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贸易收支平衡表状况

|||||||||||
最新播报:
巨额外汇储备何以广受质疑 多举措促进外汇收支平衡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一国外汇储备发挥的作用已不限于满足国际支付、维持汇率稳定等以备不时之需的“储备”功能,而是扩展到配合宏观调控、抵御外部风险、提升国际话语权等涉及经济金融、政治外交的各个领域。我国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显然能够充分满足各项功能需要,彰显国力、提升信心,是国家即使在纷繁复杂的外部冲击下仍能一心一意专注国内经济发展、脚踏实地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等金融改革的重要支撑。但巨额外汇储备同样带来一系列挑战。
在6月12日于中国政府网举办的在线访谈中,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黄国波和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重点解读了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相关问题。
巨额外汇储备何以广受质疑
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增至3.948万亿美元,首度超过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德国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3.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发展变迁令人惊叹。回顾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历程,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屡屡创下世界纪录。1978年,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1996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即使在人民币汇率发生“双向波动”的201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快速增长了5000亿美元。
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提到:“比较多的外汇储备已经是我们很大的负担,因为它要变成本国的基础货币,会影响通货膨胀。”这番表态更是激起了人们对我国巨量外汇储备的深层思考。
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黄国波表示,首先必须肯定,保持比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对国家的意义非常重大。1997年以来,全球经历了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多次危机。其间,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有效应对危机的重要保障,使我国在免受危机较大冲击的基础上,国家实力和地位均得到了提升。
2007年以来,西方经济体央行普遍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大量“放水”,我国的外汇储备则发挥了“泄洪区”功能,有效隔离了外部环境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维持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良好外部条件,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近年来,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的平稳有效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该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年的国际贸易总额接近4万亿美元,拥有8000多亿美元的外债和2万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也非常快。无论是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实体经济的活动都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供信心的支持,提供备付的保证。
但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会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并带来一系列挑战。黄国波具体指出,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会带来四大风险:一是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一方面会增加本币供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形成潜在压力;另一方面会提高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进一步增加对货币政策的制约程度。二是增加央行资产负债风险。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80%,造成央行的资产负债货币结构不匹配,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和成本对冲压力。三是加大外汇储备经营挑战。相比巨额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容量较为有限,大规模投资面临约束;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会引发外汇资产的安全和价格风险,政治、外交冲突也会引发资产冻结等极端风险。四是资源、环境等其他成本在不断上升,如部分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极易扩大污染,加剧资源和环境压力。“凡事都得有个度,超过一定的度,好处就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不止一次如是表述,“无论假设什么样的情形,中国外汇储备都够了”,再继续增加已“不合算”。
多举措促进外汇收支平衡
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外汇储备过快增长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所蕴含的风险,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政府早已明确不追求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外汇储备增减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指出,2002年年底,党的十六大首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200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近年来我国“调结构、扩内需、减顺差、促平衡”的努力已经呈现了一定的效果,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为主的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2007年最高时的10.1%,降到了2%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认可的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的合理标准,显示我国经济的对外平衡、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
“流”“量”控制收支平衡
要如何解决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对此,管涛表示,应该坚持双管齐下,从“流”“量”两个方面控制收支平衡。
管涛指出,外汇储备过多一方面体现在流量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存量高。要解决好流量问题,控制好收支平衡,主要措施就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由较多依赖投资、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促进贸易收支平衡;在提高外资利用质量的同时,稳步拓宽资本流出的渠道,增加资本输出,促进跨境资金双向有序的合理流动;要继续完善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培育国内的外汇市场,进一步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价格杠杆作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完善应对预案,既要预防资本大量流入带来的冲击,同时也要防范资本集中流出可能带来的风险,要双向监测预警,坚守住防守底线。
在监管好外汇流量的基础上,要盘活存量。管涛指出,要完善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整体部署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和方式,提高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这些事情做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管涛指出,国内很多改革,特别是涉及到结构性的改革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涉外经济领域的改革要和其他国内的改革协调配套,不能操之过急。
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过程中要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就业、通胀这些目标,不可能孤立地就外汇谈外汇,就平衡谈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国际金融问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会对国际收支平衡的演变带来影响。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这个问题上,既要有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要有耐心和毅力。
黄国波也认为,外汇储备可以保障外汇市场上企业、居民等各需求方的正常购汇需求,对外汇市场的基本供求平衡起到支撑作用。目前,基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国内外的较高利差,市场的外汇持有意愿降低,进一步增加了官方外汇储备压力。
多层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外汇储备要如何满足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黄国波介绍,这些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外汇储备按照金融改革的整体布局和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开展了多层次运用。一方面,人民银行和外汇局通过创新外汇市场工具,用现汇、外汇期权等多种方式,通过外汇储备委托贷款等平台,积极地调节银行和资金市场外汇余缺,通过贷款的方式,对银行外汇头寸不足进行支持,调节银行的资金余缺;另一方面,对一些重点的对外合作项目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提供外汇资金的支持。其中的支持对象既包括国有企业,也通过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为其市场开拓提供外汇资金的支持。此外,外汇局通过与一些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尤其是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满足当地的投融资需要,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在当地投资以及贸易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有人提出,针对国内存在大量资金需求的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能否动用外汇储备的问题,黄国波指出,外汇储备主要是用于进口和对外投资。外汇储备资金投入到国内领域,首先需要国内领域的需求是外汇,则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购汇,如一些投资实体通过对它进行外汇资本金的投资实现购汇。但如果国内的基建项目需要的是人民币,要将外汇储备兑换成人民币会形成二次结汇,但在此过程中外汇储备并不会实质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外汇局一方面满足实体经济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对外汇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体系提供比较充裕的外汇资金,通过这两方面解决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要。
对于外汇储备能不能解决大家的养老、医疗等方面需要的问题,黄国波提醒道,除了“二次结汇”的问题,外汇储备是央行持有的、用央行的负债支持购汇形成的,这块资金对应的是人民银行的负债。如果这部分资产无偿地供国内的养老、医疗费用的支出,则央行的负债就落空了,资产的流失将不利于央行的稳健性。“讨论无偿使用外汇储备问题,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到外汇储备对应的是负债的前提下。”
放松管制藏汇于民
在缓解巨额外汇储备压力的过程中,外汇局鼓励民间的外管资金运用和投资,实现“藏汇于民”。
国家外汇局总经济师黄国波表示,多年来,外汇局不断完善外汇管理体制,保障银行、企业和居民的合法购汇需求。目前,我国企业在进口支付和“走出去”环节的购汇已没有限制,基本上是敞开的。个人也有很多持有外汇的渠道,每年可以购汇5万美元,出境旅游、购物、留学等换汇渠道都是畅通的。对外投资也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这样的渠道。
虽然认为“藏汇于民”在整体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黄国波对于“藏汇于民”目标的实现持乐观态度。“外汇储备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并不是央行、外汇局的目标。”黄国波强调,“藏汇于民”的难点在于这些年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比较强烈,降低了市场的持汇意愿,呈现负债外汇化、资产本币化的货币格局。再加上这些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比较大,外来投资持续流入,外汇积累就集中到了外汇储备上。所以“藏汇于民”还需要进一步大力推进,除了外汇管理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还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这样大家就没有单向的预期,持汇意愿也会更强。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已经形成了一个双向波动的走势预期,随着持汇意愿的上升,“藏汇于民”会逐步得到实现。
黄国波分析指出,这些年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外汇管理局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一道积极促进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在基本平衡的架构下,企业和各个投资主体以及消费群体会更多地对外开展投资和进口消费,外汇更多地被实体经济所使用。在这个基础上,外汇局成立了委托贷款办公室,对于缓解银行外汇资金不足给予了大力度的支持。通过国际收支更加平衡、人民币汇率更加均衡波动的宏观环境以及通过一些微观政策的推进,比如资本项目进一步放松管制,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路虹本版插图/牛田)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