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吧大炼油环评过了发改委批复了吗

唐山曹妃甸钢铁等产业规划落空 或面临“烂尾”
发布日期:
本文地址:/gangtie/n_.aspx
供求方向:
供求标题:
供求内容:
企业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传真: 021--8 电子邮件:
QQ群:硅铁 5993673 | 金属硅
| 锰产品 274038 | 铬产品
| 镍产品 4225597 | 钨产品
| 稀土产品
| 多元包芯线
以上群号仅对会员开放,加群请提供公司名称及登录名以验证身份>>>>>>信息内容【字体:
中化的逆袭:梦圆大炼油生不逢时?
&&&&中化集团垄断国内化肥、原油及其他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的日子已不复存在。泉州炼油的上马,让中化成为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后第四家拥有独资炼厂的央企,这被业界和媒体赋予了打破巨头垄断的符号意义。  中化集团垄断国内化肥、原油及其他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的日子已不复存在。在艰难的突围中,仍要面对“三桶油”的围追堵截和炼油过剩的局面
  刘德树终于可以安心了!
  8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称“中化”)泉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正式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核准。项目总投资高达290余亿元,预计将于明年6月交付使用,明年年底进入商用。
  自1998年执掌中化以来,带领中化摆脱困境,突破三桶油对“大炼油”项目的垄断一直是刘德树心中的梦想。“死守原油进出口业务是死路一条。”刘树德不止一次提醒公司上下,“只有转型为能源公司,中化才有生路。”
  14年的等待之后,今朝最终梦圆。在“三桶油”的强势围堵之中,中化成功突围,成为第四家拥有独资炼厂的央企。
  不过,突围之后的中化并不能就此停歇下来。经济危机、需求不振、产能严重过剩、炼油全行业亏损,泉州大炼油未来面临的市场环境并不容乐观。强势的中石油、中石化几乎独占分割了成品油市场,中化要想插足难度已今非昔比。
  补齐全产业链、梦圆大炼油后,刘德树带领的中化今后的战役如何推进?
  全产业链之梦
  在油气业务上,要拥有从勘探开发到炼化与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是四万多名中化人已经做了很多年的梦。这个梦的开头,是一段生死存亡的艰难岁月。
  中化的前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化独家垄断着国内化肥、原油及其他化工产品的进出口业务,是当时中国重要的贸易窗口企业。上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次向日本出口100万吨大庆原油,就是由中化负责的。
  1998年,能源行业大重组,中化的好日子也就此戛然而止。国家赋予了中石油、中石化原油进出口经营权,中化的独家垄断局面被打破。同时,中化的化肥垄断权也在行业经营体制变革中失去,中化赖以生存的进出口代理经营业务面临严峻挑战。 屋漏偏逢连夜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让中化受损严重。外资银行纷纷逼债,中化资金链断裂,发生支付危机。此时的中化,可谓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用刘德树的话来说,中化当时是已经“死过一次”。
  也就是在1998年初,刘德树由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董事长调任中化总裁。 面对中化的惨痛现状,刘德树痛定思痛。仔细梳理中化的业务构成后,刘德树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想法:中化死守原油进出口业务是死路一条,只有延长产业链,从贸易型公司转型为能源公司,中化才有生路。
  但是,怎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这对当时刘德树刚刚接手的中化来说,可不是一件想做就能立刻做到的事情。“上无油田、中无炼厂、下无加油站”,这就是摆在刘德树面前的现实,打造完整产业链,几乎是从零开始。
  “勘探开发石油,首先得要有油气资源区块吧?中化是没有的。1998年的油气行业重组,陆上石油归中石油、中石化,海洋石油归中海油,哪里有中化的份?”中化内部人士说。
  无奈之下,中化只好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从外到内”之路。依托在做石油进出口贸易时积累的海外运作经验,中化开始在国外四处寻求油气区块的收购、参股机会。2002年,中化成立了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从中东沙漠,到美洲丛林,再到大洋海岛,中化海外找油的脚步遍布全世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中化一举成功收购了挪威Petroleum Geo-Service ASA公司(PGS公司)下属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全资子公司――阿特兰蒂斯挪威控股有限公司(Atlantis),参与了该公司在阿联酋、阿曼、突尼斯等国12个油气区块的权益,实现了中化上游油气资产零的突破。
  此后,中化的海外找油就开始不断有斩获。2003年当年,还收购了美国康菲公司的CRS资源(厄瓜多尔)有限公司,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进一步扩大。在2007年,中化再一次完成了一项标志性收购: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化石油有限公司(开曼),完成了对NEWXCL公司100%的股权收购,从而取得在渤海赵东石油区块的部分权益,中化找油脚步第一次踏上了祖国的领土。
  如今,中化最终可以扬眉吐气,以“中国第四大国家石油公司”自居了。而刘德树的底气,是中化官网对外宣示的这样一组数据:
  截至2011年底,公司在巴西、哥伦比亚、阿联酋、也门、突尼斯、厄瓜多尔、秘鲁、叙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等10个国家已拥有23个油气合同区块,基本形成以中东、南美为核心的战略发展布局,权益内剩余油气可采储量达4.1亿桶(油当量),2011年权益内油气产量2201万桶(油当量)。
  大炼油破局
  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一步步迈进的同时,发展炼油业务、扩张中化的炼油与销售网络,则是刘德树紧密推进的第二步棋。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由中法两国企业共同投资兴建了我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石化企业――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原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年,中化为最大股东。
  虽然,这是中化员工喜欢挂在嘴边的一个大项目。不过,刘德树并不满足,1000万吨的炼油产能,还是四五家股东所有。刘德树期望的是,中化要拥有独资炼厂。
  与上游突破“从外到内”一样,刘德树最先把眼光放在了海外。
  2005年,韩国仁川炼油厂濒临破产。这是韩国第五大炼油厂,年炼油能力1400万吨。这引起了刘德树的强烈兴趣。中化火速杀入,报价6.76亿美元,击败其他投标方,成为仁川炼油厂独家收购方。
  这桩看似唾手可得的买卖,眼看就要成功了。在最后关头,却因花旗银行的意料之举而失败。花旗银行是仁川炼油厂的债权人,拥有逾8.5亿美元的债权,对该交易有最终发言权。花期银行的极力反对,使中化被迫出局。
  不过,刘德树并没有死心。当年十月,在刘德树力主之下,中化做出了在泉州建设炼油项目的决策。2006年9月,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门负责泉州大炼油项目的推进工作,中化的炼化破局之旅由此正式上路。
  中化的不安分举动,立刻引起了其他石油巨头的警觉。针对中化的围堵,也在不知不觉间展开。
  2009年4月,中化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文,获准在福建泉州建设1200万吨/年的炼化装置“开展前期工作”,可是,此后呈送给国家环保部的环评报告迟迟不能获批。
  事后多方打探才了解到,是中化竞争对手强势干预的结果。无奈之下,中化只得一边做泉州炼油开工建设的前期准备,一边悬着一颗心等下去。
  这让刘德树急不可耐。2011年初,他亲自“挂帅”,出任泉州石化董事长,并派出副总裁杜国盛坐镇泉州。刘德树更是亲赴福建,就泉州石化项目密集拜访当地政府高层,以求得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要求地方上报项目时将泉州炼油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上报。
  最终,中化泉州大炼油被列入了“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重点规划项目。 2011年8月,中化最终拿到了国家环保部的环评报告批复。 此时,泉州炼化上马的条件基本已经齐备。泉州炼油建设现场,该做的前期工作基本都已经做完,中化就等着发改委一声令下,泉州大炼油主体工程就可以热火朝天地开始建设。
  又等待了一年之后,时至2012年8月,中化泉州炼油再次迎来了“好运气”。在经济不景气的压力下,政府部门大规模放行大项目,以扩大投资、刺激经济。中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由此顺利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核准,开工“路条”获批。
  面对这张等了七年之久的“准生证”,中化高层可谓是喜出望外。“这是中化在石油炼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化多年来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不断完善石油业务产业链的重要成果。”在公司官网对外发出的通告中,中化如此评价泉州炼油获批的意义。[首页]&&&&[上一页]&&&&&&&&&&&&选择页数12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编辑:若玉 实习编辑:柴莹
? ? ? ? ? ? ? ? ? ?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天津分社网络中心 京ICP00006号 〖〗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曹妃甸工业区烂尾 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战略或受挫_山东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99,372贴子:
曹妃甸工业区烂尾 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战略或受挫收藏
记者 刘玉海 刘罕 杨曙霞“曹妃甸不行了”、“曹妃甸玩不下去了”、“曹妃甸成了烫手山芋,哪个官员都不愿意去”……流言,如同一个可怕的幽灵,在曹妃甸、在唐山徘徊。位于渤海湾西侧、隶属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唐山、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其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战略的成败,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十一五”时期,曹妃甸与天津滨海新区相互竞逐,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开发中最受瞩目的双子星座。然而,似乎是一夜之间,曹妃甸就从荣耀的巅峰坠落,挣扎于生死边缘:原计划构建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正在落空,而早期用于基础设施开发的巨额投入,正迎来偿债高峰期,紧绷的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危险。“如果曹妃甸能撑过这几年的艰难期,也许还有重新崛起的可能;如果撑不过去,曹妃甸就完了……”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官员和学者表示。一度的“明日之星”曹妃甸何以陨落?本报记者奔走京津冀三地,历时近月余的调查显示:这其中有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的误判,有2009年那波4万亿刺激政策的推波助澜,有强势官员的好大喜功,也有河北、唐山区域开发操盘者的经验不足,更有中国过去30年土地开发、投资拉动式发展模式的不合时宜,等等。而且,曹妃甸或许只是一个缩影,其遭遇带来的昭示之一是,在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传统投资拉动的土地开发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今天各地热衷的大规模的新区开发建设,亦存在走向“曹妃甸式败局”的可能。
对于山东的一些沿海、滨海新区有什么启示借鉴意义吗?
1. 被搁置的国际生态城建设曹妃甸优先建设临港商务区,意味着生态城将被无限期搁置,已经停工的项目,也极有可能长期烂尾一圈蓝色的建筑施工围挡圈起了滦(县)曹(妃甸)大桥施工现场,黄色的起重吊、白色的混凝土搅拌机静静地矗立,预制好的桥梁横卧在荒草丛中,已经扎好钢筋骨架而未及浇筑的桥梁则锈迹斑斑、扭曲变形,木料和钢筋杂乱地堆放,两排尚未架上桥梁的桥墩整齐地伸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桥墩上预留做连接之用的钢筋裸露在外,被雨水侵染的锈迹一缕一缕染黄了桥墩,印刻着岁月的沧桑。忽然,“汪汪”几声犬吠划破午后荒野的寂静,惊动建筑工地移动板房内一位中年男人推门而出。他是该项目施工方葛洲坝[0.20% 资金 研报]集团在这个工地上的唯一留守者。他告诉本报记者,项目2010年开工,建了一年便停工,至今仍无重启的音讯。滦曹大桥是被誉为“明日之城”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最重要的基础交通设施滦曹公路的关键节点。不仅大桥烂尾,这条规划全长12.4公里、路基宽52.5米、计划投资9.4亿元的一级公路也已烂尾:公路只修了一段,而这一段路以绿化隔离带为界,一半已经铺好柏油路面,另一侧路基尚未完工,裸露的黄土上已草色青葱。滦曹大桥东南约500米,是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科教园区,计划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搬迁后的新校区。根据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奠基仪式现场留下的项目简介,这两所高校新校区的总投资接近10亿元。如今,科教区内,整栋整栋未完工的大楼废弃在荒野之中,有的已经封顶,有的框架尚未完工。科教园区项目施工方之一中铁十五局的留守人员汪师傅告诉记者,这一项目从2011年底停工至今,公司只拿到过2000万工程款,垫资7000万元。从科教区往南,是彩虹家园、美和城、万年丽海花城等住宅楼盘,彼此相距遥远,中间是大片的荒地,有的楼盘尚未完成外立面装修;已经建好的万年丽海花城,虽然房屋已经大部出售,但基本无人居住,小区唯一的两家餐馆的服务员都感叹,“闲的太无聊”。虽然生态城内人迹稀少,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馆依旧照常开放,生态城筹建处也依旧挂着牌子。“筹备处不能撤的原因是有大量外债。”曹妃甸管委会一位前官员说,“筹备处一旦撤销,就都成了政府债务”。该官员介绍,生态城目前一共投资280亿元。不过,据一位曾在生态城管委会高层任职的人士介绍,280亿元有夸大的成分,实际投资可能在100亿元左右:投资公司融资二三十亿,施工方垫资二十亿,吹填造地十亿,滨海大道十亿左右,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开销,基本也就在一百亿。留守生态城项目部的中铁十五局的汪师傅说,现在唯一的希望是早点结束这个项目赶快撤离。但他不知道的是,唐山官方早已调整发展思路:战略收缩,优先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内的临港商务区,为曹妃甸工业区提供生活、休闲、居住配套——而根据最初的规划,曹妃甸工业区的配套生活区就是远期规划人口80万的生态城。这一调整意味着生态城将被无限期搁置,已停工的项目,也极有可能长期烂尾。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虽然烂尾,但其只不过是曹妃甸工业区的配套城区,其建设也只是刚起步,与之相较,已累计投资超过3000亿元的曹妃甸工业区的烂尾风险则更为可怕。
2. 四大产业战略规划落空这迫使唐山市向几十年的“冤家对头”天津低头,希望与天津港[0.84% 资金 研报]合作,形成类似于宁波港[0.41% 资金 研报]与上海洋山港的协作关系。5月初的一天上午,曹妃甸临港商务区大街,几个东北人在街边万居昱海澜湾建筑工地大门前徘徊。他们慕名而来,以为曹妃甸的工作机会要比家乡多。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万居昱海澜湾和附近的君瑞联合农贸市场在2013年春节前就曾发生过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并在今年“两会”期间成为“维稳”的重点“关照”单位。自2003年曹妃甸通岛公路开工、曹妃甸大开发正式拉开序幕以来,曹妃甸先是在2008年前后遭遇一轮欠薪停工潮,继而又在2011年后再次陷入困境,延续至今。比这些建筑项目遭遇挫折更可怕的是,曹妃甸工业区最初规划的“四大”产业正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之初,基于其港口、资源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四大战略产业。然而,如今其港口吞吐业务虽发展迅速,却只是“过路财神”。从全球港口发展情况来看,无商不富,无贸不活。曹妃甸港虽然已经成为集疏运大港,吞吐量在2012年逼近2亿吨、跃入全国十大港口之列,却没有贸易功能。曹妃甸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刘文彬之前曾披露,曹妃甸吞吐量1.75亿吨中近1.6亿吨为过境货物,吞吐货物总市值虽突破1000亿元,但除运输环节外基本不在本区域产生效益。“港口只提供装卸和临时堆放,一吨煤港口只能收一元钱。”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卢泽祥说,“如果能提供选煤、洗煤、配煤等服务,一吨煤港口可收取10元,商家则可多卖几百元。”在效益微薄的情况下,曹妃甸还面临着新的码头建设任务。这迫使唐山市向几十年的“冤家对头”天津低头,希望与天津港合作,形成类似于宁波港与上海洋山港的协作关系。但对于长期龃龉的曹妃甸与天津港而言,由竞争走向合作显然需要时间解开心结。曹妃甸赖以上马的关键项目、也是其“大钢铁”产业的寄托者——首钢千万吨炼钢项目,亦遭遇困难。自一期1000万吨精品钢铁项目上马以来,事故频发,损失惨重,且成本远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至今仍未扭亏。而由于首钢一期项目的严重亏损,二期项目遂变得遥遥无期,至今尚未报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让一位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更为忧虑的是,近年来中国钢厂向南方布局的趋势愈加明显。“中国的钢铁消费主要是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南方地区,钢厂布局正逐渐向这些地区倾斜。”该官员表示,包括首钢收购水城钢铁和贵阳特钢在内的北方钢企布局南方的举动就是明证——目前,北方大钢企除包钢外,几乎全都在南方布局。尤其是拖延多年的宝钢湛江项目去年获批,更是被视为钢企向南方布局这一战略思路的有力证据。此外,中国钢企越依赖进口铁矿石,在南方布局钢厂优势就越明显。而这毫无疑问将为曹妃甸的“大钢铁”之梦罩上一层浓厚的阴影。曹妃甸工业区“大电力”产业的关键,是规划总装机容量6600兆瓦、总投资规模近300亿元人民币的华润电厂。目前,华润一期600兆瓦发电项目已于2009年6月投入商业化运行。二期2000兆瓦项目尚处于跑前期准备工作批文的阶段,何时能够落地,还难以确定。对曹妃甸而言,更为关键的是,电厂作为工业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意义非凡,但作为一种产业,其带动作用颇为有限——尽管,作为循环经济示范区,电厂是基础环节,但目前循环经济仍仅限于口号和规划。电厂的余热,并未按循环经济的要求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料。曹妃甸的大石化产业,则喜忧参半而又夹杂着滑稽与荒诞。曹妃甸设想中的大石化产业,一是就近利用本地冀东油田的石油资源,尤其是南堡10亿吨整装大油田的资源,一是利用深水码头的优势进口原油。但曾经令温家宝总理“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并于2007年五一节前往曹妃甸与冀东油田工人共度节日的南堡发现10亿吨整装大油田的消息,最终被证明勘探并不准确。对于前者,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在曹妃甸的商业储备基地已经建成。据唐山市发改委官方透露,中石化下辖燕山石化12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只剩下环评收尾工作,“最快将于7月开工,至迟下半年也肯定开工”。但上述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告诉记者,“中石化不会马上动工”,他肯定地说,“我和中石化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谈合作,历经中石化几任领导,且100万吨乙烯项目都列入‘十一五’规划了,但到现在都没见实效”。他的分析解释是,“十一五”期间中石化已经在天津启动了12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和如此近的距离内再开工这么大的项目。而且“即便项目已经批下来了,中石化开不开工还要看中央的脸色行事”,在其看来,直到今天,曹妃甸在中央的决策支持上,依然无法和天津滨海新区相提并论,“这样一来,曹妃甸的石化根本弄不成。”远期来看,由于中俄大炼油、中(国)沙(特阿拉伯)大炼油都已确定落户天津滨海新区,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中央几乎不太可能再在距滨海新区不足百公里的曹妃甸部署大的石化项目。这位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还认为,唐山的大炼化应该与中石油合作——年产量500多万吨的中石油冀东油田就靠近曹妃甸,但后来的实际决策却选择了与中石化合作,其决策过程亦有需反思之处。
3. 中日生态产业园停滞不前曹妃甸几乎成了烫手山芋,领导更换频繁,任职时间一个比一个短,官员都不愿意去曹妃甸任职。除四大战略产业之外,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访问中国期间,唐山市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河北和内蒙古力推的内蒙古在曹妃甸建立的临港“飞地”产业园,如今也都遭遇困境。时至今日,记者看到,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落户项目寥寥,大片的土地闲置荒芜,民主党的鸠山由纪夫首相下台后,更是缺乏推动力;内蒙古在河北的“飞地”产业园,见诸公开报道的只有承德产业园在2009年在9月有两个项目开工,此后便再无项目开工的消息。除了上述产业,曹妃甸整个招商和项目建设形势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虽然调子一直喊得很高,号称每年有几百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但你在岛上看到的主要项目还是好几年前的,最近几年并没有太大的项目落地”,上述曹妃甸前官员透露,2011年曹妃甸曾经举行过有主要领导剪彩的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但140多个项目至今一个都没建成。”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曹妃甸工业区的投资近年来呈现下滑态势。2008年,曹妃甸工业区完成投资327.6亿元,增长36.6%;2009年曹妃甸新区完成新增投资1023亿元;亿元;2011年下降至600.9亿元;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600亿元以下。“2012年的投资计划并没完成,后来被迫在人大会上重新调低投资计划目标。”唐山市一位参加过前述人大会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曹妃甸的发展,关键是在产业。”唐山当地的一位经济研究人士说。但他对曹妃甸目前规划的产业前景感到悲观。“曹妃甸的产业布局是重型化的,正赶上中国开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这是最要命的。”这位经济学者分析道,“中等收入国家是什么概念?就是国民经济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过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中等收入国家以后,基本上都建起来了,只不过是修修补补提升的问题,就不需要大规模消化基础能源和原材料;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开始从实物消费转向第三产业的服务消费……这将对曹妃甸布局的传统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这样的发展形势和悲观的预期,使曹妃甸甚至是唐山市都弥漫着消沉的气息。“最初到曹妃甸工业区的人,包括政府部门的选调生,个个都豪情万丈,有一种大开发建设者的自豪感,但现在已经不行了。”唐山市一位处级官员感叹。“曹妃甸现在确实遇到了困难。”一位参与过曹妃甸早期开发的官员说,曹妃甸几乎成了烫手山芋,领导更换频繁,任职时间一个比一个短,官员都不愿意去曹妃甸任职,“甚至连不分管经济的政法委书记都派过去做过管委会主任,可见情况之糟糕”。然而,比起产业发展,曹妃甸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融资。巨额债务偿还压力,使其资金链处于崩溃的边缘。
“败于天津”的共识一位唐山市官员对记者表示,相对于天津一年几千亿的投资,如果挪几百个亿的小头给曹妃甸,曹妃甸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般田地。虽然上述受访者在“败于形势”还是“败于决策”上存在争议,但几乎都认为,曹妃甸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是“败于天津”。与相距仅38海里的天津滨海新区的关系,一直是曹妃甸从建立之初就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处理与滨海新区的产业关系,涉及到曹妃甸未来往什么方向发展。曹妃甸与天津相隔如此之近,而其依托的资源——港口、石油——是如此雷同,甚至瞄准的产业结构也都偏于重化工,迎头相撞似乎不可避免。除了前述石化产业和港口方面曹妃甸与天津的竞争外,两地整个产业布局更是反向而行:曹妃甸的重点是重化产业,而天津将紧邻曹妃甸的北部规划为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居住等功能,而越过海河向南大规模填海造地已部署重化产业;同时在传统的港区吞吐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并未考虑借重曹妃甸的港口优势,而是花大代价在滨海新区南部重新开挖航道、建设码头。尽管两地有着如此直接的竞争关系,诸如2006年唐山市长张国栋“曹妃甸与滨海新区之间存在竞争,主要的竞争在炼化方面”的率直发言仍然罕见,更多的时候,曹妃甸与天津则是心照不宣、私下较劲儿。在很多唐山官员看来,在曹妃甸与滨海新区的区域竞争中,天津虽有自身的优势,但主要是政治优势。一位唐山市官员对记者表示,相对于天津一年几千亿的投资,如果挪几百个亿的小头给曹妃甸,曹妃甸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般田地。“曹妃甸的发展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萧何就是京津冀区域合作、首都经济圈。”曹妃甸管委会一位前官员认为,曹妃甸从建立的第一天就不仅仅是着眼于唐山自身的发展,而是着眼于整个京津冀的区域协调发展——如果着眼于唐山自身,根本用不着开发曹妃甸。京津冀合作虽然学术界和舆论呼吁多年,但真正动真格去做的时候,仍然比较落后。有官员事后分析,如果当时采取区域合作,由天津港[0.84% 资金 研报]入股曹妃甸港作为它的主要股东,以天津港良好的货源、曹妃甸良好的港口资源强强联手,走一种市场化合作的道路,包括土地合作,曹妃甸港也就做起来了,“但由于中国不完全的市场化经济催生了一系列问题,各地都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谋发展”。“事后冷静地分析,对于天津滨海新区的问题和曹妃甸的问题,还是应该从国家大的环渤海战略来看,从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来看。”该官员说。
曹妃甸的非典型膨胀之路前来参观考察的院士、专家在感叹曹妃甸开发场面之震撼之余,就告诫说,“曹妃甸太大了,你控制不了这个大盘子。”在外部形势、发展思路之争以外,曹妃甸开发中“摊子铺得太大”被认为是其遭遇困境的又一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最初的经济区开发——14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开发区,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小规模起步、滚动开发。然而,本世纪以来,中国的区域开发,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曹妃甸则是这股园区开发浪潮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格局等多种力量推波助澜下,最初规划仅为3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逐渐膨胀。当其膨胀到足够庞大时,也就足够脆弱,以至于形势一有风吹草动,局面就近于失控。原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薛渤珣此前接受采访时曾介绍,曹妃甸工业区最初规划仅30平方公里,后来改为250平方公里,接着是310平方公里,最后经扩展到1000多、2000平方公里,“变数很大”。曹妃甸的正式开发始于2003年,但其谋划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展开。“当时河北沿海三个城市,秦皇岛最早被纳入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而唐山一直没有被纳进来,唐山就希望通过曹妃甸开发推进外向型经济建设,有建设深水码头优势的曹妃甸就成为了重点。”唐山当地一位经济学者介绍。在唐山谋划开发曹妃甸的同时,首钢也打起了曹妃甸的“主意”。由于首钢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日益严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秘密开展搬迁的选址工作,并登上曹妃甸。首钢与唐山的一拍即合,使曹妃甸开发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本世纪初,时任唐山市委书记张和明确提出唐山发展的“蓝色战略”,并决定在未获中央批准的情况下,“化整为零”、先由唐山市出资建设到曹妃甸的通岛公路。此路一通,形势大变。“中央领导接踵而至,有影响力的领导一来,凡是对曹妃甸有反对意见的人就都不表态了。”一位唐山市官员回忆道。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首钢搬迁曹妃甸,则是曹妃甸发展进程中又一里程碑事件。此前,唐山市曹妃甸的规划还只是在曹妃甸岛前端填海造地30平方公里,布局矿石原油码头、钢厂,形成一个小三角,后边修一条铁路连接大陆。随着首钢搬迁——仅首钢就需要占地20平方公里——和其他大项目的落地意向,曹妃甸的规划一下扩大到60多平方公里,加入了石化、电力产业园区。再后来,唐山拿到国家规划部门审批的时候,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交通部的规划部门提出意见,认为曹妃甸规划得太谨慎,至少应该多增加若干公里的海岸线,增加若干码头。他们提出了300平方公里的规划方案——在中国严控土地规模的情况下,很少有地方规划能在国家审批的时候得到这种待遇。国家领导人的频频视察,使曹妃甸的光环愈来愈亮。而在视察过程中给曹妃甸提出的定位和表述,也使得曹妃甸的发展很自然的超越唐山市最初的“蓝色战略”层面,开始被诠释到发展循环经济以及环渤海崛起乃至东北亚合作的“国家使命”层面。并且,彼时整个中国经济处于2003年以来的持续高速发展期,依托钢铁行业的井喷,唐山的发展犹如坐上了火箭。整个环渤海地区也在此时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平衡中国发展格局的热点地区,“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环渤海”的豪言令人热血沸腾。2006年10月,赵勇以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身份执掌唐山市委书记一职。甫一到任,赵勇就于2006年底开始推行“大曹妃甸”计划。扩容后的曹妃甸向西与天津滨海新区连成一片,向东则把京唐港开发区收入囊中。之后,唐山又效仿日本的“东京湾”,提出了“唐山湾”的概念。所谓“唐山湾”,是指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区域,于唐山沿海区域近23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的一个弧形断面。这一区域,区位优势独特,背靠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有曹妃甸和京唐港两大港区,有深达36米的天然港址,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土地。时任唐山市委书记的赵勇坦承,之所以要提出“唐山湾”的概念,有两重用意:其一是用唐山湾来与日本东京湾对比,激励出唐山人赶超世界的复兴梦;其二是帮助认识唐山湾的整体概念,把唐山沿海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规划开发,依托港口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生态环保新城,从而实现在沿海区域再造一个新唐山的飞跃。这一时期,曹妃甸的声势可谓一日千里,“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示范区”口号响彻曹妃甸。即便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年,曹妃甸的发展形势也未受冲击,反而逆势而上,投资规模由300亿跃升至千亿级。红火的形势,使曹妃甸在2009年达到声誉的高峰。当年10月中旬举办的首届曹妃甸论坛,包括多国政要在内的来自全球的精英云集。然而,危机总是在荣耀之后登场。“现在回想,如果曹妃甸不是铺那么大的摊子,一下就填海造地200多平方公里,而是根据需要一步一步来,情况也许就不一样。”唐山当地一位经济学者说。曹妃甸前官员亦有类似观点:“曹妃甸这个秤砣太大,靠河北省也好,靠唐山市也好,肯定背不起这个大秤砣”。该官员回忆说,他在曹妃甸时曾接待一批前来参观考察的院士、专家,他们在感叹曹妃甸开发场面之震撼之余,就告诫说,“曹妃甸太大了,你控制不了这个大盘子。”结果,一语成谶。
“曹妃甸的未来很难说清楚:如果经济全部回暖,如果还有一轮投资热卷土重来,曹妃甸依然有春天;如果冷一年,再拖一年,就有可能把曹妃甸拖黄了……这个事情在两可之间。”唐山当地一位经济学者审慎地表示。而记者采访的官员们则要乐观得多。“毕竟曹妃甸的平台太好了,过去只是没有把握好时机,现在应该冷静下来调整下思路。”曾参与过曹妃甸早期开发的一位官员表示。“如果区域发展有一个大的布局调整,曹妃甸还是有希望的。”一位已经离开曹妃甸的人士表示,“曹妃甸最终能否起来,在于国家是否能把它放到首都经济圈区域一体化战略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去做”。在其看来,“曹妃甸现在是艰难时刻,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有些事情顶顶就过去了——几百亿的债务也没影响到国家的发展,而且地已经造出来,再过两年,环境也成熟了,很多东西迎刃而解。”“曹妃甸是一步很好的棋,关键在于怎么走,走的快慢的问题。”对于当前曹妃甸的债务困境,该人士认为,如果曹妃甸能在城镇化、工业化之中找好平衡点,并非没有解,“当前是过渡期,不能让债务崩盘、银行贷款还不了的情况出现”。但他亦认为,曹妃甸开发必须由国家来抓。“国家不能只批个新区的帽子就放手不管,而且,在新区开发方面,国家应该吸取曹妃甸的教训,有管有控。”
天津CBD变空城:停工项目达30%来源:中国经营报 【导读】2013年的春天格外冷,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南岸因此显得更为冷清。 6年过去了,这个天津重点打造的CBD却人迹罕至,如同空城,封盘或停工的项目达到30%。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要靠市场消化现存的项目,至少要10年以上。  封盘停工项目达到30%,存量需消化10年以上,曾比肩“北京鸟巢”的“天津蜂窝”项目停工达两年  秦玥  2013年的春天格外冷,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南岸因此显得更为冷清。  密密麻麻的水泥高楼林立,一个个高耸的塔吊立在裸露的空楼顶上,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只有少数工地传出施工的声音。除了偶尔能见到一些建筑工人外,几乎见不到行人和车辆。  “这里就是一座空城。”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王婧说这里很少看到人影。  这里就是天津市滨海新区重点打造的总部经济核心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起步区——响螺湾商务区。2007年即已奠基开工的响螺湾商务区,被寄希望于打造成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高楼最集中的商务聚集区。  但6年过去了,这个天津重点打造的CBD却人迹罕至,如同空城,封盘或停工的项目达到30%。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要靠市场消化现存的项目,至少要10年以上。  让响螺湾商务区沦为空城的原因是什么?其发展前景如何?《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赴天津展开调查。  30%项目停工  在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南岸,沿着迎宾大道往南走,左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响螺湾商务区。  据公开资料显示,响螺湾商务区日正式开工奠基,当时开工建设39个项目,共计48栋楼宇。其被正式定位为外省市、中央企业驻滨海新区的办事机构、集团总部和研发中心,与“于家堡金融区”和“泰达MSD”共同构成滨海新区的中心商务区。  规划显示,响螺湾整体规划面积为3.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为567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420亿元,汇集了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等25个省市及中国五矿集团、中钢集团等9家大型企业驻津办事机构。按照计划,截止到2015年,响螺湾内所有项目就将全部投入使用,届时将有2000余家企业入驻。  然而,已经建设6年多的响螺湾并没有完成当初政府设定的“规划目标”——2012年初具规模。至今该区域内依旧是人迹罕至,入驻的公司也不多。  走在响螺湾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一些气势磅礴的广告宣传,与热闹的广告相比,楼盘的工地很是寂静,记者并未在这个庞大的建筑群见到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被蓝色广告牌围起的一片片施工工地上,除了少许的施工声外,便只有呼呼作响的风声。  向海河南岸走去,远远就能看见中海国际广场的高层建筑。这个占地0.86公顷的高层建筑,目前已经封顶,但从外到里,却看不到装修的痕迹。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海国际广场是天津市滨海新区较为看重的项目。其建筑面积约为5.7万平方米,其中,1~2层是商铺,3~14层是写字楼,15层以上是公寓。  记者了解到,中海国际广场这个项目的资金是较为庞大的,如果全部装修完需要近5亿元。曾有消息说,中海国际广场的开发商想整栋大楼全部脱手,但至今肯花大价钱购买的,也只能买整层。仅仅只靠一两个接盘者,压力也是很大的。所以,一直处于封盘状态。  但对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中海国际并未给予正面答复。  然而,与中海国际大厦的封盘相比,高达358米,并伴有“北京有鸟巢,天津有蜂窝”之称的中钢天津国际广场,停工已有两年。  今年3月,有多家媒体报道:位于天津响螺湾商务区、曾高调打出“北京有鸟巢,天津有蜂窝”口号的高358米的蜂窝式建筑——中钢天津国际广场,由于缺乏建设资金,在花费了约2亿元完成基坑工程后被迫停工。  然而,据记者了解,这已不是该项目的第一次停工,2009年由于中钢集团无法补充资金,曾经停工过一段时间。  据媒体报道,2011年,国家审计署通报,截至2010年6月,中钢集团投资的中钢天津响螺湾项目尚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天津公司的设立尚未经商务部核准,中钢集团也未将该项目作为非主业性质房地产投资项目向国资委报告,并且中钢天津响螺湾项目在对17个分项目的邀请招标中,有6个分项目的邀请招标单位仅为2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据记者了解,作为响螺湾商务区地标性建筑之一的中钢天津国际广场,占地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按照规划建成后将成为中钢集团在华北地区的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  但事与愿违。由于中钢项目施工停止、且业主方显然已缺乏继续开发的意愿,又暂无其他企业愿意接手这一“巨坑”,天津塘沽区政府为此头痛不已。曾有相关信息显示,曾在更高级别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中钢试图以“不限制对方控股权”这样类似清仓甩卖的方式引入“其他央企”作为战略投资者,但至今仍无明确进展。  记者还看到,离中钢天津国际广场不远的,预计将于2012年年初就开盘的金银塔项目,目前也只是水泥框架。  “如果说资金是牵制这些项目的主要原因,但对于不缺钱的碧桂园来说,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碧桂园凤凰五星级酒店也停工一年之久,多少会让人有些诧异。”来自江浙一带的投资客肖一然告诉记者。  据碧桂园凤凰酒店同区域的其他项目工作人员介绍称,该酒店2011年主体结构就已封顶,但内部及外立面装修并未能如期完成。  对此,碧桂园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公开表示,项目并没有停工,只是由于冬季不适宜装修,进展比较缓慢而已。“今年将开始做幕墙,预计明年年底竣工。”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响锣湾商务区已开工建设39个项目,共计48栋楼宇,而目前,处于封盘亦或停工的项目约占30%左右。  现存项目市场消化需十年  “在塘沽的很多出租车司机一听要去响螺湾,真是不愿意拉活儿。有一次我要去响螺湾,一上车出租车司机师傅就说不去,说那地方去一趟得空着车回来,路上没人,还要交过桥费,不划算。”王婧告诉记者。  记者在响螺湾也发现,尽管是白天,却很难见到行人,路上的汽车也很少。建设已六年之久的响螺湾商务区已现“空城”迹象。  “在行政因素影响太过严重,但同时不具有详细的指导规划的影响下,近两三年的时间内,出现停盘,封盘的现象开始趋多。”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要通过市场来消化这些存货,最少10年以上。  金海湾房地产一位不愿具名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2012年2月,响螺湾区域内的写字楼成交仅584平方米,酒店式公寓成交仅298平方米。以此推算,2012年,响螺湾区域写字楼和酒店式公寓总成交不会超过2万平方米,最高也不会超过3万平方米。  而目前响锣湾商务区已开工建设39个项目,共计48栋楼宇,其规划总建筑面积达到340万平方米。以此推算,目前市场要消化完响螺湾商务区的项目存量,10年还是一个很乐观的数据。  而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物业市场报告,未来两年中国二线城市写字楼市场的供应量将大幅增加,其中天津的写字楼市场消化周期达到60年。而这一周期的推断则是根据2012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的总存量除以过去16个季度平均吸纳量而得到的。  而供应压力在今后还将呈现持续放大的趋势。据世邦魏理仕的统计显示,在未来两年内天津写字楼市场的总存量将超过500万平方米,而滨海新区的响螺湾、于家堡及泰达MSD三大区域供应更是惊人,预计2014年新区将有480万~54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供应。  “按照响螺湾的规划设想,将在10年内全部建成,而目前的情况是不到5年全部项目即已开工,短期内大量商务项目投入市场将对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容量、居住与商业配套带来极大的考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商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在响螺湾商务区,其产品基本上都是商务酒店、写字楼、公寓,没有纯住宅的产品。天津中原地产投资顾问部投资分析经理焦仲伟就此指出,而且每个项目的体量都比较大,供应量严重过剩,将直接导致诸多项目在开发、销售过程中遇到阻力。因此,开发商的投资力度也将会逐渐减弱,进而出现停工、封盘的现象。  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经济学家吴东华表示,根据响螺湾商务区目前1平方多公里范围内在建39个商务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40万平方米的规划,目前的承载量已然超过了多数世界级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规模,达到了已经建设20多年的上海小陆家嘴商务区三分之二的规模。
  国资推动的商务区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响螺湾商务区之所以人气不旺,除了近年来受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大环境影响等因素影响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便是其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环境不好。  据了解,响螺湾在公共基础事业和服务配套设施以及近年来愈发重要的软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太少。“希望不要演变成北方最大的‘鬼城’。”来自江浙一带的投资客肖一然这样说道。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告诉记者:“光盖楼不行,没有商业,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配套就会变成空城。”  2006年,天津市在响螺湾1.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计划将34个地块分配给25个省市和9个中央级企业,给他们做企业驻天津滨海新区的办事处、宾馆酒店、公寓、商业等建筑群。然后,利用这些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成为招商团,与于家堡金融区形成功能互补。  据在响螺湾投资项目的某房地产企业相关人士介绍,早在三四年前,刚开始拿地的时候,政府的开发决心很大,鼓励开发商进入,优惠政策也很多。  “听说那会儿滨海新区的投资很热,尤其是很多来自江浙一带的南方投资者都将滨海新区当成上海的浦东,生怕赶不上赚钱的机会。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等各个开发商‘瓜分’完滨海新区的地块儿,开始轰轰烈烈地盖房子时,才发现滨海新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尤其是新区的交通、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根本跟不上新区的建设速度。”刚刚在滨海新区投资了的山西投资商段庆海对本报记者说道。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滨海新区共有五星级酒店7家,占了整个天津市五星级酒店的半壁江山。而在今年,滨海新区五星级酒店的“版图”还将继续扩大。但在记者走访滨海新区的数日中发现,偌大的区域竟然没有一家餐厅。  配套不足仅仅是响螺湾问题的一方面,政府过度主导,也被认为是目前响螺湾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在响螺湾投资已有4年的老崔告诉本报记者,响螺湾本身的定位是中央商务区,但却没有详细规划来引导企业。很多企业在决定投资后,对于做哪类投资,什么样的投资,分几步投资等,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明及指引。  “也正因为开始时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所以,响螺湾只是在最初的招商时,以其强大的宣传吸引了一批具有国资背景的资金投入商,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真正的投资商。”老崔说道。  暂时空还是长久空?  对于响螺湾空城的判断,天津市政府认为这仅仅是暂时空城,随着滨海新区的建设,响螺湾最终会摆脱空城的困扰。  “表面看来,推断响螺湾暂时空城还是有依据的,不过,这个依据未必能成立。”吴东华表示,响螺湾将是个长久的“空城”。中国经济过去是外向型,将来是内需型,企业家一定会把办事处、总部、分部等放到中部,而天津不是中部。  天津新生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翟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响螺湾的发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通勤人口数量明显要大于在本地居住的人口数量,而响螺湾要想达到曼哈顿的高度则需要更多的积累,现阶段规划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纸面上和招商上,但仍没有落在产业结构的改变上。”  然而,滨海新区却不这么认为。  滨海新区管委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没有问题,当前,天津市政府对整个滨海区域建设抓的力度非常强,在帮企业招商,有些去年没有启动的项目,今年也准备动工。同时,随着三横三纵道路今年6月底全部完工,隧道修通,交通配套的改善会大大带动这一区域的人气。  据工信部网站信息显示,今年天津滨海新区上马的重点建设项目将达到1080 个,总投资超过 1 万亿元。其中大众变速器、中石化LNG、陶氏化学和高银117组团等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达31个。近日,滨海新区宣布,到2017年,滨海新区将形成三大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及三大国家级高端制造集群,总体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但吴东华表示,虽然滨海新区大量上马高端制造业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全国各地兴起高新区,而在高新区的企业销售将遇到强大的竞争,市场受到挤压,将来面临大量亏损在所难免。举个例子,华中数控机床,这是高端制造企业。去年10月24日,募资1.2542 亿元大量收购机床,但是下游销售下降,导致订单下降。”  “所以,单相思是不行的。而滨海新区现在的经济总量面临着强大的挑战,将来有可能发生一大批企业无法经营下去,产能过剩导致响螺湾后续乏力。”吴东华表示。  响螺湾如何才能最终摆脱空城的困扰?肖金成对此表示,滨海新区要先把政策倾斜到对市场的扩充上来,积极鼓励引导第三产业市场的孕育和发展,随之水涨船高地使响螺湾中央商务区的地位自然形成。发达国家中央商务区的形成也是如此,都是先有生意做,办公楼扎堆,慢慢才形成了中央商务区。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妃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