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事一议总结收多少钱是不是各市政府说了算

欢迎进入安徽怀宁新闻网
新闻热线: 4611279    广告热线: 461124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搜索:
您的位置:
人民网:怀宁县黄龙镇“一事一议”村民说了算
  时间:
日14时52分
  编辑:
  修路、清淤、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大事小事都由村民自己议;筹资、筹劳、上什么项目、花多少钱,全让农民群众说了算。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怀宁县黄龙镇坚持以&民&为本,&议&字当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着力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踊跃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黄龙镇所辖8个村(社区)再次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个,总投资83.11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54.36万元,群众筹资24.83万元,村民捐资3.71万元,社会捐资0.2万元,项目涵盖村级道路及拓宽、群众文化广场等。
  为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有序推进,黄龙镇专门成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黄龙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与此同时,对工程的进展情况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完工的项目由镇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进行公示,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真正实现民议、民定、民建、民管、民受益。(刘伟 郭梅)
怀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技术支持:中安在线
皖ICP备号-1 皖网宣备100009
新闻热线: 4611279 广告热线: 4611249
主办:中共怀宁县委宣传部
地址: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政和路128号邮箱登陆&&用户名:
陕西日报:美丽乡村,农民说了算——陕西一事一议探路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位置:陕西日报期 && 第10版:关中直击 民生视点本报记者 王睿 通讯员 樊晓民 宋晓静
在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基础上,陕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宝鸡眉县、铜川耀州、咸阳乾县、安康汉阴、渭南白水等5个县区先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同时选择蓝田、户县、渭滨、太白、岐山、秦都、彬县、永寿、临渭、大荔、西乡、杨陵及韩城等13个市(县、区)作为市上试点县,进行自主试点。全省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06个,受益农民达68万人。
谁不想要家乡美。“路修通了,路灯安好了,村里的垃圾有人收拾了,村外的树林又重新栽种起来,在这住着越来越得劲儿啦。”2013年,咸阳乾县吴村的吴三老最舒心的事莫过于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子要变模样啦:老柿树虬枝结出丰硕的果实,绚丽的文化墙图文并茂,文化广场上妇女练习舞蹈,孩子们嬉戏玩耍,老人吹拉弹唱,沉寂的村子又活了过来。
规划先行:美丽乡村土厚根深
什么样的村庄才是美丽乡村?陕西给出了初步答案: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
2009年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以来,三秦大地村容村貌大大改善,解决了很多村内道路、小型水利、亮化照明等农民最迫切、最现实、最急需的公益事业,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然而,对美丽乡村这个系统工程来说,这仅仅还是个开始。按照2013年出台的《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陕西将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省率先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实现农村“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是陕西农村一次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一个个关于农村发展的中长远规划在试点县纷纷出炉。&&& 在乾县,“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服务提升”四项工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其中突出强调四项工程同时规划,同时推进。尤其要确保“创业增收”的中期效果和“文明培育”的长期效果。&&& 眉县把全县农村分为5个片区,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其中,段家庄片区突出创意田园及村庄园林化建设;豆家堡村片区突出美丽庭院建设;闫家堡村片区突出了生态旅游农家乐的发展;河底、田家寨村片区突出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发展及乡村旅游;槐西村片区突出草莓产业和生态旅游观光等。规划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产业做支撑,为发展提供了动力。&&& 耀州区充分挖掘照金镇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的历史文化价值,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红色主体,集中打造红色美丽乡村。&&& 在白水,村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被有机结合,培育建设重点村,示范村,中心村,推进交通、旅游、文化、环保等建设项目向重点村、中心村倾斜,分类打造美丽乡村。&&& 亮化标准:“五化”扮靓乡村&&& 农村美不美,农民最有发言权。为了让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依,让老百姓有样可循,陕西在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基础上,提出“道路硬化、巷道亮化、村庄绿化、院落美化、居住净化”的“五化”要求,从巷道、小型水利、垃圾处理等农民最紧迫、最现实、最急需的公益事业入手,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列为首要工作。&&& 针对农村废弃物,杂物乱堆、乱放的现象,眉县、白水县、汉阴县以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组街巷等农村公共场所为重点,发动当地群众清理粪堆、土堆、柴堆、草堆、杂物堆,整治村里的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乱扔、乱堆乱放现象,加快改水、改厕、改灶、改圈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使试点村逐渐呈现村组道路净、农户庭院净、村容村貌净的整洁面貌。&&& 如今,大多数试点地区实施了农村保洁员制度,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乾县、耀州区还在村容整洁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加强村旁、屋旁、路旁、坡耕地、抛荒地的植树植草种绿,建设村庄公共绿地,做到抬头见绿、四季有绿,力争达到村庄美、庭院美、乡风美,优化提升村庄环境。&&& 美丽乡村不仅让村里人住着舒坦,更吸引了城里人的目光。眉县以法汤路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和关中旅游环线、西宝南线、姜眉路沿线为中心,集中打造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星级农家乐等,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年接待生态农业观光游客过百万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综合收入上亿元。&&& 耀州区、白水县挖掘原有的农村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全新的旅游品牌。如今,照金周边的民居改造正在稳步推进,“红色旅游重镇、绿色天然氧吧”的招牌效应已经显现出来。白水传统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的保护也已提上日程,村庄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不断提升着古村落人居品位。目前已初步探索出聚集发展、旧村改造、古村保护、旅游带动等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整合资金:小杠杆撬动大建设&&&&美丽乡村的示范效应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然而,修路、绿化、美化等村级公益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现有条件限制之间还有很大差距。&&&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陕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用规划整合资金,用项目整合资金,打破条块界限和部门分割,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强力推进项目到村,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向农村公益事业倾斜,用小杠杆撬动大建设。&&&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白水县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三化一片林”、“农民体育健身”、“整村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千户帮扶”、“以工代赈”、“扶贫搬迁”、“农村改厕”等十多个项目资源,用于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白水县美丽乡村建设已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已初步建成林皋镇林皋村、雷牙镇南纪庄村、冯雷镇冯雷村、云台镇郭畔村等7个花园式村庄。硬化村巷道路20多公里,铺设路旁地面花砖6000余平方米、草坪砖3700余平方米,修建村中花园2万余平方米,特色民居改造70多户,建设文化墙7000余平方米,绘制墙体字画300余幅,安装健身器材60余套,建设休闲绿道4000余米,安装路灯、景观灯300多盏。&&& 据统计,2013年陕西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3.5亿元,省财政在对省级5个试点县,每县1000万元补助的基础上,对市级确定的13个试点县又按照每县300-7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共下达中省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1.4亿元,市县财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奖补资金7500万元,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治理等各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35亿元,全省共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06个,受益农民达68万人。&&& 美丽乡村:还是农民说了算&&& 2013年,受益于一事一议,乾县薛录镇的百姓再也不用为出门犯愁了。由于多年前工程设计层次不高,加之车流量增加,道路养护不到位,市场管理不善,薛录镇的镇区道路损毁严重,坑洼难行,许多车辆不得不绕道其他村子。屡修屡坏的道路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如今,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薛录镇镇区新修建的水泥路平坦宽阔,行人车辆穿梭有序,原来占道经营的农贸市场告别了脏乱差的环境,生意更加兴隆。&&& 2012年,乾县把薛录镇的镇区道路建设纳入一事一议项目。在设计方案内不仅包含道路拓宽和地下排水管道工程,安装路灯,人行道地砖铺设,还计划开辟3000平方米农贸市场以取代占道经营等。然而这一设计在方案说明议事会上没有取得群众代表的支持,开辟农贸市场一项被否决,代表们认为可以将农贸市场迁到别的地方,多修建垃圾池、安放垃圾筒更能解决镇上环境差的问题。最终镇政府宣布按照群众意见修改设计方案,决定将农贸市场迁往镇东街,增加了修建垃圾池43个的环卫项目。此后的筹资投劳、建筑构筑物拆除等,整个施工过程通行无阻,涉及三百户群众利益的镇区建设工程成了民心工程、顺心工程、和谐工程。&&& 经过5年的时间,一事一议已经在陕西农村形成以民主议事为前提,使农民群众成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实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打破政府主导项目建设和自上而下决策的传统模式。这种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不建、先建什么、后建什么以及何时建、怎么建等一系列问题,在村民的协商中达成一致,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阻力,赢得百姓的真心欢迎。&&& 美丽乡村说到底,还是农民自己的事。只有尊重群众的意见,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支持。这一点,正是一事一议能提供给美丽乡村建设的最深刻的经验。
版权所有:陕西省财政厅 地址:西安市冰窖巷6号网站管理:陕西省财政厅办公室 电话:029- 邮编:710002技术支持:陕西省财政厅信息化领导小组 机房:029-中国即墨.政务
欢迎登陆即墨市委市政府官方网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滚屏】&
南泉:“一事一议”咱老百姓说了算
“俺们村里道路硬化了,还建起了文化广场,这‘一事一议’还真是个好办法,让老百姓的小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王演庄北村村民毛瑞彪指着村内的莲花湾乐呵呵地说,过去脏乱不堪的水塘,现在是湖水清澈、四季常青,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河南村,听说要修路大家伙儿热情可高了,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没修路之前,一到雨雪天路就泥泞不堪,雨鞋是村民的必需品,造成许多不便,现在好了,一出门就是宽敞干净的水泥路,对于街道维护大家也都格外关心。”村会计宋泽丽道出了村庄和村民面貌的新变化。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老百姓拍手称快的好政策,在工作开展之初也遇上过不少麻烦事儿。“每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谨慎的选择、严格的审核和透明化的全程公示公开。”南泉中心社区经管中心主任王薇薇坦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尤其在项目建设方面,虽然是老百姓下订单,财政来买单,但要件件做到人人满意,也十分困难。
近年来,南泉中心社区用好“一事一议”这把“金钥匙”,通过村庄大喇叭宣传、干部进村入户讲解、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进行试点建设等多种方式,巧开村民对公益事业建设不了解、不提议、不参与、不关心、不信任的“被动锁”,重点解决公益事业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使用不放心、项目建设久拖不决等问题。真正实现为百姓一心一意办实事,让群众“一事一议”说了算的良好态势。
走在北泉村中,我们看到村内的主干道都是硬化的水泥路,路宽约4米,两侧都修有排水沟,北泉村村支书牛洪锡告诉笔者,这都是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修成的。开始村民对筹资筹劳都有所顾虑,后来看到试点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路、平塘改扩建、新建文化广场……村庄面貌日新月异,村民们个个儿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争着抢着要“一事一议”,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提高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南泉中心社区,“一事一议”日益深入人心。西时于庄村有一个柳腔剧团,剧团成员大都是本村和周边村庄的老年人,文化广场建成以前他们都在自己家中进行排练,常常影响周边四邻休息,剧团发展也受到局限,现在广场上建成了活动室,他们一到晚上就在那里表演柳腔,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娱乐需求,还提升了村风民风。“在广场建设过程中我们亲自参与,全程监督,这样的工程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大家都很放心”,站在新修建的3400平方米的西时于庄村文化广场上,从村民梁仕发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老百姓对“一事一议”的充分认可。
2010年以来南泉中心年社区积极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3年投资1049.6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个,涉及北泉、王北、河南、王东、栾埠、东时于庄、西时于庄7个村庄,硬化村内道路3.9万多平方米,沟渠平塘浆砌2处,新建村内文化广场1 处,其中群众筹劳折资132.7万元,村集体投入288.39万元,受益群众达9508人次。目前有6个项目已完工并交付当地村民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现实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发布时间: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www.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即墨市振华街140号 邮编:266200& E_mail :中共即墨市委、即墨市人民政府主办,即墨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承办. 鲁ICP备号江苏宿迁沭阳县桑墟镇强收“一事一议费”涉嫌违规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最近,我们节目接到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条河村村民的反映,说这几天,他们村正在向村民收取一项费用,叫做“一事一议费”。其中,每个劳动力每年收84块钱,非劳动力每人每年收20块钱。这项费用已经收了两三年了,可是,收这些钱之后,到底都议了什么事?这些钱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村民却不知道。
村民被迫交“一事一议费” 却不知为何交钱
村民:我是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条河村的一名村民,现在我们桑墟镇条河村在普遍最近几年收一事一议费,每个18周岁以上的劳动力收84块钱一口人,还有刚出生的新生人口,他们收20块钱一口,老奶奶收20块钱一口,他们说收这个钱是为人民办事,但是一点事情没有办,而且村里、农田里面上不上水,他们也不管,采不了水,他们也不管,它收这个钱怎么用,老百姓一概不知。&村民说,这还不是他们一个村的做法,而是他们整个镇的统一做法。最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他们村里征收的“一事一议费”是跟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捆绑在一起的,如果不交“一事一议费”,就不能享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村民:他强行收费,现在谁如果不交这个钱,老百姓所享有的农村医疗保险不让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一样的,都捆绑在一块。
当地镇政府称系按规定收取 每个人60余元
村民的反映也让我们有些疑惑不解:明明国家已经把农民交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给免了,而且一直在强调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如此重视,为什么还会出现向农民强制收费的情况?村民反映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确实存在的话,那么这个“一事一议”到底议的是什么事?费用到底用到哪里去了?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发言人邱先生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答:&邱先生:我们按照规定进行收取,筹资筹劳的方面我们规定,男的18周岁到55周岁之间筹资,女的是18周岁到50岁筹资,按照社会人口20元一个人,筹劳就是男的是18周岁到55周岁之间,女的是18周岁到50岁之间,每个人64元,大病新农保70元一个人是省市补贴,总共实际收取是350元,就是说个人交纳70元。关于反映说我们镇里新农合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面不存在搭车收费,也不存在捆绑收取,有可能有的在收取的时候,可能是部分村委干部解释没到位,产生一些误解,但是我们镇里不存在搭车收费和捆绑收费的现象。而且在收新农合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文件精神,低保户、优抚对象、五保户和94岁以上老人,他们交纳新农合每个人70元,都由财政负担,他们不需要交纳。&记者:也就是说养老保险跟医疗保险跟一事一议费用不挂钩,没有捆绑在一起?&邱先生:对,不挂钩。&记者:从镇里面、乡里面来说没有这样的统一规定。&邱先生:对。&记者:会不会具体到下面,比如村里面在收取过程中,出现走样的情况?&邱先生:据我们了解,布置这项收费工作的时候,我们都开过会,严格按照文件精神。第一不允许搭车收费,第二不允许捆绑收费,但是有部分村干部,他们到村里面解释可能没解释到位,理解可能产生一定偏差。
记者:如果村民反映的情况属实,确实存在要跟两个保险挂钩的话,你们会处理吗?&邱先生: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肯定要处理,对当事人责任人要追究责任的。
收据显示收费存在“捆绑” 农民多则交356元&对于沭阳县桑墟镇发言人邱先生提到的“一事一议费”标准以及没有跟养老保险捆绑的问题,记者再次向桑墟镇条河村村民确认。
记者:您这边交的到底是多少钱?
村民:我们交84块钱一个人。我那儿有票的。&记者:84块钱是不是有可能把非劳动力人口的20块钱加上了。&村民:对,加上去了。
记者:加上去了,等于是两个人的,也就是说一个人64块钱加上一个非劳动力人口20块钱,总共是84块钱是吧?
村民:对对对。
记者:那就是说应该是64块钱,它说的劳动力人口每人64块钱是没有错的是吧?
村民:对,社会人口20块钱,这就是84块钱。&记者:等于说您收据上面是84块钱是两个人的费用是吧?
村民:是一个人。&记者:怎么是一个人的呢?&村民:它就说64块钱加上社会人口20块钱。&记者:比如单收您一个人,收了多少钱?&村民:84块钱。
记者:不是说就64块钱吗?
村民:64块钱是一个劳动力人口,外加上你还有一个社会人口20块钱,社会人口就是你有劳动力再加64,是84块钱。&记者:不是说社会人口20块钱是单指的是18岁以上和60岁以下的才收20块钱,他们收20块钱,怎么还又管你们收20块钱,就不应该收你们20块钱。
村民:收的,加上20块钱就是84块钱。
记者:也就是说那20块钱属于社会人口,不管是不是劳动力人口都要交。
村民:都要交,对。人人都要交。一出生的孩子都要交这个钱。
记者:但是他如果是18岁以下或者是60岁以上的,他就不用再交那个64块钱了,是吗?
村民:对。
记者:您那儿有收据是吗?
村民:有,个人的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都是村里面小组长交到村里面,由村里面统一到镇上交的,个人没有部门,老百姓现在不像你们城里面,他们直接到哪个窗口可以直接交,或者打到银行某个账户,他现在到下面收钱,如果不交一事一议这个钱,就不让你交这个钱,它就是捆绑的,本来一事一议就是不合理的事情。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村民们还把他们交费后拿到的收据给我们节目传真了过来,收据上清清楚楚地写着:“2012一事一议款”,但是每个人交的费用不是84元,其中最低的是252元,最高的是356元。收据上还表明了包括水费二、三十元不等,还有农保一、二十元不等。
看到村民传过来的这些收据,听完村民的叙述,我们不禁叹了一口气:原来以为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交了几千年税的农民会松一口气,却没有想到又有新的费用以新的名义出现。本来是“一事一议费”,结果却变成了固定收费。每个劳动力每年80多块钱,再加上其它费用总共二三百块钱,对于高收入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这种固定收费会不会又成为一种新的负担?& 其实,“一事一议费”不仅仅出现在这一个村、一个镇,也不仅仅是出在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也不仅仅出现在一个省,而是很多省市都在实行。但是,记者网络上搜索发现,不少地区的农民在交这项费用的时候确实交得不明不白,有的根本不清楚什么是一事一议费。
“一事一议费”应遵循自愿原则 不得固定收取   那么,什么是“一事一议费”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袁先生对此进行解释。   袁先生:按照规定一事一议农村税费改革后,为兴办村民直接收益的及其生产生活公益事业,按照规定就是经过民主程序确定的村民筹资酬劳的行为。一事一议就是应该遵守村民自愿、直接收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它适用于村内户外的公益事业这样的项目,它包括村内的这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有道路修建,植树造林等等,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的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目前在很多村已经开展了,资金筹集是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这个标准执行,它不能固定收取,也不能与其他费用捆绑收取。筹集资金管理实行由村民全程监管。   那么,一事一议费到底该怎么收?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条河村所存在的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裘叶对此进行点评。   裘叶:根据国家的这个农业部出台的叫村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它的精神,村民在对每一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件进行讨论,然后由村民自己来决定应该收多少钱,收什么钱以及办什么事。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一定不是一个固定费用,也就是说有事的时候才可能会涉及到。&&&&&   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条河村收取的这种方式肯定是跟国务院出台的管理办法是相违背的,因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是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也就是说这个并不是一种固定收费、强制收费,而是一种出现需要大家进行表决事项的时候,才来讨论进行收费,这肯定是违反规定的。& 桑墟镇当地涉嫌违规收费 专家称应严肃处理案例当中我们看到,它规定的是劳动力人口每年每个人交64块钱,18周岁以下的孩子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交20块钱,而实际上到下面村子的时候,这两项对于劳动力来说都是要交的,加起来每个劳动力每年要交84块钱,这种做法是不是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呢?   裘叶:我觉得应该是违反相关规定的,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它所说的这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是,出现跟村民自己切身利益相关事件的时候,也就是说出现这种项目的时候,由村民或者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来收取这个费用,而不是说每个人固定需要交多少钱。它现在变成一种固定收费,每个劳动力人口每人每年要交64块钱,18以下的孩子可能和老人需要交20块钱,如果说今年村子里并没有出现这些筹资酬劳项目的时候,收费就完全是不合理的。   我们看到沭阳县桑墟镇发言人邱先生他说他们镇是按照规定收取这64块钱,而且跟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没有任何关系,有可能是下面的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位发言人说的是按规定收取64块钱,这个规定从何而来,为什么要收取这64块钱?   裘叶:我觉得,根据他所说的所谓的规定,可能是依据国务院的管理办法做出来的一个上限规定,因为在国务院的统筹管理办法当中有提到,它会制定一个合理的限额,对于这个一事一议的费用会制定合理的限额。   也就是说当有一个项目出现需要交纳一事一议费的时候,这个限额应该是不高于64块钱?   裘叶:我觉得应该是可以这么理解,但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费用。   也就是说它在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真的是出现了偏差?   裘叶:我觉得可以这么说。   另外,这个发言人表示跟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没有任何关系,可是我们看到的村民们传真给我们的相关收据当中,确实是跟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挂钩了,不是单纯的收取80多块钱,而是收取200多块钱,甚至跟水费其他的费用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又作何解释呢?   裘叶:根据我们管理办法以及刚才农业部相关人员的答复,明确了费用是绝对不可能跟其他费用一起收费的,也就是说它只能单独出现,而且这种出现并不是固定的,咱们一直强调这个费用并不是固定强制收费的,只能是出现有需求的时候才有收费,现在这个做法,比如它跟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挂钩这明显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肯定是需要严肃查处,而且这种行为可能是违反了国家出台这种管理办法的初衷。国家出台这项收费的初衷可能是为了筹措公益事业所需要的费用,解决农村在公共用品等问题,为了维护村民的切身利益,而不是固定收费。 这位新闻发言人对这些政策以及我们的政府在出台这些政策的基本想法和用心应该是了然于心的,但是他给我们的解释有两个:第一可能是村干部在跟下面的村民做解释的时候出现了偏差。第二是可能是下面的干部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偏差。你对这位发言人的这两个说法您怎么看? & 裘叶:我觉得他应该是知道有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因为从村民的表述来看,这种收费已经是两到三年的情况,肯定会有人反映过这些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反映上去了以后,两到两年以后,仍然是这种状况,既然有这种情况为什么不好好查处,对相关的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这样才能让农民收费的时候,知道收的是什么费用,知道这些费用用来干什么,才能更好的执行国务院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精神。   在这项政策的执行过程当中,如何才能够保证不增加农民负担,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呢?   裘叶:其实在管理办法当中我们看到,它的费用的收取包括它的使用过程,都应当由村民全程进行监督,但实际上可能在操作过程当中,根本就谈不上监督,因为连收费都变成了一种强制的时候根本就谈不上监督,所以我觉得在这一块无论是村民或者是村一级或者是乡一级的管理部门,首先就应当明确这项费用的设置的初衷,应当知道设置这项政策或者说设置这项收费是用来干什么的,明白了这个以后,在这个执行管理过程当中完全按照这个管理办法的精神来执行,每一笔费用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这些收费是需要转向审计,需要村务公开的。我就觉得,虽然国务院出台这个管理办法,但是在下面执行的时候可能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宿迁视频 |
招商引资 |
综合新闻 |
名企在线 |
生态环保 |
综合新闻 |
旅游美食 |
宿迁视频 |
名企在线 |
监督维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事一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