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城市的现在还有人提倡英语吗

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
按时间排序
742 个回答
1. 从美国TOP10毕业,回国好几年后一直仍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回国,美国多好。”潜台词就是,“肯定是你丫能力太差混不下去了,不然就是脑子有病。”(说TOP10不是为了炫耀,如果想炫耀就不匿名回答了。只是想说明,我并不是没能力在美国生活下去,请你们丫闭嘴)要不要移民,为什么回国。这个问题我很认真地想过很久,即使回到中国几年后,天天吸着帝都这样的空气,骂着这个混账正府,讨厌着这个畸形的社会,有时讨厌身边的一部分国人(许多没素质没教养愚蠢粗暴的,我想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即使这样,我仍然不后悔自己做出的回国的决定。2. 如果按照中国知识界现在流行的左中右分法,我是右派,从内心深处认同西方制度,美利坚是人类的希望.对于上面那个排第3还是第4 的,说中国很快会解决空气、食品、腐败问题的,我表示鄙夷,你丫是混淆视听。空气也许会解决,食品也许会解决,腐败不会。只要(正文)权不发生变化,腐败就不会解决。而(正文)权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基于这个社会里大多数人的政治理念的变化。有着这么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民,即使戈尔巴乔夫从天而降也没用。我们有生之年也许能看到政局的动荡和变化,但是没希望看到变革的完成了。没希望看到一个能解决腐败问题的正府。没希望看到一个民主和公正程度能接近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正文)权。所以能出去的,能立足在国外生活下来,能移就移吧。哪怕移得辛苦点也值得。为了伸张你的自由和其它天赋人权,为了保护你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及为了你的下一代。至于国外生活的种种不可心之处,种种寂寞,种种围城,怎么办?请参看那个持有新西兰绿卡的匿名的地产中介的回答(请ctrl+F"新西兰绿卡"),以及@宋黎的回答,和@flamingtop的回答,我不再赘述。3. 看起来很矛盾是不是?我一方面鼓励别人出去,一方面说自己不后悔回来。其实我心里一点也不矛盾。因为拥有反正府反社会反人类的属性,我觉得这个世界早晚完蛋操(不跑题展开了)。万一我猜中了,能生在毁灭之前的末世乱象中,综指跳水前的最高点上,和这个世界一起完蛋操,我觉得十分荣幸!!万一我猜错了,你们好好活着,我自己完蛋操也没什么的,反正人活着都是要死的。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在有限生命中追求永恒的属性,无论是名流青史,扬名立万,留下作品成为大师…或者是普通人生孩子绵延血脉,都是在这种追求永恒的冲动驱动下采用的不同手段。我不怎么追求永恒,人死灯灭风吹散多么干净。所以没有了许多牵挂。就像上面有人说的“为自己-不移民,为孩子-移民”。万一,万一哪天我人生观发生扭曲生了一个孩子出来,那么我十有八九会二话不说,按着上面自己推荐的那样,立马着手准备移民。4. 下面说说我为什么坚定的回国。既然不考虑下一代的延续,也不在乎完蛋操,那么国内空气差一些,食品不安全,医疗没保障又怎么样呢?大不了活得短一些,死得早一些,这些对我都不是问题。那么活着图什么?这个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晰。为了自我实现。(实现我的价值,不是为了我父母的期望,不是为了我子女的辉煌。仅仅是我自己,这个生命体的价值)这是一个DIABLO专家级的游戏(为没玩过暗黑的人注解:专家级死掉GAME OVER,不能借尸还魂捡回装备接着来)。这是一道没有终极答案的证明题。请问刷打满破解补丁的单机版通关有什么成就感?有一个网易评论很流行的说法,“生在中国是投胎时手欠选了地狱模式”,那么请把地狱模式玩下去吧。自我实现里包含两部分,一是事业心,二是政治诉求。因为人生一开始的二十来年,养成思维和人格的关键时期,我成长在这个国家里,无论恨也罢爱也罢,已经深深打上了它的烙印。我希望得到的认同,是这个社会的认同。(我起码总要得到它的认同,才可以理直气壮地继续鄙夷它)就像@王亞暉说的“对于真的想干出大事业的还是留在中国好,社会越不健全,机会越多。” 别抱怨社会不健全阻碍了你的发展;如果社会都健全了,要你干什么?我对这里有政治诉求。(所谓政治诉求不是说我要参政。而是你对这里的政治关注,你希望成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你希望和它互动:改变它,如果可以的话;如果不能改变它,那么求同存异地共处下去。你目睹并亲历它的变化,它的每一次倒行逆施和每一次微乎其微的希望萌芽,以及每一次掐灭萌芽。你即使不能影响这个进程,起码可以见证它。美国,不能提供这个。回国前也曾设想,如果排队N年,获得绿卡,拿到公民权,可以拿着选票投票。但终归觉得投的是他们的政治,不是我的政治。我对它它对我都没有那种深层次的相互确认。匿名写回答太爽了,平时不能喷的都可以喷。以至于昨天把这个答案写失态了。。------------------------------当日激情一喷,无非是感发于心,不吐不快;没有考究地撰写这个答案,答案中有不少肤浅的见解、说法;情绪化及语言不太文明的表达。作为一个工科生,政治经济的问题和探讨虽是关注,却并非长项,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学者更有见地,请大家多关注他们的探讨;也有许多知友的答案更严谨、有参考性,鄙文过眼一笑即可。对于本人的探究不回复,一则“证明自己”并非此文之意,二则“我”并不重要,关于移民问题及本国的探讨更有意义。文中纰漏及错误的说法也不再做修改,请大家谅解,这并不是一个严肃的答案,仅是一种情绪和心态的体现,一个人或者一类人对于移民问题的心态。-------------sorry,我关了评论。我不是怕骂也不是怕夸,更懒得与人争辩。只是这几天每天一刷知乎都跳出来消息提示,有人评论了此答案,烦不胜烦。看到对鄙言有认同感的朋友,就如同碰到一哥们儿爱听同一个乐队。:)想骂我是个煞笔的,你可以找张纸写一百遍你丫煞笔,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D
我知道我跑题了 但是我还是想说有本事的人选择环境 没本事的人选择生存移不移民好不好永远是因人而异 有本事生活好的人 喜欢国外的环境就奔国外 喜欢国内的热闹就留国内 关键是他们在哪都能生活好没本事生活好的人 出不去国的只能选择待在国内 能出去了就像碰到免费好事儿一样享受一下发达国家福利的润泽 觉得移民这个事儿真是好 这个时候不是他们选择了移民或者移民好 而是他们没有办法选择不移民 但是祖国的强大不是靠这些人来推动的 而是靠那些有本事的人 我希望我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我不会长期留在国外
你明白嗎?在圍牆里頭到處彌漫著臭水溝一樣的味道,而且一百多年一直如此,這牆里頭早就臭氧熏了,而我,是在幾年前才開始注意到的,因為從我出生開始就一直聞著這些臭味啊,一直以為這是正常的味道。可是我在牆外面呼吸的空氣是不一樣的,雖然那是地獄一般的世界,但那裡有圍牆里頭所沒有的自由。—<>兵長160
同性婚姻合法化。不过说起来,合法化和人们普遍认同也是两码事。准备继续关注下台湾的多元婚姻法案会是什么结局。我打算有机会去各个国家看看再做决定,反正旅游么也不是坏事;不是说签证上多几个章,以后再签别的,或者类似移民的成功率会高那么一点点么。
作为一个移民出去了, 最近又回来干点事情的来说吧.其实很多比较是没有必要的, 每个人的个体不一样, 带来的思想不一样, 考虑的问题不一样, 没法比较的.看了回复, 1. 有人说出去好山好水好寂寞, 这个也看人的, 比如我吧, 还好了, 每天干活, 闲下来抽根烟, 回家后一家人一起出去逛逛, 没事运动一下, 也很好的. 但是如果你的成长过程中很享受那种人来人往, 有人帮忙, 有人出主意, 不喜欢动手, 那就不行了. 那就会好寂寞啊.2. 有人说 以后的子女不会说写汉语不好, 那么有方言的朋友, 如果你不是在老家, 而且你爱人不是同一个地方人, 请问你的子女有多大概率会说你老家的方言. 我有好几个朋友, 2夫妻都是我老家朋友, 他们的小孩子就只会说普通话, 方言没了, 在老家的 很多朋友的子女也一样. 只会普通话, 能听懂方言, 不能讲了.其实移民就像你从老家到北京,上海,深圳一样, 换个居住环境, 有更好的视野吧了, 绿卡,护照不过是你从老家的户口迁到你现在居住的地方而已, 难道你到了北京, 你就不是老家人了. 同理, 移民后就不是中国人了. 有朋友有时候也会笑我 假洋鬼子(但是是非常好的发小, 纯属玩笑而已), 也拿这个比喻给他.其实只有出去了, 才知道生活的艰苦.
最近在招人, 来面试的人很多能力不够, 牛得很.
想到自己刚出去的时候, 为了一个本地经验, 为了一个职位, 什么苦都先熬下来的.
刚刚上面也有人说了, 看看网上电子商务以后会怎么样怎么样? 如果此人根本没有兴趣, 没有能力, 没有条件, 再好跟此人有什么关系.在每年回国回来后, 都有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持续了好几年, 才发现, 原来那是
"自由", 每次国内回来一下飞机, 就会感觉到一种 "自由"的感觉, 不能描述, 只有体会. 只有你在所处的环境下, 按照人在社会上需要做的规则做了, 就可以的.
我相信国内也会有这么一天, 但是应该我看不到, 所以我还是选择移民(虽然当初移民的目的是为了免费读博).只有在不断的选择中选择你真正想要的.
如果有机会的话, 还是需要出去一下, 看看世界, 看看其它人是怎么活, 怎么想的.(虽然出去的代价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大的)
今年大四,出国读硕,澳洲。幸有前男友愿意供我出国读书。当决定考雅思那天开始,再不想找工作,考研,一门心思雅思,过程很充实,很喜欢这种奋斗就有收获的过程。看着4年大学,每天勤勤恳恳的同学考研,苦不堪言,背的政治和英语,我真的想吐,英语根本就不是外国人会说的,会看的话,就是教育部的人为难学生,更别说政治了,一个字都看不下去,说的是人话吗?就大学那里的官腔作势,都已经让我恶心到反胃,还记得高中期末写什么自我评价,我真真的快吐。宿舍的同学去药监局实习,一个人为了讨好某领导,就这么活生生地拦着电梯10几分钟,等着领导过来,跟哈巴狗一样跪舔。作为大学生,我看不到在中国发展有什么希望,只看到一堆左右逢源,事故圆滑的长辈,有些人勤勤恳恳几十年,还是愁眉苦脸。而且,身边很多有钱的家庭都供自己儿女出国或者全家移民,我只想知道,人家有权有钱有势都移民,难道人家没事干移民,移着玩?目前非常渴望出国,只想见见外面的世界是否如经常把“那有啥办法”嘴巴的“长辈”说的那样。只想给自己一点希望。
不移民的理由有几点:1. 无法适应外国的文化。如果你觉得你学不会英语或者离了臭豆腐就活不下去,那自然不应该移民。2. 你是体制内,而钱还没捞够。是的,出了国,党棍是不能靠讲政治发家的。3. 你需要享受特权。你在国内很有钱或者很有权,那么是的,你在国内可以享受到很多的特权,包括日常的在商场饭店随便辱骂服务员到犯罪了花钱摆平警察。出了国就没这么方便了。4. 你从事投机领域,包括金融地产等,并且想继续增加财富。投机领域是一个非常讲究人脉的领域,国内出去的人短时间很难融入到白人圈里。而中国过去十年是投机领域的黄金十年,主旋律就是劫贫济富。除此之外,就想不出拒绝移民的理由了。
任何事情别听别人怎么说就信了。有条件的话自己尝试了再下结论。排名第一的答案作者如果不是有长期的海外生活经历和移民经历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想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判断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移民也是这个道理。
我妈觉得是国内空气质量差,吃的不安全。这两个应该是重要的国外生活压力小一些,不用玩命也能过上小康的日子。我指的是加拿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多人去美国
我觉得还是归属感的问题,现状恰恰是,我们了解外国比外国人了解中国 要多得多得多,很多国外的东西我们部分可以理解,可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情绪我们的文化,由于很多媒体的渲染,使得国外人是一点都不了解 甚至误解,回国,谁不想啊
楼上这么多的回答,因为经历不同而想法各异。某,年近天命,国企下岗、沿海打工、半退休回内地、孩子已经工作,曾经有一本盖满章的护照。1、要选择生活的地方,你需要一定的基础。门槛就是银子、能力或者血脉。如果没有,你就安稳地过日子。下面的议题跟你无关。2、选择生活的地方,看你喜欢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绿茶咖啡都没有错。爱吾所爱就好,多了解,不妨试着住一段看看。3、爱中华、爱CP好;敬上帝或者拜阿拉也不错。如果你认为自己觉悟高,还要看言行。任何高调都不免让人怀疑其动机。实实在在才是生活。对于有条件的朋友,我是提倡移民的。原因如下:1)我们曾经创造辉煌,但那是封建时代。如果不相信,起身转一圈,看看我们中国人创造了多少文明。约瑟夫。莱说中华文明正处在转型之中。2)如果改造中华文明我做不了什么,不亏待自己,善待自己的一生。我只是一粒尘埃,没有错吧。3)活在这里,对某些人来说,你只是“货”在这里。所谓“吾国吾民”,即使寻常巷陌、吴侬软语,你能找到多少归属感呢?
我和那个排名第一的情况比较类似, 只不过我没枫叶卡, 我只有加拿大护照.上面有人说, 美国是小孩的天堂, 青年人的赌场, 老人的坟墓. 这个的正确性与否, 咱们不讨论. 中国现在的状况就是小孩的战场, 青年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小孩从小到大就是无尽的学习, 各种教育机构赚海了钱, 顺便再告诉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青年的战场就更不用说了, 要房吧? 要车吧? 这些不都得要钱, 除非你有个牛逼的爹.老年人? 这么恶劣的环境, 这么昂贵的医疗, 怎么活? 社保? 这东西和不存在有啥区别? 我舅舅和舅妈今年75, 退休之前是大学老师, 目前一个月的退休工资(合计)拿7000. 好在他们女儿是某城市胸科医院的副院长, 女婿是公安厅的, 这些东西都不困难. 如果你能拿到英语国家的护照(UK, CA, US, NZ, AU), 在中国混也不是什么难事, 顶多就是刚开始办工作签证稍微费点劲, 随便混个两年以后, 就能通过各种路子拿到外国专家证, 各种优惠的政策福利. 我想, 对于能拿到护照并且敢来天朝厮杀的人来说, 这都不是难事吧.? 作为备份, 万一哪天不如意了, 随时可以回你本国.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欧美国家), 那些破地方不适合年轻人. 他们福利确实好, 问题是你既不是小孩也不是老人, 你能享受到什么福利? 别忘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 那些福利的钱都是你交税的结果.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 是因为他们经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积累, 各种体制和法规都已经成型, 没有什么空子可以钻. 说的难听点, 只能老老实实的挣辛苦钱. 在天朝, 只要你能年入20万(非一线城市), 你既然能发现各种各样的方法合理避税.
这还只是打工的, 自己当老板就更别说了.补充一下我自己的情况: 在加拿大, 我月入4k CAD, 但是每个月住要花大概1k, 因为我不喜欢和别人合租, 也就是说我要住一室一厅. 如果出去吃, 每天大概50, 一个月1500.
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开销, 每个月剩不下1000. 因为人工太贵了.在天朝, 即便我一个月只有10000. 我天天出去吃也花不到3000, 住1500. 剩下的钱即便换成CAD, 也和加拿大差不多. 一个月6000的零花, 在二线省会城市也能过的相当不错了吧. 喝喝小酒, 每个月去会所玩几次, 各种年轻漂亮的姑娘随你挑.结论: 如果你年轻, 想要通过个人奋斗出人头地,并且过的爽, 那么天朝更适合你; 如果你上有老, 下有小, 为了家庭, 那么你还是移民吧.
1 先说教育:已经养成头脑风暴思维习惯的我,现在再看见课本上的文章解读,想吐。看到那些按部就班按照套路思考的的讲解,想吐。被欺骗20年的愤怒无法平息。2 再说未来形势,说多了敏感,简单的说,我认为会越来越糟。扬汤止沸,终将失效;釜底抽薪,30年后结果。3 作为IT人士,google等公司的遭遇,就像在打我的脸:你就是个奴才,别以为你有技术就了不起,主子怎么说,你就怎么做,然后谢恩,决策没你的份!
少壮不努力,一生一世在内地。那些出国以后还吆喝着回国好的人,我看无非是两种:1,语言水平实在太差,在国外靠自己混不下去。2,在国内过的是北上广二线以上城市土豪阶层(中上阶层)的生活。如果在国内一个普通城市,就算是省会城市吧,都会发现生活是多么艰难机会多么不公平。国内的教育能把精英全推倒国外,这说明了什么?那些注意到精英回国的人,请不要忽略,那是因为那些精英自己在国外混不下去了,不是因为自己想回国。我认识的很多厉害的中国学生在欧洲,毕业以后都找到了工作,即使欧洲人自己还在失业状态。那些回国的人并不是"精英"。为了后代,必须移民,中国人想享受正常的成长环境至少还得100年。
除了官二代以外,普通打工者和码农(即使你年收入20W)移民还是可以过得不错的,当然如果想大富大贵还是国内机会多。移民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照顾父母,所以还是尽早移民,入籍后可以再考虑是经常回国或者想办法把老人也办出来。第二大问题是 吃 的问题,如果你厨艺很好国外的食材也是很丰富的。当然如果你馋麻辣烫烤串烤鸭涮羊肉,还是每年飞回国去吃正宗的吧。下面讲移民的生活,真没有有些人形容的那么差,很多人说的问题影响不到普通人:以在英国一对30岁夫妇有两个孩子在某中等城市为例,家庭收入税后每月3000镑(不太难,一方有稳定工作一方做点奶粉代购不交税就够了)。800-1000镑可以租到最好区3室的house,啃老买房的话还贷款也足够,吃饭,Council Tax,水电,玩乐,其它杂项1500镑绝对足够,一个月还可以存500镑。而且这还是最费的过法,如果省得话一个月存1500镑都可以。24小时超市麦当劳大部分城市都有,酒吧都开到凌晨,大卖场有些也会开到晚上8,9点,电影院最后一场也是9点,看完也快12点了。保龄球馆溜冰场也会开到12点。其实对于30岁的夫妻来说这些娱乐真的足够了。至于歧视的问题,你住在最好的区,出门自己开车,周末去去卖场公园基本碰不到这些问题。开车上路大家都很礼让,顺着线开就好了,停车技术不好,离入口远点的地方总有大片空位置。喝水可以直饮,烧水壶2年都不会有水垢,嫌味道不好弄个brita的滤水壶滤滤。空气太清新了,晚上星星很多。看电视Free Sat 好几十个台,想看国内的买个电视盒子,上个BT光纤网络比在国内看得台都多。小孩子上幼儿园3岁前如果每天上半天3小时是20镑,但是3岁以后每星期免费15个小时,4岁后上小学就全部免费了。都说医疗慢,有些确实慢。感冒发烧白天去walk in,2个小时基本上能看上医生,99%都是回家吃点paracetamol。晚上去A&E估计得等7,8个小时,所以感冒发烧就别去医院了。当然如果约GP基本当天第二天可以约到,到时间直接去就好。但是如果急症打999,救护车很快就会到,路上所有车都给让路。孩子有病住院,家长可以全程陪着,(有些国内医院不让家长陪床),食宿都免费,医生护士都会很耐心。急诊也会很快,有兴趣可以看看记录片 24 hours in A&E,基本刀捅骨折heart attack急性阑尾炎很快就处理好了。嫌看其他不太紧急的病慢可以买医疗保险转到私立,200磅一个月全家都保了。当然还可以飞回国看。其实30岁左右夫妇一般不用太担心这些。国内的问题就是空气水食品,真的躲不过。国内医生的水平有些还是很让人怀疑,药品疫苗也不能放心。去政府部门办些事真的很难。孩子学习压力大。为了孩子还是移民吧。
看完排名第一个的回答,当时写了个评论,挺冲动的,写的也不怎么认真,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不少的口水,当然也有赞同。
我已经基本删了当时的评论,在这里好好的写一写自己的想法,感觉不错的朋友请点个赞咯。该不该移民的讨论,从国内论坛到国外留学生论坛,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外面讨论的是该不该回国,里面讨论的是该不该出去。
讨论的结果却往往很多留在外面的人后悔没回来,回来的人后悔没留下。 围城始终是围城。因为自身问题的好和不好,该和不该,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 怎么能用别人的观点,经历,习惯来做分析呢? 国外空气好,秩序好,但是吃中餐长大的我们,能吃习惯西餐已经不易,其他各个方面都能够习惯西式的生活难度更大,想要融入主流社会绝对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国内吸着雾埋,吃着地沟油,喝着塑化剂,但是你的朋友,你的青春回忆,你的父母,你的认同感或许只能在这片土地才能找到。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有朋友说宁愿在路边吃着地沟油的大排档,也比西装革履的捏着几百块的一个的杯子舒服。是的,十几年留下的习惯突然之间发生变化,是个正常人恐怕都很难接受。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印度人上厕所不用手纸习惯了,突然你递给他包纸巾,他还不知道是干嘛的。 说到这里估计不少人又要开始喷我了,“你拿杯子就高大上了么?你装啥?”
其实我这并没有觉得拿杯红酒慢慢的喝,有多高大上,但是国内举着红酒杯一干一杯的习惯,我真的是接受不了。 就如我上面说的,这是两种生活习惯的不同,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国外的社会结构决定了进入中产阶层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一楼的也说了“如果你一生的志愿就是能在国外呼吸到自由新鲜的空气,有一份花完开支后一个月还能余几百刀的收入,有一份贷款在小镇上买一座木板HOUSE,在选举时可以握到郡长们热情洋溢的手,闲时可以到OUTlet抢抢货,长周末带着一家开车到一个湖边支个帐篷,同时孩子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那么请沉浸在移民的热情中吧”
是的,如果从国外不错的大学毕业,工作勤奋努力,进入国外的中产阶级,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是可行性很高的一条路。并且在国外生活中,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选民,无论收入高低,你都可以选择不用看任何人脸色生活,生活中做自己,自信,认真,负责就够了。但是你也必须承认,必须忍受将来可能会要面对的升职天花板,创业天花板,工作边缘化,社交圈边缘化等等问题。国内呢,同样工作对于一般的人而言,无论你什么学校毕业,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自愿加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收入有高有底,但只要不是顶级学校的级稀缺专业。起薪6-10w基本可以说是到顶了。 工作个几年,优秀的能到个30W左右,大多数人可能在20W上下。除去各种开销,靠自己买房? 还是有点难度的。。 但是, 你在这里不会被排斥,不会被边缘化,不会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况且国内阶层处在形成的初期,说不定你又能抓住机会一飞登天呢。 所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哪里都有好有坏,有利有弊,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必定有阴影(就怕有人一直告诉你说我这里没有阴影)。
看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PS:最后我极不同意,一楼说的,”最后钱和最没钱的才适合移民,中间不适合移民“ 这样的观点。就算从一楼的观点出发,我认为:最有钱的,(他们的资产本来就是全球都有配置,国内稍多点)所以他们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可以选择有机食品,度假山庄,所以国内国外没差。 最没钱的(假设是因为没能力) ,无论是在哪里都是一样穷,在国外同样也是混吃混喝,不如在国内机会相对多点,中国人相对容易混点的地方闯一闯。 而中间阶层。。。一线城市的白领哪个不是在拼命?牺牲健康和陪家庭的时间。可回报呢?
所以从投入和回报的观点看,中间阶层才是最适合移民的。 (我这里的中产是只家庭收入在20-50w的普通中国人,
有人非要抬杠说中国100w以上才是中产。。。我只能呵呵了)但是从我的观点看,无论是谁,都有理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国内的觉得不舒服,就想办法去国外,国外的不适应,就回国一样发展。
关于孩子的教育这个问题我说两句。在国内小孩子基本上是要变成近视的,这个已经不是概率的问题了。国外的基础教育在书本方面尽管可能比不过国内,但是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视在国内看来是无法想象的。-----------------------------------------------------------------------------------------------------顺便反驳/补充一下高票答案,中国人对于出洋的神化历史已经有一百年以上了。至少在我们父母那辈人出生之前,下南洋就已经是个神话了。上面又说三十年的高发展,但是我想问对于香港新加坡日本台湾而言,落后的一百多年难道是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可以超越的?二战以后的世界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了,中国能否和平进入世界前列尚且存疑,何况现在发展增速放缓中?其实北美这边,日本韩国的移民很多。毕竟全世界的人口分布格局摆在那里,东亚诸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还继续会是移民输出国。但是这边华人社区。。。怎么说呢,感觉并不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样能够保持民族性的。这可能和现在中国人的宗族、地域观念淡漠有关……但是,就如上面这种论调所鼓吹和希望的那样,现在移民过来的也基本上是那些家庭观念、民族观念并不是很重的人,中国的官方也并不是很注意经营海外华人这块的(比如说电视台、华文教育之类的)。讲得严重点,相当于是国家主义绑架民族主义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华人在海外慢慢“融入”,恶性循环,华人区慢慢就衰退了。又,如果财力允许的话,其实香港对于我来说是最适合移民的地方了。。。在哪边呆着都不是问题,还可以全世界跑。教育虽然是英文为主,但是孩子不至于到不会说中文的地步。
第九条 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名下没有本市登记的小客车,持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可以申请指标。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包括:(一)本市户籍人员;(二)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三)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并在京居住一年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华侨及外籍人员;(四)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五)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且近五年(含)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答住解疑:暂住证+五年连续+社保+所得税缺一不可)个体工商户申请指标的,按照个人的有关规定执行。)
看到第三条和第五条的对比,你就知道国家是看重谁了,尊重谁了。这样的国家,普通公民还值得呆下去吗?我宁可买个外国的身份证,在国内生活,也不愿要国内的身份证,那是苦逼人才有的证件,那是走到哪里都是被刁难的人的证件,那是走到哪里都得不尊重的证件。你如果有了绿卡,你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怕丢自行车吗,还怕各种办证刁难吗,连jc查吸毒,都是让外国人先出去,再查里面的人。想要在中国生活的有尊严,有钱,都抵不上一个外国户口。我从来也不羡慕外国的空气,外国的美食,我就是羡慕人家的尊严。也许美国人在美国办事,也比较麻烦,可是外国户口,在中国办事,那是绝对比中国户口好使,各种通融,各种优先,连火车票窗口都需要专门设置港澳台,记者,人大代表,外籍人士专用窗口,在这个特权遍地的国家,你没有特权,你怎么活的下去,那些在国内已经享受特权的,或者不需要自己去做这些事的人,当然是愿意生活在这里了!反正我要是有钱,先买个外国户口,再在中国美美的享受各种美食吧,也许死的快,那也是自愿的了!
当有人做出了争议性较强的决定,他其实是在承担风险的,不论是哪种类型或程度的风险。只要有机会,他会试图降低化约风险。移民在中国社会当下的形势下就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具体原因太复杂不好讨论。当一群人都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们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倾向于协力为这种决定做辩护,证明它的合理性,并影响更多人,强化自己的观点。没人愿意做“错”的事。
最近移民话题很多,嗯。可惜,只观察母国的情况、母国华人和外国华人的生活状态、母国什么样的人适合移民等等,基本上帮不了你什么。其实,最实际的是了解一下,哪些目标国愿意接受什么样的移民。如果你认为现在或将来能满足目标国的移民条件,那么在国外怎么生活,不是问题。满足条件说明人家有理由相信,你的加入将为目标国社会做出贡献。这,才是帮助你做决定的首要因素。然后你再想别的。什么污染啊、尊严啊、物价高啊,你要照这个路子我看你只能申请难民。先自己做好功课吧。不想做功课,不想学英语,不想考国际资格证书等等,都不是理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