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技术专业热风炉燃烧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您的位置: &
新型顶燃式热风炉燃烧技术研究
摘 要:在首秦公司引进、消化俄罗斯卡卢金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基础上,分析其技术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自行设计热风炉炉型、燃烧器结构多种方案,采用仿真、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煤气、空气旋角、位置和布置方式变化的基本规律,并优选了一种可行方案,在迁钢2号高炉预热炉上进行应用试验。仿真和冷态试验结果表明,新开发的热风炉具有结构紧凑,工艺设计简单,炉顶、炉墙温度较低,燃烧完全等优点。投产应用表明,该热风炉运行良好,风温达到预期目标,满足了高炉炼铁生产需要。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为国内大型高风温热风炉设计提供参考。
优质期刊推荐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摘要】:
燃烧器是热风炉的供热装置,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热风炉的使用寿命和送风温度。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有着火焰长度短、理论燃烧温度高、燃烧稳定性强及煤气燃烧完全的特点,在炼铁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顶燃式热风炉内气体流动以及气体燃烧过程是一个涉及湍流、燃烧、对流、辐射等多方面的复杂过程,目前对它内部的流场和燃烧器的燃烧特性还没有完全了解,因而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成熟的设计经验。基于以上情况,本论文结合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两种方法,研究了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的基本工作特性。
论文首先建立与原形相似比为1:6的三维热风炉模型,使用商用软件FLUENT,选择适合模拟顶燃式热风炉内气体流动的控制方程与k -ε湍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在给定速度入口的边界条件下,分析了热风炉内气体的流场、燃烧室出口和燃烧器喷口出口处的气流均匀性。通过在煤气环道中增设导流砖,有效地防止了蓄热室中偏流的产生。
其次分析了目前湍流燃烧的模拟方法,选用适合顶燃式陶瓷燃烧器的湍流扩散燃烧理论,选用P1辐射模型,在给定空气和煤气入口流量的条件下,对陶瓷燃烧器的燃烧过程进行模拟,确定了燃烧过程中气体的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各组分的浓度分布等。验证并调整了一些模型参数,使得计算机模拟结果能够较真实的反映实际过程。
然后在相似理论指导下,制造与原形相似比为1:6的试验模型,进行模型冷态试验。重点测试了空气环道、煤气环道和模型的阻尼特性,燃烧器喷口气流的均匀性。并通过对煤气环道结构进行改进,改善了燃烧器喷口气流的均匀性。
最后,论文对课题进行了总结,并对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TF578【目录】:
ABSTRACT5-11
1 绪论11-22
1.1 引言11
1.2 热风炉结构形式的发展11-13
1.2.1 内燃式热风炉11-12
1.2.2 外燃式热风炉12-13
1.2.3 顶燃式热风炉13
1.3 热风炉用燃烧器的发展13-18
1.3.1 金属燃烧器14
1.3.2 陶瓷燃烧器14-17
1.3.2.1 套筒式陶瓷燃烧器15-16
1.3.2.2 栅格式陶瓷燃烧器16-17
1.3.2.3 三孔式陶瓷燃烧器17
1.3.3 顶燃式热风炉用陶瓷燃烧器17-18
1.4 陶瓷燃烧器的研究18-21
1.4.1 陶瓷燃烧器的试验研究18-19
1.4.2 陶瓷燃烧器的数值模拟19-21
1.5 本文要做的工作21-22
2 数值计算方法22-30
2.1 引言22
2.2 基本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22-24
2.2.1 基本控制方程22-23
2.2.2 湍流模型23-24
2.3 离散方法和离散格式24-26
2.3.1 离散方法24-25
2.3.2 离散格式25-26
2.4 压力与速度的耦合26-27
2.5 边界条件27-28
2.6 近壁面处理方法28-29
2.7 小结29-30
3 冷态模拟30-39
3.1 模型建立30
3.2 网格划分30-31
3.3 理论分析31-33
3.3.1 理论燃烧温度分析32
3.3.2 火井流速分析32-33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33-37
3.4.1 速度分布33-34
3.4.2 燃烧室至蓄热室之间流场特性34-36
3.4.3 燃烧室出口气流分布均匀性分析36
3.4.4 喷口出口处流体的均匀性36-37
3.5 小结37-39
4 热态模拟39-49
4.1 引言39
4.2 湍流燃烧模型39-41
4.2.1 直接数值模拟39-40
4.2.2 大涡模拟40
4.2.3 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模拟40-41
4.2.4 唯象的湍流燃烧模型41
4.3 辐射模型41-42
4.4 模拟条件42
4.5 计算结果与分析42-48
4.5.1 PDF 燃烧模型计算结果42-44
4.5.2 速度分布44-45
4.5.3 燃烧室垂直截面温度场分析45
4.5.4 混合气体浓度分布45-46
4.5.5 燃烧室出口烟气温度分析46-47
4.5.6 燃烧室出口残余CO 分析47
4.5.7 燃烧室出口压力分析47-48
4.6 小结48-49
5 冷态试验49-58
5.1 引言49
5.2 物理模型试验理论依据49-50
5.3 模型设计与试验50-52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52-57
5.4.1 模型的阻尼特性52-55
5.4.1.1 空气通道的阻尼特性53
5.4.1.2 煤气通道的阻尼特性53-54
5.4.1.3 模型的阻尼特性54
5.4.1.4 自模化区的确定54-55
5.4.2 模型喷口出口处流体的均匀性55-56
5.4.3 改进后的喷口气流均匀性56-57
5.5 小结57-58
6 总结与展望58-60
6.1 全文总结58-59
6.2 未来工作展望59-60
参考文献61-65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家乐;张志良;刘孝湘;;[J];鞍钢技术;1979年05期
邱玉田;王在木;;[J];鞍钢技术;1981年S1期
胡日君;程素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贺友多,张胤,李士琦,沈颐身;[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张胤,贺友多,黄晓煜,汤清华,李恒旭,汪敉;[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陈炳霖;张伯鹏;;[J];钢铁;1979年04期
成兰伯;张家乐;;[J];钢铁;1988年10期
郦秀萍,张仁贵,杜学强;[J];钢铁;2002年04期
刘德华,林家生,王纬;[J];钢铁;1998年08期
饶荣水,王立,戴方钦,董焰,罗江;[J];工业加热;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敬源;邱永亮;;[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苏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刘坤,李先春,韩仁智;[J];鞍钢技术;2004年05期
张富强,王久彬;[J];鞍钢技术;1998年05期
张富强,王久彬;[J];鞍钢技术;1998年06期
杨双根,金开军,朱春玲;[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潘晓东;唐健生;田竹君;李振兴;;[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尤飞,Lin John Z,周建军,Chow T T,邹样辉,厉培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6期
罗亨池,李学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王阳;赵连刚;;[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震;杨卫民;阎华;丁玉梅;;[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周思柱;陈翔;吴汉川;祝克强;黄天成;;[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石正军;唐涛;赵晓平;;[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家忠;孙旭;雷鹏飞;;[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李贵;孙蓓蓓;朱壮瑞;高晔;;[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栾辉宝;徐辉;陈黎;陶文铨;;[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沈兴荣;冯学梅;蔡荣泉;;[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黄娟;张志国;陈汝钢;方成跃;;[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许进;植仲培;李军;凌长明;;[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雷永平;史耀武;;[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润之;[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穆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刘芬;[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黄钰期;[D];浙江大学;2010年
刘显茜;[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龚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金玉珍;[D];浙江大学;2010年
张彬;[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韩书谟;[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刘雪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战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包金哲;[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姜逢章;[D];郑州大学;2010年
谷骁勇;[D];郑州大学;2010年
魏国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哲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铁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万新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吴曙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崔广云;[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德华;孙元智;邵景文;;[J];鞍钢技术;1981年S1期
贺友多,张胤,李士琦,沈颐身;[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王莉,张胤,贺友多;[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段润心;段中坚;;[J];钢铁;1997年04期
郦秀萍,张仁贵,杜学强;[J];钢铁;2002年04期
金岩,陈巍,刘权兴;[J];钢铁;1998年06期
刘德华,林家生,王纬;[J];钢铁;1998年08期
吕盘明;[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赵坚行,易勇;[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周力行;[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家乐;;[J];鞍钢技术;1981年S1期
戴方钦;张喜来;李少华;刘可;黄素逸;;[J];钢铁研究学报;2010年06期
王彦君;;[J];炼铁;2007年01期
;[J];江苏陶瓷;2006年06期
张仁贵;;[J];河北冶金;1983年02期
张万仲;游开铸;张家乐;;[J];炼铁;1984年04期
申元良;林家生;王志;;[J];湖南冶金;1988年03期
张智;[J];炼铁;1999年02期
雍玉梅,李文忠,谢安国;[J];冶金能源;2000年06期
林安川;;[J];云南冶金;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智龙;;[A];2011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于天齐;刘树芳;官勇;;[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A];2011年全国炼铁低碳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吴苏州;张炯明;;[A];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邵明天;李士波;;[A];板坯连铸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于逢源;余炜;周持兴;张洪斌;;[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郭仁宁;王若旭;陈扬;;[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陈济轮;;[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王兴勇;郭军;刘树坤;谢省宗;;[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蕾;朱荻;;[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沈海波;[N];中国冶金报;2011年
安文;[N];中国冶金报;2010年
龚坚;[N];市场报;2003年
毛庆武 张福明
张建良;[N];中国冶金报;2010年
特约记者 许家帅;[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策束;[N];中国水利报;2003年
高峰;[N];中国冶金报;2009年
王建一;[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竞容;[N];中国贸易报;2005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柴博森;[D];吉林大学;2012年
周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林学东;[D];吉林大学;2004年
张京平;[D];浙江大学;2001年
徐华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吴金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徐涛;[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姜昌伟;[D];中南大学;2003年
姚红兵;[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李枫;[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标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彭川;[D];重庆大学;2010年
张海红;[D];郑州大学;2004年
刘耀林;[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罗辉;[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琚娟;[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林建国;[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耿卫明;[D];扬州大学;2005年
段学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张秀芳;[D];天津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热风炉燃烧控制技术的研究--《钢铁》2005年04期
热风炉燃烧控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分析了我国炼铁系统热风温度偏低的原因。针对我国高热值燃料缺乏的现状,阐述了用低热值煤气获得高热风温度的途径。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热风炉燃烧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分别讨论了传统控制、数学模型及人工智能等热风炉燃烧控制方式的原理、实际应用概况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热风炉燃烧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F325.4【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炼铁生产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如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综合焦比、喷煤比、高炉寿命等方面均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热风的温度提高不大,成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大之处。在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外先进高炉使用的风温达1 300 ℃,在我国只有宝钢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付江梅;刘冲;;[J];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贾冯睿;刘杨;冯耀强;董辉;罗远秋;;[J];工业炉;2009年04期
李琳;;[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8期
许永华;吴敏;曹卫华;马智慧;;[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1期
王发智;曹建鹰;牛润勋;陆仲达;;[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年01期
袁晓红;何花;王旭仁;;[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22期
湛腾西;张国云;胡文静;;[J];冶金自动化;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洪起;;[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代飞;[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洪超;[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袁晓红;[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唐晓军;[D];东北大学;2008年
付江梅;[D];南华大学;2011年
徐姣;[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益煊,孙铁,孙家昆;[J];电气传动自动化;1996年02期
翁宇庆;[J];钢铁;2004年01期
汪光阳,王志英,张雷,张辉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马竹梧,白凤双,庄斌,谢小军;[J];冶金自动化;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大威;[J];宝钢技术;2005年01期
陈杉杉;国宏伟;张建良;杨天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刘杰;那树人;;[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孙进生;刘利平;;[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刘均贤;韩静涛;;[J];大型铸锻件;2006年04期
王爱华;蔡九菊;郦秀萍;王鼎;周庆安;;[J];钢铁;2006年05期
王海;;[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邢一丁;温治;刘训良;楼国锋;豆瑞锋;;[J];工业炉;2008年05期
汪光阳,胡伟莉,张雷,张辉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汪光阳,王志英,张雷,张辉宜,钱亚平,李明,黄发元;[J];钢铁研究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守渭;;[A];2005年国际耐火材料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爱华;蔡九菊;郦秀萍;王鼎;周庆安;;[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马继波;方贻留;;[A];全国高炉喷煤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焦黎;李群桥;童健民;;[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杨俊;刘文超;商红彬;高广轶;张效鹏;陈北辰;张容明;董辉;;[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孙进生;吴建华;刘利平;;[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俭平;[D];中南大学;2004年
宋泽海;[D];天津大学;2006年
顾明言;[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洪超;[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姚筱春;[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卢宏燕;[D];中南大学;2005年
郑莹莹;[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郭继红;[D];重庆大学;2006年
童婷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李海波;[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矫义来;[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贾少青;[D];山东理工大学;2007年
司轶芳;[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淑华;[J];宝钢技术;2004年02期
顾祥林;[J];宝钢技术;1999年03期
张逸君;金宁德;董晓军;;[J];包钢科技;2005年06期
吕砚山,赵正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张书臣,郭鸿志,刘向军,程小虎,蔡漳平,赵树治,程克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胡日君;程素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魏志军,张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贺友多,张胤,李士琦,沈颐身;[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张胤,李松汾,贺友多;[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王军,王晋萍,白玉琴;[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洪起;;[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周修理;;[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关世太;[N];中国化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艳忠;[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王欣;[D];中南林学院;2004年
郑莹莹;[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宁海峰;[D];华侨大学;2006年
任艳艳;[D];重庆大学;2006年
李海波;[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张普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司轶芳;[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立新;张建宇;胥永刚;彭世春;任志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陈杉杉;国宏伟;张建良;杨天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陈淑鑫;刘岩;王鹏;;[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2期
杨盛泉;王博洋;刘萍萍;李宝敏;;[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7期
陈杉杉;韩丽辉;国宏伟;张建良;杨天钧;;[J];冶金自动化;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洪超;[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吴蕾;[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李福东;[D];中南大学;2009年
杨成;[D];重庆大学;2010年
唐晓军;[D];东北大学;2008年
付江梅;[D];南华大学;2011年
李晓辉;[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建勤,陈来九;[J];控制与决策;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文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9期
黄榜飞;;[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3期
乔泉;;[J];印刷技术;2011年17期
;[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1年02期
吴翠红;;[J];齐鲁石油化工;2011年01期
侯代亮;胥海东;;[J];陕西煤炭;2011年03期
刘华;;[J];铁合金;2011年04期
刘德爽;;[J];北方环境;2011年05期
李永春;;[J];山西煤炭;2011年06期
马晋;彭海琴;王凡;李娟;何国富;;[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党金;戴卓建;蒋兴德;凌建中;曾伟;胡勇;王华东;韦俞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圣;朱法华;;[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储滨;王黎斌;;[A];200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4年
周炎;;[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余仲民;黄安祥;任宪岐;杨耀宽;;[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吕涛;;[A];全国陶瓷窑炉和节能技术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廖党金;骆佳锐;戴卓建;俄木阿迁;徐文福;赵兴元;涂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姚立军;;[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谢斌;朱忠祥;宋正河;毛恩荣;;[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叶忠德;;[A];MICONEX2002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技术发展学术大会会议指南[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斐;[N];中国航天报;2011年
张爽;[N];中国环境报;2004年
刘慧敏 通讯员
来春雨;[N];宁波日报;2008年
陈松;[N];中国石油报;2000年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谭铁牛;[N];光明日报;2002年
本报记者 赵建国;[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杨明剑;[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张东平;[N];中国冶金报;2007年
林柏松;[N];机电商报;2006年
芦正荣;[N];中国石油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金榜;[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熊宇;[D];浙江大学;2005年
朴香花;[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温红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于远彬;[D];吉林大学;2008年
周奇才;[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刘和平;[D];上海大学;2009年
崔巍;[D];上海大学;2004年
周洪亮;[D];浙江大学;2002年
綦菁华;[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斌;[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符冰;[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邵峰;[D];中北大学;2010年
杨成;[D];重庆大学;2010年
吴辉;[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张彦;[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刘炳初;[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姬大潜;[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夏欣鹏;[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赵全云;[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热风炉燃烧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对高炉的热风炉来说,它的作用是安全平稳地给高炉提供尽可能高温的热风,降低高炉的焦炭用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提高高炉风温水平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果全国高炉的风温水平平均提高10℃,则全年将节约焦炭1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万吨。在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外先进高炉在70年代使用的风温已达;,在我国只有少数先进高炉的风温达到;,而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的风温水平一直在;左右徘徊。因此,这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喷煤量、改善高炉指标的最主要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冶炼技术的发展。
实现煤气的合理燃烧,才能将其能量充分利用,热风炉才有可能在消耗同样煤气量情况下,蓄到更多的热量,为提高送风温度创造条件。
热风炉本身是一个具有本质非线性、大滞后、慢时变特性的复杂被控对象,随着燃烧工作环境的变化其特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准确地掌握热风炉的运行状态是很困难的。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致力于热风炉的燃烧控制研究,和隆优化基于“通用燃烧优化控制技术(BCS)”
的热风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是基于软测量技术和热风炉燃烧效果数学模型计算出当前工况下的最佳风煤比并实现了闭环控制和滚动优化,从而使拱顶温度始终保持最高。可方便设定各种烧炉制度对空气、煤气的双优化和双向优化,克服了煤气、空气压力的频繁波动和煤气的热值变化等因素对烧炉的不利影响。
热风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基于热风炉蓄热能力数学模型可完成几座高炉之间的协调优化操作,从而实现了平衡烧炉的目的。这项技术不仅实现了热风炉全自动优化运行,运行自控率可达90%以上,送风温度提高10度以上或同等送风温度下降低煤气3%以上。而且在提高热风炉安全运行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智能语音报警技术、故障诊断与自愈控制技术、平衡烧炉技术,无扰切换技术等安全技术,全面解决了热风炉燃烧控制的所有难题。
&&& 4号420立方米高炉的热风炉实施热风炉燃烧优化技术后,实现了全自动烧炉,可降低4#高炉热风炉煤气消耗3%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永联钢铁产生一百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该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将拱顶温度烧到最大,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废气温度达到设定值。自动烧炉期间,一旦拱顶温度超过设定的上限,会自动的启动一系列保护动作。
下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手、自动烧炉的实际情况,图中绿色代表煤气流量,红色是煤气调节阀输出,淡蓝色是拱顶温度曲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