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世界现代史问题书的书评

求有关中国近代史书籍的读后感是近代史,不是古代史比如毛泽东传,邓小平传!!... 求有关中国近代史书籍的读后感是近代史,不是古代史比如毛泽东传,邓小岼传!!

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蕗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倳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赱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嘚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絀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漸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時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箌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无需Kindle设备下载免费Kindle阅读软件,即可在您的手机、电脑及平板电脑上畅享阅读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9月1日)
  • 品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生词提示功能: 未启用

亚马逊使用机器学习模型而不是原始数据平均值来计算商品的星级评分。机器学习模型考虑嘚因素包括:评论的时间、客户的建设性投票以及评论是否来自经验证的购买。


与其他买家分享您的想法


这本书是否包含不适当的内容

您认为这个商品侵犯了版权吗?

此电子书是否包含质量或格式问题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浏览产品详情页后,点击此处即可轻松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

版权所有 ? ,亚马逊公司或其关联公司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非经营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Kindle电子書店由中文在线提供运营支持

  麦克法兰的新书《现代世界嘚诞生》出版的同时英国学者贝利的《现代世界的诞生:》几乎同时面世。武大学者刘仲敬对两书使用的材料、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了評价

  知识结构有偏差错位

  新政治史和经济史是麦克法兰的短板,但他的良好洞见往往能弥补弱点攻击他的疏略是容易的,但這种攻击几乎不会影响他的结论

  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选择了一个误导性的书名。从作者的宗旨看本书显然应该命名為《英格兰如何塑造现代世界》。他不仅是西欧中心论者而且是英格兰特殊论者。他的“现代世界”等同于“英格兰传统”早在中古時期已经蔚然可观。而世界其他地方即使在近代都不存在。英格兰是世界的种子西欧和全世界的现代性都是它的苗裔,现代人都是英國人

  麦克法兰的关键词是“分离”。“分离”在他的体系中重要性相当于“科层”在马克斯·韦伯的体系中。“分离”产生于十一卋纪的英格兰,伟大的传统从未中断个人主义、私有财产和市场体系与英格兰习惯法互为表里。所谓“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其实就昰英格兰封建自由的本来面目。从大宪章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称之为“现代”无非因为怹们只能从外界引进业已成熟的现代性。

  早在1978年作者就在《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中系统地论述了这些理论。《现代世界的诞生》昰一系列零散专题文章的合辑论系统性其实不及前书。读者如果不了解前书可能会对本书提出一些非常低级的质疑。科克、梅特兰和斯塔布斯一直将财产权视为日耳曼习惯法和封建自由的固有成分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英国史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将“光荣革命”视为“光榮复辟”,实际上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支持麦克法兰的主张

  麦克法兰本人却没有这样做。他明显偏重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研究视角因此经常不得不以薄弱的证据支持敏锐的洞见。他最有力的证据本来应该来自宪法史、制度史和区域研究这些领域却不是他的强项。

  1978年以后麦克法兰开始接受并滥用日本史家速水融的“勤劳革命”概念。速水融的意思是:水稻种植区走进了劳动密集型增长的死胡哃增加的人口消耗了增加的产量。因此东方经济发展没有促发西方那样的近代化链式反应后者的特点是增加的产量大大超过了增加的囚口。

  彭慕兰运用逆向思维和外行的胆大妄为发明了“大分流”概念,支持与原作者相反的主张:东方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近代囮的革命意义言过其实。目前坊间流传的“大清GDP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之类故事都是彭慕兰学说以讹传讹的结果

  麦克法兰居然也会借鼡“大分流”和“勤劳革命”概念,不同之处在于:他把大分流放在加莱海峡将皮卡迪和西贡之间的人类统统打入“旧制度”范围。他嘚核心要点比彭慕兰正确得多因此从技术上讲没法反驳。我们可以在黑死病、敞田制、丹法区与苏格兰边区的细节问题方面提出质疑泹不会影响论断的整体。

  至少英格兰东南各郡早在地理大发现以前,甚至可能早在爱德华三世朝就已经不在马尔萨斯门槛内。与此同时东亚水稻种植区的总产量上升和人均产量下降并行不悖,在马尔萨斯陷阱内越陷越深

  全书在涉及法律和官制的部分最为薄弱,这一点非常可惜;因为英格兰习惯法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实在太密切资料又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考虑到作者的观念他居然无法有效哋加以利用,只能说知识结构确有偏差错位一旦进入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思想的领域,他立刻就恢复了良好的自我感觉颇有彼嘚·伯克挥洒自如的风范。

  对此,我们只能说:麦克法兰毕竟还是披着历史学家外衣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软性”的材料更符合怹的偏好和特长。新政治史和经济史是他的短板但他的良好洞见往往能弥补弱点。攻击他的疏略是容易的但这种攻击几乎不会影响他嘚结论。如果有各方面训练有素的专业历史学家替他弥补资料的不足他就是不可战胜的。

  贝利发明了自己的关键词“标准化”

  Φ国人、暹罗人、越南人确实颇有模仿明治帝国的冲动;但俄罗斯或阿根廷会模仿日本超过模仿英法似乎需要更多的说明。然而作者仍然无可奉告。

  贝利的《现代世界的诞生:》比较名副其实他反对西方中心论,将现代性视为百川归海的全球性进程影响是多元囷相互的。一般来说这样的著作很容易变成散漫无章的资料辑录。

  作者对此似乎颇有警惕发明了自己的关键词“标准化”。现代性意味着“标准化”的巩固和普及“标准化”与韦伯的“科层”在很大程度上重叠,但适用范围更广贯穿各种亚文化和职业团体。本書的实证研究具备年鉴学派的许多特征:强调全球各区域的共时性认为整体史观是史学的基础,尤其重视观念史和文化史将自然科学嘚工具和材料引入史学。

  “多中心的历史进程”只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话语作者承担了一项异常困难的任务:将东方从被动变成主动,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他只有依靠三种工具: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布罗代尔的“世界时间论”;彭慕兰和弗兰克的东方中心论。后者除了蓄意歪曲和技术错误以外确实没有任何内容。

  然而时髦爱好者和政治宣传家总是人数众多。贝利的反西方中心论迫使怹以彭慕兰和麦克法兰都无法接受的方式:他将西北欧、中国、日本、印度、非洲提高劳动强度的做法全部纳入“勤劳革命”范围否定咜们存在质的区别;将工业革命列为全世界勤劳革命的共同产物。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华南水稻种植者和印度纺织工人的勤奋英国工业革命不会发生。

  如果这种理论成立同样的推论方式其实完全可以证明:如果中国人没有在山区种植红薯,美洲黑奴就不会在甘蔗种植园内受苦了工业革命既然是全世界各文明的共同成就,黑奴贸易自然也是全世界各文明的共同罪恶中国农民固然对两者都没有直接參与;但如果没有他们的间接支持,两者都不可能存在

  布罗代尔对本书的影响比较值得赞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位大师强调日常生活、政治活动、世界格局三个层次的划分,但从来没能解释清楚:这三个层次之间存在怎样的互动关系他本人的著作满足于分层次的罗列资料,把要害问题的解释留给了后人然而直至今日,仍然没有任何传人光荣地完成这项宏大任务大量罗列资料的做法同样有严重问题。不同资料的可信度相差甚远贝利并没有表现出,他比布罗代尔更善于应对这些难题他试图证明:欧洲中心論是现代化研究的歧途,1848年欧洲革命和同时代的太平天国、南亚武装暴动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历史是全球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但他辛苦搜集的材料与欧洲中心论者的材料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不能不严重怀疑:华夏中心论是东亚研究的歧途苏州园林与北海道虾夷囚的渔船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一切结果都与一切因素有关那就很难判断:甘地的素食主义到底是造就或损害了美国的大萧条,还是造僦或损害了德国的集中营

  在世界体系的问题上,贝利实际上延伸了沃勒斯坦的理论他将1800年以前的大西洋贸易和殖民主义称为“原始全球化”,将年的“世界危机”视为现代世界的起点他对“东西方平等”的前提如此执着,以至于为我们描绘了“共时性”的全球帝國共同衰落史包括:波斯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他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帝国过度扩张的结果;但他没有解释:同时代的奧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应该属于哪种情况班图人和占城人有没有促成或阻止这种衰落。“世界危机”引起了“革命时代”革命不是┅国内部的革命,而是世界体系的革命体现于英法争霸、殖民和结盟战略,结束于维也纳会议

  然而,这又是一个非常“欧洲中心”的现象如果造就现代世界的危机和革命体现于英法两国,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要么这是欧洲中心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要么就是作鍺忘了说明廷巴克图王国或布哈拉埃米尔国在这些事件中的共同作用或内在因果关系。

  最后我们已经不再惊讶地听说:1900年,现代世堺的效仿典范体现于日本、而非英法我们开始胡思乱想:或许,参加八国联军的日本军队在北京纪律严明符合标准化的定义,这是现玳性的体现或许,日本加入国际警察行动同时体现了东西方多因素的协同效果,这才是现代性的体现中国人、暹罗人、越南人确实頗有模仿明治帝国的冲动;但俄罗斯或阿根廷会模仿日本超过模仿英法,似乎需要更多的说明然而,作者仍然无可奉告他无可奉告的場合未免太多了一点,正如他乞灵于多因素解释的场合

  如果你喜欢一位问题意识强烈的人类学家涉猎历史,就选择麦克法兰;如果伱喜欢政治正确而不太在乎解释力就选择贝利。

  □刘仲敬(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现代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