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学生大学优秀班干部事迹哪个相好?

点击(32595)
博文分类(1821)最新博文博客存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活动公示投票启动
02:11 &  亚心网讯(通讯员 辛文明)5月11日上午,自治区第二届“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各地推荐的50名候选人名单,标志着第二届“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公示投票正式启动。  为在各族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全疆广大青少年树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建设新疆的理想信念,今年3月下旬,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团委共同组织开展了自治区第二届“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  此次评选表彰活动是自治区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18周岁以下的各族青少年均可参加评选。评选标准为: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品学兼优,从小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生活中,做民族团结的事,以个人的力量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五心”(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热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教育活动,表现突出;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勤奋,积极进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50名候选人名单5月14日分别在《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上公示,组委会将在天山网、新疆新闻在线网设置投票区,广大群众可参与评选活动。6月上旬,评出自治区第二届“民族团结好少年”,6月中旬进行表彰。  下页:50名候选人名单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曾丽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4名)  马智,男,回族,13岁,霍城县水定镇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  身为班长的马智带领班干部办民族团结专题板报,提倡班里每位同学办一份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手抄报。玉树发生地震,他带头捐款三十元。这都是他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  马智先后获得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新疆赛区三年级组二等奖、“伊犁州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等称号。  段旭峰,男,汉族,16岁,奎屯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赵元培同学不幸患尿毒症,家里无法支付巨额医疗费。段旭峰得知后,立刻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他还在微博上发出呼吁,带动其他同学,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去年寒假,他得知一位名叫库丽夏提的哈萨克族老奶奶无人照顾,就拿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买上礼物和妈妈一起去看望这位老奶奶。从此以后,他每天坚持步行上学,把1元坐车钱节省下来,每月给老人买一箱牛奶送去。  段旭峰先后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那尔兰·哈哈尔,男,哈萨克族,12岁,新源县第三小学五年级学生。  对于有困难的同学,那尔兰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平时,有同学忘了带学习用具,他就拿出自己的文具借给他们;有同学不会解答问题,他总是热情耐心地解答。对于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他不但自己干,还积极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干。  那尔兰多次荣获校级“三好学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荣誉称号。  娜菲沙·迪力夏提,女,维吾尔族,12岁,伊宁县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  娜菲莎学习成绩优异,当其他同学遇到难题的时候,她都会主动去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许宽越同学喜欢维语,娜菲莎一直利用课余时间教许宽越,使得徐宽越的维语越讲越流利。  娜菲沙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县级“民族团结模范”、县级“民族团结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下页:塔城地区(3人)  塔城地区(3人)  阿合拉·俄扎提,女,哈萨克族,17岁,托里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2011年12月,学校初一年级残疾学生玛迪娜要去乌鲁木齐装手臂假肢,正为来回车费、安装费发愁,家庭生活困难的阿合拉响应学校团委的号召,积极参加玛迪娜的爱心捐款活动。2012年3月,阿合拉还带领同学们在托里县农村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阿合拉先后获得校 “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古丽比娅,女,维吾尔族,15岁, 沙湾县第四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古丽比娅家的邻居是一位汉族孤寡老人,她经常放学后,到邻居奶奶家,陪老人聊天。上初中后,她开始住校,每逢周末回家后,她都要去奶奶家,帮奶奶梳头,做家务。有一天,古丽比娅在返校途中,发现有人勒索两名小同学的钱物,她大胆冲上去阻止。  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2010年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好少年”提名奖。  郁管学斌,男,汉族,12岁,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关小学五年级学生。  郁管学斌经常和同学们去县孤儿院、福利院,给那里的孤儿和老人送去温暖。为了更好地和少数民族同学交流,他还经常去同学家学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郁管学斌先后获得自治区“创新思维大赛”二等奖、校级“优秀学生”等荣誉。  下页:阿勒泰地区(3人)  阿勒泰地区(3人)  迪丽娜尔·阿布力克木,女,维吾尔族,13岁,青河县小学六年级学生。  由于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由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6个民族、30多口人组成的和睦大家庭里。她的奶奶阿尼帕·阿力马洪先后收养了10多个民族的孤儿,奶奶博大的爱在迪丽娜尔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迪丽娜尔主动和班里汉族同学王昕汝结成帮扶对子,利用课余时间为她补习功课。几年下来,王昕汝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迪丽娜尔多次被评为 “三好学生”,2010年荣获自治区首届“民族团结好少年”提名奖。  王思语,女,汉族,11岁,福海县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  班里有个同学是王思语的邻居,学习比较吃力。王思语经常帮助他补习功课。她经常到敬老院帮助少数民族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她一去,这些孤寡老人就高兴地说:我们“克孜巴郎”来了。  王思语先后荣获“民族团结好少年”、“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詹尔克·叶尔肯,女,哈萨克族,9岁,富蕴县第二中学三年级学生。  詹尔克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同学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詹尔克和她的父母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欢乐一家亲》栏目,获得了两台钢琴的奖励,詹尔克和她的父母将其中一台捐给了甘肃临泽蓝天春蕾小学。  詹尔克先后获得自治区第二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幼儿组第二名等荣誉。  下页: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人)  娜日玛,女,蒙古族,13岁,博乐市逸夫小学六年级学生。  娜日玛参加“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帮一”等活动,与结对子同学谢庭燕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了中队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同学巴奥龙家庭困难,学习用品用完了,她就主动把自己的钢笔、本子和新红领巾送给巴奥龙,并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他买学习用品。  娜日玛先后获得校级“三好学生”、“自治区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张睿,女,汉族,14岁,温泉县哈日布呼镇中学八年级学生。  维吾尔族同学木卡达斯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了,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张睿知道后,主动安慰木卡达斯,给她讲做题方法,木卡达斯很快从悲观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张睿先后获得博州“民族团结好少年”、温泉县“十佳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下页:昌吉回族自治州(3人)  昌吉回族自治州(3人)  安妮,女,哈萨克族,10岁,呼图壁县大丰镇小学三年级学生。  安妮是个热心的女孩,经常帮助别人。她的父母承包了学校的食堂,只要看到班里有忘带饭票或饭票丢了的同学,她都招呼同学到自家承包的食堂吃饭。同学肯巴提家庭贫困,安妮就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给肯巴提买了布鞋、袜子和学习用品。  安妮先后获得校“四好”少年、校级“民族团结之星”等荣誉称号。  菲尔凯提,男,维吾尔族,16岁,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学生。  菲尔凯提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民族少年“手拉手”活动,只要遇到有困难的小伙伴,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菲尔凯提与汉族小姑娘王梦园结成了“手拉手”的小伙伴,王梦园教他学绘画,他教她学维语,两个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菲尔凯提被评为校级“优秀班干部”, 2010年荣获自治区首届“民族团结好少年”提名奖。  张志虎,男,汉族,14岁,玛纳斯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学生。  2011年秋季的一天,班上的哈萨克族学生夏特克突然癫痫病发作,倒在地上抽搐。紧急时刻,张志虎迅速组织同学把课桌拼在一起,将夏特克抬到桌子上,打120急救电话,在他有效的组织下,夏特克得到了及时抢救。他还和班里的哈萨克族同学特里克结成互助对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张志虎先后获得学校“优秀班干部”、玛纳斯县“民族团结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下页:乌鲁木齐市(5名)  乌鲁木齐市(5名)  阿尔法·阿尔斯兰,男,维吾尔族,14岁,原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学生。  作为一个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小演员,阿尔法自2005年以来多次拿出自己的报酬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向中国红十字会个人捐款人民币5万元。日赴青海玉树向灾区的小伙伴捐赠一批运动鞋。2009年,当他得知一位农民工的女儿被施工机器碾伤致残,他立即前往医院看望,负担医疗费万余元。  阿尔法先后获得“中国儿童基金会天使”、中国公益总会“2011年中国公益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  阿米娜·艾地力哈孜,女,哈萨克族,15岁,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一中学九年级学生。  在班里,阿米娜和其他民族的同学相互尊重,一起学习,情同手足。生活中,阿米娜时时处处不忘民族团结一家亲,长胜大队6组,居住着一个年迈的老奶奶,生活很困难。阿米娜知道后,经常抽时间帮助老奶奶洗衣、做饭。  阿米娜荣获乌市沙依巴克区“民族团结好少年”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班干部”、校级“民族团结之星”。  艾克拜尔·亚库蒲,男,维吾尔族,17岁,乌鲁木齐第六十六中学九年级学生。  当他听说青岛崂山中学陈晓燕老师身患白血病时,第一时间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为陈老师捐款。暑假里,他踊跃参加家乡教育局组织的“民族团结宣讲”活动,写了上千字的宣讲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到各乡进行宣讲。  艾克拜尔先后获得自治区历史竞赛三等奖、全国叶圣陶杯作文竞赛二等奖等荣誉。  司马义,男,汉族,13岁,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七小学六年级学生。  司马义原名赵旺泽,祖籍甘肃。2009年4月,无家可归的他被维吾尔族居民帕提古丽一家收留至今。在这个维吾尔族家庭里,他收获了亲情,也融入了这个维吾尔族家庭。他每天都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动不便,他经常帮着倒水端饭。在向灾区捐款活动中,他将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献给灾区。  司马义获得乌鲁木齐市小学生民族团结征文一等奖等荣誉。  赵天奕,男,汉族,12岁,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五年级学生。  作为班干部,赵天奕平时主动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和各民族同学打成一片。他家楼下居住着一位哈萨克族老奶奶,年岁大了,子女不在身边,每当闲暇的时候,他就到老奶奶家里,问长问短,帮助老奶奶做家务。  赵天奕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队干部”。  下页:哈密地区(3人)  哈密地区(3人)  卢光磊,男,汉族,12岁,哈密农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五年级学生。  班里的哈萨克族学生叶那患脊髓灰质炎导致身体高位瘫痪,他在家里有父母照顾,到了学校连进出都成了问题。作为班长的卢光磊知道后,主动同其他班干部商量,组织全班十几位同学轮流负责坐轮椅的叶那在学校的活动。  卢光磊和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肩膀和双手给叶那撑起了一片天。叶那说:“是卢光磊和同学们让我感受到了爱,让我可以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是他们让我享受到了阳光。”  卢光磊获得2010年自治区首届“民族团结好少年”提名奖。  吴苋卉,女,汉族,13岁,伊吾县高级中学七年级学生。  吴苋卉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班里的孜拉兰和阿克丹两名维吾尔族同学辅导功课,讲解不懂的数学练习题、搭伴练习英语口语。  吴苋卉先后获得校“优秀学生”、伊吾县“民族团结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古丽胡麻尔·斯坎坦尔,女,维吾尔族,16岁,哈密市第四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2012年3月的一个中午。古丽胡麻尔走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个小男孩被一辆自行车撞伤。古丽胡麻尔替小男孩按住伤口,并和男孩的妈妈一起把他送到医院。  古丽胡麻尔先后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下页:吐鲁番地区(3人)  吐鲁番地区(3人)  沙达木江·如苏力,男,维吾尔族,17岁,鄯善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宝贵子同学因车祸导致大腿粉碎性骨折。沙达木江主动搬到他的房间和他一起住,每天给宝贵子喂水、吃饭。看到宝贵子寂寞地望着天花板,沙达木江将家中新买的电视机搬了过去。  沙达木江荣获校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王帅兵,男,汉族,18岁,鄯善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王帅兵同学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看到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李新同学身体有残疾,王帅兵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他经常带着同学去养老院,给维吾尔族爷爷奶奶唱歌、跳舞、讲故事。  王帅兵先后获得“学雷锋标兵”、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引弦,女,汉族,10岁,托克逊县城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  张引弦从一年级就开始与古丽孜巴、沙依巴、维沙来等几位同学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做作业和玩游戏。谁有了困难她总是热情地给予帮助,有几次维沙来、古丽孜巴病了,她放学后主动到她们家给她们补习落下的课程。  张引弦先后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下页: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3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3人)  百合提亚尔·买买提,男,维吾尔族,16岁,博湖县博湖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百合提亚尔·买买提11岁那年,父亲遭遇车祸,不幸瘫痪。母亲外出做工的时候,百合提亚尔就早起晚睡,照顾父亲。小小年纪的百合提亚尔就赶回家给瘫痪在床的父亲做饭。张晓东同学是他的邻居,有一次不小心摔伤腿骨,为了不让他落课,百合提亚尔便主动承担起上学接送的任务。  百合提亚尔先后获得校“三好学生”、“学雷锋模范人物”、巴州首届“十大孝心典范”等荣誉称号。  马晓勇,男,回族,13岁,和静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学生。  作为班干部、中队长的他,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各种小矛盾。有些同学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马晓勇就把家中的好吃的带给同学们;同学学习上遇到困难,他就耐心地讲解。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以为他家有钱,后来才发现他家也比较困难,父母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  马晓勇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民族团结个人”、“优秀班干部”、“助人为乐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迪力夏提·力提普,男,维吾尔族,11岁,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五年级学生。  迪力夏提在学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中,主动与张留超同学结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迪力夏提发现有些同学的校服已经破损,便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零花钱,给7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换了新校服。  迪力夏提先后获得校级“优秀班干部”、“学雷锋优秀小标兵”等荣誉称号。  下页:阿克苏地区(5人)  阿克苏地区(5人)  木拉迪力·阿迪力,男,维吾尔族,14岁,阿瓦提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学生。  2011年寒假期间,木拉迪力得知同学郭景阳生病后,天天去家里看望并帮助他辅导功课。在班里,为了帮助贺仁杰同学提高学习成绩,木拉迪力主动要求和贺仁杰坐到一起,帮助他复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贺仁杰同学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明显进步。  木拉迪力先后获得县“双语”口语大赛一等奖、自治区“双语口语大赛阿克苏地区复赛”第二名。  菲罗然·托乎提,女,维吾尔族,12岁,拜城县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  作为一名班干部,菲罗然主动协助老师开展班级活动,是老师的得力小帮手。李佳佳同学因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她的学习,考试成绩常常不及格,菲罗然就主动帮助她。李佳佳在她的帮助下,成绩不断提高。  菲罗然先后获得自治区首届“爱我中华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口语大赛”阿克苏地区 “双语宝贝”称号、学校组织“我爱家乡”演讲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杜晓婉,女,汉族,10岁,柯坪县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  杜晓婉热心帮助班里古力亚同学补习汉语,在她的帮助下,古力亚的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她的带动下,班里的同学相互“结对子”,各族同学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越来越团结。  杜晓婉先后获得校级“十佳少年”、校级“优秀少先队员干部”等荣誉称号。  萨木萨克·库尔班,男,维吾尔族,14岁,温宿县托乎拉乡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萨木萨克·库尔班和周利刚是同村不同校的好伙伴,由于周利刚同学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在结对互帮活动中,萨木萨克·库尔班主动承担起了辅导周利刚学习的任务,在他的关心帮助下,周利刚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萨木萨克·库尔班荣获托乎拉乡“民族团结优秀学生”、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马文浩,男,汉族,8岁,新和县第二小学二年级学生。  在学校开展的“一帮一”活动中,马文浩关心他人,从小事做起,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百合提亚同学以前学习成绩一般,马文浩就主动帮助他复习功课,并与他享受学习的快乐。  马文浩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阿克苏地区“四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下页: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人)  麦迪娜·库尔班江,女,维吾尔族,13岁,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麦迪娜·库尔班江,热爱集体,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号召同学们从小事做起,增强各民族同学间的友好互助关系。  柯尔克孜族同学库尔山·白克,学习跟不上。从上二年级开始,麦迪娜主动帮他辅导功课,还经常号召班级同学为他捐赠学习用品。经过3年来的热情辅导和帮助,库尔山·白克每门功课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  麦迪娜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  任海燕,女,汉族,16岁,乌恰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学生。  2011年9月,同班同学董星上体育课时不小心将腿摔成骨折,行动不方便,她便主动留下来,背董星下楼。在她的带领下,班里的其他同学也主动轮流帮助董星。  任海燕先后获学校“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阿依库古丽·艾尔肯,女,柯尔克孜族,13岁,阿合奇县同心中学七年级学生。  阿依库古丽·艾尔肯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每年古尔邦节、肉孜节,阿依库古丽·艾尔肯总是组织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主动邀请汉族同学到家里一起庆祝节日。中秋节时汉族同学也邀请少数民族同学到家中做客,这种“你到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的活动,更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  阿依库古丽·艾尔肯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下页:喀什地区(5名)  喀什地区(5名)  阿布都克热木·阿布拉,男,维吾尔族,17岁,叶城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学生。  在学校里,阿布都克热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和各族同学和睦相处。程向强同学身体不便,上下楼都需人帮扶,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阿布都克热木坚持背程向强上下教学楼。课余时间,他和程向强一起探讨学习难题,使程向强的学习逐步提高。  阿布都克热木荣获“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阿依加玛丽·阿布力米提,女,维吾尔族,15岁,叶城县铁提乡中学八年级学生。  阿依加玛丽在家时,只要有时间就到附近的汉族邻居家帮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深受大家的喜爱。她经常与戴转红同学一起互学双语,共同探讨学习上的难题。不同民族的同学之间发生小矛盾,她都能积极化解。  阿依加玛丽先后获得 “三好学生”、 “优秀班干部”、“民族团结标兵”等荣誉称号。  者琪,女,回族,12岁,疏附县第二小学六年级学生。  者琪三岁的时候随爸爸下乡,在那里认识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维吾尔族伙伴古丽,每逢节假日,者琪的妈妈都会带着她去古丽家,陪这个小姐姐和她的妈妈阿依努尔。2008年,古丽不幸离开人世,从此者琪就把古丽的妈妈当做自己的干妈。她用一颗童真的爱心温暖了痛失女儿的阿依努尔妈妈,让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者琪先后四次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 2010年荣获自治区首届“民族团结好少年”提名奖。  令政,男,汉族,14岁,泽普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泽普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半寄宿制学校,看到一些家长在农村的同学换洗衣服少,令政就动员家在县城的同学给他们捐衣捐物。艾力尔江·玉买尔同学数学和英语成绩不理想,令政主动帮助他。阿力木江同学的语文成绩不好,令政帮助他从作文入手很快地提高了成绩。  2010年,令政被授予“民族团结小使者”荣誉称号。  努尔扎伊·莫明,男,维吾尔族,12岁,巴楚县双语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努尔扎伊·莫明与汉族小朋友马海是好伙伴,他们常常互相帮助。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几个学生在欺负一名年龄小的同学,努尔扎伊跑过去拉开他们,说:“你们是哪个学校的?看一看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们还配做少先队员吗?”  2011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干部”。  下页:和田地区(5名)  和田地区(5名)  买迪娜·买吐地,女,维吾尔族,12岁,洛浦县布亚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麦迪娜·买吐地先后两次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捐献给灾区的小朋友。  在班级组织的“讲团结,树新风”的主题班会上,身为班长的她为同学们讲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及时将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事情在校园广播里进行广播,宣传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点点滴滴的民族团结故事。  买迪娜先后获得学校“三好学生”、地区“十佳双语少儿”等荣誉称号。  2010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好少年”提名奖。  李赛,男,汉族,14岁,民丰县若克雅乡民汉中学七年级学生。  日,瓦日斯江同学发高烧,李赛同学及时将他背到医院治疗,同时将每天所学的新课程带到病房给瓦日斯江同学补习。在李赛同学的帮助下,瓦日斯江没有因住院耽误功课。  李赛先后获得学校“三好学生”、 学校“民族团结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刘悦,女,汉族,17岁,和田地区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同班同学阿迪拉因父母离异,影响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刘悦主动与她谈心交流,帮她辅导功课。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阿迪拉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刘悦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2012年在学雷锋演讲比赛中获奖。  凯迪尔丁·图尔洪,男,维吾尔族,14岁,民丰县民汉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  在“学雷锋 献爱心”活动中,他把积攒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来。  他在班里带头组织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促使班里的同学关系越来越亲密,越来越团结。他还主动与家庭贫困的同学、智障儿童结成好伙伴,帮助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曾先后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2010年荣获自治区首届“民族团结好少年”提名奖。  吐孙尼沙·买吐尔孙,女,维吾尔族,14岁,和田市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  日,从同学家中做完作业的吐孙尼沙途经和田市玉泉休闲广场时,发现一名汉族小女孩掉进了冰窟窿里。她立即跳进刺骨的冰水里,将落水的小女孩救了上来,并把她送到了奴尔巴格街道办事处,与街道工作人员一起把落水女孩送到了父母身边。  吐孙尼沙先后获得“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下页:克拉玛依市(2名)  克拉玛依市(2名)  王晨龙,男,汉族,16岁,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初三学生。  王晨龙的同学由8个民族组成。作为班长,每年的古尔邦节联欢活动,他都精心策划,通过节日文化活动使各族同学更加和睦、融洽。学习生活之余,王晨龙有时间就练习维吾尔语。每年暑假过完,内初班的同学一回到三中,他就早早等在学校,帮同学搬行李,整理宿舍。  王晨龙先后获得克拉玛依市“优秀班干部”、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赛比汉·夏甫开提,女,维吾尔族,12岁,克拉玛依市第十小学六年级学生。  赛比汉·夏甫开提经常到克拉玛依聋哑学校,看望那里的聋哑孩子,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和课本。  “5·12”汶川大地震后,她用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还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书包、笔和本子等学习用品寄给灾区的同学。曾先后荣获“十佳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下页:石河子市(1人)  石河子市(1人)  热孜宛古丽,女,维吾尔族,12岁,石河子市第六中学四年级学生。  在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中,她关心同学,从小事做起,遇到有困难的小伙伴,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日中午,热孜宛古丽在石河子市老街金城花园附近捡到了一只黑色皮包,里面有一些存折票据,她立刻交到学校德育处。皮包内的支票和存折价值9万7千元。  热孜宛古丽先后获得 “优秀大队干部”、“拾金不昧好少年”等荣誉称号。(458) | (0) | 收藏 (0) |
这些人也更新了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班干部个人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