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灵丰收村转盘出什么的粮食像什么一一

& &&& 往期回顾 & && &&&
打开秋粮丰收问号
&&&&本报记者&王瑜&张凤云
&&&&东北及内蒙古4省(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量1/5,但今年春涝低温“双碰头”使播种期推迟1周左右,进入汛期后降水偏多又导致受涝面积超过1000万亩;
&&&&南方13省秋粮产量占全国秋粮产量的43%,七八月间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亿亩,成灾面积超过5000万亩;
&&&&当极端天气与粮食主产区联系在一起,秋粮的收成便有了疑问:今年为何还能丰收?随着采访的深入,答案一一揭晓。
&&&&“南旱北涝”对今年粮食生产影响有多大?
&&&&——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农业受灾也不等于农业减产
&&&&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光、温、水等匹配。匹配好,就正常;匹配不好,就会发生灾害。对灾害影响,还不能仅看气象指标,还应看土地条件、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等。
&&&&“对极端天气的影响,需要客观分析。”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解释说,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南方持续高温干旱,导致1亿亩农作物受旱,其中中晚稻面积约占一半,大概有5600万亩,不到全国中晚稻面积的1/6。在这5600万亩受旱的中晚稻中,受影响较大的是中稻,高温导致部分地区中稻穗分化期缩短,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形成不利,造成部分受旱严重地区中稻减产,但水源条件较好、未受旱或受旱较轻地区,由于前期大部雨水充沛,光温适宜,有利于水稻分蘖和幼穗分化,而此后的降雨对中稻灌浆十分有利。据悉,江西省约有六成中稻水源条件较好,加之有效积温和光照时数增加,光合作用强,长势好于去年,一、二类苗比例均在90%以上。
&&&&耕作制度的变革也有利于避开高温干旱不利影响。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麦茬稻、机插稻等迟熟茬口中稻比例大幅增加,抽穗扬花期推迟。安徽省农技推广站总农艺师杨惠成介绍,2003年高温期间,抽穗扬花的中稻面积占70%以上,今年仅占30%左右,而且大面积种植的都是广占、丰两优等抗热性较强的品种。
&&&&一季改两季,双季稻扩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温干旱危害。“不同生育期,水稻对水的需求也不同。”湖南省长沙县农技推广站站长李平告诉记者,水稻在抽穗扬花期需水最多,其他时期相对少一些。这些年,长沙县大力推进“单改双”,晚稻比重随之增加,今年高温正值晚稻栽插,因此从全县来看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高温对粳稻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高温期间,南方粳稻大部分处于分蘖和幼穗分化期,而高温有利于亩穗数和穗粒数形成。”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丁艳峰介绍说,7月中上旬高温天气促进了粳稻发苗,南方粳稻群体普遍好于上年,茎蘖数比上年增加1万左右,增产趋势明显。
&&&&今年夏涝比较严重的黑龙江,尽管全省农田受灾面积达到2701万亩,但受灾地块主要集中在沿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主要江河及支流两岸,多为沿江河行洪区坝外地、低洼易涝地块和高速公路两侧无排水条件的地块。“基本是‘帮忙田’,以中低产田居多。”黑龙江农委副主任李世润说,今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518万亩,其中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同比增加1136万亩,洪灾不会改变粮食生产的格局。
&&&&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农业受灾也不等于农业减产。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作物之间互补性强,局部地区受灾,不等于全国秋粮减产。据农业部调度,今年全国旱涝灾害发生范围和程度轻于常年,大部分地区的气象条件对粮食生产总体有利,光温适宜,降水充沛,利于作物产量形成,特别是北方充沛的降雨,对坡地、岗地、漫岗地的秋粮生产十分有利,东北西部、华北和西北等传统旱区作物长势明显好于上年,加之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面积增加较多,因灾损失部分完全有可能被“补”上。
&&&&受灾地区为何能少减产甚至增产?
&&&&——防在灾害之前、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
&&&&“今年玉米特大丰收,亩产1100公斤。”电话那头,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焦万升笑声爽朗:“这是10米×10米实打实测的产量,一点水分没有,最近10年都没打过这么多粮食,一亩地比去年多打二三百公斤。”
&&&&然而4个月前,焦万升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去年秋涝重、冬季雨雪多,加之今年春季回暖慢,使黑龙江大部分农区播期推迟。“往年4月底就能播完,今年进了5月门才开始下播。”焦万升说,播种推迟,如果赶上早霜,收成肯定受影响,多亏后来把农时抢回来了。
&&&&黑龙江是一季作物区,从播种到收获最长不能超过130天,为了确保作物播在丰产期,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4月下旬到5月中旬“一切工作给春播让路”。全省13.3万台整地机和58.6万台播种机全部投入春耕生产,“歇人不歇机”,日最高播种量超过1300万亩。充分发挥800个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和82万栋标准化育秧大棚作用,就连往年直播的玉米也被请进了育苗大棚,抢回积温200℃~300℃。据黑龙江省农委调度,全省大田播种于5月25日全部结束,各种农作物都种在了丰产期,实现了“起车晚”但结束期不晚的目标。
&&&&东北四省抗春涝保春播攻坚战结束不到两个月,“南旱北涝”再次威胁着秋粮生产安全,而病虫害和早霜对丰收的不利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给予高度关注。7月,中央财政专项安排10亿元支持东北和南方水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中央财政再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开展病虫防控和受灾区改种补种;8月20日,国务院召开视频会议,要求抓紧受灾农作物的抢种、补种和改种,力夺秋粮丰收,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部门更加注重科技减灾。从4月初开展东北抗春涝保春播、西北西南抗旱促春管保春播和长江中下游水稻集中育秧促增产等春耕生产三大“攻坚战”开始,各级农业部门坚持“防在灾害之前,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灾情、查苗情、查病虫情,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不同受灾程度,制定科技抗灾技术方案。
&&&&应对“南旱北涝”和早霜威胁,在旱涝严重的地区,以浇水排涝为重点,抗御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部生育期推迟的地区,南方因旱栽插偏晚的双季晚稻及黄淮海夏玉米产区,以促早熟为重点加快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
&&&&对东北秋粮后期产量形成来说,威胁最大的是早霜冻。内蒙古阿荣旗农技站试验发现喷施叶面肥促早熟效果很好,能使作物生育期提前3~4天。今年,阿荣旗7月份就采购了磷酸二氢钾,并统一租用飞机对1000亩以上的地块进行喷施,每亩补贴作业费3元。“一把手”旗长亲自抓,农业干部包乡镇,全旗320万亩秋粮都“吃”上了叶面肥,生育进程明显加快,为抢回积温、避开早霜赢得了主动。
&&&&应对秋粮病虫害偏重发生风险,农业部在实行重大病虫防控“一周两报”制度、组织百名植保专家开展巡回指导服务、强化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督导检查的同时,突出重点,分区推进,科学防控,在华北以粘虫和稻瘟病防控为重点,在西北以防控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在南方以防控水稻“两迁”害虫为重点打响了病虫害防控三大攻坚战,有效遏制了病虫害的暴发流行。
&&&&洪涝病虫多发频发,粮食生产为何能再夺丰收?
&&&&——健全科学防灾减灾机制,落实关键技术到户到田
&&&&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演变,近年来,气象灾害和病虫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在此背景下,灾情不仅考验着农业生产的应急能力,而且是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全方位检验。
&&&&“我国粮食主产区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带,显著特征是气候变率高,不稳定性强,粮食生产经常面临干旱、洪涝等灾害,立足科技抗灾夺丰收已成为粮食生产发展的常态。”梅旭荣说,农业部门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建立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服务系统,把握了农业防灾抗灾的主动权。
&&&&“南旱北涝”面前,近年来持续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显身手。河南省浚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玉米在抽穗授粉期间连续23天气温超过35℃,在灌浆期又遭遇严重干旱,但12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玉米平均亩产仍然达到了768.8公斤,比去年增产100公斤左右。“我们这里的玉米是越旱越增产。”浚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董文全解释说,“干旱天气光照充分,有利于光合作用,只要能浇上水,就能变害为利。”截至目前,浚县通过整合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已建设高标准粮田50万亩,全县近一半粮田“旱能浇、涝能排”。
&&&&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辐射带动加速了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的应用。“今年丰收除了老天帮忙,关键是靠秋整地。整地不整地,每亩能差100公斤玉米。”焦万升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地都是岗地,去年秋收后,合作社利用大机械对土壤统一深松30~35厘米,彻底打破了犁底层,对抗击今年的夏涝十分管用,“7月份最多一天下了100多毫米雨,雨水直接渗下去了,一点也没有积水。”
&&&&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壮大为破解关键技术“落地难”提供了出路。“虫口夺粮”,防治适期往往只有5~7天,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而植保飞机的“加入”,使病虫防治效率和效果同步提升。今年引进直升机开展植保作业的江西瑞达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廉清洪告诉记者,有人驾驶直升飞机15分钟1个架次,能喷防500~600亩,相当于20个人背着喷雾器防治一天,而且全部GPS定位。“不漏喷,不重喷,雾化效果好,防治效果好。”
&&&&今年秋粮丰收的实践再次证明,抗灾夺丰收,不仅要继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而且要更加重视练好“基本功”,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这是今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农业部在总结粮食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已全面启动了粮食高产高效模式攻关,力争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更强带动作用的样板,实现由单一关键技术向标准化技术模式、由单一作物高产向周年作物高产转变。一些粮食主产区也已行动起来。山东省德州市开展了千亩玉米吨粮田示范,将大垄双行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技术组装配套,目标是“夏玉米一季吨粮”。湖南则加快发展“稻—稻—油”三熟制,合理搭配早稻、中稻和油菜品种,力争实现季季增产,全年丰收。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黑龙江垦区秋收大幕拉开 粮食总产将达435亿斤(组图)-垦区|秋收-东北网黑龙江
省领导活动报道集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黑龙江垦区秋收大幕拉开 粮食总产将达435亿斤(组图)
作者: 侯巍   来源: 东北网     频道主编: 关虹
  东北网9月22日讯 (记者 侯巍) 金秋九月,稻菽飘香。我省垦区农业生产迎来一年中最喜悦季节,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相继迎来丰收。连日来,我省垦区各农场抢抓农时,掀起秋收热潮,为实现粮食总产达435亿斤打下基础。
八五一一农场五万亩水稻大丰收。崔伦震 摄
八五二分公司水稻获丰收。李青林 摄
  八五二分公司的玉米进入了收获高潮。今年,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二分公司播种的70万亩玉米夺得丰产,由于实施早播,收获期比往年提前了15天左右。
  在八五二分公司第六管理区&迪尔S660&进口大马力机车收获玉米。这个公司通过抗春涝、保春种,抗御夏季低温多雨等环节,实现了丰产。目前,外地客商已将大车开到田前地头直收购玉米,目前,这个公司实现种管收销售一条龙,极大地调动和鼓舞了种植户种植玉米夺高产创高效的积极性。
八五二丰产玉米适时早收。邵维信 摄
  在八五一一农场公路沿线的田野里是一望无垠金灿灿的稻田,空气弥漫着浓郁的稻香。连日来,该农场积极组织农业、农机、工商等多个涉农部门分别成立帮扶小组,指导种植户因地制宜采取机械割晒与直收、集中与分段收获相结合的方式,成熟一块,收割一块。全力确保全场五万亩地水稻在喜获丰收的同时颗粒归仓。
八五二收获早熟品种大豆。李文 摄
  2013年,我省垦区粮食总产达到424.2亿斤,实现&十连增&,2014年,粮食总产有望达435亿斤,实现&十连增&。
&&明星写真
谢霆锋王菲甜蜜亲吻
娱圈被打压排挤的明星
揭明星狗血家丑
卡戴珊全世界最性感
女星裸戏后命运逆转
那些留下阴影的影视剧
龙江24小时新闻排行
我省举办龙台食品企业对接洽谈会涉百余项重
我省举办龙台食品企业对接洽谈会涉百余项重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论文】鼎鼎“大名”产粮县丰收背后有真经――河省大名县“吨粮县”建设工作纪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4页&#165;2.002页&#165;1.002页&#165;1.002页&#165;1.001页&#165;0.501页&#165;0.501页&#165;0.502页&#165;1.004页&#165;2.002页&#165;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鼎鼎“大名”产粮县丰收背后有真经――河省大名县“吨粮县”建设工作纪实2&#03;1&#03;年&#03;2&#8203;月&#03;6&#8203;日&#8203;,&#8203;国&#8203;务&#8203;院&#8203;在&#8203;北&#8203;京&#8203;人&#8203;民&#8203;大&#8203;会&#8203;堂&#8203;召&#8203;开&#8203;全&#8203;国&#8203;粮&#8203;食&#8203;生&#8203;产&#8203;表&#8203;彰&#8203;奖&#8203;励&#8203;大&#8203;会&#8203;,&#8203;作&#8203;为&#8203;全&#8203;国&#03;0&#03;个&#8203;产&#8203;粮&#8203;大&#8203;县&#8203;的&#8203;获&#8203;奖&#8203;者&#8203;之&#8203;一&#8203;,&#8203;河&#8203;北&#8203;省&#8203;大&#8203;名&#8203;县&#8203;县&#8203;委&#8203;书&#8203;记&#8203;边&#8203;飞&#8203;从&#8203;温&#8203;家&#8203;宝&#8203;总&#8203;理&#8203;的&#8203;手&#8203;中&#8203;接&#8203;过&#8203;金&#8203;光&#8203;闪&#8203;闪&#8203;的&#8203;“&#8203;全&#8203;国&#8203;粮&#8203;食&#8203;生&#8203;产&#8203;先&#8203;进&#8203;县&#8203;”&#8203;奖&#8203;杯&#8203;,&#8203;并&#8203;获&#8203;得&#03;0&#03;0&#8203;万&#8203;元&#8203;的&#8203;奖&#8203;励&#8203;资&#8203;金&#8203;。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韩长赋表示:巩固粮食生产还需“抗灾夺丰收”
【字体:&&】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答记者问(来源:中国人大网)
中国气象报记者赖敏 王晨报道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首次登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棉油糖、果菜茶等十大农产品也创16年来全面增产记录。面对农业生产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2012年是否会出现拐点?3月9日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只要政策落实到位、科技服务到位、行政推动到位,再加上有效的防灾减灾抗灾措施,农业部有信心也有决心夺取今年的农业丰收,防止粮食生产“拐点”的出现。
韩长赋表示,尽管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但今年的粮食生产仍面临气候条件和市场价格“两不确定”的客观形势。巩固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不仅要靠“政策好、人努力”,还要靠“天帮忙、市场旺”。
韩长赋说,我国地域广,农业地区发展差别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自然灾害。2012年农业部门除了落实好中央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及加强行政推动、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外,还将继续立足“抗灾夺丰收”,及时抗灾、科学抗灾。
韩长赋强调,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央出台了相关政策,增加了对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的补助,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科技兴农的积极性。今年,农业部还进行了“农业科技促进年”的部署,动员70万农业基层科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上田头,为农民开展科技服务。
06:35:41 06:01:50 07:44:27 08:02:58 08:10:00 09:44:04
28日开始湖南气温急转直下。长沙、岳阳、娄底、怀化等多地现冰冻。温馨提示:请您收藏新版农机资讯网――
热门关键字:       
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开门红”
发布日期: 16:39:18 信息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正文字号:
  国家统计局7月14日公布,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731.9亿斤,比2013年增产94.9亿斤,增长3.6%。今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是如何实现的?夏粮丰收有什么意义?全年粮食生产能否再创佳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农业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作了一一解答。资料图  一、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告今年夏粮增产95亿斤,请介绍一下今年夏粮生产的特点。  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731.9亿斤,比2013年增加94.9亿斤,增长3.6%,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夏粮生产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面积保持稳定。今年夏粮面积4.14亿亩,增加23.2万亩。夏粮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地区调减棉花,以及南方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的稳定,奠定了夏粮增产的基础。二是单产贡献突出。今年夏粮亩产达到329.9公斤,比2013年提高11.3公斤,再创历史新高,也是近5年单产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单产提高对夏粮增产的贡献率达到98.5%。三是主产省全部实现增产。11个冬小麦主产省区夏粮均增产,共增产87.7亿斤,占夏粮增量的92.3%,为全国夏粮增产做出突出贡献。四是品质明显提高。各地反映,今年小麦生长关键时节雨热比较充足,灌浆时间延长,灌浆充分,小麦籽粒饱满,千粒重普遍增加,麦收时期没有发生连阴雨,小麦品质好于常年。冀鲁豫苏皖小麦千粒重分别为40.1克、40克、42.7克、39.1克和41.7克,分别比去年增加2克、2.3克、1.8克0.5克和2.1克。河南省反映,新粮收购入库的小麦90%是二等麦以上。
关键词:,
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或真实性问题,请与本站编辑部()联络。新闻热线:010-76900。责任编辑:liuwh。
将该篇文章分享给网友:
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收村大转盘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