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交警队白伏赵洪钧的手机号是多少,怎么联系

转帖赵洪钧治疗高血压 - 马文辉 -
中医药论坛 - ZHONGYIYAO.NET
&(,无需注册,安全又方便)
& 转帖赵洪钧治疗高血压
积分14689&
【推荐首选复方利血平】
坚持服什么药呢?
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疗法是否简便经济,因而能否坚持治疗就很重要。中药、特别是煎剂,很难长期坚持服用,所以,一般要坚持服西药。单用西药效果不好,或病人要求服中药时,再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
坚持服用什么西药呢?
近年发明了很多降压西药,见于药物手册的有上百种,目前常用的有几十种。医生和病人常常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用什么好。不少人认为新发明的药物应该疗效更好。实际上并非如此。下面简单说一下笔者的看法。
上文提及,西医治疗高血压通过五个环节。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扩张小动脉。
目前最常见的降压药物也以能够扩张小动脉者最多。
扩张小动脉的机理大致有:①镇静中枢以抑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分泌;②阻断交感神经兴奋的神经递质作用;③拮抗钙离子;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⑤温和地直接扩张周围血管。
利血平几乎具备上述全部作用。如果再和其他药物组成复方,更能作用于导致高血压的五个环节控制血压。特别是该药使用的历史最久,已经证明它不但疗效可靠,而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加之此药是最经济而且供应最充足的此类西药。所以,笔者首先向病人和医生推荐复方利血平——又称复方降压片。
1956年左右,利血平从一种印度民间草药蛇根中提炼出来,是最早发明的有可靠效果的降压药物。单用此药既可扩张小动脉,也有镇静作用,至今仍然是比较好的药物。当然,它也有不足,读者可从药物手册中查到。据笔者经验,单方利血平也极少见严重副作用。
复方利血平,是在加强降压作用的同时减少副作用。药物书上说它适用于早中期高血压。其实,所有高血压初次发现时,都应该首选此药。老高血压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此药。
何以如此呢?
如上所说,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收缩力、周围阻力(即小动脉紧张程度)血液容量、血管容量和血管顺应性。
复方利血平几乎可以通过所有上述影响血压的因素降低血压。
目前市场上的复方利血平组方大体如下:
利血平、双氢克尿塞、异丙嗪、硫酸双肼屈嗪、泛酸钙、三硅酸镁、氯化钾、维生素B6、维生素B1等。
显然,此药中的利血平、硫酸双肼屈嗪重点扩张小动脉;双氢克尿塞重点减少血容量;异丙嗪和利血平重点解除精神紧张,因而在缓解小动脉痉挛的同时缓解心脏过度收缩。总之,这是一个照顾很周到的复方。
另一个复方“降压0号”或“北京降压0号”方义和复方降压片差不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习惯选用。
还有其他类似复方制剂,都不如复方利血平供应充足。在肯定其他制剂优于复方利血平之前,医家最好有公认的首选药。
再次强调,在高血压形成机理当中,有关因素不是平行的。形成高血压的核心环节是小动脉过度紧张,此外都不是造成高血压的关键环节。
导致小动脉过度紧张的始动因素,最多见的是恶性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紧张和郁怒。
控制高血压应该首先解除小动脉痉挛,并最好同时解除精神紧张。
利血平、特别是复方利血平恰好重点从这两个环节上缓解高血压,所以,它应该作为首选药。
【比较好的西药配伍】
复方利血平虽然可以作为首选药,而且已经是一个复方,但是,比较复杂、严重或顽固的高血压,单用复方利血平疗效不满意。针对不同情况,笔者常用的西药配伍如下。
1.有冠心病者配伍心痛定、尼群地平等,即加用扩张全身小动脉又重点扩张冠脉的药物。
2.有较明显大脑供血不足者配伍尼莫地平等。即加用扩张全身小动脉又重点扩张脑动脉的药物。大脑供血明显不足,除脑意外倾向之外,以较严重而且顽固的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
3.血压很高或很顽固但没有危象或脑病时,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再配伍双氢双氢克尿塞等。注意!初服利尿剂量(25~50mg)的双氢克尿塞降压效果常很迅速而明显,久服作用减弱还会导致低血钠和低血钾。所以,不宜也不必长期使用利尿剂量的双氢克尿塞。复方利血平中双氢克尿塞含量很小,故可以长期使用。
4.有危象或脑病出现时,必须加用甘露醇、速尿、氯丙嗪、硫酸镁等。用甘露醇和速尿,是因为脱水和强利尿药可以在迅速降压的同时降低颅压。
5.有心衰时配伍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压达静(双肼屈嗪)等,因为此类药可以同时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减轻心脏负荷。但须牢记,控制高心病心衰——特别是急性心衰,首先是减轻心脏负荷——即从速把过高的血压降下来。为达此目的,以使用双氢克尿塞或速尿为主。
6.多选几种降压药物,用比较小的剂量,比只用一两种而用大剂量疗效更好而且副作用小。不过,长期服用时也不必超过3种。
7.有动脉硬化者配伍有关药物。其中水杨酸钠很经济,用量小,使用方便,副作用少,每个患者都可以使用。此外还有多种药物供选择。笔者以为,还是脉通丸(又名复方亚油酸丸)照顾周到。
8.有的医生主张最好交替使用降压药物,即使用时间长了换一换。此种看法不够全面。
降压药药理不尽相同,从理论上讲此说有理。实际上容易造成混乱。一是频繁更换会使病人无所适从;二是医生常常不便观察换用药物的效果。故凡是正在使用的药物疗效稳定最好不换,若换就要严密观察一段时间以确认疗效不比此前差。
还需注意!恰当配伍固然比较好,但关键还是把血压降到安全水平。降不到安全水平,随时都可能出现危急情况。这个水平因人而异,不过,能降到临界水平或正常范围而没有不良反应最好。若上述配伍不能达到此目的,就需要使用其他配伍或加服中药。
又,对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要告诉他轻重主次。即让他知道什么是降压的,什么是辅助的。笔者多次见过有的老高血压患者,只服丹参片、脉通丸、PAS、阿司匹林肠溶片、地巴唑等没有降压作用,或只有温和的降压作用的辅助药,而停用主要降压药,因而血压仍然很高,就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药物的轻重主次。 
提示: 您需要【】或【】才可以浏览更多内容。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积分14689&
【中药治疗高血压要点】
用中药治疗高血压(暂不考虑非药物疗法),总起来还是要辨证论治。但是,根据笔者的经验或理解,中药治疗可以分为辨病遣药和辨证立法两方面。
所谓辨病遣药,指川芎、牛膝、茯苓、钩藤、香附、芍药等可用于一切高血压。这些药物没有明显的寒热和峻烈的补泻作用,不会因为误用出现严重偏差,而且它们有安神、活血(暗含扩张血管)或利尿作用,因而自西医看也可以降低血压。至于曾经上市而且广泛使用过的降压灵,是从中国的蛇根中提炼出来的。虽然它曾经西化,再改为中用亦无不可,只是不如西化节约资源。
所谓辨证立法,就是在传统理论中参入血压这个因素辨证施治。不过,笔者所见的高血压证型与许多同行熟知的很不相同。请参看下附病例。
【病案举例】
案1:典型重症高血压漏诊
温某,男,51岁,威县西街人,日初诊。
自述因为生气,后头部攻痛月余。还有颈后大筋攻胀,视物不清。体型略瘦,神躁。脉象弦急而硬,舌象大体正常。血压260/140mmHg。
这是一例典型的重症高血压,肯定不会是患病不久。但患者说没有高血压病史。最近他多次在城内找比较有名的医生诊治,居然没有发现高血压,真是不可思议!患者不但有典型临床表现,而且有典型的脉象。略知高血压的典型脉象,这样的病人是绝不会漏诊的。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血压这么高。幸好,患者没有出现高血压危象——多数患者不到这么高就出现危象了。
西医辨病:三期高血压。
中医辨证:肝阳上亢。
治疗:单纯看血压这么高,应该按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抢救了。但患者尚无危象出现,而且从未用过降压药,先使用常用降压药即可。我的习惯是先用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其他辅助药物如PAS、脉通丸、五福心脑康等任选一种即可。
患者不愿意服中药,故没有开中药。
5月18日再诊:自觉症状缓解大半。但脉象、血压没有变化。于是加用中药煎剂如下。
川芎15g、怀牛膝15g、白芍20g、钩藤20g、菊花15g、红花15g、桃仁12g、龙胆草10g、茯苓15g、葛根15g、汉防己12g、车前子12g、木香5g。常规水煎日一付。
中药方义从辨证来,不必详说。只说几味药。
川芎是我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用的。古今名医,比如李时珍、张锡纯等对此药有所顾忌。但我相信它应该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中药。理由见“中药心得”。
牛膝也是几乎每一位患者必用的,这是继承了张锡纯先生的经验。
按传统理论,葛根升阳,不宜使用。为什么还要用呢?其实,升阳不等于升血压。仲景用它治疗项背强几几——接近颈强。现代研究证实,此药可以改善脑血供应并有温和的降压作用(见于《中药学》教材)。所以我也常用于有颈强的高血压。又,此药很平和,性微凉,用于这个病人尤无不妥。
服上方三剂之后,患者大睡三小时。醒来之后,自觉症状消失。脉象弦硬大减,血压210/120mmHg。舌尖红,苔黄。上方加黄连5g再服三剂。
5月22日三诊:血压190/110mmHg,脉象大好,无何不适。于是停用中药,嘱咐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西药。患者再没有就诊,不知结果如何。
顺便介绍一点关于高血压脉诊的心得。
上面这个病人有典型的高血压脉象——弦急而硬。此外,凡见脉象洪大弦急——高血压直接表现在寸口脉上,即可诊为高血压。诊脉经验不多的人大概也能从这种脉象想到高血压——只要他肯费举手之劳,而不是一味想给病人做CT等花大钱的检查。
还有一种典型的脉象,是脉沉甚至沉细,轻取不见,但是越是重取越有力。如果不耐心重取,就会诊为虚寒脉,漏掉高血压。
此外,六脉平和者也可能患有高血压。所以,凡是年过四十,或虽然年轻却有疑似高血压表现者,一律要测血压。
更应该注意的是,有的病人脉象微细,似有似无,也可患有高血压。这样的病人最容易漏诊。
还有六脉皆无的高血压患者,见后附病案9。
总之,诊脉可以肯定有高血压,但不能排除高血压。而且,血压到底多么高,还是要靠血压计测量。
总之,要珍视血压计这个很简便经济的工具。脉诊经验不足者,更要重视它。除血压计之外,一切高新尖、花钱多的检查化验手段都不能诊断或排除高血压。希望一切临床大夫都要重视血压计。测血压也是举手之劳,万勿轻视。
再结合这个病人说一下典型的高血压头痛。
这个病人有攻头、攻颈后大筋、视物不清。三者都是高血压所致。特别是前两者,是高血压的典型表现。教科书上说,典型的高血压头痛是后头痛。但是,对各种长期头痛的病人都要想到高血压。如果有“攻颈后大筋”——类似于“颈强”(有的教科书上称为“颈部板硬”)——患者感到似乎有两根棍子在颈后撑着,就是很典型的高血压表现。需注意的是,有些低血压的病人也可以有类似症状,但是比较轻。究其原因,应该都是大脑供血不足。
附1:12年后患者的儿子就诊
温庆永,男,40岁,威县西街人,日初诊。
近二三年反复发作头脑不清爽、精力不好,近一个月来加重。曾经诊为神经衰弱,多次服用安神宝、健脑安神等无明显效果。体型中等,神情倦怠。饮食、睡眠、二便均好。脉象沉滑有力,舌象正常。血压160/96mmHg。此前从来没有发现高血压。问他父母有无高血压患者。他说自己是桂兰的儿子,是母亲命他前来就诊的。原来,病情缓解后,桂兰没有遵嘱坚持治疗。不但如此,他还是一个工作狂,经常每天工作18~20小时。结果,1993年因严重脑血管破裂抢救数小时无效死亡。桂兰是个白铁匠,小有积蓄。可惜,他患高血压以至死亡都是心疲力竭挣钱的结果。庆永的母亲很后悔,深恐儿子像父亲一样,命他前来就诊。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当归6g、白芍15g、菊花20g、钩藤20g、茯苓10g、五味子10g、陈皮10g、桂枝15g、三仙各10g、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按:庆永的病情相当轻,但显然不是最近才有血压高。他的不适也完全应该用高血压解释。他没有接父亲的班,却忙于做生意,自称压力大因而紧张。这样的年龄出现高血压,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10月29日再诊:自觉大好,一般情况好。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42/90mmHg。仍守上方。嘱3日后即可停用中药煎剂,但西药要坚持服用。特别是紧张、劳累或心情不好时更要按医嘱服用。今后,凡有明显不适,首先注意是否血压升高。
日再诊:两天前,患者经营的造纸材料厂失火,损失过半。因而自觉头痛、头晕、精力不支就诊。自称上年就诊后,坚持服西药各日一次,一直自觉很好。失火时他刚从外地赶回,面对大火,自我安慰,还是难免焦虑和紧张。察其神情憔悴,血压136/86mmHg。脉象弦滑,舌可。嘱继续服用原方西药。中药煎剂加柴胡。另加逍遥丸6g日3次,天王补心丸9g日3次。  
附2:15年后患者的孙子就诊
温敬雨,男,19岁,威县西街人,日他的父亲(即庆永)带他初诊。
上年6月发现肺结核,经西医治疗(曾在省胸科医院住院)近愈。仍有体瘦、食少、多汗。近来因感冒,咳嗽、吐痰、咽部不适一周不好,很恐惧。盖刚刚经多方证明,结核病已愈,不再传染,复学一个月,若咳嗽日久不愈,他人会以为其结核复发,不得不再次休学。今后可能会永远失去上学机会。面色黄白,身体消瘦,精神倦怠。脉弱,舌大红。5天前照胸片无结核复发表现。处理如下:
党参12黄芪15当归10白芍15川芎8熟地15桂枝25陈皮15茯苓10半夏10五味子10三仙各10生甘草5。常规水煎日一付。
金匱肾气丸9克日2次
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服上方10日,食少、多汗、咳嗽、吐痰均大好。体重增加3kg。面色、精神如常。9月24日在省胸科医院照胸片,见右肺中上段散在条索状阴影——无结核活动。次日,他的祖母带他就诊,对我给他家祖孙三代看病深表感谢且希望孙子继续服一段中药。又称凡有疑难重病一切仰仗。
按:单用西药1年多,一般情况还是不很好,故结核病最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该患者若开始即同时服中药,可保2月左右一切大好。详见“结核病”。
又,医生对患者的家庭、生活、性格以及社会关系等了解愈多,越有助于诊断治疗。比如,该患者的父母离了婚,父亲再婚,他跟着祖母生活,就是他的祖母单独来为他取药时才知道的。这一心理环境,对他的病不利。故欲提高国民卫生保健水平,要从提高基层医生基本功做起,因为他们很容易了解患者的有关情况。可惜,目前遍地是“走穴”的“专家”和铺天盖地的各种广告。基层医生的训练却无人抓。
案2:心脾两虚型高血压漏诊
不要以为只有基层医生会漏诊高血压,有的病人跑了好几个省、(市)地甚至首都的大医院,还是漏诊了。而患者的病就是高血压——没有别的病。这样的经验有多次,下面介绍比较典型的一例。
本宗孙媳,34岁,日初诊。
患者在石家庄做服装生意。她不是大老板,每天出摊儿,虽酷暑严寒,出摊儿12小时以上,中间不休息。雇用了两个人,还是自己经营为主。收摊之后,还要做饭、洗涮等。加之生意上的竞争,必然思虑、紧张。这样长期心疲力竭,自中医看,很容易导致心脾两虚(心疲力竭就是此意)。从西医看,容易发生中枢神经调节紊乱。最常见的是,各种神经官能症和高血压。
她一直在外做生意,没有找我看过病。这次病了一个多月,花费三四千元,越治越重。打电话到老家,想回去看,才知道我刚回到石市小住。
介绍上述情况的意思是:医生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生活、工作、经历、目前心理状态等情况。内伤病尤其如此。
扫描一般情况:营养、发育、神志、气色、动作等无大异常,只是眼周发暗,提示睡眠、休息不足。
问诊很不顺利。按说是自家人,叙述病史不应该紧张。她很精明而且就诊前有准备,更应该说得有条理。但是,说了几分钟,不得要领。经过仔细询问,病史要点如下。
①母亲是高血压患者。
②本人上年2月发现高血压,一般每天服用一次复方利血平和心痛定各一片。但此次病重后,反而停了。
③中秋节前后曾经因为高血压输液一周。早在那之前,就有头痛、失眠、乏力和食欲不佳。
④11月20日首次病重。主要是突然发冷、心慌、头痛加重、极其乏力,颇感不支。冷感从足部往上发展,直到心里。摊位邻近公认河北最大、最好的医院,立即去看专家。专家说:天冷了,怕冷不是病。做了心电图等检查,没有异常,却开了价值七、八百元的“新药”,说是治心脏的。因为新药很贵,患者认为肯定比利血平等好,就停用了老药。三天后,再次病重。到附近诊所看,发现血压170/120mmHg。诊所的医生说输液能治高血压。连续输了18天,精神越来越差,终日不愿意起床,连饭也懒得吃,而且仍然有时发冷。心慌,头痛、乏力、睡眠不好等则一直无改善。患者一向食欲很好,发病前约1月,食欲锐减,但一直可以强食。六脉浮取不见,中取滑弱略数,重取似无。舌前半略暗红,苔薄黄略粗。血压150/110mmHg。
看来并不复杂。
西医诊断:第二期高血压;可疑曾经出现轻度高血压危象。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兼肾阳虚。
处理如下:
①告知病因和注意事项。同时强调,高血压不会一劳永逸,但不要害怕。
②停用现服药物,重新用复方利血平片1片和心痛定10mg日3次。
③人参归脾丸9g日3次。
④煎剂如下方:党参10g、黄芪15g、茯苓15g、白术5g、苍术5g、五味子10g、川芎10g、怀牛膝15g、当归10g、桂枝20g、附子10g、远志10g、生枣仁15g、陈皮10g、厚朴5g、甘草5g、生姜15g。常规水煎日一付。
服用上方3日即感大好,因为劳累略有反复。继续服用10天诸症悉退。
再说一下前医的诊治。
①专家竟然那样说,不可思议。西医专家漏诊高血压,是耻辱。这样的专家太多了。
②诊所的大夫靠输液治高血压,完全为了赚钱。输液不是不能控制高血压,但除非是危象或脑病,不是输液的适应症。高血压常常终生不愈,显然不能天天输液。他显然也不知道如何输液处理危象和脑病。
③突然加重时,应该是较轻的高血压危象。
④停用口服降压西药,完全错误。患者不懂,医生难道也不懂!
⑤他们都不知道中医如何看此病。
⑥患者说不清病史,是因为医生一直在误导。
又,患者有头痛、恶寒等,若一开始去看的是中医专家,可否看作外感呢?如果不详细问病史,很可能。不过,脉象明显属虚,即便按外感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再造散,效果应该比较好。试看拙拟之方,和再造散区别不大。这就是辨证施治的长处——不辨内伤外感有时也可以。
按:凡心脾两虚型高血压,单用西药效果不好。血压下降了,病人可能更难受,故最好同时使用中药。
案3:高血压漏诊
李某,女,65岁,威县东郭庄人,日初诊。
近10日乏力、走路不稳且记忆力很差。走路不稳主要是不能控制的突然快走且容易跌倒,故不敢活动。在他处服西药无效。体型中等,神躁。饮食可,大便可,小便频数。曾经血压不稳,已经一年未服降压药。脉弦滑有力,舌淡苔白多裂。血压200/9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菊花15g、黄芩10g、龙胆草3g、丹参10g、丹皮8g、茯苓10g、黄芪10g、陈皮10g、三仙各10g、生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尼莫地平片10mg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7月28日再诊:自觉好转,走路略感乏力,就诊时可以自己上下三轮车。脉仍有弦象,舌略如前。血压180/80mHg。仍守上方。
按:如此之大的脉压,是较重的动脉硬化所致。这时可以随时出现意外。共济失调应该是小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而不是震颤麻痹,故二诊时明显缓解。曾经有高血压,却停药很久,病情必然加重。前医必然没有按高血压处理。
案4:高血压漏诊
孙某,男,74岁,威县张王目村人,日初诊。
  患者年高且病重,请出诊。症状主要是反复多睡、不食约两个月,多方治疗不效。他医亦无明确诊断。体型略丰,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脉弦细,舌象大体正常。血压200/110mmHg。耐心询问病史得知,因为生气发病。此前患者有很轻的高血压,前医根本没有想到此病。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菊花10g、当归10g、白芍15g、柴胡5g、薄荷4g、五味子10g、钩藤20g、陈皮10g、川朴8g、茯苓10g、三仙各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逍遥丸6g日3次;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输液:培他啶盐水500ml,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10ml,刺五加注射液20ml×3支。
2月22日家属来诉:病情好转。
2月24日家属来诉:病情大好。血压150/100mmHg。停止输液,继续服用中药5付。注意停用中药后坚持服用降压西药。  
案5:高血压漏诊
李某,男,45岁,威县吴王目村人,日初诊。
患病半年多,在县医院多次检查化验无异常。现在以口内苦酸、胸闷为主,其余无大不适。服西药多种无效。饮食、睡眠、二便可,体力可。脉沉滑有力,舌暗红苔略粗厚。血压170/120mmHg。
显然是高血压漏诊了。
处理如下:
柴胡5g、黄芩8g、龙胆草4g、连翘8g、香附8g、川芎10g、怀牛膝15g、茯苓10g、白芍15g、三仙各10g、枳实8g。常规水煎日一付。
龙胆泻肝丸6g日2次;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左金散(黄连6份吴茱萸1份)2g,日2次。
7月1日再诊:症状基本消失,脉转柔和,血压160/110mmHg。处理如前。
案6:原发性高血压首次发现
张某,男,65岁,威县张王目村人,日初诊。
自述头痛约一年,时轻时重,以两太阳穴和前头痛为主,同时有面部沉重。曾经多次服药无效,亦不知何病。体型适中,精神气色无异常。舌象大体正常,脉象弦滑有力。血压175/100mmHg。
辨病:原发第一期高血压。
辨证:肝阳上亢。
菊花15g、川芎10g、怀牛膝15g、钩藤15g、白芍15g、丹参10g、龙胆草8g、黄芩10g、栀子5g、茯苓10g、泽泻5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降压片1片日2次;心痛定片10mg日2次。
6月7日二诊:头痛大减,脉象柔和,两太阳穴仍感不适,头目不清。血压130/90mmHg。嘱中药继续服四剂即可停用,但西药不可完全停用并经常检查血压。
按:头痛一年,没有发现高血压,说明前医忽略此病。此案单用西药降压效果也应该比较好。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缓解症状见效更快。在高血压症状中,最难缓解的是头晕——因各人表达不同,患者可以说头脑不清、头昏、头沉、头懵等——高血压持续越久,头晕越难完全缓解。
案7:心脾两虚型高血压
本村村民赵某,首次发现高血压时26岁。那是1988年,他的妻子患先兆子痫,病情较重。没想到妻子还没有躺倒,他却心慌体颤,不能下床了,只好同时照顾他。见他瘫软在床,面色发黄,开始以为是恐惧所致。查其脉象大数而芤,血压190/110mmHg。看来不仅仅是一时恐惧。
显然,这是心脾两虚型的高血压。此前不知道他是否有高血压,但此后血压一直不正常。每遇较重的精神刺激,就出现上述情况。这时增加西药用量,血压可以降低,但心慌无力更重。加服二三剂人参归脾汤,才能好转。于是嘱咐他在坚持服用降压西药的同时,自备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丸间断服用。
日就诊记录如下:
老高血压,好心悸。此次以头晕、心悸、眼花为主。脉滑弱,舌淡苔白。血压154/100mmHg。嘱降压西药和人参归脾丸(9g日3次)继续服用。同时服下方:
党参10g、黄芪15g、川芎10g、怀牛膝15g、麦冬8g、五味子10g、当归10g、白芍12g、桂枝12g、陈皮10g、三仙各10g、生甘草6g。常规水煎日一付。
4月3日就诊:病大减。脉象大体正常。血压130/86mmHg。上方加附子8g。
日附记:近6年来,患者没有出现上述情况。
案8:脾虚型高血压
高某,女,45岁,威县城内人,日初诊。
发现高血压二三年,未坚持服降压西药。近数月反复头皮胀、头懵、乏力、多困、不欲食。体型中等,面色黧黑,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50/110mmHg。嘱坚持服降压西药并服下述成药:
  人参归脾丸9g日2次;逍遥丸6g日2次。
  8月12日再诊:服上方5日后自觉大好。不再多困、乏力,食欲也好。但头懵不甚好。血压140/90mmHg。脉舌象如前。照取上方。
案9:高血压无脉
刘某,女,66岁,威县王高寨人。日初诊。
患者是来看尿频和尿失禁的。她曾于2002年农历11月底患脑梗死(基底动脉)住院。急性期过后,除说话不很清楚、大口喝水困难之外,又有比较严重的尿频。当时曾经派人来求方子。我已经忘记了,这次就诊才说起。
目前患者勉强可以自理生活,但行动迟缓,精神淡漠,面色zaozi001白。
使我意外的是,患者六脉皆无。再诊耳前动脉、足背动脉,也完全不见搏动。然而,据家属说,她从40来岁就有高血压,至今还在服用有关药物。血压130/80mmHg。
高血压而脉微细不是很少见,完全无脉者这大约是第三次经验。
所以特别提请读者注意:不能据脉微细甚或无脉排除高血压。
家属补充说,患者年轻时就有脉象细弱。患脑梗死前,血压经常在170/100mmHg以上。那时就医,医生也说脉象微细。
患者探舌困难,舌稍胖而淡。
此外,患者还偶尔发作典型的心绞痛——胸骨后闷痛向左臂尺侧放射,用消心痛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家属说从前服用复方丹参片时,心绞痛发作频繁。停用后,轻了。这里再次提请同行注意:
由于高血压及其合并的心脑血管病非常多见,目前活血化瘀中药,特别是丹参和丹参制剂使用偏滥,故提请注意久用或大量使用丹参会破气。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乏力,若有冠心病或脑意外后遗症,都会加重。我几乎从不用丹参及其制剂,希望读者使用时要适可而止。除丹参外,其他活血化瘀药,也要想到它们的破气作用。
患者显然有严重气虚,此种气虚至少和久用丹参有关。
西医辨病:三期高血压、基底动脉梗死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辨证:中风后遗症、胸痹证、中气虚兼肾气虚证。
处方:川芎10g、怀牛膝15g、熟附子10g、桂枝20g、五味子15g、金樱子10g、生山药20g、熟地20g、茯苓10g、山萸肉15g、党参15g、黄芪20g、当归10g、白芍15g、陈皮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各9g日3次。
服上方后,患者的尿频明显好转,因而去姑娘家暂住。没想到姑娘家的门台很陡,患者一不小心栽下去,导致颅外伤硬膜外血肿住院手术。术后第2天请我去看,还是全身表浅的小动脉都无搏动,股动脉搏动力量和幅度也较小,血压却不低。
案10:不典型的高血压危象
这是我年轻时的一次经验。时间大约是1972年,患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年男子。家属用板车把他拉到县医院,因为不能站立行走,就在板车上检查。家属说患者一向身体尚可,近一周来一直不吃不喝,卧床嗜睡。问他哪里不舒服,他说:“很难受,说不清哪里不好”。于是门诊医生请我会诊。
患者身体消瘦,侧身静卧,面色青白。四肢可以屈伸,可以回话,定向力正常,但语声低微。于是先诊脉。脉象沉弦,愈重取愈有力。测血压为200/120mmHg,诊为高血压危象住院治疗,约3日后好转出院。  
案11:典型高血压危象
患者刘某,女,35岁,威县副食公司职员,1973年初冬发病。
5年前,因先兆子痫遗留高血压不愈,一直坚持治疗,效果不好。近日忙碌且心情不佳,于晚间10时左右突然不支。自觉头痛欲裂,恶心呕吐,心慌出汗,全身憋胀颤抖,大小便失禁,有濒死感。脉象弦滑有力而数,舌淡苔白。血压230/130mmHg。病重当天和前一天曾测血压,均在180/90mmHg左右。
诊断:高血压危象。
西医处理:①25%硫酸镁10ml臀部深层肌内注射;②氯丙嗪25mg肌内注射;③25%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30分钟左右输完)。
中药治疗:川芎15g、怀牛膝25g、钩藤20g、茯苓20g、白芍20g、葛根15g、香附10g、龙骨30g、丹皮10g、党参10g、五味子15g、山萸肉10g。立即取药,快煎,频服。
中药不可能在30分钟以内服下,故首剂中药煎好时,甘露醇已经输完。这时,血压略有下降,自觉症状仍无明显好转。于是在重复西医处理的同时,服用中药。服中药30分钟后,自觉大好,血压降至170/90mmHg。
案12:轻症高血压突然出现危象
胡某,女,65岁,威县南胡章人,日初诊。
自述近2日头晕、头痛、颈部板硬感、视物不清、全身颤抖、心慌无力、失眠、胸满,口苦无味,一阵阵濒危感。舌象大体正常,脉滑重按有力。血压200/100mmHg。
这是比较典型的高血压危象。
患者知道有高血压,但没有坚持服药。由于他医说她有冠心病,故常常服用速效救心丸和脑宁(一种复方止痛西药)。其实,绝大多数冠心病因为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导致。控制冠心病的要点首先是控制高血压,因为降血压比较容易,血压下降不但截断了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互相加重的恶性循环,降压药如心痛定等又重点扩张冠脉,而控制动脉硬化不是一日之功。冠脉扩张药物只是出现心绞痛时急救的治标措施。止痛西药也能加重高血压。总之,此前的处理是错误的。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五味子10g、党参10g、茯苓15g、龙骨粉10g、钩藤15g、白芍10g、丹皮10g、枸杞子15g、远志6g、甘草5g、陈皮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
4月7日再诊:自觉大好,仍有轻度颈部板硬感。一般情况好,脉象仍有力,血压144/80mmHg。
4月14日3诊:病情稳定,脉象仍有力,睡眠好,血压120/70mmHg。
短时期内血压控制到完全正常,说明病情不严重。但是,患者此后又忘记坚持控制血压。日,再次因高血压危象就诊,故即便是不很严重的高血压也一定要坚持用药,严密监视血压情况。
日再诊:此次以头痛、头重、鼻塞起病。先后输液20余日。越治越重,不时全身颤抖、头痛欲裂,欲大小便,不得已就诊。仍大体守上方,一诊即好。当年10月18日再次因头晕就诊,一诊即效。
案13:高血压出现心衰才就诊
李某,女,57岁,威县吴王目村人,日初诊。
自述坐位时心下撑胀,稍活动即心慌、气短、出汗伴睡眠不好10多天。体型略胖,眼圈发暗,脉象沉滑有力,舌淡嫩苔白,下肢轻度水肿。血压270/140mmHg。
患者从不知道患有高血压,目前显然有轻度心衰。其人无子女,深恐发生脑意外,求治迫切。处理如下: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脉通丸1丸日3次。
中药煎剂:川芎10g、牛膝15g、麦冬15g、五味子15g、丹参10g、白芍15g、茯苓15g、泽泻12g、红花5g、黄芪20g、竹茹15g、陈皮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血压这么高,而且出现心衰,按说应该紧急处理。但是,患者从未用过降压药,也没有用过中药,可以从缓。脱水、利尿、强心药都没有用。
3月30日再诊:一般情况大好,诸症悉减。脉象仍弦滑,血压200/110mmHg。
4月6日3诊:症状继续好转,血压降至170/95mmHg。嘱继续服用上方3日即停用中药,但要坚持服用西药,勤测血压。
案14:忌讳高血压的患者
王某,男,47岁,广宗塘町人,日初诊。
近数年每至冬天,好犯两太阳穴交替头疼。此次发作20余日,疼重时心慌出汗。大便略干,其余无大不适。其人身材中等,面色黧黑,结膜发红,脉有弱象。舌苔白厚而润。已戒烟酒且注重锻炼。血压170/120~110mmHg。
此案显然是典型的原发性高血压。问患者知道血压高否,说:10多天前,测过一次,医生说,低压高,我不很愿意承认。
奇怪的是,那位医生不用高血压解释头疼,而按三叉神经痛治疗。其实,极少见三叉神经痛出现于两侧,而且三叉神经痛一般不在太阳穴部位。
患者不是真的讳疾忌医,愿意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处理如下: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脉通丸1丸日3次;龙胆泻肝丸6g日2次。
中药煎剂:川芎10g、牛膝15g、菊花10g、钩藤20g、五味子10g、红花5g、丹皮10g、白芍15g、茯苓10g、川朴5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12月11日再诊:头痛大减,不再出汗。大便正常。脉舌象略如前。血压140/90mmHg。原方加陈皮15g。
按:患者经商,能完全戒除烟酒,可见相当注意身体,预后应该很好。  
案15:精神放松高血压自愈
郭某,男,40岁,威县东郭庄人。日陪伴妻子来看月经过多。我知道大约十年前他就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问他近来血压情况如何。他说:好了!近一年多从来不高!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那些年和老人(指父母)住在一起,一直紧张,现在不紧张了。
我对他家的情况很清楚。他的父亲是早期建筑承包商中比较成功的。岂知,钱多了引起许多家庭矛盾。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妯娌不和,闹得沸沸扬扬,周围十村八里几乎无人不知。他的父亲患有老慢支,最后于前年因食管癌病逝,多次请我看病,并亲自告诉我家事。老先生很固执,家庭矛盾主要是他对儿子要求过高所致。郭某是他的小儿子,算是比较得宠的。但郭某也很难做人:尽量顾全兄弟关系,又不能和父亲直接冲突。加之经济上的利害得失,他经常战战兢兢。父母去世后,他才得以解脱。
我深知多数高血压和精神状态关系密切,但没有想到郭某的高血压完全是精神紧张所致,而且精神放松之后竟然完全缓解。
案16:遭家庭变故低血压变高血压
本村村民赵某,生于长寿世家。在我知道的他家六代人中,第6代已经超过20岁。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中风患者,也没有高血压患者。他本人身材比较高大,但直到65岁时血压还维持在100/65mmHg左右。他比较明智而且处世灵活,又不算勤勉,按说很难患高血压。然而,2002年他一度血压升高至190/100mmHg,治疗将近一年才恢复。
他患高血压以及基本痊愈,都典型地说明此病和精神状态严密相关。
他的家庭变故主要是儿子经商出了事故,赔钱较多,而部分债务在他名下。债主都是亲戚朋友,家庭内部也因为经济问题矛盾重重,闹得他内外交困半年多,结果出现高血压,睡眠也长期不好。好在服药可以控制,没有出现合并症。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债务也逐渐还清,家庭矛盾缓和,血压又稳定在110/70mmHg。2004年他70岁,这样的血压算是偏低了。这正是长寿综合征的特点之一。
案17:精神紧张低血压变高血压
患者是夫妇俩,丈夫郑某,妻子王某。他们同年36岁,都是小学教员,都曾经多次因其他疾病就诊。夫妇都性情温和,一向血压偏低。发生高血压起因是想违规超生——已有一子10岁,想再生一女。怀孕后,妻子请病假,丈夫托人人找关系。没想到怀孕6个月胎死腹中,先后住县、市医院近两个月。女方并非典型的妊娠中毒,但引产后血压渐渐升高持续4个月不愈。妻子住院,丈夫要奔波,于是全家长期乱了套。结果丈夫的血压也开始高。
日第8次就诊:夫妇俩均已大好。自觉已无何痛苦。俩人的血压都是100/70mmHg,看来已经偏低了。但是,到上次就诊为止,他俩的血压还是偏高。因为即将结束治疗,谈话较多。
丈夫说:虽然托的人拍胸脯、打保票,我还是放心不下。一听说计划生育心里就打咕咚。住了院她的生命有危险,我一个人照顾她还要四处打点。搞得经济也紧张。折腾了将近俩月,于是失眠、心慌、头痛,血压高了。
妻子说:觉得很后悔,差点儿要了命。弄不好还很可能受严重处分。现在总算没大问题了。她的血压不很高,但长期心慌,全身憋胀、虚肿、游走痛。
他俩的治则大体相同,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口服复方利血平片1片、心痛定片10mg,日2~3次。中药大体如下:
川芎10怀牛膝15党参10黄芪15五味子10山萸肉10茯苓10钩藤20菊花10白芍15丹皮8陈皮10三仙各10甘草5桂枝15。常规水煎日一付。
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丸各9g日2~3次。
案17:高血压心气虚
阎素有,男,52岁,威县徐固寨村人,日初诊。
患者一向体健,加之尚有一子未完婚,虽年过半百,仍在建筑队做架子工。3天前在高空中自觉头晕、头痛、心慌。下班后在村医处测血压约170/100mmHg。村医给降压西药10日量。昨天患者自觉心慌不支,村医复查又谓其有心脏病且甚重,让他速去县医院检查。由于患者的亲友多人病重就诊于我疗效尚好,他没有去县医院检查而求治于我。目前仍以头晕、心慌为主。因深恐不治,昨夜一宿未睡。其人体瘦、形困。脉弦数且绝对不齐,舌可。血压180/100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5g&&黄芪20g&&五味子10g&&当归10g&&白芍15g&&远志10g&&生枣仁15g&&川芎12g&&怀牛膝15g&&桂枝20g&&陈皮20&&茯苓15g&&生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人神归脾丸9g日2次
天王补心丸9g日2次
前医给的降压药继续服用。
11月7日再诊:自觉大好,脉舌象大致正常。血压140/70mmHg。
按:患者突然病重与过于劳累和紧张有关。他近来每天上班连赶路需要12小时以上。脚手架高20米但防护不很好。不过,村医说他的心脏病很严重,也使病情加重。村医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患者听说后很紧张。他的心律是典型的房颤,少见于冠心病和高心病——患者的病就是高心病并冠心病。我没有让患者去做心电图等检查。没有使用强心西药,一诊即大好。
此案也可以用炙甘草汤。我看如上处理更好。
案18:新近发现的高血压
陈某,男,48岁,威县王王目村人,日初诊。
发现高血压10天,此前偶有头痛,不知道血压高。正在服用两种降压西药和脉通丸,效不佳,仍感头痛、头晕、头懵。饮食、二便可,睡眠不佳。体型中等,神可,脉弦滑有力,舌胖嫩,苔不厚,血压226/126mmHg。
按:凡长期头痛者,特别是年过四十,一定要想到高血压。患者已经服药10天,血压还这么高,肯定不是初起。很可能血压高已有数年。嘱其停用前医给的药物,服用下方。
川芎10g、怀牛膝15g、黄芩12g、菊花12g、红花5g、茯苓10g、黄芪25g、麦冬12g、五味子15g、白芍12g、当归10g、乌药5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
5月10日再诊:头痛、头懵减轻,仅略似有麻木感,右脉仍有力,左脉弱,舌象无变化。一般情况同前,血压175/110mmHg。
守原方4日后,诸症悉退,嘱其坚持服用降压西药。
案19:高血压头面攻疼
耿某,女,53岁,漏记里居,日初诊。
患高血压、动脉硬化数年,近2月头痛,攻左眼,伴双眼视力下降,左眼流泪,偶有心悸,服中西药并输液不效。饮食可,大便干,小便可,多梦,头痛以右后大筋为主。体型中等,精神困倦,轻贫血貌。脉象沉弦滑而有力,舌苔黄略厚。血压140/85mmHg。处理如下:
菊花10g、川芎10g、牛膝10g、葛根20g、麦冬15g、五味子18g、枣仁15g、当归12g、大云12g、茯苓15g、党参10g、黄芪20g、白芍10g、山萸肉15g、生山药15g、川朴8g。常规水煎日一付。
杞菊地黄丸9g日2次。
3月20日再诊:诸症悉减,脉象好转,面色仍见微黄。血压130/80mmHg。舌暗苔黄略厚。原方去山萸肉、生山药,加丹参10g、丹皮10g巩固疗效。
按:此案应怀疑有青光眼。记录中没有提及。可能是当时疏忽。
案20:高血压头痛
韩某,女,46岁,威县七里苏人,日初诊。
左耳后头疼近2月,疼痛自肩部上攻至后头部。曾服中西药物好转,目前仍须每天服用止痛片。睡眠不佳,疼痛呈跳动样,几乎持续一白天,阵发加重。体略丰,脉象沉弦有力,舌稍嫩,苔可。血压186/106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2g、怀牛膝15g、菊花15g、茯苓15g、葛根15g、麦冬10g、五味子15g、丹参10g、丹皮10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竹茹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朱砂安神丸9g日3次。
5月20日再诊:诸症悉退。血压150/90mmHg。脉仍有弦象,继续服上方3日。嘱咐坚持服用降压药。
案21:高血压牙痛
孙某,男,66岁,威县东河洼村人,日初诊。
牙痛反复不愈1个月。先是见冷即痛,逐渐加重。服止痛药有暂效,但不久恶寒头痛、流涕等。又按三叉神经痛治疗无效。又输液3天,每天用青霉素12支,缓解3天。今天又恶寒、流涕。
一般情况可,脉滑有力,舌红苔黄。血压176/11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菊花15g、钩藤20g、白芍15g、丹参10g、丹皮6g、生石膏粉10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龙胆泻肝丸6g日2次;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
患者没有再诊,但可断言疗效很好。
  案22:产后高血压失治  
郭某,女,42岁,威县白伏村人,日初诊。
  其父死于老慢支。患者咳嗽吐痰,冬天加重,稍劳即气短2年。深恐后果如其父,迫切求治。开成药金匮肾气丸、西药百喘朋有效而不能停药过久。于是要求服煎剂。
  患者是本村村民,但是,我已忘记她曾患高血压。
  原来,15年前,她第二胎产后头痛日久不愈,是我发现了她的高血压。但是,她没有听从劝告,15年来很少服降压药,更没有找我复查过。其人体丰,下肢轻度水肿,脉象弦滑有力,血压170/90mmHg。
  交代上述病史为了强调两点。
  一是产后高血压比较顽固,坚持服药也不一定能彻底治愈,患者不遵医嘱很危险。目前她的心力衰竭很可能不完全是肺心病所致。
  二是老慢支患者少见高血压倾向,即肺心病一般不与高心病同时出现。如果同时出现,治疗比较困难因而预后不好。道理很简单——大循环和小循环负荷同时加重故也。这不是说患者会在近期死亡,而是说肯定比单纯肺心病存活时间要短。现代生活和医疗条件下,从出现轻度心衰开始,老慢支肺心病还可存活10年左右。若再有高心病,则很难存活5年。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桂枝15g、附子6g、白芍15g、熟地15g、生山药15g、五味子10g、川朴6g、干姜4g、麻黄5g。常规水煎日一付。
  金匮肾气丸9g日3次;百喘朋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降压欣片1片日3次。
  日三诊:咳嗽气短明显好转,但患者家务繁重,血压仍在160/100mmHg。近日头痛加重,自称服心痛定之后头面发热,于是改用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双氢克尿塞25mg日3次。并告知注意休息。
  1月23日四诊:因为头痛服用儿子从别处买来的感冒药一次,不久自觉冷热不适,且感心慌,请我出诊。检查所服西药,一包共药片4种10多片,其中有地塞米松2片。这就是目前治感冒的“常规”。好在刚服足量的降压药,血压140/100mmHg。嘱咐一定不要轻易服他医的“感冒药”。
  患者和丈夫已经认识到病情比较严重又比较顽固,虽然咳嗽气短完全缓解,血压也控制到接近正常,夫妇俩还是听取我的意见:注意休息并坚持治疗。
  2007年2月附记:患者完全恢复,近2年血压控制满意,可以正常劳动。自觉精神、体力均好。
按:注意产后高血压
产后高血压指妊娠后期高血压产后持久不愈。偶有产前血压不高,产后渐高的,很少见。
  怀孕后期容易出现高血压,而且可以造成严重后果。
晚期妊娠中毒以高血压和水肿为主要表现,也可以有蛋白尿,进而可以导致癫痫样抽风。中医称之为子痫,是旧时所谓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所以,西医产前检查常规要测血压。若孕妇下肢水肿较重,更要首先排除高血压。产后头痛或水肿也首先要排除高血压。
  较轻的妊娠后期高血压,产后可以自愈。但最好充分治疗,因为不少人从此高血压顽固不愈。
案23:产后高血压  
李某,女,28岁,威县白伏村人,日初诊。
第一胎产后48天,面目及下肢水肿,脉象沉滑有力,舌边红,苔灰黑。血压170/110mmHg。处理如下: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
丹皮12g、丹参15g、白芍15g、当归10g、茯苓15g、泽泻15g、怀牛膝15g、川芎12g、半夏10g、竹茹10g、陈皮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4月12日再诊:脉舌象好转,虚肿减轻,血压120/90mmHg。原方加黄芪15g。
4月14日3诊:血压130/90mmHg。守上方。
4月17日4诊:脉略有弦象,舌质暗红,偶感热气上升。血压120/80mmHg。原方加黄芩8g并同时服龙胆泻肝丸6g日2次。
4月23日6诊:脉舌象大体正常,水肿消退,无特殊不适。守上方3日量巩固疗效并嘱监测血压。
  案24:高血压头眩  
  李某,女,51岁,威县王王目村人,日初诊。
  头眩半年,无既往史。有天旋地转感,并有睡醒乏力。体瘦,形困,神躁,面微虚肿。脉象沉滑有力,舌淡多裂,最近发现高血压,正在服脉通、维脑路通、丹参片、地巴唑。血压170/90mmHg。处理如下:
  菊花15g、丹参10g、丹皮10g、川芎10g、牛膝15g、茯苓10g、泽泻10g、麦冬10g、五味子15g、生地10g、党参10g、山萸肉10g、枣仁10g、郁金10g、香附8g。常规水煎日一付。
朱砂安神丸9g日2次;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
  2月1日再诊:症大减,脉象仍见弦滑,血压120/90mmHg。
  按:前医用了好几种药,只有地巴唑有轻微的降血压作用,所以效果不好。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症状缓解快,血压也迅速下降。
  案25:复杂高血压
  戚某,女,53岁,威县马庄人,日初诊。
  自称患高血压10年,心脏病20年,每感冒严重咳喘5年。此次就诊主要因为近5天来发生下颌抖动不能控制。抖动发作共约30次,每次1~3小时不等。此外患者还有头晕、睡眠不佳、好感冒、经常烧心吐酸等。患者体胖,神可,不断咳嗽,脉沉而弦滑,重按有力,舌淡苔白厚。血压176/116mmHg。
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桂枝15g、川芎10g、怀牛膝15g、五味子10g、川朴10g、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0g、熟地15g、附子6g、三仙各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10mg日3次;卡马西平片0.1g日2次;盖胃平4片烧心时嚼服。
人参健脾丸9g日2次;金匮肾气丸9g日2次。
  5月4日再诊:下颌抖动未再发作,舌质转红,苔转黄白,脉象仍见弦滑。时咳、有痰。血压140~130/90~80mmHg。停服煎剂,继续服用西药和中成药。
  案26:阴虚气滞型高血压  
邱某,女,50岁,威县桑庄人,日初诊。
  全身游走性憋胀痛数月,近日加重,在他处服药无效。查患者一般情况可,脉弦滑有力,舌红苔剥。血压190/110mmHg。
  自西医看,患者就是第二期高血压。自中医看,舌象表示肝肾阴虚,脉象和自觉症状示肝气瘀滞,故处理如下:
  脉通丸1丸日3次;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
逍遥丸9g日2次;六味地黄丸9g日2次。
5月26日再诊:诸症悉减,血压160/90mmHg。嘱继续服上方,症状完全消失后,中药可以暂停,西药可以减量,但不要完全停用,而且要经常监测血压。
  案27:中气虚型高血压  
  戚某,女,30岁,威县东街人,日初诊。
  上年农历腊月28日搬运重物时,突然头晕、身颤,至今不断发作,且伴有眼沉、昏花、乏力。曾在医院多方检查,无特殊发现。一般情况可,饮食、二便、月经、睡眠无异常,惟面色略见zaozi001白并语怯,自称有气短感。脉象沉而滑数,舌苔稍黄厚。正在服用普瑞博思。血压140/90mmHg。
  据患者所述发病原因和脉舌象,此证属虚无疑。处方如下:
川芎10g、牛膝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党参10g、远志5g、酸枣仁20g、丹皮10g、丹参10g、半夏10g、当归10g、白芍15g、茯苓10g、竹茹15g。常规水煎日一付。
朱砂安神丸9g日2次;人参归脾丸9g日2次。
奋乃静2mg、安定5mg睡前服。
5月23日再诊:曾经大好,近日复发。血压150/110mmHg。上方加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
按:现在看来,煎剂应该加用黄芪,麦冬、酸枣仁、丹皮、丹参不必要。  
  案28:高血压危象住院治疗后病危  
苏某之母,80岁,威县吴王目村人,日请出诊。
  患高血压10余年,17天前,突然头痛、头晕、颈强、恶心呕吐,自觉不支,急诊住县医院。住院14天,仍然头痛、头晕、干呕、不能食。院方告病危,家属也以为不治,遂出院待死。出院2天,病情不见进退,请出诊。
  患者瘦弱多病,却极勤勉,如此高年还能照顾比她年轻3岁的丈夫。不但做日常家务,还熬夜帮助子女剥棉花。突然病重即因过度操劳所致。
  她体型矮小、极消瘦,面色苍白,精神淡漠。二便可,腹凹陷,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脉象弦滑,舌苔稍厚。血压190~180/70mmHg。正在服心痛定、卡托普利。
  住院期间治疗情况不详,但急症住院应该是按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抢救的。然而效果不好。
  处理如下:
  支持输液3天。其中加刺五加注射液60ml、黄芪注射液10ml。
  继续服用降压药。
  煎剂处方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五味子10g、白芍10g、西洋参10g、党参10g、黄芪15g、桂枝15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甘草5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一付。水煎每天可进2付。
  此后月余无消息,我以为患者已经谢世。
  日家属来诉,上次服药3剂病情大好。不久患者即可照常做家务。近日出现双下肢水肿、麻木,请再开药。于是照用上方并加用金匮肾气丸9g日3次,双氢双氢克尿塞25mg日2次。
  数月后,其丈夫不能食,令其子来求方。说患者仍然可以照料家务。
日:患者的儿子和媳妇就诊,说患者86岁,仍然可以自理生活,还收拾得干净利落。又说患者虽然瘦小,劳动能力却一向非常人可比。
  按:上面这个病人很瘦小,但血压很高。这样的病人不是很少见。据我的经验,这样的患者要比高大肥胖者预后好。下面再附上1例。
案29:身体瘦弱而血压很高   王某,女,72岁,威县姜藿寨村人,日初诊。
  患者的身材和上案差不多。估计她年轻时身高也不超过150cm,目前体重35kg左右,总之是很瘦小的人。主诉是近一年来全身游走性攻痛,以两肋和腰部为主。近数月来又伴有气短、咳喘。脉象弦滑有力,血压240/120mmHg,舌象大体正常。
  显然是重症高血压伴高心病心衰。
处理如下:
  脉通丸1粒日3次;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地戈辛片0.25mg日2次(连服5日即停);双氢克尿塞片50mg日2次(连服5日即停)。
  川芎10g、怀牛膝15g、白芍15g、菊花15g、黄芪15g、茯苓15g、五味子10g、香附8g、陈皮10g、三仙各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服上方后病大减。此后每隔数月偶有反复,家属即来取药大体如上。2004年冬天至日患者未就诊,近8个月没有服任何药物。近来又出现第一次就诊时的症状。患者瘦弱如前,面色比初诊时好。血压220/120mmHg。处理同前。嘱不要停用降压西药。
  其实,患者第一次就诊时,就告诉她和家属,不要停用脉通丸、复方降压片和心痛定,特别是后二者。但是,有不少高血压患者不能做到坚持服药。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方面的原因。故医生要多次嘱咐并尽量用药方便经济。
案30:长寿的高血压患者
村民赵某夫妇同龄,2004年都是91岁,还可以完全自理生活,被附近一带传为美谈。其实这对老夫妇都是高血压患者。
妻子从40岁左右就有高血压,并有冠心病。我给她治疗大约30年,后来血压基本上不高了,只有脉压大一些。心脏当然不会很好,也出现过明显的脑缺血性头晕、呕吐,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是有效。驼背很严重,却可以作饭、洗衣服。
丈夫有脑意外家族史。他本人在80岁时也发生右下肢瘫痪,治疗3个多月,居然完全恢复,可以骑自行车至2005年。
他们如此长寿,主要是都有良好的心态。
老太太讲道理而且心量宽。老爷子心态平和,特别是一生酷爱音乐,尤其爱敲鼓,从中受益良多。近年为他祝寿时,自己还能操锤敲上几曲。传统乐班中,鼓是指挥,击鼓人从中可以得到身心锻炼和享受。
日附记:老夫妇仍然健在而且自理生活。然而,毕竟老迈。老太太已经拒绝就医2年。她说:九十多了还去看病,惹人笑话。又,他们有三子一女。一女于去年死于脑肿瘤。长媳十年前死于肝癌。三子都发生过脑意外,只有次子完全没有后遗症。我从医近四十年,一直为这对老夫妇治疗,看到这样的晚景,颇感迷惘。 案31:高血压脑缺血
马某,女,30岁,威县姜藿寨村人,日初诊。
5天前早起时突然下肢无力、头晕、眼花,至今步行困难——需人扶持方可慢慢走平路。当时血压190/120mmHg。在家服药数日无效。5年前产后遗留高血压,平时症状不明显,没有坚持服药。自今晨起怕冷。饮食、二便可,常失眠。体型中等,神倦,面苍。脉弦,舌淡苔白。上肢肌力可。血压156/84mmHg。体温37.2℃。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红花10g、党参15g、黄芪15g、五味子10g、枸杞子15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酸枣仁12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2月20日再诊:症大减,走平路不必他人扶持,上台阶勉强。原方加当归10g、白芍15g。
按:此证为较轻的高血压危象或脑病。总之是血压突然升高引起的脑缺血。当然,全身供血都不好。就诊时还有轻感冒。这样的年龄就有这么顽固的高血压,很难活到50岁。特别是发现高血压之后不坚持服药,必然迅速出现危急情况。现在看来,初诊煎剂中应该有桂枝、附子。不过,对该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服药并注意保养。   案32:高血压伴月经过多  
张某,44岁,威县东街人,日初诊。
  自称连续数月月经过多。此次已经近一个月阴道出血滴沥不止。除轻度腰痛外无大不适,亦未曾正式治疗。患者称,发病与生气有关。查其一般情况尚好,脉象洪滑有力,舌质稍嫩。测血压140/90mmHg。问其有无高血压史,答:每冬天略高,夏天则正常。故不经常服药。
  处方如下:
  逍遥丸6g日2次;人参归脾丸9g日2次。
  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
  川芎10g、怀牛膝15g、党参10g、黄芪15g、当归10g、白芍15g、香附10g、益母草15g、陈皮10g、茯苓10g、茵陈10g、五味子10g、三仙各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10月20日再诊:2日前阴道出血已经停止。脉象大致正常,舌象略如前。
仍守上方巩固。并嘱注意血压。
按:血压与时令有一定关系。大致说来,自谷雨至霜降,人群平均血压偏低,自霜降至来年谷雨,人群的平均血压较高。故冬天高血压患者普遍加重,部分轻症高血压患者,夏天血压不高,冬天则容易高。这个患者的丈夫也是这样,即冬天常见血压略高,夏天一般正常。此类患者,一般血压不很高,但自觉不适。这样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国北方高血压发病率较南方高。
  案33:高年高血压突然倒地  
堂嫂,78岁,日初诊。
  2月前突然倒地并有短时意识不清两次,当时我在石市小住,侄子立即打120住进县医院。做CT诊为多发性基底部脑梗死。入院时已经清醒,亦无肢体瘫痪。10天后出院。听说我返乡,即来就诊。问其最初感觉如何,说当时以头痛、头晕、心慌乏力为主,至今仍然如此,只是略好些。脉象沉滑有力,舌象可。血压170/100mmHg。
  看来患者突然倒地并非脑梗死所致。
  CT发现的脑梗死都是腔隙且陈旧性的,这是高年人可以有的。
  不过,堂嫂发生高血压脑病有些出乎意外。她出生在长寿家庭,母亲享寿九十七。母家没有高血压和脑意外患者。本人也一直血压偏低。又,她虽然如此高年,上年还几乎可以和年轻人一样在田间劳动。虽然较瘦,但肌肉萎缩不明显,这是很好的征象。又生性平和,家庭祥和,不会有生气的因素。出现高血压,大概是冬季农闲,长期斗纸牌的结果。看来,低血压家族的人,也可以迅速发生比较严重的高血压。
  又,住院期间显然不是按高血压脑病处理的,故至今血压高且症状没有明显缓解。
  处理如下:
  菊花15g、川芎15g、怀牛膝15g、钩藤25g、白芍15g、茯苓15g、黄芪15g、茵陈15g、甘草5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心痛定片10mg日3次;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3月18日再诊:自觉好转,脉象略见有力,舌红。血压140/80mmHg,上方加丹皮10g。
  4月5日四诊:脉象正常,舌象正常,自觉大好。血压116/70mmHg。
停用中药,西药改为每日一次,注意监测血压。
2007 年1月8日再诊:约10天前,再次发作突然倒地。适值我在南方,他医测血压50/?mmHg。当时并有全身出汗。看来,这次是体位性虚脱。上年的突然倒地,也可能如此。她的虚脱显然比没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年轻人虚脱更危险。近来农闲,她又常常斗纸牌,虚脱应和劳累有关。嘱咐侄子再见此种情况,立即让患者平卧。血压140/80mmHg。暂停降压西药,予煎剂上方去菊花、茵陈,加五味子8g。
   案34:生气加重高血压& && &
& &&&孙某,女,66岁,威县吴王母村人,日初诊。
& &&&前年发现高血压,间断服西药。近日因生气血压高达180/100mmHg。自觉手足麻木,少腹胀满,大便不畅。正在服降压西药,症状不能缓解。体瘦,神躁。六脉细弱,舌略胖。血压140/70mmHg。处理如下:
& &川芎10g、怀牛膝15g、五味子8g、当归10g、白芍10g、香附6g、陈皮10g、枳实6g、菊花10g、钩藤20g、茯苓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 &香砂养胃丸6g日2次。
& &10月25日再诊:少腹已好,上腹仍满,每夜间重。另有小便不畅。一般情况好转。脉仍细弱。舌后半苔黄略厚。血压140/70mmHg。中药守前方。加西药刺五加片3片日3次,谷维素30mg日3次。
& &日再诊:旧病复发。头痛、头晕,腹内胀满。血压170/90mmHg。在家输液无效。体瘦,神躁。脉舌象略如前。守前方。
&&如上处理至9月9日,自觉大好。血压160/86mmHg。中药仍守前方。嘱服完可停,但坚持服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 &案35:心脾两虚型高血压  
本村村民赵某之妻,55岁,日就诊。
2005年春天以来多次就诊。
  她没有高血压家族史,没有既往史,身体素质和性情也比较好。但是,因为过于紧张烦劳,2005年春天首次发现高血压。当时在180/90mmHg左右。主要症状是心慌、乏力、头痛、头晕和睡眠不好。她的紧张烦劳很难解决。原因是:①80多岁的母亲患轻度老年痴呆;②92岁的公婆也要照顾;③丈夫最近两次小中风;④儿媳刚生了孩子几乎完全靠她伺候;⑤一切家务和田间劳动也主要靠她。
  西药控制血压很有效,目前是140/76mmHg。正在服用的就是复方利血平片1片、心痛定片10mg和脉通丸1粒,各日2次。
  但是总感心慌乏力。虽然如此,她还可以下地劳动,而且劳动时好一些,回到家里就更加心慌乏力。但不要认为勉力劳动对她有好处,那不过是可能暂时忘记烦恼,又没有发展到不能劳动的程度。
  其人面色zaozi001白,神情紧张。脉略大略数。最近四次处方如下:
  党参10g、黄芪15g、川芎10g、怀牛膝15g、五味子10g、当归10g、白芍15g、钩藤20g、生龙牡粉各15g、桂枝20g、陈皮10g、三仙各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天王补心丸、人参归脾丸各9g日3次。
  每次效果都很好——服药1~2日即恢复。但停药2周左右会复发,就是因为她还要继续烦劳。好在她进食、睡眠比较好,否则早已不能支持。于是,每次都对她说清利害,希望她能节劳。
  案36:肝肾阴虚型高血压  
按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教科书或专业书所说,高血压最常见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型。但是,在我的经验中,这两型反而少见,肝肾阴虚型尤其少见。下面是记忆中最典型的一例。
王某之母,70岁,广宗塘町村人,1998年春天就诊。
严重头晕、头痛、全身憋胀不适、睡眠不佳、恶心食少月余。曾经多次在他处就诊,使用中西疗法,包括输液不效。她体型瘦小,面色苍白,脉象沉弦有力——越重取越有力。舌红嫩无苔。血压220/12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白芍15g、丹皮10g、五味子10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菊花15g、钩藤20g、生地10g、沙参10g、麦冬10g、茯苓15g、生三仙各10g、生甘草3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复方亚油酸丸1粒日3次。
以上病情和处理是记忆大体如此。原始记录出国前留给了门人。
上方药味相当多。按传统理论,此证不会使用川芎、牛膝等。我认为,此案照用一贯煎和左归饮效果不会好。西药也是非用不可。当时治疗大约两个月,恢复比较满意。
下面是她6年之后的就诊情况。
日再诊:20天前,发生左半身轻瘫,已经输液10多天。昨晚说话困难,有时昏迷。目前可以慢步行。但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神志清楚。说话不很清楚。CT不见典型脑意外影像。脉象滑弱略数,轻取似无,重按有力。舌苔黄白略厚。血压140/7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怀牛膝15黄芪20白芍15丹皮10五味子10菊花10茵陈15葛根20红花5钩藤20茯苓15生三仙各10川朴5生大黄5生甘草3。常规水煎日一付。
龙胆泻肝丸6g日2次
人参归脾丸9g日2次
复方亚油酸丸1粒日3次
12月12日再诊:说话大体恢复,左手仍感麻木。可以自己步行,不很利落。脉象大致正常。舌苔略干黄。血压160/70mmHg。仍守上方。  
  案37:中药缓解高血压头痛  
  本村村民赵星某,男,70岁,日就诊。
  他是老高血压病人,近两年两次发生脑血栓形成,一直找我治疗。脑意外基本上没有后遗症。此次就诊因近十来天每天头痛,特别是早晨起床前和刚起床时比较严重。曾经瘫痪而恢复的左上肢也有些不很灵便。自夏天以来,血压不很高,每天服复方降压片、心痛定各1片即可接近正常,但不能缓解头痛。又称头面部有憋胀感。脉象沉滑有力,血压140/90mmHg,舌象无大异常。他希望输几天液预防脑意外复发。我说不必输液,服中药即可。疏方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白芍15g、丹皮8g、钩藤20g、葛根20g、红花5g、当归5g、黄芪20g、菊花20g、茵陈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8月18日再诊:头痛完全缓解,左上肢也完全恢复。又,3日来没有服用西药,血压正常了(他有血压计)。查脉象果然缓和,血压120/70mmHg。故他愿意再服上方数日。
  案38:高血压头痛并心衰  
赵某,男,60岁,威县白伏村人,日初诊。
  头痛如裹又欲裂10余日,渐重至难以忍受,脉象洪滑弦数。血压220/120mmHg。他青年时代就有慢性气管炎和消化性溃疡,5个月前左上臂骨折至今不愈。心慌气短,面色苍白虚肿。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茯苓15g、丹皮10g、钩藤20g、菊花15g、茵陈10g、白芍15g、陈皮10g、三仙各10g、甘草3g。常规水煎日一付。
  双氢双氢克尿塞50mg日2次;地戈辛片0.25mg日2次;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
服药次日,诸症大减。
  按:患者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家族史,自己的溃疡病也很典型。又自幼患有不太严重的气管炎,这样的体质很少见高血压。故这次是首次发现。原因和受伤骨折日久不愈且家庭里外事务繁劳有关。又,患者的消化性溃疡曾经因为服用痢特灵缓解10年左右,但是,1999年还是因为消化道穿孔做了手术。那次消化性溃疡复发而且穿孔也和过于紧张、烦恼有关。
案39:心气虚型高血压  
  戚某,女,51岁,威县时庄村人,日初诊。
  失眠、心悸、乏力月余,时感气不足息,劳动时加重。正在服丹参滴丸和冠心苏合,无效。体型中等,脉象沉滑,轻取无力,舌胖。血压160/9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当归10g、白芍15g、党参10g、黄芪15g、柴胡5g、陈皮10g、茯苓10g、桂枝15g、三仙各10g、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付。
  人参归脾丸9g日2次;补中益气丸9g日2次;奋乃静片2mg睡前服。
  2月26日再诊:体力好转,其余改善不明显。仍守上方。
  3月2日三诊:失眠好转,脉象仍见沉滑。血压170/86mmHg。停用奋乃静,加复方利血平1片日2次。
  日四诊:旧病复发,心悸、乏力、气短之外,又多虚汗、小便多。脉沉细,舌淡润。用第一诊方去奋乃静。
  12月1日五诊:虚汗停止,心悸好转,仍感气不足息。处理如上。  
  案40:临界高血压发生危象  
  本村村民冯某,女,58岁,日就诊。
  患者是我的近邻,正在地里摘棉花,自觉不支,直接就诊。
  患者是一位贤淑、灵巧且耐力好的人。但近年家庭不幸。最早是大儿子受伤致残,3年前大儿媳患胃癌病死,不久长孙因车祸死亡。上年曾经出现一次高血压危象,我已经忘记了。近两个月正是最忙的摘棉季节,她家还种着葡萄,又要照顾大儿子,于是更忙。昨天出村吊唁,即感不支。今天又挣扎着去摘棉花,到地里不久就觉得头痛、头晕、颈强、心慌、乏力、恶心欲呕、视物不清、自觉不支。她满带着憔悴和疲倦的神情,我一时没有想到高血压。脉象略见弦滑,舌尖红。血压140/90mmHg。这样的血压按说不会出现危象,但患者告诉我,上年危重时血压也是这么高。她一向血压偏低,50岁之后还在90/60mmHg左右。
  总之,尽管患者的劳累、紧张因素很明显,目前还是应该诊为较轻的高血压危象。
  处理如下:
  复方利血平1片日2次;安定片2.5mg日2次。
  逍遥丸6g日3次;人参归脾丸9g日3次。
  10月22日再诊:自称除略感疲劳外无大不适,脉象如前,血压140/90mmHg。上方去安定。
  10月25日三诊:病情稳定,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20/80mmHg。嘱坚持服用复方利血平,血压正常也每天服一次。人参归脾丸可间断服用,劳累、心慌时立即服用。
案41:心脾两虚型高血压
黄某,女,62岁,威县城内黄街人,日初诊。
发现高血压五六年,近2月来腿酸乏力、不时心慌,其余无大不适。在城内就诊多次不效。饮食可、二便可、睡眠可。面目略见虚肿,脉象沉弱,舌淡略胖,口唇青紫。正在服用降压0号、心痛定、卡托普利、PAS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血压190/110mmHg。
处理如下:
嘱继续服用正在服的西药。中药煎剂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白芍15g、黄芪15g、党参10g、五味子10g、茯苓10g、桂枝15g、川朴5g、三仙各10g、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付。
金匮肾气丸9g日3次。
5月17日再诊:自觉大好,面部虚肿消退,口唇青紫减轻,脉仍有沉象,舌象正常。血压136/80mmHg。处理同前。
10月4日:患者的长子来看高血压,说母亲情况很好。
  11月1日三诊:近来又见心慌乏力,但比第一次就诊时轻。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26/80mmHg。嘱继续服用西药,中药煎剂如前,成药改服人参归脾丸9g日3次。
  11月8日:患者的长子来取药,称患者的心慌乏力好转。取药如上。交谈中,患者的儿子说,他的父亲患脑意外瘫痪8年,7年前53岁病逝。他的叔叔自20多岁就有高血压,生活上比较注意——烟酒不沾,还是在53随时因脑出血突然死亡。他本人正在经营汽车货运,常常紧张劳累,高血压已经4、5年。10月4日就诊之后,病情比较稳定。我告诉他,按他的家族史,不宜经营如此麻烦的生意,一定要注意控制血压。&&
&&案42:高血压腰腿痛  
  李某,女,53岁,威县吴庄村人,日初诊。
  腰痛、两骻痛半年多,常常需要俯卧睡。又头部紧缩感,近3日有左足趾麻木。在家服西药有暂效。还可以终日劳动。体型中等,神躁。饮食、二便可。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80/9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当归8g、白芍15g、香附8g、黄芪15g、独活8g、防风8g、乌药8g、丹参10g、红花5g、五味子10g、桂枝15g、茯苓10g、陈皮15g、生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付。
金匮肾气丸9g日2次。
复方降压片1片日2次;心痛定片10mg日2次;布洛芬片0.2g日2次。
 &&10月17日再诊:除腰部小不适外,诸症悉减。脉略见沉实,舌淡。血压160/90mmHg。仍守上方。
  10月22日三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脉象不再见沉实。血压120/80mmHg。仍守前方。嘱5日后停煎剂,继续服用成药和西药,注意血压。
  按:绝大部分止痛药可以诱发或加重高血压。若使用皮质激素,情况更严重。患者此前没有高血压史,血压高很可能与西药使用不当有关。
案43:高血压胀满
杨某,男,77岁,威县方营村人,日初诊。
食欲好,可食,但食后1~2小时饱胀不适。不疼,无此病根。发病约3年,多次服药无显效。二便、睡眠可。体型中等,神可。脉沉滑有力,舌苔白厚润。血压190/120mmHg。从不知血压高。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陈皮10g、半夏8g、茯苓10g、桂枝15g、苍术5g、香附5g、淡豆豉5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g日3次。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甲氰咪胍片0.2g日3次。
日再诊:上次一诊即愈。近日复发。中药仍守上方。给西药复方降压片100片,嘱坚持服用。
9月23日再诊:病大减,重按脉仍有实象。守上方。
按:如此高年,一向少病。主诉是上腹不适,最明显的脉象和体检发现是严重高血压。必须把二者联系在一起。高血压可以引起任何系统的紊乱。当然,降压的同时,也要调理胃,因复方降压片也可以有胃肠反应。又,利血平对消化性溃疡不利,但如此高年少见新得此病。如果高度怀疑溃疡,又要服用利血平,需和甲氰咪胍、香砂养胃丸同时服用。
案44:要求服中药调理高血压&& 
刘某,男,52岁,威县东关人,日初诊。
有典型家族性高血压史,本人最高时190/140mmHg。平时140/110~100mmHg。身体健壮。立即测血压180~170/140mmHg。正在服西药,要求中药调理。处方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钩藤20g、菊花15g、茵陈10g、茯苓10g、白芍15g、黄芪15g、陈皮10g、三仙各10g、生甘草3g。常规水煎日一付。
日再诊:上次疗效较好,欲再服中药调整血压。一般情况好,脉舌象正常。血压140/90mmHg。处方如上。
5月25日再诊:血压120/90mmHg。此后断续服药至6月中旬,血压一直如此。
案45:高血压发作性头晕
陈某,男,60岁,威县麦子乌营村人,日初诊。
3个多月来,经常发作性头晕,3~5日一次。劳动时最易发作, 静立不久即好转。卧位时不发作。静坐时也偶犯。发作时有天旋地转感,并有颈后发热而沉。服药几次无效。一般情况可,饮食、二便、睡眠可。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60/10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菊花10g、钩藤20g、茯苓10g、生地10g、丹皮10g、白芍15g、沙参10g、丹参10g、生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逍遥丸6g日2次;龙胆泻肝丸6g日2次。
心痛定片10mg日2次。
7月29日再诊:自觉大好,再未犯头晕,偶有心悸。血压170/90mmHg。上方加复方利血平1片日2次。
8月4日三诊:诸症悉退,脉象略见弦滑。血压160/90mmHg。嘱心痛定、复方利血平改为每日各3次。5日后停服煎剂。
按:患者从无高血压史,中药为主解除了眩晕,但降压不满意。患者的眩晕应该是椎动脉系供血不足的缘故。
案46:顽固产后高血压
王某,32岁,威县西堂村人,日初诊。
自20岁怀孕后患高血压至今不愈。一直间断服药——无不适即不服。近来有一过性头晕,头痛、头不清爽。无其他不适。一般情况可,脉象沉细,重取有力。舌嫩。血压180/14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5g、怀牛膝20g、五味子19g、当归8g、香附8g、白芍10g、熟地15g、附子5g、吴茱萸3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桂枝15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金匮肾气丸9g日2次.
自备西药继续服用。
9月6日再诊:自觉大好。再未头晕、头痛等。脉沉,不再有力。血压160/120mmHg。守前方。
按:患者没有再诊。这种情况我都要反复告知患者:舒张压120mmHg是危险状态。很难保证2年内不出现严重后果,平稳度过5年就是奇迹。当然,该患者平时、特别是夏天,血压可能没有这么高。不过,冬天的舒张压可达140mmHg,已经随时可以出现意外。
案47:心脾两虚型高血压
本村村民王某,女,58岁,日初诊。
发现高血压五六年,间断服用西药。近二年,经常头晕、乏力、食少,惊悸、难眠,并常发作心慌不支。于是经常卧床。患者本来身体相当好,只是近年家庭多事,病情渐重。也曾经找我看过,但不愿意服中药。此次决意服中药调理。体型中等,神情焦躁、恐惧。脉象滑弱,舌可。二便可。血压190/100mmHg。
处理如下:
西洋参30g单煎或开水泡代茶饮。
党参15g、黄芪15g、五味子10g、川芎10g、怀牛膝15g、钩藤15g、白芍15g、茯苓10g、陈皮10g、川朴6g、枳实6g、龙骨粉1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人参归脾丸9g日2次;天王补心丸9g日2次;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
心痛定10mg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次日血压156/86mmHg,自觉好转。两周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至1月底,血压正常。西药减至日2次。继续服药一个月,血压一直正常。此后4年,再未出现危重情况。
案48:高血压心悸并中气不足
王某,男,54岁,威县王家陵村人,日初诊。
年前10月份血压突然升高至210/140mmHg,当即服用丹参滴丸、降压药并输液半月。经治血压下降,但心悸、头晕、气不接续至今不愈且越来越重。饮食、二便、睡眠可。体略丰,神可。无明显下肢水肿。脉滑,舌暗红润,苔不厚。血压140/90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2g、黄芪10g、五味子5g、川芎6g、怀牛膝12g、茯苓10g、柴胡4g、桂枝15g、陈皮10g、半夏6g、白术5g、当归8g、白芍1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g日3次;人参归脾丸9g日3次;金匮肾气丸9g日3次。
3月2日再诊:自觉心悸、头晕、气不接续改善。脉滑而频见结代,约10动一代。上方加地戈辛0.25mg、双氢克尿塞25mg各日1次。
3月7日再诊:自觉大好,脉象极少结代。守上方。
3月13日再诊:自己骑自行车就诊,脉约30动一代。守前方。& &
案49:高血压头晕
路某,女,44岁,威县沙柳寨村人,日初诊。
头晕,右手麻木年余。饮食、睡眠可。断经3年。上年发现高血压,一直在服降压药。体略丰,神可。脉沉弱,舌可。血压130/90mmHg。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2g、钩藤10g、葛根10g、五味子8g、茯苓10g、半夏8g、黄芪15g、龙骨粉10g、陈皮10g、三仙各10g、生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付。
嘱坚持服用降压药。
4月4日再诊:头晕、手麻均大好。脉象正常,舌稍嫩。守上方。
按:正在服用西药,血压在临界水平,却头晕、手麻日久不愈。故高血压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
案50:高血压头痛
张某,男,46岁,威县张王母村人,日初诊。
头痛年余,伴血压高,多方治疗效不佳。体型中等,神可。睡眠不好。脉重按有力。血压146/106mmHg。处理如下:
怀牛膝15g、川芎10 g、五味子8 g、白芍15 g、枣仁10 g、远志8 g、陈皮10 g、半夏8 g、菊花15 g、当归8 g、丹参10 g、钩藤15 g、龙骨粉10 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天王补心丸9g日2次。
6月7日再诊:头痛大减。血压140/90mmHg。仍守前方。嘱坚持服用降压西药。
按: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首先是控制血压。但有时血压降至临界水平,头痛仍不止,这时最好同时使用中药。 案51:中药缓解高血压
本村村民王某,女,42岁,日初诊。
患高血压10年,最高时的血压在200/110mmHg以上。基本上一直在服降压西药。近来服西药血压接近正常即头晕、恶心、乏力。服药不足则血压较高。要求服中药调整。一般情况可。脉沉细无力,舌淡。血压190/110mmHg。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茯苓10g、半夏8g、陈皮10g、桂枝20g、五味子10g、白芍15g、三仙各10g、生甘草6g。常规水煎日一付。
4月4日再诊:脉仍沉细。无明显头晕。血压180/96mmHg。守前方。
如上处理至4月22日,血压130/80mmHg。无不适。
8月5日再诊:血压170/100mmHg。仍守前方。
按:头晕、恶心、乏力就是脑缺血之故。上方煎剂显然可以在降血压的同时改善脑供血。当然,血压下降主要是同时用着西药。但只用西药对某些老高血压(必同时有脑血管硬化),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案52:高血压腿疼
赵某,女,53岁,未记里居,日初诊。
右大腿外侧疼向下放射并有麻木感10余日。发病前曾经臀部肌内注射。食欲不佳,睡眠、二便可。体型中等,面色萎黄。脉弦滑略数。血压200/136mmHg。无高血压史。处理如下:
川芎10 g、怀牛膝15g、丹参10 g、白芍10 g、五味子8 g、钩藤20 g、菊花10 g、龙骨粉10 g、党参10 g、黄芪10 g、茯苓10 g、当归8 g、陈皮10 g、三仙各10 g、生甘草3 g。常规水煎日一付。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10mg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11月5日再诊:脉转柔滑而稍弱。腿不再痛麻,但双下肢乏力。血压130/90mmHg。中药如前,西药改为日2次。
如上处理至12月3日,下肢再无不适。血压再未大反复。但出现上腹疼。多年前,患者有饥饿疼痛。故加用甲氰咪胍0.2g日3次,香砂养胃丸6g日3次。如此处理是因为利血平可以加重溃疡病。患者服降压药出现双下肢乏力,是复方利血平中的双氢克尿塞所致。初服此药大多可有此表现,但不重,也会数日内自动缓解。
该患者血压如此之高,前医完全不知道。如果继续使用止痛药或皮质素,就可能诱发脑意外。现在看来,最好让患者断续服用金匮肾气丸。
案53:高血压脑缺血(重出待删或替换)
马瑞萍,女,30岁,威县姜藿寨村人,日初诊。
5天前早起时突然下肢无力、头晕、眼花,至今步行困难——需人扶持方可慢慢走平路。当时血压190/120mmHg。在家服药数日无效。5年前产后遗留高血压,平时症状不明显,没有坚持服药。自今晨起怕冷。饮食、二便可,常失眠。体型中等,神倦,面苍。脉弦,舌淡苔白。上肢肌力可。血压156/84mmHg。体温37.2℃处理如下:
川芎10怀牛膝15红花10党参15黄芪15五味子10枸杞子15陈皮10茯苓10半夏8枣仁12三仙各10。常规水煎日一付。
2月20日再诊:证大减,走平路不必他人扶持,上台阶勉强。原方加当归10、白芍15。
按:此证为较轻的高血压危象或脑病。总之是血压突然升高引起的脑缺血。当然,全身供血都不好。就诊时还有轻感冒。这样的年龄就有这么顽固的高血压,很难活到50岁。特别是发现高血压之后不坚持服药,必然迅速出现危急情况。现在看来,初诊煎剂时就应该有桂枝、附子。不过,对该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服药并注意保养。& &
案53:血压高伴心慌出汗(洪钧按:供替换)
村民某女,65岁,日初诊。
上午10时左右她的丈夫陪同她就诊。主诉不是血压高,也不是常见的高血压伴随症状如头痛、头晕等。主要痛苦是近三天凌晨1时左右心慌出汗——似乎太饿了。三年前,患者有过高血压,但三年没有就诊,我已经忘记了。她一年多没有服用降压西药。总之,她的高血压是切脉断定的——略见弦滑有力。不过,当时不知道血压到底多么高,因为内人带着血压计出诊了,让她下午来测。下午4点测血压居然很高:200/96mmHg。她是一个个子较小、也比较瘦弱的人。这么高的血压,算是很高了。其余无大不适,舌象可。处理如下:
川芎12g怀牛膝20 g、香附8g、钩藤20g、白芍20g、黄芪20g、红花5g、龙骨粉15g、牡蛎20g、沙参8、麦冬8、枸杞子10g、桂枝20g、陈皮2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心痛定片10mg日3次。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
嘱咐她近日每天测血压一次。
12月20日再诊:昨夜无心慌出汗。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60/86mmHg。守上方。
12月21日三诊:再未心慌出汗。血压130/80mmHg。嘱服中药上方三剂即可停。西药可减少用量为日2次。
按:子时一阳生。该患者的出汗在子时末。据此,患者有阳亢。
又,一般说来,男人比女子抗寒。但有些老年妇女,比男人还怕热而不怕冷。该患者就说她近来穿得很薄,却常觉得热,夜间也不喜欢睡热炕。与更年期妇女轰热相联系,此种现象宜于用阴阳学说解释:雌激素是抑制阳亢的重要物质基础。
案53:体质性低血压
董某,女,20岁,威县南关人,日初诊。
自称常“胃不好”并血压低约一年。发育营养可。17岁月经初潮,周期40天,经期4~5天。睡眠可。大便、小便均少。面色略黄。脉象沉细,舌稍嫩。血压60/40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0 g、黄芪15 g、五味子8 g、桂枝20 g、陈皮10 g、枳实5 g、茯苓10 g、半夏8 g、川芎8 g、白术5 g、当归8 g、白芍10 g、大枣5枚生姜15 g。常规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g日2次;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3月21日再诊:脉象大好,舌可。血压70/50mmHg。守前方。
按:此案应该是体质性低血压,只是如此低的血压很少见。作为对照,把它和高血压验案放在一起。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积分14689&
利血平-药理作用& &
1.利血平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性抗高血压药。2.本品通过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心、脑及其他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抗高血压、减慢心率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降压作用主要通过减少心输出量和降低外周阻力、部分抑制心血管反射实现。减慢心率的作用对正常心率者不明显,但对于窦性心动过速者则明显。3.利血平作用于下丘脑部位产生镇静作用,但无致嗜睡和麻醉作用,不改变睡眠时脑电图,可缓解高血压病人焦虑、紧张和头痛。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积分14689&
美國國衛院贊助的一個大型臨床研究計劃叫做ALLHAT「預防心臟病發作之抗高血壓既降血脂治療實驗」,歷時八年,動用六百多家醫院,超過六萬二千名受試者,規模之大,創下高血壓臨床試驗的記錄。比較了四種藥品:
一、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輝瑞製造,商品名為脈優錠(Norvasc),2002年全球排名第5的暢銷藥。
二、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alpha-adrenergic blocker)-輝瑞製造,商品名為Cardura,也有學名藥甲磺酸多薩坐辛(doxazosin)。
三、血管張力素轉化(ACE)抑制劑:阿斯特捷利康與默克均有製造,商品名分別為捷賜瑞(Zestpil)與心寧衛錠(Prinivil),也可買到學名藥利欣諾普(Lisinopril)。
四、利尿劑(generic diuretic ,water pill):上市已超過半個世紀。
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之外,存在已久的利尿劑竟然和對照組的
藥功效一樣好,而且在預防一些高血壓引發如心臟病或中風的嚴重併發症上的效果更加。試驗期間服用利尿劑的參與者,比服用脈優錠的人較不易發生心臟衰竭;比用ACE抑制劑的人較不易發生心臟衰竭、中風與許多其他併發症。Cardura的對照實驗在開始不久後就被迫停止,因為許多Cardura的服用者都發生心臟衰竭的情況。
& &所以美國國衛院心肺與血液研究中心主任的結論是:「ALLHAT顯示,不管從醫療效果或是經濟考量來看,利尿劑都是治療高血壓的最佳用藥」,但是一般醫師都不開利尿劑,因為脈優錠的價格是利尿劑的十九倍(美國的藥價)。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拜访;学习了,谢谢!下次再來。
支持一切积极实践,谨慎一切无意的误导.
& & 各位只看到了它们物美价廉的一面,对它们的不良反应却避而不谈,我也不站在西医的角度看问题,因为中医师能理解到此深度也是难能可贵了,治病要权衡利弊,若经济较差的农村用这些药物也无可厚非,因为能控制好血压,能对药物有很好的依从性,降低对靶器官的埙害,降低血压对生命的危害,远远高于不良反应弊端,生命大于一切。但在经济较好病人除了控制血压,还要追求用药的依从性,及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哪这些药物显然要丢弃在一边,因为在经济好有文化人的眼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本身疾病一样的让病人不能很好的对吃药有依从性,不讲这些了,我个人的不成熟认识,作为中医师让人欣赏的是用三两个验案,针对的是那些历经很多医生中西药都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高血压,根据中医的理法方药让它得到有效的控制,生命体征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那才能使后学中医的有所裨益,但名医也要顾及自己的名誉和医德,闭门造车的事希望不会在你们这些版主身上出现,好了就讲这多,得罪之处希望见谅
& & 不知超级版主,在临床上是中医主导还是西医主导,还是自己感觉的中西医结合,也不知到版主的工作是否很忙,工作的单位在什么级别的医院,但你的精力真的很好,把这么多你自己觉得是精华的病例写出来给同行分享,你的病案我没有耐心一一拜读,文中太多谬误,西医的和中医的都有,我不知当不当在这里给你明细讲出来,只是觉得对那些刚入道的新手来说,里边的观点良莠参半,对他们未必就很有益
积分14689&
这里是转帖,为河北赵洪钧的临床经验,书已经出版,叫《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积分16883&
& & 哈哈 ,看了赵先生治疗高血压的中医处方,可以说他,基本不会用中药治疗高血压。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县三白西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