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代理商会被消灭吗????????狗日的马云微博

609 afw block
609 AFW BLOCK谁会革了马云的命?-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
我们的服务
当前位置:
谁会革了马云的命?
谁会革了马云的命?
发布时间: 10:00
已浏览:355次
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近两年中国最热门词汇之一,不管是金融人士还是非金融人士,在工作或闲余的时候都会讨论到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话题。
2013年以余额宝、微信红包、京东白条为代表的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成功博得了大家的眼球。迄今为止,阿里旗下余额宝已吸收了超过4000亿元的资金,用户也超过6100万人、微信红包利用中国人春节给压岁钱的传统习俗并结合马年&马上有钱&的心理也成功吸引了近800万人的疯狂刷屏,心甘情愿地交出了自己的银行卡。
这些产品中最受关注的是余额宝,网上几乎一边倒地认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将会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更有甚者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果真如此吗?余额宝究竟能对银行产生多大的影响?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士,我认为上述言论可能言过其实。事实上,虽然余额宝的确会刺痛银行的敏感神经,但还称不上是银行的对手,更构不成巨大冲击。在我看来,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余额宝并非什么新的产品,说到底就是一拉客的中介,可以理解为揽客的渠道。
其次,余额宝背后其实还是货币基金,高利润空间不会持久,目前利用监管空白获取利差和代销手续费,所以余额宝更多面临的是投资风险和政策风险,当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或者利率下行,余额宝的获利空间将很快消失,余额宝能发展如此迅速的一大原因就是它属于无底线的屌丝理财,但要知道屌丝的忠诚度也是最差的。
再次,这一模式是否可持续发展也值得探究,互联网的特点是更新、更好玩的东西会很快替代陈旧和不好玩的东西,微博好玩不?但微信比它更好玩,微博的有效客户数在微信出现以后已经降至3000万以下,所以互联网产品的寿命是很短的,也很快会有更好玩的东西出现。
虽说余额宝尚不会对银行构成威胁和颠覆,但是对银行业务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是它低门槛的&屌丝&理财理念。银行固然喜欢高富帅,但不能缺少对屌丝和草根的关注,任何一个草根都有成为高富帅的可能。二是它的客户体验。余额宝设计得非常好,起点低、方便,能做到随时随地、随心随意的客户体验和服务,这点是很多银行做不到的。三是利用互联网来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从而降低运营和服务成本。四是余额宝的出现能促进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银行在信贷结构调整、资本管理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变革,主动拥抱利率市场化的到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银行还是互联网企业,都要坚持自己的主业,不宜跑偏,否则无需别人来革你的命,你自己就把自己给解决了。这也是我为何一直不赞成银行去搞什么互联网金融的原因,因为在这方面你是搞不过专业互联网公司的,像某国有银行推出的善融、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搞的电商,从目前来看效果都不是很好。毕竟术业有专攻,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互联网企业是搞不过银行的,毕竟你没有银行庞大的专业管理队伍。如果马云跑偏了,他最终也会革了自己的命,因为金融界不缺马云。(来源:商会网)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69号东山广场十九楼1912室&&电话:2、
E-mail:&&邮编:510095
& 网络技术支持:人老、文拙,但情很真!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浙江商会高峰论坛上名家演讲录
在12月7日下午的上海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2014“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的高峰论坛上,所有的演讲和对话嘉宾都给台下观众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每个人似乎都有太多话对浙商说。上一任上海浙江商会会长周成建的“离职演说”被马云称之为“骗眼泪”,其内容是少有的从哲学角度谈浙商幸福,引起了不少共鸣。郭广昌则重新当选上海市浙江商会掌门人,他的“就职演说”被马云称之为“骗掌声”,因为太多的深情感谢而让台下响起了12次掌声。在论坛环节,朱云来、周其仁、钱颖一、郑永刚等诸多各界精英和知名浙商的亮相更是让台下着急:“时间都去哪了”。他们每个人都力图在最短的时间里给浙商解释“新常态”,判断商业趋势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朱镕基之子、前中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自今年10月从中金公司离职后,少有公开露面,在此次高峰论坛上,朱云来以“专业金融人士”的身份参与了嘉宾讨论。朱云来表示,改革并不容易,不是一天能做得完的。现在浙商尤其要审时度势。长远来讲,企业家既要有创新的热情,也要有冷静的思维,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未来。不多说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朱云来们都说了些什么。  &1.融资难是个伪命题,浙商应审时度势——前中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现在的状况是,制造业不赚钱,最时髦的还是金融,但是如果这个国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实体制造业,而金融界却要比企业界平均多赚两倍的钱,就让人感觉有点奇怪。因为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也许我的观点比较陈旧,但我还是看重你能否比别人先发明、制造某样东西。金融说到底,还是要服务于实业的,也就是辅助、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向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走。什么叫“新常态”?就是跟过去不一样的常态。但同时是不是意味着过去的这个常态不能持续了?我觉得,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方式发展经济,那是绝对不可以的。我算了一下,目前我们国家的货币发行总量,几乎等于国家的负债总额,这是很发人深省的。发这么多债、有这么多“过剩”,怎么办?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从老常态(至少现在看是不可持续的老常态),变成“新常态”,就意味着一个深刻的变化。我们该怎么应对这种深刻变化?中国的潜力确实非常巨大。这样的人口、资源大国,门类齐全的各行各业,在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第二个,但是,我们依然做了太多同质化、基础的东西,很多是货币的刺激作用刺激出来的。想要保证我们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国家,一个经济效率非常高的国家,就需要改革、进步和创新。发展经济就是希望每个人都富起来,这是一个核心的度量。如果全国都在节衣缩食,同时还过量投资,最终只能说我们的经济效率很低。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中小企业喊着融资难,一方面又有大量资金集聚。都说融资难,倒过来说,究竟是谁在投资?投资者需要有基本回报,都希望成本低、收入高。从投资的角度看,融资难恐怕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投资关键是找到真正好的项目,发展创新。因为资本市场就是一个资源分配的机制,希望让资源集中在最有效的、效率最高的环节。真正要使金融反哺实业,首先要解决资本市场改革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金融流程的一些细节还在管制,这些体制的设置、市场制度的设计,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一点点走过来了,现在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亟需全面、系统的改革,而不是简单的顶层设计。因此,我认为现在企业家们、浙商们尤其要审时度势,因为改革并不容易,不是一天能做得完的,况且我们现在面临一定的经济困境。长远来讲,企业家既要有创新的热情,也要有冷静的思维,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未来。 &2.浙商要善于“反向调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无论我们怎么解释“新常态”,对浙商而言到底有什么用呢?这30年来,哪位企业家是听了哪个词到底什么意思,然后决定自己怎么行为了吗?根据我对浙商的理解,浙商从来不是这样。我观察过浙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经济严重下行,很多企业做不下去的情况下,我看到一个浙商,还在辛辛苦苦做服装,用新的技术,与互联网接轨,与欧洲的一些企业合作,联合起来开发面料。她是浙江温州人,我就问,你们温州企业不都去炒矿、炒房、放债了吗?你怎么还在这里做服装?她说我投了2600万在西部的矿业上,完全收不回来,但是收不回来就收不回来,我重新做别的。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浙商有韧性,中国经济就有韧性。我以为炒过矿的人回不到实业的,但是这个浙商她回来了,给我很大的鼓舞。韧性来自于什么地方?第一,努力。靠自己努力奋斗来赢得财富、改变现状。第二,竞争。竞争中,你放弃,只要别人不放弃,过五年十年,你就会后悔。中国人多,有人不干了,有人退出,有人懈怠,有人放弃,但还有很多人不放弃。中国经济每年都会有一些问题,看起来似乎都是过不去的坎。但如果以五年、十年为单位,回过头去看,谁放弃谁后悔。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当然,光有根基不够,还要奋斗,还要有冷静的观察和分析。问一问你自己,你今天的奋斗跟五年前的奋斗有什么不同?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个观点,就是目前的“新常态”容易给企业家带来未来“要谨慎”的印象和误区,但是,我认识一些优秀的浙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反向调节能力。大家都说形势好的时候,他会谨慎一些,“前后左右”的人都说不好的时候,他会更积极的寻找找未来的机会。 &3.预测还是要做的万一对了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马云说,企业家不能只听信经济学家对未来的判断,企业家最能感受经济的变化,要相信自己对于未来市场的变化。马云的讲话有他的道理,因为经济学者的长项是解释过去,而预测未来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经济学家其实不太愿意预测未来,因为这件事确实不太好做,但是仍然会有不少的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为什么呢?我想他们的思维逻辑和马云非常类似,预测还是要做的,万一对了呢?“新常态”其实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浙商还是要做好准备来应对它。经济学家熊彼特除了提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他还提出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这一点在浙江是最为突出的,而且这个企业家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也是不同的。据我观察,浙江老一代的企业家如宗庆后、鲁冠球,再到如今的马云、郭广昌等,都顺应新时代有新变化。这个“变化”很重要,我理解的主要的变化有两个:一个网络思维,二是世界眼界。这是十年前、二十年、乃至前三十年前的企业家们都不具备的,却是现在新一代浙商成功的原因。同时,这两点也是未来推动浙商的企业家精神更加升华,企业更加强大的重要驱动力。 &4.抓牢未来经济的“三支箭”——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所谓“新常态”,就是我们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转折,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支箭”。第一支箭:工业化、城镇化。这股浪潮还有10到15年,所以钢筋、水泥还是需要的,制造业还是需要的,只是我们传统产业需要升级换代,需要在细分市场做得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第二支箭:服务业。我们今天的服务业才占经济总比例的43%,未来要到70%,这其中有10到15年甚至20年的一个高速发展期。第三支箭:走出去。中国已经出现大规模的制造业向东南亚、非洲转移的情况,这个趋势还会继续。机遇很多,比如在金融领域,从结构和占比上看,美国金融资产最大的是公募基金,第二大是退休金,第三是保险,第四是商业银行。而今天我们中国商业银行占整个国家金融资产90%多,是绝对的老大,对比之下,我们就可以发展其中的机遇。可以说,中国金融的刚刚拉开,金融创新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还有,未来的消费,是以中产阶级为核心的,而他们都需要增加收入,投资理财。中产阶级消费就是“吃喝玩乐”,还有健康、养老、教育等。可以说,中国遍地还是黄金,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大潮。 &5.企业家要不断看到未来的“短缺”——杉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永刚“新常态”对职业企业家来讲,是天天要遇到的事情。如今的新常态,是一些人带来了新变化,比如因为马云的电商,“老常态”下的传统店铺很多都关掉了,一些中小企业很痛苦——但这是现实,是未来发展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是迎合互联网这个时代。如果不想遭受淘汰和死亡,就要有深厚的忧患意识,任何产品都有其发展的周期,如果技术不创新、品牌不提升,就会面临被淘汰。如果你能看到创新带来的颠覆性革命,看到未来的“短缺”和需求,就不会被淘汰。比如特斯拉汽车,就把发动机消灭了,解决的就是环境问题。产品市场怎样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广大浙商要跟郭广昌、马云这两个标杆性代表学习,看看他们,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学不会也要学,必须去学。在死亡、淘汰之前,必须要认识到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性,否则就没有一线生机。如果你能不断看到未来的短缺和需求,去做对的事,做优秀的事,做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和产品,资本就会大量的涌入到你这儿。 &6.从“静、定”里寻找浙商的幸福——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不久前我去了不丹,这个国家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去了,我才发现,那里的城市很小,但所有的人、事、物都有一种内在的静定,都被一种祥和的气氛笼罩,这就是他们幸福的源泉。我们常常面临太多的选择,心里往往一片喧嚣,于是就容易做很多错误的事情。我们应该专注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世界都安静了,“静”会自然带给我们生存的智慧。另外,还要“定”,要能够在纷乱的选择中生出定力来,这就需要不对结果执着,因为一旦执着于结果,烦恼就产生了,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专注于过程。只要我们能够“静”、“定”,向内能够更好地接纳自我,向外可以跟家人、同事、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不仅浙商,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机会和能力。 &7.提升浙商创新升级能力反哺全球——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上海浙江商会将我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地方连接在了一起,上海和浙江,我们在上海的浙商是上海包容、国际化的受益者。但是离开浙江越久,越觉得家乡是我们的根,作为新任会长,唯有继续团结上海浙商,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不断努力提升创新升级的能力。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浙商。这是一个全球化、国际化的益处,如今复星在不断的国际化,但同时我觉得更要积极回报、反哺每一个支持我们的地方,反哺浙江以及全球其他地方。 &8.如何做好投融资——复星CEO梁信军最新内部演讲本文为复星CEO梁信军日在由浙商少帅会、《浙商》杂志主办的2014首届中国民企少帅大会上的内部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年轻人要学会看大势,搞基金不好玩;少帅要有大视野,全球融便宜的钱;如何找到便宜的项目;升级资产结构;拥有超越父辈的眼光等,非常值得一读!我非常喜欢和浙商的这帮年轻的兄弟姐妹们聚聚,在你们身上看到了活力和创造力。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这样一个新常态的中国环境下,我们怎么样创造自己的这么一个新常态的未来。企业是一定要适应客观环境的,作为年轻一代的接班人、掌门人,需要从战略角度思考企业应该怎么发展、怎么培养、怎么培育。战略问题很复杂,有很多模型,如果归结到底,其实还是很简单的。第一,要思考怎么样拿到长期便宜的钱,如果资本始终比别人便宜,肯定技高一筹。第二,怎么保证自己拿到便宜的项目,无论做产业、做投资都是一样的;第三,怎么样不断升级换代自己的产品结构、投资资产结构;第四,怎么确保自己在人才上具有竞争力。第一,资金问题。我们在上海创业的浙商,我经常会跟家乡很多的企业家比较。目前来说,上海资金成本比浙江便宜。二十年前,很多创业企业拿到年利息18%,我当时还觉得非常便宜,但是现在想想不可思议。新一代浙商有语言优势、有国际眼光,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开阔的思考、全球去看。如果全世界去看,未来5年也罢、10年也罢,钱是不缺的,特别欧洲、日本资金非常便宜,所以能够在欧洲、日本建立借钱的通道或者买钱的通道。美国国债利率比中国平均低两个百分点,特别未来五年当中美国非常便宜,所以买5年期信贷或者融资产品,选美国很划算。而欧洲比美国低一个百分点。日本则是长期很便宜,10年期利率0.5%左右。所以有什么本事或者有通道,从日本和欧洲融资,企业成长会很好。第二,讲讲融资。首先,产业资本的融资方式,就是所谓做实业的方式。企业不是完全依赖银行融资,我们拥有相当大量的债券。其次,非人民币融资,在境外融资比较便宜。如果做传统融资得考虑多渠道融资。再次,股本性的融资。另外,投资机构的模式,基金的模式。其实搞基金一点都不好玩,千万不要觉得发起基金的日子更加快乐。发基金之后若干年,直到基金把钱还给股东,这些年当中有的是压力,绝对不会有快乐。浙商有很多资金,但是,他们把钱放在你这里,期望收益率保底15%以上,尽管你不会告诉他你会是保底的,但是他心目当中觉得及格的标准就是15%,如果15%不到你下次基本上融不到他们的资。最后,巴菲特融资模式,以保险为核心的投资。复星有五个保险公司,中国大陆两个、香港一个、欧洲一个,美国一个,保险浮存金1450亿。保险金的成本应用是有一定限制的,不是说你把全部的钱投在房地产或者资产类,大部分投在70%甚至70%以上投入在固定收益里。所以保险金成本是低的,但是使用范围也是有限的。比如说保险金不太喜欢投在PE、VC项目上,所以PE、VC很多新项目不能用到保险金。但是总的来说保险金成本相对比较低。我希望,所有的年轻朋友考虑自己家族、企业的资金来源能够在全球比较,不是简单地盯着浙江、盯着上海,你要看看全球,全球能以更低的利率融到的钱还很多。如何找到便宜的项目?你在看所有资金的投向的时候,要全球比较机会,不要几个朋友吃顿饭,听说这个项目好得不得了,很便宜,立刻就买了,这是不行的。企业出海有五种方式——第一,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模式;第二,到海外买便宜的钱;第三,到当地投资平台公司,不要派浙江人、中国人用出差的方式到海外看项目,做决策,这种决策一般证明是很仓促的,作为到海外投资,除了一开始用自己的本地人出差去投资,将来尽量用当地人,一开始用中国人出差投资,将来用当地人决策;第四,和老外一起到中国发展生意,不投资全球部分,只投资中国部分;第五,产能出口的问题,制造业把产能输出到海外去。升级资产结构。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找到那些行业,中国将来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的行业。简单说一句,关于中国经济的看法,如果你把中国经济想象成一个制造中国,你看到的都是风险,你看到的都是困难;如果你把中国经济看做是消费中国,你看到的几乎都是机遇;如果你把中国看做是资本中国,你看到的机会更多了。关于消费中国,消费中国最重要值得看的就是中产阶层。当前中国城市消费31%是中产阶层和以上消费,8年后有81%是中产阶级消费,所以国内消费主体6到8年后就是中产阶级。所以投资中国的消费最重要是投中产阶级相关联的消费。这里包含了升级消费、体验式消费,个人金融。第二,个人金融,中国家庭有非常大的机会,在大幅度提高个人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未来完全有可能像欧美一样达到60%,个人金融关联的资产将来上升非常快,如果金融机构学不会做B2C生意,将来金融机构没有增长的。第三,体验式的消费,恰恰是我们这些90后、80后、00后创业者最容易做的,因为你们非常在意客户的感受,这是老一辈企业家不太在乎的地方。比如说旅游、医疗、美容、餐饮服务。另外,影视一块,中国规模全球第二大,三到四年将超过美国了,成为第一大。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是非常值得投的,网络上比较牛气的都是搞互联网和互联网投资,我们搞传统行业腰杆直不起来,人家涨的比较快,我们作为传统龙头企业积累资金,完全可以投这些公司。超越父辈的眼光。浙江的企业为什么做的好,也没有资源,用的钱特别贵,浙江企业为什么能够发展?主要靠人,首先是企业家;第二,靠企业家团聚了一批职业经理人,所以把自己的事业超过父辈,不要考虑什么新模式。模式很重要,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找到最好的人,如果身边有好的人完全可以超越父辈。我们创业到今天也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后台老子对我们特别好,主要靠团队,所以今天复星也是把团队作为核心资产。我们策略就是把平台划小,划出了几十个平台,有一些按照行业分的,有一些按照区域分,通过把每个平台可以划的很小,有一些平台只有七八个人,有的平台有一百七八十人,每个平台塑造合伙人,合伙人可以分享收益,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的决策权,控股权是我们的。这个基础上确保激励充分的同时约束要够,保证利益风险共担,风险共担很好的方式就是跟投,复星任何一个项目投资合伙人必须跟投1%,如果他没有钱,谁投资决策支持他的人,投决会的成员举手表示支持这个项目,他投钱,你的风险得和我捆在一起。我想,你们要超越父辈,第一,要有全球眼光。第二,始终关注怎么弄到更长期的便宜资本,在全球找更合适的投资机会。尽管你在家族当中有传承,但是还是要不断优化、升级家族的资产结构,不能抱着这个结构终老。第三,更重要的时间精力花在人才方面,这样才有机会超越父辈,有你自己的辉煌。在11月29日下午场的演讲对话中,复星集团CEO梁信军也有精彩观点呈现,主持嘉宾为《浙商》杂志社社长、浙商少帅会创始人朱仁华。现摘录如下——朱仁华:每次听梁信军演讲,我们都很有启发,因为他站得非常高,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对我们很有帮助。首先问梁总,2014年复星在海外收获了多少资产?花了多少钱?梁信军:今年在美国投了22亿美元,欧洲20亿美元,其他地方10亿美元。关于未来的机遇,我对大家有三条建议:第一,传统产业确实要快速从制造业升级到服务业,如果还抱着制造业不放,不从制造业往下延伸,将来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第二,把家庭的资产或者公司的资产逐步向全球配置,我认为这个比例最起码要占到10%~20%。第三,从找项目,找模式,逐步转向找人,40%的精力花在找人,而不是找项目上,公司成长更快。梁信军:刚才提到中小企业怎么活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小企业比大企业活的滋润,一个是小企业变化非常快;第二,小企业非常在意每个客户的体验。所以互联网时代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好的成长和竞争能力。比如在过去,大企业做IT系统,投资几千万元、上亿元,现在一个云端,几百万元就可以创业了,而且可以做成全球最大的社区通讯系统。这在过去是完全不可思议的。食品这个东西和互联网关联比较大,我们最近也在考虑冷链物流的问题。像金枪鱼可以零下60度冷藏6天,现在的做法是在海上卖给日本人。中国有这么多中产阶级家庭,喜欢吃纯野生、没有污染的远洋深海鱼,有互联网后他们可以通过网络预定,我们分割好快递到家,6天时间足够了。提问一:这一年其实BAT对影视行业都有非常深入的涉足,您前段时间也提到华谊兄弟想收购美国的一个影视工作室,复星集团非常重视,为什么对这个工作室这么重视?第二,随着影视行业快速发展,数字音乐发展也是挺快的,怎么看音乐市场?梁信军:影视行业今年非常热闹,主流的是三种方式,第一,全球化的做法,我们这样做包括大连万达他们也在做,这是一类方式。第二,本地大投入、大产出做法,像华谊都是典型的例子。第三,用新锐导演,没有名气的演员,小制作,大票房,资金都是众筹的,这个方式阿里的做法也是非常典型。每个方向都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影视市场非常大,中国在影视院线票房市场3到4年后将超过美国。而票房后的市场,咱们和美国距离非常远,美国票房后的市场大概相当于票房规模的10倍左右,咱们非常小,所以围绕整个影视的产业链有非常多可为的地方。我们投影视制作是第一步,下一步往影视金融布局,围绕影视产业链,复星将全方面布局。第二,音乐变化非常大。天王级的卖100万张唱片,发黄金唱片,1000万张就是黄金唱片。现在都是自动下载了,但是演唱会变成了体验式的消费,听再多的歌还是觉得去演唱会比较爽,所以演唱会变成盈利的主要方式,唱片变成演唱会的宣传方式。但是我觉得,音乐领域我们在找好的盈利方式。有很多社区音乐的服务还是非常重要的,集聚人流、集聚人气,所以找到好的盈利模式固然好,如果没有找,能凝聚几百万、几千万活跃用户也不错,对这个东西我兴趣非常大。提问二:刚才您说企业里找项目是一部分,更重要是找人才,找人才是找中高端人才,您觉得这方面人才如何来培养?您觉得未来的线上教育,包括中低层员工教育,未来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梁信军:我相信教育产业会被互联网改变很多,如果现在允许中学生、小学生、大学生带着手机去考试,考题就变得很容易。所以很多考试还在力图去考知识,而不是考知识的运用,这是毫无意义的。我读中学的时候,印象非常深,一定要讲哪一年某一个月发生什么事儿,这个毫无意义,如果在互联网的情况下两分钟查询清楚了,但是这个背后知识运用是有意义的。所以未来互联网对教育冲击非常大,我们投资了好几个移动互联网的教育项目。第二,员工的问题,一个企业要认真的去思考员工的价值,有三类员工,第一,高价值员工;第二,中价值员工;第三,低价值员工。高价值员工创造巨大企业财富的,这些员工要提供长期的激励;中价值员工,要提供更好的培训,让他往高价值走;低价值员工,用好的激励手段让这样的人在公司呆不长,所以要设置好的激励体系,保证你的公司有更多的高价值员工的产出率,包括已经变成高价值员工愿意留下来。比如说复星十几个投资平台,我们过去会用一种“连坐”做法,十几个投资平台按照业绩表现分成四组,最优秀的是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不及格组,优秀组薪酬乘1.3,不及格组,最优秀的人薪酬是1,其他人打八折。很多公司都在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对于不及格的组,最重要的是换掉组长、合伙人,总裁要换掉,换总裁的时候要保证在换总裁的过程中,优秀员工,特别掌握了客户资源的员工平稳留下,激励体制要保证优秀的高价值的员工愿意留下来,在这儿感觉很滋润,没有创造价值的员工想走,呆不长,呆在这里很难受。激励体制用这样的方式走,对公司更好。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还没有评论哦,&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敬天爱人扎基层,闲来聊发己真情。水平有限文采糙,看与不看都能成!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演讲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