立中心。
  再比如“珍珠”这个话题。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经受了无数的磨难,但它没有沉沦,没有被艰难困苦压趴下,它摆脱了无数的痛苦、郁闷和“忧伤”,终于成长为一颗晶莹的珍珠。“如果破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经过这一分析,原本很含蓄的话题就变得很清晰明白了。
  第二、要找出与隐喻型话题、文题相关的本体
看下面这则作文话题:
  一位校长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如同人进入森林。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使用猎枪,而不能老让他们带干粮。”
  请以“猎枪与干粮”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个材料中的陈述主体是学生,对应环境是森林和社会,相应地,与“猎枪”与“干粮”相对应的就应是“能力”和“知识”。“能力”和“知识”就是这个隐喻型话题的本体。
  “珍珠”这个话题,命题者给出的不只是“珍珠”二字,而是珍珠之变成为珍珠的过程特点和特殊意义:摆脱苦闷与忧伤,生命才会闪光。这是一个事理。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直面失败和打击,战胜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走向成功,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我们的生命才会无比精彩。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 第三、要根据材料的提示和限制恰当立意
  话题作文自由度比较大,不过,我们也要认真分析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提示,严格遵守材料的限制,确保下笔有度,在戴着“镣铐”的情况下,尽可能把“舞”跳得美丽动人,“跳”出最好的成绩、尤其是面对隐喻型话题,更应该慎而又慎。
  珍珠”话题前的材料决定了本篇立意必须从正而入手,肯定积极勇敢的人生态度,不能逆向立意。
  总之,对隐喻型话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揣摩命题者意图,分析理解话题的深刻内涵,站在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发展的高度,根据相似性原则,找出相关的本体,搞清提示和限制,确定立意的范围,确立恰当而深刻的立意,就可以选材谋篇,动笔成文了。
 第一、理解隐喻型话题和材料的深刻内涵,抓住话题关键词
  作为隐喻型话题,内在联系复杂,内涵丰富深刻,要借助对材料的分析,理清这种复杂的联系,挖掘其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才能充分搞清命题者的意图,审清题旨,确立中心。
  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为例。山和水都有性格:水灵动、睿智,穿行于山谷之中,冲击低矮的坎坝,绕过高大的山崖,奔向大海,任何复杂的地势都阻挡不了它。在任何拦路石面前,不逞一时之勇,权变是它的特点。当然,风平浪静也罢,波浪滔天也罢,水永远是“蔚蓝”的一一这是它不变的性格。山沉稳、刚勇,任凭狂风吼叫,沙尘蔽日,暴雨倾盆,大雪纷飞,山自岿然不动,不变是它的特点。但它是一个勇者的形象,敦厚却不呆板:春天山花烂漫,夏日绿阴匝地,秋来枫叶似火,冬至白雪皑皑一一异彩纷呈,变化多端。
这是献给山水的诗,是人类对山水的礼赞,也是在大自然的启迪下的一种理性的思考,其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人之待人处事,要注意灵活性,因人而异,因事制宜,相时而动,随机应变。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以智慧和灵感去应对一切复杂的人和事。当然,也要注意原则性,不管情况多么复杂,都要理智冷静地应对,守住既定的底线,保持原则和尊严,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这个话题的深刻内涵,也是命题者希望考生去深入思考的。
通过对话题内涵的理解,可以很明确地确立关键词:变与不变。
第二、要找出与隐喻型话题、文题相关的本体
第三、根据材料的提示和限制恰当立意
我们以“水的灵动”为话题,就要注意“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这句话。如果我们只抓住“灵动”来一味地写为人处事要讲究灵活性,那么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肤浅――是否为了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呢?如果我们能够根据“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来立意:为人处事要讲究灵活性,但是要以保持做人的原则和良知(本性)为前提。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显得鲜明、深刻、严密。同样.以“山的沉稳”为话题,也要根据“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确定一个完整而明确的立意了。
④化虚为实(抽象类作文题):
请您试试!
&&& &&& 800
/// / /////& &&&&&&&&&&&&&&&&&&&&
&&&&&&&&&&&&&&&&&&&&&
&&& &&& 800
第五节&&&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200612180060
200622180060
199960.4%200154.2%200351.7%200548.7%50%
19993.7%200318.3%200527.8%
【点拨】这里提供的是一组对比性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与网上阅读率走高。适宜针对这两方面或某一方面去写作。
【技巧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解& 说】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例题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 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2400182400
【技巧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解& 说】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例题1】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乙卷)&
【解& 析】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1()(()()()()()()()())
()()() / / /
【技巧三】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解& 说】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题1】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解& 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技巧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解& 说】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例题1】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解& 析】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技巧五】抓住材料中心立意
【解& 说】有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很明显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几乎没有其它角度,或即使有几个角度,也是紧扣中心的,这种材料叫“聚合式”材料,碰到这种题型,同学们务必从材料的中心意思出发立意,千万不要离开材料中心立意,以免偏离题意。
  【例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解& 析】
&  这是一道“聚合式”的“新材料作文题”,也就是说,考生务必从材料的中心意思出发立意。应该说,这本是不太难审题立意的。材料中像“拼命坚持”“精神上压倒对方”“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更加顽强地坚持着”等词句,一个接一个扑面而来,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最简单的着想,同时也容易人云亦云;“坚持,便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困难或敌人)”,“振作精神便能顽强坚持”,这两种立意便有点不简单了;而主要从弗雷泽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当,但一念之间的放弃意味着失败”,就或许有些与众不同;结合两个人的角度立意恐怕更少了吧?殊不知新意也便在此了:“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然而不管怎样立意,总不能绕开“坚持”。
  下列立意就属于偏题甚至走题了:“取胜,应该让实力说话”,“假象也有可取之处”,“成功不只靠实力,其他因素也起重要作用”,这是没有整体感受、偏离了材料的中心意思而造成的。
【技巧六】通过联系实际立意
【解& 说】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例题1】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解& 说】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例1、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
  请你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这篇文章要求就“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参加讨论”和“发表看法”,所以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解决问题”上。联系自己或他人的实际,一定要“分析问题”,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条件。此外,“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是作文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
  例3、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800字。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例4、连环漫画中的某学子,从上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都由爸爸自行车接送,习以为常,父子都很满意。出了大学门,他竟非常惊诧:“怎么没来接我?”
  这位学子的“惊诧”着实令人担忧,身受高等教育却不会回家,这是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例5、漫画《鸡贵有自知之明》
  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张开嘴高声鸣叫,画面左方中间一轮红日已升起一半,画面左上方有一行小字:“我不叫太阳就不出来。”画面左下方一行大字:“鸡贵有自知之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生活中的某些人,可见画的是鸡批评的是人。参考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狂妄与冷静、表象与实质。
  漫画作文审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察构图,二是思考寓意。
  观察构图要注意以下内容: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所有的内容,理清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题目。
  思考寓意:在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思考漫画的寓意了。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因此,要注意透过夸张解读其现实意义,
  例6、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与两幅图都相关。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不得抄袭。
  一个大圆,规范,稳定,面积大;一个多角圆,新颖,多变,面积小。由此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1)人生既要稳定,又应多变。 (2)圆有不同的形状,人生也是如此,具有不同的人生轨迹。(3)"和而不同"。不管怎么说,两者的圆心是一样的,可能方式方法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心地,都是为了圆满;所以,不管呈现的形式如何,其核心是一致的。"和而不同"是古人的说法,意思是为了"和",可以有不同的主张、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方式。"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如此。那么可以联想到香港、澳门、台湾,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前提下的回归、繁荣与努力。 (4)新颖,多变很好,很新潮,但它不如稳定、规范更实际。犹如现代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存在着追新潮而忽视本质的现象。 (5)人们往往看中的是新,但本质的面积大的,往往还是更原始的那一种,所以回归本源也是一条出路。 (6)但愿两者结合起来,既要稳定,又要新颖;既要规范,又要多变,这也是人生应该汲取的。 (7)圆,是核心,不管怎么多变,叶落归根;洋装虽然穿在身,都有一颗中国心。 (8)圆的多变,太阳在落山之时,看见的大,犹如第一幅;正午之时,光线散开,强烈,看见核心少。犹如第二幅。实际是一个物体,不同的时空呈现不同的方式,人生也应如此。
  ◆小结
  审题:对于材料,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你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先根据材料中抓住关键词语,可以从肯定、否定和辩证地看待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归纳出一个鲜明的结论。若关键词语不明显,还可以通过因果、辨证关系来推主旨,最后要联系现实。审题时还要把握材料中作者的情感,是褒是贬。
  立意:1.横向立意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立意为外因对人的影响。  2.假设推理(逆向立意) 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反),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 3.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材料三: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联系现实有无类似的现象,才发现比比皆是,如现实中许多家长费劲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4.辨正立意 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材料四: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延远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你怎么认为?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这篇可写“持之以恒”,可写“变一条路”,但是“变通与坚持”更出采。
【技巧七】通过发散思维立意
【解& 说】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不会明显地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而是有多个角度,这种材料叫“发散型”材料,碰到这种题型,同学们根据材料提供的几个角度和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进行发散性思考,进行立意。当然,仍然不能离开材料立意,注意从材料提供的几个比较近的角度出发,由感性的意思引出理性的思考,不要离得太远,以免偏离题意。
【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读书如品茶,有人说读书如饮酒,有人说读书让心灵快意飞翔,有人说读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你认为读书有什么意义?请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 【解& 析】
这是一道发散式“新材料作文题”,跟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没有什么两样。考生只是要特别注意限写“议论文”,而材料中开头几个“有人”很容易误导考生将其写成记叙性散文,这是必须特别小心的。注意了这一点,接下来,考生按照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谈“读书的意义”,谈“读书带给人乐趣”也罢,“读书提升精神”也罢,“读书使人高尚”也罢,或者是其他,怎么谈都可以,要尽量写出个性和创意来。
⒈ 言论或调查数据新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步骤一:全面解读材料,理清材料的指向性。作文提供材料的目的是为了给考生一个明确的思考范围,所以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审题第一步就是要全面阅读材料,理清材料的指向性,找到思维的聚合点。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现实性。如例题二,“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是经过连续多年调查的,是从20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取样的,广泛性、真实性应该比较可靠,这种材料已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社会现实意义比较大。像这种材料,其指向性在于让考生来思考读书问题,审题时首先要把思维聚合到“读书”上来。
  步骤二:研究关键词句,理清材料的发散性。供料题意作文比一般的材料作文开放性强,材料具有发散性,既有集中的指向性又有灵活的发散性。如例题二,在审题第一步中我们首先明确了材料的指向性――读书。继续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全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情况,材料中有一个关键句:“识字为什么不读书?”(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疑问句、感叹句、比喻句、人物对话都是关键句,时常暗含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这句话对考生的思维进行了点拨,暗示了写作的思路应该放在对“不读书”原因的探究上。材料借助调查情况暗示了一些原因,但这仅是部分原因,诸如读者读书的困难、出版发行销售、图书馆的布点借阅、社会上对图书阅读的需求和风气,等等。考生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说的话题非常广泛,可选的角度也很多样。此外,在图书阅读率走低的同时,还给出了网上阅读率走高的信息,这个对比材料,可以使某些考生对整个材料作出全新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步骤三:细致研究要求,理清写作的“雷区”。供料题意作文提出的要求主要针对一些“取巧”甚至违规的做法,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试题要求还提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并且在等级评分标准中规定:“套作……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另外,近年来文体模糊“四不像”的作文增多了,因此在等级评分标准中也规定“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所有这些写作的“雷区”在审题时必须明确。
⒉ 故事或寓言新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步骤一:分析故事内容,明确故事道理。虽然同样是供材料的题意作文,但是故事、寓言材料的审题难度更大一些。故事、寓言材料时常在精短的故事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道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如例题一,从整体看,这个寓言故事集中表现了乌鸦学习老鹰的原因、过程、结果和旁观者对它的评价。我们要考虑,材料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一般情况下,需要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寓言故事中常见的哲理有: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如2004年全国卷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如2005年全国卷考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对立与统一,如2005年全国卷考题(忘记和铭记)等等。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乌鸦学习老鹰这一事件体现出的哲理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一分为二。具体而言就是乌鸦注重了学习、模仿的主观愿望却忽视了自己的客观条件,只注意了老鹰抓羊的表象却忽视了老鹰之所以能够抓羊的本质(有本领有能力)。乌鸦虽然失败了,但应辩证看待它,它这种勇于挑战的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 步骤二:研究故事细节,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材料的发散性。故事材料虽然简单,但为了使考生联想想象,触动考生深层思考,时常会安排一两个小的细节,启发考生发散思维。如例题一,材料有意地增加了一些细节,写乌鸦“非常羡慕”的心理动态时,加上一句“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那该多好啊”,这句话可以引发读者对乌鸦行为动机的想象与发挥。又如,材料描述老鹰是“从鹜峰顶上俯冲下来”,而乌鸦则是“从树上猛冲下来”;老鹰像一切凶禽猛兽一样静悄悄地扑食,而乌鸦是哇哇地叫着冲到羊背上的。这样的细节对比也许会使人产生遐想,从而认识到鹰与乌鸦的截然不同。
  在研究故事细节的同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分析。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比如在这个寓言故事的结尾,牧羊人告诉孩子“这是一只不知道自己叫什么的鸟”,表达了牧羊人的态度。同时又让牧羊人的孩子在听了牧羊人的回答之后,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暗示对这则寓言的含意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其他诸如理想与现实、可笑与可爱,等等。这样通过对故事细节的仔细揣摩和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就呈现出来了。此时再回过头来结合步骤一有关哲理的解读,就能全面正确地把握材料的用意了。
  经过审题,可以确定材料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勇气是值得赞赏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等。
步骤三:细致研究要求,理清写作的“雷区”。这一步骤同其他题型要求相同,不再赘述。
3.图表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
(1)漫画作文审题
漫画类作文审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察构图,二是思考寓意。
例: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漫画,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步骤一:观察构图。要注意以下内容: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所有的内容,理清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题目。
  步骤二:思考寓意。在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思考漫画的寓意了。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因此,要注意透过夸张解读其现实意义,比如漫画《鸡贵有自知之明》,最夸张、荒诞的是“昂首高鸣”的形象。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张开嘴高声鸣叫,画面左方中间一轮红日已升起一半,画面左上方有一行小字:“我不叫太阳就不出来。”画面左下方一行大字:“鸡贵有自知之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生活中的某些人,可见画的是鸡批评的是人。
  参考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狂妄与冷静、表象与实质。
&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 这道题立意不难,任何一种或几种声音,只要与“真正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相关就行,从正、反、实、虚各个角度立意均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人生”,中国和美国的辞典上解释不同。中国的辞典上说:“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 美国的辞典上说:“人生就是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你是怎样看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这个材料审题难度不大,可以结合两种说法写作,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说法写作,也可以自己另外提出说法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我比别人聪明一些的,是我知道我的无知。――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②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③任何时候都不应自诩无知,无知就是无能。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文学评论家)
  ④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无知。
――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
  任选其中一句或几句为主题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点拨】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综合谈应该怎样对待“无知”,可以从否定的角度谈“无知”,也可以从肯定角度谈“无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山东卷)
&&&&&&&&&&&&&&&&&&& 星&& 星
&&&&&&&&&&&&&&&&&&& 雷抒雁
&&&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36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拨】《星星》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一、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二、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三、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从蜗牛角度看: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角度看: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I)
&&&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 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放进沸水 ―― 跳出;慢慢加温――死了。据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练习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对天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间的赞美呢?” 天回答道:“我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所以我能忘我地无私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远赞美。”地赞叹道:“你包容万物,容纳众生,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天之绝美呀!”
  天对地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类的赞美呢?” 地回答道:“我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所以我能真诚无私地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恒赞美。”天赞誉:“你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地之壮美啊!”
  智者说:“能容才大,能献才惠,能忍才威,能载才美,能认识自己,能看清别人,这是人生大境界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个人与集体、普遍联系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品德是人生最美”“认清自己的位置”;从天与地的对话中可以提炼出话题“包容”“奉献”“忍耐”“承载”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顶被丢弃的皇冠寂寞地躺在荒草中,一群寻找食物的蚂蚁正要从这里经过。无聊的皇冠看着这些忙忙碌碌的蚂蚁,便嘲讽地说:“你们这些小东西,整天忙忙碌碌,能做什么呢?”一只小蚂蚁看看皇冠,说道:“是的,我们很卑微,我们很弱小,可我们的身上同样拥有奋进的力量。”听了小蚂蚁的话,皇冠不由得笑起来:“哈哈,你们有力量?想当年,在皇宫的时候,我才叫有力量呢,我一声令下,可叫千万人生也可叫千万人死,谁能不服从我的命令?谁能有我的力量大?”小蚂蚁听了皇冠的话,说道:“好吧,就让人们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力量。”说完,叫来千万个同伴将皇冠掀起,在惊慌失措中,皇冠被弱小的蚂蚁们推动着滚动起来,一直滚落到了万丈悬崖下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材料总体上反映了发展变化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大与小”“强与弱”“力量”;从蚂蚁的角度可以提炼出话题“团结就是力量”;从皇冠的角度可以提炼出话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2年7月8日下午,某市一所学校考场外的马路上,一道由家长自发形成的“人墙”横亘南北,截断了考场外的交通:为了考场安静,一切车辆禁行。因这道“人墙”阻拦了一辆送“速效救心丸”的出租汽车,一位突发心脏病的老人失去救治时间,离开人世。
请从材料中提炼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能体现材料所蕴含的意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③ 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点拨】让考生自行提炼话题,当然比提供话题难得多,尽管近几年高考尚未出现这种题型,但不能不防。这里有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让你轻而易举地提炼话题并扣住话题来写,而无离题之忧。我们知道,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主要区别之一: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导引,只起到辅助作用( ① 提出话题的“引子”, ② 提供话题的背景, ③ 提炼话题的事实),所写作文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即可;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主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只要抓住材料中描述的典型现象作为话题来谈,而且在行文时扣住它,保管不会离题。就拿上面这道题来说吧,如果以“人墙”为话题,并紧紧地抠住“人墙”落笔,那就完成了扣题这道工序。这不知比从主题入手简单多少倍!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等于不要中心,你对这种典型现象的看法、态度就是主题之所在。
&& 200612180060
200622180060
199960.4%200154.2%200351.7%200548.7%50%
19993.7%200318.3%200527.8%
的材料为突出中心,往往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 ,抓住这些关键句、关键词,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2400182400
& 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
,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等立意及命题了。
,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 & &&&&& &&&
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60%42%27%?
?请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800
(1) (2)(3)"""""""""" (4) (5) (6) (7) (8)
1. 2.() () 3.()4.
200420052005
&&&&&&&&&&&&&&&&&&& &&
&&&&&&&&&&&&&&&&&&&
文章录入:科技创造自由&&&&责任编辑:科技创造自由&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闽ICP备号 Copyright &
飞越快乐家园
www.fy66.net
推荐使用分辨率访问本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多想 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