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证明列强的资料

步区分了百姓拾取及土匪抢劫两类情况,并做了不同规定:&果系入内搜抢者照例治罪外,其有拾取及误买各物件者,拟出示晓谕,勒限一个月赴官呈缴,免其治罪&,倘过期不交,或被巡防发现,加重治罪。(14)(P571-572)此次追缴行动主要由胜保负责,并由内务府总管在德胜门外生寺设局专门负责查收物件。(14)P(572-573) 清廷的缴获行动很快奏效。10月8日即在海淀擒获抢犯数人,在蓝甸厂擒获抢犯4人,除逃脱1人外,全部予以正法。(11)(P136)10日左右,在北京城内拿获三人,分别缴获镶宝石翡翠狄患⒂阔恭进玉如意一枋及成皇帝御容一轴。(11)(P126)从胜保的缴获行动及缴回物件的数量来看,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在10月18日第二次火烧圆明园之前被土匪抢劫或民人拾获的。其中,绝大多数物品持有者属于民人,竟也不乏八旗官兵监守自盗者。而其获得物品的途径,则大多为捡取所得。当然,可能也有一部分村民或八旗官兵因惧怕惩罚而隐瞒自己参与抢劫的事实。此外,蒙托邦认为有些劫匪在未被查获之前已经将赃物卖给了京城里的商人,而不少中国官员也趁机低价购买了很多珍品。
(凤凰网)
&   还记得成龙在《十二生肖》电影里成龙为国家夺取圆明园十二大水法弄得伤痕累累么,这圆明园十二大水法在外国列强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被夺走一空,至今还有5件下落不明。
火烧圆明园资料50字 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视频(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背景资料   1860年,&英法联军&烧劫圆明园后至今,十二生肖铜兽首构件流失海外140多年。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原圆明园喷水池中&水力钟&的喷头,该&水力钟&的全称&十二生肖报时喷泉&。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的两旁的人身石台上的。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因为古人的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不过到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此时,景象蔚为壮观。   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目前已经回归的有五件: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除猪首外,其他四件铜像的回归均与拍卖有关。2000年4月底和5月初佳士得和苏富比在香港的春季拍卖会上,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现身。当时这两家拍卖公司拍卖流失文物的做法,引起了香港和中国内地社会各界的极大愤慨。最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毅然参拍,以774.5玩港币拍得牛首、818.5万港币竞得猴首,而虎首则以港币成交(价格均包含拍卖公司佣金).   2007年9月初,苏富比发布消息称,将以&八国联军-圆明园遗物&专拍之名拍卖马首铜像。消息传出,各界哗然。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率先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公开拍卖马首铜像&,并提出应以公益方式实现马首回归。关键时刻,港澳爱国企业家、国宝工程顾问何鸿霾┦坑9月20日在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币购得马首铜像,并宣布将其捐赠国家。   惟一没有拍卖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医 疗保 健骨科病骨知识祥云小学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
上传: 王华新 &&&&更新时间: 19:13:38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五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囿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  
  五、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②师过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
     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六、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八、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圆明园的毁灭
        
& & & & & & & & & & & & & & 规模:非常大   掠夺&&&&化为灰烬
    举世闻名 景观:千姿百态  毁灭&&
         收藏:珍贵文物  焚烧&&&&&损失不可估量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
当前位置:
& [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
[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
篇一 : 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中国教科书的满清史,本来就是一套世纪大谎言。尤其是“火烧圆明园”和“八国联军”两个话题,中国学生情绪呱噪,言谈必扯到“西方列强”、“国耻”、“落后挨打”之类的情绪化名词。大部分中国人只知道历史上存在这两件事,却不知道这两件事的诞生和起因。火烧圆明园首先,所谓“火烧圆明园”,中国教科书一直强调西方列强派兵入侵,大举抢掠。但事实上,1860年的清国,与西方接触并不融和,英法两国抵达天津,以巴夏礼(HarryParkes)作为代表,率领39人的大使团走入通州与清国展开贸易谈判,过程没带一兵一卒,只有英法两国外交家、翻译员,加上印度随从和一名泰晤士报的记者。可由于咸丰皇帝离开北京,朝廷被一群腐败的昏臣托管,这群乌合之众如同今日的五毛愤青,天生就有“逢西必反”的基因,为向皇帝表示自己很爱国,竟然派兵将这群英法使节抓起来,施以酷刑,最后有命归国的只有19人。这场人间灾难,没有一个清官问责。死了二十多人,消息传到欧洲,大为震怒。英法两国认为,是中国违反普世价值观在先,于是决定展开报复,以火烧圆明园作为代价。其实火烧前夕,英国驻清大使馆已经在京城贴满告示,说明行动目的、火烧时间和地点,劝吁中国人千万不要去。但中国人偏偏要去看热闹!为什么呢?因为火烧圆明园,英法军兵固然有顺手牵羊,可中国人自己也在哄抢,一众太监奴婢也忙于搜刮各种珍宝中饱私囊,加上后来时不时有盗墓者进入,此乃圆明园破败的原因。义和团之乱至于义和团,就更有趣了:满清晚年,日渐衰落,清国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西方的强大,为引开对清国不满的视线,以慈溪太后为首,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清国政府纠集了一批游手好闲的无业流民,纵容他们大肆破坏,鼓励他们杀光外国传教士,强奸修女,在英国学校和医院大开杀戒。西方的基督教在中国做了好多善举,例如大英浸信会,当时山西旱灾,清国不愿拿钱赈灾,大英教会跑回英国要钱,救济中国饥民。满清权贵看在眼里,既嫉妒又自卑,于是暗中资助义和团发动血腥仇杀,不论男女老幼,只要是西洋人,全部斩首示众。义和团头子毓贤(即中国右翼份子,本人要客观持平)跑到京城汇报,慈禧大喜,写了一个“福”字赏赐毓贤。然而,民粹不是可以轻易控制,当局玩火自焚,义和团走火入魔,从攻击外国人,一夜之间转变为民间杀戮,凡是同情洋人的中国人,全家活埋,仇外变仇内。出于自卫,以英美俄法日意德匈八国为首,组成一支“八国联军”的维和部队,因此在西方人眼中,八国联军是奉命到中国远征,是“教化蛮夷”,但中国历史立论相反,认为八国联军是侵华先锋队。明明是一场由国家资助的恐怖活动(State sponsoredTerrorism),中国教科书却认为义和团是爱国运动。但当你将这些历史真相说出来,爱国愤青是不会有兴趣跟你再谈历史,转话题跟你谈爱国情绪,或者扣问你是不是中国人之类的无聊问题。跟这些义和团思维的中国人谈历史,尤其是洗过脑的支那人,纯粹浪费时间。至今还有很多中国人认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哈哈,哈哈,这种智商,也配谈历史?篇二 : 攻入圆明园的八国联军是哪八国?攻入圆明园的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八国联军是这八国英、法、德、俄、美、日、意、奥.但八国联军与火烧圆明园没关系.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英法联军干的.而八国联军进北京发生在1900年.篇三 :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原因 1860年,英法联军在抢掠了圆明园内的诸多藏品后,为何还将其付之一炬?是强盗的野蛮行径,还是为了报复清政府的傲慢,或是,为了给巴夏礼等人报仇? 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由英国侵华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法国侵略军司令孟托邦率领的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进行抢劫和破坏。他们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然后,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使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园林在燃烧了三昼夜后成为一片废墟。 英法联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人们认为,一方面,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另一方面,是一政治事件导致了英法火烧圆明园。 189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逼北京。当英法联军在天津和通州时,清政府与其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领39人参加,清政府答应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枝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恒说:“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说:“我不是中国的臣”。争辩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 清政府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为人质。清朝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他们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但事实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巴夏礼一行39人被扣押后,英法联军迅速进军,兵临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嫔妃仓皇出逃。圆明园落入侵略军之手,接着是连续两日的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三天后,皇帝的弟弟奕忻被迫向英法联军交还人质。尽管巴夏礼等人最后并没有被处死,但在被监禁的39人当中,已有21人被虐待致死,其中《泰晤士报》著名记者被“大卸八块”。 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被彻底激怒了。他们认为“可以要求巨款,以惩戒清政府,然其罪恶如此,岂区区金钱可以救赎……余未尝不可提议将陷害我国人及破坏休战之辈交出惩办。然所指过于笼统,清政府必交出下属,牺牲者徒为下属……” 额尔金提出:“圆明园乃清帝最宠爱的行宫”,“只有焚毁圆明园,最为可行”。于是焊然下令火烧圆明园。他们在圆明园内清帝临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指挥焚火行动,三千五百余名英军从南面、一些法军从北面开始在圆明园内到处纵火焚烧。据说,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为了照顾清朝王朝脸面(当时英法正与清方谈判《北京条约》),才另外选择了圆明园。 由此可见,巴夏礼事件最终导致了火烧圆明园惨剧的发生。但也有人认为,即使没有巴夏礼事件,英法联军也有可能火烧圆明园。“虐杀俘虏”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罪行找的理由。强盗做那些杀人越货的事还需要问为什么吗? 遗憾的是,圆明园,这座还没来得及向世界一展她风采的世界奇迹,沦为了西方列强证明他们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战胜过的牺牲品。圆明园的覆灭也诏示着1个落后王朝的末日来临。未解之谜 圆明园在遭到英法联军的破坏之后,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1900年西郊诸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这次,有人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民国军阀也把圆明园当作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塊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座盛极一时的湖山之胜,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容颜。篇四 : 火烧圆明园不是八国联军干的曾经问过周围的朋友,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什么罪行,几乎异口同声说烧了圆明园。再问圆明园什么时候被烧,知道的说在1860年;八国联军什么时候进入北京,知道的说大概在1900年。那就怪了,差了40年,时空倒转了。估计很多人都认为是八国联军烧了圆明园,早期李瀚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影响了一代人。要知道电影毕竟都是戏说,可是没人站出来指出它的错误。实际情况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的,那时还没有八国联军。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才侵入北京城的。八国联军主要抢故宫、颐和园以及平民百姓,没有再去抢圆明园,因为圆明园早已是废墟。圆明园本可以不被烧,就是因为那时的清朝皇帝咸丰昏庸愚昧导致被烧,烧后还又赔款赔地,真是衰到家了。如果当初认清自己的实力,开放口岸,引进西方工业文明,不但圆明园不被烧(留到现在造福子孙后代),而且也不会签订又赔款又割地的《北京条约》。就是因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先跟人家耍横,结果横不过人家,自己的家园被烧,烧后马上就怂了,赶紧的派人跑来又赔款又割地又签条约。当年的满清政府闭关锁国,自认为天下以中国为大,其余各国都只是中国的藩属国,根本就没有资格与中国平起平坐,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而已处于工业革命的英法国家早已是坚船利炮,征战全球。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掠夺资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要求中国开放更多贸易口岸、设立领事馆、引进西方的工业和文明(当然也带来了鸦片)、允许外国人内地旅游、协定关税、保护传教士、在中国具有裁判权赔款权。香港,集结在港湾的英法舰队(1860年3月)。为了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的舰队从香港-广州-天津一路北上,所向披靡,逼近北京。清政府虽然想求和,通过谈判来达成协议,但是满清政府自认天下为大,无论你是什么人见皇帝都必须磕头并要表示臣服。但是西方有西方人的礼仪,西方谈判使节自持手中有坚船利炮,拒不向皇帝磕头,而中国政府坚持磕头外交的荒谬行为,导致谈判破裂。满清政府当场拘禁了以巴夏礼为首的英法谈判使团共39人,以“叛逆罪”投入大牢。北塘炮台大沽口炮战之后,尸横遍野的清军皇帝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本来就想扩大侵华战争攻占北京的英法联军这下找到了借口,当天中午在通州区的英法联军4000人就与清军精锐僧格林沁部近万人在通州张家湾交战,结果清军惨败。数日后双方在通州八里桥再次交战,英法联军约6千人大败清军精锐约3万人。咸丰皇帝闻讯后如惊弓之鸟,从圆明园苍皇出逃至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从此再也不敢回到北京。北京城墙上的清军火炮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后,为了惩罚清朝皇帝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为,就把目标对准了皇帝的行宫-西北郊的圆明园,英法联军先是疯狂地将圆明园洗劫一空,随后于日,英军约3500人奉命放火焚烧了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后,为了报复,英国专使额尔金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还要烧颐和园、香山,更是要攻入城内,将紫禁城(现在故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因老祖宗千年遗留下的封建社会的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未能像日本“民治维新”那样全盘引进吸收西方的工业革命。
欢迎转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很抱歉,该文档已经被删除了...先到其它地方遛一圈吧!
您可以在豆丁搜索您要找的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档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豆丁网
扫描下载APP
扫描关注豆丁网
微信号:doudingwang
随时赢取精美礼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烧圆明园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