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18-300密码8mm f3.55-5.6 vr 镜头分辨率是多少

一颗镜头走遍天下 Nikon 18-300mm f/3.5-6.3 VR
两年前,Nikon推出了近几疯狂超高变焦倍率的18-300mm f/3.5-5.6,当时甚至有一个“天涯镜”这个狂妄的称号。当然这颗取代了自家王者变焦旅游镜18-200mm的镜头获得了一片好评,Nikon这一步棋下的既直接又大胆,一直到去年为止都还是Nikon保持了最高变焦倍率DSLR镜头的记录。不过在今年初Tamron推出了更为疯狂的才打破了这个维持一年半的王者。但几乎在与Tamron推出这款新镜头的同一时间,Nikon没有跟着继续加入提高光学倍率的竞赛,反倒推出了相同的18-300mm焦段,但上一代为人所诟病的重量与体积都同时缩减了,变成与其他旅游镜镜头相似的水准。虽然望远端的光圈小了1/3级,但重量更轻、体积更小,而价格也更有诚意。
这次我们也拿了旧款的18-300mm来做个外观比较。在外观上两者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左边新版的镜筒长度为78.5mm, 右边旧版的镜筒长度为83mm。新版的大小与或18-105mm的长度相似,但与旧版的18-300mm就相差很多了。
在重量的部分也非常明显,550克对上830克,差了将近300公克,这样的差距可能也是Nikon被逼得不得不推出新版镜头的原因。
伸长之后的差距也不小,18.6公分对上22.4公分。两只都是16.7倍光学变焦,镜头一伸长之后当然都是很长的。
Nikon近最近半年内的新款镜头,VR都换了位置,各位有注意到了吗?以往的VR都放在镜头偏后的地方,无论是标示牌后面或者是靠近接环的位置,例如旧款的18-300、24-85、70-200、300mm f/2.8等等,Nikon大多数镜头的VR都是摆在这个位置。也有把VR写在金牌的侧面,例如很常见的18-55、18-105、55-200、等等。而有写在后面当然也有在前面,目前只有去年推出的80-400的VR写在镜头前端。
这次的18-300mm把VR写在金牌的里面,但稍微查一下资料就可以发现,去年秋天的、今年年初最新版的18-55II,这两款镜头以及这次的18-300都是如此。三款镜头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没有对焦尺的设计,但我想这关联可能不大。最主要的应该是节省成本,把VR特地设在一个独立的位置,开模就是一笔费用,VR直接做在牌子上,那我就直接打印在牌子上就好了,如果不小心刮到我就直接换一块牌子。想起来似乎也满合理的。
另外,有件事情我想有些人无法接受,就是新版的18-300mm没有对焦尺表。不过小编自己几乎从来没有实际使用过对焦尺,最多就是用来确认最近对焦距离而已。
这颗18-300mm被摧残得有点严重...这是旧版的18-300mm,有对焦尺的设计。无对焦尺的镜头在Nikon多半是代表中低阶的镜头,例如18-55II、18-105mm之类的kit镜都没有对焦尺的设计。
接下来我们来看Nikon镜头的标示法。
Nikon在镜头背面的标示法没有一定的准则,但顺序大致上是如上所示。上面的是新款18-300,而下方则是旧款的镜头,两者的标示就差了一个对焦距离范围而已而各位也可以注意到生产地区的不同,新款18-300是中国制造,而旧款则是泰国制造。
网友如果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一定会觉得这实在是一群莫名其妙的英文字母吧?小编记得以前跟女生朋友打赌,我背下脸部保养+上妆的所有步骤,然后女生朋友背下这些镜头标示(然后我赢了),朋友表示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
DX:Nikon的APS-C片幅所使用的镜头,成像圈只复盖了APS-C片幅的24 x 16mm。比全片幅的36 x 24mm来得小。
SWM(Slient Wave Motor):超音波对焦马达。对焦安静,且无对焦马达的机身也能够使用,如或也能够使用。
VR(Vibration Reduction):Nikon的手震补偿系统,与前代相同都能够达到4级的手震补偿效果。
ED(Extra Low Dispersion):内部含有防止色散的ED镜片,可以消除色散所产生的紫边。
IF(Internal Focus):内对焦。对焦时前端镜片或镜筒不会前后移动。
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可以减少因球面镜片所产生的球面像差。
∞~0.48/16ft:对焦距离为无线远至48公分/16英吋。
?67:前端滤镜口径为67mm。
前端滤镜口径差了1公分,新款为67mm,旧款77mm,才差一公分嘛~感觉没什么差别。但握在手上感觉是天差地远喔!
另外注意一个小地方,右边的镜头内部有一个方形的框框,而左边新款的镜头则没有这样的设计。
在长度上两者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别。不过我们这里要来看按键区。下面放大来看看。
两者同样都有VR,不过VR的内容可不一样。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这里看出来两颗镜头的阶级差异。中阶或高阶镜头的VR有分为Normal与Active两种,低阶款的只有VR的开启与关闭功能。
上头的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切换也能看出差异。新版的只有A与M而已,A代表纯粹的自动对焦,而M是手动对焦。旧版的自动对焦上头写着M/A,这代表这颗镜头是属于“手动对焦优先自动对焦”。这概念与Canon的全时手动对焦相同,意思就是说,你可以在任何时候转动手动对焦环。而Nikon也有另外一种标示为A/M的“自动对焦优先手动对焦”,不过这只有在少数的镜头中才有这个功能。而新版的都不属于上述这两项,它就是单纯的自动对焦。所以并不建议在自动对焦开启的情况下转动对焦环,那可能会伤害你的镜头。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两个镜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前代与后代的差异,但其实在用料上就有根本的差别,新版的镜头比较偏向于初级的镜头。但是在外观的做工质感上两者并没有差异。
镜头的背面,呃..为什么旧版的镜头歪歪的?
原来是旧版的接环底部会有一个突出的卡榫,不过基本上如果各位不会把镜头这样平放的话,应该就不会感到任何差别。
镜尾一览。
虽然种种迹象都显示新版的镜头较为低阶,不过该有的东西依然没有少。旅游镜难免遇到天候变化,所以镜尾接环处有一个防水胶环,接上机身后会把接环处盖住,能够抵挡一定程度的水滴进入。不过官方从来都没有宣称这两颗镜头具备防滴防尘的能力喔!所以各位在使用时还是小心一点。
镜头画质介绍
■■■■■对焦速度■■■■■
在对焦速度的部分,18-300mm并不算很快,但依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一开始有点无法对焦我想是我的问题,因为我拿手机拍观景窗,其实看不太出来画面中到底有什么东西,所以自己也没有把相机操控得很好。我会建议影片中间开始会是比较接近原始的表现。以上都是在说望远端的部分,而且我距离那个金属支架大约3公尺,相对于约一百公尺的背景来说距离反差很大,对焦行程很长,所以对焦速度看起来有些“悠闲”。事实上如果在对焦距离差异不大,或者是广角端附近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很快的对焦速度。而Nikon的超音波对焦马达运作起来也相当安静。
■■■■■手震补偿■■■■■
这颗镜头可以达到4级的手震补偿效果,所谓的级数可以参照。四级的手震补偿,相当于这颗镜头使用APS-C的机种在望远端300mm之下,理论上能够以1/50拍到清晰锐利的照片。而Nikon的防手震系统从来不会让我失望,虽然不是会百分之百成功,但在合理的快门速度(300mm至少来个1/100秒)之下成功率都会超过一半以上。这次我们不缩图来连看10张拍摄后裁切的照片,直接让各位看看VR是如何在观景窗中运作的。
大家听到哔哔声的时候就是合焦完成的时间,由于对焦位置始终在无限远处,所以半按快门的时间就几乎等于合焦的时间。各位可以发现听见声音的时候画面彷彿被凝结住了。所有原先的细微晃动都被抑制到非常少的程度。我可没有在按下快门的时候偷偷上脚架喔...
■■■■■锐利度■■■■■
所有的现代镜头,在画面中央的锐利度我想是不会有问题的,镜头中央的锐利度永远最重要,所以没有厂商敢把这个位置搞砸,往往只有高阶镜头才会特别注重边缘画质。小编觉得这颗18-300在光圈全开时的边缘画质表现有些差强人意,以下举两个例子为大家说明:
这张照片是我站在水中拍摄的。由于快门速度仅仅只有1/800秒,所以可以完全撇除手震的问题;对焦的部分,检查清晰的位置后我想确定是准焦的没错。焦段300mm,光圈全开f/6.3。以1:1放大来看还真的有些令人气馁呢。
举另外一个例子,这次我们再往边角一些。
这里我裁切两个位置方便让大家做比较。下图左是最左下角,下图右则是画面的正中央。这张照片为等效焦段33mm、f/4.5、快门速度1/160秒、ISO160。拍摄时距离墙面约3公尺,光圈f/4.5并不至于让景深太浅,所以不论是对焦在墙面或者是花上应该不容易看出差别。画面中央的画质清楚,并且可以辨认上头花朵或图样的细节,但画面左下角的画质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锐利度不足、同时有类似球面像差与色散的问题存在。
可能是因为以往我们测的往往是定焦镜或者是最高阶的镜头,所以回头测试旅游镜的时候反而会觉得有些错愕,而且这又是Nikon最高变焦倍率的镜头(很抱歉,DSLR最高变焦倍率镜头的头衔已经被拿走了)。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其实早就在预期之内。
■■■■■色散■■■■■
常在边缘出现的紫边称为横向色差,最明显的情况就是在光圈全开时的画面四周,而且最好要在白色与深色的对比之下会最为明显。以上就是个很清楚而直接的例子。拍摄时为等效27mm广角端,光圈f/3.5为全开。
如果你说台湾天气很热的话,泰国大概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从室外地板窜上来的热让人站着就会喷汗。所以拍照时如果使用望远端的话也很容易拍到气流因热而产生画面模糊的照片。不过这不会影响色散的产生。
上图是曼谷的BTS捷运。裁切720 x 480的大小,虽然不是画面的最四角也能够发现紫边的存在。这种不仅仅存在于画面四周,而是在整个画面里的色散现象被称为纵向色差。它不但存在于整个画面,而且无法透过缩光圈来改善。幸运的是Nikon的所有影像处理软都具备了消除横向色差的功能。事实上在你将RAW档加载View NX/Capture NX/Capture NX-D等软件时,软件就预先把这个功能开启了。除非你像小编是因为工作需求必须要让大家看见镜头的真实紫边表现而关掉它,否则我还是奉劝您别自虐呢!软件已经能够把这些紫边处理得很好,无须担心。
■■■■■耀光与鬼影■■■■■
这个最容易分辨了,小编每篇镜头的文章都会教大家如何分辨。以下举两个例子:
鬼影最大的创造者就是太阳,从画面上方贯穿到下方的那些光斑各位是否觉得明显呢?
左上方弧形的亮线也是鬼影的一种,但很不容易拍到,需要特别去乔角度才会出现。有的镜头要强光在画面的边缘才会有,有的则是要在画面的正中央。小编的老18-135mm在把太阳放在画面正中央就会出现,如果调整的角度非常完美的话还可以得出一个正圆形的光圈。
另外在耀光的部分,18-300mm也守得住份际,强光四周一圈没有出现明显的泛白,叶子依然是叶子、阳光依然是阳光,壁垒分明。
耀光与鬼影被相机厂商视为镜头缺陷的指标之一,制造镜头的厂商们都想尽办法把它弄掉,方法是在镜片上头涂膜来抗反射,这点在我们上次介绍的文章里面就有提到了。但有的时候适当的耀光与鬼影可以让画面增色不少。本篇文章的首页照片就含有稍微明显的鬼影与耀光,那是我用Sony的超广角镜头所拍摄的,平常很少出现问题,但在那个角度下光斑跑出来给人一种耀眼的感受,让左上角过曝的太阳再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看起来只是一块白色的区域,而是让人有真真实实的太阳照射的感觉;如果你注意看的话,镜头上还有一些放射状的耀光出现,更加强了耀眼的印象,利用耀光与鬼影来表现画面,各为是否还喜欢呢?
■■■■■变形■■■■■
高倍变焦镜头一直都有个通病,那就是变形会很明显,特别是广角端的桶状变形,但这是无可避免的情况。这里分别就广角端与望远端请各位检视:
广角端的变形就满明显的,画面四周的直线被明显的拉弯。
望远端300mm的枕状变形就比较不容易分辨出来。但隐隐约约还是看得出来。
通常我们是不会拍上面这种墙壁啦,小编拿最实际的例子给各位看好了,以下是我拍朋友们在餐厅前的合照。
这就是筒状变形最常见的例子,画面中四周的直线很明显地被拉弯了,而且已经有点抢走照片中人物的风采。变形的问题每颗镜头都有,就看谁修正的比较好而已。但很明显的高倍率的变焦镜头要修正并不容易。各位如果想修正的话,简单,把机身的自动变形修正打开就好,不然进软件拉一下镜头修正,线条要多直有多直~
使用心得与建议
■■■■■轻巧是最大的差异■■■■■
其实要说它是新款的18-300mm也不尽然全对,因为前一款的18-300mm光圈是f/3.5-5.6,而这次推出的则是f/3.5-6.3,在光圈就有所不同。虽然两者仅仅只有1/3级光圈的差异,不过在重量上就有非常容易察觉的差异存在。一般说来在相同的片幅条件下,光圈的大小与镜头的重量有正相关。所以从光圈大小的角度来看这两者的体积与重量是满合理的。如果是我的话,我绝对是选择新款的版本,纯粹是因为重量,至于1/3级的光圈所带来的差距实在是微乎其微。但轻巧绝对是你拿着镜头的时时刻刻都感受得到的。
■■■■■画质不是重点■■■■■
上次时,Canon镜头部门的主管冈田正人表示要培养一名制镜工匠需要30年的时间。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小编并不懂镜头,但我们可以就过去使用的经验来看,变焦倍率与画质有一定的关系。定焦镜画质最好,其次才是变焦镜头,而高倍变焦镜头很少有人钜细靡遗的使用高标准来比较锐利度等等指标。这也就是为什么超高倍变焦(24倍、36倍、甚至60倍的光学变焦)的“类单眼”相机画质都很不怎么样,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通常都有超级小的感光元件(大多是1/2.3"),画质这种东西还是跟感光元件的面积脱不了关系,其次就是镜头的变焦倍率太高,画质也好不到哪里去,但也因为感光元件能表现的画质不若大型的CMOS,所以镜头自然也不需要太强调画质。小编一直不推荐类单眼是因为其画质,但似乎还是有非常多老一辈的朋友们会买这类产品的帐...
但今天是面对APS-C片幅的感光元件,而且目标是给Nikon不断疯狂提升的2400万划素机种所使用(这是Nikon的远见但相对来说也是有点像是拿石头砸自己脚的决定),在这么高的划素下,镜头如果画质不佳会很容易就被看穿。从前面可以看出来,这颗18-300mm在D万划素之下可以说是原形毕露,我想如果是过去的1210万、或者是1620万划素应该画质表现就不会那么明显的被看出来。
镜头的锐利度是其一,其二则是广角变形。高倍率的变焦镜头常常与筒状变形脱不了关系。像小编拍摄朋友的合照,画面四周的直线被拉的弯弯的,这些都要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处理掉,否则很难让人不去注意到直线变成曲线的状况。
■■■■■拍照,是不是旅行的意义?■■■■■
换个角度来想,各位使用的是一款超级旅游镜。变焦倍率超高相对就牺牲掉一点画质,交换画质的筹码就是等效27至450mm通吃、16.7倍光学变焦的超高倍率。这样的变焦倍率除了超广角的焦段以外,一次涵盖了至少两颗镜头以上。对于外出旅游来说当然是非常方便的设计。各位想想看,如果到国外去玩,看见远方有个特别的事件或景色,放下背包、拉开拉鍊、反装遮光罩、装回镜头盖、打开镜头后盖、装上镜头、盖上原本的镜头后盖、拉开新镜头前盖、装上遮光罩,要做这么多事情就只为了换一颗镜头而已,我想那个拼命换镜头的热血时期你我都曾经拥有过,甚至你现在就身在那个当下。换镜头是满酷的没错,小编也听过女生说“男生换镜头很帅”(但不是对我说)的这种说法,但其实换镜头费时又费力,这时候如果有颗高倍变焦镜头,上述的动作原本可能耗时30秒,可能会变成3秒钟就完成照片拍摄。外出旅行,方便是最重要的事,除非是工作或有非常要求画质的需求,不然其实旅游镜才是能够让你真正体会旅程中的器材。
本次文章中的实拍照片,皆是拍摄RAW档,并且使用Capture NX-D所完成,并且关闭横向色差校正,是为求镜头的原始表现。但部分相片为了弥补相片对比度过高,但又不能使用后期制作的缺憾,为求美感,所以部分相片有开启D-Lighting。
饮酒过量 有碍健康
饮酒过量 有碍健康
最近对焦距离48公分,放大倍率0.32倍所呈现的样子。
电影《白日梦冒险王》中的摄影师尚恩?欧康诺,拿着Nikon F3/T与300mm f/2.8VR在喜马拉雅山中拍雪豹。这是他赖以维生的工具,所以它拿着画质非凡且巨大的300mm f/2.8VR拍摄。但雪豹出现的当下他却不按快门,说道:“有的时候我不拍。对我个人来说,如果我喜欢某个瞬间,我不会让相机使我分心,我只想沈浸在那个当下。”
“开拓视野,看见世界,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目的。”这段话生活杂志的座右铭。而各位旅行的目的又是什么?拍照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你要的是最好的照片品质,各位大可以选择最顶级的器材,保证能够有最高水准的画质。但如果你的旅行是想要实际体验当地生活,感受异国风情与文化,有什么非要带着沈重器材的理由呢?如果你最少最少也都要带一台数码单眼,那就请带旅游镜头吧!去掉换镜头所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让你与当地人谈话、去学习他们的生活态度,了解人民的感受,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然后用相片速记。,但重点是,你要看得见才行。看见风景、看见人文、看见故事,然后用你的角度来记录。以此与大家共勉之。
Nikon单眼相机相关新闻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基本信息对比
商品图片暂无对比项暂无对比项京东价¥10069.00¥4599.00&&所属品牌尼康&&产地泰国泰国&&售后服务POP一年质保&&包装规格&&产品毛重1.0kg2.282kg&&基本参数[][]&&品牌尼康 Nikon尼康 Nikon上市时间----型号--D5200相机类型单反相机单反相机总像素万2471万有效像素万2410万传感器类型CMOSCMOS传感器尺寸半幅23.5 × 15.6 mm CMOS (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传感器传感器描述----分辨率--6000 x 4000图像处理系统--EXPEED 3短片拍摄功能支持,60i(59.94场/秒)/50i(50场/秒)*,高/标准;,30p(逐行)/25p/24p, 高/标准;,60p/50p,高/标准;640×424,30p/25p,高/标准;视频模式选为NTSC时,可使用30p(实际帧频为29.97幅/秒)、60i和60p(实际帧频为59.94幅/秒)的帧频。视频模式选为PAL时,则可使用25p、50i和50p的帧频。帧频选为24p时的实际帧频为23.976幅/秒。机身除尘支持清洁图像传感器、图像除尘参考数据(需要另购的Capture NX 2 软件)机身马达支持不支持防抖支持不支持对焦系统--尼康Multi-CAM 4800DX 自动对焦感应器模组,具备TTL 相位侦测、39 个对焦点(包括9 个十字型感应器)和AF 辅助照明器(范围约为0.5-3m)翻新类型----镜头参数[][]&&镜头类型--尼康APS画幅标准变焦镜头镜头描述--AF-S DX VR 18-105mm f/3.5-5.6G ED 防抖镜头焦距--18-105mm(等效27-157.5mm)对焦方式手动及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手动对焦普通对焦范围----光圈范围--F3.5-5.6滤镜直径--67mm镜头特性--内置SWM马达套机镜头防抖支持光学防抖(VR)其它性能[][]&&菜单语言--阿拉伯语、中文(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 、捷克语、丹麦语、荷兰语、英语、芬兰语、法语、德语、希腊语、印地语、匈牙利语、印尼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挪威语、波兰语、葡萄牙语(葡萄牙和巴西)、罗马尼亚语、俄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泰语、土耳其语及乌克兰语打印模式--支持PictBridge打印协议删除模式--删除单张影像,删除所选的影像,删除所选日期的影像,删除所有的影像编辑模式----电源参数[][]&&电池--EN-EL14电池续航时间--500张(CIPA标准)外界电源----随机软件----闪光灯参数[][]&&闪光灯内置/外接内置闪光灯:自动、人像、儿童、特写、夜间人像、聚会/室内、宠物照片、彩色素描:自动弹出型自动闪光;P、S、A、M、食物:按下释放按钮手动弹出闪光灯闪光模式--自动、自动带防红眼、自动慢同步、自动慢同步带防红眼、补充闪光、防红眼、慢同步、慢同步带防红眼、后帘慢同步、后帘同步、关闭有效闪灯范围----外接闪光灯支持 尼康SB-910;尼康SB-900;尼康SB-800 ;尼康SB-700 ;尼康SB-600;尼康SB-400闪光灯特性--TTL:使用2016 像素RGB 感应器的i-TTL 闪光控制适用于内置闪光灯和SB-910、SB-900、SB-800、SB-700、SB-600 或SB-400 ;针对数码单镜反光照相机的i-TTL 均衡补充闪光配合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一起使用,针对数码单镜反光照相机的标准i-TTL 闪光则配合点测光一起使用外观参数[][]&&颜色--黑色尺寸--约129 × 98 × 78mm重量--约555克(带电池和存储卡,但不包括机身盖);约505克(仅照相机机身)存储及连接参数[][]&&存储介质SD卡;SDHC卡;SDXC卡SD卡拍摄格式--照片格式NEF (RAW):14 位、压缩;JPEG:兼容JPEG-Baseline,压缩比(约)为精细(1:4)、标准(1:8)或基本(1:16);NEF(RAW)+JPEG:以NEF(RAW)和JPEG 两种格式记录单张照片动画格式MOV(H.264/MPEG-4 高级视频编码)音频录制格式:线性PCM拍摄分辨率--6000 x 4000(大) 4496 x 3000(中) 2992 x 2000(小)数据接口--USB 2.0(高速),视频输出,C 型HDMI 迷你针式接口,立体声迷你针式插孔(3.5mm 直径)性能参数[][]&&快门--1/4000-30 秒(以1/3 或1/2EV 为步长进行微调)B门支持支持B门,遥控B 门(需要另购的遥控器ML-L3)遥控功能支持无线遥控器:WR-R10 无线遥控器(另购);遥控线:MC-DC2 (另购);连拍支持S单张拍摄、低速连拍、高速连拍、自拍、遥控延迟; ML-L3、快速响应遥控;ML-L3、安静快门释放;支持间隔拍摄自拍支持2 秒、5 秒、10 秒、20 秒; 1-9 次曝光附加功能--GPS 单元:GP-1 (另购)连拍速度--最高3 幅/ 秒(低速)或5 幅/ 秒(调整)屏幕参数[][]&&液晶屏尺寸--3 英寸 /7.5cm(约170°可视角度的可翻转TFT 显示屏,约100% 画面覆盖率,可进行亮度调节)液晶屏像素--约92.1 万取景器类型--眼平五面镜单镜反光取景器液晶屏比例--4:3屈光度条件及范围---1.7 至+0.7m-1取景器描述--画面覆盖率约95% (垂直与水平)曝光控制[][]&&曝光模式自动曝光--曝光补偿--在P、S、A 和M模式下,可以1/3 或1/2EV 为增量在-5EV 至+5EV 之间进行调整测光方式--矩阵测光:3D 彩色矩阵测光II(G 型和D型镜头);彩色矩阵测光II(其他CPU 镜头);中央重点测光:约75%的比重集中在画面中央8mm 直径圈中;点测光:集中在以所选对焦点为中心的3.5mm直径圈中(大约是整个画面的2.5%)ISO感光度--以1/3EV 为步长在ISO 100-6400 之间进行微调。也可在ISO 6400 的基础上约增加0.3、0.7、1 或2EV (相当于ISO 25600);自动ISO感光度控制可用白平衡模式--自动、白炽灯、荧光灯(7 种类型)、晴天、闪光灯、阴天、背阴、手动预设,除手动预设以外均可进行微调。模式--自动模式(自动;自动(闪光灯关闭));带有柔性程序的程序自动(P);快门优先自动(S);光圈优先自动(A);手动(M);场景模式(人像;风景;儿童照;运动;近摄;夜间人像;夜景;宴会/室内;海滩/雪景;日落;黄昏/黎明;宠物像;烛光;花;秋色;食物);特殊效果模式(夜视;彩色素描;模型效果;可选颜色;剪影;高色调;低色调)曝光特性--使用AE-L/AF-L按钮将光亮度锁定在所测定的值上特性[][]&&特性----Service Unavailable
Service Unavailable
HTTP Error 503.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3.5 5.6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