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论文文

您的位置: &
如何认识和对待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扩大的表现,影响分配扩大的原因有经济结构变化、制度变革、经济政策变化、市场机制等方面。正确认识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差距,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套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问题。
优质期刊推荐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年第02期 作者:柴小华
如何认识和对待我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和对待我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柴小华内容提要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合理的部分,差距过大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处理贫富差距问题应着眼全局,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考虑社会效应,灵活掌握各种具体政策。文章同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关键词贫富差距伴随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和提高,而同时产生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所谓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个人(或家庭)财产收入的差异上,大的方面也包括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城市和乡村、不同职业群体发展的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上的差异,贫富差距的形成和存在,不仅有其合理的意义,而且也有不合理和消极的一面,如何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控制贫富差距?如何让先富起来的人,先富起来的地区发挥带动和帮助的作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关系到共同富裕理想的最终实现。一、历史的经验证明,合理差距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建国之初,新中国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布局极不平衡、两极分化极端严重、内忧外患十分ONTHE......(本文共计7页)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年02期
《新经济杂志》2007年02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主办:宁波大学
出版: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浙江省宁波市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贫富差距过大问题
导读: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思考,院系:生命科技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班级:081班学号:姓名:,如何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控制贫富差距?如何让先富起来的人,先富起来的地区发挥带动和帮助的作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该如何体现?关系到,关键词:贫富差距,如何对待贫富差距,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所谓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个人(或家庭)财产收入的差异上,当前贫富差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思考院系:生命科技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081班 学号: 姓名:杨彬 摘要:贫富差距的形成和存在,不仅有其合理的意义,而且也有不合理和消极的一面,如何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控制贫富差距?如何让先富起来的人,先富起来的地区发挥带动和帮助的作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该如何体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关系到共同富裕理想的最终实现。关键词: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共同富裕,如何对待贫富差距,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伴随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和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所谓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个人(或家庭)财产收入的差异上,大的方面也包括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城市和乡村、不同职业群体发展的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上的差异。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的表现: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最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3倍。有关调查统计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3%。与此同时,城市居民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目前约为66.4%,在最低的20%家庭中,其拥有的金融资产只有居民金融资产总额的1.3%。有专家测算说,在全部居民储蓄存款中,也存在“二八法则”,即最富有的20%人群拥有全部款量的80%,而其余的80%人群才拥有全部存款量的2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2.2;1995年为1:2.71,2000年为1:2.79;2001年为1:2.9;2006年扩大到3.3:1,而世界银行对36个国家分析,该比率一般低于1.5:1,极少有超过2:1的国家。3.地区间差距扩大。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比从2001年的4.18倍增加到2006年的4.61倍。2006年与1980年相比,东部地区市民人均收入增长与西部地区相比,高低扩大31.88倍,绝对差扩大了32.04倍。4.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业间收入差距开始显现,到90年代中期,最高行业人均收入与最低行业之比为2.23:1,2006年又上升到4.63:1。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在改革开放以前的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5,这个指标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最低的。而到80年代中期以后,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基尼系数的变化如下表:年份 城镇居民个人收入 农村居民个人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PPS抽样1978
0.410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同时,根据全国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城镇20%的高收入户和20%的低收入户相比较,人均收入差距已从1978年的1.7倍扩大到1994年的3.1倍,农村的这一差距也由2.9倍扩大为6.6倍,若把城镇中的20%高收入户和农村中20%的低收入户相比较,1994年全社会人均收入差距达到13倍。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合计家庭人均基尼系数为0.4343,已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0.3~0.4之间的中等不平等程度。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用五等分测量法提供的数据,1994年我国最穷的20%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4.27%,最富的20%家庭占全部收入的50.24%,这种差距已超过了美国。根据美国1990年的数据,美国最穷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6%,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4.3%。上述几组数字表明,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中国已由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较为严重的国家。再从现实社会来看,畸高收入群和贫困阶层的收入差距非常悬殊。目前,我国对畸高收入群体的具体人数和收入规模无法精确计算。《海外工商》杂志曾公布了截止1994年国内资产上亿的30位富翁排行榜。同时据有关人士估计和调查,我国目前百万富翁已超过100万,千万富翁也有一定数量,而与畸高收入群体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城乡存在的贫困群体。1996年底,我国城镇贫困人口为1176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为5800万人。两者之和为6976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7%。上述大量数据和事实表明,我国当前贫富差距已明显偏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共同富裕原则,防止两极分化,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程度,已经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对于中国为何会出现贫富差距,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导致贫富差距不外乎以下六个原因:1.政策性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政策上实施倾斜,这是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实行由东向西的发展战略,投资的重点首先转向经济效益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同时在财政、税收、引进外资、外贸、金融等方面对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经济特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种做法在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但也不可否认,它确定造成东、中、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拉大的事实。根据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一文所提供的数据,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964元、1260元和1078元,三者之比为1.82:1.17:1。1995年,三大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6777元、3691元和2945元,三者之比为2.30:1.25:1,相对差距明显扩大。同时为了吸引外商来华投资,政府采取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由于多种优惠政策的享有,加上没有退休人员这个包袱,外资企业普遍利润很高,职工因此受益匪浅。而国有集体企业却没有多少优惠政策,再加上设备老化,负担沉重,普遍效益不佳,职工收入增长速度提高不快。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国有企业职工人均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非国有单位。2.体制和制度的原因价格双轨。80年代后半期,由于实行价格双轨制,形成一个巨大的财富漏斗,仅两年差价总额约有上万亿元,其中以“灰色收入”形式落入个人腰包的估计达2000亿元。价格双轨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通过这个漏斗流入私人腰包的财富,十分惊人。
改革和管理措施不配套。在进行产权交易特别是在与外商合资过程中普遍低估国有资产;在实行国有土地租售时土地管理部门和个人层层截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约束机制薄弱,厂长经理乱用职权,谋取私利,经营者收受回扣,收受贿赂,通过不等价交易转移公有财产,甚至贪污巨款潜逃,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根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从年11月间,中国平均每年流失的国有资产达到500亿元,日均1.3亿元以上。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严重亏损,职工收入下降,某些人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加剧了贫富差距。3.法制不健全造成分配失调在当前法制不很健全的情况下,许多经济活动没有建立在完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这就使得“钱权交易”等现象严重存在,特别是某些掌握特权的人,通过“炒批文”、“炒贷款”、“炒产权”等途径,在短期间内就聚敛了巨额财富。偷、漏、骗税现象相当普遍。钱权交易、非法经营、偷税骗税、走私贩毒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是导致某些人在短期内暴富的主要原因,也是群众最为不满的因素。4.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不平等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伴随着体制改革和价格放开而产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企业被推向市场,但仍有些行业享受着垄断特权。1996年电力、煤气、水生产供应业职工人均收入为10732元,居各大行业首位,而居末位的农林牧渔职工人均收入仅4896元,两者之比为2.2:1,比1990年的1.9:1扩大了。税收负担不公,国有企业税外企业30%~40%的税负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实行低税负的优惠政策,这就造成国有企业难以与其他非国有企业公平竞争,势必影响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水平。市场缺乏规范,造成竞争失衡。目前市场严重不规范,竞争不是靠实力、技术、质量、信誉,而是靠权力、金钱、人情,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由于诸多限制,根本无法和非国有企业进行竞争。导致某些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较精良、质量较高的国有企业经常停工停产,设备利用率低,企业效益差。而一些根本不具备生产、施工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却总是满负荷运转。5.失业人数的增加和杯水车薪的社会救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失业人口迅速增加。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城镇国有单位职工总共有1.09亿人,其中闲置富余职工约为1500万人。有关专家预测,在年内,新失业人员总数将达到2130万人,每年平均355万人。一方面是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原来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据1995年结算的数据,补充养老基金积累8.3亿元,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3.2亿元。从庞大的失业人口与保险基金的积累的数额来看,就知道即使是为这2000多万人提供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也是社会保险目前所无法承受的,这势必加剧贫富差距。5、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除了合理的税收制度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然而,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差距的形成和存在,不仅有其合理的意义,而且也有不合理和消极的一面,如何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控制贫富差距?如何让先富起来的人,先富起来的地区发挥带动和帮助的作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该如何体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关系到共同富裕理想的最终实现。在对待贫富差距问题上我们应把握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 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要求,根据现代化进程中各阶段的任务及发展态势,掌握适当的时机。2、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发展的眼光, 发展的姿态处理各种问题。允许贫富差距的存在是为了调动积极性,为了发展;控制贫富差距或缩小差距也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快、更大范围的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发展的前提下,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的消极问题。3、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考虑贫富差距的社会效应,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4、在把握大方向大政策的前提下,灵活掌握各种具体政策。 中国现代化的特点之一是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在某些地方已经过大,需要控制和调整;在另一些地方或许正相反,仍需要继续鼓励拉开差距,才能促进发展。因此在具体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现实情况,注意掌握不同的时机、力度和采用不同的方式。将上述原则贯彻到具体实践中,我们至少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西部经济的更快发展。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绝大部分集中于中、西北部与西南部,特别是中西部贫困状况显著,全国592个贫困县,90%集中在中西部。因此,消除贫富差距拉大,防止两极分化,首先必须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1)政府要实施区域发展政策,对中西部经济发展实行政策倾斜,以提高中西部地区利用市场机制和发展能力为目标,注重改善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这些地区利用市场机制的能力。(2)加大扶贫力度,实施“先富帮后富”战略:一是要从单纯政府扶贫转向全社会扶贫;二是从救济型扶贫转向开发型扶贫;三是从单纯资金扶贫转向资金、技术、项目开发的综合扶贫。鼓励先富起来的地区、企业、个人支援和开发中西部地区。(3)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贫困人口的竞争能力。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农村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收过重。据国家经贸委统计,年,国有企。要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尽快扫除贫困地区的文盲、半文盲。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兴办各种长、短期职业培训班,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拥有一技之长。(4)调整农业的单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将第三产业当成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产业来抓。(5)立足本地资源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引导贫困地区人口进入市场。组建各类公司,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由公司、技术协会和政府经济组织为龙头,为贫困地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并承担难以避免的市场风险,促使贫困人口大胆进入市场。
第二,改革和完善公有经济,促进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只有确保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确保劳动者的整体利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应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国家要在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对国有小企业,要加快搞活开放步伐,鼓励他们根据生产力水平、自身特点和市场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加快发展。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的过程中,要切实把好资产评估关、产权界定关、产权收入的收缴和使用关,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特别要注重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振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雄风,提高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这是解决城镇贫困化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途径。第三,增加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我国低收入人口中,农民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环节。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共同富裕可言。因此,(1)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保证农用资金到位。大力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支持农用工业的发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2)要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把农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3)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业平均税收为86%,大大高于国,促进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育,完善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预测、信息提供、协调引导、产销衔接等方面的服务。(4)要积极开展农村多种经营,重视农村的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的发展,把农村多余的资金、物资,特别是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5)要深化农产品价格体系改革,理顺价格关系,有效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6)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不能超越农民的承受力搞集资摊派。(7)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机制,对重要农产品,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逐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用于补偿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动员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增强对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抗逆能力。第四,采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1)尽可能打破行业垄断。除天然垄断部门外,所有行业应实行自由竞争,即使是对天然垄断部门的工资收入也要严格控制,防止职工工资增长过速。(2)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杜绝寻租、设租等腐败行为的根源。同时,努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平等竞争的秩序。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管理监督,坚决取缔非法收入。(1)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加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2)要健全法制,严格管理,严格执法。逐步实行纳税人统一编号个人支票制度,建立个人金融资产实名制和个人财产登记制,改革会计管理体制,从制度上堵住腐败的大门。同时,加大打击犯罪活动的力度,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偷税骗税、制黄贩黄等犯罪行为。(3)要逐步强化个人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形成国家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党的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监督体系。第六,要健全税收机制,调节过高收入,让个人所得税成为贫富调节器。(1)要提高收入的透明度,扩大征税范围。为了调节过高收入,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适时开征高消费税、房产税、利息税、遗产税,对个人所得的存量、增量及转让进行合理的调节,从而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维护社会公平。(2)要改进和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要加强税法宣传,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第七,要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阶层的社会扶持。要尽快建立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为主要内容,与我国现阶段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覆盖城镇所有就业人员、能够保障劳动者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分配领域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一定要建立起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参考文献:1.《中国统计年鉴》(历年)2.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3. 《中国市场经济报》,4. 郭飞:《关于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差距与对策的初步研究》5. 《金融科学》,1998年第2期,第78~84页6. 《经济纵横》,1997年第12期,第36~40页7.《中国妇女报》,日8.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38页。)9. /paper_/防止两极分化 走向共同富裕――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思考10. .cn/economic/txt//content_6067856.htm简析贫富差距的原因及其对策11.//news_226_26245_2.html中国当今贫富差距的现状扫描 包含总结汇报、农林牧渔、表格模板、外语学习、资格考试、高中教育、计划方案、经管营销、行业论文、教学研究、出国留学、高等教育、初中教育、IT计算机、旅游景点、党团工作以及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_百度知道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收入差距 公平和效率之争因其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始终处在理论界和社会舆论的焦点视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 (一) 公平与效率概述 ?? 公平是关于多元主体间社会关系的价值判断,经济意义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占有权、分配权的平等)、过程公平(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和结果公平(共同富裕) ??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源于普遍存在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它们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 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如今,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 公平效率与收入差距(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 十七大规定的效率与公平并重,反映在收入上用一句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底薪+提成”的模式。“底薪”,姑且称其为“公平收入”, “提成”,姑且称其为“效率收入”。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而适当的收入差距本身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内生因素。另一方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对我国来说,收入上的差距,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我们一方面要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造成沪敞愤啃莅救缝寻俯默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变化,体制不完善,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等,为了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收入差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贫富差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