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宁县自建乡村公路政府是否有哪些补贴扶助?2014年10月新宁县清江乡南汇桃花村村四组自建900

红网 - 百姓呼声 - 新宁县政府关于“公职人员入股采砂厂”一帖的回函
| 市州直达(-------------) |
&即时滚动 >>
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
新宁县政府关于“公职人员入股采砂厂”一帖的回函
红网 发表于 &15:17:06
『标签:&->&』
湖南红网《百姓呼声》栏目组:  您好!非常感谢贵栏目组对我县河道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办接到贵栏目发来的信函后高度重视,并迅速安排专人根据信函内容赶到清江桥乡新皂村展开调查。现就有关事项回复如下:  一、群众反映的河砂场已经全部处于关停整顿状态  新皂村位于新宁县清江桥乡北部,共13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52人。该村河段河砂储量丰富,原来当地村民办有三家河砂场,分别是新皂河砂场、新桃河砂场和新皂分砂场。2006年,新宁县人民政府以600万元的价格将夷水河道的采砂权协议转让给夷水河道开发有限公司,转让期自2006年元月1日至月31日。上述三个砂场均经公司申请,并经政府职能部门审批同意才开办的,因而不是黑砂场。  2011年元月4日,我县成功面向社会对新宁县河道砂石矿采矿权分四段公开进行了公开招标竞拍,清江桥河段由沽鸿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竞得。为保证新竞得人进场生产,在原有砂场(包括已经组合的)的所有手续已经到期失效的基础上,我县于元月10日组织力量依法将清江乡沿河砂场全部关停,并规定新的竞得人在清江段只能设立5个出砂口岸,多余口岸均应自行拆除并恢复原貌。  二、我们没有接到村民因为占用耕地问题的投诉  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这三个砂场股东构成基本都是当地群众,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接到因为砂场占用耕地,破坏当地农田植被的投诉。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当地在修建公路时,向河道倾倒渣土,我们立即进行了制止并责成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对于反映公职人员入股投资砂场和采砂船问题,涉嫌违纪违法,建议提供详细线索或实名举报,便于纪委立案查处。  综上所述,信中所述事实,经调查核实我们发现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恳请投诉人对我们河道管理中存在的其它问题提出批评指正,同时,欢迎红网《百姓呼声》栏目组今后进一步加强对我们的监督和指导。  谨祝编安!  新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章)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八
来自红网编辑的回复:
相关链接:《》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欢迎您!
搜索热词:
重点办事服务
访谈时间日 11时(星期五)
访谈嘉宾邵阳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石道
您现在的位置:&详细内容
EF-zfqtbmwwj-rcgzdt--
公开责任部门
日常工作动态
信息有效性
一、在&群众路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二、&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成为洞口县群众的风尚标
三、邵东--唱响群众路线主旋律
四、新宁县民间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如火如荼
五、隆回民间资本参与保护文物保护取得成效
六、邵阳县民间参与保护文物情况
七、新邵县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保护文物的情况
八、城步县民间文物保护情况
九、武冈市文物保护基本情况
十、&三普&后邵阳文物保护问题的再思考
十一、关于文物安全隐患整改的措施
在&群众路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邵阳市走群众路线保护文物的成功实践
邵阳市古称&宝庆府&,位于湘西偏南。早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始置昭陵县治,南宋理宗时升为宝庆府,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厚。唐代咏史诗人胡曾,宋代抗金名将杨再兴,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抗俄、抗倭名将魏光焘,护国讨袁再造共和功臣蔡锷,&火烧赵家楼&民主义士匡互生,新四军政治主任袁国平,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等就是邵阳历史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悠久岁月长河中积淀下来的邵阳文物古迹多达1500多处,这些文物资源宛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邵阳这一方青山绿水之间。如此丰富的文物遗存,是邵阳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无时不在激励着这片热土上的儿女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邵阳市委、市政府贯彻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方针,确立了创建文化大市的工作目标。全市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任务日趋繁重。然而作为湖南人口第一、面积第二的大市邵阳,由于区位不优、财政困难等诸多因素,以致市县乡三级政府虽然不遗余力地主导和支撑文物的发掘、抢救与保护,邵阳文物事业低迷状态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008年,在面临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财政投入不足的现实状况下,邵阳文物工作者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创新工作思维,问计于民,决定尝试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经过几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的文物保护新路子,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如今,在邵阳大地上,保护文物,人人参与,已蔚然成风。昔日养在深闺人未知的文物资源现已转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优势和精神动力。
实践证明,对于欠发达地区邵阳而言,这是一条成功的出路。
一、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文物工作点多面广,文物古迹遍布城乡。因此文物保护工作若离开了人民群众的配合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邵阳文物局历年来把文物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订了详细的宣传工作方案。各县文物部门每年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文物宣传周&进行文物知识、文物法规的宣传,通过展示展板、派发资料、提供咨询,宣传法规等形式介绍全市文物资源与文物知识。市局编辑出版了《邵阳文物博览》一书,推介邵阳文物资源,建立邵阳文物网站,在网络空间搭建文物综合信息平台和专业知识传播平台。市、县各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社常年开设文物专栏宣传文物工作。市文物局与市电视台联合拍摄的100集电视纪录片《宝庆文物》在邵阳新闻节目滚动播出,社会反响十分强烈。近几年来,邵阳丰富的文物资源也引起了域外媒体的强力关注。中央电视台、湖南都市频道、《三湘都市报》、《法制日报》等新闻媒体均对我市文物工作做了宣传报道。邵阳市文物局还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先后举办魏源思想文化研讨会、蔡锷将军诞辰120周年、贺绿汀诞辰110周年等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并多方组织资金对故居进行维修。全国30多家媒体参与了报道,把邵阳文物向全省乃至全国做了推介。组织&湖南发现之旅&&走进绥宁&系列文物宣传活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作了报道。编著《儒将蔡锷》、《魏源》等历史文学作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和民间传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洞口县录制的《洞口风光》专题片重点宣传文物资源,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县文物局制作的文物图片展在中小学巡回展出。各县对今年申报成功的第七批国保单位都精心策划了系列宣传活动,吸引了上万观众前来观赏。2011年4月,邵阳市召开民间文物保护先进集体及个人表彰大会。总结推广了民间文物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民间保护文物的工作热情。常年累月的文物宣传教育产生了累积效应,广大群众对文物知识和文物法规有了更好的了解,文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文物维修、保护文物安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目前市内各级文物保护协会、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坚持群策群力,发动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程。
近几年以来,邵阳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很快。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2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46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11处。随着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的快速增加,文物保护的任务日趋繁重。在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在短期内维修保护如此多的文化遗产,对邵阳文物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为此邵阳文物工作者不等不靠,问计于民,群策群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民间资金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当中来。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目前全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均已成立了民间文物保护协会,部分单位落实了文物保护志愿者。他们一方面宣传文物法律法规,普及群众文物知识;一方面开展文物安全日常巡查,及时排查上报各种文物安全隐患。同时把文物保护纳入乡规民约,杜绝在文物主体内出现乱搭乱建、堆放柴草、燃放烟花等违规行为。五年以来,全市通过民间捐款、助工等形式筹集民间资金2.3亿元,抢救维修了一大批濒临毁灭的文物古迹。在邵阳古建筑类文物中,其中以姓氏宗祠和宗教寺庙占绝大部分。这些文物因年久失修,或人为破坏,多数残损严重,甚至濒临毁灭。维修工程需要大笔资金。如果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为此,邵阳文物一班人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摒弃恢复&四旧&的模糊认识与世俗偏见,号召他们解放思想、放弃狭隘的宗法观念,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维修。古旧的祠堂通过维修后凸显出了新的人文价值,成为村落文化的重要标志,成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邵东籍民营企业家黄玉彪个人出资50万元,发动族人捐资120万元对市保黄氏家祠进行了维修;丘田村孙氏孙宽喜等三位企业老板个人捐资200万元,发动群众集资136万元对市保孙氏宗祠进行了彻底维修。武冈市苏氏宗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村民捐资110万元用于宗祠维修。当资金出现缺口,工程难以为继的时候,怀化华团公司董事长苏本团一人就捐资50万元,获宗祠立碑表彰。另一处市保匡氏宗祠,群众集资维修后设立匡衡馆向后人宣传先祖的光辉成就,弘扬爱国爱家的优秀文化。洞口县高沙镇原省政协委员曾传国热心保护文物公益事业,带头募集资金400多万元抢修曾八支祠,创办高沙文史博物馆,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将几吨重的200余件石刻文物收集拢来,让一个独具魄力的石刻艺术馆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他自己则因搬运石刻文物砸断了小腿;该馆现为全省13家民办博物馆之一。邵阳县长阳铺镇秋田村支部书记胡明海为抢救一块有价值的唐代碑刻,自己不小心掉在池塘里,腰部受伤住院;双清区李连荣倾尽家产悉心收藏历代邮票、税票近万枚,因此获得了第六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的殊荣;山门镇秀云观南岳殿修复工程,洞口籍老板张建成捐资1000万元。花园镇红军桥,傅中华老板捐60万元进行修复。几年以来,该县仅利用民间资金达9000万元,先后对秀云观、王元帅宫、杨氏宗祠、肖氏宗祠、尹氏宗祠、武安宫、王氏宗祠等文物进行了主体维修,抢救维修了一大批濒临毁灭的文物资源。
当前,在邵阳大地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公益事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上&各尽其能&,在共享文化遗产的成果上&各得其所&。&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个个参与&现已成为全市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开展群防群治,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
在当今追求名利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运用法制的手段确保文物的长治久安,是各级文物部门的重大课题。邵阳文物工作者在多年的保护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重点培育群众性文物保护机构。指导建立群众义务文物保护员和志愿者;建立各级文保管理委员会,主要领导由群众大会推选产生。这样一方面使文管会成为合法组织,有利于开展文物保护活动。另一方面树立了文管会的威信,成为村镇文保队伍的核心力量,成为文物保护的&宣传队&和&播种机&。二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文物保护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形成示范效应引导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当中来。三是尊重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和意愿,将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人们追求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动力。形成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近年以来,邵阳文物一班人对文物安全工作高度重视,除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文物安全消防设施的投入以外,还把强化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建设做为重点来抓。一是明确县级文物部门的执法和监管主体。二是强调文物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动员群众参与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群防群控,指导各地建立群众义务文物保护员和志愿者,加强教育培训,落实激励措施,使村、组两级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物安全防控体系。文物、公安、国土、规划、建设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打击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强化了乡、镇、村文物安全保护工作责任主体,健全完善了文物安全防控体系。日,株洲市文某等三名不法分子深夜潜入邵东县水东江镇太平村,利用吊车等做案工具,对太平桥上4只清代石狮实施盗窃,当地一位村民因吊车的巨响惊醒后,立刻向周边群众呼救。不到十分钟时间,一百多名村民闻讯而起,一边向公安机关报案,一边驾驶自家的轿车分三路追逃犯罪分子。凌晨4点三名犯罪分子在衡阳呆鹰岭收费站被截留。后经县法院判决三名犯罪分子分别获九年和三年徒刑。被盗的石狮终于追回了,周围群众自发集资8万多元,对石狮进行了修复和防盗加固。他们还自发到县公安局报喜,为干警请功。2012年4月,双峰籍4名犯罪分子深夜开车到水东江扬扶村,利用千斤顶等工具对清代古民居石刻、石雕等构件实施盗窃,随着一声巨响,当地村民惊醒后纷纷起床追逃犯罪分子,后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当场抓获犯罪分子3人,缴获面包车一台,目前案件已移交法院审判。2011年,一伙不法分子深夜潜入洞口古祠堂内利用千斤顶、铁锯、钢钎等做案工具,将石刻、木雕等艺术物件盗走,当地群众发现后,立即向文物、公安部门报告,黄泥江和平溪公安派出所迅速赶到现场组织侦破,三天后抓获犯罪分子,追回盗窃文物12件,有3名犯罪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3-7年。城步县古苗文摩崖石刻是湖南省文物三普重大发现,当地文保小组自发整修道路,为石刻搭建遮阳棚,并安排专人看守以防文物遭受不测。新宁&三渡水节孝坊&石刻贞节牌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雕刻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却招来了不法分子的觊觎目光。三年前几名操外地口音的男子敲开了义务保护员蒋重青家门,以巨资行贿蒋重青老人试图将文物饰件盗走。蒋重青老人义正辞严地回道:&就是你们要了我的老命,也不能让文物偷走、损坏。&随后立即向派出所报案,4名不法分子见无机可乘,落荒而逃。后在公安、文物部门的严密监控下,加强了村民的日常巡逻,至今文物安然无恙。
四、动员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文物保护利用。
&&&&邵阳境内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国家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12处。这些文物资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仅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进行保护开发,短时间内肯定不太现实。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邵阳市文物局就文物综合开发利用邀请有关专家来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先后为荫家堂、洪桥、武冈城墙、刘氏宗祠、寨市古镇、贺绿汀故居等单位制订了保护利用规划,同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各级政府还将文物资源开展利用纳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10年,范家山镇洪桥村在村委的带动下,发动周边群众自发集资226万元,聘请专家做好了洪桥综合旅游开发整体规划,维修河堤2.1公里,恢复七圣殿宗教建筑,使洪桥初步具备了向游人开放的条件。2011年,杨桥镇老板王立新回乡投资兴业,出资1000万元成立杨桥镇投资开发公司,公司拿出200万元对荫家堂周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整体规划。目前路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生态农庄工程已全面启动。2012年邵东县砂石籍民营企业家赵庆年回乡经营开发省级风景名胜区佘湖山,把云霖寺周边15个村的文物景点纳入综合开发项目,聘请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开发投资3200万元。千年古镇洞口高沙,文物古迹极为丰富,观澜书院、云峰阁、太平桥、钟沧寺、曾八支祠等古迹名闻遐迩。数十年以来,这些文物遭到较大的破坏。碑刻、石雕抛弃荒野。省政协委员曾传国看到古迹损毁,心急如焚。他以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的身份,联系几名退休干部和社会有识之士,个人捐资20万元,发动群众募集资金300多万元,将曾入支祠进行修复,兴建民办高沙镇文史博物馆,现为全省13个民办博物馆之一。几年来,他们&收集石刻、木雕、古匾等民间流散文物200多件,陈列在文史博物馆内供人免费参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曾传国等人深入全县各村组共采集古建筑和野外石刻、拓片400多幅,筹建拓片艺术馆。高沙文史博物馆现已成为千年古镇的&文化明珠&和&文史宝库&。2010年,高沙镇被授予&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绥宁县寨市镇党委书记黄先伟率领党委政府班子高度重视寨市古镇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他们将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成立古镇文物保护开发指挥部。经过5年的努力,全乡投资4000万元修复了西河风雨桥、古城墙、古街道、古寺庙等文物古迹,改造了莳竹河风光带,兴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共发动民间集资1200万元,其中黄光伟个人捐款5万元。2009年,寨市籍长沙经商的成功人士杜勤德先生个人捐资160万元修复了风雨桥。2010年寨市镇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级旅游区。截止目前,古镇已成功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2处。通过各级政府、文物部门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开发利用的发动、引导和支持,邵阳市文物旅游开发现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新格局。
五、力行群众路线得到的启迪。
邵阳市文物局的领导者认为,走群众路线是欠发达地区文物事业实现&大保护、大发展&的新路子,我们的体会是:
一是只要有了群众的支持,文物部门就能实现&小单位、大作为&,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就会陷入&小单位、难作为&的困境。文物散布在全市各地,凡是查处的每一起文物违法案件无一不是文物所在地群众的举报或当场抓获。凡是发现的每一处文物无一不是群众提供的线索,凡是维修保护的每一处文物无一不是群众在参与。群众就是文物工作保护者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文物的保护神。
二是只有当地党委、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规划、政策和资金上主导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够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调动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文物工作非常重视,多次组织召开全市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市长作报告,市委书记反复强调,市里几大家领导、市直各部门和县区乡一把手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合力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市、县、乡各级领导亲自过问和具体参与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比如: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宝庆府古城墙,曾经面临拆毁,原因是倒闭企业的职工强烈要求拆毁城墙建住房,分管副市长李兰君多次与上访群众恳谈,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想方设法为企业职工解决建房用地,终于保住了这处古迹。2013年这个古城墙又成功地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步三中在省保单位孔圣庙的保护范围内违章建房,县政府便对校长作出了撤职的处分。此外,邵阳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还出台了一系列文物保护的政策,比如:市政府发文成立了由各职能部门参与的文物保护委员会,规定了15亩以上由市级考古勘探;公布了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域,规定了建设工程进窗口前置审批,把文物保护&五纳入&作为各级领导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隆回县出台了《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内住户外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提出依照&逐步、自愿、有偿、优惠&的原则实施外迁,对外迁补偿标准、外迁后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与保护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新邵县则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家文物保护和管理的通知》,不仅对文物的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对所征集的珍贵文物按照不同的级别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此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文保牵头、属地管理、群众参与&的崭新模式。成为了湖南省文物局首肯的&欠发达地区文物保护的群体&和&推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
三是只有文物工作队伍的素质过硬,才能在群众中注入文物保护的正能量。为此,市文物局突出了三抓:一抓班子建设,用制度管人,用行动作表率;二抓政治思想教育,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干部职工勤政廉政读书会,经常组织干部职工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三抓业务竞赛,按不同岗位设置业务标准,将绩效考核与个人待遇挂钩,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了一批无私无畏,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原文物局文物工作队队长赵发国在清理一座被盗掘的清代葬墓时,由于当时防护设备太差,中毒身亡;市文物局原局长金如心、原副局长廖水兰,邵东文物管理所所长曾少华,因长期在极简陋的工作条件下,长期接触防腐高毒性的药水和刚出土的文物,加上长期辛劳,身患癌症;大祥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卿利萍为了整理蔡锷将军的资料,在下乡途中因车祸不幸遇难。作风过硬的队伍感动了群众,也教育了群众,在群众中形成了保护文物的巨大磁场。
四是只有与群众的利益融合在一起,才能调动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解决文物维修和保护的资金缺口,我们按照&一村一策、一宅一策、先试点再面上、点上水平做高、面上控制保护&的思路,引导村民在自主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各尽所能,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上各受其益。洞口县的11处宗祠成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绥宁县寨市古镇成功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就是我们工作的有益的探索,从而开创了湖南省古建筑群众保护文物的新模式。
走群众路线让邵阳的文物工作者尝到了甜头,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扬光大这个传统,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邵阳市文物局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成为洞口县群众的风尚标
&洞口县依靠群众保护文物纪实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是《文物保护法》对每个中国公民的要求。近年来,洞口县文物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开展群众性文物保护活动,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大力支持群众,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创造力等方式,在文物普查、保护单位申报、保护网络建设、抢救维修、安全保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今,&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已成为洞口县广大群众的风尚标。
一、密切联系群众,普查文物摸家底
洞口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东接隆回,南连武冈,北临淑浦,西毗绥宁与洪江。云贵高原东部的第一道屏障雪峰山自北向南雄峙洞口县境西沿,发源于雪峰山的平溪河、黄泥江等多条江河流经其十镇十二乡,然后汇入资江上游。形成了西部山峦险峻重叠,峡谷纵横交错的地貌,其它各地多为低矮丘陵地带。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以汉族为主,瑶、回、苗、侗、满、土家等15个少数民族共1万余人。
据史志记载与文物调查考证,西晋时在境内置建兴县,县城遗址在今石背乡尧王村,南朝梁末陈初废建兴,版图纳入武攸县,唐以后为武冈县地,至1952年始置洞口县。其间县级行政建制间断1400多年。那么,在洞口县这个区域之内,究竟保存了多少文物古迹呢?《宝庆府志》《武冈州志》等史志虽然有过一些记载,但多数语焉不详,且历年久远,其现状如何,知之者甚少。
为了摸清洞口县的文物家底,县文物主管部门根据《文物法》的有关规定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前后组织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活动。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普查人员深入到全县各个乡镇和村寨,密切联系群众,以发送宣传资料、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开展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的意义。由于宣传工作到位,广大群众对文物普查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或为普查队员带路寻找文物古迹,或向普查小组提供族谱、碑文、笔记等很有价值的文史资料,或为普查人员提供食宿,解决普查人员的生活难题。据统计,在前后三次文物谱查工作,各地群众为普查队员带路者80余人,向普查小组提供价值文史资料者&49人,为普查人员提供食宿和解决生活难题者38人。在全县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之下,通过三次文物普查,了解到大批很有价值的文物古迹线索。
经过文物普查人员的实地调查考证和筛选,共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243处,其中:古遗址22处,古墓葬40处,古建筑144处,石刻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5处,其他4处。基本上摸清了全县文物家底。在邵阳市&三普&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洞口县文物局被评为先进单位,付巍峰、陈明等27人为&三普&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获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荣誉纪念证书。
二、大力支持群众,文物贴上护身符
通过文物普查之后,不仅摸清了文物家底,同时也调动了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文物景点所在地的群众,保护文物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将普查核实的文物古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对群众的这种热情,县文物主管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根据各文物古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分层次逐步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报审与公布。在每次文物普查之后,县文物主管部门都根据实际情况,从普查发现的文物古迹中选择一批价值较高者核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报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自1982年以来,该县共公布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批次,共79&处,为这些文物古迹贴上了护身符。洞口县地处湘西雪峰山麓,自然地理与交通区位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缓慢,公布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意味着县财政要增加一笔文物保护经费支出,对县财政无疑是一个较大的压力。但县文物部门通过不懈的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每批上报的文物保护单位都能得到审批与公布,从而促进了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
其次是邵阳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自1990年以来,邵阳市人民政府共公布了3&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9&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公布了&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级别的高低,是该处文物价值高低的体现。洞口县文物主管部门紧紧抓住每次市级、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的契机,努力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晋级工作。
按照《文物法》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的要求,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晋级,必须完成文物&四有&(即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机构、有记录档案)工作,并编制规范的申报文本。因此,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晋级,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为了不错过文物申报晋级的机会,洞口县文物主管部门仍然从走群众路线入手。他们深知,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的高低,是一个地方文化品位的标志,各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群众对该文物的申报晋级非常重视,要求非常强烈。因此,他们以支持群众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晋级的方式,巧妙地将政府行为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特别是年,县文物局对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分别申报国保和省保单位进行了分析研究与筛选,通过专家实地考察与价值评估,选定由金塘杨氏宗祠、钟元帅庙、谭氏宗祠、王氏宗祠、廖氏宗祠、黄氏宗祠、尹定公祠、潘荣公祠、萧氏宗祠、曾氏宗祠、曲塘杨氏宗祠等11个文物点,组成&洞口宗祠建筑群&捆绑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将&&湘黔古道遗址洞口段&(由西崖洞、水东桥、青云塔、洞口潭古道碑林、陆军第74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太平桥、宝瑶古寨驿站、宝瑶至仙人桥古驿道、思义亭等9个文物点构成)、黄铺军校第二分校旧址尹氏宗祠、袁也烈故居、武安宫成功申报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项工作涉及到文物景点多、各方面关系复杂、经费紧缺等许多难题,工作量极大。但是,洞口县文物局在局长黄慧湘的带领下,在困难面前没有退宿,他们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支持群众等方式,使群众主动出钱出力,较好地解决了资金难、关系复杂等难题,圆满地完成了申报工作。
其三是将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古迹确定为文物保护点。这些文物古迹虽然还没有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仍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为使之得到有效保护,县文物主管部门先后以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将其确定为文物保护点,并发函发通报至文物所在地,要求各地加强保护管理。
到目前为止,该县已有蔡锷公馆、洞口宗祠建筑群2处国保单位12个文物点,湘黔古道、文昌塔、秀云观等5处省保单位13个文物点,邵阳市保单位12处,县保单位42处,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31处,位列全省文物资源大县之一。特别是洞口宗祠建筑群在全国古建筑文物中占有较大比重,2011年又成功上榜&第二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获得&中国宗祠文化之都&荣誉称号。报道见诸全国各大媒体与网络,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三、充分相信群众,健全机构建网络
洞口县境内的243处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全县22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2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对于这些文物的保护管理,仅靠县文物主管部门的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这是摆在县文物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但又是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为此,县文物局一班人经过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会议与文件精神,以充分相信群众为突破口,发动广大群众共同保护文物,对每个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都建立了群众性文物保护机构,建立起覆盖全县范围的文物保护网络。其具体作法如下:
首先是大力开展《文物法》宣传活动,使&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了让全县人民了解身边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他们多措并举,一是协同县电视台将多处文物景点录制成《洞口风光》专题片,在每晚开机时播放或插播,使广大群众了解身边有哪些文物,及其价值何在。二是每次举行的省保、国保单位挂牌揭碑仪式、文物修缮竣工庆典活动、全县文物工作表彰会及文物新发现等,都必请县电视台跟综报道;三是举办文物图片展览,将文物法规、文保单位和馆藏精品文物拍成照片,制成展版,分别在全县城乡、中小学校巡回展出。如最近在洞口县城举行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授牌仪式暨全县文物安全工作会议期间,县文物局克服人手少、经费紧等难题,策划推出了&魅力洞口文化之旅&国保文物图片展&,共制作宣传版面54块,使蔡锷公馆、宗祠建筑群等12处国保单位和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县城展出期间,吸引了上万群众前来观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觉悟其中。&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全县各地悄然兴起。
其次是积极引导,不断培育群众保护文物的兴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群众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要把这些分散的农民群众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物保护组织,并开展有效的文物保护活动,特别是要保证文物本体的安全,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县文物主管部门为了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采取了重点培育群众文物保护机构的方式,建立文保管理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要经过群众代表大会推选,报县文物局审批下文。这样做,一方面使文管会成为合法组织,允许其在法律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与文物保护有关的一切活动。另一方面树立了文管会在群众中的威信,扩大了积极影响,成为乡镇农村文保队伍的核心力量。石江镇武安宫还率先成立了文物保护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00余人。
其三是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文物保护、开发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培育。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帮助解决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争取县领导重视,先后解决了蔡锷公馆、高沙镇曾八支祠、洞口镇兰陵会馆产权问题,由非文物管理单位移交给文物部门管理;还有山门镇秀云观文物景点开发土地征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为文物保护机构与网络巩固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紧紧依靠群众,文物安全有保障
文物保护网络建立起来之后,文物安全并没有万事大吉。为使文物保护网络发挥保护文物安全的作用,该县文物局以广大群众为依靠,从而实现了多年无文物安全重大事故的目标。
首先是依靠群众,制订了切实可行安全保卫制度。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管理委员会、保护小组都有一整套的安全保卫责任制度,那些重要的文物古建筑,还实行了轮流值班制,日夜看守制,使其安全得到了保障。高沙镇曾八支祠,洞口镇兰陵会馆,石江镇王氏宗祠、杨氏宗祠、武安宫,山门镇蔡锷公馆、秀云观、尹氏宗祠等文物管理委员会,依靠群众力量,想方设法安排专人看守、并落实补助经费,使文物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其次是配备安全消防设施,为群众保护文物提供必要的消防安全条件。近年来,县文物局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先后为秀云观、王元帅宫、蔡锷公馆、尹氏宗祠、武安宫等引进水源,铺设专用管道,安装了室内外消火栓等配套设施。对缺乏水源的古建筑文物单位配发了灭火器,使初始火灾的自救能力得到了加强。2012年又设计完成了国保单位蔡锷公馆的视频监控体系,经验收达到了国家一级风险等级标准。
其三是通过荣誉鼓励,激发群众保护文物的热情。对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安全保卫工作,国家与地方财政没有安排专项经费,参与保护管理的群众,基本上是义务劳动,经济上的报酬极少甚至没有。为使文物保护队伍稳定,并发挥其作用,县文物局采取了荣誉鼓励的方式,每1~2年召开一次文物安全保卫工作表彰大会,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如高沙文史博物馆负责人曾传国、山门蔡锷公馆文物保护负责人申超平等人,就多次受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在日前召开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授牌仪式暨全县文物安全工作会议上,就有县国土资源局、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等6个文物安全保护先进单位,13名文物安全保卫先进个人受到了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广大群众保护文物的热情,促进了该项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
五、广泛发动群众,筹集巨资修文物
保存在洞口县境内的2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已被公布为国家级、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79处,它们以古建筑类居多,其中又以姓氏宗祠和宗教寺庙占绝大部分。这些文物建筑因年久失修,或人为的破坏,多数残损严重,甚至瀕临毁灭,急需进行抢救与维修。维修工程需要大笔资金,如果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这些文物建筑维修的根本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洞口县文物主管部门采取广泛发动群众筹集文物维修资金的方式,使大批文物古迹得到抢救和维修。其筹资方式如下:
首先是正确引导,对文物维修筹款进行依法管理。宗族祠堂是洞口古建筑遗存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其残损程度严重,抢救维修的工作量极大。前些年,对于宗族祠堂的保护维修,该县个别领导曾担心宗族势力抬头,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等。社会上也有少数人持怀疑观望态度,把保护祠堂看成是恢复&四旧&,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阻碍。为了消除人们在祠堂保护中的模糊认识与世俗偏见,文物主管部门着重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严格实施依法管理,各级文保组织开展集资等大型活动必须事先向县文物局报告,获得批准后才能进行。二是要求各地文保负责人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一姓一府的狭隘宗法观念,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并共同享有文物保护成果。三是做好宗祠的功能转化工作,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将曾经属于&四旧&与&封建&产物的古宗祠,转化为具有现代意义文化建筑。通过正确引导,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文物保护的行动上来,收到了实效。古旧祠堂通过维修后凸现出新的人文价值,成为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二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带头捐款,促进群众掀起捐款维修文物的热潮。2009年至2011年,该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锷公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塔先后列入了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保护修缮工程重点项目,但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下达的维修资金与维修工程所需相比,缺口较大。为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县文物局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同意,于2011年5月组织开展了一次保护维修文昌塔募捐活动,县政府副县长吴中华和政协副主席胡俊敏主持募捐大会,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拥军,县委副书记(现县长)周乐彬亲临现场指导并各捐款一千元,其他县级领导都个人捐款千元左右,各乡镇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到现场捐款,当日募集现金达40余万元。在县领导的带动下,群众性捐款保护维修文物行动,在全县各地开展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县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达9000余万元,抢救维修了一大批濒临毁灭的文物古迹。其中最典型的实例如高沙镇原省政协委员曾传国同志,多年来热心文物保护公益事业,带头募集资金400余万元,抢修并利用曾八支祠,创办高沙文史博物馆,该馆为全省首批公布的13家民办博物馆之一,也是邵阳市唯一的民办博物馆。还有县内民营企业家张建成先生为抢救和维修文物,个人捐款达600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该县文物保护维修工作。
三是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广泛发动群众保护和维修文物古迹,不仅仅是要求群众付出,还必须保障人们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广大群众对文物保护有强烈的求知、求乐、求美、求参与、求健康的渴望。近年来,县文物局在狠抓文物保护维修的同时,注重发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和社会效益,将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业相结合,为文物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通过文物保护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加强文物保护,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中秀云观、武安宫、观音阁、曾八支祠、王元帅宫、兰陵会馆等通过抢救修缮,已初步形成文物旅游景点并对外开放。人们群众在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各尽其能&,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上&各得其利&。&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已成为该县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和动力。
于今,在洞口县广大群众中已形成了&保护文物光荣,破坏文物可耻&的社会氛围。&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已成为洞口县广大群众的风尚标。
洞口县文物局
唱响群众路线主旋律&&&迎来文博事业大发展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是邵阳市经济强县、文物大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汉元始五年,置立昭阳侯国,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县共有文物保护点29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库房藏品768件。丰富的文物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激励着这片热土上的儿女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邵东县文物局贯彻国家文物工作方针,立足于文物工作实际,在面临文物保护任务日益繁重,财政投入不足的现实状况下,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的文物保护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工作实绩,优化整合了全县文物资源,开拓培育了文化旅游市场,使昔日养在深闺人未知的文物资源转化成为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优势和精神动力。总结过去的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遗存,也是人民群众的精神皈依。文物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文物工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配合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邵东县文物局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文物宣传工作方案。每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日,我们在县城设立宣传工作站,悬挂宣传横幅标语,散发文物宣传资料,陈列《邵东县文物图片展》,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文物知识、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向社会展示以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县政府网站、《今日邵东》、邵东电视台常年开设文物专栏,进一步扩大了文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我们共举办了乡镇文物普查学习班26期,下发了《给全体村民的一封公开信》以及文物法规、文物知识宣传资料3万多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由于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局常年接到社会各界的文物咨询、文物举报、文物信函、电话日益增多。近几年来,我县丰富的文物资源也引起域外媒体的强力关注。中央电视台、《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三湘都市报》、潇湘频道、《法制日报》等新闻媒体均对我县文物资源和文物工作做了宣传报道。我局与县电视台合拍的《昭阳文物》专题片在群众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我们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贺绿汀故居布置了《贺绿汀生平事迹图片展》,得到了游客的高度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文物宣传活动,我县人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明显高涨,&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现已转化为全县人民保护文物的自觉行动。各级文物保护协会、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
二、坚持群策群力,发动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维修
近年以来,我局针对文物维修、文物保护任务日趋繁重,各级政府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问计于民,群策群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民间资金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当中来。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我县目前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均已成立了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在部分单位落实了文物保护志愿者。他们一方面宣传文物法律法规,普及群众文物知识,一方面开展文物安全日常巡查,及时排查上报各种文物安全隐患。同时把文物保护纳入乡规民约,杜绝在文物主体内出现乱搭乱建、堆放柴草、燃放烟花等违规行为。五年以来,我县通过民间捐款、助工等形式筹集民间社会资金2700万元,抢救维修了一大批濒临毁灭的文物古迹。其中黄氏宗祠、孙氏宗祠、刘氏宗祠、梅公祠、云霖寺等通过抢救修缮现已成为当地村民的重要文化活动阵地。2010年冬,民营企业家黄玉彪个人出资50万元,并组织社会捐款120万元维修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宗祠。2011年-2012年,丘田孙氏孙宽喜等三位民营企业家捐资200万元,发动族人捐款126万元维修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孙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因地处偏远而落后的石株桥乡,当时已经破烂不堪,当地刘姓族人自发集资180余万元组织维修,现已修缮一新对族人开放,成为了当地村民的图书室和文化活动中心。2009年6月,水东江镇太平桥石狮被盗,当地村民上千人捐资8万多元,配合公安追逃破案,并聘请文物维修专家对4只石狮进行原貌修复。今年是音乐大师贺绿汀诞辰110周年,我局组织《贺老生平图片展》,80多岁的贺老侄儿贺玉强闻讯后多方联系其亲人,收集文物图片资料80多张。当前,我县文物保护公益事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在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各尽其能&,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上&各得其利&。&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普遍共识。
三、开展群防群治,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
近年以来,我局对文物安全工作高度重视,除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文物安全消防设施的投入以外,我们还把强化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建设做为重点来抓。一是明确县级文物部门的执法和监管主体。二是强调文物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动员群众参与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群防群控,指导各地建立群众义务文物保护员和志愿者,加强教育培训,落实激励措施,使村、组两级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现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物安全防控体系。县文物、公安、国土、规划、建设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打击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强化了乡、镇、村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健全完善了三级文物安全防控体系。日,株洲市文某等三名不法分子深夜潜入我县水东江镇太平村,利用吊车等做案工具,对太平桥上4只清代石狮实施盗窃,当地一位村民因吊车的巨响惊醒后,立刻向周边群众呼救,不到十分钟时间,一百多名村民闻讯而起,一边向公安机关报案,一边驾驶自家的轿车分三路追逃犯罪分子。凌晨4点三名犯罪分子在衡阳呆鹰岭收费站被截留。后经县法院判决三名犯罪分子分别获九年和三年徒刑。被盗的石狮终于追回了,周围群众自发集资8万多元,对石狮进行了修复和防盗加固。他们还自发到县公安局报喜,为干警请功。2012年4月,双峰籍4名犯罪分子深夜开车到水东江扬扶村,利用千斤顶等工具对清代古民居石刻、石雕等构件实施盗窃,随着一声巨响,当地村民惊醒后纷纷起床追逃犯罪分子,后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当场抓获犯罪分子3人,缴获面包车一台,目前案件已移交法院开始审判。
四、动员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文物旅游产业
邵东县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国家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库房藏品760件。其中国保单位荫家堂,省保单位洪桥、贺绿汀故居就是邵东的文化名片。这些文物资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仅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进行保护开发,短时间内肯定不太现实。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局就文物综合开发利用邀请有关专家来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先后为荫家堂、洪桥、佘湖山、云霖寺、贺绿汀故居制订了保护利用规划,同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县政府还将文物资源开展利用纳入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10年,范家山镇洪桥村在村委的带动下,发动周边群众自发集资226万元,聘请专家做好了洪桥综合旅游开发整体规划,维修河堤2.1公里,恢复七圣殿宗教建筑,使洪桥初步具备了向游人开放的条件。2011年,杨桥镇老板王立新回乡投资兴业,出资1000万元成立杨桥镇投资开发公司,公司拿出200万元对荫家堂周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整体规划。目前路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生态农庄工程已全面启动。2012年我县砂石籍民营企业家赵总回乡经营开发省级风景名胜区佘湖山,把云霖寺周边15个村的文物景点纳入综合开发项目,聘请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开发投资3200万元。通过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县现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文物旅游开发新格局。
回顾过去,思考未来,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文物工作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起&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思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如鱼得水。总结过去,尽管邵东文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尚有很大的差距,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的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结合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更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始终把群众路线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动我县文物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邵东县文物局&&&
新宁县民间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如火如荼
新宁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县境北连武冈市,东北毗邵阳县,东南邻东安县,南界广西全州、资源两县,西接城步县。全县18个乡镇,477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县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崀山,是湖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地区之一。
新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旅游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开放活县&的战略方针,又开展了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5A级&景区等一系列活动。在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浓郁的民族风情、奇特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演绎着一幕幕当代文化旅游的瑰丽与神奇。但是,在新宁存在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如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成了上至党政高层,下至普通百姓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文化(文物)是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层领导无不认为,文化(文物)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文物)的&载体&,没有文化(文物)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文物)就缺少活力。因此,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文化传承、传播过程中,文物厚重、具象,显得更加生动、更加深刻、更加活泼,发挥着增强文化影响力、吸引力的重要作用。由于认识上的高度到位,使新宁的文物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文物工作者成为最向往的职业,文物部门成了最热门的行业,文物保护工作成为民间广泛参与,极为重视,热情高涨的一项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
二、政府投入资金,对文物进行维修,引起民间申报工作热情高涨
月,新宁县在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期间,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和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对位于景区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投资100万元进行维修。这一举措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引起了民间众多文物爱好者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自2009年至2013年5年中,新宁县文物局就收到了60多份要求将所在地的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告,并自发成立了义务保护小组。尤以新宁县金石镇飞虎村和清江乡水口山村、一渡水镇的堂赋村为首的村,要求将所辖范围内的宗祠申报为县、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呼声极为强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为申报成功,不畏耽误农时的风险,奔波于村、县之间。由于他们的精诚所至,目前新宁县文物局,已将位于该县金石镇飞虎村的江氏宗祠、清江乡水口山村的李氏宗祠,经邵阳市文物局批准,同意向省文物局推荐为第九批(补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在文物保护管理上不等不靠,有条不紊,稳步开展,有效推进
新宁县境内有公布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79处,其中省级6处,市级3处,县级70处。由于新宁属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省级贫困县,财力十分紧张,每年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大家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为守护文物作出了毕生贡献。70多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县财政没有安排任何经费,靠的是他(她)们的甘于奉献,廉洁奉公精神,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纷纷解囊相助,日积月累后进行维修利用。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各界人士每年捐助资金近5000万元。尤其是该县的安山乡千秋寨,麻林乡万寺寨,水庙镇的报国庵,金石镇的四圣庙,黄龙镇的五公祠、彭公祠等,在文物保护管理、维修上真正做到了不等不靠,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稳步开展,有效推进。
四、蒋重清同志无私无畏,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渡水节孝坊&几十个春秋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渡水节孝坊&,位于远离县城70多公里的一渡水镇三渡水村的207国道一侧500米处。有近200年历史的节孝坊不足十米之遥,住着一位70岁的老人,名叫蒋重青。1990年,当节孝坊被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现为省级),新宁县文物部门就找到了节孝坊&近邻&蒋重青,希望他能为政府看守文物。纯朴的蒋重青爽快地答应了。几十年来,他默默无闻地用行动践守着自己的诺言。
邵阳民间有句俗语&宝庆城墙武冈塔,三渡水牌楼甲天下&。&三渡水节孝坊&建于道光三年(1823年),是为纪念当地村民李赵钱妻何氏的节孝事迹而立,是邵阳市迄今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清代石刻贞节坊牌楼。牌楼高9米,面阔7.4米,全由青石镶嵌构成,四柱三门,三重飞檐,鳌鱼翘角,上镌&十龙抢宝&、&魁星点斗&、&双狮滚球&、&桑事农耕&等神话故事和飞禽走兽浮雕三十余幅,无一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工艺之精湛在令人叹为观止的同时,却招来了不法分子的觊觎目光。
日上午9时,四个操着外地口音、打扮入时的青年敲开了蒋重青家的门。简单的几句寒喧之后,他们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意图&&想出两千元钱将牌楼中&十龙抢宝&的浮雕撬走。此时,子女们都已外出务工,家中只有自己和老伴儿两人,面对&来者不善&的四人,蒋重青义正辞严地答道:&两千块钱我不要,文物不是钱能买到的,你们就是出两万,我也绝对不可能帮你们的!&四人中的一个高个子笑着说:&老人家,世上哪有绝对不可能的事哟&&。&尽管这伙人如何软缠硬磨,蒋重青仍然不为所动,只得怏怏地走开。
目送四人离去,蒋重青猛然想起,四人中那个高个子近段时间多次出现在牌楼附近!他顿时觉得事关重大,立即步行6公里赶到镇派出所报案,又将情况告知住在镇里的女婿&&时为新宁县政协委员的赵利民。赵利民当即赶到镇政府向时任宣传统战委员卢代明同志报告了事情经过。卢代明快速向文物部门进行举报。
县文物部门和派出所接到举报后,立即进行了部署和侦察,并联合牌楼所在地的三渡水村村民加强了巡逻。几年来,意图盗撬文物的不法分子再不敢露面,可大家丝毫没有放松警惕。新宁县文物局为保护牌坊专门购买了一面铜锣送给蒋重青同志,以便发现盗贼后及时报警使用。大半辈子一直与牌楼为邻的老人又欣然接下了这一重任,并表示:&国家把文物交给我看守,我一定要看好,不会让人偷走、损坏!&在新宁像蒋重青这样的人,还有一位叫刘叙明。
五、大义灭亲,当地人称&铁面包公&的义务保护小组组长刘叙明
刘叙明同志现年78岁,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享有崇高威望。自2002年&刘氏宗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分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一直担任&刘氏宗祠&义务保护小组组长。义务保护,顾名思义是没有任何经费报酬的苦差事。在长达11年中,4015个日日夜夜里,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履行着义务保护的重大责任。
2001年8月,当时的&刘氏宗祠&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刘叙明为主的在当地享有崇高威望的刘姓族人,为确保&刘氏宗祠&安全不遭拆除和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的需要,心甘情愿强烈要求将&刘氏宗祠&所占地面积划为国有。故其使用权面积763m2土地使用者为新宁县文物事业管理所(县文物管理局前身),用途为文物保护&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自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历经11年之久,无论从2005年的前廊垮塌或2009年的全面维修,刘氏族人无一人拿出经费。前廊垮塌维修,新宁县人民政府投入经费5.5万元。2009年的全面维修,湖南省人民政府安排经费100万元,后又安排10万元为其安装了监控设施。刘氏宗族对&刘氏宗祠&产权归属从无异议。
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所在地的崀山镇石田村少数村民,受刘氏族人个别人挑唆,意欲在&刘氏宗祠&产权问题上大做文章,故意挑起事端。义务保护小组组长刘叙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并以&刘氏宗祠&的沿革为据,据理力争,与这些人展开了唇枪舌战。义正辞严指出:&刘氏宗祠&的产权归县文物部门有法理依据,完全不属石田村所有是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他始终牢记: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原则,认为:&刘氏宗祠&产权归属县文物部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从而彻底戳穿了刘姓族人中个别人想利用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内唯一一处古建筑历史人文景观大赚其钱的不良用心。从而,使当地刘姓族人,对刘叙明同志大义灭亲,维护&刘氏宗祠&权属的高尚行为,送给其&铁面包公&之称绰号。
刘叙明同志自担任&刘氏宗祠&义务保护小组组长11年以来,从未领过分文补贴,像这种不计报酬、不顾得失、不讲价钱、任劳任怨地扑在义务保护岗位上的老同志、老党员,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值得可歌可颂。
新宁县文物管理局&&曾德华
隆回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文物保护取得成效
隆回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近代杰出思想家魏源、辛亥革命重要领袖人物谭人凤、晚清重臣魏午庄等名人故居,以及绵延七代、影响中国地理学长达两个世纪的邹氏舆地世家祖居、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先生的墓葬、红军长征贺龙曾居住并指挥战斗的旧址等建筑的保存,使隆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文资源和地面文物大县。境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7处,市级20处,县级49处。近三年来,隆回文物管理局紧密联系群众,注重发挥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引导1000多万元民间资金参与文物维修等文物保护工作当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引导普通民众捐款参与文物保护
隆回7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5处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维修迫在眉睫。但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人民群众认为既然是文物保护单位就应该由文物部门来维修,有的还专门打来报告请求文物部门维修。对此我们文物部门组成工作组到各个文物保护单位召开会议,邀请文物保护小组成员、村干部、当地有威望的村民代表和当地在外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向他们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讲清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和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等有关规定。同时讲清国家和政府拨的文物保护经费相当有限,而我县文物保护单位这么多,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靠政府拨款来维修也是不现实的,引导他们发挥当地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捐赠等方式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首先从同姓或同族的宗祠或清真寺入手,由文物保护小组牵头,发动大家积极捐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富公祠和湖公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民族村清真寺募捐都近百万,使这三个文保单位得到及时维修和保护。其次是从禅院寺院入手,引导文物保护小组工作人员设立维修捐款功德箱,如我县文物保护单位东山禅院、朝京山寺、清凉寺等文物保护单位都募集到了一定的资金并进行了较好的维修。三是以村为单位,引导村民对公共设施类文物保护单位如桥、学校等捐款进行维修。通过几年的努力,隆回35个木结构或砖木结构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民间资本参与都进行了较好的维修,使文物保护状况大为改观。
二、引导企业家赞助参与文物保护
随着经济发展,一些企业家在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搞开发建设是常有的事,但由于企业家们对文物保护知之甚少,不知文物保护对他们进行经济建设的作用,更不知文物保护有什么意义。隆回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抓住机会适时向企业家们讲解有关文物保护知识,提高企业家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引导他们投资参与文物保护。开发商邓镇中准备在文物保护单位石仙亭周围投资开发一个旅游项目,当他向我局文物工作人员谘询有关文物保护政策时,我局工作人员适时向他讲解了维修好石仙亭对他搞好旅游开发的作用,使邓镇中当即决定投资对石仙亭进行维修。石仙亭位于隆回县山界回族乡罗白村,是隆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由于年久年修,加之周边村民开山放炮采石,已严重受损。邓镇中依照&保护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耗资25万元,于今年元月初维修峻工。近三年内,隆回先后有20多位企业家捐资300多万元用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
隆回在文物保护经费缺乏的情况下,探索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广大民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密切了文物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隆回县文物管理局
邵阳县民间参与保护文物情况
一、邵阳县文物基本情况
邵阳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起,即有人类居住、繁衍,有文物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文物古迹、革命胜迹十分丰富,为文物大县。不可移动文物138处,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石碑刻、革命纪念地等,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吕振羽故居、吕霞观院子&含六里桥&、胡曾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我县文物库房有馆藏文物601件,其中珍贵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50件,一般文物545件。
二、邵阳县文物保护现状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正确领导下,县文物局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文物执法、文物安全、文物宣传等方面狠下功夫,保证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因邵阳县文物保护单位点多面宽线长,又受经费限制,保护工作进展缓慢。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砖木结构的文保单位)因年月久远,风雨侵蚀,导致破烂不堪,濒临毁灭。
三、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宣传的进一步推广,邵阳县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民间参与保护文物的氛围正在形成。尤其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曾墓的所在地&&邵阳县长阳铺镇秋田村为代表,涌现出了一批民间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先进个人及事迹。
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曾墓
胡曾墓1967年文革时期墓塚被毁,1978年纪念胡曾墓修建于胡曾墓后的乡贤寺被毁。1994年秋田村原支书李志虎和胡氏家族胡汉成一起发动秋田村民集资5万余元,在外募捐3万余元,共计8万余元,复修胡曾墓,并修建一个六角状元亭。2010年,村民自发捐资3万余元,将残损的墓碑和场地进行了进一步的修复。
2013年4月村里成立了胡曾墓保护委员会,成员有:委员会顾问、长阳铺镇党委书记&&唐益发;委员会会长、村支书&&胡海明;委员会秘书长&&胡小平(胡氏族人);村主任&&陆道意;村秘书&&胡兴良;村妇联主任&&李蜜容。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征集胡曾相关文物,研究胡曾历史与作品,保护胡曾墓。委员会成立后,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胡曾墓及发掘、征集、整理胡曾文物资料的举措:
(1)首先发动村民征集胡曾相关文物,征集到四块清晚期的石料墓碑。
(2)委员会准备征地将胡曾墓所在的秋田学校搬迁,搬迁资金由委员会募集,以便在胡曾墓周围修建胡曾纪念馆。
(3)2013年4月,委员会筹资13万余元积极筹备举办&胡曾杯&全球华人征诗征联大赛,以进一步宣扬胡曾文化,将胡曾文化发扬光大。
一系列保护工作开展当中,支书胡海明走南闯北,不畏高温酷暑、无论节假双休,去四川成都,到武冈、洞口、隆回,往新邵、邵东、娄底等地,广泛收集胡曾相关文献资料,筹措保护资金100万余元。
2、其他文物保护单位民间参与文物保护情况
(1)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源头桥,位于邵阳县河伯乡江子口村。2009年,村支书陈新国发动村民集资18万余元对源头桥亭进行了全面维修。
(2)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塘田桥,位于邵阳县塘田市镇芙蓉居委会老街。2010年,居委会发动居民集资2万余元对桥亭进行了维修。
(3)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江东桥,位于邵阳县长乐乡江东村十三组。2011年,村里发动村民集资8万余元对桥亭进行了维修。
由此可见,文物保护工作可以考虑更大力度地吸引民间力量。文物保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前提下,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文物的维修管理和使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公益事业。文化遗产财富是全社会的,保护它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社会和公民的一份责任。民间力量的投入,是中国文物保护的进步,也是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邵阳县文物局
新邵县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保护文物的情况
我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4处、市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50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县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生产生活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宝贵文物资源。新邵县文物管理所负责全县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积极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抢救和维修了一批文物古迹。现将有关维修情况总结如下:
&历年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维修情况:
(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仙观三官殿
文仙观是江南道教名观。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争取省、市拨款12万元,募集民间和社会资金28万元对文仙观进行保护性维修并复修了文仙观玉皇殿。
(2)白云岩古建筑群
始建于南宋保佑年间。规模宏大,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补修妙音寺厢房;2004年维修牧云寺;2006年维修妙音寺禅堂与斋舍;2008年恢复钟鼓楼和藏经阁,历年来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共200余万余。
(3)雅居坑古建筑群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开裂倾斜最大处达35厘米,为保护文物本体和居住群众的安全,2011年起,我们编制了抢救性保护方案,经过我们积极汇报和多方呼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除县政府拨付资金30万元外,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40万元。现正在按照保护方案紧张施工之中。
(4)2008年,筱溪电站蓄水发电,为保护处于淹没区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岣嵝门,我们多方呼吁,筹集社会资金30万元对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整体异地搬迁。
(5)近年来,对坪上镇张氏宗祠、罗家桥、新田铺的谢家大院、潭府乡李氏宗祠等几处古建筑,我所积极指导、组织民间和社会力量筹集经费50多万元进行了维修,保护了文物历史原貌,收到较好效果。
新邵县文物管理所
城步县民间文物保护情况
城步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其中省级5处,市级7处,县级29处。按照&四有&工作方针,我县成立了以各乡镇、村支两委为主体的多支文物保护小组,这些保护小组的成员均是热爱文物保护、热心公益事业的同志。
王家山汉墓群的杨树生及杨宗顺同志,多年来从事汉墓群的日常巡查工作,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可他们从无怨言。杨树生说,汉墓群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是我县历史的最好见证,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守护着这片土地。汉墓群分布范围较广,且山上荆棘丛生,茅草都有一人多高,日常巡查工作非常辛苦。近年来,汉墓群频繁发现盗墓痕迹,对于每一个盗洞、每一片器物碎片的位置,这两位同志都了如指掌。2013年3月,我们接到杨树生的电话,说发现有新的盗洞,且盗墓者的工具均还在现场。我们立即驱车前往,发现该新的盗洞位于去年我们发掘的墓地的旁边,盗洞直接从封土堆最顶端往下挖,长1.6米,宽90公分,盗洞挖得不是很规整,洞底还遗留着手电、铁楸、桶、绳索等作案工具。我们拍好照片,立即与县公安局及当地派出所联系,经与县公安局协商,由当地文保小组成员在此彻夜守候,一旦发现盗墓者,立即与公安部门联系,对其进行抓捕。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当晚10点钟天降暴雨,在此蹲守的四名文保小组被淋得一身透湿,不得不撤退回家。第二天再去巡查,发现盗墓工具均已被拿走。盗墓者如此猖獗,每每看到被盗墓者破坏的器物,杨树生同志都痛心疾首,他说,我是一个老党员,每次看到这些古墓被盗,文物被破坏,我都心痛的不得了,我要呼吁我们村及周边村的村民们,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以及打击盗墓的活动中来,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实,文物保护迫在眉睫,要全民参与,才能形成文物保护的合力。
位于南山镇长安营村的理瑶同知署,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年长月久,该建筑已出现较大的损毁,整个木架结构向西倾斜,外侧封火墙多处开裂,随时都有可能倒塌。时任长安营村支书的龚新旺同志,将该情况向我们报告,我们立即到现场查勘,同时做好维修方案,并积极向县人民政府争取维修经费,因我县财政十分困难,预算好的费用一砍再砍,最后拨款1.6万元用于维修。经费少,任务重,龚新旺就组织村民,义务劳动,每家出工10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工程完成,更换了糟朽的柱子、檩条、椽皮、木地板等木构件,整修了两侧的封火墙,对整个建筑予以扶正,极大地保证了文物本体的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长安营村还有不少的文物保护单位,如长安营古城墙、虎踞石刻、福寿桥等,所有的日常维护工作均由文保小组完成,这些工作均是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他们说,我们不图什么,只要老祖宗的东西能得以保存,文化能够继续传承,我们就心安理得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不胜数,如古苗文摩崖石刻群文保小组自发整修道路、为石刻搭建遮阳棚,大寨村古建筑群村民整修河道,以免回龙桥受水患影响,十万古田有专人看守,十年如一日,孤独守望,以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等。正是有了这些保卫者站在第一线,我们的文物工作才有了最有力的保障,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
城步县文物局
武冈市文物保护基本情况
一、文物保护现状
我市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武冈城墙、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庙、凌云塔、浪石古民居、双峰禅院、武穆宫、木瓜桥),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武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另有文物保护点近百处。市文物局库房存有馆藏文物1639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124件。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文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然损毁严重。现存古建筑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多严重破损。如祝融宫、洞天宫、按察司行署等古建筑,屋架倾斜,屋面塌落,木柱、梁、枋、檀等构件因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朽,砖墙疏松开裂,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亟待抢救性维修。
2、人为破坏严重。由于多年来文物保护观念薄弱,文物保护法制滞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逐步进展,一些本来能够保护的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古建破坏拆毁日益严重,如城墙、陈家祠堂、江西公馆、三义宫等代表性古建被拆毁,一大批碉堡式现代建筑与古民居比肩而立,使古城呈现出&古城不古&的尴尬境况。
3、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武冈文物保护点多,保护经费投入少,保护难度极大,许多亟待进行抢救性维修的文物点如洞天宫、祝融宫等难以维修,亟待增加投入。
4、文物法规难以落实。有法不依、违法难究、我行我素的现象时常发生,致使一些应保护的重要文物如陈家祠堂等被强行拆毁,造成不可再生的文物损失。&
三、利用民间力量保护文物的经验
针对我市文物保护的现状,我局一方面努力争取上级领导重视,加大对文物保护财力物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主要是积极发动和引导民间力量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以武冈的几处宗祠为例,总结了部分利用民间力量保护文物的经验。
1、苏氏宗祠
苏氏宗祠位于武冈市马坪乡,是第三批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道光十七年,占地面积1900㎡,历经160余年风雨,损毁较为严重。为了保护和维修宗族建筑,苏氏族人成立了以周边几个村的村支书任会长、副会长,当地老党员、老干部35人为成员的宗祠维修委员会,制定了合理严格的财务制度,精打细算,开支透明。委员会下设立财务、工程、管理三个小组,每半月开一次会议,掌握维修进度。第二期主体工程已于2011年底基本完成。近5年来,苏氏族人募集了捐款110多万元用于宗祠维修,仅怀化华团集团董事长苏本团一人就捐资50万元,获宗祠立碑表彰。
在维修过程中,宗祠维修委员会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请有关老领导和老专家给予指导意见,多次邀请我局现场勘查,进行技术支持。对不规范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安排专人负责宗祠的日常管理,所有族人义务献工献劳,在每年的祭祖大典上给予表彰。每年春节、清明、中秋等重要节日组织宗族活动。
2、匡氏宗祠
匡氏宗祠位于武冈市司马冲镇,是第三批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末,建筑面积1450㎡,建国初期改为学校,部分建筑遭到破坏,文革时期又遭损毁,族人为修复祠堂,2012年9月,召集武冈、新宁、城步三县房系代表近三十人召开会议,征求我局意见后制定了维修方案,根据筹资情况逐步实施维修计划,发动全体族人集资募捐,匡德兴等几名宗族老前辈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四处奔走,根据族人身份和收入的不同,秉承自愿的原则,募集经费近20万元。成立了以匡德兴为组长的维修领导小组,在修建进祠公路等工作上,宗族老人出面作工作,节约了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匡氏宗祠维修后设立了匡衡馆、名人馆、励志馆、族事馆。通过四馆向族人宣传先祖的光辉典范;弘扬爱国爱家、尊宗敬祖、孝悌先行的优秀品德,激励族中后背勇于拼搏、奋发图强。
武冈市文物局
&&三普&后邵阳文物保护问题的再思考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也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文物普查目的是发现以前未知的文物,复查已登记文物的保护状况,为科学保护、科学研究和发挥文物的作用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资料。目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已相继进入尾声,工作总体进展有条不紊,各地普查进程均与国家文物局总体布局相吻合,与普查纲要保持一致,达到了国家普查预期目的。广大文物工作者经过三余年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沉甸甸的硕果,给世人带来了一份份厚礼和惊喜,也为民族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梳理,为进一步发掘、传承和弘扬灿烂民族文化奠定了广泛而扎实的基础。
邵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为全面掌握邵阳市文物资源的保护现状、生存状况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参考依据;为正确判断当前文物保护形势,科学有效地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经过对邵阳三普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邵阳市文物资源的特点在哪,为我市下一步不可移动文物单位的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数据
自2007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后,邵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逐步展开。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圆满完成了全市9县3区,199乡镇,581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20829多平方公里的田野调查工作。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657处,共复查古建筑160处、古墓葬196处、古遗址9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7处、石窟寺及石刻37处、其他11处;新发现古建筑654处、古墓葬103处、古遗址6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11处、石窟寺及石刻45处、其他26处,成果显著。
二、当前我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基本状况
邵阳地域广阔,历史悠久,钟灵敏秀,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每个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各类古建筑很多,各具代表性。我市现在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19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56处。保护好这些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每一个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财富却让我们有些&为难&。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文物保护法律意识有待提高。这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与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不到位有关。各种各类文物长年深藏的很多,深入宣传报道的很少,大家不知道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在哪?把它们保护下来意义又在哪?这不仅表现在老百姓身上,就连部分领导同志的认识也很肤浅、保护意识也就淡薄。此类问题的解决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仅要靠平时的宣传,更要从领导抓起,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使大家在思想上从不自觉到自觉、潜意识地受到影响,然后,才会在实际行动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2、程序繁杂,影响保护进程。文物保护必须遵循有关各项规定,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行事。但程序过多自然也会影响办事效率,简单问题人为复杂化。现实事件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级别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亟须抢救性的维修保护,也要经过一个正规的漫长过程,一般要等上一年几载,这样对亟待保护的项目而言,大大地延缓了保护时间,就像病危的患者因需要办理治疗前的各种手续,而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或者治疗一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效果。因此,能否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可关键问题不能随便对待,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问题必须按规章制度办。一句话,精简审批程序,高速高效的进行文物保护。
3、文物本体所有权问题,在寸土如金的今天,无论是私有还是公有,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所有权问题越来越成为文物保护的一个棘手问题,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土地资源控制越来越严,一地难求,城市尤为明显。若列为保护单位,对私有所有权者而言,就意味着自己的黄金宝地无形中变为他人所有,不能自由支配了,影响其发展,于是就竭力阻拦。因原有居住环境难于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特别是几代人或多个所有者共用一建筑时,问题就更复杂,阻力就更大。为改善居住条件,他们急于拆旧宅,在原址建新宅,一来可以改善生活条件,二来原址建宅还可大大减少新征土地费用。其实所有者的这种想法、做法,我们也理解。私有是这样,公有也同样难办,惜土如金的城市抵制特别激烈。因此,要真正处理好此类问题,就必须协调、照顾各方利益,权衡政府各部门之间关系,妥善解决土地问题,决不能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收获,这样,矛盾、问题没有得到根治,终必殃及文物安全,破坏和谐社会。
4、资金短缺,投入少,文物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重金轻文思想没有得到有效转变,文物保护经费长期处于一种饥饿状态,致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产业结构得不到调整、优化,制约了文物事业的发展。有些县、区级地方政府甚至没有专门文物维修经费,更没有维修保护预算,保护员经费少之甚少,很难找到合适保护员。要争取上级保护维修项目,也得花九牛二虎之力,在已经很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拿出部分做维修设计方案费用,最后还要做好无果而终的心理准备。这次普查数量又多,保护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在文物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能够对原有文物保护好就该不易了,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三普&后庞大的数据。如果配套资金真的跟不上来,岂不是白&三普&?因此,要真正发展文物事业,就得相应加大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落实必须制度化、常态化,专款专用,谨防弄虚造假,妨碍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粗略谈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县、区要高度重视,选派专门人员参与文物普查及文物保护工作,确保野外文物无人为破坏。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的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文保意识,让社会大众都来参与文物保护,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性的保护体制,把文物保护中所出现的问题解决在初期就好办了。当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现象,都来解决这个问题,文物保护就容易多了。
2、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政策倾向,加大对文物普查经费投入。《文物法》上明确规定:文物保护经费由国家和地方分别承担。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文物保护单位越来越多,保护成本越来越来高。可每年国家保护经费增加的幅度非常有限,地方财政的投入几乎零增长和没有,与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实在不相符。要改变这一情况,首先地方财政必须加大力度,同时文物保护部门也可以通过社会募集,利用民间资金来补充不足。只有这样&保护文物,人人有者&的口号才真正体现的涵义。
3、修订专门的保护制度,合理、适度发挥文物的作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调查发现的文物点分布广,类别多、时间跨度大,文物所处的环境地形地势对文物本体影响大。换句话说也就是文物在现在这个社会的&生存环境&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重要文物点保护难度更较大,重要的文物点具有一定的公从影响,社会效益,也正是由于他的特殊性,各个部门各个集体和个人都想把文物成为获得各自经济效益的砝码,对文物进行&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为了防止这个现象的发生,只有由相应的管理部门专门邀请有相关业务知识的专家为其修订专门的保护制度,合理、适度的发挥文物的&作用&。
4、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专业知识和文物法规的学习。文物三普工作已经收尾,可文物的普查工作不能就此结束,应该一直做下去,争取做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细致。田野普查专业性强,操作规范要求高,基层普查队员本身由于客观原因,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有限,文物鉴定的水平有限。上级主管部门要不定期举办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各种业务培训班,文物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我思想修养和专业知识的提高,从而提高文物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5适当提高基层文物保护员待遇,增强基层保护力量。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文物。目前,大多数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处于一种粗放式的保护状态。很多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在野外,周围没有固定的常住人口,无法进行常态化的保护和监控。随着&三普&后,文物点大增,却分布不均,保护人员又少,保护经费又紧缺,很难找到合适的保护员,这样,势必影响保护效果,诸多潜在隐患难于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后果甚是严重。因此,相应改善保护员待遇,调动其保护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对保护好文物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各级政府、各方同仁共同努力下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为我们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欣喜之余,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今后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文物普查后期各项工作,始终以保护管理为己任,把已经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把握重点,加强宣传保护,适时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切实做好田野文物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促进我市文物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邵阳,建设经济强区,打造邵阳文化魅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邵阳市文物局&&&&周东锋
关于文物安全隐患整改的措施
日,省文物局执法督察处工作组来我市&&邵阳北塔&、&宝庆古城墙&(二处国保单位)、&水府庙戏楼&(省保单位)、&廖耀湘公馆&(市保单位)、隆回县&魏源故居&(国保单位)、&魏午庄故居&(省保单位)进行了执法督察和安全检查,并就上述被检查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工作结束后,邵阳市文物局专门就整改意见召开局务会,听取了执法督查科专题汇报,并做了以下工作部署:
一、市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市北塔文物管理所负责牵头,执法督查科督办,按照省文物局执法督察处下达的文物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对市内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完善整改措施、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二、市内各级文保单位,凡消防设施不达标的,一律按照文物安全要求和规模更换或配备消防设备,消除各文保单
位安全隐患;同时,要求对市内各文保单位进行一次环境治理,保持各文保单位环境整洁美观,给市民和旅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根据省文物局执法督察处安全检查的指导意见,向全市各文物管理单位进行通报。要求全市各单位对辖区内文保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报告和整改,使全市文物安全工作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邵阳市文物局
【字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闹桃花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