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令希在cnki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库上发表了多少篇学术论文

长江学者-人事处
汪劲松教授
汪劲松男,1964年4月出生,汉族,四川万县人,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1981年9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学习,1986年2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12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12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4月获博士学位。 汪劲松教授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数控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特种移动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先后承担了近40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三届GM中国科技成就二等奖,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类)一等奖,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 &
魏炳波教授
魏炳波男,1964年4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1998年首批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曾任校长助理、理学院院长,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金属学科评委、国家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理科材料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
魏炳波教授主要从事空间材料科学研究,液态金属深过冷研究和快速凝固研究。取得国际先进水平成果8项,获得专利8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2 项。1996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陕西省&三五人才&等荣誉称号。
介万奇教授
介万奇男,1959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1999年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介万奇教授主要从事II-VI族化合物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及金属凝固过程基本原理与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等3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合作专著2本,获得专利3项。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先后被授予&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科技新星&、首届&陕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高正红教授
高正红女,196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1999年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高正红教授长期从事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及气动弹性力学,建立了用于计算三维跨音速定常与非定常流动的EULER方程数值解方法及计算程序。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06年入选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卫红教授
张卫红男,1964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领域为轻质材料与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与技术,航空宇航薄壁构件的切削加工机理仿真与工艺参数优化。1991年获比利时国家应用科学博士学位,年先后获比利时教育部高级研究员职称,法国教育部副教授职称与教授资格。目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国际仿真与多学科优化协会(ASMDO)副主席,Int. J. Simula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联合主编、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航空学报编委。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SCI收录100 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
李玉龙教授
李玉龙,男,1961.06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5年4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以双边合作培养博士生身份赴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学习,1992年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选拔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教授,1996年至2000年为约翰o霍布金森大学博士后、副研究科学家。1993年至1996年担任飞机系副系主任,2006年起担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国防科工委第二批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006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称号,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是美国约翰霍布金森大学、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等访问教授。现任国际理论与实用力学联合会(IUTAM)材料力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863&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力学组成员,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结构与强度分会主任委员。《Acta Mechanica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航空学报》、《爆炸与冲击》等杂志编委。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学科带头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负责人,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结构力学行为科学与技术&负责人,航空学院&先进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抗坠毁设计,飞行器结构抗离散源撞击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极端环境下先进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行为及其优化设计等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防预研以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4本,获得国家专利1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被SCI检索100篇,被EI检索137篇,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300次。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61名。
黄卫东教授
黄卫东,男,1956年9月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金属学科评审专家,《铸造》和《China Foundry》杂志编委会主任,《3D Printing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杂志编委,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制造工程分会理事,国际半固态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旅英中国材料协会顾问。主要研究领域: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凝固与晶体生长理论,大型复杂薄壁铸件精密铸造技术。
宋笔锋教授
宋笔锋男,1963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专业分会理事、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应用与咨询部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人机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和航天工业科技集团可靠性专家组专家等职。宋笔锋教授主要从事可靠性工程和飞机生存力及飞机综合设计技术方面的研究,先后荣获省部级奖2项。是&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获得者。
岳珠峰教授
岳珠峰 男,1965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2001年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岳珠峰教授主要从事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高温结构设计与分析、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飞行器结构设计与分析、可靠性设计与分析以及振动及控制理论等科学研究工作,在镍基单晶合金、MMC和SMA材料的本构行为以及薄板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航空工业总公司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杨合男,1962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年), 入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年)。1990年哈工大博士毕业,1992年西工大博士后出站破格晋升教授,1994年评为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一级科技创新平台精确塑性成形团队学术带头人,材料成型及控制系主任。国家基金委机械学科&十二五&规划&高性能精确成形制造&领域负责人,国家基金委学科评审专家组专家,中德&材料成形&研讨会主席,中国塑性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金属材料挤压/锻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委员,国家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评审专家,6个国际会议学术委员和分会场主席,《塑性工程学报》副主编,《航空学报》(中英文版)编委,13个国际刊物审稿人。 主要从事精确塑性成形先进理论与技术及建模仿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在局部加载控制不均匀变形与难变形材料高效、省力精确塑性成形,面向重大复杂构件和薄壁轻量化构件精确塑性成形,基于建模仿真的数字化精确塑性成形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863项目等重要课题45项;研究成果在材料成形加工、力学领域顶级学报IJP等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SCI收录100多篇,特邀报告及SCI等他引400多次;获国家发明奖、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ICTP &六佳论文奖&,JMPT十佳审稿人,国家基金委机械学科&十佳进展项目&。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等。
成来飞教授
成来飞男,1962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成来飞教授主要从事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及超常服役环境下材料的环境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主要参与了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建设。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代表性专利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银奖2项。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和&国防科工委委属高等学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刘 锋男,1963年3月生,2005年受聘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991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系博士,同年7月受聘于美国加州大学埃文分校机械与航空与太空工程系终身教授,2003年被聘为我校特聘讲座教授。刘峰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燃烧学、推进技术、气动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了美国科学基金、NASA、AFOSR和DOE的科研项目多项。曾多次担任美国GE、Intelligent Aerodynamics、Innovative Scientific、欧洲ABB和Alsfom、美国Stanford University等单位的技术顾问。现任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ssociate Fellow、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喷气推进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推进技术和动力学报副编辑、中国力学学报海外版副编辑等职。
苑伟政教授
苑伟政男,196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微/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微机电系统研究。主持创建了 &微机电系统与纳米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和&陕西省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出版了国内首部系统全面论述MEMS及相关技术的专著《微机械与微细加工技术》,并被评为教育部研究生推荐教材。带领一支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术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MEMS集成设计、基于MEMS的灵巧蒙皮、微机械结构的准分子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等前沿研究工作,并在微能源、微惯性器件以及微光学系统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安立楠教授
安立楠男,1964年5月生,2008年受聘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996年获美国里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2001年月受聘于美国中佛罗里达州大学机械、材料与航空系任教授,2007年评为该校终身教授。2009年被聘为我校特聘讲座教授。安立楠教授长期从事聚合物转化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承担了美国科学基金、NASA和DOE的科研项目多项。曾多次担任科罗拉多州Sporian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Inc. 研究主任以及中国科学院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百人计划&教授。现任美国陶瓷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
蔡晋生教授
蔡晋生男,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机械与宇航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副研究员。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研究所任研究员。2008年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美国航空宇航学会会员。参加了92-1载人航天工程的攻关项目运载火箭故障模拟系统的研制,应用于&神六&工程。参加了美国NASA关于火焰在微重力下传播规律的研究,开发了美国唯一的液体燃烧表面上三维火焰传播的数值模拟程序。从事漩涡稳定性及其控制的数值与理论分析,提出了新的漩涡稳定性判据,用于高机动飞行器气动布局优化设计。从事小型及微型飞行器气动设计,发明了新型高效的升力和推力系统。在国际一流的流体力学以及航空航天相关专业学报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张秋禹教授
张秋禹 女,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材料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理学院副院长。兼任《化学工程 》,《粘接 》等期刊编委,中国颗粒学会、陕西省环境学会理事等职务, 在英国Loughborough University 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4.6在英国LOUGHBOROUGH大学作为英国皇家学会中国学者从事1年的研究工作(Royal Society China Fellowships Programme, Loughborough Univeristy,IPTM),从事的研究领域为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在国家自然基金、国防技术基础、国防基础科研、航空基金、航天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等的支持下长期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微纳米尺度高分子/无机物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方面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及其他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多项成果在国防和其他领域获得实际应用。共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件,获权发明专利5近20余件。
邓子辰教授
男,1964年生,西北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动力学与控制)学科责任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应用数学、结构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年来一直从事计算力学与控制理论交叉学科及其哈密顿动力系统的辛数值方法研究,并有效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航天系统动力学、先进复合材料优化设计等领域。目前是4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同时为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委员会(特邀)委员、&钱令希计算力学奖& 第一届评审组成员。 曾获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199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2004年)、国务院政府津贴(2008年)。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基础科研项目,其中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5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基础科研项目,其中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祝小平教授
祝小平, 男,1963年9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09年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现任西北工业大学365所总工程师,主要从事无人机总体设计、飞行控制与制导系统设计等研究工作。主持了工程型号、国防预研等国家重点项目,获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技术发明专利8项,荣立&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个人一等功,发表论著100多篇。先后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事处2011 地址:陕西西安友谊西路127号邮编:710072学年第二学期文献检索课程期末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免费8页免费3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 2页免费2页免费6页免费4页1下载券9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8页免费9页1下载券56页1下载券2页免费7页免费
学年第二学期文献检索课程期末试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伯乐院士”钱令希:科学报国之志从云南扬帆起航
日,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力学家、教育家钱令希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与世长辞,走完了他93年的人生历程。钱令希一生有着许多精彩故事,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化设计的开拓者,国际著名的工程学家,中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他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及南京长江大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他带头承担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大型油港的设计、建造;他执掌过著名大学的帅印,教书育人60余载,桃李满天下,仅培养出的两院院士就有6位,有“伯乐院士”之美誉……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出身名门,踏上科学报国之路的他,与云南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他是从云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他留学比利时,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于是怀着“科学救国”之志毅然回国,第一站便来到昆明参加“叙昆铁路”建设;他25岁开始教学生涯,任教的第一所大学是云南大学;他获得的第一项国际大奖,是解决了云南澜沧江上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悬索桥建成...&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第二任校长,《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杂志(现为《计算力学学报》)的创刊人、首任主编钱令希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0时零1分在大连逝世,享年93岁。钱令希院士生平简介钱令希院士()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32年8月至1936年7月就读于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1936年8月至1938年7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获得“最优等工程师”学位。回国后,先后就职于叙昆铁路、川滇铁路、云南大学、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1943年11月应邀到内迁遵义的浙江大学土木系任教授,1950年担任浙江大学土木系主任。1952年1月,钱令希院士接受大连工学院院长屈伯川博士竭诚邀请来到大工任教,历任科学研究部主任、数理力学系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大连工学院副院长、院长、大连理工大学顾问。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92年,在人生中长,在历史中短,长短映衬,演绎出的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生中留下许多精彩故事:他是中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他是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化设计的开拓者,国际著名的工程学家;他教书育人60余载,桃李满天下,仅培养出的两院院士就有6位,有“伯乐院士”之美誉……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令希。求学之路:科学救国钱令希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城外的鸿声镇。别看这个镇子不大,可远近闻名,近代这里一下涌现出了六位科教名人——五位两院院士,一位国学大师。五位两院院士是钱伟长、钱令希、钱临照、钱俊瑞、钱易,一位国学大师是钱穆。这些出自一镇的大师们,以自己的辉煌成就,再一次印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老话——“自古江南出才子”。钱令希乃书香门第之后。父亲钱伯圭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从教于荡口镇果育学校。哥哥钱临照,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比他大10岁。钱令希幼年时,父兄对他的管教甚严,特别是哥...&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求学聪颖过人钱令希先生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哥哥、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对他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帮助。1928年,年仅12岁聪颖过人的钱令希跳过初中考入了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高中部。他潜心攻读,第一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法文集中训练;第四年,他又以优秀成绩直升大学部土木科。在大学期间,他年年都考第一名。1936年以土木科第一名的成绩,从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毕业。同年,经中比庚款委员会的选拔,被保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2年后毕业,获得了“最优等工程师”的学位。二报国赤子之心1938年,钱令希满怀抗日救国的赤子之心回国,他被刚刚成立的叙昆铁路局录取为“试用”。钱令希和一位老工程师一起在人烟稀少的西南边陲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进行桥梁踏勘,硬是凭着两条腿,在140多公里的线路上,为上百个大小桥梁、涵洞定位定型。从1941年到1943年,他先后在川滇铁路公司、以熊庆来为校长的...&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他们,让我们这座城市前进的脚步格外铿锵;他们,让我们这座城市向上的动力格外澎湃;他们,让我们这座城市创新的标高格外挺拔;他们,让我们坚信:大连,奇迹永生。他们——“两院”院士、省市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代表我们创造了这座城市岁月的光辉。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榜样——记住他们,是对这座城市奋斗的致敬。2009年开篇,《东北之窗》与大连市委组织部联合推出“大连英才”专栏,全面记录他们奉献、奋斗的足迹。现场:前不久,记者采访了钱令希。在此之前,记者曾3次采访过钱老、钱老的秘书以及他的家人,现在,面对病床上已经93岁、被疾病折磨得非常虚弱的钱老,想着他一生对祖国科学事业的贡献,想着他健康时幽默诙谐、爽朗大气的举止言行,记者不禁泪湿眼眶。这是一次特别的、令人难忘的采访。25岁成为大学教授日,钱令希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鸿声镇,父亲钱伯圭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在家乡创办了鸿声小学,又担任过荡口镇果育学校的教师。鸿声镇是个...&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日10时零1分,我国著名的科学院院士、力学泰斗钱令希,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逝世,享年93岁。钱令希一生探求真理,始终站在科学前沿,他是中国计算力学的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他也是把结构力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先行者与奠基人。他一生芳华只为国家,共和国至此也失去了一位最可爱的人。钱令希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38年在比利时自由大学获得“最优等工程师”称号后,回国参加叙昆铁路建设。他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尽自己全力为全民抗日打开一条国际通道。1943年钱令希应邀到浙江大学任教。在那里他写出了一些有杰出创见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并获奖。1950年,他担任了浙江大学土木系主任,年方34岁。解放前夕,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浙大学生运动中的地下共产党员或进步分子,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钱令希院士是著名的力学家。1952年1月,钱令希接受大连工学院院长屈伯川博士之邀,来学校任教授,并先后任大连工学院第...&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宁德志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模范地履行了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本职工作成绩突出,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近三年所获奖励
&&&&& 2009年获得钱令希青年教师力学奖一等奖;
&&&&& 2009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 2010年获得建设工程学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 2010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生学术之星&指导教师称号。
&&&&& 宁德志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模范地履行了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本职工作成绩突出,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培养&&兢兢业业、因材施教
&&&&& 宁德志作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所讲授的课程在2010年建设工程学部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他为了引领同学们了解海洋工程前沿研究领域知识,和海洋工程研究所其他青年教师一起申办了海洋工程创新实践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室试验。
&&&&& 宁德志指导了四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在指导工作中,他认真负责,注意方法和策略,因人施教,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指导的第一个学生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获得BV和光华奖学金、两次优秀研究生称号,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免试攻博资格;指导的第二名学生也在力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BV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称号,获得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生学术之星称号,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资格去英国巴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另外两名在读研究生目前也打下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 此外,他还自2010年起担任土木0713班班主任。在接手这个班级初期,班级内电脑游戏盛行,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宁德志老师定期找同学谈心,督促和激励他们学习,每个月召开一次班会,最终基本消灭了这种游戏风,为学生们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利环境。2011年,这个班级有8名同学保研和考研成功,其他同学也都签到了理想的工作。
二、科学研究&&刻苦钻研、业绩突出
&&&&& 在科研工作方面,宁德志老师主要从事波浪非线性特性及波浪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工作刻苦,具有认真钻研的劲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业绩,其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被SCI收录18篇,被EI收录28篇,为国内外期刊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China Ocean Engineering,海洋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和水电能源科学等审稿10多篇;研究过程中先后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各一项,及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作为主要成员还参加了所在科研团队的863项目、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的研究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所负责的工作,所在的科研团队也于2010年晋选为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
三、管理工作&&积极担当、尽职尽责
&&&&& 宁德志能够积极响应学部青年教师协会的号召,主动担任水利学院青年教师的组织者,组织青年教师们积极参加和开展各种科研及文体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们的交流与了解。借此,他还发起和组织了海洋工程研究所青年教师协会,定期举办学术活动,增进了青年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作为海洋工程研究所的思想政治事务工作者,他能够经常和研究生们谈心,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协助研究所组织各级研究生们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大家业余生活。
&&&&& 另外,宁德志还担任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很好地协助实验室开展了两届学术委员会工作,同时还负责实验室参观的接待介绍工作,每年接待近100人次,为重点实验室的宣传做出了贡献。
&&&&& 综上,宁德志是一名有较强党性观念,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共产党员。
------分隔线----------------------------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4 联系电话:0 联系信箱:st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nki数据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