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⑵⑶题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复习题(第六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21:40:1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复习题(第六版).DOC
官方公共微信七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当前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加强的是(  )
A.实施“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
C.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D.分封藩王
2.下列关于“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体固定地分成八个部分,不可以变动
B.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
C.应试者可以在文章中联系现实生活自由发挥,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官吏
D.八股取士抑制了文化,败坏了人才
3.之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  )
A.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B.军机处本身编制不大,成员的级别不高
C.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D.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4.云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里,有一艘巨大的花饰彩船。这是因为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曾是明朝一位航海家的故里,这位航海家是(  )
A.马可?波罗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5.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有到过的地方(  )
A.红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  C.地中海沿岸  D.印度洋沿岸
6.“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7.“谈判桌是战场的延续。”在遭遇重创的情况下,被迫通过谈判途径来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的是(  )
A.荷兰殖民者    B.倭寇
C.葡萄牙殖民者   D.沙俄侵略军
8.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
A.外国势力较弱
B.中国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C.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较强
D.中国军队统帅的正确指挥
9.清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其根本目的是(  )
A.防止西藏佛教内部争权夺利
B.拉拢当地宗教势力便于统治
C.加强对各种宗教的管理
D.确立中央对边疆西藏地区的管辖
10.“回部”居住的主要民族是(  )
A.藏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汉族
11.清政府为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谱写光辉篇章的有关事件是(  )
①抗击沙俄收复雅克萨②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③抗击荷兰收复台湾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⑤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2.进入明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王权的日益强化,对外的指导思想逐渐由开放转向隔绝排外,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面对新的文化技术,封建统治者对外的心理表现是(  )
A.统治者敞开胸怀接纳
B.统治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虚心学习和研究
C.统治者无动于衷,但民间表现出极大兴趣
D.统治者没有了接受的兴趣与交流的信心,干脆采取深闭固拒的措施
13.清朝前期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漳州  B.广州  C.宁波  D.泉州
14.“自汉至明初,中国一直处在文化的前列,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是一种开放的心态。统治者开放的胸襟和气魄使中国保持了长久的生机和活力。”这说明开放政策(  )
A.弊利各半  B.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C.利少弊多  D.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1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B.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许多富人积极从事商业活动
C.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6.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17.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
A.关汉卿  B.马致远  C.汤显祖  D.曹雪芹
18.古典文学中,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9.“作为展望在悠久的历史过程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全貌的书籍,是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1969年它被译成法文,传到西方以后又被译成英文,西方研究者把它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0.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
A.河北的赵州桥  B.北京西南的卢沟桥
C.西湖的断桥   D.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
21.代表中央政府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的是(  )
A.驻藏大臣  B.西宁办事大臣
C.理藩院   D.伊犁将军
22.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为文字犯罪被捕入狱  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23.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乾隆帝时期的是(  )
A.册封达赖和班禅    B.戚继光抗倭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雅克萨之战
24.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中俄双方贸易争端     B.中俄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
C.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D.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
2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  )
A.抗击元军的决心  B.抗击清军的决心
C.抗击倭寇的决心  D.抗击荷兰军的决心
二、非选择题(50分)
26.猜一猜,试一试(每个2分,共8分)
①自相矛盾(打一古代地名)(  )
②囚禁苏武(打一历史人物)(  )
③大地旅行(打一历史人物)(  )
④脱离险境(打一古代地名)(  )
27.依据故事回答:(10分)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3分)
(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和“机户”各指的是什么?(3分)
(3)这种萌芽的现象能否在中国发展开来?说明你的理由。(4分)
28.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2分)
(1)这是谁给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2分)
(2)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3分)
(3)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隶属哪个省?它的设置有何意义?(3分)
(4)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构想?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
29.历史诊所(每题3分,共12分)
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对话,他们犯了知识性的错误,请你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并在诊所里给他们一一治疗,好吗?
(1)小雪:明朝加强了宰相的权力,明成祖时还设锦衣卫监管监视臣民。
(2)小飞:1433年,郑和开始出使西洋,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3)小林: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30.问答题
明清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从这段历史中你受到什么启发?(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①开封②关汉卿③陆游④临安
27.(1)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2)早期的雇佣工人;早期的资本家。
(3)不能,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以后往往愿意购置田产、宅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中国的农民购买力低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
28.(1)郑成功。
(2)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天的台湾)、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今台湾);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明末清初,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台湾府,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4)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使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祖国。
29.(1)明朝废除了宰相的权力。明太祖时设锦衣卫。
(2)1405年,郑和开始出使西洋。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30.斗争:①明朝派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平息了倭患;②清初,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了台湾;③康熙率军打败了沙俄,迫使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启发:略(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篇】
【下一篇】& & 当前位置:
第一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屏píng&&& 屏蔽&&& 屏弃&&& 天然屏障&&& 孔雀开屏B.臭chòu&&& 臭氧&&& 铜臭&&& 遗臭万年&&& 臭味相投C.否fǒu&&&&& 否定&&& 否则&&& 不置可否&&& 否极泰来D.处chǔ&&&&& 处境&&& 处理&&&& 处心积虑&& 处之泰然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绎&&& 剑拔弩张&&& 毗邻&&& 真知卓见B.吊销&&& 绵里藏针&&& 松驰&&& 苦心孤诣C.谰言&&& 欲盖弥彰&&& 售罄&&& 置若罔闻D.殒落&&& 呕心沥血&&& 狼藉&&& 同仇敌忾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新网北京站日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的传播&&&&&&& 。②日本自卫军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目的是&&& 其军事性、战斗性。③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它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 。A.媒介&&& 掩饰&&& 区别B.媒体&&& 掩饰&&& 分别C.媒介&&& 掩盖&&& 分别D.媒体&&& 掩盖&&& 区别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B.亚洲地区不良资产尚未化解,银行改革亦步亦趋,企业脱困困难重重,经济结构调整进展不大。C.反对发展克隆技术的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恐怕克隆出“希特勒”式的人物,其实这只是对克隆技术所知不多的人在杞人忧天。D.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药品说明书评论报告显示:在随机抽取的83份药品说明书中,有36份存有“只说不明”,“缺斤少两”的问题。B.最近两年,互联网市场上一批免费上网的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它们吸收了众多的用户,向市场推出了更加优惠的服务方式。C.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米卢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中国球迷的意料之外。D.日前,天津市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 ,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 ,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 &。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①简直就是羊蹄& ②仿佛羊蹄一般& ③凹进去的是末端& ④末端凹了进去& ⑤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 D.②④⑤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汉武帝建上林苑是岁上始为微行……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杜之民。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汉兴,去三河之地,止灞、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芍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通“昂”)足也。又有粳、稻、梨、粟、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盛荆棘之林,广狐兔之苑,大虎狼之墟,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①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逆盛意,罪当万死。”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资治通鉴?卷十七?汉纪九》)注:①不,疑“亦”之误。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上始为微行&&&&&&&&&& 微行:暗中出行B.夫南山,天下之阻也&&&&&& 阻:险阻的地方C.而取民膏腴之地&&&&&&&&&& 膏腴:肥沃D.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 拜:授予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及其贾直上大说称善又诏中尉、左右内史D.而诸侯畔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欲除以为上林苑& 今规以为苑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举籍阿城以南& 封府库,籍吏民D.绝陂池水泽之利& 假舟楫者可以绝江河10.下列句子均为东方朔的谏言,分为四组,不是全都说明不可在南山营建上林苑的一组是(&&& )①夫南山,天下之阻也②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③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④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⑤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⑥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⑥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因为微服出行多有不便,要在终南山营建上林苑以供游猎,因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于是让大臣把未开垦的荒地分给当地的百姓。东方朔认为此举不妥,直言进谏。B.汉武帝要在终南山营建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终南山一带是战略要地,而且出产丰饶,在终南山建上林苑于国于民不利。汉武帝因此而提升东方朔的官职。C.汉武帝要在终南山营建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历数历史上帝王营造宫室苑囿,糜费奢侈而导致亡国的教训,希望汉武帝能够引为戒鉴,但汉武帝没有采纳。D.汉武帝要在终南山营建上林苑,是因为吾丘寿王的奏请,虽遭到东方朔的反对,但终于还是决定营建。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铁元素有新用途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12.国际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是(&&& )A.20世纪20年代即已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B.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阐力,并已在某些海域试验成功。C.南极海域在地球海洋中最为“缺铁”。D.硫酸铁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增加30多倍。13.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14.对铁元素的新用途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硫酸铁粉末倾倒入海洋,促进海洋微生物的生长。B.把硫酸铁粉末倾倒入南极海洋,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C.把硫酸铁粉末倾倒入海洋,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从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D.把硫酸铁粉末倾倒入南极海洋,提高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从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15.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B.硫酸铁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海洋微生物的生长量,而且大量增加了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C.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是用于随时显示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对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不起任何作用。把硫酸铁倒入南极海洋,既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又成为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18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19题。江南古镇杨国民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贴。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段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折曲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由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白天,他们在河道里经历了风与浪的搏斗,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地走上来,在古街上溜达一下,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然后在临河的一爿小酒店里坐下来,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就那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过去,一座座的古镇就钩连着他们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时空的坐标轴上,古镇就勾画出他们一条条生命的曲线。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吊脚楼下笼着的一片幽水,正是她那诚挚的的情怀,临河的一扇扇木窗,启阖之间,纳下片片匆匆去来的帆影。在古镇的人流里,你若驻足细听一听,就会发现许多还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他们的祖先或许来自戈壁瀚海,漠漠黄土,因为那贫瘠的土地难以负载他们生存的沉重叹息,遂逐一脉弱水,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择定将古镇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地。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语言,来寄托对它的永久思念。江南的许多古镇,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或许就孕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你看,古镇的四周是广袤的田野,一带萦纡的清流,一抹起伏的山影,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在一处青藤垂垂的院落里,隔了外界的喧嚷,避了市井的诱惑,面壁十年,精研邃思,而一旦出露,怎不叫世人惊愕瞩目?!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蕴足了文化底气,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16.(1)“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这是为什么?(2分)(2)“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蓝,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17.(1)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有哪些?(列举5种)(3分)(2)本文突出了江南古镇乡土风情的哪些特点?(2分)18.(1)江南古镇文明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2分)(2)文章写在古镇的人流里,有许多是从外地迁来的,其用意是什么?(2分)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本文如一曲远方飘来的古老的歌,热情紧凑的节奏之后,悠悠的余韵徐徐而来,显得意境深邃,令人回肠荡气。B.“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王安石《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C.第3段中,作者把“如虹饮水”的石拱桥比作行草书法,这样写显得生动形象。D.文中村姑的形象就是古镇人的形象;村姑的性格就是古镇人的性格。E.本文语言精巧,虚实相生,言简意赅,增强了文章的情趣美和情韵美。五、(15分)20.请补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四句)。(4分)(1)&&&&&&&&&&&&&&&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2)臣心一片磁针石,&&&&&&&&&&&&&&& 。(文天祥)(3)&&&&&&&&&&&&&&& ,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4)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5)&&&&&&&&&&&&&&&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21.结合上下文翻译二大题文言文中两个划线句子。(5分)(1)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2)斥而营之,垣而囿之。22.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以下题目。(6分)甲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乙雨& 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2分)&季&&& 节&景&&& 物&甲&&家家雨,处处蛙&乙&春&&& 天&&(2)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4分)甲:乙:六、(12分)23.从表达效果考虑,下面这段话中应当改写的是哪几个地方?(4分)这一次葛庆是11号车的驾驶员①。训练车是长、宽、高和彩车相同的载重车②。为了保证训练效果③,每个驾驶室的前后、左右的车窗,葛庆都用衣服蒙上了④,让驾驶员凭感觉往前开⑤。功夫不负苦心人⑥。考核时,彩车不偏线⑦,一分钟前行70米,误差不超过两秒⑧。24.以“知识”或者“信心”作为开头的词语,仿照下文写句子。(4分)真诚,虽不是春光里的花朵,却总能指示希望,把憧憬编织成花篮。&&&&&&&&&&&&&&& ,&&&&&&&&&&&&&&&&&&&& ,&&&&&&&&&&&&&&&&&&&& 。25.下面是三类智力资产的价值和生命周期示意图,读后按要求续写句子。(4分)以“通用品牌的价值”开头,写一个含“比较”意义的句子,全面反映图示内容。续写部分不超过35个字。通用品牌的价值&&&&&&&&&&&&&&&&&&&&&&&&&&&&&&&&&&&&&&&&&&&&&&&&&&&&&&&&&&& 七、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请以“位置”为中心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第一模拟一、1.D& A项“屏弃”中的“屏”读“bǐng”;B项铜臭中的“臭”读“xiù”;C项否极泰来中的“否”读“pǐ”。2.C& A项“卓”应为“灼”;B项“驰”应为“弛”;D项“殒”应为“陨”。3.A& “媒介”是指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是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掩饰”强调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罪行,“掩盖”是遮盖或隐藏;“区别”适用于互相联系或统一的事物,“分别”适用于有明显区别的事物,如黑白、是非、主次等等。4.C& A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B项“亦步亦趋”原指做事没有主张,凡事跟着别人走,用在这里不合句意;D项“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现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这里如用原意,又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5.A& B项不合逻辑,应把“吸收了众多的用户”和“向市场……方式”颠倒,C项应是“超出”“意料”,划掉“之外”,D项“设备的质量问题”从属于“事故发生的原因。6.D& ①中的“简直”一词和上句不能很好地衔接,后面的④中的主语能和“每片叶子”保持一致,而⑤能很好地和后面的句子贯通。二、7.A& “微行”为帝王或大臣改穿平民服装出行。8.C& A项“贾”通“价”,“直”通“值”;B项“说”通“悦”;D项“畔”通“叛”。9.D& A项“以为”均为“以之为”,“把……作为……”;B项“所以”均为“用来……的”;C项“籍”均为动词“登记”;D项“绝”依次为“断绝”、“横渡”。10.D& ⑥与题旨无关。11.D& 汉武帝想在终南山建上林苑是因为“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并非是因为吾丘寿王的奏请。三、12.B& 从本文来看,既包括理论上的认定也包括实践上的成功,B项根据全面;A项只涉及理论依据;C项只摆出客观情况;D项只谈了硫酸铁某一方面的功用。13.C& A项第二个分句所谈超出了画线句的内容;B项“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与画线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含义并不相同,联系第一段所说“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来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可能是负增长;D项中一个“并”字,把二氧化碳从温室气体中排除出去,显然错误。14.D& 铁元素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海洋微生物增长,使用铁元素的根本目的在于减缓全球变暖速度,而这种根本目的只有用于南极海域才有可能实现,D项全面地表达了这个意思。15.D& 成为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只是有可能,尚未研究证实。四、16.(1)因为古镇文明是江南文化的精华,是一首乐曲的华彩乐段。(2)突出古镇清流对滋养古镇文明的作用;把古镇清流与长江黄河联系起来,实际上是把古镇文明与华夏文明联系起来,这样写突出了古镇文明内涵的深沉意蕴,深化了主题。17.(1)柔婉曲折的清流,临河构筑的街道,半间建在河上的吊脚楼,“如虹饮水”的古拱桥,窄小的古街,青石板的街面,曲折幽深的小巷,青藤垂垂的院落。(2)博大、深沉、古老、幽雅、恬静、优美、纯朴。18.(1)孕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创作了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2)江南古镇文明是古镇人和外地人共同创造的。19.B、C& B项“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C项作者把“如虹饮水”的石拱桥比作一帧行草书法中笔墨淋漓之间的那一缕墨韵。五、20.(1)落霞与孤鹜齐飞(2)不指南方誓不休(3)宜将剩勇追穷寇(4)绝知此事要躬行(5)长风破浪会有时21.(1)皇上因为道路遥远旅途劳苦,又被百姓所困挠。(2)开拓土地营园林,砌起围墙建立苑囿。22.(1)黄梅时节(或初夏)& 蜂蝶(或叶)(2)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像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言之成理即可)乙:由蜂蝶飞过墙想像邻家的春色(言之成理即可)六、23.④⑤⑧(④改为被动句较好,⑤去掉“让驾驶员”,⑧“秒”改为“米”)24.注意比喻句中套用转折关系复句。25.最高时高于流行歌曲版权而始终低于世界驰名品牌,生命周期比后二者都短。七、26.【例文】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扇窗“哇,××大明星真是酷毙了!”“什么呀?人家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唉,老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教室后面的那几位又在怨天尤人了。我真想告诉他们:模样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选择,然而应记住,上帝在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这是我的座右铭,我不是基督教徒,所以我不相信上帝,但我却深信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我也曾迷惘过,也曾失落过。那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的理科成绩特别差,几乎每门功课都亮红灯。那时我好迷惘,好无助,甚至不敢和同学们在一起,怕他们用“大红灯笼高高挂”来嘲弄我。我惟一值得骄傲的便是我的作文曾获得过省级大奖,但我还是感到自卑,看到那些学习上的佼佼者,总免不了自惭形秽,于是我便把自己整天关在一个无形的城堡里。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一句话,一句给我启迪、促我奋然前行的话,我才打开这座城堡上的一扇尘封的窗,抬起头来,放出眼光,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追寻失落的时光。那天,我刚买来一本杂志,我一如既往地从第一页仔细读起。读着,读着,一行小字倏地映入我的眼帘:你知道吗?上帝是绝对公平的,他每在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打开了另一扇窗。我感到心中突然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豁然开朗起来:为什么我总是埋怨和自卑呢?为什么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扇窗,那一席之地呢?此时,仿佛有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进了窗子,我依稀听到了自卑的坚冰融化的声音,那是多么的舒畅。是啊,我终于透过窗子看到了希望,我为自己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欢欣鼓舞,我为自己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而欣喜若狂。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我终于明白了,每个人都拥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子。上帝没有赐给我灵活运用数理化公式的过人智慧,却给了我一个能巧妙写好作文的头脑,韩寒不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吗?可他同样以他精彩的文章在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扇窗。我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牢记在心中,我感谢它为我指明了航向,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坐标、自己的位置。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告诉自己:前进吧,去寻找你的那扇窗!
&&网站编辑:fpy
&&&&&&&& 下一条:
&&&[0条评论]
&&&[0条评论]
&&&[0条评论]
&&&[0条评论]
&&&[0条评论]
&&&&&& 相关评论
&评论共:0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刀剑神域第二季主题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