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座机被阿里巴巴竞争对手手标记为他们公司的,怎么撤销

当前位置:&& >
标注含有知名企业字号的企业名称构成不正当竞争
& 来源:中外民商裁判网sf1016 & 作者:张斌
潘家祥 董永强 & 浏览次数:
案例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9年第11期
&&& [案情]
&&& 原告:上海罗芙仙妮化妆品有限公司。
&&& 被告: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金山分局。
&&& 第三人: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
&&& 日,被告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金山分局(以下简称工商金山分局)行政执法人员对存放在上海复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杉公司)仓库内的化妆品进行了现场检查。经检查,所涉品牌为&罗芙仙妮&、&碧优泉&两个系列化妆品。在罗芙仙妮系列化妆品的外包装上印有&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授权监制&字样,化妆品容器上贴有&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字样的标签。在碧优泉系列化妆品的外包装上标注有&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监制&字样,化妆品产品说明书和化妆品的外包装箱上标有&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字样。另发现,原告上海罗芙仙妮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芙仙妮公司)在其招商手册中,每页都写有&源自法国的顶级品牌&,使用了&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在网站上出现了&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源自法国的顶级品牌ROYALSHE研究所&、&法国欧莱雅&&你值得信赖的化妆品供应商&等内容,使用了&法国欧莱雅&等字样。日,《解放日报》第七版刊登了一则内容为法国欧莱雅在上海金山区投资兴建&罗芙仙妮&流水线的报道。根据上述检查发现的情况,被告认定原告生产、销售涉案两个系列化妆品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的规定,遂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于日作出对原告罚款45万元和没收涉案化妆品的行政处罚决定。原告不服该行政处罚决定,向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复议。该局于日作出复议决定,维持被诉行政处罚决定。原告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 另查明,日,原告法定代表人才宝晶在我国香港特区注册登记了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同年8月28日,才宝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RoyalShe罗芙仙妮&商标。同年9月14日,原告罗芙仙妮公司成立。同年9月17日,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授权书,授权原告作为该集团下属&罗芙仙妮&品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权代理,并允许原告宣传使用该集团公司的企业徽标、企业名称、公章等。2005年至2006年期间,原告委托上海豪生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生公司)印制标有&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授权监制&等字样的罗芙仙妮化妆品外包装。日至日,原告委托上海嘉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妮公司)代为加工罗芙仙妮、碧优泉系列化妆品,并向该公司提供加工上述化妆品的内外包装及配套材料。
&&& 日,原告法定代表人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碧优泉&(中文文字组合)和&OREAL&(英文字母组合,其中R的上半部分半圆内涂黑,A的上半部分三角内涂黑)商标注册的申请(未获准注册)。在涉案&碧优泉&系列化妆品的包装容器上,原告标注了&OREAL&商标标记和波浪形飘带标志。在实际使用中,原告去掉了&OKEAL&商标中的涂黑部分,并将&O&作了放大使用,还将&OREAL&与&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等连用。
&&& 还查明,L'OREAL公司(中文译名为欧莱雅股份有限公司或莱雅公司)成立于1907年,是一家以生产美容美发产品并提供相应服务为主的知名法国公司。20世纪90年代,L'OREAL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时,其中文译名为&莱雅&,用于其企业字号和注册商标。1997年起,该公司统一使用&欧莱雅&作为L'OREAL的中文译名。自1998年起,中文&欧莱雅&及与L'OREAL组合的商标先后获准在第3类商品上注册。2000年6月和2006年6月,国家商标局将&欧莱雅L'OKEAL&商标列入全国重点商标保护名录。2006年6月,国家商标局在一份商标异议裁定中,认定&L'OREAL欧莱雅&商标为驰名商标。第三人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系欧莱雅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在中国大陆生产和销售、代理包括欧莱雅L'OREAL、碧欧泉等品牌的化妆品。
&&& [审判]
&&&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告认定原告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一)&欧莱雅&作为商标和企业字号,均享有相当的市场知名度,成为我国诸多消费者所熟悉的化妆品品牌和企业。&欧莱雅&商标先后被国家商标局列为重点保护商标名录,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欧莱雅&作为国际品牌的商标,早已受到我国商标法的保护。第三人注册登记成立后,&欧莱雅&又成了其企业字号,并且通过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行为,获得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对此第三人享有欧莱雅知名企业名称权。虽然&欧莱雅&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的权利人,分别是欧莱雅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三人,但其合法权利依法受到我国法律保护。因此,被告认定原告使用的&欧莱雅&属于他人的企业名称,证据充分。(二)原告以&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宣传其罗芙仙妮系列和碧优泉系列化妆品,在其产品上标注该企业名称,但该授权使用应当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应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该授权系原告关联企业间的授权,形式上似乎是使用香港&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名称,但其本质是欲使用&欧莱雅&这三个中文文字即第三人的字号。在实际使用中原告还将&OREAL&与&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等不规范连用,原告不能说明该使用系合法,故被告据此认定原告的行为属于擅自使用,理由正当。(三)原告使用&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名称,不但含有第三人企业字号的核心文字,又有其投资人的所属国名,作为普通消费者,显然难以与欧莱雅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三人相区分。除了标注上述企业名称外,原告又在其碧优泉系列化妆品的包装容器上标注了&OREAL&标记,该商标与L'OKEAL注册商标相近;其&碧优泉&商标及波浪形图形,与第三人代理的&碧欧泉&商标一字之差,所标记的波浪图形也相近。鉴于欧莱雅的知名度,已经足以使消费者产生混淆和误解。被告掘此认定原告的行为会导致消费者的误认和混淆,具有充足的理由。
&&& 因此,本案中,被告认定原告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的规定,并无不当。被告所作工商行政处罚决定,执法目的正当,具有相应的职权依据,执法程序合法,事实认定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处罚结果并无不当,应予维持。据此,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1款及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一审法院判决维持被告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具体行政行为。
&&& 宣判后,原告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上诉人罗芙仙妮公司在委托生产、销售的罗芙仙妮系列化妆品和碧优泉系列化妆品的产品、包装以及宣传中,突出&法国&&欧莱雅&,在招商手册中称&来自法国的顶级品牌&,又将与大众熟悉的L'OREAL相似的OREAL、图形商标等在碧优泉化妆品上联合标注,而在化妆品的包装上均未标识实际权利人或生产企业,且在宣传中又未予以特示的区别。从法定代表人均为才宝晶的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的注册成立及对罗芙仙妮公司的授权,到罗芙仙妮公司委托复杉公司生产涉案化妆品等一系列的行为,再结合才宝晶&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罗芙仙妮品牌产品授权而注册&的陈述,以及上诉人罗芙仙妮公司在化妆品标识、产品以及企业宣传中的种种行为,可以判断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的注册成立系为了规避国内对企业注册的严格审查,具有规避法律的主观恶意,也可以认定该系列运作的真实目的是傍用第三人&欧莱雅&的驰名企业名称,混淆上诉人产品和第三人产品、使消费者将上诉人商品误认为第三人的欧莱雅、碧欧泉产品。原审判决维持被诉行政处罚决定具体行政行为并无不当,应予维持。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及理由,缺乏依据,难以支持。据此,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项之规定,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评析]
&&& 一、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 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构成不正当竞争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使用者与被使用者一般存在同业竞争关系;其次,该使用行为未征得被使用人的许可,属擅自使用行为;再次,该企业名称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相关的公众所知悉;最后,该使用行为容易使人误认为是被使用人的商品。也就是说,使用字号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前提是该字号具有相当的知名度。由于知名企业字号的特殊性,擅自使用含有知名企业的字号可被认定为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对其字号的保护力度已相当于企业名称本身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1款规定:&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以及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原告使用的企业名称中含有&欧莱雅&这一知名字号,按照上述解释的规定,原告的行为已经构成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
&&& 二、在境内使用在境外登记的企业名称是否应遵守我国关于使用企业名称的规定
&&& 在国内,对于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受到限制。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的规定,&自驰名商标认定之日起,他人将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一部分使用,且可能引起公众误认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核准登记;已经登记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撤销。&但某些地区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对于企业注册采取自由主义登记原则,只要是他人未登记的企业名称,即可以登记注册。
&&&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同样受到我国法律的限制。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要求处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使用名称,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予以纠正&。在境外注册登记的企业授权境内的企业使用其企业名称,不能侵害其他公民、法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
&&& 本案中,尽管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是在中国香港注册的企业,但在中国内地从事经营活动也应当遵守中国内地的法律法规。原告法定代表人在被告执法人员对其询问时承认,&在中国香港注册的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是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是为了罗芙仙妮品牌产品的授权而注册的&,显然,该授权目的不具有正当性。企业名称能否许可他人使用?企业法人的名称权属于法人的人身权范畴,按照人身权的一般原理,人身权具有专属性,不得任意授予他人使用。企业名称是用于区别不同企业或者社会组织的标志,具有专用属性,其保护范围受行业和行政区划的限制,仅可由进行注册登记的企业专用,故企业名称专用权人不得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业名称。在商标与使用企业名称冲突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对被告以经他人授权许可而使用企业名称为由进行抗辩的不予支持。笔者认为,这是符合企业名称的法律属性和功能的。另外,该授权系原告关联企业间的授权,形式上似乎是使用&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名称,但其本质是欲使用&欧莱雅&这三个中文文字即第三人的字号,在实际使用中原告还将&OREAL&与&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等不规范连用。
&&& 三、导致消费者误认或混淆的认定
&&& 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必须造成引入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后果。也就是说,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必须造成一定的后果,那么该结果的造成如何认定呢?一种观点认为,必须是造成了一定的后果,而且应当作市场调查,证明确实引起了消费者的误解;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足以导致产生误解就可以构成,而不一定必须有已经造成后果的证据。
&&& 笔者认为,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能够足以引起消费者误解的,就可以构成,而并非一定要作造成了消费者误解的市场调查。原告使用&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名称,不但含有第三人企业字号的核心文字,又有其投资人的所属国名,作为普通消费者,显然难以与欧莱雅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三人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相区分。除了标注上述企业名称外,原告又在其碧优泉系列化妆品的包装容器上标注了OREAL标记,该商标与L'0REAL注册商标相近;其&碧优泉&商标及波浪形图形,与第三人代理的&碧欧泉&商标一字之差,所标记的波浪图形也相近。原告的上述行为,再结合在其招商手册、网站上以&法国欧莱雅集团有限公司&名义所作的宣传,鉴于欧莱雅的知名度,已经足以使消费者产生混淆和误解。尽管被告没有就造成他人的误解与混淆作相应的市场调查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其认定依据仍然是充分的。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中外民商裁判网 版权所有搀攀搀攀:global.cfg_beian/}
机器生成,无恶意,敬请谅解来自子话题:
不仅是Apple和Microsoft. 也不仅是IT圈有如此惯例,其他行业也会瞄准每年两个旺季,比如电影。&br&但是也有一些行业需要避让这个seasonal effect,比如电视剧。&br&&br&4/5月份发布一波,叫Back To School, 也就是“暑促”,“返校季”。因为老美学生暑假比较长(5-8)返校前后需要添置新学期用品(目前基本就是数码产品和衣服了)同时又赶上换季(衣服)和IT产品的迭代(比如Intel每年的新平台开始普及)所以商家集中推新品 同时对老的产品打折清理库存。 &br&&br&9月前后发布这波,叫Holiday Season. 瞄准的主要是感恩节和圣诞节档期,有点类似我国“办年货”的意思。对于数码产品而言,holiday更为重要。粗略地说,9-12这一个季度的销量可能占到全年的一半甚至更多。&br&&br&对于Apple来说,9月初发布iPhone不早不晚刚刚好。感恩节(11月末)到圣诞节(12月末)销售将达到顶峰,发布太早的话新鲜劲过了,太晚的话产能又跟不上(众所周知每代iPhone发布头1个月货很稀少)。&br&&br&传统上电影行业也有如此规律,会把大戏放到这两个段。然而由于大片扎堆上市 商家有时故意选择做“黑马”,放在相对不那么拥挤的时候上,比如万圣节;中国片商又开发了各种光棍节之类的噱头…他们恨不得希望天天都是过节,你天天都看电影。&br&&br&对于美剧迷而言,夏天是最郁闷的,因为这时候大作都歇了。你想吧,暑假时候小伙伴们都出去旅游,大人们也休各种年假一起旅游…老老实实在家看电视的人群是一年中最少的。ABC, CBS, FOX都留着9月后开播传统大剧(CSI,Bones...)。而为了避开竞争,有时会选择淡季发“短”剧,比如只有12集的Ray Donovan和大热的Games of Thrones, 和各种小成本的“反传统”的剧集。
不仅是Apple和Microsoft. 也不仅是IT圈有如此惯例,其他行业也会瞄准每年两个旺季,比如电影。但是也有一些行业需要避让这个seasonal effect,比如电视剧。4/5月份发布一波,叫Back To School, 也就是“暑促”,“返校季”。因为老美学生暑假比较长(5-8)…
来自子话题:
目前于消费者而言,MOBI格式与EPUB格式相比较,除了前者格式负担较轻以外,基本没有任何优势。&br&&br&
EPUB在脚本,公式,矢量图形的支持方面强过MOBI。&br&
现阶段EPUB的优势体现在图文混排,图片嵌入字体等,未来可预测的优势是EPUB对于声音,影像等多媒体内容互动的支持上。&br&&br&
EPUB是开放标准,所以在开发工具上EPUB也会有更大的选择。&br&
MOBI的推手主要是Amazon, 此格式电子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Amazon这个巨大的内容提供商及其电子书阅读器Kindle的流行普及。&br&&br&
至于为什么Amazon选择MOBI(或基于MOBI的AWZ格式),可以引用《USA Today》对Jeff Bezos(Amazon集团的CEO)访问的一段话。&br&&br&问:&br&
为什么亚马逊不选择epub这种竞争对手和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标准电子书格式?&br&&br&答:&br&
我们创新的速度很快,采用自己的标准格式,能够让我们将创新成果迅速结合到产品中去。例如,Whispersync技术(该技术通过无线接入互联网,将电子书阅读进度信息同步到各种阅读器上)以及字号放大缩小的技术。&br&
采用其他格式的电子书阅读器,以后也能把这些功能结合进来。但是,我们在提高产品性能上动作十分迅速。采用自己的格式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不用等第三方格式跟进之后再动手。&br&&br&&br&原文请点下方链接&br&&a href=&/tech/news/-amazon29_VA_N.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olume of Kindle book sales stuns Amazon's Jeff Bezos&i class=&icon-external&&&/i&&/a&
目前于消费者而言,MOBI格式与EPUB格式相比较,除了前者格式负担较轻以外,基本没有任何优势。 EPUB在脚本,公式,矢量图形的支持方面强过MOBI。 现阶段EPUB的优势体现在图文混排,图片嵌入字体等,未来可预测的优势是EPUB对于声音,影像等多媒体内容互动的…
来自子话题:
&img src=&/1e68c42e1fff0fef32370d_b.jpg& data-rawwidth=&845&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5& data-original=&/1e68c42e1fff0fef32370d_r.jpg&&我应该算是比较“资深”的用户,但从数据上看却远算不上“重度”,因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使用Google Reader,所以我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多“重度”。无论如何,我不是谷粉,我这人不会是任何粉。有什么好粉的?再伟大也只是个伟大的business。从一开始就是business。说是伟大的business,其实不过是一个目光长远而又明智的business而已。伟大不过是跟短视、山寨的国内公司相比所产生的感觉。除去非理性的个人喜好因素,随便拿一个跨国长寿企业来比比看,都可属于伟大。比如IBM怎么样?杜邦怎么样?(查查诺贝尔奖)但是这些公司名字说出来人们会顺利地感受到浓重的business味。不明白为什么Google和Apple就偏不。&br&&br&关于Google Reader停止更新、停止维护、甚至停止服务的话题,已经不新了,之前已经有过很多讨论,我这次还来掺和其实只是为了晒晒上面这张图。事实图上显示的我开始使用Google Reader的时间比我想像中的还要晚。在使用Google Reader之前,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用Blogline,在Blogline之前,我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用一个PC的客户端的。&br&&br&大家谈到几个因素,例如Google Reader没人用了,互联网的潮流变了,SNS才是王道等等,我觉得都有道理。不过,如果谈到“互联网潮流变了”这个层面的话,那就不只是就Google Reader谈Google Reader了。从我的经历,我觉得“没人用Google Reader”跟“没人看/写blog”是差不多时候发生的事情。我想从我的角度谈谈我看到的一些不利于Google Reader的环境和现象,当然一定都是片面的一面之辞。&br&&br&首先说明一下,我完全不是那种“互联网IT码农Geek谷粉果粉LinuxPythonMySQL”类的人。作为“不是这群人”,我从开始接触博客开始一直到今天,都一直感到独立个人博客的内容的可能性被一堆“互联网IT码农Geek谷粉果粉LinuxPythonMySQL”严重限制,而且现在看来是长期严重限制。其余的个人博客,就是公知名人。长期以来,我感到很难找到一个中文的,非名人却有趣的作者、独立域名、定期写点文章的圈子(一两个人不算,我认识一两个),独立域名博客不少,尤其是现在,更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互联网IT码农Geek谷粉果粉LinuxPythonMySQL”的内容。互联网有一个吊丝群体叫“站长”,不时能听到类似“站长都不容易”的感叹。一开始我很纳闷,网站内容各不相同(我原本认为做网站主要是做内容,我的这一“误会”是很重要的“误会”,之后还会聊到),技术问题应该都不难办。干嘛会有这么多站长同病相怜地聚在一块儿?最近,我的博客使用了水脉烟香的WordPress连接微博插件的捐赠版,因此要加用户群才能下载到升级包。加入了这个用户群,我才算近距离地接触到了“站长们”。原本以为,会使用到WordPress连接微博插件的人,一定都是独立域名博客作者。这里集中了这么多这样的人,我一定能找到很多有趣的,非“互联网IT码农Geek谷粉果粉LinuxPythonMySQL”的博客。可是根本没有找到,我入群一开始留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的博客,除了码农类的内容之外,就是“奇趣搞怪酷知识冷笑话煎蛋果壳有意思吧”型的,完全看不到作者的博客。时间再长,看到群里有时兴起的一些讨论,我才明白,原来所谓“站长”就是一群完全不是为了写作的兴趣,而是纯为做站赚钱而生存的人。什么火就搞什么内容,以转为主,自己相当于做一个“编辑”兼“维护”类的角色,实际目标就是刷SEO刷流量(之后怎么转化成钱我也不清楚)。&br&&br&我03年左右就开始在BlogCN写博客,当时在BlogCN上写博客的用户中(随便找的),我找到非常多极其有意思和有趣的人。令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叫“停不了的猴子事业”的博客。之后,我在&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当时还不知道是属于Google的),BlogBus、歪酷等地方都开过博客,最后才专注在&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写。从这些博客托管商那里,我也陆续知道一些有趣的人(现在完全不出名),通过评论回复和trackback,有些人还一度成为了朋友。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你只想一直看这些人的博客,但完全不想去留言或者trackback来让对方知道你的存在。正是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利用RSS来关注这些在不同地方写博客的人的新作。可以说,对于一个Blogger来说,RSS reader的意义主要不是在一“看新闻”,而是在于“看博客”,在于对一个自己周围的blogosphere的维系。我觉得我自己的写博客精神,是很依赖于以为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看我的博客这一假像的。如果常常认识到我的博客很多人看,我写博客就没办法自由挥洒,我的文字就不够有趣(在我自己看来)。写博客一定要假装没人看才有趣。同理,看到一个有趣的博客,你也会生怕自己的乏味会恶心到作者,一个这么有趣的作者,当他得知自己的博客将会有很多如我这般乏味的读者在follow,岂不大感无趣,有丧失写作动力之险。情愿在一处默默阅读欣赏即可,不愿打扰对方。只有RSS订阅能够恰如其分地满足同样有这种需求的人们。&br&&br&但是,假设这就是一种“blog的精神的话”,那这跟SNS的精神简直是背道而驰的。RSS reader在这一坐标下,也就是一种用来最大程度地避免形成交友关系的服务的。因为毕竟RSS技术并不只有个人博客会使用,订阅了一组RSS,你未必就是订阅了一个人或者一群固定的人,你最多只能说订阅了固定来源的内容,只是其中有一些是个人博客。所以RSS是一个让人跟内容(而不是人)建立单向联系的服务(现在我所知道的分析工具最多只能分析出你的RSS被哪些客户端订阅,但不能一一告诉你订阅你的都是&b&谁&/b&,所以是单向),而微博SNS则是能让你完全知道你关注谁和谁关注你这两份列表,是建立的人与人的双向关系。&br&&br&假设我所说的“blog精神”真的存在,那么,这也是一个不去评论留言或回复的风气。也许自己未必有那种自觉说“我不要为互联网产生垃圾文字”甚至于“在网上,只要是从我这儿出来的都是优质的,劣质的我亲自做censorship。不至于这样,但由于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他人的文字,会有所在意。至少会有这样一种想法:看了你的文章,我觉得好有趣,我有点话想说,想补充,甚至有点不同意见。可是我根本不想跟这位这么有趣的作者形成争辩态势,我的那点儿话,其实无非是要表达一下我对这篇文章的喜爱。我甚至不想说出来给作者听到。但是不吐不快,所以还是悄悄地在自己的博客里写出来算了,希望对方不会恰好订阅了我的RSS吧。事实上,就算对方订阅了我的RSS,对方也会基于同样的考虑,不会来我的博客回应的,只会在他的RSS Reader的界面前面笑而不语。相比而言,就在本问题的页面,你就已经能够看到哪怕是在“知乎”这种推崇优秀问答的社区,“社交化”的趋势已经催生出很多仅仅是表达“Google是个大傻逼”这样的微博式的回答了。所以SNS精神跟blog的精神恰恰相反,它是不介意甚至鼓励大量的未经深思熟虑的戏言、妄言和臆语——就怕你不说话不动作不秀美图不转奇闻不向你的timeline增加一条动态。&br&&br&RSS服务还代表着这样一种风气,那就是:用户要自己去找、去留意、去搜集他自己觉得有趣的内容来源。这包括两项对用户的较高要求:第一,他是一个事先就很清楚自己觉得什么有趣,什么无聊的人,也就是他是形成了他自己固定的一个品味;第二,他愿意为着对自己品味的较高忠诚,不惜花时间和精力自行去寻找和留意合适的内容来源。一种相反的做法——也是现在极其流行的做法——是什么叫?就是让互联网技术或者计算机算法从你日常的动作中读出可能连你自己也不清楚的兴趣倾向,然后再向你推荐你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即所谓的“推荐算法”。这种算法甚至不要求你清楚自己喜欢啥讨厌啥。对于一个完全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或者习惯随大流的用户,他对一个推荐机器人的“培训教育”很可能是零。很可能机器人在初始只能通过其他大多数用户的大众趋势来向他提供内容,等待他去点“踩”或者“不喜欢”来教育机器;但用户如果极少如此去教育机器的话,很可能情况就是一直以为他看到的都是大众兴趣。他满足于不需要自己去找,就有一些东西可看——毕竟是推荐的,那这些就当然是好看的,那就OK了。&br&&br&&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awrence Li& data-hash=&6bec4cda1f510& href=&/people/6bec4cda1f510& data-tip=&p$b$6bec4cda1f510&&@Lawrence Li&/a&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a href=&/2012/08/recommendation-is-har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论推荐之难 - Apple4us&i class=&icon-external&&&/i&&/a&。里面有段话:&br&&blockquote&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的能力就是品味。有好的品味已经不易,还要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相信我,那是枯燥的。即便做的是你热爱之事,也不令这枯燥减少一分。而一件事能否做成,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你忍耐这枯燥的能力。&br&&/blockquote&换句话说,只有非常宠爱自己那点儿小癖好小兴趣的人(这必然不会是大众,而且也不会是一般的小众),才会忍耐这枯燥。这就是为什么RSS Reader类产品用户极少而又极其“重度”的原因。Google Reader只是把RSS Reader做得特别好而已。Google不做Reader,当然不是因为Google Reader做得差或者Google不珍视那些谷粉所说的一些理念,而完全是整个RSS Reader服务的性质已经不适合由Google这种大公司去顾了。或许有什么小巧的开放团队会去专注地为这么小众的用户做一个应用——这样的例子不少——但未必所有这种做得很出色的小众应用最后能被大公司收购,很多小众应用就一直很出名而又很独立地运营了下去。Reader界只是恰好做得突出的就是Google,所以事情结局变成不是一个很好的小众应用等不到大公司去收购(这种常见的事情不至于让这么多人纠结不已),而是一个大公司要丢掉一个好应用(反倒就让很多人无比纠结不已)。&br&&br&Google Reader对我个人来说,让我担心的事情是我博客读者的流失。数据显示我的博客99%订阅来自Google Reader客户端。今时今日习惯使用RSS来follow博客的人,少一个是一个,不会再增多的了。我的博客是关评论的,真正的读者只有躲在RSS Reader背后的完全无名的人们。如果Google Reader结束服务,很可能我的博客就真的一个读者都没有了,我周围的blogosphere也会瓦解。事实上不用等到Google Reader出问题,早我就感觉独立写博客的人越来越少(除了前文所描述的那些“站长”)。早在在急于宣布Google Reader已死和RSS已死之前应该先宣布的,是blog已死。我一个等到Google Reader真死的时候才发现我的blog要死的人,就是典型的后知后觉和活该了。&br&&br&所以我不会怨恨Google关Reader服务。我自己产生的内容不够多,不够优质。凭少数不求出名的独立blogger的力量,当然也没办法维持blog的潮流。在一个SNS盛行,连老大妈也上Facebook的时代,这一点点blogosphere没能说服大家要么闭嘴阅读,要么产生精品——这不只是在这个时代,这到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是潮流。RSS reader和blogosphere从一开始就没有大众过。要论伟大,有一个更伟大的机制叫trackback,死得更早了。我若要怨恨和不舍,一定是先对trackback,迟迟不会轮到Google Reader。&br&&br&另见:&a href=&http://www.andrewsun.net/panta_rhei/archives/49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阅乎:除了我自己,谁还能向我推荐什么? : 万物皆流&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应该算是比较“资深”的用户,但从数据上看却远算不上“重度”,因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使用Google Reader,所以我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多“重度”。无论如何,我不是谷粉,我这人不会是任何粉。有什么好粉的?再伟大也只是个伟大的business。从一开始…
来自子话题:
我稍微说一下吧。&br&所谓的float,就是所有的 outstanding share 里面,被公众持有的,能够在股票市场上面自由流动(float的本意是浮动)的股票。那些非上市的股票,和按照法律规定不能自由卖出的股票(比如高管等内部人,按照法律规定,他们交易之前需公告,需要提前填写 Form 4 递交 SEC 备案等等,不像公众,直接网上填个卖单就行)不在 float 的统计数据里面。&br&来看谷歌。谷歌的股权结构是所有公司里面最奇葩的,没有之一。&br&谷歌在上市的时候,就采用了福特(F)1956年上市时候采用的保护大股东,歧视小股东的双层股权结构。谷歌把股票分为两类:Class A 和 Class B。这两类股票面值相同,但是投票权不一样:A类股票,每股一个投票权,上市卖给公众;B类的股票,每股有10个投票权,B类不上市流通,92%的B股由Page,Brin,Schmidt 三巨头手持有。2012年3季度的10-Q里面,谷歌披露了所有 outstanding 的A类和B类股票的数据:&br&Class A
264,956,901&br&Class B
63,637,291&br&按照92%的比例,三位高管的持股比例就占总持股比例的17.8%。谷歌能够通过这17.8%的持股,达到65%的投票权,也就是说,谷歌是大股东绝对控股的。&br&谷歌内部人持有流通股的1%,但是谷歌还有非流通股,总的 float 我下面算给你看。由于B股不流通,所以不算在 float 里面,同时高管持有流通股里面的1%左右,所以算下来 float 大概80%:&br&264,956,901×99% /(63,637,291+264,956,901)=79.8%&br&
说完了持股比例,我们来看一下谷歌奇葩的地方。当年谷歌是不想上市的,因为他不缺钱,创立三年就盈利了,而且是盈利很多,上市多麻烦,没必要。但是由于硅谷的传统,员工是有股票期权或者直接股份奖励作为薪酬,那些低级员工持股之后,持股人数超过法定限额,按照 SEC 的规定,必须以公众公司的身份公开财务资料。同时 VC 的投资也有退出的需求,在法律和投资人的压力下,谷歌扭扭捏捏的上市了。这三位创始人对谷歌有强烈的控制欲,同时也不希望那些“短视”的华尔街投行左右公司的战略方向,于是采用了上述保护大股东,歧视小股东的双重股权架构。&br&但是,由于企业不断发展,员工不断增多,新增加的员工工作到一定年限,都是有股权奖励的。这样,谷歌就需要不断的增发股票奖励给员工。这样创始人的控制权就会不断的被稀释。这时候三巨头不乐意了,于是谷歌学着媒体公司(如 Comcast ),提议创设第三类股票:Class C。C 类股票面值和 A 类一样,但是没有投票权。也就是说,谷歌在以后给员工的奖励是这些没有投票权的股票。你员工可以享有收益。但是,你不许干涉我高管的运作。&br&C 类股票的上市是一个2比1的股票分拆进行的。也就是说,在除权日之后,一股持有A类谷歌股票的股东会收到一股新的 A 类股票和一股 C 类股票。那么在除权日之后,谷歌的股价应该在现在的一半多一点,300多美元。&br&update: 谷歌的C类股票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除权日,因为争议太大,小股东正在与谷歌打官司,结果还没有出来,在结果出来之前,C类股票是不会上市流通的。&br&&a href=&/news//google-sued-by-pension-fund-over-proposed-stock-split.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ews/201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4-30/google-sued-by-pension-fund-over-proposed-stock-split.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来看苹果,苹果相对简单,股权非常分散。&br&苹果最新的资料来看,截至日。苹果的有940,692,000股股票 outstanding。最大的股东是富达基金,截至日,持有45,494,145股,持股比例20.7%。内部人持股比例如题主说,在1%左右的,所以他的 float 就是99%。
我稍微说一下吧。所谓的float,就是所有的 outstanding share 里面,被公众持有的,能够在股票市场上面自由流动(float的本意是浮动)的股票。那些非上市的股票,和按照法律规定不能自由卖出的股票(比如高管等内部人,按照法律规定,他们交易之前需公告,…
来自子话题:
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一个“Argument not optional”错误。&br&&img src=&/f765a8ef27d3a5fd_b.jpg& data-rawwidth=&431&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1& data-original=&/f765a8ef27d3a5fd_r.jpg&&根据HTML5的规范,windows.history.replaceState接受3个参数,其中前2个参数必不可少。但是此处代码使用了Safari未符合HTML5标准的实现,代码调用replaceState函数时,只提供了1个参数,导致IE报Argument not optional错,并卡壳在起始页面。&br&我写了一篇博客详细分析:是龙王庙总免不了要被大水冲,&a href=&/p/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3&/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一个“Argument not optional”错误。根据HTML5的规范,windows.history.replaceState接受3个参数,其中前2个参数必不可少。但是此处代码使用了Safari未符合HTML5标准的实现,代码调用replaceState函数时,只提供了1个参数,导致IE报Argume…
来自子话题:
因为特别喜欢零度可乐,也听说过它下过架,特地研究过它的危害。&br&零度可乐使用的代糖是阿斯巴甜,一种很常见的甜味剂啊。&br&---------&br&百科上的资料比较乱,有些前后矛盾,大概找了一些表达明确的:&br&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要求在标签上标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的警示。(其他资料证明在剂量内分解成分并没有太大危害)&br&-----&br&阿斯巴甜是受到美国食物药品局核可使用的糖类代用品,在国内也是准予发售使用的,而阿斯巴甜的安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摄取不超过50毫克。&br&-----&br&安全性明确,被所谓的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列为GRAS级(一般公认为安全的),为所有代糖中对人体安全研究最为彻底的产品,至今已有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种产品中19年的成功使用经验。&br&-----&br&阿斯巴甜每年销售额多达十亿美元,几千件产品采用,包括儿童服食的维他命、钙片。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健怡可乐和新上市的零度可口可乐都是采用阿斯巴甜作甜料,更有部分饭店有提供阿斯巴甜供客人选用。&br&-----&br&一罐355毫升无糖可乐约含180毫克,对于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男性而言需要饮用大约21罐(7.3升)无糖可乐才能达到FDA规定的50毫克每千克体重的摄入上限。&br&--------------------------------------------------------------------------------------------------------------------------------------------&br&如果这些资料可信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不信这些又能信什么呢?反正我是不信网上的谣传,能买到就喝。不管如何,这种有基本安全保证的食品都不食用了,还能食用什么呢?
因为特别喜欢零度可乐,也听说过它下过架,特地研究过它的危害。零度可乐使用的代糖是阿斯巴甜,一种很常见的甜味剂啊。---------百科上的资料比较乱,有些前后矛盾,大概找了一些表达明确的: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微软今天宣布将裁员1.8万人,此消息刺激微软股价上涨2.3%,早盘并创下52周最高价。微软今天宣布,计划在今年裁减最多1.8万名员工,这将创下微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裁员规模,原因是其正在消化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交易,并调整自身定位以适应未来发展。&/blockquote&&br&&b&为什么必须要裁员?&/b&&br&1,稍微有点商业常识的人都知道,&b&&u&人力成本是一项重要成本,微软精简一下再正常不过。&/u&&/b&72亿美元是多大的一个业务?需要多少人来做?这部分人和微软原来的人有多少重叠部分?&br&&br&举例说明:&br&在收购之前,微软有一个人力资源部,诺基亚有一个人力资源部,合并后肯定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多余的人员必定是要分流的。要么调岗,要么裁掉。在裁掉之前肯定已经想过其他出路了,你以前做文职,如果现在让你去做云计算的业务也能胜任,自然你就不用被裁掉,但事实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如果能留下肯定不愿意这么绝情。&br&同时,诺基亚的优势部门,比如设备,研发这一类的,必定当宝贝一样留着。&br&&br&2,业务的调整。&br&&b&&u&微软未来的业务是以云和移动为先&/u&&/b&,这部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公司大战略的调整,也导致公司对人才能力需求的转变。诺基亚(包括微软自身)现有的业务在必然别压缩,人员需求降低。还有一些业务已经被科技的洪流淘汰,比如诺基亚的功能机部分,必然大幅度裁减。&br&&br&&br&----------------------------------------------------------分割线-----------------------------------------------------------&br&&br&看到那么多人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觉得很奇怪。&b&买股票的人都是傻的吗?买股票的人是看到微软做了正确的事情,才有正面积极的回应!&/b&&br&当年微软买诺基亚可是通过董事会的,你不会认为微软的董事局的人脑袋比不过各位 键盘侠 吧?&br&&br&各位对被裁的人表示同情和对诺基亚品牌的辉煌不再表示追忆都是情有可原,但是各位别忘了,&b&微软收购诺基亚是一个商业行为,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并且经过双方董事局通过,微软不是慈善机构,裁员这种事,在双方准备交易的时候就是注定要发生的。&/b&&br&&br&微软收购诺基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了,从现在计算,还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微软的人力资源部门从第一时间就已经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内部转岗培训之类的,能内部消化的就内部消化,被裁是最后一个选项。
微软今天宣布将裁员1.8万人,此消息刺激微软股价上涨2.3%,早盘并创下52周最高价。微软今天宣布,计划在今年裁减最多1.8万名员工,这将创下微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裁员规模,原因是其正在消化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交易,并调整自身定位以适应未来发展。为什么…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存在,而且很大,我身边的同事几乎各个都要买,前提就是大屏&br&&br&Apple 目前最大的对手毫无疑问是三星,而三星的重要特性就是:大屏。&br&&br&在销售的过程中,相信 Apple Store 的店员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iPhone 是不错,可是三星有大屏。&br&&br&于是很有可能出现以下对话:&br&&br&店员:iPhone 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智能手机 。顾客:三星屏幕大&br&&br&店员:iPhone 有智能语音助理。 顾客:三星屏幕大&br&&br&店员:iOS 是目前最先进的移动操作系统。顾客:三星屏幕大&br&&br&店员:App Store 目前已经超过 100 万个应用程序了,而且质量都很高。顾客:我就想要大屏&br&&br&店员:您可以选购我们的 iPad 的产品。顾客:iPad 不能打电话&br&&br&店员:......&br&&br&但是,当大屏 iPhone 发售之后,这一切都变了。。。&br&&br&在三星的专卖店中,就会出现以下:&br&&br&店员:TMD,我编不下去了。你让我去做三星店员卖 Galaxy S5,我是真tm不知道该怎么卖。&br&我先给 Apple Store 投简历去了。&br&&br&利益相关:Samsung Semiconductor 中国区最大客户员工
谢邀!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存在,而且很大,我身边的同事几乎各个都要买,前提就是大屏Apple 目前最大的对手毫无疑问是三星,而三星的重要特性就是:大屏。在销售的过程中,相信 Apple Store 的店员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iPhone 是不错,可是三星有大屏。于…
来自子话题:
中国互联网上有两个著名的毛信徒,一个是史玉柱,一个是马云。史玉柱信奉毛的战略战术方法,马云则信奉毛的组织建设思想。史玉柱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信奉,比如农村包围城市,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r&&br&马云则是一种系统的信奉,或者说,马云更关注一帮泥腿子能够成功打天下背后的逻辑和原因。阿里的很多做法,几乎完全来自毛,比如支部建在连上,思想统一渗透到基层单位;比如延安整风,运动式整顿企业价值观;比如抗日军政大学,培养符合要求的干部;比如党指挥枪,组织部决定重大业务和人事。阿里的人事部门,几乎相当于政工部门,权力极大。&br&&br&此外,阿里的口号式思想灌输,形式主义的管理方法,都是通过将核心价值符号化、具象化,进而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经典做法,深得毛的精髓。阿里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点都不像外人看上去那样虚伪,那种真诚,那种声泪俱下,那种披肝沥胆,那种痛心疾首,全都无比真实而且触及灵魂。处于那样一种“场”中,洗脑是全然无形,但却异常深刻的。&br&&br&马云经常发布长篇内部邮件,那几乎相当于阿里版本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和《为人民服务》。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导向,如果简化成一句中共的俗语,那就是“政治挂帅”。&br&&br&直到延安之前,毛没有神化过自己。毛被神化,只是一种必然的结果。马云不需要神化自己,但他非常清楚,被神化也同样会是一种必然结果。在毛思想之外,马云还有着很多武侠的情怀和道教的观念。&br&&br&迄今为止,马云的方法十分有效,而且备受内部和外部推崇,这套方法你不能说它非常中国,但一定可以说它非常中共。百度、腾讯和盛大,与阿里巴巴的方法完全不同,很难比较优劣。但我认为,马云这套方法可以蓄积非常大的势能,但也存在失控的危险。
中国互联网上有两个著名的毛信徒,一个是史玉柱,一个是马云。史玉柱信奉毛的战略战术方法,马云则信奉毛的组织建设思想。史玉柱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信奉,比如农村包围城市,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云则是一种系统的信奉,或者说…
来自子话题:
世界上第一款家用数码相机是Apple QuickTake,由苹果设计,柯达代工,帮主回归后砍掉了这个产品。但苹果并没有完全放弃影像技术,从硬件上来看,可以说mac上的iSight是quicktake的遗产,从软件上来看,有专业级别的Aperture和消费级别的iPhoto,iMovie。&br&如今的iPhone和移动设备上的摄像头可以说是QuickTake,iSight在移动设备上的延伸,岂能说苹果没有任何影像基础?&br&苹果既有如此深厚的影像基础沉淀,又一向重视完美的产品用户体验,因此iPhone的拍照效果要远比其它手机优秀是理所当然的。&br&附上1996年使用Apple QuickTake所拍摄的帮主照片。&img src=&/1698caca6cfda8b3c1e5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698caca6cfda8b3c1e5e_r.jpg&&
世界上第一款家用数码相机是Apple QuickTake,由苹果设计,柯达代工,帮主回归后砍掉了这个产品。但苹果并没有完全放弃影像技术,从硬件上来看,可以说mac上的iSight是quicktake的遗产,从软件上来看,有专业级别的Aperture和消费级别的iPhoto,iMovie。如…
来自子话题:
买不起苹果,但是对于我心里而言,我觉得盖茨大叔比乔布斯伟大。(看乔布斯传,觉得乔布斯更多教给我们的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而盖茨大叔教给我们是做为人要有“责任”)&br&&b&&br&&/b&&br&&b&理由:&/b&&br&&b&比尔盖茨: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是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不管通过何种手段,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医疗保健,还是广泛的经济机会,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player.php/sid/XMTkzMTU2MDU2/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C4ED8DF3B0A0FA-E064-6B7B-DA&&&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比尔盖茨 哈佛演讲&/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MTkzMTU2MDU2.html&/div&
&/div&&/div&&/b&
买不起苹果,但是对于我心里而言,我觉得盖茨大叔比乔布斯伟大。(看乔布斯传,觉得乔布斯更多教给我们的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而盖茨大叔教给我们是做为人要有“责任”)理由:比尔盖茨: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是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
来自子话题:
我来重新整理一下事件的时间线:&br&&br&WireLurker——其实个人更愿称之为 Machook,目前能查到的最早的记载来自于&a href=&/entry/machook-kill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 Blog,经 @陈少菊 等影响较大的帐号 RT 后,曾在 Twitter 中文圈中引发了小范围的关注。&br&&br&之后沉寂了很久,几天前,@littledew 在 V2EX 发帖并社工出了疑似病毒作者的域名等作案信息,以及其私人照片、常用的各个网络帐号和密码。&br&由于原帖已被删除,部分信息可通过 Google 快照查看:&a href=&/search?q=cache:R6dBglHPsr0J:/t/Fp%3D2+&cd=1&hl=en&ct=cln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一天后,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向 V2EX 发送了律师函,以「披露了委托人大量隐私」的名义要求删贴:&a href=&/t/144122?p=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那个关于 Machook 木马社工的帖子删除了&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eecd9d653f0dba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eecd9d653f0dba_r.jpg&&PS:「披露了委托人大量隐私」…这不是反衬出原帖的QQ聊天记录等都是真实的么……&br&
还 Cc 给麦芽地,要知道此律师函公开之前大家都以为是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干的呢,这律师真是中国好队友……&br&&br&当天下午,Palo Alto Networks公司发布了有关此木马的报告(&a href=&/content/dam/paloaltonetworks-com/en_US/assets/pdf/reports/Unit_42/unit42-wirelurker.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o&/span&&span class=&invisible&&ntent/dam/paloaltonetworks-com/en_US/assets/pdf/reports/Unit_42/unit42-wirelurker.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国内媒体纷纷转载,此木马及其危害才开始广为人知。&br&&br&————————&br&&br&那么结合一下上述事实,我们来做一个简单分析:&br&&br&据那篇律师函所述,涉嫌因疑似制作病毒而被网友社工侵犯隐私的人名叫段治,而该封律师函在发往 V2EX 的同时 Cc 了一个域名为麦芽地的邮箱帐号。由此可知,此人就是麦芽地公司的员工,而贴中所涉及的木马,也有可能是公司行为而非个人行为。&br&&br&而从&a href=&/company/82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桔子官方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我们又能得知,麦芽地为360所投资。可为佐证的是,「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正是为 360 代理过「3Q大战」等关键战役的事务所。&br&&br&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只要最早的那篇社工贴的内容没有全错,WireLurker 病毒就和奇虎 360 脱不了干系。
我来重新整理一下事件的时间线:WireLurker——其实个人更愿称之为 Machook,目前能查到的最早的记载来自于这篇 Blog,经 @陈少菊 等影响较大的帐号 RT 后,曾在 Twitter 中文圈中引发了小范围的关注。之后沉寂了很久,几天前,@littledew…
来自子话题:
遇到任何问题,电源键+Home 键截图,发给我。儿子。&br&&br&&br&--------------我是分割线啦啦啦-----------------------&br&------------------------------------------------------------------&br&(◎﹏◎)评论区我已经招架不住了,混知乎的朋(ji)友们脑洞实在太大了……(←_←)
遇到任何问题,电源键+Home 键截图,发给我。儿子。--------------我是分割线啦啦啦-----------------------------------------------------------------------------------------(◎﹏◎)评论区我已经招架不住了,混知乎的朋(ji)友们脑洞实在太大了……(←…
来自子话题:
之前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正好今天写了从事设计工作这6年来的感触。大部分都是来自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2008年到2010年2年多在美国雅虎总部的日子。&br&&br&以下是全文。:)&br&&br&今天早上上班前,翻出一件衣服。是2008年10月美国雅虎创新设计节的纪念tshirt。我穿上这件6年旧的衣服,7点出门上班。&br&&br&路上我想,要把做设计工作这段时间的一些感想写一下。从2008年9月全职工作开始算,刚好6年。&br&&br&脑子里想起很多事情。从2007年开始就陆陆续续进行各种设计工作。&br&&br&2007年春天,和同学们开车从密歇根到华盛顿。在被几个黑人壮汉保安带到政府大楼里按了半天指纹,做了安全检查后,进入美国联邦贸易局做流程设计。&br&&br&2007年夏天,一个人拖着两个箱子,箱子里放着我的被子和显示器,到纽约实习。一个人到皇后区租了便宜的房子,第二天开始在曼哈顿时代广场附近的爱立信做移动设计。&br&&br&2008年年初,密歇根还下着大雪,坐巴士穿梭在学校各个办公区做用户研究,为密歇根发展办公室做网站设计。&br&&br&2008年夏天,一个人跑到西雅图,在华盛顿大学租了一个小房间,从中国超市扛回一袋20公斤的大米屯好粮食,开始在AOL做移动设计。&br&&br&2008年9月,一个人跑到硅谷,开始在雅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做移动搜索设计。&br&&br&2010年圣诞节,结束在拉斯维加斯的短期休假,去了AT&T做移动应用设计。&br&&br&2011年9月,回国进入腾讯CDC,开始做设计与设计管理。&br&&br&2013年9月,到了华为,开始做华为运营商事业群软件部分全球业务设计工作。&br&&br&想了一阵,决定还是这么下笔,写片段,写这6年工作给我带来的今天早上能想起的最深刻的感触。刚好10点。&br&&br&&b&1,新鲜&/b&&br&&br&第一次全身心投入工作总是新鲜的。刚到纽约,进入高大上的办公楼,穿着我去outlet打折买的正式衬衣,成为办公室里最年轻的员工,也是唯一一个亚洲人。那时记得很清楚,办公室里有两帮人,一帮是瑞典人,每天9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西装革履,不苟言笑;一帮是美国人,每天穿得时髦,各种笑话飞来飞去,开心的很。我每天在设计经理的指导下,打开Axure开始一个一个地画移动界面。新鲜的感觉贯穿其中。部门给了我一个箱子,里面放了几十部手机,用来测试;纽约的规矩,年轻实习生帮大家买咖啡,我每天下楼买很多杯乱七八糟的咖啡;我知道了什么是NASCAR;我看到了当年彩铃在AT&T的月营收报表并整理;中午也学同事买一份沙拉在楼下Bryant公园晒太阳吃午餐……&br&&br&新鲜是设计师必须有的感觉,这是一种乐趣和热情的混合动力。我对设计的热爱从纽约开始,越来越浓。后面每一次到新工作岗位,我都会在当地找博物馆,和当地人聊天,保持对环境、人、生活形态的新鲜和求知,这对设计师了解工作、生活,非常重要。&br&&br&今年上半年去了两次德国做IPTV项目,是我第一次去欧洲。这份新鲜感让我积极地去了解当地的文化、人、生活状态,帮助我在和德国电信客户的设计谈判中提供了充足的内容准备、共同话题、和信心。&br&&br&我一直觉得,去一个新地方,有两种了解方式。一种是旅游,一种是工作。感受美好和惬意,旅游就可以;要感受这个地方的全部,还得是工作。(读书也算是工作的一种吧)&br&&br&&b&所以,设计师应该珍惜每个工作环境,保持新鲜感,生活才会有灿烂的感觉。&br&&/b&&br&&b&2,恐惧&/b&&br&&br&工作并不全部是美好的。我很庆幸我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br&&br&2008年年底雅虎裁员,计划要裁10%,全公司范围。这个很恐怖,每个部门每个团队都有人要走。&br&&br&那时我入职几个月,刚刚进入工作兴奋期。记得那时候我一个交互设计师对应4个产品经理。两个是密歇根大学的学长,Ross的MBA,还有两个是学霸,一个是康奈尔大学本科、斯坦福硕士,一个是加州理工大学本科、斯坦福硕士、伯克利MBA在读。他们每天提的设计需求可以说是海量且难以理解的,一方面很佩服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产品敏锐度,另一方面被海量的需求压着我不得不学会如何去安排时间解决这些问题。&br&&br&咖啡时间、午饭时间,周围的同事很多都是硅谷互联网老兵,和他们吃饭聊天对于我一个刚入职的毕业生是很有帮助的。&br&&br&家庭上,我和我老婆一起在美国生活,老婆大人是完美的家庭主妇。&br&&br&我认真工作、认真赚钱、认真学习,一切都刚起步。&br&&br&然后收到公司通知,裁员要在某一天开始。美国的裁员是可怕的,不会提前告诉你。裁员当天,所有楼层的会议室贴条不准使用,留给HR和被裁员的员工谈话。那天,HR和主管会走过来,叫着你,说,不好意思,跟我们聊下,你就被默默地裁员了,签好文件,2小时内收拾好东西就要离开公司。&br&&br&当时说实话,吓的不行。天天毕业生们凑一起,讨论毕业生会不会被裁员。一些毕业生说,不会的,毕业生这么便宜,裁不到毕业生。我将信将疑。&br&&br&裁员那天,我开车上班,进园区停车场要刷工卡。我手抖着刷不上。我脑子里面在想,完了完了,部门就我一个中国人,又年轻又没有经验,肯定是我了,刚买的车刚租的房刚续约两年的iPhone刚办的健身卡…… 在美国工作中国人是用H1B的,如果突然失业,又在短期内不能找到工作,就得回国了。我觉得还在一个工作经验学习期,硅谷又是做设计最美好的地方,我还不想走。&br&&br&结果运气好,没有被裁员。(毕业生还是有部分人被裁了……)&br&&br&后来又经历了大大小小好几轮裁员,看着自己合作很久的同事离开。&br&&br&说不上是什么感觉,但是第一次裁员留给我的恐惧还记得很清楚。&br&&br&&b&我学到,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份敬畏在里面。职业和生活是不一样的。&br&&/b&&br&&b&3,感动&/b&&br&&br&工作中有很多感动。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雅虎一次周年聚会。在总部URL餐厅,几千员工聚在一起。&br&&br&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David Filo上台致词。很喜欢Jerry这个人,有着中国人传统的谦逊,也有硅谷人的聪慧和热情。他讲了什么我已经忘记,就记得那天他把5,6件雅虎的tshirt穿在身上,然后面对几千人,一件一件脱掉,每一件被脱掉的tshirt,他都讲,他清楚地记得,这个tshirt是什么产品发布的纪念tshirt,那个项目怎么怎么样优秀。&br&&br&&b&我感受到硅谷的一种对开发、产品设计的偏执、激情、和钟爱。&br&&/b&&br&从那天开始,我工作场合得到的纪念tshirt,一件也没有扔过。&br&&br&&b&4,友情&/b&&br&&br&工作中收获的友情,是职业路上的一大财富。我不能说和工作过的所有同事都是朋友,但是很庆幸有一些。记得参加工作,对美国工作环境一点都不懂的时候,认识了Josh。那个时候整个设计团队就3个人,我老板是设计经理,我是交互设计师,Josh是视觉设计师。每天和Josh讨论需求、讨论工作,成为朋友,后面一起讨论生活。他大我10多岁,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毕业,非常喜欢设计、摄影、艺术、产品。&br&&br&和他聊得比较来,每天的咖啡时间都会请教他在美国做设计工作的经验,我也学到很多。工作中我们会互相帮助,他画不完视觉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画稿,我交互文档整不完的时候他会主动帮我做交互。&br&&br&&b&我觉得工作中合作是一种缘分,特别是对一个事情、一个专业有共同兴趣和想法的同事,一定会是珍贵的价值和友善的朋友。&br&&/b&&br&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大多都已经离开雅虎,他们分散在Google,Apple,Facebook,Linkedin等公司。很多时候做设计遇到难题,我会问他们,他们能帮我解惑。&br&&br&我现在也有一定工作经验了,面对比我年轻的同事、朋友提的问题,我也会认真回答。我觉得作为善良设计师群体中的一员,这是一个好习惯。&br&&br&&b&5,喜悦&/b&&br&&br&&b&工作中的喜悦是弥足珍贵的时刻。能保留就要保留下来。能分享就要分享。&br&&/b&&br&我记得雅虎工作时有个产品总监非常有趣,他个性非常开朗,经常走着走着,就对旁边同事说,某某项目赞啊,做的不错,难道不值得和我击掌一个嘛?然后他们就击掌叫好。这是很开心的时刻。我想着,如果我的项目有开心的时候,我也要这样。&br&&br&后来到AT&T做一个产品的iPad版本改版。改版前这个App是App Store浏览类目排名39名,改版后是第1名。同事们非常开心。作为这个产品的主设,我也想和大家分享这些喜悦。我走到每个合作的同事面前,说,不错吧,第一,难道不值得击掌一个嘛?然后大家乐呵呵的击掌。&br&&br&工作的喜悦,总会发生,一般都是在项目最艰难的阶段过去后的结果回收。&br&&br&&b&享受工作的喜悦,是一种幸福。&br&&/b&&br&&b&6,无助&/b&&br&&br&感觉做设计管理后,无助会变多,不知道为什么。lol&br&&br&很多时候,不是谁的错,但是事情就是不对。想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就挺无助的,毕竟不能什么事情都去麻烦上级。&br&&br&工作越久,越发现无助是一个状态,是一个管理者必须有的状态。换言之,如果什么事情都这么好解决,就不需要你了。&br&&br&&b&所以接受无助的状态,把无助看成每次突破的机会,是一个积极正面的解决方案。&br&&/b&&br&这里我有一个印象蛮深刻的点。无论多么无助,解决方案如何,事情总会过去,甚至结果都类似。但是中间的过程(痛苦度)会随着管理者的思路、做事方式、态度而变化且差异非常大。&br&&br&&b&所以,享受无助也是管理者学习道路上的一道风景线吧。:)&br&&/b&&br&&b&7,愤怒&/b&&br&&br&确实也愤怒过,越年轻越容易愤怒。年轻时候愤怒还蛮多的。哈哈。&br&&br&最早的时候雅虎做移动搜索,做的确实不错。苹果发布iPhone时,乔布斯请杨致远上台演讲,杨致远重点提的那个oneSearch,就是我当时做的项目。那个时候的搜索不仅仅是显示链接,而是要显示一些答案,例如搜索城市,出天气的结果,搜索航班号,出航班信息的内容。这些思路都是靠前的,那个时候Google都没有这些。&br&&br&但是,Google移动搜索很快就跟了上来并慢慢超越。那个时候雅虎有点乱,各种裁员,各种离职,团队的领导换了又换。记得有一个创新移动搜索产品,我经理、Josh、和我三个人想了很久,做出了完整设计,并和两位出色的前端一起完成了开发。当时我们都认为是超前的产品设计(甚至在5年后的现在,很多移动搜索的点子才慢慢呈现在Google、百度或者其他相关产品中)。然后换了大领导,重点切换,这个创新产品就没了。&br&&br&没了……&br&&br&真的有点愤怒的。&br&&br&然后我经理走了,去创业。Josh也走了。我同事走了大半。大领导走了,去了Linkedin。一个大领导来管管,又走了,去了Facebook。我一个人撑着这个产品设计,做产品经理、交互设计、视觉设计,撑了一段时间我也就走了。&br&&br&&b&现在偶尔有空会想,当时能把那个创新产品发布出来是什么结果……&br&&/b&&br&&b&8,坚持&/b&&br&&br&我从来没有想过每天6点半起床上班。&br&我从来没有想过去欧洲不是旅游,而是一天工作17个小时。&br&我从来没有想过上班打卡,1分钟都不能晚。&br&&br&直到2013年9月到华为上班。&br&&br&本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很简单就做到了。每天6点30的闹钟还没有响,6点25我就自然醒了。有时周六周日7点前醒了,我也不继续睡,起来在阳台坐着读书。&br&&br&&b&在华为工作我学到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再难的事情都能做出来。&br&&/b&&br&记得上半年到德国,碰到一群看不懂我们文档、对我们各种不满意、对设计方案希望全盘推翻、质疑我们设计准备文档方式交流能力语言能力的德国客户;碰到一个延期严重的时间点;碰到一个客户频繁投诉的情况;碰到一个最重要且不能出任何问题的项目。&br&&br&当时我就想,不可能嘛,咋办。&br&&br&后来一想通,人都在德国了,那还不好好搞。坚持。&br&&br&早上7点起来准备会议,和国内的同事沟通设计稿;&br&早上9点开会,一个界面一个元素地和客户挣,讲道理;&br&早上11点和客户喝咖啡,把悬而未决的设计点私下讲清楚,顺便吐吐槽,把德国设计师和我们拉成一条线;&br&下午6点结束一天的会议;&br&下午6点半例会,一群人为了解决方案和项目进度扯得面红耳赤;&br&晚上9点继续在公司确认设计方案;&br&晚上11点回宿舍,看看书,写写文章,换换思路;&br&晚上12点继续看设计稿,准备明天的会议,什么时候想通什么时候睡。&br&&br&坚持下来。结果还是好的。客户认了我们这帮认真专业的中国设计师,也算不错。&br&&br&&b&我相信工作的道路如果是进步的,就会越来越难。的确,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还是会越来越难。所以坚持是一项必备的品质。&br&&/b&&br&&b&9,家庭&/b&&br&&br&爸爸妈妈从小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老婆口中“朋友认识的谁谁”,都是真实存在的。(仅仅强烈怀疑我妈妈小时候嫌我胖说同事家的孩子是“武术冠军”这个事情,哈哈)&br&&br&与其听了鬼火冒,还不如学会听听家人的话,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想想自己差距在哪儿。&br&&br&工作这些年,我的感触是,爸爸妈妈老婆的话,都是要听的。&br&&br&也许他们不是做互联网的,不是做设计的,提的意见也不一定准确和专业。但是家人的意见总是从最爱你的角度出发的。&br&&br&&b&不一定听从,但是一定要听。&br&&/b&&br&&b&我时时刻刻都觉得他们是对的。:)&br&&/b&&br&&b&10,心态&/b&&br&&br&这几年心态的转变是最大的。&br&&br&年轻时候弱智的厉害。记得读书时和大学舍友一起在校园晃荡,看什么都看不惯…… 明明什么都不懂但是还心高气傲的……&br&&br&&b&工作后真的就会长大。其实个人是在慢慢成长的,但是好玩的是,越成长越觉得自己不行。感觉周围的人都好厉害……&br&&/b&&br&心态的转变带来新的习惯,这几年越来越喜欢读书,比读大学那阵还喜欢,越来越喜欢写字,两年写了15万字。&br&&br&......&br&&br&还有好多事情没有想够,就写到这里吧。&br&&br&记得2008年的时候,我比现在胖些,公司有美味的杯子蛋糕下午茶,时不时下楼穿着雅虎的衣服和同事喝酒聊设计。开心的日子,怀念啦。:)&br&&br&&img src=&/29a89c2a9e669e3a8ce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9a89c2a9e669e3a8cec_r.jpg&&&br&&br&&img src=&/9fc9d66c1a24f24abc4b2aab0e45514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c9d66c1a24f24abc4b2aab0e455141_r.jpg&&
之前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正好今天写了从事设计工作这6年来的感触。大部分都是来自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2008年到2010年2年多在美国雅虎总部的日子。以下是全文。:)今天早上上班前,翻出一件衣服。是2008年10月美国雅虎创新设计节的纪念tshirt。我穿上这件6…
来自子话题:
&p&影响很大。硬件的功能及性能直接影响游戏软件的开发。&br&&br&题主谈及PS3和Xbox360,本人参与过两个相关游戏项目的开发,就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硬件的差异如何影响软件开发。&br&&br&PS3的特别之处,是它有一个主要的CPU(称为PPU),另外有6个可用的辅助处理单元(称为SPU)。软件开发难处在于,那些SPU各有256KB本地内存,开发者要把想并行计算的数据从主内存打包发送到SPU,完成工作后再把结果抄回来!SPU还用另一套指令集、编译程序!&br&&br&PS3 Cell处理器&br&&img src=&/54df2acd285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p&&p&&img src=&/8c6fceb81a817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8c6fceb81a817_r.jpg&&&br&而Xbox360则是3核CPU,能正常地访问512MB主内存(统一内存架构)。虽然不是x86架构,但能直接用正常的多线程方式来做并行。&br&&br&Xbox360 Xenon处理器&br&&img src=&/290ddae66c521d064724_b.jpg& data-rawwidth=&391& data-rawheight=&4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1&&&br&至于SDK,微软提供Direct3D 9变种的API,移植PC的代码变得简单得多。而PS3的图形API则是非常低阶的,显存的地址分配都要开发者自己实现。另外,游戏的优化是需要针对个别CPU/GPU去做的,例如用该CPU/SPU的SIMD指令集去编程。&br&&br&如果同时还要跨平台至Wii,那才是恶梦!因为Wii的&GPU&是固定管道的!Shader Model 1.0都没有啊!做个材质效果要设置几十个渲染状态,像IQ题一样!想用cube map做反射效果要先把它贴在球体上渲染至frame buffer(render target都没有!),然后抄到纹理,再把纹理当作sphere map来用啊!!Wii所有内存加起来100MB都没有,而且有分快主内存、慢主内存、帧缓冲内存、纹理内存啊!!你说怎么影响软件开发!!&br&&br&吐完。&/p&
影响很大。硬件的功能及性能直接影响游戏软件的开发。题主谈及PS3和Xbox360,本人参与过两个相关游戏项目的开发,就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硬件的差异如何影响软件开发。PS3的特别之处,是它有一个主要的CPU(称为PPU),另外有6个可用的辅助处理单元(称为SPU)…
来自子话题:
索尼贵,联想丑,苹果烫。
索尼贵,联想丑,苹果烫。
来自子话题:
第一步:&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Z.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等全球所有Amazon网站,但你得注册多个区域的账号来适配当地的书库&br&第二步:绑定信用卡,购买&br&第三步:可以备份到云端,切换账号之后在下载&br&第四步:确定全世界Amazon书局都没你的书,你可以刷多看的OS,或者装个多看阅读,豆瓣阅读的APP到手机&br&第五步:注册多看账号,绑定信用卡&br&第六步:在多看上买书&br&第七步:确定全世界的Amazon和多看都无法给你提供书,请购买实体书&br&第八步:连实体书都买不到的话,可以去下一本盗版书看,记得看完了删掉,不要在传播了&br&&br&版权是有价值的,你可以过去读过盗版书,但当你知道有正版途径可以获得这些书,请支持正版
第一步:、等全球所有Amazon网站,但你得注册多个区域的账号来适配当地的书库第二步:绑定信用卡,购买第三步:可以备份到云端,切换账号之后在下载第四步:确定全世界Amazon书局都没你的书,你可以刷多看的OS,或…
来自子话题:
谢邀~~一周前收到该题目的邀请时,自己也去US亚马逊逛了一圈,发现确实在某些产品的review下有好多长篇大论的评论,比如大家对Kindle的review:&a href=&/gp/product/B008GFRE5A/ref=amb_link_?ie=UTF8&nav_sdd=aps&pf_rd_m=ATVPDKIKX0DER&pf_rd_s=center-1&pf_rd_r=0RK61QBWBWPRT3Y5JCHZ&pf_rd_t=101&pf_rd_p=&pf_rd_i=50784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indle Fire HD 8.9&&i class=&icon-external&&&/i&&/a&. 于是我向身边的一些美国朋友询问了原因,他们的年龄大概为20---40。&br&
我所得到的答案只是来自一小部分美国人,希望通过整理后,能够帮助提问者更好的了解美国的文化。&br&
明确一下,这里我所讨论的review,是来自US亚马逊用户真实的review,暂不考虑那些&网络水军&、&专业写手&的因素。&br&
接下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吧:&br&&u&&i&&b&第一,从人的因素方面来看。&/b&&/i&&/u&&br&
1),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br&
美国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言论自由的国家,小到街头流浪汉,大到白宫领导人,宪法赋予了美国人民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他们是一个非常“爱说、健谈”的民族,他们不仅喜欢说,还希望分享传播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时,他们是绝对不会错失良机的。&br&
在给自己在亚马逊购买的产品写评论对于他们来说正是一个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他们有话要说,而且有平台让他们说,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如果一些review写得比较出众的话,其他用户可能会在该review下进行评论,好的review得到大家的关注,其作者当然会喜上眉梢、眉开眼笑咯。&br&
2),希望可以帮助别人。&br&
详细的review一般都表达了该用户对产品的感受,或者好、或者坏,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和其他同类产品的比较等等,都会一一详细地描述出来,让其他用户(潜在的用户)感同身受。他们愿意抽出时间这样做,除了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意外,他们还希望可以给那些潜在的用户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比如,一些用户受益于产品时,他们希望通过review来使其他人也能受益于该产品 ;一些用户觉得产品糟糕透了,他们则希望通过review来使其他人免受其害。&br&
而且他们相信,如果一个产品有足够多的差评时,US亚马逊会把该商品撤下架的,这样在亚马逊的商品之间便存在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关于这一条,他们自己也不是很肯定,他们只是这样认为的)&br&&b&&i&&u&第二,从US亚马逊本身来看。&/u&&/i&&/b&&br&
1),鼓励机制。&br&
US亚马逊在估计客户收到商品后,会发一封邮件到用户的信箱里,鼓励用户能抽时间对产品进行评论。&br&
顺便在这里提一下,US亚马逊的快递好给力,几乎都是在两天之内送达,好像比国内的快递给力多了。&br&
2),另一种社交平台。&br&
US亚马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社区。人们在上面分享交流自己对产品的看法及建议,大家在分析产品时,相同的观点得到赞同,不同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非常自由和开放。&br&
US亚马逊在评论设置上跟国内的淘宝有些不同。用户可以在每一条review下进行评论、或者对写该条review的作者进行提问,进而关于产品进行更深刻更广泛的讨论。&br&
比如,买了ipad10的A用户写review说ipad10很实用,平时自己都是怎么使用它的,下载的某个App怎么怎么好......;此时也够买了ipad10的B用户则在A用户的review下进行评论说,“哎呀、我觉得这个App不如那个App好用,那个App又......&;这时潜在的C用户看到了A、B的讨论便在A的review下提问,“这ipad10跟ipad3的差距在哪里啊?那个App是免费的吗?......”;于是ABC对于ipad10开始了风风火火的讨论。这个例子举得可能有些幼稚,但我就是想表达人们可以在亚马逊上畅所欲言的讨论,志同道合的人还能交上朋友,专业的review还能得到广大用户的称赞和恭维。&br&&br&&u&&i&为什么淘宝没有形成这样的氛围呢?&/i&&/u&&br&这个可以解释原因吧:&img src=&/a746c7137a_b.jpg&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a746c7137a_r.jpg&&=========================================================&br&
今天早晨起来,看到大家的评论,发现如果单纯地把亚马逊和淘宝做比较的话,有些不科学,二者的经营模式完全不同。亚马逊和淘宝:一个是B2C商城,一个是C2C模式;一个是公司在运营,一个只是平台提供商。&br&
但就评论这一点来讲,无论在哪里购物,既然卖方已经提供了用户对产品进行评论的平台,那为何又不能坦然地接受用户对产品的点评呢?好评就是亲,差评就要被威胁,谁还愿意给出自己对产品最中肯的评价。&br&
我想,如果淘宝上的店铺一开始就用积极的态度对应顾客的“差评”,根据顾客的评论及时调整自己架上的产品,主动对产品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就算是规模较小的店铺也能诚信长久的经营吧。店铺尊重顾客的点评,同时顾客认为自己的评论对卖家和其他潜在顾客来说是有价值的,那谁又会拒绝给出中肯的评论呢。如果真是这样,如今淘宝的评论机制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br&&br&
谢邀~~一周前收到该题目的邀请时,自己也去US亚马逊逛了一圈,发现确实在某些产品的review下有好多长篇大论的评论,比如大家对Kindle的review:. 于是我向身边的一些美国朋友询问了原因,他们的年龄大概为20---40。 我所得到的答案只是…
内存占用太大.
内存占用太大.
情景1&br&友A:给我遥控器我要看《一仆二主》&br&友B:你也看这个啊你看到哪一集了&br&友C:(递上遥控器)国产剧有什么好看的,节奏慢废话多,渣渣&br&友A:有我最爱的张嘉译大叔!&br&友A友B边嗑瓜子边看电视,友C拿手机刷微博,是时不时抬头看两眼,然后吐槽几句。&br&&br&情景2&br&友B:上次看到第几集来着&br&友C:21集!&br&友B:哪有这么快!&br&友C:(强过遥控器,跳到第21集,看到开始放片头曲按暂停)你看到第几集了?&br&友B:17集&br&友C:我给你简单介绍下中间的剧情,(哔——剧透消音),这些就是中间的剧情,这么点事儿花了4集还没讲完,国产剧就是墨迹(按播放,快进跳过片头曲)&br&友B、友C嗑瓜子看电视。&br&&br&——————&br&旁友们,这个问题你们想劈叉了!客厅是什么,国内这些血贵血贵的房子客厅和起居室是一回事,就是家里人扎堆的地方!现在小年轻合伙租个房,下班回家砰地把房门一关扑到床上看电脑,这不是正常状态!年纪大了总要有家庭吧,难道你回家砰的一下,你老婆砰的一下,你孩子回来再砰的一下,等吃饭了三个人再砰砰砰出来吃饭,对不对,不能够!这样,俩人吃过饭,老婆在客厅奶奶孩子用玩具逗逗,你咣叽蹲到沙发上把电视从头一个翻到最后一个,你老婆抬起头来说“你能不能好好看一个台,换得人心烦”,你最后只好停在CCTV1看焦点访谈打瞌睡,对不对,这才是家庭生活!&br&电视机和显示器啥区别?现在机顶盒都走HDMI了,你说电视机自带内容啥的我还真不信。电视机是啥,电视机就是大号显示器!大了什么区别,大家一起看!当然,备不住你就喜欢大的,自己就爱看大的爽,但你和三个及以上小伙伴一起在笔记本上看一场电影试试,对不对,坚持不住!更别说现在天杀的笔记本厂商都用1366还可视角特别小的屏,边上的小伙伴看脸不仅是扁的,连色儿都不一样,怎么行。大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分享。分享,那人爱看的都不一样,不得协商,不得妥协?这一协商一妥协,沟通不就建立了么,感情不就培养了么!一天到晚见不了几个小时的面,还不说几句话,怎么一起过日子,对不对。&br&07年前后的时候HTPC大热,为什么,好好的机箱搬到客厅来,不是把电视机搬到书房去?因为客厅才是中心!你在客厅看电视等老婆做饭孩子写作业,完了吃饭孩子非得看喜羊羊要不就使劲哭不吃饭,吃完饭孩子非得和妈一起玩马里奥,疯半个小时你打发孩子去睡觉,然后和老婆一起看个国产电视剧,是不是,小日子得这个过法。&br&前些日子三星出了个电视机,利用偏振原理可以俩人一起看俩片儿,人还都带着耳机,操蛋玩意儿,物理学得挺好啊!挺好还抄人家苹果啊!那是在客厅么,那是在网吧!不肖子孙,大家各过各的那还叫家么,连宿舍都不算!&br&啥叫电视啊,一人往沙发上一躺,电视心说这谁,上次看的啥,看到哪了,哦这是爹,上次离开电视机是在看速度与激情,但这个点儿快球赛了,他之前也经常看,对不对,该放这个;或者一群人横七竖八地躺在沙发上,电视机想怎么办,该听谁的,妈的谁有遥控器听谁的,要不为啥电视机都带一个遥控器呢。不行拿遥控器的这是妈,她这个点想看的也就是戏了,旁的每人爱看,不行我得装遥控器失灵,等孩子用手机遥控看国产电视剧,全家人其乐融融。是不是,这才像话,整个android就是智能了?那你整个墨镜就是加藤鹰了,对不对,不能够。&br&那些可劲儿把这个那个往电视里塞的傻孩子,别瞎折腾了,不是这样,电视机整再好,没看的有啥用?内容再多再有趣,你自己看能多好笑?对不对,旁边得有捧哏的吐槽的这才能看下去。客厅那可不是简简单单一客厅,那是家庭中心,是人和人交往的地方。电视机,要解决的是怎么让人和人更想交流更有深度的问题,加几个频道那有多大事儿?一家人一起看国产电视剧,老妈边看边打毛衣,老爸边看边打瞌睡,孩子边看边刷微博,微博上看一好笑的视频,一按推送到电视画中画,老爹一看来劲了,要跟上时代潮流,那一起放到全屏看,看完自动退出继续放国产电视剧,全家一讨论一呵呵,老妈继续打毛衣,老爸继续打瞌睡,孩子继续刷微博,又是个安静祥和的中国的夜晚,对不对,这才是智能电视的意义。搁在平时,爸妈出去上班了,孩子在家没好好写作业,想拿出PS4打个游戏,电视能不能让,老爹多久回来来不来得及散热,还有NAS里那些个电影,孩子够不够年龄,看了会不会学坏,等等,这不都有电视的事儿么?&br&人家乔布斯发明爱疯爱拍为什么,那是人机互交革命,在那之前怎么办,商务精英都扣黑莓键盘都在PDA上戳呢,是不是。现在轮到电视机了,为什么,就是我上头白话的,这是家庭娱乐中心,是讲人与人关系的,对不对,人人互交革命。后头老乔死的早,还有照相机,那是谈论人和世界的关系了,太高深,和你们这些光知道电视盒子的说了也不懂,不费这个劲了。
情景1友A:给我遥控器我要看《一仆二主》友B:你也看这个啊你看到哪一集了友C:(递上遥控器)国产剧有什么好看的,节奏慢废话多,渣渣友A:有我最爱的张嘉译大叔!友A友B边嗑瓜子边看电视,友C拿手机刷微博,是时不时抬头看两眼,然后吐槽几句。情景2友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