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斯托芬《鸟》的论文大纲怎么写怎么写

联系我们:
代写电话:158-
代发教育论文
代写教育论文
##textarea onfocus="h_con()" onblur="s_con()" name="content2" id="content2" onkeyup="checkLen(this,200)">##/textarea>
还可输入字符200(限制字符200)
您的姓名:
您的邮箱:
您的电话:
戏剧教育及其使命
本文以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蛙》为立足点,通过对文本的细致绎读从而归纳出阿里斯托芬在戏剧中所提出的优秀诗人的具体标准,由此可以看出,阿里斯托芬尤为重视戏剧公演所承担的教育功
第一节文献梳理及评价
&&& 一、阿里斯托芬的专题研究
&&& 对阿里斯托芬的研究首先便应建立在其喜剧作品之上,因此在原著迄译方面,阿里斯托芬有11部喜剧传世,其均己被翻译成汉语。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阿里斯托芬喜剧集》,共收录五部剧作,其中三部(《云》、《阿卡奈人》、《骑士》)由罗念生迄译,《鸟》和《财神》则各由杨宪益与周启明迄译。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罗念生全集》第四卷一一《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将罗念生迄译的阿氏剧作悉数囊括。同年,译林出版社出版《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一一阿里斯托芬喜剧》,分上下两册,译者张竹明、王焕生迄译了阿氏现存的所有剧作。至此,阿里斯托芬的十一部剧作均有中译本,除罗念生译本另附相关评论外,其余译本仅止步于迄译正文,这对中文世界阅读古希腊作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由刘小枫主编的《阿里斯托芬集》正陆续出版,其中包括十一部剧作的笺释本,还将迄译国外学者的研究文集。
&&& 中国学者中对阿里斯托芬的研究起步较早的当属罗念生,他不仅致力于原著的翻译,而且也对此作了相关研究,其研究文献也大多附于出版的译作之中。从1930年代至1980年代,罗念生对古希腊戏剧的批评研究可谓劳作累累,尤其偏重处理文学与时代背景及政治环境的问题。《罗念生全集》的第四卷《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将罗念生对阿里斯托芬的研究文献悉数收入。其中包括罗念生为1954年版《阿里斯托芬喜剧集》撰写的序言,其对阿氏的喜剧创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介绍了诗人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并对六部剧作体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作了概述。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出版的《云》附有罗念生特为迄译的材料,译自福尔曼的《阿里斯托芬的云》和罗泽斯的《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的编者前言。其中介绍了阿里斯托芬的生平为人、剧作的特征、他的政治立场和宗教态度以及当时雅典的景况。1981年罗念生为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阿里斯托芬喜剧二种》撰写译后记,其中介绍了阿氏的生平与创作,并对((马蜂》、((地母节妇女》两剧作评述。
&&& 此外,国内也有不少学者通过对阿里斯托芬喜剧作品的研究进而考察当时的时代环境及文学创作环境,或是借助作品推究作者所持的政治观点。黄薇薇的《是谁在发动战争?一一析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509一536)》以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基本参考反观阿里斯托芬在《阿卡奈人》中对战争起因所作的解释,作者发现阿氏的解释虽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对剧作的文学性也应予以重视。荀姆的《阿里斯多芬与政治》提出以戏剧家的维度检视阿氏的剧本,认为其将&旧喜剧推向了极致&。斯托的《阿里斯托芬队对公众意见的影响》认为虽然公众的观点在剧作中有所反映,但阿氏的剧作并未对雅典民众的想法或官方的军事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克瑞默在《阿里斯托芬对平等主义的批判》中认为,阿里斯托芬的《公民大会妇女》就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是对共产主义以及政治局限的深刻研究。
&&& 宣晓凤的《鸟托邦的理想城邦一一阿里斯托芬的&鸟&浅析》与孙子威的《空中鸟国、世上乐土一一阿里斯托芬的&鸟&浅识》均将焦点落在《鸟》上。宣认为,阿氏不仅在《鸟》中对雅典的现实作了讽刺,还启发世人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完美城邦。杜平的《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看诗人的政治倾向性》、王春侠的《浅谈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以及朱咸影的硕士论文《阿里斯托芬的政治学》则通过阿氏喜剧考察了诗人的政治立场。沈愚的《喜剧之父一一阿里斯托芬》、王韦的《阿里斯托芬一一最诙谐的剧作家》以及王达天的《阿里斯托芬和他的喜剧》均对阿氏其人及其喜剧创作情况作了概述。
&&& 当然,也有不少文献集中于对阿里斯托芬喜剧作品本身的读解,由于阿氏作品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因此,研究者也往往着重于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对当时的影射,或是作者创作此剧的现实意图。涅维格的《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战争与和平》试图探讨《和平》、《阿卡奈人》、《吕西斯特刺塔》这三部有关和平的剧作中,阿氏是如何表现战争与和平的。胡克的《阿里斯托芬剧中的犯罪和罪犯》将焦点落在阿氏笔下的邪恶与罪行上。作者详尽列举了阿氏在剧中抨击过或嘲讽过的一百一十二人名单,意图指出旧喜剧&恶言诽谤的谩骂特征&。希尔克的《阿里斯托芬的人物》把整个非阿里斯托芬的传统命名为现实主义传统,而阿氏传统则被称为意象主义。里克福特的《怀有希望的情欲:阿里斯托芬与喜剧净化》认为,柏拉图《会饮》中的阿里斯托芬神话提请我们注意,阿氏的喜剧旨在以&欲望和追求的结合&达到&喜剧的净化&。
&&& 施特劳斯的《苏格拉底问题六讲一一政治学问的起源与苏格拉底问题》中的第二讲与第三讲对阿里斯托芬作了分析与阐释。在第二讲中,作者将阿氏当作一名&伟大的守旧者&。阿氏喜剧的主要话题即为&城邦、政治社会与家庭、私人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三讲中,作者指出阿里斯托芬喜剧的基础就是有关自然的知识。
&&& 二、古希腊戏剧教育及相关古希腊戏剧的研究
&&&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旨在教育雅典民众,因此,戏剧的教育作用就被突显出来。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米诺斯》均论及其对戏剧及戏剧教育的看法。在《理想国》中,柏氏认为应该对美好城邦中的守卫者施以诗和音乐的教育,而且必须根据道德和政治目的对诗和音乐加以审查。在《米诺斯》中,柏氏认为悲剧诗人善于制造意见,其赞颂或批判的立场仅仅基于城邦的立场,而且,悲剧与民主相伴随,悲剧只满足于诉诸雅典民众的欲望并将其释放出来。柯小刚的《尼采、柏拉图与戏剧的教育使命》希望通过重读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对讲台与舞台的处境进行反思。现代社会的大学与文学影视戏剧双双放弃古老的教育职能,而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正是为了夺回悲剧舞台的教育权利,以此抗衡以苏格拉底和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为标志的哲学讲台的教育权利。作者认为,柏拉图的戏剧性对话写作是&一种以质救文的教育改革方案&。
&&& 王邵励与张季云的《戏剧公演与雅典城邦政治》提出,雅典的戏剧公演是城邦民主政治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雅典城邦当局对戏剧公演的鼎力支持&,论证了戏剧公演在雅典是一宗重要的城邦要务,对戏剧公演的参与等同于对城邦政治的参与。第二部分为&公民群众在戏剧公演活动中的作用&,雅典公民对戏剧公演的广泛参与正表明了他们才是民主政治的主角。第三部分为&精英人物在台前幕后的活跃表现&,从社会精英对戏剧公演的鼎力支持与热烈参与可以看出,民主政治需要精英与民众的合力互助。第四部分为&妇女与奴隶:戏剧公演与城邦政治的局外看客&,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戏剧公演之外,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特定的权利差异。张季云的硕士论文《雅典戏剧与城邦政治及公民教化》以古典城邦政治文化的维度观照雅典的戏剧公演。第一章论述雅典的戏剧的起源。第二章阐发雅典戏剧与城邦的民主政治的关系。第三章处理雅典戏剧与公民教化的问题。
&&& 关于古希腊戏剧教育的研究基本会涉及城邦政治问题,因为古希腊戏剧并非仅供娱乐消遣。有关古希腊戏剧与城邦政治关系的研究文献通过考察古希腊历史进行探讨,而有关古希腊戏剧教育的研究则有待深入,特别是针对特定文本体现的教育功能的文献仍不多见。
&&& 默雷的《古希腊文学史》与拉齐克的《古希腊戏剧史》均对古希腊悲、喜剧、三大悲剧家及喜剧家作了概述。其对戏剧在古希腊的起源、歌队形制的演变以及悲、喜剧的发展历史及特点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介绍。勒维的《古希腊喜剧艺术》介绍了古希腊的旧喜剧、中喜剧、新喜剧的起源与发展,并对旧喜剧和新喜剧的两个代表作家一一阿里斯托芬与米南德的作品内容及意义进行了论述。麦克金德里克的《会说话的希腊石头》通过考古资料重建古希腊的文化历史,凭借遗址、器物阐述古希腊的技术进步和政制变革。此外,作者也十分重视经济基础的对古希腊文化现象产生的决定作用。沈捷的硕士论文《论雅典民主政治环境中的旧喜剧》将雅典的旧喜剧置于雅典政治环境下予以讨论,强调旧喜剧与民主政治的互动性。关于古希腊戏剧发展概况的研究在戏剧起源、发展历史等主要方面多己达成共识。
第二节古希腊的戏剧公演
&&& 在古希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所谓的&戏剧&与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大不相同,它既非仅仅意味作为文本阅读的戏剧文学,也不是现代人众多文化消费中一项可有可无的娱乐消遣。要探究古希腊的戏剧,首先必须注意它的在场性,因为古希腊的戏剧均通过剧场公演的形式进行传达表现。与此同时,也正因为古希腊戏剧是作为一项城邦公共活动的面目示人,所以说古希腊的戏剧实则承载着重大的城邦政治使命,它是&城邦民主政治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本文的论述起点也正是基于古希腊戏剧的公演形式及其内在所蕴含的政治性,唯此戏剧教育这一说法才能成立,并能依循历史文化事实和语境展开相关阐释。
&&& 古希腊戏剧的雏形虽然可以追溯至民间抒情诗或婚丧歌曲,但其定形则与酒神节有着紧密联系,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是从临时口占发展出来的(悲剧如此,喜剧亦然,前者是从酒神颂的临时口占发展出来的,后者是从下等表演的临时口占发展出来的,这种表演仍在许多城市流行)&&。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仪典原先只在阿提卡地区举行,公元前560年,僧主庇西特拉图将其作为一项新政引入城市,酒神节自此成为了雅典城邦的公共节口,而作为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戏剧公演的相关秩序也就此确定下来。根据规定,每年一月底的勒奈亚节主要上演喜剧,而每年三月的大酒神节则主演上演悲剧。
&&& 作为重要的城邦公共活动,雅典每年都会拨付专款一一所谓供观众观赏的基金一一用于扶持戏剧公演的正常运行,此外,戏剧公演的执政官也会给诗人指派合唱队筹款人负责剧组的排演开销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从公元前508年起,戏剧公演均以戏剧比赛的方式进行,因此,雅典公民在戏剧公演中扮演的就不仅是观众的角色,除却之前己经有部分雅典公民充当戏中演员和合唱队员之外,戏剧比赛的评委也将以抽签的方式从雅典公民中选出3。可以说,雅典公民绝不止是戏剧公演的看客,而是作为城邦事务的参与主体介入到戏剧公演中去,在雅典公民的心目中,戏剧公演的重要性与公民大会、议事会等城邦要务无甚差别,对戏剧公演这一典型的公共生活的参与即是对城邦政治的参与4。进而言之,戏剧公演的意义早己跃出了戏剧文学及其表演的单向维度,当我们从城邦要务的层面对戏剧公演进行观照,我们就会发现戏剧公演己然从一桩文化演出事件上升为一桩政治事件,它所蕴藏的政治意义不单指戏剧公演的运作模式贯彻着城邦的民主原则,更重要的是,城邦实则通过戏剧公演这一极具文学性和娱乐化的形式对雅典公民施行着潜移默化的治理,借由一个令人沉醉的舞台完成了想象共同体的营造,强化着公民对城邦的身份认同,可以说,雅典每年酒神节的剧场中实则上演着最生动的公民教育,其中涵盖着多方面的教育一一包括美学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信仰教育。
&&& 因此,对《蛙》剧本身的探究及其体现出的戏剧教育功能都应紧贴古希腊戏剧特有的文化语境,是故面对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仅以文艺理论的视野观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以城邦政治及文化环境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更接近古典作品所具有的深厚内涵,甚至可以说,阿里斯托芬创作《蛙》的终极目的并非奉献一篇文学佳作,其真正用意在于教育。
第三节阿里斯托芬时代的戏剧创作
&&& 阿里斯托芬时代(阿里斯托芬的创作期主要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四世纪初之间)的古希腊的戏剧创作正处于所谓的&古典时期&,此时的古希腊文学也堪称繁盛期。阿里斯托芬的处女作《宴会》写于公元前427年,其时作者约23岁。虽然埃斯库罗斯早在阿氏出生前六年便己离世,但另两位悲剧大家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在阿里斯托芬的创作时期仍旧笔耕不辍,前者大致比阿里斯托芬要大45岁,后者则比阿氏要长30岁。
&&&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古希腊的传统信仰变得摇摇欲坠,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索福克勒斯与他的前辈埃斯库罗斯一样,神谕在其剧作中依然保持着不可置疑与不可更改的神圣地位,但索福克勒斯在此基础上凸显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人的尊严与人的信念受到了诗人的重视。索福克勒斯所运用的隐喻尽管不具有埃斯库罗斯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但却更为精准到位。此外,诗人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也更为多样,包括头韵、谐音、拟声等等,句式结构也因此显得更为整伤优美&。反观欧里庇得斯,他对传统信仰表现出了极大的怀疑,神义论在其剧作中几近崩溃。此外,欧里庇得斯的剧作多涉女性题材,因而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丰满。由于诗人深受当时的智术教育的影响,因而他在其剧作也极为重视修辞效果,说理性较强。
  此外,阿里斯托芬时代的悲剧在形式方面也经历着较大的变化。合唱队本是悲剧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悲剧的发展,合唱队在剧本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剧中人物的对白也因此逐渐增多。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合唱队往往要占据全剧的一半以上,而到了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比如在《斐罗克武提斯》中合唱队的比重便只占到了全剧的六分之一,正是这一原因,以后的剧本字数比先前长得多,因为合唱的减少令戏剧的演出时间也减少了2。随着合唱队的衰落,独唱形式的音乐在戏剧中大放异彩,古希腊的观众对于戏剧中音乐的要求要来越高,而专业歌手的独唱的精致化与专门化正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独唱曲在欧里庇得斯的剧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第一章 阿里斯托芬的...............................&13-16
&&& 第一节 阿里斯托芬喜剧的思想特点:嘲...............................&13-15
&&& 第二节 阿里斯托芬喜剧的艺术..................15-16
第二章 戏剧作为教育:喜剧........................16-31
&&& 第一节 阿里斯托芬的戏........................&17-18
&&& 第二节 戏剧作为道....................18-26
&&&&&&& 一、 戏剧的表现.........................18-21
&&&&&&& 二、 戏剧的修辞........................21-24
&&&&&&& 三、 戏剧的道德尺.....................&24-26
&&& 第三节 戏剧作为哲学教育:戏剧与哲..................26-31
&&&&&&& 一、 旧礼法与新启...................&26-28
&&&&&&& 二、 修辞术与政治哲......................&28-31
第三章 戏剧与教育.......................&31-41
&&& 第一节 戏剧的教....................31-37
&&&&&&& 一、 语文教学与.................&31-34
&&&&&&& 二、 道德净化与信..................34-37
&&& 第二节 戏剧教育思..............................
 .................................................... 
&&& 本文以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蛙》为立足点,通过对文本的细致绎读从而归纳出阿里斯托芬在戏剧中所提出的优秀诗人的具体标准,由此可以看出,阿里斯托芬尤为重视戏剧公演所承担的教育功用,其所指陈的衡量优秀戏剧作品的准则便不仅仅是针对戏剧诗人而言,也是为培育城邦优秀公民所提出的一种评判标准,以此拯救在国力与文化方面均走向下坡的城邦。
&&&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上述主题进行阐发。首先,探讨了古希腊戏剧的公演属性、阿里斯托芬时代的戏剧创作风貌以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创作的特点。戏剧公演在古希腊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作为城邦的一种公共活动而存在,在此文化语境下,本文对阿里斯托芬时代的戏剧创作风貌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创作特征进行了一番概述,突出古希腊戏剧与阿里斯托芬喜剧的创作中都体现出戏剧诗人对现实境况的强烈关怀,予以戏剧作品对城邦治理起到一定的建设功用。
&&& 其次,以《蛙》的戏剧文本为焦点对阿里斯斯托芬在作品中提出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戏剧教育的主题为出发点,本文从戏剧作为道德教育和哲学教育两方面来观照《蛙》。在道德教育方面,作者借由埃斯库罗斯提出应该讲人物塑造的高贵典雅,但这并不仅仅针对着人物的高贵出身,而是人物的言辞谈吐以及表现出的道德素养,意在宣扬一种自然道德。在哲学教育方面,作者将埃斯库罗斯与欧里庇得斯作为传统礼法与新兴启蒙的两种表征,从而指出戏剧作品应该担负起对知识(episteme)的探求,而非不负责任地制造各种意见& (doxa),一味耍弄华丽的言辞强词夺理,圈顾真理。
&&& 再次,本文由具体文本跃出,对古希腊戏剧作品所体现出的教育功能作了一番总结,指出虽然阿里斯托芬对戏剧的教育使命尤为看重,但其他的戏剧诗人或多或少也通过作品对观众施行着一种教育。此外,还对阿里斯托芬的戏剧教育思想对其后的影响作了爬梳,使本文得以从历史的高度反过来对《蛙》所强调的戏剧教育功用做一番历时性的审视。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试图强调古希腊戏剧诗人不仅仅只将戏剧作品视作一单纯的文学作品,更借戏剧作品实施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之职,凸显着戏剧诗人对城邦政治及公民素养的抱负,其意图以戏剧作品化为一种生动的教育方案来振兴城邦。在不少后现代文学放弃教育使命并追逐游戏化、私语化的今天,重审古代作家对城邦与个体的深切关注与寄望,其现实意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1] 江雪.& 阿里斯托芬笔下的农人形象[D]. 西南大学 2012
[2] 吕小花.& 阿里斯托芬的和平思想[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 乐蔷.& 阿里斯托芬女性剧中的反讽以及剧中文本的女权主义阅读分析[D]. 复旦大学 2010
[4] 李建良.& 古希腊悲剧兴衰考[D]. 安徽大学 2010
[5] 马晓宇.& 界限的僭越&&古希腊悲剧中的酒神精神[D].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0
[6] 沈捷.& 论雅典民主政治环境中的旧喜剧[D]. 上海戏剧学院 2006
[7] 王丽芳.& 美狄亚问题的伦理学解读[D]. 山东大学 2010
[8] 王春侠.& 浅谈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社会政治问题[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9] 焦阳.& 阿里斯托芬笔下的希腊妇女形象[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 刘小平.& 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作品中再生仪式的呈现和演化[D]. 西南大学 2011
&(责任编辑:gufeng)
------分隔线----------------------------
教育论文网联系方式
本文是艺术教育论文,本研究以质的研究为取向,对西南大学...
本文为艺术教育论文,主要论述每个时代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对过...
本文是艺术教育论文,高师音乐专业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富有生命...
本文是艺术教育论文,本研究是以典型的个案方式进行研究。目...
本文为音乐教育论文,主要论述本文在哲学、教育哲学、教育学...
本文为艺术教育硕士论文,笔者梳理了国外和国内美术馆当代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浅谈阿里斯托芬笔下的农人形象.pdf4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阿里斯托芬笔下的农人形象
姓名:江雪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指导教师:蓝露怡
座机电话号码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阿里斯托芬笔下的农人形象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蓝露怡副教授
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农人形象脱胎于雅典的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雅典农人当
时的生存面貌。农人作为由诗人所创造的角色,又或多或少会受到诗人主观意愿的影响。本
文主要研究阿里斯托芬笔下农人的特色以及农人这一形象对观众的作用。论文从三个方面展
开具体论述:
第一部分“阿里斯托芬的农人剧”,通过回顾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来阐释农人剧的内涵,
考察阿里斯托芬选择农人作为其喜剧作品中重要角色的原因。其次,考察农人形象与雅典之
间的关系。阿里斯托芬剧中的农人以公民和乡下人的姿态出现在喜剧中,并力图揭示在这两
种状态下剧中农人所流露出的对城邦与城市的看法。
第二部分“农人形象的特征”,主要探讨阿里斯托芬笔下农人的特征。首先是农人形象的
严肃性。揭示出喜剧因以“笑”为其外在的重要特征,阿里斯托芬笔下的农人也不可避免地
有着滑稽因素,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潜藏在人物身上的严肃性。其次,以作品上演的先后顺序
为脉络来探讨农人主角和农人歌队的嬗变及原因。
第三部分。农人形象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文】阿里斯托芬的申辩――《阿卡奈人》插曲第628―658行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16页¥3.006页¥2.006页¥2.006页¥3.006页¥2.00 3页¥1.001页¥0.503页¥1.002页¥1.003页¥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阿里斯托芬的申辩――《阿卡奈人》插曲第628―658行解析插​曲​是​阿​提​卡​旧​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喜​剧​诗​人​借​歌​队​之​口​直​抒​胸​臆​的​地​方​,​也​是​观​众​和​读​者​理​解​诗​人​政​见​和​意​图​的​场​所​。​本​文​试​图​疏​解​《​阿​卡​奈​人​》​的​插​曲​正​文​,​以​此​探​寻​插​曲​对​喜​剧​诗​人​的​意​义​。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斯托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