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事例来阐述士不可不弘毅大酒店的观点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写作课教案设计
题目:《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写作课教案设计《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写作课教案设计今天,终于完成上公开课的任务,尽管许多评课的老师给予我诸多褒奖之词,但我感到还有许多欠缺之处,《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写作课教案设计。课后我把这次公开课的教案整理出来,也许尽显粗糙,但也是近几天思考准备之果,教学反思附在后面。本次写作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教会学生正确处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能为证明观点有目的地搜寻、选择材料,养成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为证明观点准备材料的能力。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上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得作文者得天下”,那时语文满分是120分,作文占到50分。我至今还记得,我高考那年,作文题目是“习惯”,我的作文获得46分。时间飞逝,一晃20几年过去了,曾经的学生已成为老师,面对我的学生,面对当今的语文现状,我仍然要对你们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为了避免老师自说自话,促进师生互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前特地下发了《课堂教学意向表》,看看学生们到底想学什么。课堂教学意向表课题《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姓名班级日期一、老师的教学目标1、选择论据的原则。(33人)2、注重论据言简意赅的表达。(42人)3、学习多角度、多层面地证明观点。(35人)二、你的学习目标,你最想学习本课的哪些方面?(可以写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认同老师的目标,并打上“√“)1、论据有什么实用性,如何恰当地选取论据?2、论证一个观点,有哪些步骤?3、怎样全面、深入地用好论据,使文章简洁有力?4、当某种观点与现实相抵触,却又客观存在,该如何找材料去证明呢?5、怎样使选取的论据更新颖,以增强说理的效果?(36人)6、论文的开头怎样描写更吸引人?7、议论文可以运用哪几种论证方法,怎样使论证的语言更生动?8、对论据进行描写是否多余,选取论据是否有要求?9、怎样的论据才算有力度,怎样选取论据才能使文章不枯燥乏味?10、论据有多方面的,怎样很好地把握,使它为观点服务?三、通过预习,整体阅读文本,你有哪些初步的感受?1、写议论文最重要的是论据,论据丰富有力,文章就会精彩。2、议论文要重点突出,观点鲜明。3、要写好一篇文章真不容易!4、写作要重视生活积累。5、语文就是语言和文章,学好语文就是学习如何讲出美丽的语言,写出漂亮的文章。从上面表格可知,全班46位学生,大部分认同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有的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其中有36位学生提出:怎样使选取的论据更新颖,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另外一些学生则提出论点、论证、论据几个方面的写作要求。一节课时间有限,所能容纳的教学内容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只能选取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作为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其余的问题尽量在课中随机点到或在下次课堂上择要讲述。二、教学过程1、论据的真实性原则。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用过的两个论据: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1)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乌江。(2) 古往今来,许多宽容的人成就了大业!毛主席宽容了国民党反动派,于是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马迁宽容了佞臣,于是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史记》;鲁迅宽容了时代于是奋不顾身弃医从文……太多的宽容在历史长河中铸就辉煌!这两个论据明显违背事实,不真实。论据必须合乎事实,准确无误,注重真实性原则。2、论据的典型性原则。多媒体出示一篇学生习作:题目是《成功需要正确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数学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可见,态度是多么重要。曾有这样一件事,大学里的一堂数学课上,教授在临下课时,把一道题目抄在黑板上。这道题目很难,教授说可以试一试,做不出就别勉强。刚巧有一位上课打瞌睡的学生,醒来后发现黑板上的题目,以为是必须做的。就在其他同学都做不出来的时候,他通过自己钻研,并求教于别的老师,终于在第二天早上以全班唯一的一个作出了这道题目。由此可见,是态度决定了这位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异,是态度决定了这位学生的成功。高一(13)尤健腾这篇作文的缺点在于所选的事例没有代表性,不典型。论据的典型,是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普遍反映社会现象,而不是特殊例子。在逻辑上能充分证明观点,比如中外的名人事例,选进教材的事例,每年推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例等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去搜集、运用。下面一篇习作同样犯了事例不典型的毛病,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中学生不该带手机.因为中学生身体和心理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加上自控能力差,容易迷恋上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件事,说他的儿子因为读书成绩好,为了以致鼓励,就给他买了一部手机.结果他的儿子就痴迷于手机游戏而不能自拔.后来不但耽误了学业,还得了抑郁症,最后发了疯.可见手机虽然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鉴于中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不该带手机.3、论据的充分性原则。论据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质量,才有较强的说服力。多媒体出示司马迁《报任安书》片段: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例如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司马迁正是连用了8个事例,使其运用的论据有足够的数量,每个论据又很典型,才使这一段论述富有说服力,极具文采,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教案《《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写作课教案设计》。4、在真实、典型、充分的基础上,论据还要求新颖。原来讲社会悲剧、人生悲剧,同学们往往会引用祥林嫂、孔乙己、骆驼祥子、白毛女等例子,其实,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上演着社会的悲剧、人生的悲剧,时代不同了,角色不同了,悲剧色彩有注入了新的元素。多媒体分别出示“犀利哥”和“高数哥”的素材。(1)这是世界网络娱乐化下的一个新范例,但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却是一出中国社会的悲剧。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网站称,在中国,流浪远不是一种独立、自由精神的象征,“犀利哥”现象是以时尚之名、对一名精神疾病者的嘲弄.(2)在“犀利哥”逐渐淡出网络后,“高数哥”的故事开始在网上走红。这个“高数哥”比犀利哥更牛,虽然是个流浪汉,但是酷爱学习,而且特别擅长解高等数学难题。“高数哥”在2006年的时候毕业于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子工程专业,他原本是个数学天才,但在求职的道路上却屡遭挫折,多次碰壁。终于变得自暴自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并走上流浪之路。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或角度独特,能使读者耳目一新,不要人云亦云。如果作文老是用雷锋、陈景润、张海迪等几个事例,论据就会缺少“鲜活性”。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物。另外,要善于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作为论据,如《说“勤”》这篇文章中,除了用马克思、司马迁、陈景润等大家熟知的例子外,还举了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和宋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既有说服力,又比较新颖,文章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5、注重论据言简意赅的表达,力求精简。多媒体出示“阿福用生命诠释人活着的意义”,并请学生看下发材料中老师写的一篇博客:《昨夜无眠》,里面引用了香港义工阿福的事例,大约582字。请同学们动笔,把它精简到200字以内。(时间约5分钟)精简前:首先我是被香港义工黄福荣的事迹而感动。一位普通的香港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谓仁义,何谓奉献。他生前低调做人,低调行善。这位46岁的货车司机人生最后的几年全部奉献给慈善事业。阿福不是因为玉树发生了地震,玉树吸引了公众目光,而去做义工,他在地震前几天就来到玉树孤儿学校,为孩子们带去钱物,正好碰上了地震。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但是,有3个孩子和3个老师没有出来,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去营救他们。在救援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掩埋。大家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当时,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大约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用庸俗的成功学来分析,阿福算是混得很失败的,是社会的底层,收入不高,自己有病,一生未娶,不仇恨这个社会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去行善呀?而阿福这样的草根阶层,照样可以行善。或许他们没有富豪和娱乐明星那样有能力一掷千金来捐献善款,但一个人的善行绝非能用金钱多少来衡量的。阿福身后,可谓备极哀荣,千万香港居民为其送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称赞黄福荣是“香港的光辉榜样”。特区政府还决定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章,以彰扬其舍生取义、高尚无私的品质。阿福曾说过一句话,让他的好友赵林感动良久,记忆犹新,阿福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阿福用生命诠释了人活着的意义。(582字)精简后:香港义工黄福荣危急时刻,用生命救护孤儿院师生的壮举,永远定格在了玉树地震灾难的瞬间,他用他的一言一行无私地践行了什么是真正的“舍生取义,大爱无疆”。这个生命纵已逝去,却彰显人性的善良、坚韧、博爱,彰显同胞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阿福虽然离开了,却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真的汉子,就是有所血性,有所秉持,有所操守,有所追求。阿福义字当头,只因生命的尽头有爱相随。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活着的意义。(181字)论据如何做到精简?引用事实论据时,不必作过多的叙述和铺陈,交代清楚即可,可以有适当的描述,但目的是为了突出材料的典型,而不是追求故事的生动和形象。当然,精简不是断章取义,不能割裂整体性,破坏文脉的连贯性。下面这篇学生习作在精简方面做得较好:人生就要勇敢奔跑,勇敢超越人的一生犹如经历千山万水,唯有不退缩,不懈怠,勇敢地奔跑、超越,才能拥有无悔的人生。李白仗剑去国,傲视权贵,屡跌屡跑,跑出了身后的那片飘逸空灵,用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文天祥涉境危恶,非人世所堪,跑得九死一生,遍体鳞伤,却跑出了忠贞不屈,留下了浩然正气。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纯粹的漂泊,我愿做生命旅途中的一个勇敢的奔跑者,不惧风雨,不畏坎坷,跑出人生的精彩,完成心灵的超越!――高一(14)班徐暄博时间许可的话,还可以引用老师在4月7日的一篇博客,里面引用的几个事例也比较精简。如:幸福的痕迹不一定非得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只要活得真诚,具有人性之美的人,他们的心灵都会留下幸福的痕迹。比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三)》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具有人性之美的人:肖邦的美在故园之思,屈原的美在爱国之情,十二月党人之美在于对自由的向往,颜佩韦等五人之美在于对正义的追求,老王之美在于质朴,格斯拉之美在于执著。幸福的痕迹一定刻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还有上面已展示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片段,都是论据精简的范例。6、从观点到材料。多棱镜下――从观点到材料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为什么?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4、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7、从材料到观点。探幽发微――从材料到观点郑人叫他的妻子给做一条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哪种样式的?”丈夫说:“跟我的旧裤子一样。”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裤子一样。――选自《韩非子?外储说》请你从以下观点中选择能用上面材料证明的最准确的一项:(1)新生事物是稚嫩的,禁不起折腾。(2)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4)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8、布置作业。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使人生更有价值。课后从语文必修一、必修二书本中,搜集有关“热爱生命,战胜苦难”的素材,作为以后写作的备用论据。教学反思1、关于引用的文章《昨夜无眠》,是一篇随笔,像这种议论文的写作,最好选取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作为例子,让学生更方便模仿学习。2、 关于论据的典型性原则,限于时间,课堂上还没有讲透,学生估计没有真正落实。3、课堂容量还是有点大,如能就某一点切入,比如就讲论据的如何表达、精简,也许课堂会紧凑得多,深入的多。4、议论文最大的力度在于思想,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度、广度,本节课做得还不够好。5、 作文来自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关于如何积累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养,这一点还没有解决。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的道路上,我同样深感学养不足,课堂乏味,很少能上出一堂让自己满意的课。也许作为一个老师来讲,满意的课永远在下一次。任重道远,四顾茫然,我只能打点行装,继续出发,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写作课教案设计〕【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范文题目:《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写作课教案设计猜您还喜欢:
特别服务:&&&&
免责声明:(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学聚网提供的所有范文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二)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学聚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学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学聚网联系。【国学经典•一日一句】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国学经典•一日一句】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中国文明网 
&&1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国学经典?一日一句
(责任编辑:论家庭&C、事例1、曾子杀猪
论家庭 C、【事实论据】事例1、
[转]曾子杀猪& <img TITLE="[五]论家庭&&wbr&(四)【事实论据】事例:曾子杀猪" ALT="[五]论家庭&&wbr&(四)【事实论据】事例:曾子杀猪"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3ZHE1SIGG.gif" TYPE="face"
&&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 曾子的生平介绍[转]
  曾子(前505~前435),姓,名参,字子舆,末年南武城(现山东省今济宁市嘉祥县)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母亲上官氏。生于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主张,传播。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因之,上承孔子之道,下启,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著述有《》、《》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侯)。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省市县南建有、(),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建有曾点墓和曾参墓。
  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曾子的思想[转]
  政治观—孔子是以政治为轴心,以伦理道路为本位,来构筑其“仁”学体系的。概莫能外。但也必须看到,即使同一学派,不仅在性格、经历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在思想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曾参为孔子的后进弟子,入学时间上的延误,鲁钝的天资,在其思想成熟的时间上落后于其它弟子,但另一方面,又具有更深邃、更有耐力的特点。特别是孔子去世后,曾参独立生活实践的几十年间慢慢消化夫子教诲,结合自己的经验所得,从而对孔子学说的某些方面予以推进。
  1、不苟同权贵的君子品格&#57348;
  《韩诗外传》卷一记,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曾当过“得粟三秉”的官职。虽有从政经历,但综观其一生,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根源在于他那尽守礼约、躬守孝道、不苟同权贵的思想品格。他曾声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57348;
  这种“以仁为己任”、“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大丈夫气概,实际上并不亚于日后的孟子,甚至从这一点看,似乎可以预示孟子精神的出现。以这种精神气概为向导,便使人很难想象他会持有做官从政、苟合政治权势的贪婪要求。与《?让王》篇中所述见义忘利,安贫乐道的形象是一致的:“曾子居卫,温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声。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57348;
  在“志”与“道”面前,形、利、心皆可忘记,政权官位又算得了什么呢?《说苑?立节》载:“曾子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曾参辞而不受。为什么呢?他说:“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显然,他在与政治权势的交往中保持着无私无畏、议而不从的态度。难怪《韩诗外传》说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甚至对现实政治进行无情的揭露与鞭挞,孟氏使阳肤为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易喜。”(《论语.子张》)“上失其道”,可以说是曾参对现实政治形势总的批评性的看法。在当时“礼崩乐坏”的形势面前,曾参的态度是“天下有道,则君子欣然以交同;天下无道,则衡言不革;诸侯不听,则不干其士;听而不贤,则不践其朝”(《·解诂》)。不屈从、不苟合、刚直不阿清醒处世的君子品格—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原始儒家对待政治权势的正面态度与做人的基本原则。虽然不必一定卷入现实政治的漩涡,但一定清醒地保留着对专制政权的批评权力。&#57348;
  2、修齐治本的政治理想&#57348;
  被列为“”之首的《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至善”既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政治上的最终理想。“诚意、正心、修身”是道德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实践。通过道德修养实现政治抱负,道德与政治水乳交融,正是儒家思想以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57348;在描述“治国平天下”宏伟蓝图的时候,接着讲得众、慎德、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故“治国平天下”者,应做“民之父母”,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孕育着孟子“民本”思想的萌芽。要赢得民心,就必须“慎德”。“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因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57348;
  但“生财”也很重要。生财之道能使“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生财的目的在于富民,得民,“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因此又必须反对“聚敛之臣”。“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治国平天下者,不应“以利为利”,而应“以义为利也”。“治国平天下”的要务在于“举贤”。“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要举贤,首先要知贤、好贤、容贤,而后才能用贤。应该做到“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而不应“人之有技,娼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绝不能让妒贤嫉能的“小人”担当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57348;
  3、天人观中的“人为贵”思想&#57348;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盖天说”出现最早。它从直观出发对天地描述。认为天是圆形,好象伞盖;地是方的,好似棋盘,即“天圆地方”说。曾参察觉到“天圆地方”说存在的矛盾,提出“如诚天圆地方,则是四角之掩也”(《曾子·天圆》)。是说如果真是天圆地方,那么半球形的天与方形的大地怎么能够吻合呢?进而探索天地之规律,万物之本源。《曾子·天圆》中指出:“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阴阳之气各从其行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雪,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57348;
  《曾子·天圆》认为毛虫羽虫是阳气化生的,介虫、鳞虫是阴气化生的。人是倮生的,无羽毛鳞甲,乃是禀阴阳精气而生。
  这就明显地突出人在万物天地中的地位。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特点。《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57348;
  在人类中又应该发现推举聪明睿智的人,尊重人才。《曾子·天圆》讲毛虫中最突出的是鳞,羽虫中最突出的凤,介虫中最突出的是黾,鳞虫中最突出的是龙,倮虫中最突出的是圣人,只有圣人才能役使鳞凤黾龙。所以圣人是祭祀天地、山川、鬼神、宗庙的祭主,是人中之杰。进而倡导圣贤思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传统德育理念对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传统德育理念对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3:50:01|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传统德育理念对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DO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毅大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