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老人当年辞职后医保怎么办用完怎么办

骑车寻找未归老人敬老院74岁院长被撞病危_新闻中心_新浪网
骑车寻找未归老人敬老院74岁院长被撞病危
  彭州丽春镇敬老院里,100多位老人眼巴巴地盼着74岁的院长谢桂珍康复归来;而在华西医院成办分院,谢桂珍依然昏迷,徘徊在生死线上。10月6日晚,为了寻找外出未归的老人,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寻找,谁知出了车祸,被撞成重伤,已多次下了病危通知。
  车祸后横躺在地上的自行车,像谢桂珍人生的一个破折号,使这个老好人陷入困境。
  74岁的谢桂珍担任彭州丽春镇中心敬老院院长已有30年。大到生老病死,小到种菜缝衣,她都亲力亲为。虽说19年前就该退休,但敬老院老人们“强行”把她留到了现在。10月6日晚,谢桂珍外出寻找一名未归老人时,遇车祸受重伤―――肇事方无赔偿能力。谢桂珍和政府没签合同没买社保,她的年龄也早已超出女性工伤范围……11月30日那天,敬老院照例向老人发当月的零用钱,每人35元。结果很多人拿到钱后又转手交给了现任院长,让他转交给谢桂珍。最多的捐了100元,最少的5元,100多名老人总共凑了1520元,负责记账的范会计当时泪流满面。
  昨日,谢桂珍的子女再次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不过,他们除了到处打电话借钱外,似乎没有更多办法。
  寻找未归老人 她被撞成重伤
  10月6日,彭州丽春镇中心敬老院厨房。凌晨5点过,蒋素清和另外一名炊事员正和面做馒头,为120位老人准备早饭。门“吱呀”一声开了,院长谢桂珍走了进来,叮嘱说:“一定要注意卫生,千万不要食物中毒。”说完后便挽起袖子,帮两人和起了面团。待馒头下锅,谢桂珍提着麦麸走了出去。片刻后,隔壁的猪圈和鸡圈传来嘈杂声。为改善老人们的伙食,敬老院共养了29头猪,30多只鸡鸭。
  早上7时20分,96岁的吝大爷被敲门声惊醒。谢桂珍走了进来,准备帮他穿衣服,吝大爷却不肯,因为头晚谢桂珍才帮他洗了脚。“觉得老是麻烦院长,有点不好意思。”
  敬老院后面有2亩5分自留地,门前还有2亩多老乡荒废的土地,两块地都被谢桂珍用来种了菜。吃罢早饭,蒋素清看见谢桂珍提着篮子出去,中午时分提着白菜、萝卜和四季豆回来,三样菜成了老人们的午餐。
  洗完碗后,蒋素清在坝子里找到了正在晒柴的谢桂珍。她准备请个假,晚上去亲戚家吃九斗碗。谢桂珍同意了,并叮嘱她路上要注意安全。“她喊我注意安全,自己却出了车祸。”12月15日下午,蒋素清在向记者回忆这个细节时泣不成声。
  在蒋请完假后,吝大爷也来请假。天开始冷了,他准备到镇上去买一双棉鞋,谢桂珍却没有批准:“你这么大年纪了,还上什么街哦?!”几分钟后,谢桂珍从自己的寝室里捧了一双棉鞋给吝大爷。81岁的周育凡说,去年谢桂珍也送过毛衣给他和刘万成,送他的那件高领毛衣还是谢的女儿亲手给她织的。
  下午3点左右,周育凡午睡起来,发现衣服腋下破了个洞,找到谢桂珍。她戴起老花镜从抽屉里翻出黑线,由于眼睛不好使,折腾了两分钟才把线穿进针眼,补的时候眼睛基本上触(接近)着衣服。
  谢桂珍下楼时又遇见唐秀芬,问她感冒好些了没,如果没好就带她去医院。在坝子里晒菜的空隙,谢桂珍打了一个电话。从对话中,唐秀芬听出是在给郑小凤通话。郑小凤是敬老院收养多年的一个孤女,去年出嫁到相邻的桂花镇。敬老院用集体存折给她买了彩电、冰箱、摩托车和自行车作为嫁妆,还用对方给的1万块钱礼金办了21桌席。“当时谢院长脸都笑烂了,就像自己嫁女儿一样。”像郑小凤这样的孤儿,敬老院前前后后收养了七八个。
  晚饭时,谢桂珍发现谭林刚不在,于是问和他同寝室的任国良。任说,谭林刚有点感冒,吃了午饭就出去了。晚上7点过,天已黑了,谢桂珍骑着自行车出门寻找谭林刚。
  10多分钟后,副院长王德安就听到有人呼喊着跑来:“谢院长出车祸了!”王德安赶紧叫上3个人冲了出去。在离敬老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路上横躺着一辆摩托车和撞变形的自行车。谢桂珍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头部右侧流着血。
  得知谢院长出事,敬老院的很多老人抱头痛哭,10多名老人更是哭着跪在院子里为她祈福。周育凡和另外一名老人甚至坐着火三轮,连夜到彭州看她。
  蒋素清凌晨3点起来上厕所,竟发现其他房间的灯好多都亮着―――大家都失眠了。
  肇事者无力赔付 百余老人捐钱
  当晚10点左右,颅内出血的谢桂珍从彭州转至川大华西医院,先后进行了两次大手术,后转至华西医院成办分院。
  经交警认定,肇事的摩托车司机负全责。但司机完全没有赔付能力。谢桂珍又没与政府签合同,且没买社保医保及商业保险。
  事发后,经丽春镇中心敬老院全体老人协商决定,由范会计从集体存折取出了62500元救治谢桂珍。集体存折上的钱,是镇民政办每月为每个老人发260元补助中节余出来的。
  11月30日那天,敬老院按例向老人发当月的零用钱,每人35元。结果很多人拿到钱后又转手交给了况院长,让他转交给谢桂珍。最多的捐了100元,最少的5元,100多名老人总共凑了1520元,负责记账的范会计当时泪流满面。
  该院挂职院长、丽春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施石庆看在老人“兢兢业业”的分上,私人借了1万元给谢家子女。而以丽春镇政府的名义,共借出167500元。
  由于没有持续性地赔偿救助来源,这些钱很快用完。
  过了退休年龄 病危的她不算工伤
  昨日上午,昏迷中的谢桂珍躺在华西医院成办分院的监护室内,吃力地靠呼吸机维系着生命。由于母亲病情再次变得不稳定,王洪又一次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医生建议他们把谢桂珍送回华西医院抢救,但王洪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借到钱,无奈决定在这个医院继续救治。
  彭州市丽春镇党委副书记敖汶称,谢桂珍30年前就是敬老院的院长,当时并没有签合同也没有买保险。敖汶说,目前镇政府只有向彭州市政府打报告,看能否特事特办为谢桂珍申请到专项资金。
  彭州市人保局的说法是,虽然是事实上的聘用关系,但谢桂珍的年龄超过了55岁的退休年龄,“工伤”无法立案。
  昨日下午,丽春镇中心敬老院办公室里,依然挂着省民政厅颁发的“一级敬老院”和成都市委授予谢桂珍的“优秀共产党员”奖状。得知王洪来了,很多老年人围过来问他:“谢院长咋样了?”他不停回答:“没事、没事,就快好了!”话虽如此,但他还是偷偷地转过身不停抹眼泪。
  也就在此时,施石庆正在丽春镇民政办里写材料。这次却让她抠破了头皮―――因为不像以往那样为谢桂珍写优秀材料,而是向上面申请经费的情况说明。
  老人们一再挽留 她干到了75岁
  10月6日,谢桂珍的工作状态,不过是30年的缩影。
  上任初期,谢桂珍工资每月10元;1990年后,工资涨至30元;2000年底变成250元,2008年元旦涨至600元。即使工资微薄,谢桂珍却以院为家。平时偶尔也蹬三轮车回家,不过是把家里的柴火往养老院拉。1988年,谢桂珍的老伴去世,她在家待了一个星期,这是30年来请的最长一次假。
  喂猪、种菜、拿药、缝衣……其实作为院长,谢桂珍用不着这样亲历亲为。将心比心,她对老人好,老人们自然会记在心中。早在20年前,谢桂珍就到了退休年龄,但是每次她一说要走,敬老院的老人就哭着不干:“你走我们也跟着走!”老人们一再挽留,于是她就干到了75岁。
  遇到老人天黑未归,谢桂珍可以选择再等等,也可以选择拨打110。把老人当亲人的她却不放心,亲自骑着自行车出去寻找,结果不幸遇到车祸。敬老院里,100多位老人眼巴巴地盼着谢桂珍回来,而在医院里,谢桂珍依然昏迷,徘徊在生死线上。
  本报记者 陈东 摄影 陈东 陈蒙川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寻找未归老人被撞病危&74岁敬老院长难报工伤
日12:48&&来源:
E-mail推荐:&&
  彭州丽春镇敬老院里,100多位老人眼巴巴地盼着74岁的院长谢桂珍康复归来;而在华西医院成办分院,谢桂珍依然昏迷,徘徊在生死线上。10月6日晚,为了寻找外出未归的老人,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寻找,谁知出了车祸,被撞成重伤,已多次下了病危通知。  车祸后横躺在地上的自行车,像谢桂珍人生的一个破折号,使这个老好人陷入困境。  74岁的谢桂珍担任彭州丽春镇中心敬老院院长已有30年。大到生老病死,小到种菜缝衣,她都亲力亲为。虽说19年前就该退休,但敬老院老人们“强行”把她留到了现在。10月6日晚,谢桂珍外出寻找一名未归老人时,遇车祸受重伤―――肇事方无赔偿能力。谢桂珍和没签合同没买社保,她的年龄也早已超出女性工伤范围……11月30日那天,敬老院照例向老人发当月的零用钱,每人35元。结果很多人拿到钱后又转手交给了现任院长,让他转交给谢桂珍。最多的捐了100&元,最少的5元,100多名老人总共凑了1520元,负责记账的范会计当时泪流满面。  昨日,谢桂珍的子女再次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不过,他们除了到处打电话借钱外,似乎没有更多办法。  寻找未归老人&她被撞成重伤  10&月6日,彭州丽春镇中心敬老院厨房。凌晨5点过,蒋素清和另外一名炊事员正和面做馒头,为120位老人准备早饭。门“吱呀”一声开了,院长谢桂珍走了进来,叮嘱说:“一定要注意卫生,千万不要食物中毒。”说完后便挽起袖子,帮两人和起了面团。待馒头下锅,谢桂珍提着麦麸走了出去。片刻后,隔壁的猪圈和鸡圈传来嘈杂声。为改善老人们的伙食,敬老院共养了29头猪,30多只鸡鸭。  早上7时20分,96岁的吝大爷被敲门声惊醒。谢桂珍走了进来,准备帮他穿衣服,吝大爷却不肯,因为头晚谢桂珍才帮他洗了脚。“觉得老是麻烦院长,有点不好意思。”  敬老院后面有2亩5分自留地,门前还有2亩多老乡荒废的土地,两块地都被谢桂珍用来种了菜。吃罢早饭,蒋素清看见谢桂珍提着篮子出去,中午时分提着白菜、萝卜和四季豆回来,三样菜成了老人们的午餐。  洗完碗后,蒋素清在坝子里找到了正在晒柴的谢桂珍。她准备请个假,晚上去亲戚家吃九斗碗。谢桂珍同意了,并叮嘱她路上要注意安全。“她喊我注意安全,自己却出了车祸。”12月15日下午,蒋素清在向记者回忆这个细节时泣不成声。  在蒋请完假后,吝大爷也来请假。天开始冷了,他准备到镇上去买一双棉鞋,谢桂珍却没有批准:“你这么大年纪了,还上什么街哦?!”几分钟后,谢桂珍从自己的寝室里捧了一双棉鞋给吝大爷。81岁的周育凡说,去年谢桂珍也送过毛衣给他和刘万成,送他的那件高领毛衣还是谢的女儿亲手给她织的。  下午3点左右,周育凡午睡起来,发现衣服腋下破了个洞,找到谢桂珍。她戴起老花镜从抽屉里翻出黑线,由于眼睛不好使,折腾了两分钟才把线穿进针眼,补的时候眼睛基本上触(接近)着衣服。  谢桂珍下楼时又遇见唐秀芬,问她感冒好些了没,如果没好就带她去医院。在坝子里晒菜的空隙,谢桂珍打了一个电话。从对话中,唐秀芬听出是在给郑小凤通话。郑小凤是敬老院收养多年的一个孤女,去年出嫁到相邻的桂花镇。敬老院用集体存折给她买了彩电、冰箱、摩托车和自行车作为嫁妆,还用对方给的1万块钱礼金办了21桌席。“当时谢院长脸都笑烂了,就像自己嫁女儿一样。”像郑小凤这样的孤儿,敬老院前前后后收养了七八个。  晚饭时,谢桂珍发现谭林刚不在,于是问和他同寝室的任国良。任说,谭林刚有点感冒,吃了午饭就出去了。晚上7点过,天已黑了,谢桂珍骑着自行车出门寻找谭林刚。  10多分钟后,副院长王德安就听到有人呼喊着跑来:“谢院长出车祸了!”王德安赶紧叫上3个人冲了出去。在离敬老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路上横躺着一辆摩托车和撞变形的自行车。谢桂珍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头部右侧流着血。  得知谢院长出事,敬老院的很多老人抱头痛哭,10多名老人更是哭着跪在院子里为她祈福。周育凡和另外一名老人甚至坐着火三轮,连夜到彭州看她。  蒋素清凌晨3点起来上厕所,竟发现其他房间的灯好多都亮着―――大家都失眠了。  肇事者无力赔付&百余老人捐钱  当晚10点左右,颅内出血的谢桂珍从彭州转至川大华西医院,先后进行了两次大手术,后转至华西医院成办分院。  经交警认定,肇事的摩托车司机负全责。但司机完全没有赔付能力。谢桂珍又没与政府签合同,且没买社保医保及商业保险。  事发后,经丽春镇中心敬老院全体老人协商决定,由范会计从集体存折取出了62500元救治谢桂珍。集体存折上的钱,是镇民政办每月为每个老人发260元补助中节余出来的。  11月30日那天,敬老院按例向老人发当月的零用钱,每人35元。结果很多人拿到钱后又转手交给了况院长,让他转交给谢桂珍。最多的捐了100元,最少的5元,100多名老人总共凑了1520元,负责记账的范会计当时泪流满面。  该院挂职院长、丽春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施石庆看在老人“兢兢业业”的分上,私人借了1万元给谢家子女。而以丽春镇政府的名义,共借出167500元。  由于没有持续性地赔偿救助来源,这些钱很快用完。  过了退休年龄&病危的她不算工伤  昨日上午,昏迷中的谢桂珍躺在华西医院成办分院的监护室内,吃力地靠呼吸机维系着生命。由于母亲病情再次变得不稳定,王洪又一次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医生建议他们把谢桂珍送回华西医院抢救,但王洪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借到钱,无奈决定在这个医院继续救治。  彭州市丽春镇党委副书记敖汶称,谢桂珍30年前就是敬老院的院长,当时并没有签合同也没有买保险。敖汶说,目前镇政府只有向彭州市政府打报告,看能否特事特办为谢桂珍申请到专项资金。  彭州市人保局的说法是,虽然是事实上的聘用关系,但谢桂珍的年龄超过了55岁的退休年龄,“工伤”无法立案。  昨日下午,丽春镇中心敬老院办公室里,依然挂着省民政厅颁发的“一级敬老院”和成都市委授予谢桂珍的“优秀共产党员”奖状。得知王洪来了,很多老年人围过来问他:“谢院长咋样了?”他不停回答:“没事、没事,就快好了!”话虽如此,但他还是偷偷地转过身不停抹眼泪。  也就在此时,施石庆正在丽春镇民政办里写材料。这次却让她抠破了头皮―――因为不像以往那样为谢桂珍写优秀材料,而是向上面申请经费的情况说明。  老人们一再挽留&她干到了75岁  10月6日,谢桂珍的工作状态,不过是30年的缩影。  上任初期,谢桂珍每月10元;1990年后,工资涨至30元;2000年底变成250元,2008年元旦涨至600元。即使工资微薄,谢桂珍却以院为家。平时偶尔也蹬三轮车回家,不过是把家里的柴火往养老院拉。1988年,谢桂珍的老伴去世,她在家待了一个星期,这是30年来请的最长一次假。  喂猪、种菜、拿药、缝衣……其实作为院长,谢桂珍用不着这样亲历亲为。将心比心,她对老人好,老人们自然会记在心中。早在20年前,谢桂珍就到了退休年龄,但是每次她一说要走,敬老院的老人就哭着不干:“你走我们也跟着走!”老人们一再挽留,于是她就干到了75岁。  遇到老人天黑未归,谢桂珍可以选择再等等,也可以选择拨打110。把老人当亲人的她却不放心,亲自骑着自行车出去寻找,结果不幸遇到车祸。敬老院里,100多位老人眼巴巴地盼着谢桂珍回来,而在医院里,谢桂珍依然昏迷,徘徊在生死线上。(成都商报&陈东)
(责任编辑:程东杰(实习))
更多关于&&的新闻? ? ? ? ? ? ? ? ? ?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
&&&&&&&&&&&&&&&&&&&&&&&&&&&&&&&
&&&中国人大
1、2、3、4、5、
&&&中国政府
1、2、3、4、5、
&&&中国政协
1、2、3、4、5、
&&&中国工会
1、2、3、4、5、
&&&中国妇联
1、2、3、4、5、
&&&播客?视频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时政资料
      本页位置: →
住医院费用医保可报销 独居老人把医院当养老院
日 15:07 来源:武汉晨报
  当前正值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各大医院神经内科爆满。记者在部分医保定点医院却发现,有些患者在医院一住就是一两年,给其他患者带来了很大不便:要么住走道,要么等床位。
  杨爹爹今年80岁,2年前,因脑梗塞住进省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由于救治得力,老人恢复良好,但他却在医院一住就是2年。
  该科主任许康介绍,该科一共有64张床位,像杨爹爹这样一住1~2年的老人有4位,也就是说由于这4张床位长期不流动,能利用的床位实际只有60张。
  许康说,根据他的了解,对独居患病老人而言,医院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还能享受医保报销,一旦回家要么无人照顾,要么花更多钱请保姆或住养老院,比较之下“还是住院划算”。
  在市一医院、市中心医院等医保定点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平均有四五个长期“只进不出”的床位,患者的年龄多在70至90岁之间,大部分老人是生活不能自理,或是患有老年痴呆。
  市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瑞祥表示,现在正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季,眼看着有些发病的老人住不进来,占床的老人就是不“挪窝”,医院也没辙了。
  这些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均建议,在医院与养老院之间,能否设一个护理康复机构,以生活护理为主,专门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此缓解“赖床”现象。
【编辑:王赛特】
相 关 报 道
[个唱][情感][电影][国际][娱乐][星光][八卦][科教]
每日关注&&
-- -- ------养老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免费3页免费8页免费4页¥3.009页免费 2页免费5页免费5页免费2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4页免费49页1下载券11页1下载券14页1下载券12页免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武汉养老院
武汉当前共有5家养老院
机构类型:
收费标准:
收住对象:
特色服务:
武汉养老院列表
最新养老院
热门城市养老院
是全国领先的、、查询平台
法律支持单位:北京明仁律师事务所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保卡被冻结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