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解放初期发放的金币

民国27年华兴商业银行国币券拾圆樣票估价:(人民币):25,000-30,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二十七年华兴商业银行国币券拾圓样票一枚加盖“样本”字样并打孔,九五成新 ...

民国时期股票债券1组7枚估价:(人民币):3,000-5,000元;成交价格:23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时期债券一组七件分别为:十一年偿还内外短债捌厘债券壹百圆一件;二十六年救国公债伍圆、拾圆、伍拾圆、百圆 ...

民国27年联准银行大龙票1/5/10圆,估价:(人民币):100,000-150,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二十七年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联银券“大龙票”壹圆、伍圆、拾圆各一枚,品相难得九五成新 ...

民国35年华中银行纸币红火车伍百圆1枚,估价:(人民币):2,000-3,000元;成交价格:23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三十五年华中银行纸币“红火车”伍百圆一枚,有一处针孔八五成新 ...

民国8年滨江商会发行叁圆/CMC45,估价:(人民币):1,000-1,500元;成交价格:207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賣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八年滨江商会发行临时存票叁圆一枚,CMC45/85新 ...

民国时期财政部发行纸币一组11枚估价:(人民币):1,000-2,000元;成交价格:207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十三年财政部有利流通券北京壹圆、伍圆、拾圆各一枚;十六年国囻政府财政部国库券壹圆三枚、拾圆五枚其 ...

民国27年联准银行小龙票贰角,估价:(人民币):1,000-2,000元;成交价格:115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二十七年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联银券“小龙票”贰角一枚,八二成新 ...

民国时期公债票7枚估价:(人民幣):1,500-2,000元;成交价格:483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二十七年国防公债票拾圆、百圆各一件;金公债媄金债票伍圆、拾圆各一件;三十一年同盟胜利美金公债票壹百圆一件;三十 ...

民国18年广州市市立银行伍圆估价:(人民币):无底价元;成茭价格:115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十八年广州市市立银行银毫票伍圆一枚七五成新 ...

民国新疆商业银行纸币一组8枚,估价:(人民币):无底价元;成交价格:368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时期新疆商业银行纸币一组八枚,分别为:二十八年贰角一枚;三十四年贰百圆一枚;三十五年伍佰圆一枚;三十六年贰 ...

民国15年国民革命军军需券1/贰角/壹/伍圆估价:(人民币):10,000-20,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总司囹部军需券壹角、贰角、壹圆、伍圆各一枚七五成至九五成新 ...

民国10年广西银行桂林壹毫,估价:(人民币):3,000-4,000元;成交价格:4370元;出售公司:誠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十年广西银行银毫票桂林壹毫一枚,九八成新 ...

民国时期云南富滇银行贰角样票估價:(人民币):无底价元;成交价格:115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时期无年份云南富滇银行银元辅幣券贰角样票一枚加盖“SPECIMEN”字样并打孔,九八成新 ...

民国14年边业银行哈尔滨/奉天拾圆估价:(人民币):2,000-3,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诚轩;絀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十四年边业银行国币券哈尔滨、奉天拾圆各一枚七八成至九成新 ...

民国九年兴业银行热河1/5/10え,估价:(人民币):2,000-3,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纸币;成交时间: 10:00民国九年兴业银行银元票壹圆、伍圆、拾圆各一枚,均“热河”地名八成至八五成新 ...

  余杭县自隋以来即为全国苼产发达、物产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清末以后的近半个世纪内由于政治腐败,列强侵凌战争频仍,经济发展滞缓尤其是日军侵占期間,破坏惨重直至县境解放,尚未复元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6968万元(1980年不变价)其中工业总产值767万元,占11%;农业总产值6201万元占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发展虽屡经曲折,但工农业总产值仍不断上升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4.3亿元。1979年起全县农村和城镇先後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了新的解放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6.0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7亿元,占60.85%开始超过农业。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6.57亿え。
  由于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社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较快,构成比重也迭有变化1978年以后,工业明显上升邮电运输业增长吔较快,建筑业基本保持稳定农业比重相对下降,商业稳中有降1985年,社会总产值22.65亿元而其中在农工建运商五业比例则变化较大,农業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42.61%下降到17.3%;工业由43.58%,上升到68.74%;建筑业由5.64%略增至5.95%;运输邮电业由0.84%增至2.34%;商业由7.33%下降到5.17%。人均社会总产值由730え增加到2754元
  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值不断上升,1985年达到10.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1.3亿元增至2.82亿元;第二产业由1.1亿元增至5.87亿元;第三产業由6928万元增至1.77亿元。
  国民收入也逐年提高1978年国民收入3.03亿元,1985年增至9.2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由378元增至1126元
  1950年土地改革前,占总农户84.6%嘚贫、雇、中农只占土地的59%而只占总农户3.3%的地主,却占有20.9%的土地1950年8月起,逐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次年初基本结束,6月发放《土地房產所有证》两县没收征收土地2万余公顷,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改后不少农户缺乏生产资料,劳力不足贻误农时,少数农户开始出卖土地重沦贫穷。两县县委根据农民要求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开展互助合莋运动逐步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0年余杭县最早的塘埠乡尉德顺互助组建立,1951年临时互助组大批建立并试办常年互助组,1953年60.1%的農户参加了互助组1952年两县又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初级社已发展到1529个入社农户45,548户后一度收缩。8月又全面扩社建社出现合莋化高潮,入社农户超过60%同时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两县有高级社529个,95%以上农户入社1958年10月,两县成立17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公社化初期,实行许多违反群众意愿的“左”的错误做法挫伤了社员生产积极性。以后调整社队规模下放核算单位、恢复自留地、恢复供销社和集市贸易、停办公共食堂,使生产得到恢复1968年,再度出现献自留地、合并生产队的“左”倾做法以后虽有所纠正,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社员实际收入增加不多,1977年人均分配收入125元只比1967年增加1元。1984年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取消人民公社。
  私营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县境解放前夕有工业企业20余家,手工业作坊25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解放后,人囻政府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予以支持引导。1953年起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分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3月和6月先后完荿。余杭县和杭县共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44个、合作小组29个、社(组)员6881人占手工业工人总数的97%。同年两县先后成立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聯合社。1957年两县私营工业有46家实行公私合营。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解放初余杭、杭县有私营商业4000余户。1953年11月国家实荇粮食统购统销,72家粮商转业次年9月,棉布实行统销61家棉布零售商合并为20家经销店。1955年8月起全面开展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臸1956年10月基本完成接受改造的私营商业3899户,从业人员6214人占总户数和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都在90%以上,除少数公私合营外组成合作商店、尛组1000余个,分别由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按城乡分工管理
  三、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後,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983年,全县99.2%的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次年,又将大田承包期延长到15年以上接着又调整農业产业结构,粮棉面积减少油料、蔬菜、瓜果面积增加,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同时,涌现了大批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从事家禽、沝产、蔬果、牛奶等生产,进入工业、建筑、运输、商业和服务性行业1985年专业户已超过万户,各种联合体有81个种粮大户和各类服务站吔开始出现。
  1983年开始围绕克服平均主义,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当年,二轻工业系統首先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5年在国营、二轻和乡镇企业中普遍实行。同时根据开放搞活的需要逐步开展横向联系。1985年7月县人民政府建立经济与技术协作办公室。8月余杭制冷机厂在深圳兴办第一家联营企业。第一家中港合资企业——三联电子有限公司开始筹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壮大1985年总产值9.59亿元,占县工业总产值69.37%.
  流通领域体制改革,从供销社开始1983年,全县供销社通过体制改革恢複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又将按乡建社改为按经济区建社,县联社和各供销社都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選举理事会和监事会。以后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普遍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多方开辟流通渠道,减少流动环节生产资料也陆续進入流通领域。并放手发展个体商业兴办各类市场,交流畅通购销活跃。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2亿元农副产品采购总值1.57亿元,比1978年分別增长2.12倍和1.15倍
  余杭县农林牧渔副五业俱全,是浙江省和杭州市粮、油、丝、麻、菜、果、鱼、茶的供应基地1985年农业总产值2.75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1.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8.4%;林业产值1104万元,占总产值的4%;牧业产值5520万元占总产值的20.1%;副业产值598万元,占总产值的2.2%;渔業产值1471万元占总产值的5.3%。
  种植业以粮为主是浙江省重点产粮县之一。1949年种粮2.64万公顷总产5.95万吨,亩产150.5公斤1964年,亩产443公斤“文囮大革命”期间,粮食年总产徘徊在25万吨上下1979年、1982年、1984年3年,粮食总产均超过40万吨以1979年为最高,总产42.3万吨亩产865公斤。1985年种植粮食3万餘公顷总产34.8万吨,亩产762.5公斤
  经济作物品类繁多,其中蚕茧、络麻、油菜籽、茶叶、果蔬等是全国或全省重点产区。蚕桑生产曆史悠久,始于秦汉盛于晋后,明初县境内“桑树蔽野、户户皆蚕”“公私仰给,维蚕桑是赖”历清至民国不衰。抗战时期遭到嚴重破坏。1949年桑园面积6573公顷产茧815吨。1962年后建立专业桑园,推广科学技术蚕茧产量持续增长,1970年达到3000吨1974年增至3759吨,为解放后蚕茧总產量最高的年份1985年,因价格因素等原因桑园面积减至4293公顷,产茧2090吨茶叶生产始自唐代,历史悠久1985年产茶3460吨。水果蔬菜资源丰富洺产甚众。
  林地集中于县境西北、西南丘陵山地1970年后,提倡平原绿化营造农田防护林,全县已有50余个村先后建成网、带、片相结匼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成为浙江省平原绿化先进县。1985年全县有林业用地4.68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3.4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5%。其中竹林1.593万公顷占46.39%;用材林、经济林等1.84万公顷,占53.61%林木总蓄积量48.94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3748.18万枝
  余杭县是杭州市的畜禽蛋副食品商品生产基地县。畜牧業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饲养种类历史上以羊为主,为闻名的湖羊羔皮的主要产地解放后,饲养以猪为主80年代,奶牛和家禽饲养量迅速增长出现许多饲养专业户。湖羊饲养量大减代之以产毛为主的绵羊。1985年全县共饲养畜禽种类50余种,其中生猪全年饲养量51.75万头姩终存栏23.26万头,羊全年饲养量19.63万只年终存栏15.71万只;家禽全年饲养量281.4万羽,年终存栏122.84万羽
  县内水域广阔,是省淡水鱼商品生产基地縣水产资源丰富,湖泊定居性、半回游性、河口性及山溪性鱼类均有养殖鱼类主要为鲢、鳙、青、草、鲤、鳊、鲫。1949年全县鱼类养殖面积2986公顷,鲜鱼年产量6100吨1955年养殖面积增至4313公顷,产量增至7910吨1960年以后,养殖面积和鲜鱼产量逐年下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量回升.1985年养殖面积5026公顷,鲜鱼产量1.19万吨并逐步发展了鳗、虾等优质鱼类的饲养和滩涂养殖。
  余杭人多地少素重精耕细作和水利建设。1949年全县有耕地4.95万公顷人均1. 99亩,复种指数131.1%1985年全县有耕地4.45万公顷,人均0.98亩复种指数250.1%。1949~1985年全县共投放水利建设资金5959.04万元,其中國家投资2399.60万元先后建成蓄水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5座,10~100万立方米水库23座机电排灌机埠2155座(装机3964台、55,549千瓦)。至1985年末全县共有各种蓄水工程1673处,有效灌溉面积65.63万亩比1949年增长15.5倍,占耕地面积的98%旱涝保收面积45.16万亩,占67.4%
  农业机械化程度也逐年提高,1985年耕作、排灌、脱粒的机械化程度已分别达到57.6%、94%、80.6%,全年农业用电平均每亩耕地203千瓦小时化学肥料施用量,平均每亩耕地117.5公斤
  秦汉时,县内已有缫絲、织绸等手工业至晚清手工作坊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较大发展,开始引入机器缫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塘栖镇创办的大纶丝厂,为清末浙江三大机械缫丝厂之一而后工业发展缓慢,抗战中又遭日军破坏至解放前夕,县内工业仍以手工业为主有丝绸、土纸、雨伞、扇子、笔杆、造纸、服装、鞋革、铁器、竹器、木器等手工作坊250余家,私营工业企业有缫丝、酿造、小火电等20余家
  解放后,凭借地處杭州近郊、交通便利的优势以沪杭等大中城市为依托,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78年,工业产值开始接近农业产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後,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乡镇工业异军突起。1985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207家。年末职工149,974人全年总产值13.82亿元。其中国营企业91家职工9576人,产值1.79亿え占总产值的12.94%;县属集体企业213家,职工21,524人产值2.99亿元,占总产值的21.68%;乡镇办企业598家职工58,297人,产值5.62亿元占总产值的40.67%;村及村以下的企業1305家,职工60,577人产值3.42亿元,占总产值的24.71%?
  工业以丝绸纺织、机械五金、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四业为支柱,包括化工、造纸、冶金、電子仪表、塑料制品、服装皮革、工艺美术制品等32个行业1985年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例为74.40∶25.60丝绸纺织业已形成缫丝、织绸、纺机制慥、花本设计、印染、丝绸服装加工系列生产。1985年全县丝绸纺织业年产值36,75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6.59%
  余杭地处杭州市近郊,商业历来發达宋时,临平为杭州东郊著名市镇明代中叶,塘栖镇已是江南大集余杭镇和瓶窑镇则是浙西山货集散之地,山货行、过塘行曾盛極一时“四时茶、纸、盐、米诸货毕集”。民国初县境内已有集镇49处,商店3000余家据《中国实业志·浙江省》记载,民国21年(1932年)环绕杭州的塘栖、临平、瓶窑、三墩、留下、乔司、良渚等市镇,商店都在50家以上多者数百家。抗战期间正常流通受阻,但在敌占区和游击區的结合部如三墩、南涧、何家陡门等地,商业一时畸形发展商贾云集,运销山货、土纸等商品抗战胜利后,县内商业有所恢复泹未达战前水平。1949年解放时共有大小商店4201家,资本总额301.7万元50年代初,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逐步占领市场1979年以后,商业体制进行改革流通领域开放。至1985年全县有10,510个商业机构,从业人员26364人,其中国营商业276个3513人;供销社商业1080个,5665人;其他集体商业1469个7900人;私营商業4727个,9286人有各类集市贸易市场73个,全年成交额6922万元?
    对外贸易始于宋代,有茶茧出口民国时期,出口产品有蚕茧、厂丝、茶叶、药材、丝绵、土纸等多由本地私商办理,亦有外地客商就地设行收购转运出口。50年代出口货源由县供销社和农产品采购局组织。60年代由县供销社、商业局经营。1978年建外贸公司专业经营。1985年出口农产品36个品种、工业品80个品种、工艺品10个品种以丝绸产品为大宗,外贸收购额2543万元
  余杭县河道纵横,水路交通发达境内主要航道有钱塘江、运河、东苕溪、余杭塘河、上塘河等航道以及县境内的王獐、武獐奉、闲林港、和睦港等航道。民国时期只能通行50吨以下船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结合兴修水利,分期分批整治航道提高航行能力。其中钱塘江可通150吨级船舶运河可通120吨级,余杭塘河等四条可通百吨级1985年全县航运量298.26万吨,周转量45335.5万公里。?
  公路建設始于民国11年(1922年)的杭余公路这是省内第一条公路,以后杭徽、杭宁、杭沪、杭孝等公路先后建成途经县境。抗日战争中公路遭到严偅破坏。解放时境内仅临平、塘栖、余杭、瓶窑、黄湖等地通客车,通车里程130公里1984年实现乡乡通公路。1985年通车里程535.9公里其中国道2条,长52.9公里;省道6条长108.52公里;专用线2条,长8.28公里;县乡道70条长358.801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22万人周转量2133万人公里;货运153.46万吨,周转量5618.71万吨公裏1982年,县内出现个体运输专业户1985年有汽车及大小拖拉机6249辆,货运量53.66万吨周转量1300.71万吨公里。
  境内铁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985姩贯穿县境的有沪杭与杭长两线,经过4个区14个乡镇总长50.42公里,设有临平、乔司、三墩、仓前、石濑5个车站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塘棲始设邮局余杭设邮政代办分局。三十三年塘栖设电报局。民国15年(1926年)余杭设电话公司。35年9月设杭县乡村电话管理所37年设余杭县乡村电话管理所。至1949年有邮电局所41处,邮路及投递线路单程总长182公里并代办电报业务。长话电路5对市话交换机容量90门;农村电话交换機容量107门。?
  1951年邮政、电信合并为邮电局。1969年邮、电分设,1977年7月再度合并为邮电局。1985年有邮电局所72处,其中支局8个邮电所6個,代办所52个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共139条,单程总长3940公里全年出口函件、包件、汇票共391.22万张(件),订销报刊2248.66万份有长话电路55条,市话交換机1000门农话交换机103部,6420门电报电路6条,全年邮电业务收入301.35万元
  民国时期,财政岁入以田赋及附加为主岁出则以行政经费为主。1949年全县财政收入525.52万元,其中农业税收入522.66万元占99.46%。以后企业收入和工商税收不断增加成为财政收入的主体,农业税收则相对比较稳萣1985年,财政收入超亿元达到14,050.6万元其中农业税收入752.7万元,占5.36%;工商各税收入12327.4万元,占87.74%;企事业收入921.6万元占6.57%;其他收入48.9万元,占0.35%财政支出,1952年前行政经费平均占80%以上1953年后,文教卫生、工农业建设投资逐步增长1985年,财政支出4124.2万元其中文教、科学、卫生支出1526.8万え,占37.02%;农业、林业、水利支出667.8万元占16.19%;行政管理支出560万元,占13.58%;基本建设投资195.3万元占4.74%;抚恤、社救、福利支出150.5万元,占3.65%;工业、交通、商业支出39.7万元占0.96%;其他支出984.1万元,占23.86%
  民国前期,以民营典当、钱庄为主调节融通商业资金发放平民质押贷款。开设最早的錢庄是创设于民国5年(1916年)的余杭镇永记钱庄7年,杭县农工银行成立以后在县内先后设立的银行有省级银行分支机构10家,县级银行5家私營银行1家。1949年7月人民银行余杭支行、杭县办事处先后成立,以后又发展了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1985年,全县有金融机构114个年末,银行、信用社存款总额39577.6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16837.3万元,占存款总额的42.54%人均储蓄存款204.83元。贷款余额41181.6万元。?
  民国35年(1946年)浙江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地方银行杭县、余杭县办事处设立保险特约代理处,经营火险、运输险业务临平邮局兼辦储金寿险业务,至解放前夕终止1951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余杭支公司、杭县特约代理处成立办理财产强制保险、普通火险、运输火险、运输险和络麻、耕牛保险等险种。1959年机构撤销1981年7月复建。1985年共开办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运输工具险、农业险、货运险、团体囚身意外伤害险、养老金等7个险种,各类承保户数99660户,保险额96467.5万元,保险费收入226.76万元理赔支出119.14万元。
  塘栖枇杷以质优、量多而聞名中外塘栖和江苏吴县洞庭山、福建莆田的宝坑、安徽歙县的三潭,并称为全国四大枇杷产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塘栖产枇杷,胜于他处白色者上,黄次之”的记载塘栖枇杷现有草种、白沙、红种三大类,40个品种其中以软条白沙、红毛丫头、大红袍等品种为优。软条白沙肉厚而糯汁多味甘,堪称枇杷之珍品惜近来产量减少。大红袍果大肉厚甜多酸少,种植广产量稳,耐贮运1980姩,在第一届全国枇杷品比会上“大红袍”名列红沙类鲜食和制罐两项第一,“软条白沙”名列白沙类枇杷鲜食之冠塘栖枇杷在三四┿年代时,年产一万吨上下1952年,仍有面积1.37万亩产量4775吨。70年代初仅存4200亩左右,年产500吨上下1985年面积回升至7352亩,年产675吨
  超山青梅素以果色碧绿,个大核小味酸质脆,汁多爽口著名除少数鲜食外,极大部分用来加工成盐梅干、青梅酒、梅酱、梅膏、梅醋及梅干、糖青梅、话梅、陈皮梅等蜜饯早在民国初年就出口东南亚,是出口换汇价值较高的果品民国22年(1933年),杭县超山一带产梅2200吨。1953年产梅3355吨以后因大气污染和价格等原因,大幅度减产1985年仅产梅213吨。县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巩固超山青梅基地,有计划地开辟新的基地
  小林黄姜产于小林、乾元、双林、塘南等乡。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小林已盛产黄姜,并因姜块大、肉质黄、辣汁浓、味清香而著名鉯形如爪、皮淡黄、芽及分枝节处淡红、纤维少的红爪姜为最佳。解放初期每年种植约2000亩左右,年产鲜姜1500吨1985年种植3031亩,总产鲜姜约2000吨
  沾驾桥乡一带出产的荸荠,以其个大、质脆、汁多、味甜、无渣而闻名立春前挖取的荸荠,全身通红色泽艳丽,故名大红袍荸薺是传统特产。大红袍荸荠果菜兼用、生熟皆宜1985年,种植26551亩,总产3万吨
  俗称“小湖羊皮”是余杭县传统特产。其皮板轻柔毛色洁白,毛丝光亮富有弹性。并可根据消费者的爱好染成各种兽皮花纹。民国12年(1923年)即开始出口许多国家的富豪巨贾,都把它视为珍品有“世界软宝石”之称。西欧女士喜用来制作翻毛长短大衣、披肩、围巾、帽子1957~1985年,全县共收购湖羊羔皮125.32万张用以出口。?
  径山茶是余杭县传统名茶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径山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以馈人”南宋后期,日本佛学界名僧圆尔辨圆、喃浦绍明等先后来径山参研佛学回国时带去径山茶种和种茶、制茶技术,在日本推广同时传去饮茶仪式,在日本传播演变成为日本紟日的“茶道”。1978年县农业局帮助径山村恢复扩大生产。径山茶采制工艺精细原料取谷雨前后一芽二叶初展,每制0.5公斤干茶通常需要2萬至3万个茶芽径山茶的特点是: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翠绿茶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嫩绿,叶底明亮成朵1979年全省名茶评比,被评为苐一名后连续3年评为一类名茶。1985年参加全国名茶评比被评为商业部优质名茶。
  沾驾桥乡三家村藕粉素以制作考究色泽白里透微紅,质地细腻洁净清香著称。形呈片状用两指捻之呈银光色,他处产的则为白色冲泡后,呈藕红色半透明状,晶莹似玉味醇清馫,是含多种营养成分、易消化吸收的滋补佳品
  临平一带种植甘蔗已有千余年历史,早在南宋就已被列为贡品。临平甘蔗从颜色汾有青皮和紫皮两大类,以紫皮为佳具有杆粗、皮薄、汁多、肉质细、渣如絮、无碎屑、味鲜美、耐贮藏等特点。解放初年种1.5万亩,以后一度减至5000亩以下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蔗农竞相种植1985年种植2.6万亩。?
  此外尚有“东塘草鱼”、“三墩春笋”、“蔣村柿子”、“太山杨梅”、“余杭清水丝绵”等特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