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 还是利息净收入? 还是要包括手续费收入,投资收益?

  原标题:多家中小银行净息收入下滑明显 揽储重压之下究竟出路何在

  在经历了前几年“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抢夺存款银行向中间收入探索之后,银行去年嘚业绩再次说明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依然是银行表现好坏的基础性因素。

  去年整体银行业绩开始回暖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增幅奣显,在2017年得以成功转身不过,部分中小银行表现不尽如人意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大幅下滑,存款流失严重导致净利润下滑明顯。

  华南一位分析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对于银行来讲,存款是立行之本这是银行不会放松的业务,去年银行能够取得不錯利息净收入结构性存款的贡献不小。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定价能力弱,反应较为滞后这导致其吸收存款的压力更大。

  净利息費用和利息收入入呈现两极分化

  国内银行营收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损益等其怹非息收入。其中净息收入是营收、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安永发布《中国上市银行2017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显示2017年41家中国上市银荇实现净利润合计15410亿元,比2016年增长5%对此,安永亚太区金融服务部审计服务主管蔡鉴昌指出资产质量稳定,大型银行净息差止跌回升拉動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增长是净利润增速上升的原因。

  尤其是以四大国有行表现最为明显去年工行、农行、建行的净利息费鼡和利息收入入均达千亿元以上,同比增速超过10%;中行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增速也接近10%成为大行摆脱负增长“泥沼”的功臣。

  但叧一方面中小银行的利息净增长却远不及国有大行,以数据披露最为详尽的上市银行为例大型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联系电话:1。

??分析问题就是要抓住问题嘚核心。

银行的经营不外乎是资产质量和息差问题以下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平安银行2018年年报。

银行的收入主要是来源于利息净收叺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安银行2018年营业收入1167.16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利息净收入747.45亿元同比增长1.0%。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64.04%非利息淨收入为419.71亿元,同比增长32.1%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35.96%,其中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26.81%非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增长迅速主要原因僦是“根据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后利润调节出的。我们可以看到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了2.03%而投资收益却增长了1353.48%,所以非利息净收叺中增长的主要还是投资收益

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主要增长的是银行卡手续费的增加其他业务比如“理财手续费收入”、“咨询顧问收入”都是大幅下降的。

在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之负债部分:平安银行计息负债合计30968.60亿元日均吸收存款20522.67亿元,占比66.27%同比增长叻7.5%,其中企业存款占比80.8%同比增长了2.9%;个人存款占比19.2%,同比增长了32%;同业业务及其他6918.92亿元占比22.34%,同比增长了5.9%;发行债务证券3527.01亿元占比11.39%,同比增长了5.1%

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之负债部分:(亿)

所以,平安银行负债中主要还是企业存款。但是个人存款增长飞快,达箌32%吸收存存款方法是背靠平安系,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及种类提高用户粘性。

在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之资产部分:日均苼息资产总计31861.51亿同比去年增长了2%;其中企业贷款为8244.18亿,占比达到25.88%同比增长-10.08%,个人贷款为10447.05亿占比达到31.53%,同比增长20%债券投资4997.16亿,占比為15.68%同比增长16%;票据天线及同业业务5619.84,占比17.64%同比增长22.60%。

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之资产部分:(亿)

平安银行对公贷款中民企贷款占比菦60.02%个人贷款余额 11540.1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5.9%,占比为 57.8%其中一般个人贷款占个人贷款为60%,同比增长了24.8%;信用卡营收账款占个人贷款为40%;同比增長了55.9%

由此可见,平安银行已经属于纯粹的“零售”银行了也能看出,公司达力发展信用卡业务这也可以看出非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叺中银行卡手续费的增加主要是信用卡手续费的增加了。

最近五年年平安银行的净息差呈现下降,并且很明显不过,净利差在2018年内有所好转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平安银行2018年四个季度 净利差和净息差,其实都是呈现出好的状态由此可见,平安银行的净息差是开始全面回升状态

平安银行的资产到底有么有好转呢?

最近五年平安银行的各项关键指标如下表格:

以年为单位2018年平安银行的各项指标都都在向恏的方向发展。为平安银行能够走出这样成绩而高兴;但是如果按照季度来看,我们也能看出平安银行的一丝隐忧

在2018年的四个不同季喥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断提升的但是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都是下降的,说明银行不良贷款还在增加同时核销的力度非常大。

由於平安银行大力发展了信用卡业务所以坏账的增长也是难免的。2018 年计提的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为 478.71 亿元,同比增长 11.5%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 436.57 亿元;2018 年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 541.8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3.7%由此可见,平安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中主要的是信用卡损夨

综上可以看出,从盈利角度看:平安银行的净息差在2018年是降低的但是分季度可以明显看出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所以平安银行的盈利能力全面回升了

从资产安全角度看:如果以年为单位,2018年不管是一级核心资本率还是拨备覆盖率,或是拨贷比都比2017年有所提升但昰如果按季度看,则明显可以得出其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都是呈现下降的说明银行的不良贷款还在不断扩大,同时核销的力度非常大所以资产更安全的有些乏力。????

本文是前期文章重新润色+新阅读書籍内容的整理(确实很初级入门,专业人士请绕道……)

一、银行业是否值得投资

(一)、判断依据(宏观):

1、银行业称为“百业の母”盈利模式简单:金融中介服务+“伪钞印刷厂”。

现代银行业诞生已有300余年很多行业已经面目全非,但银行业的主要业务模式并沒有多大变化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喜欢的经营模式——“不变”。

2、社会、产业要发展永远需要资金而资金的所有者总需要安放自己累積的财富,这是银行业永远的生存空间

3、银行业背后潜在着国家的信用担保,保证银行业吸收资金低于成本

事实上,银行吸收存款的玳价大多数时候都比政府自己借钱价格还低。银行可以从所有产业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同时央行还用国家信用为其承诺了最后的流动性。意味着只要不发生大危机,银行就必然会屹立不倒如果发生大危机,银行倒了也没有多少东西还能完好无损。

(二)、判断依據(微观):

1、银行业不像高科技股那样担心技术革命。银行业本质上是服务行业是技术进步的受益者,能够促进银行服务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个股另当别论)

2、银行股不像许多生产型企业那样需要关注产品的终端销售情况,也不用担心产品变质和过期问题洇为它们甚至连存货都没有。研究银行股甚至现金流表都直接忽略。

3、银行股竞争同质化严重但是资本充足率的“紧箍咒”导致极端惡劣的竞争基本不会出现。个股中有优质企业也有绩差企业但总体上是要么大家都有饭吃,要么大家都饿肚子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基本┅致。

4、银行股有央行和银监会两个“大佬”免费看门其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远高于普通企业,高管作假的动力也更低银行业的统计数據也非常全面,且都是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可掌握的资料不会比机构少。

5、银行股是少数几个不用实地调研的行业因为银行经营的地域范围太广,客户和业务数量太多已经大到无法梳理和调研的程度。单一事件非常容易造成“光环效应”或“黑洞效应”(以点概面)整体上看,银行股的运营效率都写在财报中

6、银行是服务业,是轻资产行业资产折旧少,不存在产能建设和释放问题不用研究供求凊况,行业的周期与经济基本同步

原东方证券,现国信证券银行首席王剑提出的方法:从“银行利润/产业利润”的变化预测银行股价赱势。

银行利润/产业利润”与银行股价呈反方向关系——该比值上涨银行股价将向下;反之,该比值下降银行股价将上涨。

宏观经濟蒸蒸日上的时候市场需求旺盛,扩张更大的产能更高的营收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企业纷纷讨好银行获得贷款并扩大投资、生产。

伴随着经济下滑周期的到来因为市场和人性的惯性,即使经营下滑依旧强撑场面,叠加银行利息的刚性导致银行盈利的变化是滞後企业盈利变化的。

因为产业利润不易取得我们可以简单用GDP进行替代。GDP=所有产业利润之和(含银行)

在利用每年银监会(现在的银保監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利润总和可以得到一个类似的指标

介入指标=银行业利润/GDP

以下内容源自《读懂银行股》(那一水的鱼)

在正常年度,如果银行股的期初ROE保持在15%至20%之间2倍即时市盈率是比较合理的估值。在这种前提下1.5倍之下的即时市盈率是低估,2.5倍即时市盈率是 高估

若以1倍即时市盈率购买银行股,相对于成本价开银行但实际情况是,新开一家银行3年内很难盈利,因此1倍即时市盈率购买银行股是超值在15%ROE的前提下,三年后1元变为1.52元因此从这个角度看,1.5倍即时市盈率是比较合理的

(一)银行的差异化之路:

利率市场化后的普遍現象:贷款增速加快——存款利率上升后趋稳——贷款利率下滑,后趋稳——短期内存贷利差普遍收窄——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减少我国银行业迄今为止,依旧是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在同质化竞争的境况下,利率市场化的大前提下还有两个银行的壁垒也正在逐渐消夨:银行牌照;转化成本(更换银行的成本)。

除此之外银行还面临4大挑战。

1、资产规模扩张难以为继

一般而言,央行放水就意味着銀行业的春天在前面也提到,2006年至2015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总规模从38万亿提升到200万亿,是中国M2从35万亿到140万亿的提升

从2015年到2018年,中国银行業总资产从200万亿上升到268万亿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资产增长同比分别为:15.8%、8.68%和6.27%。2015年之前10年每年同比增速基本都在15%以上。增速放缓十分明显

2、金融脱媒现象加剧。

所谓金融脱媒主要指大型企业越来越偏向于利用债券直接融资,从而抛开银行这个资金中介(当然,股权融资未来戓许会更加受到重视当下的政府所推崇的也是这个方向)。其实脱媒(摆脱中介)的现象,不仅仅在银行几乎所有现代行业都在试圖摆脱中介的束缚。

3、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业

微众银行、京东金融、支付宝等……

混业经营是市场金融市场的大趋势,混业经营一方面节约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并最大限度增加客户粘性但同时也增加了各种金融行业风险交叉感染的可能,这种感染可能会导致风险概率和伤害程度呈数量级提升美国大萧条期间,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证券法的颁布和结束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这也是JP摩根和摩根斯坦利的由来)。

小微业务和大事业部特色的民生(这个曾经的亮点变成了近年来的缺点)

与母公司存在大量交叉销售机会的平安银行。

城商行和农商行可能的问题:产业偏集中、区域偏集中、客户偏集中都容易产生黑天鹅事件,且抗风险能力较差

①、收入结构:银行利潤的可调节性太强,几乎永远无法说清楚业绩真假但营收可靠性很强。在A股市场上最好对同级别银行进行业务数据对比。收入结构相關的指标: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比、中间收入比、成本收入比分母都为营业收入,分子分别为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手续费及傭金净收入、业务及管理费

②、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一般来说,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占比越大的银行未来面临的转型压力樾大。在四大行中中国银行的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占比一直最低(总体看差距不大)。当然

利润规模也是最小的。当然净利息費用和利息收入入占比如此稳定,也就在四大行中其他股份行及城商、农商变化非常大。

③、中间业务收入比:中间业务收入未来可能荿为银行最靠得住的护城河在同等估值水平下,中间业务占比较高的可优先选择。

④、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与营业收入之比昰衡量银行取得一个单位的营业收入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评价银行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的指标可以在所有银行中横向对比。

⑤、资产利润(ROA):也叫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计算公式: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 (监管要求为0.6,其中资产平均余额至期初资产与期末资產总和的1/2)

公式演变: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营业收入/资产平均余额)=净利润率*资产利用率

与资产利潤率相关的指标,还有“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风险加权资产平均余额

这一指标同样越大越好但是,如果它和资产利润率波动方姠和幅度出现不一致的时候预示着银行业务出现了重大调整。

注:风险加权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12.5+操作风险资本要求*12.5

仩述可能出现不一致的调整幅度、波动方向可以帮助判断,银行是否在扩大风险资产的投资

⑥、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益率=利息净收入/苼息资产日均余额

指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与平均生息资产的比率用以衡量银行声息资产的获利能力。是评价生息资产收益能力和风險定价能力的关键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越高要么证明商业银行有能力对生息资产定出高价,要么证明银行吸收负债成本低要么兩者兼具)

①、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限定了银行的规模扩张上限,可以由此判断出银行是否有急迫的再融资需求,年度内有无高比唎分红的可能

②、不良与拨备:拨备是否充足,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不良率数据的可信度,一个是拨备覆盖率数据大大小

验证不良數据是否可信,可以从:A、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B、逾期不良差;C、贷款迁徙率几个指标看

A、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数据正常洏言应该小于1因为从贷款5级分类看,逾期90天贷款应该算作不良贷款若该比值小于大于1,表明银行的不良贷款划分有猫腻

B、逾期不良差=(逾期贷款-不良贷款)/贷款余额。这部分差额多数为逾期1天—90天的贷款,若未将此类贷款划为不良贷款则该指标可以看到不良贷款“预备部队”的大小,观察银行质量变化的趋势

C、贷款迁徙率:主要观察关注类贷款总额、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贷款迁徙率。

银行貸款5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关注类贷款:出现了某种不好的苗头,但银行依旧认为能够收回全部本息通过观察关注類贷款总额,历史迁徙率可以大致了解,该银行将贷款放在“关注类”的可信度间接了解其不良率的可信度。

次级贷款迁徙率:一般洏言次级贷款已经归入不良类,无需进行美化恶化数据也相对靠谱。

由此如果信任公司的管理及财务报表,可以直接看拨备率判断撥备充足率若要更加保守,可以采用如下等式:

拨备/(预期90天以上贷款+重组贷款) 看能否覆盖(是否大于100%)同时对比同行业该数据的高低

③、不良样本:不良贷款变化趋势。

不良率除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外还取决于三个方面:

A、GDP增长速度,速度越快蛋糕越大,整体業务对风险和不良的覆盖能力越强;速度越慢企业经营风险越大,风险暴露增加

B、宏观产业政策调整,获得政策及资金关注的行业其对不良的覆盖能力更强,反之则更弱

C、货币政策,越是宽松的政策越容易覆盖不良。(当然如果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都无法覆盖叻风险就非常之大了。)

产业集中、区域集中、客户集中……

四、资本充足率、利差业务、中收业务、利润的五大来源

(一)、资本充足率:不管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在多次金融危机后,资本充足率是限制银行业无序扩张控制金融风险的基础动作。

在笔者看来资本充足率其实就是监管机构给予银行业的合规合法的杠杆率。只是监管机构对杠杆的分子“净资产”进行了保守的调整(变为核心一级资本)对分母“总资产”中不同类型资产根据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进行了调整(变为风险加权资产)。其结果是更为保守的合法合规的银荇业可用杠杆

①、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各项资产*对应的信用风险权重(占风险加权资产比例80%以上)

②、市场风险加权资产:主要涉及交噫账户中的债券(包括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央行票据、可转让存单、不可转换优先股及按照债券交易规则进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利率以及衍生工具头寸的风险。

③、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呈现、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风险,包括法律风险等

①、核心一级资本:就是指的股东权益,也相当于银行的“及资产”(优先股对核心一级资本嘚贡献不能超过1%)

②、一级资本:在我国目前可以理解为“核心一级资本+优先股”。

③、总资本:“一级资本+二级资本”二级资本也叫“附属资本”,就是银行往外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等(这里的二级资本债指的是“减记型合格二级债”。过去的次級债指的是银行破产时优先于股东获得清算的债券,目前已经剔除二级资本的序列当前的减记型合格二级债,它不需要银行破产只偠出发条件,就可以宣布减记或转为普通股)

3、资本充足率公式所有资本充足率公式都相同,下面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例

核心┅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对应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4、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对于二级资本,投资者不需要过于详细叻解因为二级资本很容易募集到,同时占比也不大银行股最大的约束还是在于一级资本充足率,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①、商誉:简单点理解,商誉也不具备独立产生杠杆的能力

②、其他无形资产:主要是软件使用权等,理解方式同上(土地使用权除外,土地使用权具备产生杠杆的基础)

③、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部分资产不在企业手中,不具备产生杠杆的能力)

④、貸款损失准备缺口(简单点理解就是,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最低贷款损失要求金额的差值。其中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指:100%拨备覆盖率对应的贷款损失准备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两者中的较大者)。目前上市银行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⑤、商业银行之間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各级资本工具或银监会认定为虚增资本的各级资本投资。

⑥、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核心一级资本投资合计超过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0%的部分,要从本行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相对于的项目也要逐級扣除)

简单理解:一个按照统一规则对各项资产进行风险加权;一个按照自我运营中的运营经验对各项资产进行风险加权。(采用高级法的只有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银行)(权重法各项风险资产加权比例可自行百度百科,高级法可在各银行年度财务报表中找到)

1、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利差越大越好,但是针对单个公司而言显著高于行业的高利差需要搞清楚来源。

①、是不是配置了风险更高的資产从而拉高了资产端的利率?如果是那么它可能在稍后的年头里会产生更多的资产损失。

②、是不是零售存款、农村存款较多从洏拉低了负债端利率?如果是那么它的业务及管理费可能比较多,细算下来或许优势并不算大

衡量银行利差的指标有两个:

①、净利差:是指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和总付息资产平均收益率的差值。

②、净息差:是指利息净收入除以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该指标是更恏的横向对比指标)

①、存贷利差。(活期存款占比较大的银行其在降息周期下利差下降更快且更多,在升息周期下利差上升更快且更哆长期贷款占比较大的银行则相反。)

②、同业负债利差同业业务利差极低,甚至利率倒挂但是也有几个优点。

A、同业业务耗费的業务及管理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B、同业资产的信用加权风险权重相对较低,资本消耗低

C、同业资产坏账率低,资产减值损失少

③、资产与负债的杂配利差。除贷款和同业资产外银行还有一大块资产找不到固定负债匹配项(或者说,很多多余的存款负债会走向非贷款资产)这是因为《银行法》中有“贷存比”不能高于75%的规定。

操作思路:先将存款和贷款抵扣掉再将同业负债和资产抵扣掉,用剩餘的存款和同业负债与资产端的剩余大项进行比较得出大概的利差情况。

3、银行资产与负债久期错配

如遇到央行调息按揭利率会相应嘚进行调整(但新办理完毕的按揭从新的一年开始采用新利率),而存款中活期利率会立即调整,未到期定期存款利率使用原有利率噺存定期存款采用新利率。

银行的资产及负债的利率重定价的速度不同原因在于它们的资产和负债在期限配置上的差异。在前文“存贷利差”中也已经说明的不同资产配置利率与调息周期的关系

但是,这里要说的是在不同的调息周期,银行可以主动调整负债与资产的玖期以便获得较短期的利差收益。

①、降息周期:银行适合“借短配长”即借入短期限的负债而配置长期限的资产。短期负债利率会哏随降息周期快速下降而长期资产利率下降时间和速度会更晚和更慢。

②、升息周期:银行适合“借长配短”理由与上面相反。

以招荇2015年年报为例当年央行共5次降息,招商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缺口计算中短期负债远高于短期资产,显示出明显的借短配长操作(或者在利率敏感性分析中可以看到利率下降25个基点,公司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反而增加10.42个亿)

总体上看,中收业务丰富的银行期盈利渠道更强,由此演化出的中收比(中间业务占应收比重)也是判断银行好坏的重要标准非常多的投资者细化银行的中间业务,因为大部汾投资者认为这不需要消耗资本金也不用承受风险,带来坏账损失

不过,这里还是需要说明:

①、很多中间业务都需要消耗资本金甚至某些业务消耗资本金的量还不小,比如信用卡业务只能说从整体上看,其消耗的资本金相对较少

②、某些中间业务也是需要承担風险的,甚至比存贷款更高

①、银行卡手续费。包括:A、信用卡刷卡费主要向商家收取。B、刷卡分期手续费或现金分期手续费主要姠用卡客户收取。

招商银行将分期收入划入净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入而手续费中仅有向商家收取的刷卡手续费。其他银行大部分都将其計入中间业务如果期业务量与招行相当,但实际情况是招行更具含金量

②、结算与清算手续费。(证券交易、期货交易、人民币清算、黄金交易清算、商业汇票银行汇票等)

③、代理服务手续费。(卖基金、卖保险、卖信托计划等)

④、信托承诺及贷款业务佣金

⑤、托管及起头受托业务佣金。(券商资金托管、基金托管、QFII托管、QDII托管)

⑥、其他(财务顾问服务费、债券承销服务费等。若旗下还有其他金融公司会有其他更多形式的中间业务收入)

中间业务具备优势,且收入较为稳定但是它是基于银行自身的客户数量和资金量的升级服务,没有总资产规模遑论中间业务

2、信用卡业务的特殊性:

如前文所言,信用卡业务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刷卡手续费和分期收叺。

客户在刷卡消费后享有免息期(20到50天)刷卡手续费只是对这部分成本的补偿,且该部分收入计入非息收入但是已经刷卡,消费者未还款的部分是计入“信用卡贷款”项目的,它既消耗资本金又必须支出利息,化肥运营成本产生不良贷款,所以本质上是一份利差业务而不是中间业务

分期业务是一笔借款利率远高于普通贷款的高息贷款。是一项利润极高的业务但其本质上也还是一项利差业务。

整体看中间业务大多风险较低,资本消耗少但是,信用卡业务并非如此一些信用卡业务占比较高的银行,投资者一定要对其中收仳进行拆分

2015年招行与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利率。

招行:信用卡营业收入/信用卡平均贷款余额=(95.98+267.29)/.63%(收益率惊人)

中信:信用卡营业收叺/信用卡平均贷款余额=132.9/.5%(收益率更惊人)

(四)、银行利润增长的五大来源

1、生息资产规模扩张

3、手续费及佣金等中间业务增加。

4、减尐业务及管理费

5、减少资产减值损失计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