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结算性同业存款款不交存准会造成通货膨胀吗

消息:中国央行向非银行业同业存款免除存准率
  据中国媒体周三(12月24日)报道,中国央行(PBOC)当天与24家大型金融机构开会,称“非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与同业借款纳入存贷比,但是初步定为零,上述机构不包括财务公司。”  有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央行同时确定了存贷款口径:存款、贷款均包括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存放;有存款准备金,暂定为零;仍保持现同业之间规则,自行商定。以后同业存放仅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  该消息人士认为,“将非银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纳入贷存比分母早有预期,但这部分存款不交存款准备金却大超预期,对银行而言是重大利好,极大缓解了短期流动性压力。”  有分析人士称,如果非银同业存款部分新增存款要交,需要调降150个基点的准备金率来对冲对流动性的影响,即降准三次。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非银同业存款不缴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春节前降准的预期,但总体而言对缓解流动性压力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银行是重大利好。”  而在周二(12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发48号急文强化银行核查六项重点业务,造成业板块周三重大利空。  相关阅读:  降准比降息更好货币政策是否进一步放松?  针对当前的货币政策,讨论很多,市场非常纠结。在我看来,之所以这么纠结是因为大家把货币的三个维度搞混淆了。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出现了三个变化:第一,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再靠数量控制进行货币讨论非常困难,货币政策需要由数量调控为主转向以价格为主;第二,过去十多年中国靠资本流入,增加外汇,但现在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资本流入变得没有那么稳定,我们需要新的发放货币渠道;第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如果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我们要不要放松货币,这也就回到了流动率要不要放松的问题上。在我看来,目前市场之所以如此纠结,就在于大家把这三个事情混为一谈。  2012年以前,中国保持了十多年的顺差,央行有很大的动力去防止本币对美元的升值,这样一来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为了防范通货膨胀失控和资产价格泡沫,央行一般都是通过进行数量调控最后使得我们既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通胀情况,同时又保持经济增长。但2012年欧债危机深化之后,中国的资本账户顺差开始取代经常账户顺差,并且这种顺差格局变得不如以前稳定。这样一来,我们的也就不会像之前那样稳定,相应导致外汇占款增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13年到2014年间,我们的外汇占款增量出现了一个台阶性的下降,这就使得我们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发放渠道。  什么是一个合理的比较好的流动性工具,一个新的发放渠道?现在这个问题还有争议。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把央行买卖国债作为定期释放流动性的工具。但央行现在没有太多的国债,如何在增加国债规模的同时又保障银行的盈利水平,这就需要一个综合的策略。  不过,对于央行采取的定向宽松政策,我并不认同。这两年,央行频繁使用定向宽松工具,在我看来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首先,货币政策调结构是错误;第二,定向宽松赋予了央行新的权利,谁来监管央行的这个新的权利?这个新的权利能否带来效果,谁来评估,这些我们都不知道;第三,如果央行一旦开始执行某个产业政策,那就意味着央行开始介入其他部门专业领域,这样最终会不会损害央行的独立性,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四,我们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方向是从数量调控转型价格调控,而定向的工具是央行既定数量又定价格,这有可能妨碍我们未来货币政策的转型。  当然,当前我们的央行是非常为难的:第一,宏观经济增速较快下行;第二需要避免重蹈2009年至2010年开闸放水的覆辙。如何走出现在的困境,在我看来,功夫在货币政策之外。我们财政政策还有很多发挥空间,例如现在中小企业投资非常困难,这点货币政策很难做到,但财政政策却可以有所为,譬如给中小企业定向贴息就容易做到。另外,央行还需要和银监会积极配合,银监会天然就具有引导央行释放向的优势,所以央行应该管住总量,把调结构的任务转嫁给银监会,这样也是一个更好的搭配。  至于目前大家讨论最多的货币政策需不需要进一步放松,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一,当前经济增速下行较快;第二,当前的价格也比较令人担忧。如今全球大宗商品都处于低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如此,受此影响,虽然我们没有通胀的担忧,但通缩的担忧开始加剧。  是降息还是降准,我认为两者均可,但降准比降息更好,降息会导致一些副作用,而存款准备金本就不应该成为永久锁定流动性的工具,在目前的情况下自然的降准是个非常自然的通道。
楼主暂未评论!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多项选择题 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_多项选择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4页免费18页免费18页免费2页¥1.003页¥2.00 22页免费24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44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2页免费
多项选择题 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_多项选择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服务热线:010-&&投诉电话:010-0- 免费热线:400-650-2920
消息:中国央行向非银行业同业存款免除存准率
字号:大中小
来源: 财富通
&&&&  据中国媒体周三(12月24日)报道,中国央行(PBOC)当天与24家大型金融机构开会,称“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与同业借款纳入存贷比,但是存款准备金初步定为零,上述机构不包括财务公司。”  有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央行同时确定了存贷款口径:存款、贷款均包括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存放;有存款准备金,暂定为零;利率仍保持现同业之间规则,自行商定。以后同业存放仅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  该消息人士认为,“将非银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纳入贷存比分母早有预期,但这部分存款不交存款准备金却大超预期,对银行而言是重大利好,极大缓解了短期流动性压力。”  有分析人士称,如果非银同业存款部分新增存款要交存准,需要调降150个基点的准备金率来对冲对流动性的影响,即降准三次。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非银同业存款不缴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春节前降准的预期,但总体而言对缓解流动性压力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银行是重大利好。”  而在周二(12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发48号急文强化银行核查六项重点业务,造成业板块周三重大利空。  相关阅读:  降准比降息更好货币政策是否进一步放松?  针对当前的货币政策,讨论很多,市场非常纠结。在我看来,之所以这么纠结是因为大家把货币的三个维度搞混淆了。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出现了三个变化:第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再靠数量控制进行货币讨论非常困难,货币政策需要由数量调控为主转向以价格为主;第二,过去十多年中国靠资本流入,增加外汇,但现在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资本流入变得没有那么稳定,我们需要新的发放货币渠道;第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如果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我们要不要放松货币,这也就回到了流动率要不要放松的问题上。在我看来,目前市场之所以如此纠结,就在于大家把这三个事情混为一谈。  2012年以前,中国保持了十多年的顺差,央行有很大的动力去防止本币对美元的升值,这样一来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为了防范通货膨胀失控和资产价格泡沫,央行一般都是通过进行数量调控最后使得我们既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通胀情况,同时又保持经济增长。但2012年欧债危机深化之后,中国的资本账户顺差开始取代经常账户顺差,并且这种顺差格局变得不如以前稳定。这样一来,我们的外汇储备也就不会像之前那样稳定,相应导致外汇占款增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13年到2014年间,我们的外汇占款增量出现了一个台阶性的下降,这就使得我们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发放渠道。  什么是一个合理的比较好的流动性工具,一个新的发放渠道?现在这个问题还有争议。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把央行买卖国债作为定期释放流动性的工具。但央行现在没有太多的国债,如何在增加国债规模的同时又保障银行的盈利水平,这就需要一个综合的策略。  不过,对于央行采取的定向宽松政策,我并不认同。这两年,央行频繁使用定向宽松工具,在我看来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首先,货币政策调结构是错误;第二,定向宽松赋予了央行新的权利,谁来监管央行的这个新的权利?这个新的权利能否带来效果,谁来评估,这些我们都不知道;第三,如果央行一旦开始执行某个产业政策,那就意味着央行开始介入其他部门专业领域,这样最终会不会损害央行的独立性,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四,我们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方向是从数量调控转型价格调控,而定向的工具是央行既定数量又定价格,这有可能妨碍我们未来货币政策的转型。  当然,当前我们的央行是非常为难的:第一,宏观经济增速较快下行;第二需要避免重蹈2009年至2010年开闸放水的覆辙。如何走出现在的困境,在我看来,功夫在货币政策之外。我们财政政策还有很多发挥空间,例如现在中小企业投资非常困难,这点货币政策很难做到,但财政政策却可以有所为,譬如给中小企业定向贴息就容易做到。另外,央行还需要和银监会积极配合,银监会天然就具有引导央行释放资金流向的优势,所以央行应该管住总量,把调结构的任务转嫁给银监会,这样也是一个更好的搭配。  至于目前大家讨论最多的货币政策需不需要进一步放松,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一,当前经济增速下行较快;第二,当前的价格也比较令人担忧。如今全球大宗商品都处于低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如此,受此影响,虽然我们没有通胀的担忧,但通缩的担忧开始加剧。  是降息还是降准,我认为两者均可,但降准比降息更好,降息会导致一些副作用,而存款准备金本就不应该成为永久锁定流动性的工具,在目前的情况下自然的降准是个非常自然的通道。[PAGE@默认页1]  央行对全面降准有所忌讳 降准会迟到但不缺席  降准的谜底  年前的“钱荒”犹在眼前:资金短缺,利率暴涨,市场动荡。时至年关,市场再次感受到了钱紧的日子。  刚刚过去的一周,各期限品种资金价格继续上涨;其中,标杆性品种的7天回购利率领涨,12月18日的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飙涨至6.30%的逾半年新高。  “钱荒”真的又来了?或只是表象?现在的问题是,当期货币供给端表现平稳,而需求端却持续旺盛。根本原因是机构投资者的融资需求过大,也就是资金杠杆比率过高,杠杆降低难度较大。  说钱都流到股市了,肯定夸张但并不过分。今年年中时,A股还是全球“最熊”的市场,接下来的半年内,却翻身成了最大的牛市,连每天万亿的成交量都成了新常态。截至上周五,上证指数今年来累计涨幅达到46.91%,居世界第一,这也是近5年来涨幅最高的一年。  “央行降息、沪港通、国企改革、资本市场创新,这些都是本轮股市暴涨的原因。”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称。而11月份降息放出的钱更多地进入了股市,甚至是激进加杠杆式地涌入,而非流向了一直以来“嗷嗷待哺”的实体经济,却让央行增加了顾虑。资产价格飙升会不会让央行暂缓降准,会不会放缓货币放松步伐,成了市场新的担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是:“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那么,央行还会前脚降息后脚就降准吗?“现在降准,央行引导和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坦言。  年关钱紧  货币市场利率声声上涨再次导演了一场年末资金的迷局。  数据显示,12月17日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全线上涨,涨幅最大的为2周期限,上涨52.10个基点,达4.939%;同时,面对隔日即将开始的IPO申购,交易所各期限回购利率全线上涨,上交所7天回购利率收盘高达7.25%,高出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逾300个基点。  12月18日早盘时,上交所1天回购利率最高飙升至24%,涨幅一度超过2200%。随后的19日,央行并未如市场预期所料而重启逆回购操作,但在当天下午4点左右,交易系统通知,当日银行间市场交易时间从下午4点半延长至5点,这是第二次打破交易时间惯例,第一次还是在去年6月“钱荒”时。  随后不久,央行在官方微博证实19日确认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调节市场流动性。央行给出的解释是,历年,年末市场流动性状况受财政收支情况等因素影响较大。近期,已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SLO向市场适度注入流动性。  央行方面同时表示,如必要,将根据财政支出进度情况,继续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SLO提供流动性支持。未来,将视流动性余缺情况灵活运用SLO调节市场流动性。  事实上,当期货币供给端表现一直平稳,那么,钱去哪儿了?时间点的重合是,A股市场正上演“风吹大象”。就在央行11月22日降息3天之后,A股创下了3年内新高。  现在,股市越来越像2013年的“非标资产”,不断消耗着为数不多的基础货币和超储。“原因在于,券商将已有的融资融券资产向银行抵押融资,银行也积极地将沉积的流动性和理财资金投入股市。”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称。  这个时候,央行不好办了。再加上人民币汇率走低,也让央行并不敢轻易出台公开性、大幅度的放水工具,如降准。“实际上,央行感受到汇率端的压力是货币政策力度低于预期更为重要的原因。”管清友说,尽管央行努力控制人民币中间价,但12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跌破6.21再次刷新了近6个月收盘新低。  “与2014年年初的操作类似,人民币贬值将有效提升出口,为中国经济下行托底,预计人民币将在2015年年初贬值至6.30左右。”国泰君安分析表示,短期来看,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将导致原本资金流出的趋势继续加强,这也使央行降准的压力显著增大。  央行博弈  可以说,不想过快再次传递宽松信号,以及不想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制约央行货币全面宽松步伐的主要因素。  此时的央行也在博弈。一方面,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有必要维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充沛;另一方面,今年三季度以来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股市大幅上涨推升了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需要防止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泛滥的状况。  而进入四季度以来,资金紧张的矛盾明显加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出,11月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继续高于临界点;同时在调查的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数量占总数的48.8%,升幅明显扩大。  记者采访发现,为了控制资金风险,一些中小企业主动放弃利润薄、回款慢的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订单指数回落。现金流不畅,对目前企业采购、生产等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因此,采取措施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矛盾迫在眉睫。  “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这是今年以来工商企业经常抱怨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坦言。  对此,央行的操作手段是:放松措施包括面向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以再融资方式进行的定向流动性注入和常设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新工具以及近期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披露MLF操作细节,今年9 月和10 月,央行通过MLF向银行体系投放总计7695亿基础货币。“央行的考虑是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  但即便如此,贷款利率仍在上升。央行数据显示,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利率6.97%,比二季度的6.96%略升;另外,三季度贷款利率上浮比例从69.11%上升至71.26%,“这就说明企业融资条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在恶化。”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称。  “进入四季度以来,随着资金压力逐渐加大,逆回购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越来越大。”分析师陈瑞明对记者表示。然而,就在12月18日央行通过SLO向数家银行提供短期资金之后,传言央行又对部分到期的MLF进行续作。  “面对已非常饥渴和脆弱的资金面,央行适时释放巨量流动性并不令人意外。”上述接近央行人士坦言,央行旨在平滑年末短期资金面,对接财政存款投放;同时MLF的部分续作,则体现了央行根据前期信贷投放决定后续资金支持的良苦用心。  中金报告中的表述是:“在‘不宜大幅扩张总量’的总基调下,央行货币政策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而过去被定性为‘非常规的政策工具’,将逐步演变为常规工具,首次采用新工具MLF即是新的尝试。”  降准时间表  “当务之急在政策宽松方面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汇丰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刚刚闭幕的2014 CCTV上市公司峰会上称。这一观点也得到诸多参会经济学家的认同。  同时,市场普遍的观点是,通胀率下降也为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放松提供了空间。但在央行看来,低通胀不能成为其全面放水的理由。  “经过前期较快上涨,目前物价水平低。”此前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同时受供给面变化,劳动力、服务业价格存在潜在上行压力,物价对需求扩张仍然敏感。  “央行对全面降准降息的信号意义有所忌讳。”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兼顾和应对的矛盾更多。  这就是央行目前要解决的难题,一方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央行特别强调,货币环境要“中性适度”,也反驳社会上全面放水预期之意图。换句话说,未来央行会宽松,只是不希望过度宽松。  12月19日,央行联合银监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的落实情况时,央行人士表示,“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力度将加大。  “央行将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着手,首先稳定融资总量,同时加强信贷政策引导,优化融资结构。”上述央行人士称,对“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着重支持。  “实际上,央行是在做货币宽松的事情,但是无论是降准还是下调正回购利率,还是各种创新政策工具,只是贴的标签不一样。”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认为,不一样在于,全面降准降息已经被传统货币政策贴上“全面宽松”的标签,这与央行坚持的“定向发力”相悖。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得到的观点是,全面降准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首先,在资本外流的压力下,经常账户顺差可能会被资本账户逆差相抵,外汇占款明年可能零增长。”管清友表示,即使财政存款按历史最大减量5000亿元估计,央行主动释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将远高于今年。  根据民生证券研究院的测算,如果按7.5%的增速计算基础货币增速,2015年所需的新增基础货币为2.2万亿元,央行需主动释放基础货币量为1.7万亿元;如果按2015年12%的M2增速计算,预计到2015年M2将达到134万亿元,按货币乘数4.3估算,所需的新增基础货币为3.3万亿元,即使按照货币乘数的峰值4.8计算,所需的基础货币增量也高达3万亿元,对应的央行需主动释放的基础货币分别为2.8万亿元和2.5万亿元。  “其实央行也在考量各种因素,一方面今年增加了股市打新资金冻结近2万亿元,同时人民币贬值造成资金外流等。”上述接近央行人士坦言,如此一来,资金紧张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了。  无奈之下,央行摒弃“全面宽松”的标签,但还是在走宽松的路子,而降准的靴子到底何时落下,大戏还要等央行亲自演完。(华夏时报)[PAGE@默认页2]
更多财经新闻尽在财富通
使用快速导读
教您如何快速使用
网上快捷开户
足不出户 3分钟搞定
体验更多功能访问本页面,您的浏览器需要支持JavaScrip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业存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